• 205.00 KB
  • 2021-06-03 发布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生物性,决定了人是要生老病死的,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是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社会都必然永远存在,也有整个消亡的)。这种“死”和“不死”是我们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即社会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时生同时死。在共处的这段时间里,每个人的人生经验、知识、感受、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一个人的生命可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比如石刻、竹简、书本、光盘等信息载体)传递给别人,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一代代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更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他作为一个人,生物性决定了他必然会逝去,但他的诗作,连同他的诗的风格,都保存在各种文献中,成为“文化”。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李白的诗作,经过几百年、一千年后,还能重新影响、塑造出别的诗人,他们可能接近李白,可能超越李白……文化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人“接通”了,可以共享生活的经历和生命的体验。‎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说,“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式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它是跨越时间、空间和生命的东西,也是先于个体而存在,不随个体的消失而消失的东西。所以我们看文化,必须历史地看,只有在历史中,文化才显示出其真实的意义。‎ - 26 -‎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如社会的运行机制、社会结构等。像我们今天的“中国”,虽然是在一场摧枯拉朽的革命之后建成,但今天的社会结构并非建国时一下子凭空创造出来的。谁也不可能把一个社会中旧的东西突然“删除”“清洗”,变成空白,再装进去一个什么全新的东西。我们中国的革命,形式上是“天翻地覆”“开天辟地”,实际上它是建立在中国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是几千年中国文明演进中的一个连续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究社会也好,改革社会也好,绝不能抛开历史的缘故,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 ‎(选自费孝通《文化与“不朽”》,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有生老病死,而社会却可以长治久安,这就为文化世代传承提供了可能性。‎ B. 不同个体在共处时间里相互交流学习,其知识和经验会形成共同的动态信息库。‎ C. 文化的历史性包括知识技能和思维等的传承,还包括社会运行机制等“社会”的传承。‎ D. 研究和改革社会,必须遵循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逻辑,继承前人所有的研究成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立论,层层递进,论述文化使人不朽的道理。‎ B. 第二段通过连续设问推进论证,既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又衔接自然逻辑严密。‎ C. 文章通过写李白,论证了生物性特点的人会逝去,社会性特点的人却会不朽。‎ D. 文章运用对比、例证等方法,多层次展开论证,有力支撑观点,富有辩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社会才有文化,文化因此能够跨越时空、超越个体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B. 当今文学家能有新的文学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C. 家风家训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让一代代生命体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家族教化。‎ D. 苏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说法,和文中观点有相通处。‎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而社会却可以长治久安”说法错误,太绝对,原文第一段“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是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 B项,“其知识和经验会形成共同的动态信息库”错误,原文第二段“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更新的‘信息库’”。‎ D项,“继承前人所有的研究成果”说法过于肯定,原文最后一段“它总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论证的观点不恰当,应该是论证了“文化可以使人‘不朽’”。‎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有社会才有文化”说法错误,而且与后句也没有因果关系。原文中第二段“‘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即社会性。”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故选A。‎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6 -‎ 慕课是由英文缩写MOOC音译而来,翻译成中文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的目的并不是实现师生的“一对一”交流,而是推广优质教育的学者和专家,为有心学习但缺乏想要的教育资源的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慕课不仅打开了学者或专家与学习者进行交流的途径,还可以引导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学习。因此,在慕课平台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就需要通过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慕课自我学习的教学理念。与传统课堂相比,慕课的设计者与讲授者在内容选择上更加自由,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从擅长的领域出发,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更具专业性。此外,慕课打破了传统线下课堂40到45分钟的授课节奏,他们的讲课视频一般10分钟左右,每次课程均以数个短小的视频课程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 ‎(摘编自巩博、沙建定《慕课的教学发展分析》)‎ 材料二:‎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MOOC教学流程示意图 ‎(选自《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 材料三:‎ ‎4月9日‎,参加中国慕课大会的600位代表汇聚北京,为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就中国慕课的更快建设、更好使用、更有效学习、更有序管理,共同发表《中国慕课行动宣言》。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者,代表们达成三点重要共识: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腾而至,作为人才摇篮、科技重镇、人文高地的中国大学必须超前识变;提高质量、推进公平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进入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变;网络改变教育、智能创新教育,担负着中国创新发展引领作用的中国大学必须主动求变。‎ - 26 -‎ 六年前,在教育部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2018年,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慕课。2019年,教育部认定推出第二批801门国家精品慕课。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慕课为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供400余门精品慕课,供8900多万党员干部选学;为中央军委军职在线提供700多门精品慕课,服务于全军指战员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中国慕课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4月10日《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有删改)‎ 材料四:‎ 互联网是慕课运行的重要载体,它必然强调过程的自组织性。慕课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于面对面教学和考核的要求,凡是能够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时空选择和学习相关的慕课,这对于人类求知欲望的满足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与革新,但从现实来看这种自组织的网络学习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多数人认为,在网络上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几乎是不可能的,完全依赖自我组织管理的教育很难满足当前环境下的学生与求知者,即使是求知欲望甚强且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也难以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慕课赖以强调的学生自发性与客观需要的他组织性之间是矛盾的。‎ 慕课产生之初,其价值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让更多接受不到或接受不了高等教育的人获得更多的文明精髓。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们不分种族肤色、地位等普遍平等地接受慕课模式的高等教育。在人类文明中慕课这一初始的价值目标牢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是一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文明模式。然而慕课高潮发展的过程却遭遇到道德上的抵制与谴责,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后期慕课功利性的表现。从学生角度看慕课参与的成本虽然低下,但其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的传授效率与其低成本是成正比的。低成本换取知识学习的低效率,因此归根到底是不利于部分学生的。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慕课使大部分大学教师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因为慕课使教师易于沦为慕课明星教授的助手,这是大部分大学教师难以释怀的因素。从教育企业来看,他们在将慕课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与销售后,课程商品化与利润最大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慕课的质量,这样初始的道德性与后期的功利性成为当前慕课在发展中难以调和的主要矛盾。‎ ‎(摘编自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6 -‎ A. 教师在线开办课程后,要提供课程介绍及课程评估报告,以供学习者参考。‎ B. 学习者在注册课程后,可通过在线讨论组和线下见面会与教师互动交流。‎ C. 视频、作业和测试是慕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构成学与教双向互动的中心环节。‎ D. 学习者要获取学分,需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参加课程考试,拿到结业证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慕课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学习者,其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均优于传统课堂。‎ B. 中国高校识变,应变,求变,以庞大的慕课资源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 C. 慕课促进了人们求知欲的满足,但存在难以保证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弊端。‎ D. 不欢迎慕课的大学教师,既是考虑到自身存在价值,也是为学生的发展担忧。‎ ‎6. 从数据看,中国慕课经历了飞速发展期。你认为未来慕课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需要做好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 ‎6. ①国家层面(以教育部为代表),发展慕课建设,提供展示平台,加强过程监管。②慕课平台要完善评估方案,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促使学习任务完成。③慕课开发者要优化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升课程吸引力,提高网络学习效率。(或者:鼓励大学教师加强业务能力培 养,提升自主开发能力)。④教育企业应 避免将课程商品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过度功利行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要提供课程介绍及课程评估报告,以供学习者参考”错误,由材料二图表可知,课程评估应该是课程评估网站提供的。‎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 26 -‎ A项,“其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均优于传统课堂”错误,材料四“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与革新,但从现实来看这种自组织的网络学习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多数人认为,在网络上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几乎是不可能的,完全依赖自我组织管理的教育很难满足当前环境下的学生与求知者,即使是求知欲望甚强且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也难以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慕课赖以强调的学生自发性与客观需要的他组织性之间是矛盾的”,可知这种模式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并不优于传统课堂。‎ B项,“以庞大的慕课资源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错误,夸大事实,材料四“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们不分种族肤色、地位等普遍平等地接受慕课模式的高等教育。在人类文明中慕课这一初始的价值目标牢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是一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文明模式。然而慕课高潮发展的过程却遭遇到道德上的抵制与谴责,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后期慕课功利性的表现”,可知并没有“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 D项,“既是考虑到自身存在价值,也是为学生的发展担忧”错误,材料四“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慕课使大部分大学教师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因为慕课使教师易于沦为慕课明星教授的助手,这是大部分大学教师难以释怀的因素”,可知原因只是“自身存在价值”。‎ 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六年前,在教育部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2018年,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慕课。2019年,教育部认定推出第二批801门国家精品慕课。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即以教育部为代表,发展慕课建设,提供展示平台,加强过程监管;“大多数人认为,在网络上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几乎是不可能的,完全依赖自我组织管理的教育很难满足当前环境下的学生与求知者,即使是求知欲望甚强且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也难以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慕课赖以强调的学生自发性与客观需要的他组织性之间是矛盾的”,即慕课平台要完善评估方案,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促使学习任务完成。“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慕课使大部分大学教师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因为慕课使教师易于沦为慕课明星教授的助手,这是大部分大学教师难以释怀的因素”,即鼓励大学教师加强业务能力培 - 26 -‎ ‎ 养,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从教育企业来看,他们在将慕课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与销售后,课程商品化与利润最大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慕课的质量,这样初始的道德性与后期的功利性成为当前慕课在发展中难以调和的主要矛盾”,即教育企业应 避免将课程商品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过度功利行为。‎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客子光阴诗卷里 王充闾 江南三月,丽景迷人。这里那里,氤氲着薄薄淡淡的轻烟浅霭,有时竟令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座座村镇就浮游在波光潋滟之中。繁花,使水乡景色灵虚中透出几分烂漫,更加风情万种。层楼掩映间,紫玉兰秀色可餐,小桃红与黄金缕争鲜斗艳,那粉白透绿的几树繁英,分不清是李花还是梨蕊。参加作家采风团客游常熟古里,首先就被这绚丽的春光迷乱了双眸。 ‎ 我想,如果可以把浏览景观比作展读诗卷的话,那么,此间,地地道道堪称是一轴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融合的诗卷。早年读宋诗,记得一句“客子光阴诗卷里”的佳句,常常苦于那种情境无从体验,不意竟然于此得之。 ‎ - 26 -‎ 书香,是古里的灵魂,是这座千年古镇的主题词;而诗卷则是它的展现方式。借用古代画卷分为引首、卷本、拖尾的说法,不妨把眼前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看作是诗卷的“引首”。这里是古典美学的凝缩之地,到处散发着令人脱尘忘俗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幽深玄渺,古旧得仿佛同外间失去了联系。踏在润滑的苔痕上,似乎走进了时间深处,生发出一种时空错位的神秘感觉,说不定哪扇门吱哑一开,迎面会碰上一个状元、进士。粉墙黛瓦中,一种以书为主体的竹简、雕版、抄本这些中国数千年文明史进程中的文化符号,让他乡客子亲炙了瞿家五代在藏书、读书、护书、刻书、献书中所辉映的高贵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守望,体味到高华、隽永的书香文脉。难怪晚清的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当日登楼时曾慨乎其言:“假我二十年日力,当老于君家书库矣!”‎ 堪资欣慰的是,这种文脉、书香,今天得到了有效的弘扬,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如果说,铁琴铜剑楼这个“引首”是一篇阳春白雪的古体格律诗,那么,作为“卷本”的文化公园,则是一首充分体现大众化、人性化的现代自由体诗篇,同样昭示着文化的高怀雅致,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 ‎ 文化公园凸显了历史名镇、江南水乡、时代文明三大主题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科学发展理念,建造了评弹馆、文明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系列设施,集休闲、娱乐、学习、观赏、活动、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在这寸土寸金的江南小镇,不惜划拨出大量土地,建成如此宏阔的文化主题公园,足见当政者的胸襟博大、眼光久远。采风的作家们对此啧啧称赞。‎ 这天正值双休日,广场上各种文化设施吸引来众多的村民。伴着《春江花月夜》的悠扬乐曲,有的老人悠然闲步,有几位妇女在练习太极拳。更多的青少年集聚在阅览室,安静地读书、上网,他们听说著名小说家蒋子龙、叶辛、苏童、范小青等到场,一个个悄悄地离开座位,跑过来请求签名。而在评弹馆里,已经座无虚席,村民们正饶有兴致地听唱苏州评弹《孟姜女过关》。 ‎ 最为动听的还是白茆山歌馆村民的自演自唱。年轻、健美的男女演唱者,不凭借任何音响,展放洪亮、婉转的歌喉,或对唱,或合唱,或独唱,举凡婚恋、劳作、节庆、民俗等人间万事、百姓心声,都涵盖无遗。那种烟雨溟濛、农歌四野,“东村群唱西村和,南陇余音北陇闻”的动人场景,宛然如见。他们曾十上北京城、两进中南海,多次走出国门,为古里赢得了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 作家采风团在古里的最后一站,是参观波司登羽绒服工业园。通过展馆接近实际的亮丽的风景线,形象地了解到这一世界著名品牌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感受到融现代化工业色彩与文化韵味于一体的时尚旅游的真髓。徽商祖训“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书香古镇孕育、滋养了万千读书种子,而这些读书种子,又以其超人才智和非凡业绩,反转过来为古镇跨越式发展创造出不竭资源。他们靠名牌的影响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富有诗性的全新生态和源源不竭的动力,从而称雄世界,独执亚洲羽绒服生产之牛耳。 ‎ 这是一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崭新诗篇,它相当于整幅诗卷的“拖尾”。 ‎ 既云诗卷,岂可无诗?最后,自占《古里吟》三首七绝作结: ‎ 书香五代总痴情,独对芸编有至诚。‎ - 26 -‎ 不事杯觞不聚敛,一琴一剑证平生。‎ ‎——铁琴铜剑楼 白茆山庄载笔行,花光云影映波清。‎ 千年古调翻新谱,婉妙吴歌画里听。‎ ‎——白茆山歌 ‎ 虽非姝丽亦倾城,举世传扬波司登。‎ 名款名牌饶创意,吴衣吴带总当风。‎ ‎——波司登世界名牌 ‎ ‎(有删减)‎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作家采风团行踪为线索,描述了古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体现了古镇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融合的特点。‎ B. 第三段引用晚清宰相翁同龢的慨叹,意在表现古人的好学精神,同时也侧面表现了铁琴铜剑楼藏书之丰厚。‎ C. 今天的古里镇依然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从古典乐曲、传统运动、山歌传唱以及青少年安静读书等处可以看出来。‎ D. 作者自占的三首七绝照应前文描述的主要景观,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增添了文化韵味,升华了文章主题。‎ ‎8. 画线句中“古体格律诗”和“现代自由体诗篇”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9. 文章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古体格律诗”指的是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的特点,建筑古朴幽深,收藏千年古书,历史久远,文化气息浓郁,令人脱尘忘俗,充分体现古人爱书、护书的高贵精神; “现代自由体诗篇”则指文化公园的特点,即文化设施丰富多样,富有大众化、人性化特点,凸显以人为本、民生为上的现代理念,充分体现现代社会的发达与幸福。 ‎ ‎9. ①标题引用古诗句,本意为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② 把古里景观喻为诗卷(以引首、卷本、拖尾比喻古里三大景观),展现古里将传统元素和现代理念完美融合的特点,赞美了古里的秀美风光和文化底蕴。③文末三首七绝,再次体现“客子”(作者)沉醉于古里风光而吟诗作赋的热情。‎ ‎【解析】‎ - 26 -‎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意在表现古人的好学精神”错误,为了说明铁琴铜剑楼藏书的丰富。‎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这里是古典美学的凝缩之地,到处散发着令人脱尘忘俗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幽深玄渺,古旧得仿佛同外间失去了联系”“粉墙黛瓦中,一种以书为主体的竹简、雕版、抄本这些中国数千年文明史进程中的文化符号,让他乡客子亲炙了瞿家五代在藏书、读书、护书、刻书、献书中所辉映的高贵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守望,体味到高华、隽永的书香文脉”,可知“古体格律诗”指的是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的特点,建筑中体现着古人爱书、护书的高贵精神;“文化公园凸显了历史名镇、江南水乡、时代文明三大主题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科学发展理念,建造了评弹馆、文明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系列设施,集休闲、娱乐、学习、观赏、活动、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伴着《春江花月夜》的悠扬乐曲,有的老人悠然闲步,有几位妇女在练习太极拳。更多的青少年集聚在阅览室,安静地读书、上网”,可知“现代自由体诗篇”则指文化公园的特点,体现着现代社会的发达与幸福。‎ ‎【9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客子光阴诗卷里”,标题引用古诗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本意为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书香,是古里的灵魂,是这座千年古镇的主题词;而诗卷则是它的展现方式”,把古里景观喻为诗卷,“借用古代画卷分为引首、卷本、拖尾的说法,不妨把眼前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看作是诗卷的‘引首’”“那么,作为‘卷本’的文化公园,则是一首充分体现大众化、人性化的现代自由体诗篇”“这是一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崭新诗篇,它相当于整幅诗卷的‘拖尾’”,可知以引首、卷本、拖尾比喻古里三大景观,展现古里将传统元素和现代理念完美融合的特点,赞美了古里的秀美风光和文化底蕴;“书香五代总痴情,独对芸编有至诚。不事杯觞不聚敛,一琴一剑证平生”“白茆山庄载笔行,花光云影映波清。千年古调翻新谱,婉妙吴歌画里听”“虽非姝丽亦倾城,举世传扬波司登。‎ 名款名牌饶创意,吴衣吴带总当风”,可知文末三首七绝,再次体现“客子”沉醉于古里风光而吟诗作赋的热情。‎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文炳字彦明,自幼警敏善记通,俨如成人。世祖在潜藩,癸丑秋,受命宪宗征南诏。文炳率义士四十六人骑马从行,人马道死殆尽。及至吐番止两人能从两人者挟文炳徒行踯躅道路取死马肉续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厉期必至军 会使者过,遇文炳,还言其状。时文炳弟文忠先从世祖军,世祖即命文忠解尚厩五马载糗粮迎文炳。既至,世祖壮其忠,闵其劳,赐赉甚厚。己未秋,世祖伐宋,至淮西台山寨,命文炳往取之。文炳驰至寨下,谕以祸福,不应,文炳脱胄呼曰:“吾所以不极兵威者,欲活汝众也,不速下,今屠寨矣。”守者惧,遂降。九月,师次阳罗堡。宋兵筑堡于岸,陈船江中,军容甚盛。文炳请于世祖曰:“长江天险,宋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其气不可,臣请尝之。”即与敢死士数十百人当其前,锋既交,文炳麾众趋岸搏之,宋师大败。七年,改山东路统军副使,治沂州。沂与宋接境,镇兵仰内郡饷运。有诏和籴本部,文炳命收州县所移文,众谏以违诏,文炳曰:“但止之。”乃遣使入奏,曰:“敌人接壤,知吾虚实,一不可;边民供顿甚劳,重苦此役,二不可;困吾民以惧来者,三不可。”帝大悟,罢之。十五年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帝命文炳上坐,每尚食,上食辄餐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久,命文忠护丧葬藁城,令所过有司以礼吊祭,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献。‎ ‎(选自《元史·董文炳传》,有删减)‎ - 26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至吐番∕止两人能从∕两人者挟∕文炳徒行踯躅∕道路取死马肉∕续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厉∕期必至军 B. 及至吐番∕止两人能从∕两人者挟文炳徒行踯躅∕道路取死马肉续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厉∕期必至军 C. 及至吐番∕止两人能从∕两人者挟文炳徒行∕踯躅道路∕取死马肉续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厉∕期必至军 D. 及至吐番止两人∕能从两人者∕挟文炳徒行∕踯躅道路∕取死马肉∕续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厉∕期必至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藩,可以指尚未即位的帝王,也可指帝王做王侯时的封地。此处取前者意。‎ B. 癸丑,指年份,古人以干支纪年、日、时。《赤壁赋》“是月丁未”“丁未”指日期。‎ C. 敕,本为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用语,南北朝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D. 有司,古代官吏都各有专司,凡专司其事各部门官吏都可称“有司”。司,掌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炳忠正刚毅,深得赏识。世祖征讨南诏时,他率义士随行,一路艰辛但矢志不渝,世祖嘉其忠勇,给予丰厚赏赐。‎ B. 文炳善于攻心,刚柔并济。夺取台山寨,他讲明祸福,动之以恩;后又厉语警示,施之以威,敌军惧怕,开寨投降。‎ C. 文炳勇猛耿介,勉力报国。他主动请缨攻打宋军,率敢死队担任先锋,指挥军队与敌军在江上作战,最终大获全胜。‎ D. 文炳敢于抗言,明智果断。任山东路统军副使时,朝廷要改变军队供给方式,他先斩后奏,派人讲明弊端,世祖顿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江天险,宋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其气不可,臣请尝之。‎ ‎(2)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长江是天然的险要之地,宋把它作为保卫国家(的屏障),看样子一定会死守,不削除他们的士气不行,请您允许我去攻打它。‎ - 26 -‎ ‎(2)我因先人为国事而死,恨我自己不能为国家死于边疆,今天病成这个样子,真是命该如此呀。‎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可先找出“吐番”“两人”“文炳”等名词,“吐番”作“至”这个动词的宾语,在其后应断开,故排除D;“挟文炳”构成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日行”意为每天行走,与里程“三二十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故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此处取前者意”说法错误,此处应是指帝王做王侯时的封地。‎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指挥军队与敌军在江上作战”说法错误,原文是“文炳麾众趋岸搏之”,意思是文炳率领军队在岸上与宋军作战。‎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 - 26 -‎ ‎)中,“以为”,把……作为;“夺”,削除;“请”,请允许我做……。全句译为:长江是天然的险要之地,宋把它作为保卫国家(的屏障),看样子一定会死守,不削除他们的士气不行,请您允许我去攻打它。(2)“死”,为动作法,为……而死; “死边”,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命也”,判断句。全句译为:我因先人为国事而死,恨我自己不能为国家死于边疆,今天病成这个样子,真是命该如此呀。‎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董文炳,字彦明,天性敏慧,善记诵,年幼就如同成人。世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奉宪宗之命征南诏,文炳率领四十六个义士骑马随行,人马在途中几乎死尽,到吐蕃时,随他而来的只剩下两人。这两人扶着文炳徒步前进,十分艰难,取死马肉为食,每天走不到三二十里,但其志更坚,决心按时赶上部队。有使臣路过,遇见文炳,回去向世祖报告了文炳艰苦跋涉的情形。当时文炳之弟文忠早已随从世祖在军中,世祖立即命他带领五匹马载着粮食去迎接文炳。文炳到了军中,世祖奖励其忠心和坚毅,感念他的劳苦,厚加赏赐。已未年的秋天,世祖讨伐宋朝,来到淮西台山寨,命令文炳去攻取山寨。文炳骑马来到寨下,对守寨军讲明利害关系,守军不理,文炳高声喊道: “我之所以不挥兵进攻,是想让你们不遭兵刃之灾,若坚持不降,那就要发动进攻,把你们杀个干净。”守军惧怕,开寨投降。九月,大军驻扎在阳罗堡,宋军在江岸修筑了堡垒,把船排列在江中,显示出军势很盛的样子。文炳请示世祖:“长江天险, 以此作为捍卫国家的屏障,势必死守。非攻下这地方以打击他们的气焰不可,臣请求去尝试攻取它。”经世祖同意,便率敢死队几百人为先锋。两军交锋,文炳率众登岸战斗,宋军大败。至元七年,改任文炳为山东路统军副使,首府设于沂州。沂州与宋接界,其镇守军队给养靠内郡供应。朝廷命就地购粮,文炳命令收回发给州县的购粮文书。大家认为这是违背圣旨,文炳说:”暂不征购。 ”立即派人入奏皇上:“敌人与我接壤,这样做会让敌人知我虚实,这是第一个不能这样做的原因;边民供应军需已很劳苦,若再向他们征购,是增加其负担,这是第二个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把我们的百姓弄得贫困不堪,别处的百姓就不敢来了,这是第三个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世祖顿时觉悟,停止向该地区征粮。至元十五年(1278)‎ - 26 -‎ ‎ 八月皇帝寿诞之日,行朝贺礼之后,皇帝赐宴,让文炳坐上座,每次进献食物,皇上食用总是停下来赐给董文炳。这天夜里,文炳的旧病复发,皇上命令御医去诊断。九月十三日,病情加重。(文炳)召集他的弟弟董文忠等人说:“我很遗憾不能为国家捐躯疆场,现在这样死去,是命中注定的啊。希望我们董家世世代代有能骑马打仗的男儿,尽力报国,那么我死也瞑目了。”说完就靠着枕头去世了。世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了很长时间,命令文忠护送灵柩归葬藁城,命令所经过的地方官府都要吊祭,追赠他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谥号为忠献。‎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荆州十首 苏轼 其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其二 南方旧战国,惨淡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注】这组诗写于苏轼第二次出三峡,因父亲受人推荐出山,父子三人遂一起进京。‎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开篇以平川与三峡的巨大反差,写出楚地一马平川的地形特点及诗人初到荆州豁然开朗的感觉。‎ B. “其一”颈联描写江水蔓延仿佛切断平野、风卷白沙仿佛集成沙旋的情形,“侵”字以静写动,使画面极富动感。‎ C. “其二”首联承接“其一”尾联,指出荆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能看出当年艰难经营之旧迹。‎ D. “其二”以“废城”“古姓”照应“旧战国”,以“井”和“村”展示古城新貌,体现古今变化。‎ ‎15. 同样写进入荆州后的见闻感受,两首诗在叙事重点和抒情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 - 26 -‎ 叙事重点上:“其一”围绕荆州当今的壮阔风景和繁茂盛景展开,“其二”则重在怀古,追怀荆州大地上的古人古事。抒情方式上:“其一”重在借景抒情,通过对荆州自然及商贸之景的描绘,体现荆州作为交通要地自古到今的重要性及对当今盛世繁华富庶的感慨;“其二”重在用典(议论)抒情,通过对刘表、屈原的评议,表达对胸怀大志、忠诚献身的荆楚英魂的赞美,从中隐含一展抱负的心志。‎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颈联描写江水蔓延仿佛切断平野、风卷白沙仿佛集成沙旋的情形”错误,这里写的是水边常有的旋风,仿佛令人看到水边旋风卷起沙柱的情景,但这毕竟是平原沃野的旋风,和“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塞外风光不同。‎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既考查了抒情方式,又考查了构思技巧。考生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其一:“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写了荆州之地壮阔的风景;“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写出了荆州商业的繁荣。抒情方式上,“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运用借景抒情,通过对荆州自然及商贸之景的描绘。“游人出三峡”,看似平平而起,但联系以前诸篇,再看“楚地尽平川”一句,可见这确是诗人出峡时的特殊感受。平川和三峡正成鲜明对比,写出地形特色,用“楚地”又暗伏兴衰之感。“江侵平野断”,一侵一断,就把死板的写生动了,这一句是平视远方。“风卷白沙旋”是直视近景。水面多风,而平原的风和峡口的风感觉是两样的。这里写的是水边常有的旋风,“风卷白沙旋”,仿佛令人看到水边旋风卷起沙柱的情景。其二:“南方旧战国,惨淡意犹存。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在叙事上主要是追怀古人,古事。在抒情方式上,“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主要是用典抒情,荆州割据起于汉末刘表。刘表徒有虚名,有此大好地理形势,不敢北向以争中原,坐守观望,直到刘琮降曹,作者因此而慷慨不平。‎ ‎【点睛】‎ - 26 -‎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与《登岳阳楼》同作于杜甫晚年,前者通过“_________”句写欲借酒浇愁却不得,后者通过“_________”句写凭栏痛哭,表达强烈的家国之忧。‎ ‎(2)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下片用“_________,_________”句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与上片的“春意阑珊”相呼应。‎ ‎(3)在《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中,屈原感叹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借行人的神态、动作侧面烘托山峰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长亭送别》一文中,王实甫用“_________,_________”把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烘托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感伤的心境。‎ ‎(6)一个品德丰厚的人,往往能够容载万物,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正如《周易》的《坤卦》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7)古代诗人多借山水意象状形色之美,黄庭坚《 登快阁》“________,________”句,描绘诗人登阁所览天地阔远、江水如练的胜景。‎ ‎【答案】 (1). 潦倒新停浊酒杯 (2). 凭轩涕泗流 (3). 流水落花春去也 (4). 天上人间 (5). 日月忽其不淹兮 (6). 春与秋其代序 (7). 扪参历井仰胁息 (8). 以手抚膺坐长叹 (9). 晓来谁染霜林醉 (10). 总是离人泪 (11). 地势坤 (12). 君子以厚德载物 (13). 落木千山天远大 (14). 澄江一道月分明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潦倒”“涕泗”“扪参”“胁”“抚膺”“澄”的书写。‎ ‎【点睛】‎ - 26 -‎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与经典阅读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甲)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她以现代的方式呈现了古典的气质,引来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李子柒的视频打开了一个新巧别致的窗口,和众多(乙)的窗口一起,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 ; ,也有静谧乡间的袅袅炊烟;有高铁列车的风驰电掣,也有细品香茗的悠然自得。正如汉学家寇志明所说: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国家,想找一条捷径去了解中国是不可能的。‎ 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众多力量都在(丙),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600岁“网红”故宫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创新力;自称“滇西小哥”的云南妹子,通过拍摄自耕自种的云南美食,为世界送去“滇的味道”;年逾古稀的“网红大爷”胡昇,通过网络直播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丁)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17.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动 五彩缤纷 各得其宜 跨越 B. 奔涌 精彩纷呈 各得其宜 消除 C. 奔涌 五彩缤纷 各显其能 消除 D. 流动 精彩纷呈 各显其能 跨越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精彩无限,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B.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这是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 C. 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D. 这个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精彩无限,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答案】17. D 18. C ‎ ‎19. 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 有繁华都市的闪闪霓虹 ‎【解析】‎ ‎【1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流动:指经常变动,不固定。可以指液体或气体等不断变动的物体。奔涌:奔流涌出。根据语境“光影之间(甲)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填入“流动”。‎ 第二组,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根据语境“和众多(乙)的窗口一起”,填入“精彩纷呈”。‎ 第三组,各显其能:指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各得其宜: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根据语境“众多力量都在(丙)”,填入“各显其能”。‎ 第四组,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消除: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根据语境“有利于(丁)差异”,填入“跨越”。‎ 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括号前句子“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保持句式一致,括号内也应该是“在……时代”,即“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是对语言环境的把握和对关键词语的分析,通过阅读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的词语前后呼应的内容,进而确定补写的内容使上下文相衔接。‎ 根据句前“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第一个横线上应该仿照“也有静谧乡间的袅袅炊烟”,写“也有……的……”,即“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第二个横线仿照“有大漠戈壁的雄浑”,写“有……的……”,即“有繁华都市的闪闪霓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内容的对比性。‎ ‎【点睛】‎ - 26 -‎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 ‎①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②无论汉族的秧歌和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③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④反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⑤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情感。⑥通过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⑦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⑧但也减轻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答案】②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④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范围内。⑥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传统表演艺术的“雅化”)。⑧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谦敬词。本题要求找出“文段中的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并作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 ‎②句中“无论”和“和”不能搭配,应将“和”改为“还是”,改后句子为: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④句中“反而”使用不当,“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此处分析可知,应改为“而”。⑥句“通过”这个介词多余,“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才能和第⑦句表达一致的内容。⑧句中“减轻”“内涵”搭配不当,应将“减轻”改为“弱化”。‎ ‎21.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将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由极恶之人导致;第二种,由盲目的运命(即偶然的机缘错误)决定;第三种,由人物所处的位置或关系导致。请以《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为例,对其悲剧类型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准确,阐述清晰。不超过200字。‎ ‎【答案】‎ - 26 -‎ 晴雯的悲剧属于第三种。在大观园里,她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最不安守本分的女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向往平等自由的性格特点与其卑微出身形成极大反差。代表封建统治势力的王夫人怕她“勾引坏了”宝玉,使宝玉偏离了封建家族为他预定好的仕途。她把宝玉自身的“叛逆”本性统统归罪于晴雯,绝不允许晴雯这样的人留在贾府。身处封建大家庭,为奴为婢、无权反抗的社会地位是造成晴雯死亡悲剧的根本原因。‎ ‎【解析】‎ ‎【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既要熟悉名著里的人物和情节,又要能够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表述。解答此类题目,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备选名著里选择一个适合的人物,概述与之有关的情节,稍作分析,回扣观点。此题要求“以《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为例,对叔本华的悲剧类型加以阐述”。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其次要熟悉《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相关故事和其结局,然后结合理论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将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由极恶之人导致;第二种,由盲目的运命(即偶然的机缘错误)决定;第三种,由人物所处的位置或关系导致。在文艺理论界,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王国维,尤其是在《红楼梦》的研究上,他吸收了叔本华的这一观点并自觉地运用这一观点来阐述《红楼梦》的悲剧性。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因为这种悲剧是由于普通人因其身份地位的局限,受其阶级与时代的道德要求影响,并从自己的欲求出发对旁人施加压力从而导致的悲剧。可以说是这样的悲剧是人自己的欲求和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是注定要发生的。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就是这第三种悲剧。两人的爱情是自然萌发的,但因其性格家世等原因其结局又是早已注定的。在这一悲剧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反派”角色,大家都只是依从其道德准则自我的欲求行事,“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也正因如此,最后所造成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中之悲剧”。如果单就一个人物来说,我们可以选择晴雯,谈到晴雯的基本形象,首先可以肯定一点的是,晴雯是怡红院中相貌极其出众的一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但作者却用铺垫渲染的手法,让我们从间接的描写中就可以看出她的光彩夺目。例如,贾宝玉就曾说晴雯“是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王夫人也曾说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大观园中美女如云、群芳荟萃,就连丫环们也是俏丽甜美、光彩照人。在丫环里,袭人也是美丽的,但她都是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和浓妆艳抹包装出来的美丽,例如第51回描写袭人“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而作者对晴雯的描写则截然不同,几乎没有什么关于她头上的饰物和身上华丽衣服的突出描写,如第74回晴雯见王夫人时,只是“钡、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已。这也就是晴雯的美与众多丫环的不同之处:与生俱来、不经刻意雕琢、并非庸脂俗粉的美。晴雯不但在丫环里出类拔萃,即使与小姐们纵向比较,她的美也毫不逊色。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的美, “ 是个美人儿灯,风吹吹就坏了”。晴雯虽然模样像她,但却是一种健康的美 ,泼泼辣辣,富有生气的。薛宝钗是个天生的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青春活泼热情的晴雯,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晴雯的美丽,倘若说只是外表,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她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她的生气,没有任何的顾忌,可以说是漂高到惊天动地。另外从性格上说,与袭人一心图谋“姨娘”不同,晴雯是个心高气傲的耿直“girl”,从来不屑于争宠、攀附之类的事情,做人做事向来快言快语、干脆利落。正是因为这些才最终造成了晴雯死亡悲剧。参考答案如:晴雯的悲剧属于第三种。在大观园里,她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最不安守本分的女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向往平等自由的性格特点与其卑微出身形成极大反差。代表封建统治势力的王夫人怕她“勾引坏了”宝玉,使宝玉偏离了封建家族为他预定好的仕途。她把宝玉自身的“叛逆”本性统统归罪于晴雯,绝不允许晴雯这样的人留在贾府。身处封建大家庭,为奴为婢、无权反抗的社会地位是造成晴雯死亡悲剧的根本原因。‎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地两名未成年女孩模仿网络短视频教程自制爆米花,意外引起爆炸,造成一死一重伤。事发几日后,涉嫌被模仿的知名短视频博主发长文表示愿意提供帮助、配合调查,并承诺对相关短视频账号进行无限期整改。可当媒体尝试联系相关平台和该博主时,二者均没有回应。该事件在网上引发不小的争议,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起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悲剧。‎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给未成年孩子、知名短视频博主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文”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请开启青少年模式 短视频平台工作人员:‎ 你们好!这起悲剧发生之后,家长作为监护人有其责任,视频博主及其团队也应承担部分责任。但是短视频平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平台本身对于发布的热播视频有相对更高的审核义务,不仅在发布时审核,发布后也应根据大众舆情以及反应作出完善。”‎ 这起案例对于短视频和直播行业都有一定 - 26 -‎ 警示作用,也引发了从业者对于平台审核义务的思考。虎牙直播综合法务负责人李文表示,法律本身没有禁止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极限运动行为,针对法无禁止的内容,平台到底让不让传播?“让,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不让,会影响平台内容的输出,直接影响平台内容的多样性。”李文认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不应该过多延伸到线下的行为。‎ 短视频行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近年来,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多次约谈短视频直播平台,要求各平台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发布、安全策略管理等机制,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尤其是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近来国内主流短视频平台多上线了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统,并逐渐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优质的内容就是最好的引导,在青少年模式下,平台可改变或增强现有的推送机制,选择合适、有趣的内容向青少年展示。“例如,从后台数据库中,抓取文化、美食以及地理等一系列有益的内容向青少年推送。另外也可以借此模式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对于符合相关要求的,并被选作适合全年龄段推送的优秀作品,平台可以设立一套奖励机制,从发布的源头上引导创作者的内容制作。”‎ 作为平台,应该依据社会公序良俗对视频发布的导向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控制;其次应该正视怎么把青少年模式的作用落到实处,除了在内容和使用时间上进行特殊处理外,我觉得相关软件下载安装后应该默认是“青少年模式”,如果是成年人使用再进行相应身份验证解除“青少年模式”。 ‎ 视频发布者应该在有操作风险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风险提示,平台也要进行监管。虽然这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类风险,但如果平台和视频发布者都尽到自己的义务,我相信这类现象应该会最大限度的减少。‎ 小文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 26 -‎ 在互联网上,虽然这起悲剧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基本事实已经比较清晰。这是一起多方面原因共同发酵导致的悲剧,各种因素叠加,悲剧于是发生。悲剧已经发生,纠结事件成因,已无法挽回一条生命,但这并非没有价值。探讨悲剧链上的缺环,是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这类短视频内容潜在的危害性,进而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显然,就此事而言,与短视频内容生产以及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各方,都没有认识到这类短视频的危害性。这也提醒社会各方,必须要对网络上那种存在潜在风险的小视频加以重视,形成一种共识。鉴于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这决定了防范危险小视频不是简单的发布者责任或平台责任的问题,而是需要普通大众、平台以及政府共同面对。相关主体各守其位,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危险小视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立意】青春应该为正确的事情努力;生命诚可贵,岂能不珍惜;视频有危险,模仿需谨慎;请行使监管职责,还青少年一片蓝天。‎ ‎【结构】标题就是观点《请开启青少年模式》,第一段联系材料,分析问题,得出“这起悲剧发生之后,家长作为监护人有其责任,视频博主及其团队也应承担部分责任。但是短视频平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结论。显然这是写给短视频平台的一封信。第二段围绕“这起案例对于短视频和直播行业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也引发了从业者对于平台审核义务的思考”论述;第三段分析安全问题,“短视频行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第四段分析上线的青少年模式,“近来国内主流短视频平台多上线了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统,并逐渐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第五段短视频平台的职责。最后一段强调“但如果平台和视频发布者都尽到自己的义务,我相信这类现象应该会最大限度的减少”。‎ ‎【素材】1. 首先内容生产者要认识到自己在发布此类视频内容时,应自觉承担危险警示义务,打上“请勿模仿”字样,做好“提前量”,以防止视频对未成年人形成误导。‎ ‎2.其次,家长是保护儿童的第一道防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防止孩子受危险小视频误导,模仿危险小视频制作过程而发生悲剧。面对瞬息万变、千人千面的流媒体内容,平台也要从机制上防范相关内容的产出与流转。鉴于海量内容的现实,目前人工实时审核流媒体内容耗费巨大,而机器审核技术上并不完善,期待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上的突破,为潜在危险内容建立自动报警机制,以便平台实现第一时间监控。‎ ‎3.最后,政府监管不能失位。就监管而言,其难点在于如何能够既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又不伤害作者的创造力,以及平台经济的活跃性。这并非没有任何头绪。今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发布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对包括短视频平台在内的平台经济,应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更提及“科学合理界定平台责任”。相信在监管机制健全,权责进一步明确之后,这将对短视频平台的规范化运营起到促进作用。‎ 本质上,这起悲剧仍是社会认知与监管滞后带来的“苦果”。小视频风行,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的有趣、好玩,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风险。这需要全社会升级对危险小视频的认知,同时对危险小视频的监管措施也要及时匹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为了未成年人免于因误导或模仿而导致的伤害,建立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风险防控机制,不能再等了。‎ - 26 -‎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