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6 KB
  • 2021-06-03 发布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北京交大附中高三(上)10月月考 语 文 ‎ 202010.20‎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取材于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流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寓”的本质是离开本土移居他乡。‎ B.“流寓”必须是“不得已”的客居他乡。‎ C.流寓既包括社会原因也含有个人原因。‎ ‎ 14 / 14‎ D.流寓地不完全是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 ‎2.下列文人的称呼与“流寓”有关的一项是(2分)‎ A.三闾大夫 B.东坡居士 C.范文正公 D.七绝圣手 材料二 作为荒服之地的岭南地区,其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人闻之畏惧的“瘴气”和湿热多雨的气候,一直为中原地区民众所鄙弃。但是,终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许多文士不得已寓居岭南。‎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状态极为艰难,诸如流寓之路艰辛无比、语言文化多有隔绝、物质生活极为匮乏、气候环境极为不适等。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下,多数岭南流寓文士并没有长时间地消极度日。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视野。他们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抑郁之情,顺带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 韩愈贬谪连州阳山令时,在诗文中呈现的连州是一个远极遐荒之穷地,交通极为不便,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险恶,这是连州给作者的最初印象。同为寓居连州,然而在刘禹锡的眼中,连州却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凉墟也”。他在《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中写道:“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刘禹锡不仅对连州秀丽的山水极为推崇,而且深入民间了解连州的民俗风情、少数民族生活。在谪居连州的岁月里,他以平和的心态、从容的诗笔,还原了岭南的青山秀水,描绘了民情民俗画卷,并讴歌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一贬再贬至“荒服”的极致——海南岛,这在宋代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初到海南的苏轼也曾悲观地说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与王敏仲书》)然而,天性乐观旷达的他并没有彻底沉沦于流寓之苦,而是用自己的诗文去描绘海南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纵情于美丽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和陶诗”。诗文不仅明显流露出对此种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更体现了他虽身处天涯海角,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旷达境界。‎ 流寓生活往往充满着艰辛,但是达观的处世精神总是让诗人于艰险中发现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即便是“九死一生”的蛮荒岭南,他们依然“诗意地栖居”。‎ ‎(取材于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流寓文士“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寓文士无视生存环境恶劣影响 B.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的抑郁之情 C.积极地描绘流寓之地的风情画卷 D.超然旷达地热爱与赞美流寓生活 ‎4.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4 / 14‎ A.流放:“放”的第三笔是“丿”‎ B.负书担橐:口袋。‎ C.荒服:泛指边远地区 D.栖居:“栖”读作“qī”‎ ‎5.下列各句没有反映诗人流寓经历的一项是( )(3分)‎ 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诗经·氓》‎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材料三 流寓文士来到岭南之后,一方面用诗文排遣心中之情,另一方面则深入民间为民谋利,在蛮荒岭南积极实践自己未尽的政治抱负,给岭南大地带来深远的影响。‎ 明代弘治年间连州知州曹镐撰《旧志序》,认为连州风气之变,“乃自韩昌黎、刘梦得两公始”。刘禹锡在连州至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编医书,惠及百姓。刘禹锡对医学颇有研究,他结合自己40多年积累的验方,编成了《传信方》医书,让连州人受益。二是重教兴学。在刘禹锡的带动下,连州文风迭起,吸引了荆楚吴越的儒生纷纷来连州求学。在唐代,广东共有48名进士,连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127名,连州就有43名,时称“连州科第甲通省”。三是关心少数民族。刘禹锡在连州期间写下了《莫徭歌》《蛮子歌》《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三首诗,对徭族人的外貌服饰和狩猎活动以及他们的勤劳神勇大加称赞。‎ 柳宗元流寓柳州可谓他本人之不幸,但又是柳州人民之大幸。唐元和十年,柳宗元第三次被贬到柳州为刺史,其内心非常痛苦,但他依然积极为政,兴办儒学,推行教化,开挖水井,养民安民;反对横征暴敛,力主轻徭薄赋,对柳州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柳州人以修建柳侯祠的方式来表达对柳宗元的纪念。至今,文慧桥、文慧路等路桥名称依然体现着人们对他的缅怀。‎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以八月之治而令江山易其姓,韩愈在潮州人心目中不仅是文化先驱,更成为神明一般的存在。到潮州后,韩愈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来自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寓文士们自觉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先进生产方式的责任,他们不愧为岭南大地的文化拓荒者。‎ ‎(取材于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6. 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流寓文士政治抱负一项是( )(2分)‎ ‎ 14 / 14‎ A.重教兴学 B. 养民安民 C. 江山易姓 D.奖劝农桑 ‎7. 根据“材料三”,下列描述流寓文士给岭南大地带来深远影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不仅被广泛传扬并得到妥善保护。‎ B.岭南的医学、教育、生产方式甚至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C.流寓文士积极为政和解决民生问题使百姓生活有显著变化。‎ D.流寓文士的诗文作品和文化传播丰富了岭南地区文化意蕴。‎ ‎8.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5分)‎ 二、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1)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1],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2]。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 时也,利也,士[3]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4]。官职亦然。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胥:从。【2】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3】士:事。【4】容:指天子圣德。‎ ‎ (2)随[1]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榖於菟[2]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   (取材于《左传》)‎ ‎ 14 / 14‎ 注释:【1】随:国名。【2】斗榖於菟:人名。‎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恃与国,幸名利      与:结交           ‎ B.人佚亦佚       佚:安逸 C.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周密           ‎ D.以为天下       以为:认为    ‎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边竟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随之见伐          哀吾生之须臾 C.宋其亡乎          其皆出于此乎 D.会于薄以释之        而君幸于赵王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 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C.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 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D.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13.依据短文(1)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2)“楚人许之”的意图。(4分)‎ ‎14.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结合短文(1)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5分)‎ 注释:【1】如其仁:就是仁。‎ 二、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共12分)‎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 14 / 14‎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6.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17.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18.在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 。‎ ‎②古诗文中不乏借酒助兴的语句。陶渊明在《归去来号辞》中用 , 。写出了他在辞官归隐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快乐。‎ ‎ 14 / 14‎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四句,写出了祖母时日无多,呼吸微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祖母的拳拳深情。‎ ‎④苏轼的《念娇·赤墅怀古》流露出消板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流露消极情绪的语句是: , 。‎ 二、 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3题。‎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 ‎①在人艺看话剧《万尼亚舅舅》,三小时的剧长,李六乙竟一处也没舍得删。结束时已近晚十点,出剧院才发现下雪了,薄薄的细雪敷在车顶上,在夜灯反射下闪着碎银一般的光。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似乎第一次看清,契诃夫已嵌入我的生活很多年了,不是通过书斋式的阅读,而是通过一道道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 ‎②我得到的第一本与契诃夫有关的书是《惜别樱桃园》,由童道明先生签送给我。那时我还不知,童先生早年留学苏联时,就已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和契诃夫联系在一起。全身心地阅读,毕生地翻译,进一步又创作剧本。不是灵魂相应,怎可想象,一个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晚年要做剧作家。当然,世间也因此多了两部与契诃夫有关的戏:《我是海鸥》与《爱恋·契诃夫》。‎ ‎③和童老师交往,最初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约他写了很多次契诃夫,他写的都不重样,像一口源源不尽的井。童先生一直不用电脑,文字都写在稿纸上,怕我认不清字,每次去他家取稿时,他总要先给我读一遍,还即兴发挥,讲点契诃夫的迷人轶事。对我这个酷爱买影磲的人来说,这就等于得到了契诃夫正片之外的花絮。我由此知道了契诃夫与托尔斯泰、高尔基之间的友谊,也知道他深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成为《海鸥》中妮娜的原型,一个在舞台上演绎了这个角色。我就这样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地认识了契诃夫。‎ ‎④《万尼亚舅舅》上演前,我照旧想请童先生写篇文章。因为李六乙导演的这个戏,剧本就是请他翻译的。取稿的那天天寒地冻,这次他没有读给我听,而是说你来读吧。看他坐在沙发上,已做好了聆听准备,我便也坐下来开始读。稿子共四页,写在印刷品的反面,字儿小,里面涂改无数。念起来打磕绊时,他就帮我辨认。上面照例有契诃夫作品的引文,念着念着,我竞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动情起来:“我们要度过一连串漫长的黑夜,我们将会听到天使的歌唱,我们将看到镶满宝石的天空。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淹没在慈爱之中,我们曲生活会变得安宁、温柔,变得像轻吻一样的甜蜜。”‎ ‎⑤这是《万尼亚舅舅》的结尾。很快我就有机会,听演员将它念了一遍又一遍。先是看了彩排,当然是借了童老师的光。去之前我曾犹豫,这种不穿戏服的剧透式观看会不会影响我正式看戏的情绪,但看完我就不后悔了,因为只有彩排,你才能看到导演与全体演员在戏结束时眼中的泪光。他们都入戏了,连我一向熟悉的濮存昕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愁容骑士。不短不长的头发,怎么看都乱糟糟的,以至于正式演出前,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好像不忍面对这个被生活打败的“万尼亚舅舅”。‎ ‎⑥‎ ‎ 14 / 14‎ 这么多年在北京上演的契诃夫的戏,尤其是人艺舞台上演出的,我差不多都看过。奇怪的是,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那角色一定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而像我这样的观众,便也常常能看到戏里与戏外的联系。在我看来,扮演索尼亚的孔维,排练时的感觉比舞台上的好。或许因为不穿戏服,不打灯光,我始终能感到她那种因为年轻,因为缺乏历练而有的怯生生的劲儿,是很合角色的。真实的演员生活,并不像娱乐新闻渲染的那样光鲜,寂寞与等待属于大部分演员。听孔维演的索尼亚劝舅舅“要忍受漫长黑夜,要耐心忍受命运给我们的考验”,我总觉得,那也是她说给自己听的。契诃夫的台词,总是那样富有感染力,不经意间就能将人的心弦拨动。‎ ‎⑦比起孤零零的剧本阅读,我更愿意在生活中与契诃夫不期而遇。‎ ‎⑧我曾一连几天跑小西天电影资料馆,去看土耳其导演锡兰的电影,说不出的喜欢。后来看到他的《五月碧云天》,是请自己的老爹做主角拍的戏中戏。锡兰导演要拍戏,而他的老爹只惦记家中院子里的那些树,听老人诉说着自己与树的情感,我已经联想到了《万尼亚舅舅》。在影片最后,果然看到一行字幕:献给安东·契诃夫。原来,锡兰导演是以《五月碧云天》向契诃夫致敬。我心仪的另一位导演新藤兼人,晚年在拍《午后的遗言》的时候,让两位演过契诃夫作品的老演员重聚,并在一起念电影台词:“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活下去。”这又让我联想到童老师所说的“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 ‎⑨朋友曾送过我电影光盘,有一天打开看,发现它竟然是路易·马勒1994年拍的电影版的话剧《万尼亚舅舅》。演员几乎都是坐下来表演,台词也译得很美国化,很口语、很生活,它让我再次感到契诃夫的神奇――所有的导演,都认为契诃夫写的是现代剧,无论用俄罗斯方式还是美国方式,抑或中国方式,都能走近它。‎ ‎⑩而我,如此细碎地写出《万尼亚舅舅》演出前后的一切,是因为其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在构筑一个活生生的契诃夫。契诃夫于我,从来不是词汇、术语堆叠出来的经典,而是如此这般地出没于生活之中。你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就是对自己的灵魂做一次确认,确认疼痛还不够,同时还要确认,生活里有种东西值得你继续为它付出。这样好像也是为了,别人能够再从你身上,辨认出你的灵魂以及契诃夫的种种。‎ ‎  (取材于孙小宁的同名散文)‎ ‎19.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影碟         B.潜(qián)移默化        C.历练      D.怯(què)生生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中的“一个人”,其实是指文中和契诃夫作品发生关联的许多人。‎ B.作者在《万尼亚舅舅》的彩排中看到了导演与全体演员眼中的泪光,认识到彩排比正式演出水平高。‎ C.画线句中的“不期而遇”,表达出作者在欣赏几位外国导演的电影时,意外“遇到”契诃夫的欣喜感。‎ D.契诃夫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普通人的人生境遇和生活态度,激发了人们对他的作品及其本人的热爱之情。‎ ‎21.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自己是“通过一道道从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认识契诃夫的。“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在文中指哪些内容?请简要回答。(6分)‎ ‎ 14 / 14‎ 从全文看,第⑤段“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6分)‎ ‎23.第⑥段“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加以解释。(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24题(共6分)‎ ‎24.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常常使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常借助众人不同视角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具体情节,简要分析该人物形象的特点。‎ A.王熙凤 B.贾宝玉 C.林黛玉 D.薛宝钗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①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尊老爱幼是其重要内容。假如你是校志愿社团的负责人,需要设计一个尊老爱老的志愿活动,请简述你设计活动的内容以及设计的理由,150字左右。‎ ‎②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果你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请选择下面的一种身份,写一段你在现看十月一日国庆游行时的心理活动。要求:想象合理,150字左右。‎ 教师 农民 工人 科技工作者 军人 ‎③在你的“文学之旅”中,一定也有一些经典名著对你产生了深剑的影响,请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作品,并结合该作品内容,给作者写一封短信,抒写你对他的感激之情,要求:感信真挚,富有文采,可诗可文,150字左右。‎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说:“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那角色一定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生活中,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有时也会唤醒我们的记忆、情感、良知、责任等。‎ 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 14 / 14‎ ‎②脊骨为全身骨骼的主要支架,如屋之有梁,故称“脊梁”。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家庭、个人需要脊骨。‎ 请以“说脊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 14 / 14‎ ‎2020北京交大附中高三(上)10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 ‎1.(3分)B(“必须”有误)‎ ‎2.(2分)B(东坡是苏轼被贬黄州时自耕之地) ‎ ‎3.(3分)A(“无视”有误)‎ ‎4.(3分)A(“放”的第三笔是“”)‎ ‎5.(3分)C ‎6.(2分)C(“江山易姓”并非韩愈的政治抱负)‎ ‎7.(3分)A ‎8.(5分)他们遭贬谪或受排挤因此到僻远荒凉的地方为官;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有政声政绩,促进了流寓地区的文化发展;他们书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来反映流寓生活;他们得到了流寓地人民的认可和纪念。(任意写出其中5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9.(3分)D【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此来治理】‎ ‎10.(3分)D【在/表被动,被】‎ ‎11.(3分)B【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 ‎12.(4分)‎ 答案示例:‎ ‎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 ‎【评分标准:每翻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符合即可】‎ ‎13.(5分)答案示例:‎ 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以其国后”而“后发制人”。首先,从后文“执宋公以伐宋”的果断行动来看,“许之”是为了“制人”;其次,公子目夷的评论指出小国争盟必将带来灾祸,也从反面道出楚人“许之”的背后意图。‎ ‎ 14 / 14‎ ‎【评分标准:点明意图2分,说出推断的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符合即可】‎ ‎14.(6分)答案示例:‎ 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 ‎【评分标准:点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2分,分析出两者的相通或相通的思想观念3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符合即可】‎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大凡国家之间有三种控制关系,或控制他国,或被他国控制,或不能控制他国也不被他国控制。怎么知道是这样子呢?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国家人口众多、兵力强盛,却不凭借本国的实力去(故意)制造危难、引发祸乱;一旦天下发生大的事变,喜欢让自己的国家跟随他国之后(行事而不当头领)。这样的国家,必然能够控制他国。有的国家德义不尊盛,却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人口不多、兵力不强盛,却喜欢让自己的国家成为危难祸乱的制造者;依仗同盟,心存侥幸,措取名利。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他国前进,本国也前进,他国后退,本国也后退;他国劳作,本国也劳作,他国安逸,本国也安逸;前进、后退、劳作、安逸,与他国相从。这样的国家,不能控制他国,他国也不能控制自己。‎ 非常喜欢一个人,也不能随便给他利益;非常憎恨一个人,也不能无故加害于他。所以古代圣王处事贵在得当,贵在周密。所谓周密,就是话不轻易说出口,情不贸然形于色,就像是龙和蛇,一天之内有五次变化,让人无从猜透。所以,古代先王不夸大其词,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古代圣王不结成同党,不缔结联盟。同党总会分解,联盟总会断绝,所以关系亲密不在于结党、联盟。古代圣王也不用财货进行邦交、不用割让土地以示交好来治理天下。天下各国的格局虽不可改变,但可以用威势武力来统治驾驭。‎ 符合天时,符合正义,这是必须去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听,以此来承继天子的圣德。官吏处理事情也应该这样。符合天时,是说得到天的帮助,符合正义,是说得到人的拥护。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把天与人的力量都掌握了。‎ 古代圣王是不用武力解决边境问题的,这样边境就会安定。边境安定,邻国相处就能和睦。邻国相处和睦,做起事情来就会适宜得当。‎ 二 ‎ 14 / 14‎ 随国率领汉水以东的诸侯国背叛楚国。冬,楚国的斗榖於菟率领军队攻打随国,取得胜利并与随国签订合约后班师回国。君子说:“随国被讨伐,是自己不自量力啊。度量自己的力量后再行动,它的过失就少了。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诗》里说‘哪里是不早点赶路,我是怕路上露水太多。’”‎ 宋襄公准备会合诸侯。臧文仲听到后说道:“以自己的欲望去服从别人,可以;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意愿,则很少能成功。”‎ 鲁僖公二十一年春,宋国人和诸侯举行鹿上之盟,要求归附楚国的诸侯敬奉自己为盟主,楚人答应了。公子目夷说:“小国争当盟主,灾祸啊。宋恐怕会亡国!如果战败了而不灭亡,那是幸运了。”‎ 秋,诸侯和宋襄公在盂会盟。子鱼说:“祸患恐怕就在这里吧!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在这次盟会上,楚国抓住宋襄公并攻打宋国。‎ 冬,诸侯在薄地相会,(楚国)释放了宋襄公。子鱼说:“祸患还没有完结啊,还不足以惩罚国君。”‎ 三 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间的盟会,停止了战争,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管仲辅相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的好处。‎ ‎15.(3分)B        ‎ ‎16.(3分)C ‎ ‎17(6分) ‎ ‎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1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1分) ‎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1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1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1分)‎ ‎18.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②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④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9.(2分)D 20. ‎(3分)B 21. ‎ 14 / 14‎ ‎21.(6分)参考答案:童道明先生研究、翻译和创作与契诃夫有关的作品,童先生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气质;濮存昕、孔维等演员塑造契诃夫剧作中的角色;锡兰、新藤兼人等外国导演在电影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达对契诃夫的理解和敬意。‎ 20.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 ‎22.(6分)参考答案:写我被濮存昕饰演的万尼亚舅舅深深地触动,表现出演员的忘我投入,已与角色融为一体;侧面反映出契诃夫的作品极具艺术魅力;形象地阐释了文章题目内涵——从一个人身上、从生活中辨认出契诃夫;与结尾段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在构筑一个活生生的契诃夫”形成呼应,表现主题。‎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3.(3分)参考答案:能看清生活中存在着苦难,能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和美好,并坚定乐观地生活。‎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