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如东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如东县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 ‎ 高一语文试题2020071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国。《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 材料二: ‎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回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贫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种,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或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 之居位,必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 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 ‎ 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蘊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 B.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 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 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 B(A“强调”前缺失了范围限制:原文是“一般观念上都……”。C.歪曲文意: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D.歪曲文意:中国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标准。‎ 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的某些特质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 ‎ 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 A(B错将“已然”当“未然”,C.歪曲文意,“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础”,而非“社会基础”。D.“《三字经》《千字文)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此说于文无据且言过其实。)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越广泛。 ‎ 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 。‎ 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 。‎ D.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已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 ‎ A(材料三的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成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四个选择肢中,只有A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的。)‎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的特点及其作用。(4分 ‎ ‎①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层层深入,条理清晰。②综合运用举例、引用(或“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充分,说理更有力。(每点2分,特点、作用各1分;意思对即可。)‎ ‎5.在数字化、倍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等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②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③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法)雨果 与本文有关的情节:副主教克洛德垂涎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唆使养子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被官兵抓住,判鞭刑。‎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刑台来消磨时间。‎ 当伽西莫多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 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人家叫他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村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究起的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正当大家笑闹的时候,施刑的大头目比埃拉爬上了平台,到了犯人身边。‎ 随着轮盘的转动,比埃拉抬起路膊,皮鞭挥起,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人们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黑的肩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把一些血珠也溅到了观众的身上。伽西莫多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 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轮盘停止了转动,施刑人停止了鞭打,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可是对于伽西莫多,这还未完事,他还要在刑台上示众一个钟头。当“公诉”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 ‎“那教的怪物!”一个说。 ‎ ‎“骑扫帝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 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证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是在哄笑。他惯怒、憎恨、失望,脸上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这时,他远远望见一个种甫骑着騾子经过,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拉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晴,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騾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克洛德。‎ 伽你西莫多的脸色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持,嘲笑,投石子。突然,伽西莫多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他打破缄默,用嘶哑愤怒的如动物般的声音吼叫:“给水喝!”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市民笑得更加厉害。‎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 ‎ 只见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 ‎(节选自《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有删改) ‎ ‎6.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伽西莫多的“愤恶、僧恨、失望”,既是为围观者冷漠、歧视、侮辱他的言行,也是为自己懦弱的天性、隐忍的表现。 ‎ B.副主教克洛德的出现与离去,让伽西莫多的心路经历了从燃起被解救的希望到堕入失望乃至于绝望深渊的跌宕过程。 ‎ C.围观群众,不仅是酷刑的旁观者,也是对伽西莫多的施暴者,他们的言行折射出当时善良人性普遍缺失的社会现实。 ‎ D.美丽纯洁、诚挚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是灰暗现实中的一抹亮色,她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友善之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A(错在“伽西莫多的‘愤怒、憎恨、失望,也是为自己懦弱的天性、隐忍的表现”。) 7.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总体上描写的是一个大场面,但其中又穿插了施刑者的行为、神甫的出现等小场面,结构安排纵横交错,严谨而舒展。 ‎ B.伽西莫多受刑后,神甫的出现与离去,不仅有助于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节选部分情节的发展。 ‎ C在伽西莫多的流泪和围观者的欢呼之间,作者穿插了一段议论,这段议论集中而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价值取向。 ‎ D.小说在多重对比中,既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对立冲突的激烈,又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的统一,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B(错在“神甫的出现与离去……有力地推动了节选部分情节的发展”。) 8.小说节选部分叙写副主教克洛德经过刑台这一情节,有何作用?(4分 )‎ ‎①揭露了克洛德的虚伪、无耻、残忍:②突出了伽西莫多悲苦无助的处境和绝望痛苦的心情:③为下文爱斯梅拉达的出场作铺垫:④与爱斯梅拉达形成丑美对比,反衬出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宽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小说节选部分结尾伽西莫多的“眼泪”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探究。(6分)‎ ‎①感激的泪:感激爱斯梅拉达在他口渴难忍、求告无门时给他喂水;②自责的泪:为自己误会了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的用意而自责。③悔恨的泪:为自己不辨好坏,听信神雨教唆劫持爱斯梅拉达的荒唐行径而悔恨交加。④觉醒的泪:爱斯梅拉达的善举唤醒了伽西莫多内心的善良,让他的心灵从蒙昧中觉醒。(答对任意一点,2分;三点,6分) 二、古代诗文知识积累与阅读(35分) ‎ ‎(一)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匪我愆期,子无良谋(过,延误)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含蓄精深)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久留)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思慕,怀念) ‎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罹患)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记住)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台阶)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突然,忽然) ‎ C.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日光)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更) ‎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清廉,不苟取) 扪参历井仰协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效气,屏息) ‎ D.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定数,运数)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拘泥)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责备) ‎ D(A.思:悲感,悲伤。B.婴:缠绕,被…所缠。C.廉:刚直,方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7分) ‎ 曹操将击乌桓(1),诸将皆曰:“今深入征之,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2),又即授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曾操定冀州,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曰:“普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蓨令,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3)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 乃引军还。‎ 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车重在后,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公孙康欲取(袁)尚、(袁)熙以为功,乃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尚、熙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遂斩尚、熙。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新!”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 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 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节先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 【注】①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灭其国,余众迁至乌桓山,因以为号。 ②无终:地名。③蹋顿:人名,乌恒首领 。‎ 参考译文:(207年三月)曹操将要出兵征讨乌桓,他的部将都反对说:“大军深入塞外征讨乌桓,万一局势发生变化,这件事就后悔也来不及了。”郭嘉说:“您曹公虽然威势震动天下,(但)乌桓人凭借他们身处僻远,一定不会设防,趁着他们没有防备,突然袭击他们,可以消灭他们啊。”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大军挺进到涿郡易县,郭嘉提议说:“兵贵神速,如今远涉千里奇袭敌人,所带的辐重太多,难以掌握先机,而且假如乌桓人得到消息,必然加强戒备。不如留下辐重,军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急进,出其不意地进攻。” ‎ ‎ 当初,袁绍曾几次派使者到无终县去征召田畴,还派人授予田畴将军的印信,让田畴招抚所统的部众,田畴都拒绝了。田畴忿恨乌桓人经常杀害本郡的士大夫,想讨伐乌桓而力量不够。等到曹操平定冀州后,派使者来征召他,他吩咐门客赶快为他准备行装,门客说:“以前,袁绍仰基您的名声,曾五次礼聘,您一再拒绝;如今,曾操的使者一来,您就好像迫不及待,这是什么原因呢?”田畴笑着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了。”田畴随同使者一起来到曹操军中,被曹操任命为蓨县县令,随大军进驻无终县。‎ 当时正赶上初夏的雨水下过不停,沿海一带泥泞难行,曹军受阻无法前进。曹操十分忧虑,向田畴询问对策。田畴建议说:“这条道路每逢夏秋两季常常积水,浅不能通车马,深不能载舟船,是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现在乌桓人以为无终县是我军的必经之路,如果大军不能前进而撤退,这样可以麻痹敌人,让对方不设防备。如果我们偷偷地撤军,从卢龙口翻越白檀山之险,进入到他们没有设防的区域,路近而且行动方便,攻其不备,可以不战而活捉蹋顿。”曹操说:“很好!”于是率军从无终撤退。 到了中秋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与乌桓军相遇,而乌桓军军力强盛。曹军的车辆辎重都在后边,身披铠甲的将士很少,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恐惧。曹操登高,看到鸟桓军队的阵容不整,就连忙派张辽为先锋发动进攻,乌桓军队大乱,投降的胡人与汉人共有二十多万。 公孙康想要杀死袁尚、袁熙作为立功的机会,于是他先埋伏精兵在马既中,然后请袁氏兄弟进来,这对兄弟还没来得及入座,公孙康就大声召唤伏兵,把袁氏兄弟擒住,并斩杀了他们。曹操把袁尚的头颅悬挂起来示众,并向三军下达命令:“有谁敢为袁氏兄弟哭泣,一律处斩!”牵招却独自为袁氏见弟设祭悲哭,曹操认为他是忠于故主的义士,推荐他为秀才。 这时的北方已经天寒地冻,又遇到大早,二百里之内没有水源,军队缺乏粮食,只好杀掉几千匹战马作为军粮,挖地三十余丈才找到水源,大军返回时,曹操调查以前劝阻他出兵征讨乌桓的人,大家不知道曹操这样做的原因,都心怀畏惧。曹操对动阻过他的人都加以厚赏,对他们说:“我先前出兵,是想趁乌桓之危抱着侥幸心理取胜,虽然大获全胜全是靠上天保佑,只是(今后)不能(把它)作为征战的常规。各位的规劝,才是万全之策,所以赏赐你们,后面进谏的就不会难以开口了。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 B.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 C.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 D.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 A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辎重,古代军事用语,指行军作战时部队所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后来亦借指平民百姓。 ‎ C.礼命,国家记载名位尊卑的礼籍和君王封官授爵的策命,也指礼聘和任命。‎ D.茂才,汉代的一种察举科目,原作“秀才”,因避光武帝刘秀讳而改为茂才。 ‎ B(“冠盖”没有“平民百姓”的意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曹操长于纳谏,精于谋划。征讨乌桓前,能够聆听部下的不同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行军至无终,又采纳田畴的建议,及时调整进军方略 。‎ B.曹操威名远播,招贤纳士。当初袁绍曾多次征召田畴都遭拒绝,但见到曹操派遣的征召使者后,田畴非常痛快地随使者来到军营并为曹操所用。 ‎ C.曹操用兵有法,决断果敢。曹操和胡人相约在白狼山作战,当时士兵都产生畏战情绪,曹操敏锐地觉察到敌方军队不整,果断出兵,一战告捷。 ‎ D.曹操通晓人情,处事灵活。曹操救免了违反军令为袁尚设祭悲哭的牵招,并举荐他为茂才;又在征讨乌桓凯旋后重赏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部下。 ‎ C(错在“曹操和胡人相约在白狼山作战”。据原文可知,曹操与胡人是不期而遇。)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胡特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4分) ‎ 乌桓人凭借他们身处僻远之地,一定不会设防,趁着他们没有防备,突然袭击他们,可以消灭他们啊。(远、设备、因、卒然,各1分:若整句译文不顺当,在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2)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4分)‎ 各位的规劝,才是万全之策,所以赏赐你们,后面进谏的就不会难以开口了。(每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顺当,在分句赋分基础上,扣1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①。点滴霖霪,愁损(2)北人(3),不惯起来听 ‎【注】①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新,滴滴嗒塔不停。②愁损:因发愁面损伤身体和精神。③北人:北宋灭亡 人被迫从北方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了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的幽情。上片咏物,情景相生,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 D.这首词将笆蕉和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情随着雨打芭蕉声,变得更重更深。 ‎ B(应是“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 ‎16.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作简要分析。(6分)‎ ‎①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沦落)之人”,因此,“不惯”就不只是因为水土气候上的难以适应,更是因为飘零沦落异乡之感。②词人三更时分起坐听雨,从苦雨声中听到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尾句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 ”表达了对君主弃恶向善,改弦更张的规劝之意。 ‎ ‎(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付,为全社会树立起一座座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 ‎(3)《琵琶行》中,通过侧面烘托极写琵琶女年轻时才貌出类拔萃的诗句是“ ,‎ ‎ ”。‎ ‎(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评分建议:每空1分。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及书写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空的1分不可赋予。‎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6分) ‎ 中国奇进,靠劳动抒写。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个体梦想,靠劳动实现。有人说,幸福不是 ,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而劳动的汗水,是浇灌出幸福硕果的必要前提。中国的美好未来,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托举。当然,号召平勤劳动,不等于容忍无休止的加班;鼓励奋斗拼搏 不容许 地侵犯体息、健康权益。维护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 、更有尊严,劳动的创造力才会充分涌流。《咱们 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假如你要认识我》,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 、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幸。‎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唾手可及 肆无忌惮 保障 胼手胝足 B.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 保障 筚路蓝缕 ‎ C.信手拈来 肆无忌惮 保证 胼手胝足 D.唾手可及 随心所欲 保证 筚路蓝缕 ‎ A 19.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靠的是劳动的双手//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 B.要靠双手的劳动来托举//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 C.靠劳动的双手创造//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 D.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D ‎ ‎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 不良网络媒体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往往容易盲目迎合受众主观心理, ① 用添油加醋甚至是无中生有来制造吸引眼球的新闻。在这种不正常的网络舆论观念下, ② 从而忽略向网民传达事实和道理,事实真相的重要性让位于情绪和态度。这种不良网络媒体,不仅需要优良网络媒体对其进行道德示范, ③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还同络與论生态以健康。 ‎ ‎①而不顾事实真相(或“而不顾传递客观真实<的新闻使命>”)②不良网络媒体只在意情绪和态度(或“网络媒体容易争相制造新奇新闻”)③更需要执法机关对其进行必要惩戒。(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若表达有语法或逻辑错误,则该空的1分不可赋予。)‎ ‎21.下面是《人体不同姿势腰部受力表(单位:干克)》,请选取图表中最能说明人体姿势与腰部受力关系的三点信息,用文字宇概括说明。每条说明文字,最多不超过22个字。(5分) ‎ ‎(示例)①人在平躺时,腰部受力(或:负荷)最小:②人在手握重物站立且身体前倾时,腰部受力(或:负荷)最大:③人在站立或坐着时,身体前倾会使腰部受力(或:负荷)加大。(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四、名著阅读(6分)‎ ‎22.《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智绝”名世,但他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请举三例,简要说明。‎ ‎①明知关羽重义,却让其镇守华容道,以致与消灭曹操的绝佳时机失之交臂。②入西蜀时,没料到庞统会因争功而命丧黄泉,致使蜀国失去一重要谋士。③明知关羽自傲轻敌,却让关羽守荆州,导致荆州失守。④因怀疑魏延谋反而拒绝其进兵子午谷的建议,以致坐失攻占长安的良机。⑤不听先帝遗言,重用“言过其实”的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答对任意一点,2分—一事件、结果,各1分。) ‎ 五、写作(60分) ‎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 ‎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 ‎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