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菱湖中学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15-17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脸颊( jiá) 膝盖 (xī ) 付梓( xīn) 没镞(zú )
B. 憎恶(zēng) 胸襟(jīn) 譬如(pì) 惩罚(chěng)
C. 眼棱(léng) 迸流(bèng) 角斗(jiǎo) 迥然(jiǒng)
D. 羞怯(qiè) 趿拉( tā ) 取缔( dì) 蹙眉( cù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A项,付梓( xīn)——付梓(zǐ)。付梓也说上梓。书稿付印。梓,梓木,可用以刻字。旧时印刷多用木刻版,故称文字上版雕刻为付梓或上梓;
B项,惩罚(chěng)——chéng;
C项,角斗(jiǎo)—— jué角斗指搏斗比赛;格斗。
故选D。
【点睛】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梓(zǐ),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治木器。多音字应该根据不同字音的意思区分。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③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④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1 -
A. 小满一到,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用油车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蚕宝宝开始结茧,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这份对收获的热盼是最让人不能自己的。
B. 当前,不少“伪现实”体材电视剧悬浮于生活,用“混搭”的方式,贩卖迂腐的价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
C.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D. 可以说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舷更张,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本题中,
A项,不能自己——不能自已。“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B项,体材——题材。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题材:指文学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它是从内容的角度来划分的。
D项,改舷更张——改弦更张。“改弦更张”指调整、改换琴弦,使声音和谐优美。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成人的童话,许多优秀的作家,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他们的作品语言丝毫感受不到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B.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 《天一阁藏书赋》洋洋洒洒千余言,将天一阁创始、发展、地理位置、得名由来、受朝廷重视、藏书情况、藏书意义等一一道来,文辞精美,堪称天一阁的史诗。
D. 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答案】A
- 31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老态龙钟:意思是指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语境中修饰的是“语言”,对象使用错误。
B项,不可理喻:意思是指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符合语境“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使用正确。
C项,洋洋洒洒: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符合语境修饰《天一阁藏书赋》这篇文章,使用正确。
D项,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符合语境“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使用正确。
故选A。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记载历朝历代的概貌,蕴藏着前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堪称中华文明史的记录,视之为“国史”。
B. 《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
C. 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对专利案件集中管辖,利于统一裁判标准,提高案件审理质量,也有利于加强商标保护行为,规范竞争秩序。
D.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所诱导,从而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答案】B
【解析】
- 31 -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
A项,暗换主语,可以在“视之”的前面加“被”字或者另加主语,故A项错误。
C项,搭配不当,“加强”和“行为”搭配不当,可以删去“行为”,故C项错误。
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由于”导致主语残缺,删去“由于”,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5.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比喻)
B. 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C.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借代)
D.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只一夜/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比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解答此题,考生需要了解常考修辞的种类以及每种修辞的特点。本题中,要求选择“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C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是讥讽那些不自量力、不识时务、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的,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所以是把那些没有什么本事和能力的人比喻成一只癞蛤蟆,把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比喻成天鹅肉,所以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故选C。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 31 -
④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⑤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 ①⑤②③⑥④ B. ①③②⑤⑥④
C. ②①⑤③④⑥ D. ②③⑤①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衔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本题中,
本段文字在介绍“南方的芭蕉”。正是因为芭蕉“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所以“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所以①③衔接紧密,①紧接前面“四季常青”,介绍其特点,且这里的“它就是指代“芭蕉”,所以①在最前;接下来该谈“诗意”的话题,②在⑤前;“夏日”与“秋天”,接后面“月映蕉影、雪压残叶”(春天与冬天的景色)更好,所以④在最后,顺序为①③②⑤⑥④。
故选B。
【点睛】排序题答题步骤:
①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②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③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④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31 -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A项,表达得体。
B项,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此处用于“出了差错”“道歉”,不合语境,可以改为“对不起”或“请原谅”。
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此处用于自己询问别人,用错对象。
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此处用于称别人的妻子,用错对象。
故选A。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注意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8.下列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 宴席
- 31 -
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C. 《秋水》选自《庄子》,《庄子》作者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D.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创作的一篇碑文。这篇文章艺术上的精彩之处是运用夹叙夹议之法,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事件的经过,又穿插了作者的爱憎态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要求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C项,“《庄子》作者庄子”错,《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故选C。
9.下列句中加点词按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皆得以隶使之 ②沛公军霸上
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相如前进缻
⑤我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既东封郑 ⑧草行露宿
A. ①④⑤⑧/②/③/⑥⑦ B. ①⑤⑧/②④/③/⑥⑦
C. ①⑤⑧/②④/③/⑥/⑦ D. ①⑧/②④⑤/③/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隶”,像对待奴仆那样;
译为: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
②名词用作动词。“军”,驻扎;
- 31 -
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近”,远近的人;
译为:不能被远近的人所容纳。
④名词用作动词。“前”,走上前。
译为:蔺相如走上前进献上了缶。
⑤名词用作状语。“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译为:我会像对待兄长那样招待。
⑥使动用法。“活”,使……活;
译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⑦使动用法。“封”,使……成为边邑;
译为:使郑国成为边邑。
⑧名词用作状语。“草”,在野草里;
译为:在野草中行走,在露天下睡觉。
故选B。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客有吹洞箫者
A. 震之以威怒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沛公安在 D. 为巡船所物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考生要熟知各种句式的特点,注意平时课内的积累。本题中,
例句和B项都是定语后置句,“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客有吹洞箫者”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求人可使报秦者” 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A项,“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以威怒震之”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C项,“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
D项,“为巡船所物色” 被动句,“为……所”为标志的被动句,整句译文:被巡船所看中。
故选B。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1 -
A.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古今异义的考查,本题中,
A项,古今同意,都是无理和有理的意思。
B项,“婚姻”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婚姻”的今意为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项,“左右”为古今异义词,古:这里指王左右的人,即王的臣子;今:方位词。
D项,“纵情”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任凭自己的感情,今义是尽情。
故选A。
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本题中,
A项,“案”通“按”,审查、察看。
B项,“倍”,同“背”背叛,违背。
C项,“共”,通“供”,供给。
D项,无通假字。
故选D。
1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
- 31 -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C. 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
D.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A项,就“进不去了。”是不完全引用,故最后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外;C项,“己不欲,勿施于人”表示引用,加上引号;D项,两个“因为”引导的句子都是对前面“总觉得心上不安”的原因的疑问,故“因为…香油和鸡蛋”和“去侮辱他”后面的逗号都应改为问号。故选B。
14.下列各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A.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文: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
B.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已经在东边封赏了郑国,又想扩大西部的疆界。
C.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范增多次看向项王,三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D. 鄙践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文: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到这个地步。
【答案】A
【解析】
- 31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
A项,正确。
B项,“封赏了郑国”错,“既东封郑”意思是: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C项,“看向项王”错,“范增数目项王”意思是: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
D项,“粗陋卑贱”错,“鄙”是指见识的浅薄,“贱”是指身份的卑微,“鄙践之人”意思是:浅薄卑贱的人。
故选A。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通常以“社会转型”来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如果我们将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看作是一种“乡土文明”的话,那么,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则正在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城市文明”的时代。
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在费先生这里,与“乡土社会”对应的不是空间形态意义上的城市社会,而是历史序列上的“现代社会"。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
但是,无论你是主动告别还是恋恋不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乡土文明”已无可避免、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或正在成为明日黄花,今日的我们已无可选择地进入了“城市文明”主导的时代。
- 31 -
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
在传统乡土社会,一方面城乡联系本身并不紧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乡村是本位,而且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城市,而并非生产基地的城市则反过来完全依赖于农村。但现代社会的城乡关系则截然不同,一方面,由于现代市场以及更为直观可感的交通、通讯技术的纽带作用,城乡联系变得异常紧密;另一方面,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而且,只要承认经济运行的形态方式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那么,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必将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运行方式必然是围绕着城市而组建起来的,今天我们的乡村振兴只能顺应而不可逆这个基本历史趋势而展开。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
《摘编自冯婷《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文明是在社会发展客观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B. 城市文明是独具中国特点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覆盖城市、乡村在内的整个社会。
C. 城市文明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是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
D. 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表征,在乡村振兴中只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就定能取得成效。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写作目的,着重论述了城市文明是一种必须顺应的历史趋势。
B. 文章着意厘清人们对“乡土中国”的错误认知,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
C. 文章提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概念,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对城市文明的论述。
D. 文章论述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城乡关系上的不同时主要从联系性和独立性。
1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正进行着由乡土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型,乡村受到城市的重塑和辐射作用,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
B. 我们被带入城市文明时代,与当今中国产业的集中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来的人口大规模向产业聚集地聚集有关。
- 31 -
C. 在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城市文明时代这一背景,在城乡一体的视野下统筹规划。
D. 潍坊鼓励企业到农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淄博依托工业城市底蕴发展乡村旅游,这些举措都和本文的理念相符合。
【答案】15. C 16. B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逐一分析。
A项,“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错,由“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可知,城市文明不是转型原因而是转型的表象特征;
B项,“独具中国特点”错,从原文看,“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可见独具中国特色的是传统“乡土文明”,而非城市文明,原文说“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可见城市文明应该是世界性的,所以结论无中生有;
D项,“就定能取得成效”错,由“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可知,选项表意绝对化。
故选C。
【16题详解】
- 31 -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表述有误。第二段开篇说“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本段结尾是要表明的中心,即为了论证乡土文明和城市文明一样都“笼罩”整个中国社会,乡土文明不限于乡村,城市文明也不限于城市。最后一段“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可见,不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而是说明城市文明应该包含乡土文明,不能割裂开。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
A项,“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错。文中说“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但并没说“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选项推断违背文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从试题到文本,要就文论文,直至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切勿主观。设题的误区一般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31 -
文段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文段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 31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的《留侯论》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 B. 郑伯肉祖牵羊以逆 迎接
C.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最后 D. 其身之可爱 爱惜
1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B.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貌恭而不心服
C.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吾其还也
20.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 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了项伯,约为“婚姻”,并针对项羽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赢得了项羽的许诺。
C. 苏轼认为圯上老人并非世人认为的鬼怪,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居君子,他的出现,真正的用意也不在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
D. 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苏轼广征史实,引用了勾践和郑伯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阐明了隐忍的重要性,为下文进一步阐明张良能忍的效果是助高祖成就帝王之业张本。
2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选出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C.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D.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31 -
【答案】18. C 19. B 20. D 21.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结合文段二第三段“非有生平之素”指老人和张良平生没有老交情”,所以“相遇于草野之间”应指的是偶然、突然相遇。故“卒然”指的是突然,而不是C项的“最后”。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本题中,
B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A项,“之”分别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项,“因”分别是:介词,趁机;连词,于是。
D项,“其”分别是:代词,代事,指“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一事;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还是。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本题中,
- 31 -
D项“引用了勾践和郑伯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错误,依据语段二第三段“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可知郑伯肉袒迎楚和勾践卧薪尝胆都是善于隐忍的例子,属于正面论证;而第五段“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写项羽不能忍的例子;刘邦虽开始能忍,但是“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刘邦也有不能忍的地方,故需要张良辅佐成就帝业,由此说明刘邦也时不能忍的。故D项应改为“不仅引用了郑伯肉袒迎楚,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项羽、刘邦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来正反对比论证”。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语段二第一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写豪杰能忍与普通大众不能忍的对比,故“见辱”写普通人(匹夫)受辱,被动句,可独立成句,故“见辱”后断句,排除BC;呼应“人情有所不能忍者”,故“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是以相同结构句式,对偶写匹夫不能忍的表现,应分别独立成句,可排除D;“此……也”以判断句式点评普通人的表现,语意完整,应独立成立;对应后文的“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赞美豪杰人士,“天下有大勇者”即为天下的豪杰人士,主谓宾成分齐全,可独立成句;“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以相同结构句式,对偶写豪杰大勇者能忍的表现,语意完整,应分别独立成句。故最终断句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故选A。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文段一
- 31 -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文段二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过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
张良被圯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鬼物,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於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 31 -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藉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於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二、填空题
2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1)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激昂大义,__________,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答案】 (1). (1)其势不惧生。 (2).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 (2)且庸人尚羞之, (4). 况于将相乎? (5). (3)亦以明死生之大, (6).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7). (4)素不闻诗书之训, (8). 蹈死不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庸”“稷”“蹈”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 31 -
三、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大工程
【日本】星新一
一艘小型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去探索遥远的星球,但到了预定的返航日却音讯全无。人们百般搜寻未果准备放弃时,它却平安返回了地球。
面对媒体,宇航员说道:“给大家添麻烦了,对不起!大家是否在猜测我已遭遇空难,去见上帝了?其实是宇宙飞船出现机械故障,在另外一个星球上迫降了。”
“原来是这样啊。然后呢?”
我迫降的星球是帕米行星。那里的人们不仅热情、善良,而且文明程度极高。多亏了他,我才得以排除故障,完成太空之旅,平安归来。”
大家对其中的“文明程度极高”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在人类已知范围内,还不曾存在这样的行星。
“文明高到什么程度呢?”有人问道。
“就说气侯吧。通过填海调控海流、削平高山调控气流等等,改善大自然的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了,处处是气候宜人。其他诸如交通、住房、港口等方面就更不必说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地球仍是南北两极寒冷彻骨,赤道一带却酷热难耐,确实比我们先进很多啊!”
在不绝于耳的感慨声中,宇航员继续说道:“的确让人佩服!我向他们提出请求,希望能参观下这些宏大的工程。他们爽快地答应说,正在进行的是最后一项工程,邀请我去参观。”
“那太幸运了,能在如此先进发达的星球上参观到他们的最后一项工程!那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呢?”
这正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大家的兴致不禁高涨了起来。宇航员点点头说道:“我也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立刻赶赴工地,录像机用完了宇宙飞船上所有的胶卷后才返回,所以回地球晚了。接下来请大家观看录像吧。”
准备工作就绪,开始放映录像:首先呈现出的是连绵的山脉、精密测算的工程人员,之后便是爆破作业。因爆破使用的是核能,所以极其谨慎,以免造成核辐射等影响;大量建筑机械在高效运转:运石填海、夯实地基、浇灌水泥,高楼拔地而起。画面边缘处出现了众多前来参观的人。谁让这是最后的一项工程呢。
- 31 -
“确实了不起啊!你看那些建筑机械中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其规模之宏大。原来他们是这样实现了改善大自然的壮举啊!至此,这最后一项工程也该完工了吧?”
宇航员搖了搖头,说道:“难怪您会这么想,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请您接着往下看。”
画面映现出一座已建成的现代化大都市。但出乎预料的是,刚刚建成的大都市正在解体:楼房被拆除、柏油路面被掀起废弃、填海的沙石被重新挖出后运回原处并开始堆砌成山。
“怎么了,这是?是不是在倒着放录像啊?”
“不是不是。请您仔细看一下就能明白,比起爆破来,重新堆砌成山更费时费力。他们正在恢复原貌。”
“确实是……那又是为了什么啊?不会是疯了吧?”
“如果疯了的话,怎么能构建起这么高度的文明呢?他们是很理性地在做着这一切。也许有人怀疑是不是因为计算错误而把山削错了,其实也不是。”
“那,应该是那个吧——我们地球上也曾发生过的,为了不让人失业而搞的工程?”
“也不是。诸如失业等之类的社会问题早已解决,就连打着振兴经济的旗号,净搞些没有必要的工程之类的组织机构也都不存在了。”
这时,山脉已完全恢复了原貌。正在人们猜想这些“毫无意义”的工程到此总算应该结束之时,新一轮的测算、爆破、填海……又开始了。众人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非常理性的话,会不会是在练习?就像军队也要不断演习,才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搞建设也同样,否则紧急情况下就会手忙脚乱。”
“也不是。帕米星球上是不会出现您所想到的那些紧急情况的,地震预测、抗震措施等都万无一失,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如果说有需要做的,也不过是些修修补补之类的事情而已。”
随着录像的播放,山脉夷成平地、建成都市的同时,新一轮的拆除又开始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既没疯,也不是在练习,那只能是爱好了吧。正如有人喜欢分拆、组装手表,享受那一过程似的。但这工程的规模也太宏大了吧。随着文明的进步,也许这并非毫无可能,已经习惯了宏大工程的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种爱好吧?”
“您这么想并非毫无道理,但遗憾的是并非出于爱好。我也实在搞不懂,请教后才明白:他们是有着极其明确合理的目的,以及充分的必要性,同时也产生了与此相应的巨大成果。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 31 -
“不会这么神吧,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在人们不可置信急盼催促的眼神下,宇航员说道:“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他们已经完成了改造大自然的壮举,使其成为十分宜居的星球。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即使头脑中能够理解这份辛苦,却不会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才有了实地展示的必要……”
“哦……”
“是为了告诉人们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这会让人们认识到现在的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自始就有,而是在如此辛苦的基础上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进而全体居民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和幸福感才能够得以保持。这看似浪费,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的工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大家怀着复杂的心情自言自语道。
(《译林》2016年05期,王磊译)
23. 请结合全文推测结尾段“复杂的心情”的具体内容。
24. 小说为什么花不少笔墨叙写众人对这项工程的猜测?
25. 有人建议将文题改为“帕米星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26. 小说通过讲述外星球的故事传达了丰富的意蕴。试作探究。
【答案】23. (1)对帕米星的高度文明与最后的工程感到意外;(2)对他们花费如此高昂成本进行教育的赞叹和钦佩;(3)对民众缺乏优患意识和感恩意识的反思。
24. (1)增强现场感,引领读者进入情境;(2)叙事有波折起伏,增强故事的悬念;(3)众人都没有猜中,正说明大家都没有认识到感恩教育的意义,进而突显小说主题。
25. “最后的大工程”更合适:(1)既概括了小说的核心内容,又设置了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2)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感恩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大工程,引发读者思考。
26. (1)帕米星球不借花费高昂的成本来教育民众:现在的安逸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在艰难辛苦中一步步构建起来的。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时刻保持感恩之心。(2)讽刺了当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为了眼前的和局部的利益,如振兴经济和防止失业,开展一轮轮的大工程,大肆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3)通过科幻故事,既展示人类明天美好的生活图景,又隐含着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和思考。
【解析】
【23题详解】
- 31 -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内涵和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筛选文中的关键句、过渡句、点睛句等,把握内容,理解内涵,同时适度考虑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把握人物情感。
结尾段“复杂的心情”,启示可思考喜怒哀乐愁苦叹思等多种情感,考生要依据文本语句来思考,特别要依据结尾段“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自言自语道”,分析“这样”指的是内容。
依据倒数第四段“他们已经完成了改造大自然的壮举,使其成为十分宜居的星球”,倒数第二段“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可概括出要点(1);
依据倒数第四段“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即使头脑中能够理解这份辛苦,却不会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才有了实地展示的必要”,倒数第二段“这看似浪费,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的工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可以概括要点(2);
依据倒数第四段“但长此以往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倒数第二段“这会让人们认识到现在的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自始就有,而是在如此辛苦的基础上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进而全体居民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和幸福感才能够得以保持”,可概括要点(3)。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叙事技巧的作用和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平时积累叙事技巧的相关内容,分析相关内容和情节,然后依据文章的结构脉络、行文顺序和风格,分析叙事技巧和情节对文章的作用,准确答题。
众人对这项工程的猜测,如第十段“能在如此先进发达的星球上参观到他们的最后一项工程!那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呢”,第十三段“原来他们是这样实现了改善大自然的壮举啊!至此,这最后一项工程也该完工了吧”,第十六段“怎么了,这是?是不是在倒着放录像啊”等内容,大家一边看录像带,一边发问,增强了小说的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依据第十八段“确实是……那又是为了什么啊?不会是疯了吧”,第二十段“为了不让人失业而搞的工程”,第二十三段“会不会是在练习?就像军队也要不断演习”,第二十六段“到底是怎么回事?既没疯,也不是在练习,那只能是爱好了吧”,第二十八段“不会这么神吧,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大家一再猜测都猜不中,就使故事更波澜曲折,增强故事的悬念感,便于引出后面的真相。
- 31 -
第二十八段“不会这么神吧,它到底有什么作用”的发问,引出第二十九段宇航员的答案“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更突出大家和帕米星的人们一样,忽视了教育和感恩的作用,引人反思,突出主题。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了解标题与人物、情节、环境一样共同服务于主题,同时,标题对读者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上也有一定作用。考生依据这四个角度、再联系文本分析,比较标题的优劣,最后归纳出答案。
解答此题,先要回答哪一个标题更好,然后阐述理由。“帕米星的故事”直接显出科幻感,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内容。
而“最后的大工程”也在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最后的大工程到底是什么,有多大,有何作用等问题。且“最后的大工程”既指本文用大篇幅描画的内容,也指最后几段“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为了告诉人们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进而全体居民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和幸福感才能够得以保持”所写的教育和感恩幸福才是真正的“大工程”,引人反思,突出主题。
故相对来说,“最后的大工程”才是更佳的。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探究作者情感意蕴的能力。探究题要求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个性化理解与探究,虽然有一定开放性,但立足点还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故解题时,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方面加以探究。考生可从文中摘选相关观点加以概括,也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可从文中帕米星球的特点、人们看录像时对“最后的大工程”的猜测、宇航员最后的讲解三方面入手分析。
依据倒数第四段“是为了教育”和倒数第二段“是为了告诉人们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这看似浪费,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的工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概括出意蕴(1)。
依据第二十段“我们地球上也曾发生过的,为了不让人失业而搞的工程”,第二十一段“打着振兴经济的旗号,净搞些没有必要的工程之类的组织机构”,第二十三段“会不会是在练习?就像军队也要不断演习”,第二十六段“那只能是爱好了吧”“也许这并非毫无可能,已经习惯了宏大工程的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种爱好吧”,可以概括出意蕴(2)。
- 31 -
依据第四段“那里的人们不仅热情、善良,而且文明程度极高”,第七段“通过填海调控海流、削平高山调控气流等等……处处是气候宜人。其他诸如交通、住房、港口等方面就更不必说了”,倒数第四段“是为了教育!他们已经完成了改造大自然的壮举,使其成为十分宜居的星球。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可知,本文虚构了一个美好而又隐忧的星球,展示了人类发展的美好明天,也表达对人类教育和感恩的理性思索。
【点睛】判断标题优劣的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①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②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某个人物形象。③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某个主题。④替代的题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考生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文章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效果来阐明原因,即观点和理由都要来源于文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唐多令
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27. “堪恨西风吹世换”使用了______修辞手法。
28. 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7. 双关 28. “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南来”,因季节变化不得不离开家园,从北方向南迁;②“无数”,流落他乡的雁群极为庞大;③“和明月,宿芦花”,处境凄凉,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世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意思对即可)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堪恨西风吹世换”的修辞手法,侧重对诗歌修辞手法的赏析。解答该题时,应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分析其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堪恨西风吹世换”,意思是:凛冽的西风猛烈的刮着,使季节更换,更是令人苦恼。作者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8题详解】
- 31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及词人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意,把握诗中的意象的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或者哲理。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然后逐句翻译诗句,依据诗句的内容分析概括雁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先概括雁的总体特征,然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具体特征。本题中,“雁”是诗歌常见的意象,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诗歌中的内容,概括其特点不难。由“惟有南来无数雁”中的“南来”可见:大雁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的意思是: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可见大雁无栖息之地,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情感方面,“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同时寄寓了亡国之痛。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写作题
2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二倍速”。所谓“二倍速”,就是在观看视频时将播放速度调快至原来的2倍,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很快,什么“二倍速吃饭”“二倍速读书”等说法纷纷冒出来。这个现象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表示“二倍速更适应快节奏生活”;有网友感叹“当代年轻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什么都要开二倍速?”;也有网友表示,“二倍速”会形成坏习惯。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范文】
别过上二倍速的人生
最近网上流行“二倍速”。起初说的是因为某些影视剧“注水”太多,观众就用二倍速看完。后来“二倍速吃饭”“二倍速创业”“二倍速读书”的说法纷纷冒出来。总结起来,就是这些年轻人很忙,忙到没时间把一件事用正常的速度做完。年轻人,别浮躁,别过上二倍速的人生!
- 31 -
求快,本身无关价值判断,要看为了什么而加速。像有些影视剧靠乏味的对话、冗长的空镜头甚至频繁的回放来凑成70集、80集,使用二倍速播放恐怕只能说是恰到好处。毕竟,谁让它们高度雷同,缺乏新意呢;比如演皇后和仙侠主题的古装偶像剧,从《一代皇后大玉儿》,到后来的《卫子夫》《芈月传》《花千骨》,到最近的《香蜜沉沉》《延禧攻略》,说到底就是换个女主角,换个皇帝和一拨大臣,只不过是将容嬷嬷拿针扎,换成了张嬷嬷赵嬷嬷拿鞭子抽,套路和流程都大同小异。看这样的影视剧快一点又何妨?
追剧可以二倍速,吃饭可以二倍速,那人生呢?如果整个生命都倍速前进,恐怕就是一场悲剧。如果不考虑意外因素,每个人的生命总是守恒的。这部分快一点,那部分就可从容一些。如果所有的环节都是“二倍速”,那只能是机器,而且是一台迟早会崩溃的机器。
你看到有人以“二倍速”走向人生巅峰,却更应该看到他调快的人生进度条背后,那些放慢的步伐,那些经验积累的慢时光。比如有人学生时代就已成流行自媒体主笔,毕业以后顺理成章创办门户网站,你羡慕别人,更要看到别人慢慢积累经验的过程,毕竟命运总偏袒那些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一位执意要学自己喜欢专业的姑娘,为络众筹,在网上爆红。我不认同她跟家庭“决裂”,却很欣赏姑娘说:“不管前方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是正确的,都比站在原地更幸福。”是的,只要不是“站在原地”,只要方向符合初心,步伐慢一点又何妨?
美学家朱光潜写过名作《慢慢走,欣赏啊!》,阐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二倍速观剧不要紧,二倍速的人生则无疑值得警醒和反思。什么都求快、求加速,你可能会错过一整个丰富华丽的世界。
时间再紧,也别过上二倍速的人生!
【解析】
- 31 -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本作文是时评类材料作文,属任务驱动型。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通读材料,用关键词句法、以果溯因法、情感倾向法等把握材料中心内容和出题人的观点态度,确定出恰当的立意后才能更好地作文。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二倍速”,涉及“二倍速观影”“二倍速吃饭”“二倍速读书”“二倍速生活”。探究情感倾向,“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意为“二倍速”观影有合理性;“二倍速更适应快节奏生活”意为肯定二倍速;“当代年轻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是对二倍速的质疑;“会形成坏习惯”则是对“二倍速”的明确反对。对应文中内容,很显然,“二倍速”在观影、吃饭、看书时有合理性,但关键取决于影视的质量,饭的味道、书的内涵;而“二倍速”在读书、生活上又不合理,因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也许只是年轻人心浮躁,且会形成坏习惯。究其结果:一味求快,忘了积累,忘了品味,忘了深度和厚度。探究出题人情感态度,显然要考生思考“二倍速”的偶尔合理性,更批判“二倍速”的浮躁,倡导积累和品味,好影视如此,好饭菜如此,好书如此,好生活更当如此。考生据此可以得出立意。
立意:
(1)别过上二倍速的人生;
(2)生活,慢慢走,慢慢品味!
(3)慢速度“厚积”,才能“二倍速”薄发!
(4)辩证看“二倍速”;
素材:
1.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吞枣。他读过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2. 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3.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 31 -
【结构】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必须简析所用的材料,鲜明地提出自己观点,可按照“析材料——明观点——探根源——正反面事例——联现实——再扣题”的思路写作。如果写辩证看“二倍速”,则要在简引原材料后,提出不要一味“二倍速”的观点,然后略写“二倍速”合理的一面及事例,再重点论述“二倍速”太急太浮躁对品读经典和积累经验、锻造人生的危害,最后再次点明中心,呼吁“慢”下来;如果写“别过上二倍速的人生”,结构可以类似,先简析材料,提出观点,接着对“人生”分角度写,如观影、读书、学艺、备经验、交友交际、逆袭人生,都要自己把握快慢的度,对无聊无味无价值深度的方面要快,免得浪费时间,消磨心志;对有味有料有内涵有价值深度的方面要慢,在慢中夯实基础,积累内涵,树立标杆,才能厚积薄发,“二倍速”地迈向成功。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①一个响亮的标题;②正文第一段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③分点分层阐述理由,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展示思维的深度广度;④进一步深入阐述可行的解决方法,可“横向拓展”“纵向挖掘”,简易反驳或委婉劝说,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⑤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余味无穷。
- 31 -
- 31 -
相关文档
- 辽宁省铁岭市私立求实中学2019-2022021-06-0314页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2021-06-0310页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1-06-036页
-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9页
-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一中2019-20202021-06-0326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2021-06-0317页
- 江苏省丹徒高级中学、句容实验高中2021-06-0315页
- 内蒙古开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9页
-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319页
-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