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50 KB
  • 2021-06-03 发布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山西大学附中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考查内容:必修三、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当时,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纣王惊闻周军来袭,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大量奴隶,开赴牧野迎战。以数量而论,商军的兵力超过了周军,但由于匆忙结阵,士气低落,加上奴隶们阵前倒戈,最后招致惨败。对此,《尚书·武成》篇记载:“受(纣王)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披览至此,大不以为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的“书”特指《尚书》,亦即《书经》。《武成》是其中的一篇。孟子认为,《尚书》中的记载未可尽信,并举出了具体实例。这一论断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认同。宋代理学家张载、朱熹等,还就此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与发挥,强调读书要“有疑”,且在“无疑处有疑”,要“濯去旧见以求新意”。道理就在于,怀疑方能开启觉悟之门。‎ ‎《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对此做进一步的阐述,专门揭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溢其事以致失实的现象。他说,《尚书》中赞美帝尧的德政,说是“协和万国”,实际上,当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于三千之中矣”,说是“万国”,“褒增过实”了。他还举出《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助战者多,故至流血如此”。“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赍干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 这种种陈述与批驳,都至为确凿。古时是这样,那么近世呢?王充接着又列举了汉代言过其实的事例:郎中贵光上书光武帝,言汉文帝“时居明光宫,天下断狱三人”,以颂美文帝。光武帝当即予以驳斥:文帝并不居住明光宫,断狱也不是三个人,正式澄清了事实。为此,王充慨叹道:“汉为今世,增溢功美,犹过其实,况上古帝王久远,贤人从后褒述,失实离本,独已多矣。”‎ - 22 -‎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复杂的关系。如果把包括《诗经》在内的经书都看作史书的话,那么,对其所记失实予以切责,当然没的可说;但《诗经》本身又是文学作品,如果句句都去这样要求,就有些失之过苛,甚至是“刻舟求剑”了。比如,《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王充加以批驳,说其声高远,可以,“言其闻于天,增之也”,“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这就未免吹求过苛了。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选自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周武王是仁君,商纣王是暴君,因而牧野之战不会惨烈到“血流漂杵”的程度。‎ B. 一些宋代理学家不仅认同了孟子关于《尚书》的怀疑,而且还发展了孟子的“不疑”论。‎ C. 王充认为从牧野之战的作战地点和行军习惯来分析,当时既无杵,更无“漂杵”的可能。‎ D. 对《尚书·武成》的质疑,孟子着眼于仁人无敌于天下,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牧野之战”为立论基础,从古时到近世,列举了史书失实的现象并分析了原因。‎ B. 本文两次引用了王充对《尚书》的陈述与批驳,这些都能佐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C.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强调了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的可贵。‎ D. 王充列举汉光武帝驳斥责光上书之事是为了证明近世之事尚且易流于不实,况远古之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史书中出现记载失实现象的原因,即记载者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傍说。‎ B. 要传承国粹人文,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了怀疑的精神,就能去伪存真,产生新学说。‎ C. 在学术研究中,文学作品更强调艺术的真实,因而无需关注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D. 本文认为王充对《诗经》的质疑过苛,这也从另一面证明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D项,“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无中生有,据“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王充只是进行合理分析,并未体现出他“亲往实地调查考证”。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C项,“对比论证”错,文中先是利用武王伐纣事件引出《尚书·武成》的记载;再写孟子的批判,张载、朱熹提出了读书要有“疑”;接着写“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进一步写王充的批判;最后得出结论。文中没有对比论证。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原因”解说不全面,据“《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可见,“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傍说”只是原因之一。B项,“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了……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据最后一段“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可见应对不同的“书”区别对待。C项,“因而无需关注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错误,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固然不同,当文学作品也当来源于生活,也应关注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的丛林 迟子建 ‎①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 22 -‎ ‎②我熟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一个人在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往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③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养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④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些人物的特征,在我的小说中都有所表现。我首先熟悉的是家中的人,父母、姐弟、姥姥、姥爷、爷爷、叔叔、姨舅,在我爱上小说以后,他们以不同方式,隐身而入,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一个背影。除了亲人,我还熟悉了邻居,小镇的人和小镇以外的人,他们更是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原型。‎ ‎⑤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比如通人性的狗、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美丽的鸭子、坚韧的驯鹿、铺天盖地的麻雀、像守夜人一样的乌鸦、以及千姿百态的鱼。它们在多年后潜入我的小说,这些动物不会说话,但在我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听懂了它们心底的话,看得见它们的眼泪,所以它们在我小说中留下了“话语”。‎ ‎⑥不能忘怀的,还有园田的果蔬,那带着妖娆花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碧绿的菠菜和生菜、金灿灿的玉米、多汁的角瓜、甘甜的倭瓜,还有绕着它们飞舞的蜜蜂、蝴蝶和蜻蜓。它们装点餐桌的同时,也装点我儿时的梦。更有那埋藏在土里的萝卜和土豆,这秋收的主角,是地窖的常客,有了它们,一个冬天就不愁蔬菜了。‎ ‎⑦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它依然有着浓重的寒霜和阴影。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 - 22 -‎ ‎,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宁静的炊烟下,一个人死去了,他躺在红棺材里,去山上的墓园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在缺医少药的小镇,一场痢疾就要了他的命;一个男人去采山,被熊袭击,落下终生的残疾;一个伐木工在作业时被大树砸倒,使他的妻子成为寡妇。还有动物们所遭遇的不幸,瘟疫能让一群鸡一夜之间死亡,能让一条忠诚的看家狗永远闭了嘴巴。这样的故事,也都是我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所以我作品的“温暖”,总是与痛交织,有着苍凉的底色。‎ ‎⑧善良与丑恶,纯洁与污秽,不是人性天空的两极,它们常常相伴相绕。就像环绕我们生活的,既有山间清澈的溪流,也有居民区纵横的污水沟。写出人性的复杂性,才是写出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 ‎⑨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对我来说,它比现实生活更广阔,也更具诱惑性。在虚构的世界中,我的呼吸更顺畅,更自由和奔放。作家因生长地不同,经历不同,艺术气质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小说丛林。小说的丛林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无限大。一个作家能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在艺术上的造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很重要,没有对一种文体始终如一的爱,孜孜以求的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实践精神,再炫目的想法都是空谈。‎ ‎⑩每一个将艺术奉为至高神灵的作家,在小说的丛林穿行,都必须踏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才能开辟新天地。懂得自省、苦修、仰望,你终将拥有“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所言)。这样的文学之旅,也是一颗凡心得到升华,在泥泞的跋涉中洞见彩虹的最美岁月。‎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中说“我”是个“林中女孩”,这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在大兴安岭的童年生活对我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 文章第⑤⑥⑦段中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多角度地再现了“我”少年时期的生活,说明了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和宝库。‎ C. 文章第⑤段中写“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 D. 文章第⑩段“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比喻永不枯竭的现实生活,也比喻作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省。‎ ‎5. 纵观全文,作者笔下的“小说的丛林”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 作者说:“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小说的读者也可以从“小说的丛林”穿行到“现实的丛林”——重新面对现实世界的生活,请结合一部小说谈谈阅读之后,你面对现实生活有了怎样的感悟。‎ - 22 -‎ ‎【答案】4. C 5. ①带有作者“丛林”生活经历的影子。②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③无限广大,永远有可以开掘的空间。 ‎ ‎6. 阅读《老人与海》,读到桑迪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最终带着伤痕、疲惫,拖着仅剩骨架的大马林鱼返回海岸。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没有得到大鱼;他也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被打败,捍卫了人的尊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身处困境。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有时我们胜算在握,有时则明知不敌。但是心中有英雄桑迪亚哥,我们就会奋力一搏,即使一无所获,起码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和恐惧。从小说的丛林归来,我获得了面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返回原文找到相关内容,结合上下文对内容进行分析,关注手法。C项,“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错误,联系原文看,这里不是想表现成人世界的残忍,也没有用反衬。“但在我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听懂了它们心底的话,看得见它们的眼泪”,是说童年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我以后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目,第一步,要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要注意提取要点,综合归纳。本题要求概括“小说的丛林”具有哪些特点,首先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①-⑦段写作者童年在大兴安岭的丰富多彩的生活,⑧-⑩段写作者的思考和感悟。由“他们更是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原型”可概括出“带有作者生活经历的影子”;由“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可概括出“体现出作者心灵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由“写出人性的复杂性,才是写出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可概括出“广大,永远有可以开掘的空间”。‎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然后选准角度,以小见大;表述要紧扣文本,有的放矢。本题题干说“小说的读者也会拥有从‘小说的丛林’穿行到‘现实的丛林’——‎ - 22 -‎ 重新面对现实世界的生活”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小说的丛林”代表文学作品,“现实的丛林”代表现实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会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启迪。比如《老人与海》,首先明确它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桑迪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待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这就选准了感悟的角度。然后概述故事情节“桑迪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最终带着伤痕、疲惫,拖着仅剩骨架的大马哈鱼返回海岸”,再进行评价“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没有得到大鱼;他也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被打败,捍卫了人的尊严”,最后谈对现实人生的启迪,“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身处困境。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有时我们胜算在握,有时则明知不敌,但是心中有英雄桑迪亚哥,我们就会奋力一搏,即使一无所获,起码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和恐惧”,最后回扣题干进行总结:“从小说的丛林归来,我获得了面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 22 -‎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史记﹒廉蔺列传》‎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B.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C.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D.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距:抵抗,抵御 B. 纵奇兵,详败走 详:仔细地 C.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毁:说坏话 D. 阴使人迎之 阴:暗地里,私下里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2 -‎ A. 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君何见之晚也?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C. 赵以数困于秦兵 衡少善著文,游于三辅。‎ D. 廉颇卒死以寿春 (苏武)以始元四年春至京师 ‎10. 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翻译: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B.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翻译:父亲与儿子不同心,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领兵。‎ C.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翻译:赵括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后,就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安排官吏。‎ D.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翻译:廉将军虽然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与我一起坐着时,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趟厕所。‎ ‎1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廉颇坚守不战的情况下,秦军间谍散布谣言,说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王于是用赵括取代了廉颇。‎ B. 蔺相如认为赵括的毛病在于胶柱鼓瑟,只会死读马服君赵奢的书而不知变通,但他的意见最终没有被赵王采纳。‎ C. 燕用栗腹之计击赵,却被廉颇打败,割让五城求和;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又让他代行相国的职权。‎ D. 廉颇虽然接受了楚国请他为楚将的请求,但他认为楚国士兵的素质不如赵国,因此没有取得战功。‎ ‎1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中,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B. “衡少善著文,游于三辅”中,“三辅”是指汉朝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 C.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中,“为寿”是祝颂之辞,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D.‎ - 22 -‎ ‎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中“马服君”是赵孝成王赐给立有大功的赵奢的封号,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赵奢是马姓始祖,邯郸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1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答案】7. D 8. B 9. D 10. B 11. D 12. D ‎ ‎13. (1)大王最终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 ‎(2)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 ,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挂上铠甲上马,以此(或者翻译为“来”也可以)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该句主要看“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和“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的如何断句。按语意疏通情况看,“朝”是动词,接受朝拜,是“括”(即赵括)发出的动作。“军吏”是名词,做“无敢仰视之者”的主语,其中“之”是指代赵括。“军吏无敢仰视之者”之前停顿合适,排除A和C项。“田宅可买者”是定语后置句,意为“可买的田宅”。“田宅可买者买之”语意不通,因为“之”代指田宅,“买之”前应该停顿,排除B和C项。D项,阅读审查,断句合理。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再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现象,理解时,根据语境辨析正误。B项,错误。“详”,解释为“仔细地”,代入原句,语意不通。按语境需要看,“详”,应该理解为通假字,通“佯”,意为“假装”。故选B。‎ ‎【9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辨析方向,然后联系平时积累和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句子结构特征,做分析。必要时可用代入法进行比对验证。A项,因:承接连词,于是;介词,经由,通过。B项,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C项,介词,表被动,意为“被”;介词,在。D项,以:第一句“寿春”是地点,第二句“始元四年”,指时间,“以”均是介词,意为“在”。故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结合上下文做好选择。B项,“父亲与儿子不同心”错误。联系语境看,赵奢和赵括的做法不一样,“父子异心”,应该是指“父亲与儿子心地不同”。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D项,“但他认为楚国士兵的素质不如赵国,因此没有取得战功”,理解错误。联系原文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说的是“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这是他没有取得战功的原因。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D项,“马服君”是赵孝成王赐给立有大功的赵奢的封号,解说错误,是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终:最终。即:如果。称:称职。得无……乎,固定句式,意为“能不……吗?”。(2)既:已经,……之后。被:通“披”,披挂。以示尚可用,是被动句,意为“以此(或者翻译为“来”也可以)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以:翻译为“凭借”或“目的连词,来”均可,作“凭借”讲时,后面省略“之”,译为“以此”。‎ 参考译文:‎ - 22 -‎ 后四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当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经病危,赵王派使者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的间谍说:“秦军所厌恶的,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将军。”赵王因此以赵括为将,取代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是凭名声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任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少时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抵得过他。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不能难倒他,可是并不说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赵括把事情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就罢了,如果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不过问家事。如今赵括一旦做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有无可以买的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后,就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安排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逃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士兵离心。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锐士兵亲自与秦军搏战,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的士兵于是投降秦国,秦军全都活埋了他们。赵国前后所损失一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兵就包围了邯郸,一年多,赵国几近灭亡。靠楚国、魏国诸侯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因为赵括母亲之前的话,最终没有诛杀。‎ 自邯郸包围解除五年,燕国采用栗腹的计策,说“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长平,而他们的孤幼未成人”,发兵攻击赵国。赵国派廉颇为将军,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和讲,赵国才答应了退兵。赵国将以尉文城封给廉颇号称信平君,让他代行相国的职权。‎ - 22 -‎ 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全都离开他。等到他又被任命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结交,您有权势,我就跟从您,您没有权势就离开,这本是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攻打魏国的繁阳,攻克了它。‎ 赵孝成王去世,儿子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取代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廉颇于是奔向魏国大梁。第二年年,赵国就以李牧为将军攻打燕国,攻下武遂、方城。‎ 廉颇在大梁很长时间,魏国不能信任重用。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使者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使者说廉颇坏话令。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 ,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挂上铠甲上马,以此(或者翻译为“来”也可以)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与我一起坐着时,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趟厕所。”赵王以为廉颇老了,就不再召回。‎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迎接他。廉颇虽然做了楚国将军,并没有战功,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 下列各句中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 22 -‎ B. 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 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 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5.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案】14. B 15. “雪”,白色,隐喻白发(白发1分)。朱,红色,形容青春的容颜。(青春的容颜1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对比,(“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感叹衰老”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联系“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其中任何一点均可,1分)。‎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理解错误,首联的意思是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写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而不是“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C项,“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分析有误,结合尾联写“但欲老渔樵”,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表达的是意欲归隐的愿望。D项,“客思”没有贯穿全篇,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还有过早衰老的感叹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赏析时要注意由此及彼,先谈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字面义,再揭示文字背后所蕴含情感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效果。“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是说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红润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自己的苍苍白发;“朱”本指自己原来红润的面容,可是现在也已“早凋”,被苍老的容颜代替了。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诗人送客人远行,喝醉了酒,黯然辞别,不禁吟咏“_______________”;琵琶女演奏结束,船上的听众沉浸其中,寂静无声“______________”。‎ - 22 -‎ ‎(2)李商隐的《锦瑟》中使用典故来传达出美好的事物总是虚幻易逝、无法再次拥有的无限感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向门客们解释自己不愿与廉颇一争高下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别时茫茫江浸月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庄生晓梦迷蝴蝶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5). 吾所以为此者 (6).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答好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要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注意表达手法的提示,据意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除(6)题横线语句别丢掉“以”字外,各题还需注意“茫”“浸”“唯”“晓”“鹃”等字不要写错。‎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 ,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 ,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 - 22 -‎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 B. 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 C. 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 D. 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程度不同,前者指求末弃本,程度较重;后者指重末轻本,程度较轻;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的语境应选“舍本逐末”。“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和“生搬硬套”相比,前者更形象、更贴切;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的语境宜选“削足适履”。“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以上按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释)词义范围扩大,但形容电视节目的视觉呈现不妥。“精雕细琢”,对玉器仔细地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根据“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的语境,选“精雕细琢”。故答案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语言的表达连贯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与上文衔接不紧凑,排除C、D项;“争议不断”与下文衔接不紧凑,排除B、D项。故答案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本题,“观众虽然……但……”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同,第一主语应放在第一关联词的后面,排除A、B项;“被……所吸引”结构混乱,应为“被……吸引”,排除B、D项;“抓住眼球”搭配不当,可改为“抓住人心”,排除A、D项。故答案选C。‎ - 22 -‎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七、作文 ‎2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人手植一株花,年年共享十分春 天下财富、美景、成果,我观、我享,不能代替我创、我有。好东西可以“试用”,却没有永久免费的“共享”。享受共享资源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有多少独创独有且别人需要的资源来交换。‎ 如果读他人美文不孕育自己的思想,只是为了卖弄学识,那意义就不大了。取他山之石,琢我之玉器,才是王道。山是人家的,石是山上产的,还怕你拿走几块石头?且科技之石、思想之石是可以不断衍生发展、不断再生长的,有“独创、独有”之山在,就不在意你拿走任何一块顽石。‎ 改革开放初期,满街高档商品多是洋货,我享而非我造,发达国家笑脸相迎。现在,中国已是最大的制造国,货行天下,我享大多我造,但仍大多非我创,尤其是高端科技产品,某些发达国家有了危机感。‎ 当屌丝在朋友圈晒苹果炫时尚时,美国乐观其成;当马云的淘宝平台一夜暴富、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时,美国让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当华为率先攻下5G核心技术时,川普就莫须有地翻脸,对华为动手了。‎ - 22 -‎ ‎5G是中国独创独有的,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所以令美国惊恐并不择手段进行打压。而阿里巴巴的电子交易平台早期核心技术开发人员至少有20人是硅谷研发人员。美国一点并不担心阿里巴巴的电子交易平台的繁荣能够撬动美国经济霸权,因为那只是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而非核心技术本身;一点也不担心中国道路上跑的汽车数量、汽车生产厂家比美国多,甚至渴望中国天空飞翔的飞机全是波音,因为中国尚不能独立生产先进的发动机;更不担心中国人与美国共享麦当劳,反正面粉鸡翅可以不断再生产。但美国从来没有放松严控核心技术对中国的出口转让,并联合许多发达国家共同对中国禁售核心技术。高产的转基因或杂交农作物不能留种,你得年复一年地向实验室购买来年的种子,如果泱泱华夏的命脉被别人捏住,是不是让人毛骨悚然?至于人家卖不卖、什么条件卖给你,得看人家脸色、靠人家恩赐。‎ 但中华民族不习惯看人家脸色生活。‎ 仅会“共享”的民族、企业是难以为继的。竞争者总是从反面启迪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华为才是国人的榜样: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领先世界。这个过程就是独创、独有的过程。有了这个,才会有公平的、持久的通讯共享。‎ 共享没有错,但许多东西是无法共享的;市场交换也没有错,但最根本的东西谁会与你交换?人的思想、由思想积淀而成的原创力,才是一切成果的根本。我们还没有理由狂,更不能一味认定自己“厉害了”,与自己相比,我们的确进步了,但与强国相比,我们在许多领域还是有质的差距。美国制裁中兴,对付5G技术,胁迫我们接受贸易条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你可以享,可以造,但你不会发明。只要是我设计、我创造的,秘方在我脑中,专利在我手中,就不怕你蹦得高。等你落下来或者被一巴掌拍下来,就是你泪奔的时候。‎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味奢谈共享,也必有不测风险。如果一个民族没学会创造、制造自己的东西,先过早享受花花世界,就会消磨人的意志,削弱人的身心,长期的享受,会枯竭民族的思想,倦怠民族的体魄,瓦解民族的意志。中东王室,坐拥石油金山,他们是挥金如土的享受者,但石油终有耗尽之日,造物主岂会永远眷顾一个民族?油尽灯枯,世界还与你共享吗?以何种方式共享?‎ 你拿不出来自己独有的东西来与世界交换,世界便不会与你长久共享。舞场共舞共享,条件是舞伴双方的身材、舞技得大致相当才行。你自荐去为杰克逊、杨丽萍的舞台伴舞,即使不要一分钱劳务费,人家会同意吗?所谓美美与共,你得首先自己“大美”,且美得与众不同,别人才愿与你“共”。如果你是东施,谁愿与你美美与共!寻春、赏春,诗满箧、视频满手机,没有自己一枝一叶一朵是自己培育的,情何以堪?赏春何能长久?‎ 人人各植一株花,年年共享十分春。如果人人只采享园中花,定然会满园无花空余枝。‎ ‎【解析】‎ - 22 -‎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谈自己的感悟或思考,写作的关键是找准立意,要找准立意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内容,材料共两则,每则材料又有两个部分,先说能共享的,后说不能共享的,“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然后总结“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此此则材料的中心应该是要“有创新精神”,还可从反面的角度写“共享带来的惰性”等。行文时可以先提出观点,然后然后从分析现实的“共享事例”着手分析,先予以肯定,然后分析其弊端,并把分析弊端作为中心,可以从“核心技术”不可能会共享;民族的竞争力源于核心技术的竞争等论述。文中可以运用中美争端的缘由,孟晚舟被扣事件,华为竞争5G标准,美国芯片封锁等事件作为素材进行分析。‎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22 -‎ - 22 -‎ ‎ ‎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