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1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素质大拔高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第 14~15 题 古代诗歌鉴赏 本训练给出古代诗歌 6 首,设计鉴赏试题 12 个,赋 66 分,用时 66 分钟。 第一关 本科上线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32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客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E ) A.首句“尊前”,表示对友人的尊重,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但出语很轻,想告 诉朋友别后归来的期限。 B.第二句着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心态毕现,欲语未语,而对方已是春容 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 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D.末二句虚写,设想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去的春风 一起,向朋友道别。 E.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做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别之现实, 这正是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解析] A“尊前”即“樽前”;E 本词是一首婉约词,只是在末两句中以乐观的虚设 强作宽慰之语来写离别之情。 2.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6 分) 答:__示例:①词人认识到,人生自有一些痴情存在,这种遗憾原与风月等自然景物无 关。②这两句使用直抒胸臆和借代的手法,把对眼前离别的感受上升到对整个人生的认识, 将情趣和理趣统一起来。③承接前二句,也为下阕由深重的离愁转入乐观的虚设作好了铺垫。 __ [解析] 6 分,答出一个要点给 3 分,给满 6 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33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①825 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36 岁因病 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CD )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 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 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 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 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 作。 [解析] 答 D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A 解释了题目,并解说了诗句内容,正确。B 解说 诗句内容,正确。C 分析了景情关系,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鉴赏,其中“动静结合”错误, 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在格调上颇为相似”,说法错误,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 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E 从整体上鉴赏和评价全 诗,正确。 4.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 答:__示例: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 的悲苦之情。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__ [解析] 6 分,每问 3 分。本题作答时,首先根据原文诗句的字句、注释等信息,答出 具有何种情感;其次答出对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第二关 冲刺名校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34 阙 题[注]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BE )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 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 暗示青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 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 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E.本诗写暮春山居,前四句状写优美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则直抒胸臆,努力表现山居 生活的志趣,没有任何矫揉造作,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解析] B“流露出感伤之情”错,应该是内心愉悦,毫无感伤之情。E“直抒胸臆”错, 是间接抒情,通篇写景,没有一处直接表露自己情感的地方。 6.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__示例:后四句写山居本身:“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 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 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2 分)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2 分),表现了作者甘于淡 泊而又自得其乐的畅适之情。(2 分)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35 早秋山中作 王 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 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 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E )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 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 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 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 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 喻等。 [解析] A 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E 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答 A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 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示例: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 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 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③理 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 “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__ [解析] 6 分,每点 2 分。如果第三点答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惬意。每天在林中散步,独 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可酌情给分。 第三关 金榜夺魁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36 元 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注]应念一身遥。 【注】 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BD )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E.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率先开放的景象。 [解析] B“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分析不当。首联的意思是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 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 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D 颔联的意思是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 过相邀出游。 10.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示例: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运用想象表现的。作 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 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__ [解析] 6 分,感情 3 分,分析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1~12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37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 蓑。 【注】 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 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DE )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E.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解析] D 诗句理解有误,诗人并无遗憾之情。E“含蓄婉转”判断不当,本词情感显 露,多直接抒情。 12.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__示例:①起句感叹离别无奈,似抒悲情。②“但使”三句一转,叹只要友情亲近 会超越千里路遥,没有真情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情感洒脱。③下片情感旷达,言自己 而今归退田园,不用担心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__ [解析] 本词虽为送别诗,却无一般送别诗的哀愁悲怨,表现的情感较为丰富。诗意从 “但使” 句转向明快爽朗的情感,词人不仅表达了面对离别的健康乐观的情绪,也表达了 自己坦然面对人生挫折,洒脱旷达的情绪。答题时能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