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0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无锡市普通高中 2020 年春学期高二期终调研考试试卷 语文 2020.07 命题单位: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卷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4 小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公众具有较 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0%。 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8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 公民比例达 8.47%,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强化科普工作,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最直接的手段。在此次疫情中,各类信息飞速传播 时,许多科研工作者站了出来,大专家成了“网红”;各级政府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把最 新的进展和医学知识带给了公众…… 这些科普工作都起到了澄清谬误、平复恐慌、传递知识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公众科学 素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重视和应用基础研究 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公众科普的投入,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只有提高了公众的科学 素养,塑造创新理念,才会对创新源头的研究给予更多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才会有更深 厚的土壤。” 而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科普应从青少年抓起,缺乏高质量的科普 图书将影响到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他建议把扶持原创科普图书上升到“国家工程”高度, 并引入“国家队”和“专业选手”编写。进一步开放、利用好如博物馆、天文台、气象站等 适合儿童科普的资源,营造全社会重视儿童科普的氛围。教育部、科技部应推动完善少儿科 普课堂教育体系,严格内容审查,推动科普阅读最优化。 强化科普工作,权威科普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视。公众面临一般性科普信息过载和权威性 - 2 - 科普信息短缺的矛盾,主流科普传播能力亟须进一步提高,公众也需要一个权威的科普平台。 此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科普工作者也应该大胆尝试新技术、新媒体,比如短视 频、动漫、3D 可视化等手段,提升科学趣味性,进而提升公众科学防护意识和能力。 (节选自 2020 年 5 月 27 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从 5 月 14 日 0时至 6 月 1 日 24 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 9899828 人,没有发现确诊病 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 300 名,检出率为 0.303/万,追踪密切接触者 1174 名,其核酸检测结 果均为阴性,对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均进行了医学隔离观察。此次集中核酸检测结果 显示,目前,武汉市无症状感染者在全人群中占比极低,没有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的 情况。 武汉是如何做到 10 来天完成千万检测的?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卫华介绍: 关于短时间如何完成集中检测的问题,大家知道,在此项工作开始之初,有人对武汉用 10 来天的时间完成千万人口的核酸检测存在疑问。在此,我想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一是挖掘内部潜力。我们在原有 23 家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动员了全市的 40 家医疗机构 和疾控中心参与此项工作,检测机构由 23 家增加到 63 家,大幅度地提升了核酸日检测能力 二是调集全国资源。为完成集中核酸检测工作,各检测机构通过调集人员、增添设备、 加强培训,在集中核酸检测期间,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工作人员从 419 人增加到 1451 人,设 备从 215 台套增加到 701 台套,人员倒班设备不停 24 小时满负荷运转,这也是我们检测能力 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是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的方法也是提升检测能力的关键。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 多批次小样本实验,经省、市专家专题论证,一致认为:混样检测适合于武汉市集中核酸检 测,混检单次不超过 5 个样本合并检测,这样在短时间内提升了检测效率。 通过以上 3 个措施,武汉市日检测能力从 30 万人次快速突破 100 万人次。武汉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胡亚波介绍,本次集中核酸检测费用由政府承担,总支出 9 亿元左右。“通过这 次筛查,换来了全国人民的放心、武汉人民的安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必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步入正轨,这笔投入是完全值得的。”胡亚波说。 (央广网武汉 6 月 3 日消息) 1. 根据材料一,对于疫情反映出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众人数比例不太高。 B. 各类信息中夹杂谬误,会增加公众的恐慌。 - 3 - C. 主流的科普传媒能力不够,未充分发挥作用。 D. 抗疫中新技术、新媒体没有得到有效地应用。 2. 根据材料一,本次疫情对于提高公众科普素养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研工作者要积极承担责任,提高科普能力。 B. 国家各级部门要全方位重视和应用基础研究。 C. 加大对公众科普的投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D. 加强青年科普推广,完善和推动科普教育体系。 3. 根据材料二,专家消除百姓对海量核酸检测能力的疑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不同的侧面详细地介绍核酸检测的过程。 B. 向公众介绍引用详实的数据,可信度较高。 C. 检测方法经实验和专家论证,具有权威性。 D. 结论显示武汉市具备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推断核酸检测排查结果让人放心而不恐慌的原因。 【答案】1. D 2. B 3. D 4. 科普平台的应用、发展;权威信息的及时披露;疫情期间,科普工作提高了公众科学素养; 集中核酸检测费用由政府承担。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 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抗疫中新技术、新媒体没有得到有效地应用”错误,第八段“此外,在新一代信息技 术时代,科普工作者也应该大胆尝试新技术、新媒体,比如短视频、动漫、3D 可视化等手段, 提升科学趣味性,进而提升公众科学防护意识和能力”,可知不是“没有得到有效地应用”, 而是没有用。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 4 -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国家各级部门要全方位重视和应用基础研究”错误,第五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 程院院士潘复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重视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公众科 普的投入,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只是强调“加大对公众科普的投入”。 故选 B。 【3 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 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 析。 D项,“结论显示武汉市具备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错误,“二是调集全国资源。为完成集中 核酸检测工作,各检测机构通过调集人员、增添设备、加强培训,在集中核酸检测期间,第 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工作人员从 419 人增加到 1451 人,设备从 215 台套增加到 701 台套,人员 倒班设备不停 24 小时满负荷运转,这也是我们检测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可知是调集了全 国资源。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 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 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 作答。“强化科普工作,权威科普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视。公众面临一般性科普信息过载和权 威性科普信息短缺的矛盾,主流科普传播能力亟须进一步提高,公众也需要一个权威的科普 平台”,即科普平台的应用、发展;“强化科普工作,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最直接的手段。 在此次疫情中,各类信息飞速传播时,许多科研工作者站了出来,大专家成了‘网红’;各 级政府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把最新的进展和医学知识带给了公众……”,即权威信息的及 时披露;“这些科普工作都起到了澄清谬误、平复恐慌、传递知识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公 众科学素养”,即疫情期间,科普工作提高了公众科学素养;“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胡亚波介绍,本次集中核酸检测费用由政府承担,总支出 9 亿元左右”,即集中核酸检测费 用由政府承担。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 5 -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 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对托尔斯泰而言,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 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 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 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 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 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 就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 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 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有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 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他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的伟大的伦理行为。他大胆地 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 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 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 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显得伟大 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 6 -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 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作“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我 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 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 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然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 的春草。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 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 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 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我们才有可能写 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有删改)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对生活有用、促进人们情感交流的文学,是有价值、有生命的艺术。 B. 托尔斯泰的创作贯穿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体现了他的批判和责任意识。 C. 在我们的时代,文学常为文学本身而存在,它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被漠视。 D. 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呈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但是二者精神传统相同。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要成就伟大作品,社会要给予作家充分的自由感和余裕心。 B. 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的作品提升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软实力。 C. 中国文学生存的文化语境中,文学时常受政治影响,负担极重。 D. 文章将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文学进行对比,揭示文学伟大的原因。 【答案】5. D 6. B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D项,“但是二者精神传统相同”错误,第四段“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 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 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 - 7 - 文学的精神传统”,第五段“我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 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者的灵魂, 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可知二者精神传统不相 同。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B项,“……提升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软实力”错误,第五段“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 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 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 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由此得出他们也是伟大的作家。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谁能让我害羞 铁凝 女人拐进厨房,发现饮水机上那只淡蓝色的水桶空了。她开始拨水站的号码,却怎么也 打不通。她想起上次听从那个送水的小男孩的建议,买了 10 张共 100 块钱的水票。女人决定 按水票上的地址去找这家水站。女人有理由认为自己已被戏弄。这感觉她并不陌生,火爆而 没有信誉的商业,富裕却并不安稳的生活,经常被她交叉体味。 女人怀着一腔的不快把自己穿戴整齐,开车去寻找那个可能已经失踪的水站。原来这是 - 8 - 一条拥挤、嘈杂的肮脏小街。水站的他不超过 17 岁吧,有点鼠相,有点孱弱,面目和表情介 乎于城乡之间,皮色发暗,一个营养不良的少年而已。 他又鸣里鸣哝向女人道了些个“真不好意思”之类。女人不耐烦听他的道歉,只说:“你 不是给家送过水吗,下午 3 点以后请你给我送一桶水。”少年殷勤地答应说他知道女人的住 址。 少年目送女人开车远去,特别注意着她的白色汽车。她穿得真高级。少年只是低头看了 看自己,原来自己是如此破旧,脚上那双县级制鞋厂出产的绒面运动鞋已经出现了几个小洞。 他觉得他必须要换一身衣裳了。 女人在下午 3 点听见门铃响,她开了门。此时此刻的少年换了装,穿一身于他来说显然 过大的西服,簇新的,面料低劣的,支支棱棱的,把他的脑袋比照得更小。她让他进来,房 间里顿时响起一阵巨大的“咯噔”声,那脚上是一双偏大的硬底皮鞋——他的崭新行头的另 一部分。 少年安好水桶。她撕给他一张水票,少年却还站着不走。因为有点懊丧。这身“行头” 是他中午专门回姑姑家偷出的表哥的礼服,他以为这礼服应该能配得上他下午的送水,出入 女人那样的人家,应该有他身上现在这样的衣服。少年解释说如果再要水可以呼他,他有呼 机。 “那我为什么要呼你呢?”女人说。 五天之后,少年又来了,仍然穿着西服和皮鞋,脖子上又添了一条花格围巾,使他看上 去格外臃肿。女人为他开了门,接着,一切如同上次。仅在付水票的时候,女人多问了他几 句话。她问他送一桶水挣多少钱,他说 8 毛;她问他一天能送多少桶,他昂起头说,最多的 时候,他一天送过 60 桶水。 “哦,60 桶!” 女人的顺嘴搭腔仿佛伤害了少年,他的谎话就连引她嗤之以鼻都不可能。他觉得口渴, 他对女人说他想喝点水。女人用下巴朝洗碗池那儿轻轻一点,少年有点恍惚地歪过自己那满 是尘土和头皮屑的小脑袋,把嘴伸向那个冷冰冰的龙头。 又是五天过去了。 少年骑车驮着一桶新水去给女人送水,但电梯停开了。他得扛着 50 斤重的水桶爬 8 层楼 梯。少年觉得自己是没有退路的,他这一身狂热加冒险的来之不易的装束,他这一副虽已摔 坏却显示着时尚的耳机,他这一路的颠簸和磕绊,都鼓舞着他不能回头。 他进了门,有点气喘,直到往饮水机上安好水桶,他一直猫着腰,并且一手捂住肚子。 - 9 - 他就是想用这种姿势引起女人的注意女人的好奇甚至女人的怜悯。 女人彻底地嫌恶他了。他有什么权利在顾客家有病?她递给他水票,告诉他可以走了。 他说他渴了,他要喝点水。女人像上次一样,指给他洗碗池。 少年没往洗碗池那儿走,相反他朝贴墙而立的饮水机跨近了一步。我要喝点儿矿泉水。 他说。她直盯着少年细小的、目光游移的眼睛说,你不能。 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是女人的孩子。少年曾经见过的那个 5 岁的宝宝,他曾经拿着 手机当玩具玩儿,当女人要他放下手机时,他就很悲哀地对女人说:“为什么我总是不能痛 痛快快地玩呢?我要打‘110’了”。“痛痛快快”和“110”给少年留下了印象。 在这时他捧着小小的口杯到厨房来了。“妈妈我要喝水。”他说,“你躲开!”他又对 少年说。 女人神情严肃地要求她的宝宝回到自己房间去。 宝宝就捧着空杯子走了,他不哭也不闹,他一定也觉出了这里气氛的不同寻常。 女人更加严肃地对少年说:“请你出去!” 少年彻底绝望了,他的手碰到了腰间那串穿着折刀、剪子和假手机的钥匙串。他一把将 刀子攥在手中并打开了它。 女人望着逼近的少年,她判断她遇见了一个入室抢劫者。她把右手背到身后,够过灶台 上的手枪,双手握住,然后出其不意对准少年。那是一枝手枪式的点火器。 她压低着嗓音拿枪指着少年说:“出去!不出去我就开枪!” 他望着乌洞洞的枪口,开了眼似的半张着嘴,那枝手枪仿佛才是他自卑的真正根源,它 使他无地自容。有一刹那他几乎想把自己手中那低档的委琐的小刀抛到身后,它因为低档而 更显委琐,因为委琐而格外低档。 一辆“110”警车在这时已经停在楼下,警察很快就破门而入了。是女人的宝宝藏在自己 的房间里用女人的手机报了警。 警察问少年:“知道什么叫羞耻吗?”少年不说话。警察说:“唉,还有什么能让你害 羞呢。”少年想了想说:“枪。” 女人有时候会怀着凛然的高傲回想起那个少年,她也会想起那天“110”的警察还告诉 她,当时如果不是电梯坏了,他们会到达得更加迅速。那么,那天的少年是扛着水桶爬上 8 楼的了。女人猜着,少年猫腰捂肚子的形状就会在眼前闪一闪。 那又如何?女人紧接着便强硬地自问。我要为他的劳累感到羞愧吗?不。女人反复在心 里说。不!女人在心里大声说。 - 10 - (有删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从农村来的少年多次送水到女人家,却被女人一再漠视乃至厌 恶,最终引发尖锐的对峙。 B. 小说细腻地描写少年走近女人家、跨向饮水机、想喝矿泉水等行为和心理,从本质上讲, 这些都是他对地位平等的诉求。 C. 少年被审讯时说让他感到羞愧的是枪,枪让少年意识到法律的威慑力,发觉自己的罪恶, 体现了少年的反省和良知。 D. 小说折射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人际交往境况,引发了读者对不同阶层的生存困厄、 个人突围和普遍人性的思考。 8. 女人的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试简要分析。 9. 少年最终彻底绝望,拿出刀子与女人对峙,这一情节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案】7. C 8. ①怀疑与信任:认为水站欺骗了自己,又愿意相信男孩。②优越感与危 机感:享有富裕生活,又感到不安。③傲慢与愧疚:鄙薄少年,又因其爬高楼送水而心生隐 隐羞愧。 9. 合理:①女人始终高高在上,对少年充满了鄙夷和不屑。②少年试图通过各种努力减少与 女人的差距,发现是徒劳后心生自卑。③宝宝在少年脑海中留下了“痛痛快快”的印象,触 发少年不能痛快地做自己想要的思想。④少年爬楼送水,想喝点矿泉水却遭受女人和宝宝的 拒绝,拿出刀子是身心的双重索求。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枪让少年意识到法律的威慑力,发觉自己的罪恶,体现了少年的反省和良知”错误, 少年看到枪感到羞愧,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刀在女人“强大的武器”面前不堪一击,非常委琐、 自卑。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 - 11 - 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 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 括即可。“女人拐进厨房,发现饮水机上那只淡蓝色的水桶空了。她开始拨水站的号码,却 怎么也打不通。她想起上次听从那个送水的小男孩的建议,买了 10 张共 100 块钱的水票。女 人决定按水票上的地址去找这家水站。女人有理由认为自己已被戏弄”“水站的他不超过 17 岁吧,有点鼠相,有点孱弱,面目和表情介乎于城乡之间,皮色发暗,一个营养不良的少年 而已”,可知女人认为水站欺骗了自己,又愿意相信男孩。“女人怀着一腔的不快把自己穿 戴整齐,开车去寻找那个可能已经失踪的水站”“少年目送女人开车远去,特别注意着她的 白色汽车。她穿得真高级”“那我为什么要呼你呢”,可知女人享有富裕生活,又感到不安。 “女人彻底地嫌恶他了。他有什么权利在顾客家有病?她递给他水票,告诉他可以走了”“女 人有时候会怀着凛然的高傲回想起那个少年,她也会想起那天“110”的警察还告诉她,当时 如果不是电梯坏了,他们会到达得更加迅速。那么,那天的少年是扛着水桶爬上 8 楼的了。 女人猜着,少年猫腰捂肚子的形状就会在眼前闪一闪”,可知女人鄙薄少年,又因其爬高楼 送水而心生隐隐羞愧。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 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 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 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 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先摆明观点,文章中有这一个情节,所以可以认为合理。“少 年没往洗碗池那儿走,相反他朝贴墙而立的饮水机跨近了一步。我要喝点儿矿泉水。他说。 她直盯着少年细小的、目光游移的眼睛说,你不能”,可知女人始终高高在上,对少年充满 了鄙夷和不屑。“少年安好水桶。她撕给他一张水票,少年却还站着不走。因为有点懊丧。 这身‘行头’是他中午专门回姑姑家偷出的表哥的礼服,他以为这礼服应该能配得上他下午 的送水,出入女人那样的人家,应该有他身上现在这样的衣服”“五天之后,少年又来了, 仍然穿着西服和皮鞋,脖子上又添了一条花格围巾,使他看上去格外臃肿。女人为他开了门, 接着,一切如同上次”,可知少年试图通过各种努力减少与女人的差距,发现是徒劳后心生 自卑。“为什么我总是不能痛痛快快地玩呢?我要打‘110’了”,可知宝宝在少年脑海中留 - 12 - 下了“痛痛快快”的印象,触发少年不能痛快地做自己想要的思想。“少年彻底绝望了,他 的手碰到了腰间那串穿着折刀、剪子和假手机的钥匙串。他一把将刀子攥在手中并打开了 它”,可知少年爬楼送水,想喝点矿泉水却遭受女人和宝宝的拒绝,拿出刀子是身心的双重 索求。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 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 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 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 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 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灌 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战常陷坚,逆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 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 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 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 身中大创十余,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太 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灌夫为人刚直,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 愈贫贱,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 所与交通,无非豪杰。 灌夫有服.,过丞相。丞相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 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丞相许诺。灌夫俱语魏 其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 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 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 - 13 - 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丞相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 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 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极欢而去。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注:仲孺,灌夫的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B. 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C. 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D. 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尉: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战国末期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 地位达到鼎盛,仅次于各将军。 B. 右:周、秦、汉时,官职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在己之右”即地位在自己之上,文中灌 夫驾车迎丞相,会空出右边位置。 C. 服:丧服,依照生者与死者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丧服从最重的到最轻的一共有五等, 叫作“五服”,此处指在服丧期内。 D. 平明:即平旦。天色计时法按照时间顺序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 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灌夫勇猛无畏,一心杀敌,不计个人安危,带领勇士冲入吴军,受伤后继续上阵。 B. 灌夫为人刚直,对权贵不但不予礼节,反而会凌辱他们,对贫贱之人却恭敬有加。 C. 灌夫重视朋友胜于遵守礼节,丞相邀他拜访魏其,他没有因自己情况特殊而拒绝。 D. 灌夫言行坦率,丞相爽约,灌夫去丞相府迎接,对丞相酒宴上的做派表示出不满。 13. 请简要概括文中魏其侯和丞相对彼此的态度。 1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2)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 【答案】10. B 11. B 12. A - 14 - 13. 丞相对魏其侯轻视、傲慢;魏其侯巴结丞相,忍气吞声。 14. (1)灌夫穿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 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敢再前进。 (2)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爱抑强扶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凡和 他交往的那些人,无不是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临况”是同义复词,都是“光临,光顾”的意思,宾语是“魏其侯”,动宾之间不能断开, 排除 ACD 三项; “夫”是“灌夫”自称,是“安敢以服为解”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将军”是“旦日蚤临”的主语,所以应放在下一句中,排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文中灌夫驾车迎丞相,会空出右边位置”错误,乘车时以左为尊,《魏公子列传》中 有“虚左”一说,所以灌夫驾车迎丞相,会空出左边位置。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受伤后继续上阵”错误,由“太尉乃固止之”可知,伤后被太尉劝阻上阵。 故选 A。 【13 题详解】 - 15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 本题“简要概括文中魏其侯和丞相对彼此的态度”,然后到文中找到“魏其侯和丞相”对待 彼此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概括态度。 本题的设题区域在第三段,听说丞相要来,魏其侯的表现是“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 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意思是“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 扫房子,早早地设置帷帐,准备膳具,备办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 在宅前伺侯”,结果丞相并没有来,之前和灌夫说要去看魏其侯是开玩笑,后来丞相来了, 灌夫邀请丞相起舞,丞相不起,灌夫“侵之”,对此魏其侯的表现是“扶灌夫去,谢丞相”, 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魏其侯面对丞相是忍气吞声的,是巴结的。再看丞相的表现,丞相和灌 夫说要去看魏其侯,结果迟迟不去,其实是和灌夫开玩笑;灌夫来找,竟然说自己忘记了, 前往的时候又是“徐行”,这些可以看出丞相对魏其侯是轻视、傲慢的。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被”通“披”,穿;“持”,拿;“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定语后置句,军中 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善”,与……交好;“及”,等到;“前”,上前。 (2)中,“文学”,文章经学;“然诺”,答应了别人就一定履行诺言;“交通”,古今异 义,交往;“无非”,没有不是;“豪杰”, 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婴 担任将军,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率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 了,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最后战死在吴军军中。按照军法规定,父子一起从军 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 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穿上铠甲,手 - 16 - 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没有人 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跟随灌夫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 之下,杀死杀伤的敌军有几十人。不能继续前进,又驰马返回。回到汉营,所带去的奴隶全 都战死,只有他和另外一人一马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 求说:“我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曲折路径,请让我再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太尉 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 报了,皇上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以及许多地位在自己之上的有势力 的人,他不想用厚于常规的礼仪对待,反而必定凌辱他们;对许多地位在自己之下的士人, 越是贫困而身份低微的,越加恭敬。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奖那些地位卑微的人。士人们 也因此称赞他。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爱抑强扶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 办到。许多和他交往的人,无不是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说:“我想和您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逢你现在服 丧(不便前往)。”灌夫说:“将军您竟然肯屈驾光临魏其侯家,我灌夫怎么敢因为服丧而推 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将军您明天早点光临。”丞相(武安侯) 答应了。灌夫将情况全都告诉了魏其侯。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 子,早早地设置帷帐,准备膳具,备办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 前伺侯。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 不高兴,说:“我灌夫不顾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驾车,亲自前往迎接 丞相。丞相前一天答应灌夫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而已,根本没有真要去的意思。等到灌夫 找上门来,丞相还睡着没有起来。于是灌夫进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 魏其侯夫妇备办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丞相做出惊讶的样子,道歉说: “我昨天喝醉了酒,忘掉了跟你说过的话。”于是驾车前往,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 等到喝酒喝得尽兴畅快时,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然不肯起身,灌夫就在 酒宴上用话语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开,向丞相表示了歉意。丞相一直喝到天黑,尽欢 才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梦孚若① 刘克庄 - 17 -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②鲸脍;圉人③呈罢,西极龙媒④。天 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 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词人追怀亡友方孚若之作。方孚若,词人同乡,政治上主张抗金。②东溟,东海。③ 圉(yǔ)人,养马的官。④龙媒,骏马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词人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名胜古迹,享用美食,乘坐西域名马。 B. 词人曾经与友人一起驾驭千乘车,迎接那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可谓志得意满。 C. 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晨鸡无情地唤醒了美梦,词人不得不面对清醒的现实。 D. 词人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造就了波澜跌宕之势。 16. 全词多处用典故来表现“英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以英雄自许和许人,状写英雄的豪 壮气概,表现了抗敌致胜的雄心和收复中原的宿愿;借汉文帝与李广对话的故事,幻想能像 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展现了荒芜英雄生不逢时的悲愤。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可谓志得意满”是错误的。词的上阙是在写梦境,作者希望驾驭千乘车和那些“燕南 赵北”的剑侠奇才交往,实际上时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题,如本题“全词多处用典 故来表现‘英雄’情怀,请简要分析”,然后结合注释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天下英雄, 使君与操”出自《三国志·刘备传》中曹操对刘备所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话, - 18 - 这里是把曹操和刘备比方孚若和作者自己,写出了二人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想要收复失 地的深挚爱国情感和抗敌制胜的雄心壮志。“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这 里借用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何足道哉?” 这 两句一方面表现作者意气飞扬,不可一世的气概,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 业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啸狂吟。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之后,人们为描述一个和平大同之社会景象,往往引用《侍坐》章中曾皙回答孔子 的语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咏而归。” (2)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和《春江花月夜》 “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喟叹。 (3)司马迁借用《诗经》中“_______,_______”高度评价孔子,仰慕、赞叹,崇敬之情, 溢于言表。 【答案】 (1). 浴乎沂 (2). 风乎舞雩 (3). 人生代代无穷已 (4). 江月年年 望相似 (5). 高山仰止 (6). 景行行止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时以理解为基础,可根据对 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易错字 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 范。此题中需注意“沂”“雩”“已”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 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 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 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小学老师给学生做造句练习,出的题目是“如果”。一个学生挨了骂,他的句子是: “牛奶不如果汁好喝。”这是一个大胆的句子——它顽皮,不规矩,未能( )惯见的 文法,却巧妙地拆解又重组了文字意义的可能性。比起其他的小学生( )的“如果我 考 100 分……”,这个句子的作者对文字的组装的确( ),因为它绝不只是“我手写我 - 19 - 口”那样( )而已。鲁迅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亦然。《秋夜》篇首这 “一株还有一株”的枣树示范了白话文学运动发轫之际的一种独特要 求: , , , , ,经过一株枣树,再经过一株枣树,然 后延展向一片“奇怪而高”的夜空。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符合 一本正经 一板一眼 随心所欲 B. 吻合 郑重其事 别具一格 漫不经意 C. 吻合 一本正经 一板一眼 漫不经意 D. 符合 郑重其事 别具一格 随心所欲 19.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作者对世界的观察活动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印在读者的心象之中 ②作者有意识地透过描述程序展现观察程序 ③鲁迅“奇怪而冗赘”的句子不是让读者看到两株枣树 ④描述的目的便不只在告诉读者“看什么”而是“怎么看” ⑤而是暗示读者以适当的速度在后园中向墙外转移目光 A. ②①④③⑤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20. 下列句子最不合适作为材料中的论证部分的一项是( ) A. 如果改了个句子,说不定就变了个世界。 B. 小学生会心里犯嘀咕:用我的方式不对? C. 我们告诉小学生,鲁迅也挨了不少骂呢! D. 作家要笔下洋溢新鲜感,再现和反映世界。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等。掌握常见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词语使用的 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 - 20 - 词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同时 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 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词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 累记忆。 第一组,符合:(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吻合:完全符合。修饰“惯见的文法”,填入 “吻合”。 第二组,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有时含讽刺意味。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根据语境“比起其他的小学生”, 填入“郑重其事”。 第三组,一板一眼: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根据语境“这个句子的作者对文字的组装的确”,填入“别具一格”。 第四组,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漫不经意:随随便便,不放 在心上。根据语境“因为它绝不只是‘我手写我口’那样”,填入“漫不经意”。 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②中“作者有意识地透过描述程序展现观察程序”句尾的“观察程序”,可知紧接的是 和“观察程序”有关的内容,即①“使作者对世界的观察活动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印在读者的 心象之中”, ②①相连,排除 B; “不是……而是……”相搭配,③⑤相连,排除 C; ④过渡,在中间,排除 D; 故选 A。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段的中心是说小学生用“如果”造句很新颖,鲁迅的《秋夜》中“一株是枣树,还有 一株也是枣树”也很新颖,对句子的掌握和句意的解读都很别具一格。“我们告诉小学生, 鲁迅也挨了不少骂呢”不符合文段推崇的观点,不能够作为材料中的论证部分。 - 21 - 故选 C。 【点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 21.阅读下图,对“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不是一个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冷认知过程,而是一个伴有情绪的热认知。 B. 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C. 对高焦虑的学生应尽量少给学习上的压力,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当地施压。 D. 对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学习效果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图表 的内容。其次,分析曲线的特点,抓住曲线所体现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着重抓曲线变化 的关键节点前后的数据变化,然后进行推断。分析这三条曲线应抓住关键节点“最佳水平”, 随着学习动机水平的变化,效率也在发生变化,但不是一直呈正比,会达到一个最佳水平。 D项,“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学习效果好”错误,“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 应 该对应困难或复杂的任务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并不是动机水平越高,效率越高,最佳水平 处于动机水平低的那端,说明压力小,不是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 达到最佳水平的。所 以“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学习效果好”的推断错误。D错误。 故选 D。 【点睛】曲线图,这类题一般以纵横两个坐标为主轴,有关数据通过曲线在两个主轴上的变 化来反映某种情况,答题者需要根据这种变化,弄清所表达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出来。 - 22 - 五、名著阅读 22.高二(5)班某同学作了《红楼梦》的读书笔记,下列括号部分对人物语言的解释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这是探春枕着花瓣枕头在睡语中说的酒令,引用、组合了古人的诗词,也从另外一个侧面 表现了她天真可爱的个性。) B. 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 (宝玉让芳官打扮成男孩子,并将芳官的名字改为“耶律雄奴”,被人取笑后,因心疼芳官, 又将姓名改成法文名。) C. 如果他二人齐齐全全的,妈自然该替他料理,如今死的死了,出家的出家了。依我说,也 只好由他罢了。 (宝钗劝慰薛姨妈,对于柳湘莲和尤三姐来说,不管那种结局,都应顺其自然,表现了她对 人生理性而透彻的认识。) D. 你我姊妹同房共处,彼此合心谏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方是大礼。 (王熙凤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在花枝巷置业,遂巧言设局,拉拢尤二姐,想取得她的理 解和信任,诓骗其回贾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 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红楼梦》著作 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题干问的是“下列括号部分对人物语言的解释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人物、语句意思等。 A项,人物对象应是史湘云。宝玉生日宴会上,史湘云喝醉酒,便离席到园中山后一块青板石 凳上睡觉,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做枕头。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扇子落在地下,半 被花埋,身边蜂围蝶绕。众人来找她时,听见她口中还说着酒令。 故选 A。 以下 23 题任选一题做。 23.(甲)某班语文科代表发现《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描述贾宝玉读书的心情、态度与当代中 学生读书的情况有相似之处,请你简要概括。 (乙)某班“云裳”学习小组研讨贾府兴衰的议题时,找到两处很有意思的地方。请综合两 - 23 - 处的文字,试作批注,与“云裳”学习小组成员交流你的观点。(不少于 50 字) (贾琏)说着,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都使了。几处房租、 地租,统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 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还得三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的好:‘求人不如求己。’ 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 子,支腾过去。不上半月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鸳鸯 听了,笑道:“你倒会变法儿!亏你怎么想了!” (第七十二回)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 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命人取时,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 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包须末出来。……彩云只得又去找, 拿了几包药末说:“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除了这个再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 也都忘了,不知是些什么东西,并没有一枝人参。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 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 周瑞家的又拿了进来说:“……这一包人参,……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 怎样好的,只过了一百年后,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 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王夫人听了,低头不 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 (第七十七回) 【答案】(甲)要想着温习功课,提防检查;痛恨考试套路(写八股文);喜欢读诗、写诗。 (乙)批注示例:贾母是贾府的支柱和权威,她见证了贵族家庭的繁盛和富贵,人参和金银 意味着家族的生命力和气象,但今不如昔,家族在经济(吃穿等用度等)方面呈现出衰败的 迹象。(从贾母身份、家庭开销、贾府兴衰等维度评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 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 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甲)《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描述贾宝玉读书,赵姨娘伺候贾政安歇,期间贾政提起要问贾宝 玉功课,小丫头鹊儿偷偷到怡红院报信。宝玉慌张,连夜准备,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诘 那个;若温习那个,又恐盘驳这个。况一夜之功,亦不能全然温习。因此越添了焦燥。自己 - 24 - 读书不致紧要,却带累着一房丫鬟们皆不能睡,宝玉一边又关怀这个,体贴那个。可知无论 是宝玉还是中学生功课要一直学习,不停的温习,提防检查;宝玉痛恨贾政的询问功课,中 学生不喜欢考试套路;宝玉喜欢读诗、写诗,中学生也喜欢。 (乙)“这两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租,统在九月才得, 这会子竟接不上”,即贾府衰败已见端倪;“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 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即贾母是贾府的支柱和权威,她见证了贵族 家庭的繁盛和富贵;“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 再找去,又找了一包须末出来” “……这一包人参,……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 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了一百年后,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 也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即人参和金银意味 着家族的生命力和气象,但今不如昔,家族在经济方面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 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六、写作 2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身处新冠肺炎的抗疫一线,57 岁的张定宇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因患渐冻症而一瘸一 拐的腿,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 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那些天,他常常凌晨 2 时才能躺下,6 时 30 分就起来 工作。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张定宇说:“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 材料二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普通家庭。北京清苑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快递外卖 也不能入户,外地回来被隔离的业主面临生活困境。物业部门的李云了解情况后,主动在小 区微信群号召,成立了临时志愿者组织。他们协助物业,承担小区门口出入人员体温测试、 报表汇总、消毒等工作。此外,他们还承担了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帮助困难家庭买菜、 取快递,甚至陪老人到医院看病等工作。 围绕上述材料,请你在本校校刊上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 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25 - 【答案】范文 致敬英雄,争做楷模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 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 望的奴隶之邦。”武汉的张定宇是新时代的英雄,北京的志愿者是基层的英雄,致敬英雄, 争做楷模。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比如“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 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 放在当今来讲,只要是为我们的国家、民族、集体、他人做出突出贡献者都可以称之为 英雄。为救掏粪老人而牺牲的优秀大学生张华是英雄,四川凉山火灾中,壮烈牺牲的 30 名救 火人员都是英雄。他们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理应成为时代 的楷模、青年的榜样,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疼惜、敬重、学习。 当今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路遇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 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吕保民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中国民航机 长刘传健,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发紧急状况。生死关头,他果断应对,带领机组 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 119 名旅客生命安全。英雄的传奇背后,是一种永不 放弃的坚守和对生命的珍爱和执着;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 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安全防火墙。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情况下,白衣天使们“以我所学, 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他们是“美丽逆行者”。 我们除了对这些英雄心存敬重,更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当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做好新 世纪的接力者、传承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 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领导人经常对青年人讲的话。 我们要相信,即使我们是一根蜡烛,也要“蜡炬成灰”,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 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所以相信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为 榜样,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争做时代楷模。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 行立意。 - 26 - 【审题】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希望和信心。正如网友所说,他 的双腿开始萎缩,但是他站立的地方就是最坚实的阵地。疫情面前,无数的志愿者深入基层, 冲在前面,他们虽然普通,但是功不可没。“围绕上述材料,请你在本校校刊上谈谈你的思 考和认识”,作文材料引导思考弘扬“中国精神”。考生要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以及其 对于我们的生活、事业等的作用进行立意作文。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中国精神”的具体 理解谈对其的继承和弘扬,避免抽象的描写和空泛议论。还要作文的字数要求。 【立意】爱国,是最大的责任;矢志不渝,恪尽职守;承担责任,方得大成;负重前行,强 我中华;担当,让平凡成就伟大;致敬英雄,争做楷模;爱国,从做志愿者开始;最美战“疫” 者;你们就是英雄。 【结构】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 列式结构,首先联系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武汉的张定宇是新时代的英雄,北京的志愿者是 基层的英雄,致敬英雄,争做楷模”。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值得庆幸的 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放在当今来讲,只要是为我们的国 家、民族、集体、他人做出突出贡献者都可以称之为英雄”“当今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列举了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 为榜样,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争做时代楷模”。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素材】1.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或许我们都未想过那远在天 边的疫情会迅速波及中国;未曾想到零三年发生的灾难会如此相似的“重蹈覆辙”;未曾想 到我们正在亲身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磨难;也未曾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半步时,有多少 “逆行者”正在拼命拯救肺炎病人的生命……“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 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不到 1 小时内,一瘸 一拐的张定宇连接了 8 个来电。在疫情中坚守的 30 多天,他往往是凌晨 2 点刚躺下,4 点就 得爬起来,各种突发事件、电话,应接不暇。 2.中国人自古就不缺少责任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责任 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责任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 责任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责任感……伟大皆出自平凡,伟人之所以成为伟 人,是因为他们能挑起肩上的责任,做逆行者,做守夜人,护国泰民安。 “这是我的使命, 辉煌终将落幕。”楼兰未破,逆行的脚步岂能停止?相信有了这些平凡人的担当,这冬的严寒 会尽早过去。待春暖花开,让你我摘下口罩,重新拥抱这因责任而美好的世界! - 27 - 3.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必须坚持爱国爱民的方向。爱国爱民才能立德立功,青年需要把自己 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青年需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在拼搏中放飞人生梦想。真学真练才能成长成才, 青年需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国争光、为民造福。实干苦干才能成就事业, 青年需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 希望和要求,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而奋进、而开拓、而奉献,广大青年必将书写无愧于 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 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 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 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 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 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 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 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 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 求。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