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无锡市普通高中 2020 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试卷
语 文
2020.07
命题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制卷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4 小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汪 政
社会、民族或国家的重大事件对文艺的意义怎么估量都不会过分,不管是社会的、自然
的。它们不仅从题材与主题上给了文艺创作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影
响,对个人心理的震撼,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建构。自然灾害,包括
瘟疫、疾病也是如此,以至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灾难文艺与灾难美学的传统,留下了许多堪
称经典的伟大作品。以近几十年的中国当代文艺而言,唐山大地震、南方洪水及冰冻灾害、
非典、汶川地震等,都在文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文艺,也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对灾难的
表现参与到社会与文明的进步中。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中国,中国文艺家们又
在第一时间体现出勇气、担当、情怀与思想的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与社
会力量一起,加入到对这场灾难的抗争中。
一般而言,灾难文艺有它的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并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关注
点与思想情感主题。目前中国的抗疫文艺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它与疫情的发展是同步的、共
时性的,这时的文艺必然会服从社会的总体需要,将反映疫情与民众生活,同情和悲悯受难
者,特别是发掘抗疫主体的不屈精神、大爱情怀与无私奉献的勇气作为中心主题,以提振民
众抗击灾难的信心。在文艺形式上也有其特点,诗歌、书法、歌曲、摄影等创作快捷灵活,
传播方式迅速有效的体裁更易发挥作用。随着抗疫进程的发展,抗疫文艺必将进一步发展,
文艺家也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思考,艺术形式与门类也会走向多样化,许多大型的文艺作品如
电影、戏剧、音乐与复杂的造型艺术都会陆续产生,甚至会形成主题创作的井喷。毫无疑问,
对灾难的全方位表现,特别是对抗疫中涌现的动人故事与英雄人物的表现,对在抗疫中体现
- 2 -
出的民族大义、人道情怀,对在这次抗疫中生成的特别的精神力量将是创作的重中之重,这
也是人类每次灾难之后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的精神价
值。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2 月 3 日召开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会
议上所强调的,要努力反映全国人民防疫抗疫的成就,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
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不仅
是我们抗疫文艺的宗旨之一,也是我们抗疫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的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史,它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灾难的产生常常是以极端的
方式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中人类的认识水平、社会管理水平
与科学技术水平,人类正是在不断与灾难抗争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
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
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所以,如何真
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这种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
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
的问题。而且,这样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历史上的灾害总可以反复书写,以至灾难
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
界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从长时段的创作看,如何摆脱功利的、即时的、有
限的视角,在人性、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进行深化,从生命、伦理、道德
等方面探讨这场大不幸的自然与人文涵义,值得中国文艺家以超越的姿态进行观照与反思。
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
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国家不幸诗家幸,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
站在了灾难面前。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
对话的作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中国的抗疫文艺还处在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提振民众抗击灾难信心为目的,在文艺形
式上以诗歌、书法、歌曲、摄影等体裁为主。
B. 随着抗疫进程的发展,抗疫文艺必将进一步发展,许多大型的文艺作品如电影、戏剧、音
乐等必然会陆续产生,甚至会形成主题创作的井喷。
C. 发掘抗疫主体的不屈精神、大爱情怀与无私奉献的勇气,展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凝聚力,
将是当下抗疫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 3 -
D. 中国抗疫文艺的第一个阶段,诗歌、书法、歌曲、摄影与复杂的造型艺术,因其创作快捷、
灵活等因素,更易发挥提振民众抗击灾难信心的作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灾害,包括瘟疫、疾病等重大事件带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建构,以至形成了人
类文明史上灾难文艺与灾难美学的传统。
B.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通过对灾难的全方位表现,甚至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参与到
社会与文明的进步中。
C. 灾难文艺有其自身发展过程,并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关注点、思想情感主题与文艺形
式。目前我们的抗疫文艺与疫情的发展是同步的、共时性的。
D. 我们的文艺家们只要超越功利的、有限的视角,在人性等方面进行深化,从伦理、道德等
方面探讨这场灾难的人文涵义,就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肆虐的背景下进行的“抗疫文艺”创作给予了肯定,同
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见解。
B. 文章围绕灾难文艺的意义、中国抗疫文艺的发展、灾难文艺需探索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并对中国文艺家提出建议、期许及严厉批评。
C. 文章兼顾灾难文艺的历史和灾难美学的传统,既有对当下“抗疫文艺”创作现状的分析,
也有对灾难文艺的总结与反思。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灾难文艺的创作、发展、深化
及其意义价值等方面展作了论述。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
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
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 项,“中国抗疫文艺的第一个阶段,诗歌、书法、歌曲、摄影与复杂的造型艺术,因其创作
快捷、灵活等因素,更易发挥提振民众抗击灾难信心的作用”说法错误。结合“目前中国的
抗疫文艺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在文艺形式上也有其特点,诗歌、书法、歌曲、摄影等创作
快捷灵活,传播方式迅速有效的体裁更易发挥作用”分析可知,“复杂的造型艺术”不是第
- 4 -
一阶段的文艺形式。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D 项,“我们的文艺家们只要超越功利的、有限的视角,在人性等方面进行深化,从伦理、道
德等方面探讨这场灾难的人文涵义,就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说法错误。结合“可以想
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
去。从长时段的创作看,如何摆脱功利的、即时的、有限的视角,在人性、人与自己、人与
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进行深化,从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探讨这场大不幸的自然与人文
涵义,值得中国文艺家以超越的姿态进行观照与反思”分析可知,“只要……就……”表述
太绝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文章围绕灾难文艺的意义、中国抗疫文艺的发展、灾难文艺需探索的问题等方面展开
论述,并对中国文艺家提出建议、期许及严厉批评”说法错误。结合“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
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
奉献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分析可知,文章并没有提
出严厉批评。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
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
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
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
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
- 5 -
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秋疯子
聂鑫森
湖南潭州的湘楚大学,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既有诸多名系又有诸多名师,令天南
海北的学子心驰神往,无不以入此校为荣。
社会学系是该校名系之一,四十岁出头的秋疯子,则是该系名声最大的人物。他之所以
获此雅号,其一,他姓秋名丰子,字耕夫,“丰”与“疯”谐音;其二,他有许多惊世骇俗
的言行带着一股常规难以理喻的疯傻气,不能不叫人另眼相看。
社会学系的教授们,多半留过洋,领略过欧风美雨的妙处,同时又有自己专攻的领域。
秋疯子在法国巴黎“泡”过几年,研究的是民俗在社会行进过程中的恒定性和异变性,他的
硕士和博士论文得到洋师长的激赏。他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蓟之悦字独乐,如今担纲社会学
系的系主任,探讨的是中国之所以贫穷,与毫无节制的人口增长,具有什么形态的对应关系,
他的口头禅是:“穷苦人呀,生那么多孩子干什么,这才造成了国弱民贫!”
秋疯子最不喜欢蓟之悦,认为他做的学问狗屁不值,把国弱民贫的责任推给生孩子过多
的穷苦人,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怎么就不谈政治的腐败、外夷的侵略、富人的贪婪
呢?那才是国弱民贫的真正病根。因此这两个人,只要有机会碰在一起,就会对“咬”。秋
疯子言辞锋利,如刀似剑,常让蓟之悦丢盔弃甲,悻悻而退。
秋疯子会写诗能作联,毛笔字写得很好,楷行尤妙,还能信笔作写意国画。
本系的年轻教师荣尚德、马荣英要结婚了,请秋疯子为他们将来的书斋写个匾额、书副
对联。匾额他题了四个厚重的字:“一德双荣。”既嵌入了男女姓名中的字,又有勉励之意;
再以行书作联:“四壁图书成雅集;五更风雨入幽眠。”举行结婚仪式的时候,原本艳阳高
照,忽然天低云暗、雨声喧哗,有宾客惊呼:“天公不作美!”秋疯子挥手大声驳斥:“此
言大谬!既云且雨,天地交泰之象,乃天公为新婚夫妇现身说法,可喜可贺!”
秋疯子研究民俗,以千年古城湘潭作为个案,再广采博撷,出版过数本皇皇大著,誉声
四播。他对古城的社会动态十分关注,常常走出书斋,慨然亲历其间。
有一年,此地流行瘟疫,市民谈虎色变。有谣言传布,称郊外关帝庙旁有一个小水潭,
取水以饮可除病,于是万人空巷,接踵而至。清水取尽,只余下浑浊的泥浆,人们又取泥浆
- 6 -
入口。秋疯子闻说,立赴现场游说,并夺人瓢、碗,称这是迷信,饮了不卫生的水更易得病。
于是引起公愤,向他抛掷砖头、泥块,他只得落荒而逃。
湘潭城区格局拥挤,县府决定向城郊扩建。西郊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名叫“腾
蛟桥”。抗清名将何腾蛟曾在桥上抵抗入城的清兵,受伤被俘后又不肯降清,终被处斩。后
人为了纪念他,将无名小桥命名为腾蛟桥,每年在他殉难之日,人们在桥上设香烛、果品为
祭,称为“祭龙节”。现在,县府为出政绩,居然要填河拆桥了。秋疯子狂奔到桥上,手抚
桥栏大哭;然后伸开双臂站在桥中央阻止施工,欲与石桥共存亡。蓟之悦知道官方的主意不
可改变,怕秋疯子遭到不测,就安排几个校工去把他强拉了回来。第二天的《潭城日报》上,
头版头条的标题是:秋疯子哭谏拆桥,何腾蛟何处祭奠。
一九四四年初夏,湘潭沦陷,日军的膏药旗到处飘舞,枪光弹影搅乱了古城往日的平静
与清雅。
农历五月初五为传统的端午节,日军司令部早贴出告示:严禁龙舟下水,严禁祭祀屈原。
当时的湘楚大学早已停课,教师、学生风流云散。
端午节上午九时许,秋疯子一个人来到怡和坪码头的湘江边。这个码头又大又繁忙,为
沿江十几个码头之翘楚。
秋疯子把长竹竿上卷着的白布长幡,从容地舒展开来,再把竹竿使劲地插牢在水边的沙
滩上。在古俗中,这叫招魂幡,不过秋疯子招的不是已故亲旧之魂,而是国魂。幡的上半截,
是他咬破手指,用血写的一首招魂诗:“归去来兮中国魂,山河依旧气豪雄。长幡直入云天
去,唤醒睡狮怒吼声。”幡的下半截,画的是一只怒眼圆睁、向天而吼的雄狮,浓墨重彩,
威风八面。
江岸上观者渐多。
秋疯子从提袋中拿出鞭炮,再在沙滩上插好点燃的香、烛。鞭炮燃响后,他面江而跪,
虔诚地磕了三个头,然后站立起来,手持一大杯水酒,转身面对江岸上的人,高声吟道:“楚
亡屈子投江死,酹酒山河未许愁。四万万人齐奋起,风雷滚滚震神州!”
众人齐声叫好,口号声此起彼伏。
忽有一群日本兵、伪军,从人墙中挤开一条缝,凶狠地冲突出来,把枪口对准了不远处
的秋疯子。
砰、砰、砰……
乱枪声中,秋疯子大笑不止,然后缓缓倒下。
(选自《湘潭故事》内容有删改)
- 7 -
4. 下列诗句描写的时节,与秋疯子江边招魂的习俗不匹配的一项是( )
A. 不效艾符趣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C.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D.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5.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疯子给系里荣尚德、马荣英两位老师的新婚书斋写的匾额、对联,展示出秋疯子会写诗
能作联,国文功底深厚,才情十足。
B. 小说语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传统小说的艺术功力,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从中开掘
出了主人公鲜明的文化特质。
C. 秋疯子与蓟之悦,两人“只要有机会碰在一起,就会对‘咬’”,体现了他俩清高孤傲、
言辞犀利又睚眦必报的性格特征。
D. 第七节“他对古城的社会动态十分关注,常常走出书斋,慨然亲历其间”一句,既引出下
文故事的叙写,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6. 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节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7. 请探究小说结尾处秋疯子“大笑”的意蕴。
【答案】4. D 5. C
6. ①揭示人物性格特点:书呆气,特立独行;②引出下文故事情节:如在荣、马婚礼上,秋
疯子驳斥宾客;③似贬实褒:“常规难以理喻”、“疯傻”,表现了作者对秋疯子的赞赏之
情。
7. ①祭奠了屈原,招国魂心愿得以实现的欣慰;②视死如归、大笑赴死的慷慨;③对日伪军
暴行的嘲讽、蔑视。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掌握情况以及对诗文的背诵、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
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题干要求从选项中选出“与
秋疯子江边招魂的习俗不匹配的一项”,秋疯子的招魂即指端午日的祭祀活动。
A 项,符合。“不效艾符趣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不想跟从
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B 项,符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出自北宋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C 项,符合。“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出自《午日处州禁竞渡》,主要是面对赛
龙舟的情景,而生出对屈原的怀念。
- 8 -
D 项,不符合。“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出自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描写的
是寒食清明扫墓情形。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得出正确结论。
C 项,“体现了他俩……睚眦必报的性格特征”说法错误。两人只是观点不同,在立场上争锋
相对,但不能说他们睚眦必报,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
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
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
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
说第二节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划线句是“他有许多惊世骇俗的言行带着一股常规难以理喻
的疯傻气,不能不叫人另眼相看”,句子所阐述的对象是人,内容上需要分析表现人什么形
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内容上,结合“秋疯子言辞锋利,如刀似剑,常让蓟
之悦丢盔弃甲,悻悻而退”“秋疯子闻说,立赴现场游说,并夺人瓢、碗,称这是迷信,饮
了不卫生的水更易得病。于是引起公愤,向他抛掷砖头、泥块,他只得落荒而逃”可知,揭
示了秋疯子书呆气,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结构上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在荣、马婚礼上,
秋疯子驳斥宾客;瘟疫流行时,劝阻人们勿信言,引起公愤;阻止拆桥,誓与腾蛟桥共存亡;
不顾日军禁令,到湘江边招国魂,被日军杀害。作者所写的这个人物似贬实褒:“常规难以
理喻”、“疯傻”,表现了作者对秋疯子的赞赏之情。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本题,要
- 9 -
求探究小说结尾处秋疯子“大笑”的意蕴,结合“不过秋疯子招的不是已故亲旧之魂,而是
国魂。幡的上半截,是他咬破手指,用血写的一首招魂诗:‘归去来兮中国魂,山河依旧气
豪雄。长幡直入云天去,唤醒睡狮怒吼声。’幡的下半截,画的是一只怒眼圆睁、向天而吼
的雄狮,浓墨重彩,威风八面”分析可知,秋疯子一腔爱国热情,湘潭沦陷,他悲愤招魂,
祭奠了屈原,“大笑”表明了他招国魂心愿得以实现的欣慰;结合“农历五月初五为传统的
端午节,日军司令部早贴出告示:严禁龙舟下水,严禁祭祀屈原”分析可知,秋疯子是在禁
令之下,毅然招魂,体现了他视死如归、大笑赴死的慷慨;同时,也是他对日伪军暴行的嘲
讽、蔑视。
【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
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
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
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
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
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
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
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
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嚐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嚐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0 -
A.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往
B.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坚决
C. 如乐作.焉 作:演奏
D. 汝识.之乎 识:记得、知道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之.至湖口/人皆得以隶使之.
B. 徐而.察之/掩口胡卢而.笑
C. 微波入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与.风水相吞吐/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0.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因而能够看到这座人们称之为石钟山的山
C. 有大石当中流
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
D. 空中而多窍
(大石头)高高耸立在空中,有好多窟窿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①嚐吰如钟鼓不绝.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韦编三绝.
试推断:“绝”所用造字法是______,本义(原始义)是______;另写一个用此造字法造的
字______。
【答案】8. B 9. D 10. D
11. (1). 会意 (2). (用刀)断丝(为二) (3). 示例:休、牧、暮、伐、明、
- 11 -
林、磊、炎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
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
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
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 项,错误。“固”,本来。
“余固笑而不信也”意思是:我本来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
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 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他们。
“送之至湖口”意思是:我送他到湖口。
“人皆得以隶使之”意思是: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
B 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徐而察之”意思是:我慢慢地观察。
“掩口胡卢而笑”意思是:捂着嘴笑。
C 项,两个“焉”,都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微波入焉”意思是: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D 项,第一个“与”,介词,和;第二个“与”,动词,结交;
“与风水相吞吐”意思是:和清风水波一起吞进去吐出来。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意思是:结交嬴政却不帮助五国。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 12 -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D 项,错误。“空中”,中间空。
“空中而多窍”意思是:(石头)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以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具体考查通过汉字造字法来
推断实词意思的能力。汉字有六种造字法,具体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本题涉及的造字法是会意,会意造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叫做会
意字。首先本题前四个选项是含“绝”的句子,这有利于把实词的意思带入语境进行推断;
后两个是从造字法的角度来进行判断,第⑤⑥句,是《说文解字》中对“绝”以及部首的释
义。“绝”字,左面是“糸”字旁,右面是“刀”字旁,从糸从刀,本意是切断丝线,引申
为“断绝”。会意字有很多,注意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一个字”的要求,比如休、牧、暮、伐、明、林、磊、炎等。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
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乱石中间选
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
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
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
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
- 13 -
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
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
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
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
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
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
欺骗我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
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
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
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履屩,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
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
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
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失,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
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
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
户枢之士耳伏轼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
- 14 -
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
贵,盖可忽乎哉!”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 形容..枯槁 B. 简练以为揣摩..
C. 山东..之国 D. 富贵则亲戚..畏惧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
之能。
B. 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
之能。
C. 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
之能。
D. 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
莫之能。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军事政策之一,指六国与秦结盟。
B. 镒,秦始皇时期的通用货币,也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一镒相当与二十两。
C. 关,在险要地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文中与“距关,毋纳诸侯”中的所指不同。
D. 季,古代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意思,也有末了之意,如“清季指清朝末年。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答案】12. B 13. B 14. C
15. (1)他身穿的黑貂皮袄也破旧了,携带的百斤黄金也用完了,物资缺乏断绝,只好离开
秦国回去。
(2)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
- 15 -
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
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等等。
A 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 项,“揣摩”,古今义相同,反复思考推求。
C 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D 项,“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
员。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耳”句末语气词,断句的标志,后面停顿,排除 D;
“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穷掘门桑户枢”都是“士”的定语,不能断开,排
除 A;“横历天下”,“横历”谓语,“天下”宾语,主语“苏秦”省略,本句相对独立,前
后断开,排除 C。
本句译为:况且苏秦只不过是一个住在穷僻陋巷、掘墙做门、桑木做户枢的寒士罢了。但现
在的他却常常乘了车辆,俯在车前横木上,骑马手勒着缰绳,任意地游历天下,到各国朝廷
上去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文中与‘距关,毋纳诸侯’中的所指不同”说法错误。都是指函谷关。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 16 -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弊”,同“敝”,破旧;“绝”,断绝;“去”,离开;
第二句得分点:“以……为”,把……当作;“是皆秦之罪也”,判断句;“是”,这。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苏秦开始提出连横的策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
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
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
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
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
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
统治全中国。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请允许臣陈述事情的效验。”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
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
如今先生郑重其事,不远千里而来,登庭指教,(寡人内心感激,不过),希望以后再听您的
教导!”
苏秦游说秦惠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 10 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
身穿的黑貂皮袄也破旧了,携带的百斤黄金也用完了,物资缺乏断绝,只好离开秦国回去。
他裹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李,形体容枯槁憔悴,面孔黄中带黑,显出一
副惭愧的神情。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妻子不下来理会他,嫂子也不煮饭给他吃,父母也不
跟他说话。于是他深深叹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
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于是苏秦在夜里就把所有的书都拿出来,摆出了几十个书箱,找出
一部《太公阴符》来,每天伏案苦读,选择其中重要的仔细揣摩熟习。当他读书读到疲倦瞌
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我成功之后)哪
- 17 -
里还会游说国君,(而国君)不拿出金子美玉锦衣绣帛来赏赐我,并封我以卿相那样的高位
呢?”过了一整年,苏秦研究终于成功,(自言自语)说道:“这次一定可以说服当代的国君
了。”
于是苏秦就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拍手而谈。赵王听得大喜,就封他为武安君,授予相
印。又送给他兵一百辆、锦绣千束,白璧一百双,黄金二十万两,车队尾随他后,到各国去
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因此,苏秦在赵国做了国相,六国与秦国不再通过函
谷关交往了。
在这个时候,天下这样的广大、百姓这样的众多、诸侯的威势这样高、谋臣的权力这样
重,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政策。没花费一斗军粮,没烦劳一个兵卒,没断一张弓弦,没折
断一支箭,就使诸侯互相亲近,胜过亲兄弟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在位,天下就会归服
他;只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得到合适的使用,天下就会服从。所以说:“应该运用政治手段解
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来处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运筹帷幄,而不必到国境外
去厮杀作战。”当苏秦权势显赫、红极一时的时候,总是带着黄金万镒作为费用,跟随他的
车马接连不断,在路上真显耀得很,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所到之处都显得威风
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赵国的地位在诸侯之间的声望大大提高。
况且苏秦只不过是一个住在穷僻陋巷、掘墙做门、桑木做户枢的寒士罢了。但现在的他却常
常乘了车辆,俯在车前横木上,骑马手勒着缰绳,任意地游历天下,到各国朝廷上去游说君
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了,连忙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
准备酒席,到距城 30 里远的地方去迎接他。妻子只是侧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恭敬地倾耳听
他说话;而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而行,拜了四拜,跪着谢罪。苏秦问:“嫂子,你为何
以前那样的傲慢,而现在又这样的自卑呢?”嫂子答:“因为叔叔现在你地位高了、金钱多
了。”苏秦叹息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等到一旦富贵显
赫之后,亲戚朋友都畏惧他。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秀才东游
马 戴
羁游年复长,去日值秋残。
草出函关白,云藏野渡寒。
- 18 -
鸿多霜雪重,山广道途难。
心事何人识,斗牛①应数看。
[注]①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既交代了人物事件,也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B. 首联点明了季节,也写出了杜秀才漂泊岁月之久。
C. 颔联选取了“草”“云”等意象,俯仰、视听结合。
D. 全诗寓情于景,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分别时的哀愁。
17. 联系全诗,概括杜秀才“心事”的具体内容。
【答案】16. C 17. ①羁旅漂泊;②思乡之苦;③怀才不遇;④路途艰难;⑤离别之悲。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
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
出“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C 项,“视听结合”错。“草出函关白,云藏野渡寒”,“函关白”是视觉描写,“野渡寒”
是触觉描写,故此句是视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
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
“羁游年复长,去日值秋残”,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之苦;“鸿多霜雪重,山广道途难”,
长期漂泊在外,看见鸿雁,不觉引发思乡之情,前路漫漫,路途艰难,心生无限感慨;“道
途难”既指路途艰难,前路充满艰难险阻,又暗指人生之路不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题
目“送杜秀才东游”,送别友人,依依不舍,内心无限感慨,抒发离别之悲。
【点睛】鉴赏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
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
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
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
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 19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_______”极写女孩顽皮活泼的形象,“_______”一句则表现了男子焦
灼不安以及用情之深的情态。
(2)南朝诗人谢朓有写景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
中写金陵山水相映的句子“_______,_______”,正是化用此句。
(3)过去之事,再去计较就没有意义,人应该把握未来向前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两句话“_______,_______”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答案】 (1). 爱而不见 (2). 搔首踟蹰 (3). 千里澄江似练 (4). 翠峰如簇
(5). 悟以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搔,踟,蹰,澄,练,簇,谏。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行语反映着时代的方方面面,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
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
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
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
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 ),进而激发出更多
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它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
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 的
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
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 ,成为新中国 70 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
新, 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
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
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 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
- 20 -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瞬息万变 超越 总而言之 聚集
B. 日新月异 跨越 归根结底 汇聚
C. 瞬息万变 跨越 归根结底 聚集
D. 日新月异 超越 总而言之 汇聚
20. 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克服困难个人才能在其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社会才能进步
B. 克服困难个人才能在其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C. 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D. 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社会才能进步
21. 下列填在文中波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
②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
③其选择各有不同。
④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
⑤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
⑥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A. ①③②⑤④⑥ B. ⑤④⑥①③② C. ①③②⑤⑥④ D.
②①③⑤⑥④
【答案】19. B 20. C 21. A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
的词语。
本题,第(1)空,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日新
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结合语境说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此处说的是年度流行语发展迅速,不断
出现新词语。故选用“日新月异”。
第(2)空,超越:超出;越过。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结合“从‘两弹一星’‘陈
- 21 -
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语境说的是中国科技的历史性地越过地区或时
期的界限,故选用“跨越”。
第(3)空,总而言之:意思是总地说起来。归根结底: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语境强调的是
流行语持续更新的根本原因,故选用“归根结底”。
第(4)空,聚集:集合;凑在一起。汇聚:意思是指会在一处,没有分开的意思。语境说的
明显不是凑在一起的意思,故选用“汇聚”。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
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
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
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
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首先确定该句的主语: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此处强调的是个人面对生
活中的问题与挑战改怎么办,所以该句的主语应是“个人”,这样就排除 A、B 项。观察 C、D
两个选项,D 项中的两个句子结构不对称,且“在解决问题中”作状语,修饰“进步”,应放
在“进步”之前。这样就排除 D 项。
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
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
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题,通读所给的六句话,根据句子的内容可以把这六句话分为两组,其中①②③为一组,
再根据分析句子内部逻辑关系,说的是年度热词版本不同是因为选择各不同,但都投射生活
的某些侧面,这三句就应该排成①③②。另外,④⑤⑥为另一组,然后根据三句话的逻辑关
系进行句内排序。三个句子的主语是“流行语”,所以句⑤应该在④⑥之前。然后是先说“多
样性”,再说“无限可能”,这样就排成可推知⑤④⑥。①③②是说流行语这一现象,⑤④⑥
是说流行语变化快的意义,所以①③②在⑤④⑥之前,最后六句话排成:①③②⑤④⑥。
故选 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 22 -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奸诈、孔明的智慧、周瑜的狭隘等,都在各自的
言语中得到充分体现。
B. 曹睿继位,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采用魏延的离间计,令其散布司马懿谋反的流
言,致使司马懿削职还乡。
C. 关羽退军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但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
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D.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文辞
精美描写的是诸葛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调动头脑中
知识,进行选择。
B 项,“曹睿继位,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采用魏延的离间计,令其散布司马懿谋反
的流言,致使司马懿削职还乡”说法错误。“诸葛亮采用魏延的离间计”错,不是魏延,是
马谡。
故选 B。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操骂曰:“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卖履小儿”“假子”“黄须儿”分别指谁?曹操为何称“那人”为“卖履小儿”?
【答案】)分别指刘备、刘封(寇封)、曹彰;刘备少年家贫,曾与母亲织席贩履;曹操看不
起刘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名著中的情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
- 23 -
名著阅读量,对《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有一定的掌握。本段材料出自《三国演义》第七
十二回,说的是刘备借着平定西川的威风,向战略要地汉中发起猛攻。这时曹操已经 60 岁,
为了争夺汉中,他亲自出征,欲与刘备一战定天下。但是,曹操出师不利,先是在定军山折
了手足夏侯渊,接着被诸葛亮用疑兵之计逼退,粮草又被张飞夺走。一路坎坷受阻,曹操心
中着实气愤。到了正面战场上,曹操终于有机会一吐心中不快。面对刘备遣义子刘封出战,
找到机会的曹操开始反击并破口大骂刘备:“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
汝假子为肉泥矣。”曹操这是在说,你这个卖草鞋出身的刘备,经常使用义子刘封抵抗我的
进攻,让人头痛不已。等我叫来我黄须小儿曹彰,一定把你的义子剁成肉泥。曹操是在自涨
士气——虽然我现在出师未捷,但我的后继力量一定会压倒你刘备。言语间因刘备少年家贫,
曾与母亲织席贩履一事而颇有轻视之意。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20 年 2 月,深圳某中学教师设计了一道有关《红楼梦》的创意阅读题:“假如贾宝
玉参加某次家宴,吃了野味,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了五个人,最有可能被传染的
五个人会是谁?请按传染的先后顺序列出这五个人,并说明理由”。此题一出,引来不少人
的点赞,认为这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与此同时,也有各地的教师、专家对这样的教学设计表示质疑,对其本身缺乏学理依
据以及带来的娱乐倾向,提出了批评。
③目前,学校中名著阅读压缩化、题型化倾向明显,电视等媒体中名著戏说、娱乐化改
编泛滥,而传统的浸润式的阅读被遗弃。
请以学生“明明”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材料中的深圳某中学老师或某媒体编导,或叙写你的
经历见闻,或表达你的认识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明确文体;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浅谈名著阅读泛娱乐化
尊敬的深圳媒体编导:
您好!针对 2020 年 2 月深圳某中学教师设计的有关《红楼梦》的创意阅读题,加之目前
学校名著阅读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我想谈一下我的观点。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
- 24 -
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名著阅读泛娱
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名著阅读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名著阅读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
否取乐成为衡量名著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名著可
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林黛玉很
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名著阅读泛娱乐化的表现。
名著阅读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
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要
面对的哲学追问,帮助求解这些追问是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存在价值。名著阅读泛娱乐化信奉
娱乐至上,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弱化了对“我
们到哪里去”的引领,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精神家园的侵蚀。
面对名著阅读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
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
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
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的主动担当主要指文化生产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
导向,坚持追求真善美,冲破以取乐为目的的文化产品生产模式。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
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我们要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不为哗众取宠的泛娱乐化作品买单,不在名著阅读泛娱乐化中迷失自我。
相信只要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对文化精品的追求,对名著阅读压缩化题型化倾向、媒体
戏说名著、篡改经典、娱乐化改编泛滥这些现象坚决说不,名著阅读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
空间。呼吁人们坚持传统的浸润式的阅读!
学生:明明
某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
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
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
- 25 -
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
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
这道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仔细观察,三者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开来。三则材料之间是
统一关系,互相支持,互相印证,共同说明某个问题,反映某种规律,掲示某种观点,审题
立意时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共性。认真比对,三则材料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名著阅读。由
此,如何看待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泛娱乐化是否正确,学校和媒体对待名著阅读的做法是否
合理,是我们本次作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故学生们可以从“如何看待名著阅读”方面进行立
意谋篇。
参考立意:
(1)名著阅读娱乐化不可取
(2)坚持传统的阅读方式
(3)摒弃名著阅读压缩化、娱乐化
(4)呼吁正确的阅读方式
参考素材:
(1)作家冯骥才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华文化正在粗鄙化”。国门洞开后,超级市场、麦当
劳、好莱坞、NBA、肥皂剧、歌星、影星、球星等商业元素伴随着西方的商业文化倾刻间蜂拥
而入。商业文化的“快餐式”属性在网络、电视等强势媒介的助推下,促成了文化的“娱乐
化”“眼球化”,并成了当下文化的一个“标签”。标签作用的深化加速了文化的粗鄙化。
重塑中国文化的自尊和自信,不能忽视文化的粗鄙化,更不能任其“逍遥自在赛神仙”。
(2)名著阅读的影响力大,这就更需要坚持追求精神品质的境界,坚守文化娱乐的底线,切
实剥离那些滥俗的东西。摈弃浮躁跟风心态,驱散荧屏文化中的“雾霾”,给予观众艺术的
熏陶、精神的向往和人文的慰藉,多为社会注入向上的感染力。艺术产品用什么力量培育文
化植被、建设文化生态、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诉求,已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
(3)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
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名著阅读泛娱乐
化现象开始出现。名著阅读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
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4)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
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 26 -
参考结构:
文章题目“浅谈名著阅读泛娱乐化”,精准切合题意,旗帜鲜明地揭示文章的话题,拟题简
短有力。文章从当今社会现象写起,指出名著阅读泛娱乐化的危害,是非分明,说服力强。
结尾综合全文的论述,归纳总结,照应开头,表达言简意赅,语句富有气势。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
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
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
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
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
视角度。
- 27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2021-06-0328页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期2021-06-0313页
-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5-2613页
-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2021-05-2413页
- 【英语】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2021-05-2214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2021-05-2127页
- 【英语】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2021-05-2011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2021-05-2017页
- 【英语】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02021-05-2029页
- 【英语】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2021-05-2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