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00 KB
  • 2022-03-30 发布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黄梅国际育才中学2020年春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休闲阅读是人在闲暇时间里,于内心之爱驱动下自主选择的以阅读为内容的休闲方式。休闲阅读是阅读与休闲的结合,阅读赋予休闲以文化内涵,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休闲赋予阅读以审美乐生的内涵。宋代陆九渊提出“优游阅读”,主张以悠然闲适的心态去读书。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休闲阅读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休闲读书是随兴而为,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获得内心的丰盈与适意。它还具有趣味性高、进入门槛低的特点。趣味性高意味着吸引力大,进入门槛低意味着休闲机会的易得性与可达性高,这些均十分有利于让阅读进入休闲,让闲暇接纳阅读,从而在普通大众中得到推广和普及。与其他休闲活动相比,休闲阅读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休闲阅读不但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识水平,陶冶气质情操,具有重要的养心益智功能。尤其是,休闲阅读的派生价值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均较有益。宋代朱熹强调,读书带给人的是智慧之乐、心灵之乐与和美之乐。明朝李贽说:“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休闲阅读有助于克服内在贫乏对休闲的制约。内在贫乏主要指精神世界的贫乏。休闲阅读对充实精神空间,建构休闲生存智慧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8- 闲暇管理的要义,是用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填充闲暇时间,实现闲暇时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西方休闲理论认为,闲暇是时间形态的社会资源。它的特点一是无法以真空的状态存在,如果不积极占用,便可能导致消极占用;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亚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闲暇管理对于个体幸福和城邦和平的重要性,认为闲暇越多,越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罗素强调,明智用闲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后考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闲暇时间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空间。如何管理和利用闲暇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休闲选择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与人成为人有着直接的与内在的关联。人成为人的过程也是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格的健全,意味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的获得,意味着包括审美在内的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全面性和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休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契机。自从分工出现以来,专业化的繁忙劳作易使人片面发展,而闲暇时间的增加将使人有机会弥补和打破分工对自己发展空间的限制。分工越细,闲暇时间和休闲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越重要。在工作专业化与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休闲阅读对于弥补实用阅读和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空间的限制,丰富人的生命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科专业分化越细,休闲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人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发展越重要。(选自王景全《论休闲阅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休闲阅读既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又给阅读带来审美乐生的内涵,所以,陆九渊提出了“优游阅读”的主张。B.只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阅读才能满足审美需求。C.内在贫乏即精神世界的贫乏,它对休闲具有制约作用,而休闲阅读能够充实精神空间,有助于克服这一制约作用。D.闲暇是时间形态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应该积极占用,不然就可能被消极占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休闲阅读是什么、休闲阅读的特点、休闲阅读的作用、休闲阅读的意义的顺序展开论证,层次清晰。B.第三段引用的明朝李贽的话强调了读书的快乐,这是为了说明休闲阅读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28- C.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兼顾中外学者观点,使文章关于休闲阅读的观点阐释更具有说服力。D.文章末段论证了休闲阅读在学科专业分化越来越细的今天具有的时代意义,说明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闲阅读是不能听从他人建议的,因为休闲阅读是在闲暇时间里,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自主选择。B.休闲阅读能在普通大众中得到推广和普及,与休闲阅读的选择方式和效果有关,也与它的趣味性容易获得有关。C.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D.人格的健全、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以及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等都可以通过休闲阅读的方式获得。【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A项,“休闲阅读既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又给阅读带来审美乐生的内涵,所以,陆九渊提出了‘优游阅读’的主张”说法错误。原文是“阅读赋予休闲以文化内涵,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休闲赋予阅读以审美乐生的内涵”,选项强加因果。B项,“只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阅读才能满足审美需求”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休闲阅读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休闲读书是随兴而为,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获得内心的丰盈与适意”可知,“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是休闲阅读的特点,选项说法太绝对,不是休闲阅读也能满足审美需求。C项,“内在贫乏即精神世界-28- 贫乏,它对休闲具有制约作用,而休闲阅读能够充实精神空间,有助于克服这一制约作用”说法错误。内在贫乏主要指精神世界的贫乏,“内在贫乏即精神世界的贫乏”缩小了内在贫乏的范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这是为了说明休闲阅读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中,李贽说:“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卓吾”是李贽的号,他说自己一年四季在龙湖读书,十分快乐,不在意其他的事情。这个论据论述的是休闲阅读“能够提高学识水平,陶冶气质情操,具有重要的养心益智功能”。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休闲阅读是不能听从他人建议的,因为休闲阅读是在闲暇时间里,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自主选择”说法错误。休闲阅读是在内心之爱驱动下的自主选择,但与听从他人建议并不矛盾,选项强加因果。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8- 材料一: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沿着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最高点,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电影《攀登者》并未对1960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过多着墨。事实上,中国登山队前后进行了四次行军,前三次分别到达了海拔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高度,而从7600米开始,我们的队员就已经在刷新中国登山的新高度。最后一次行军在1960年5月24日。1975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梯”,但当时,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人梯”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与电影《攀登者》中的曲松林一样,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电影《攀登者》将1960年和1975年两代中国登山人的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1960年前,已有不少攀登者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登顶,但中国境内的北坡却从未有人征服过。国际舆论中出现质疑边界划定的不和谐声音:“如果没有中国人能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你们如何证明这是中国的领土?”尽管1960年国家正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任务依旧“刻不容缓”。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政治任务。(摘编自《比电影精彩,他们是真正的中国攀登者》材料二:-28- 目前珠峰的商业攀登主要有两条路线:南坡从尼泊尔一侧登顶,北坡从中国一侧登顶。攀登珠峰行动,有大部分时间用于高海拔的拉练,让人体充分地适应高海拔的环境,把高原反应降到最低。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6500米,攀登者大多待在这里等候天气和适应高海拔。一号营地在珠峰北坳,从前进营地到这里需要经过60度的陡坡,有些较宽的冰裂缝还需要架设梯子才能通过。二号营地设立在7790米的地方,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要行走在裸露的山脊上,这里是攀登珠峰最困难的地方,也是珠峰著名的“大风口”。即便是天气理想的时候,也会有4~5级的风。三号营地海拔7900米,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开始使用氧气。四号营地海拔8300米,也称突击营地,登山者不会来这里过夜而是选择在这里短暂休息,然后开始冲顶。从突击营地到顶峰一般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这个海拔,连呼吸都是困难的事情。冲顶需要经过第二台阶,这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虽然已经有“中国梯”,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摘编自《攀登珠峰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28- 材料三:人进入高原后,心脏增加收缩次数,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初到高原时人们往往感到胸闷气短,脉搏亦可增至80~90次/分,个别人可达100多次/分。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据调查,在高原每升高100米时,人体红细胞约递增13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约递增0.36克%。两者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出现多血症面容、手指紫绀等,这时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进入高原后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物较平原时减少,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在轻度缺氧时,整个系统兴奋性增强,如情绪紧张、易激动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如进入较高海拔则会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为嗜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等,少数重者会意志丧失甚至昏迷。所以,初到高原要少做体力活动及其他剧烈动作。(摘编自《高原贴士: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4.下列关于“攀登珠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1960首次攀登与1975第二次冲顶,都面临着艰苦的条件,但攀登者均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B.为了完成捍卫领土主权的政治任务,1960年国家登山队才从我国境内的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C.攀登道路上设置多个营地,便于攀登者休息和补给,也让他们等候适合的天气并适应高海拔。D.攀登珠峰时,气压低,缺氧,人体需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够适应高原的生活与各种活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电影《攀登者》对1960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着墨不多,而将其与1975年中国登山人的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B.中国早期的攀登者在珠峰第二台阶处留下的“中国梯”,为世界后来所有珠峰攀登者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C.海拔越高,环境越恶劣,攀登的困难也就越大,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营地之间的海拔高度差也就越来越小。D.人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的限度之后会发生--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到了高原不能剧烈活动。-28- 6.我国两代珠峰攀登者在登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B5.A6.①生理空化: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循环、消化其至神经系统面临大挑战。②艰苦的物质条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不发达时期,各方面条件都不充分。③珠峰恶劣的环境:高海拔,危险地段多,第三台阶处陡峭异常。【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B项,“为了完成捍卫领土主权的政治任务”错误,依据材料一“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政治任务”可知,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任务还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故B项表述不全面。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B项,“为世界后来所有珠峰攀登者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错误,依据材料一“1975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梯’,但当时,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人梯’方式战胜困难”可知,原文并没有说“为世界后来所有珠峰攀登者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故B项无中生有。C项,“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营地之间的海拔高度差也就越来越小”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二号营地设立在7790米的地方”“三号营地海拔7900米”“四号营地海拔8300米”可知,三四营地之间就比一二营地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大,故“营地之间的海拔高度差也就越来越小”概括失当。D项,“所以到了高原不能剧烈活动”错误,依据材料三“所以,初到高原要少做体力活动及其他剧烈动作”可知,D项说法太绝对。故选A。【6题详解】-28-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我国两代珠峰攀登者在登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中,需要克服的的困难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依据材料一“1960年国家正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任务依旧‘刻不容缓’”,可以概括出要点②。依据材料一“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政治任务”,材料三“初到高原时人们往往感到胸闷气短,脉搏亦可增至……”“进入高原后……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可以概括出要点①。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6500米,攀登者大多待在这里等候天气和适应高海拔”“这里是攀登珠峰最困难的地方,也是珠峰著名的‘大风口’”“三号营地海拔7900米,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开始使用氧气”“在这个海拔,连呼吸都是困难的事情”“因为岩壁陡直,从这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可以概括出要点③。【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司机张飞张飞会开车,是在部队里学的,张飞的驾驶技术很好,车开得又快又稳,技能比赛还多次获奖。凭着这些证书,刚转业,张飞就当上了桃花镇党委书记刘东海的驾驶员。刘书记的前任驾驶员自己买了辆车跑客运,据说,是刘书记帮他搞的营运路线牌,但他自己否定,说自己跟随刘书记这两年,认识的熟人朋友多了,哪需要刘书记亲自出面。工作交接完了,他拍拍张飞的肩:小子,给领导开车要精灵点,领导不会亏待你的!第一天给刘书记开车,是去崖角村调研“三农”问题,路上,刘书记问张飞,部队的驾驶员要遵守《保密守则》吗?张飞说,当然要遵守。刘书记饶有兴趣地说,你背几条我听听?张飞一边开车,一边念道:一、不该说的国家秘密,绝对不说;二、不该问的国家秘密,绝对不问;三、不该看的国家秘密……张飞一口气背完了十条,刘书记赞道:不愧是部队培养的,非常好!我说,张飞,我们这是小地方,涉及的国家秘密几乎没有,我想,你以后,就把这十条守则中的“国家”二字去掉,可以吗?张飞未置可否。-28- 崖角村的路况很差,坑坑洼洼,张飞紧握方向盘,一句话都不敢说,开得很吃力。刘书记坐在车里,颠上颠下,颠得腰酸背痛,屁股都颠疼了。崖角村的村委一班人早就站在村头迎接刘书记,看到刘书记下车,一起涌过来问好,一叠声地说:我们村好久都没来过车了,货车都进不来,更别说小轿车。又望着张飞说:你这师傅好大胆,好技术啊!张飞揩着额头的汗水,露出一口白牙笑了笑。刘书记在村里走了一圈,对制约村里经济因素得出了结论:路不好!答应拨资三十万元将公路改造成水泥路。村委一班人一下子两眼放光,激动地抓住刘书记的手说,领导英明,领导英明!回去时,崖角村村委书记装了两篮土鸡蛋、3只土公鸡找到张飞:今天,你把刘书记送来了,真是帮了我们天大的忙啊!这们这里穷,没什么好东西感谢领导。我给你的是一篮鸡蛋、一只公鸡,其余的全部给刘书记。麻烦你送到他家里。张飞连连说不行,他说领导也不会要的,你们还是留着自己吃吧。俩人争执起来,刘书记过来问是怎么回事。张飞说他们执意要送,我就想把它们买下来。说着便掏钱,刘书记一愣,便说好了好了,我也买了。掏出两百元钱。回去路上,刘书记有些不高兴,快到家时,终究还是开口了:张飞,你怕公鸡咬你呀!张飞说,我是不怕,我怕它们冷不丁啄你一下!刘书记嘿嘿地笑。刘书记渐渐对张飞有些头疼起来,张飞在部队呆久了,在地方上有些不合潮流,给土特产不要,要就拿钱买,给点“心意”装在信封,还认真地问把信封带给谁,别人请刘书记吃饭,刘书记要坐车去,张飞送到了,他却不去一起吃,宁愿自己去吃碗面条。刘书记曾经想过要换掉张飞,但是,一是没选到如张飞那么技术好的,二是张飞憨厚诚实,挑不出毛病。而且,这么快就换人,别人会认为他刘东海肚量小,容不得人!刘书记得知张飞媳妇下岗了,说他可以帮忙找个工作,张飞慌忙说不用麻烦领导,后来问他媳妇去哪儿上班了,他说在商场当营业员。书记说那不是很累吗?张飞说不累,正好减减肥。崖角村的公路终于修好了,说终于,是因为资金问题,刘书记向县里跑了好些趟,才到了位,途中,修修停停,两年才正式通车了。通车仪式请了县里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当崖角村村委书记接受采访时,老书记老泪纵横,说这条路全靠刘书记下村来调研,现在村里什么都能运出去卖了。说到这里,老书记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说,你们一定要好好报道刘书记,他是个好领导啊,我们要送他几只土鸡蛋都不要,还拿钱买啊!记者当下抓住线索深入采访,第二天,头版头条:送去一条致富路,买下一篮土鸡蛋。副标题:平溪镇刘东海书记为崖角村办实事纪实。-28- 没过多久,县组织部到平溪镇考察,郑重地告诉刘东海,他们考察他两年了,决定将他调某局当局长。见他疑惑不解的样子,来人说,以前有人反映你作风不踏实,但后来看你换掉了贪利的司机,又多次拒吃拒请,还为群众办了些实事……刘书记高兴极了,这是他以前从没想过的好事啊!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张飞。他说,张飞,我要是真调走,你也跟我走,我还要请你当司机!张飞说:谢谢您如此看重我,我也有好消息告诉您:我考上公务员了,马上要去报到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刻画刘书记时时,既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又借助周围人的表现来进行衬托。B.张飞背诵《保密守则》这个细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突出了张飞的责任感和刘书记的心机。C.作者对刘书记的前任司机虽着墨不多,但寥寥几笔,却使得一个善于钻营、贪利奸猾的形象跃然纸上。D.详写了崖角村村委老书记接受记者的采访,表现了农民的淳朴,赞扬了刘书记为百姓谋福利的优秀品质。8.这篇小小说中作者详细写了“崖角村”的两件事,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9.刘书记被调到某局当局长这一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你认为这个刘书记当上局长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答案】7.D8.(1)是崖角村村委书记给张飞和刘书记拿东西,被张飞拒绝。一方面体现了张飞的正直不贪,另一方面也写出刘书记受到张飞限制,为下文崖角村村委书记的感动作铺垫。(2)是详写了崖角村村委老书记接受记者的采访,表现了农民的淳朴,衬托刘书记的自私自利,为下文刘书记的高升作了伏笔。9.答案示例一:认为刘书记当上局长不会很长,定不会有好下场。因为小说中的刘书记是一个以权谋私、贪婪腐败的官员,这样的官,如果没有人束缚他,那么他一定会滥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受到惩罚。答案示例二:认为刘书记当上局长后改过自新,严于自律。因为在张飞的身上,让他看到了什么是责任和正直,幡然悔悟,洗心革面,努力做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解析】【7题详解】-28- 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集中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等方面的考查。D项,“赞扬了刘书记为百姓谋福利的优秀品质”错,从上文“张飞连连说不行,他说领导也不会要的,你们还是留着自己吃吧”“张飞说他们执意要送,我就想把它们买下来。说着便掏钱,刘书记一愣,便说好了好了,我也买了。掏出两百元钱。回去路上,刘书记有些不高兴,快到家时,终究还是开口了:张飞,你怕公鸡咬你呀”等信息可知,拿钱买鸡蛋等并非刘书记的本意,所以“刘书记为百姓谋福利”错误,而且农民的淳朴恰恰衬托刘书记的自私自利。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分析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读懂文章是关键,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围绕着主人公发生的主要事件,基本的模式为何人何事。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事件的作用。(1)第一件事:依据原文第三、四、五、六段以及第十段的叙述内容可知,刘书记和张飞刚开始到崖角村的时候,重点写了村民送鸡蛋、鸡给刘书记和张飞,而张飞拒绝了,并拿钱买下这些东西的事情;第二件事:依据原文的第九、十段的叙述内容可知,是写路修好后,通车仪式请了县里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崖角村的老书记在采访中表达对刘书记的感激和赞美,崖角村的村民也非常感激刘书记的事情。(2)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写第一件事重点突出张飞的表现,表现出张飞的正直,而因为张飞的拒绝,刘书记也不得不拒绝,这也就让村民认为刘书记是正直不贪的,所以就有了下文崖角村老书记的感动,“老书记老泪纵横,说这条路全靠刘书记下村来调研,现在村里什么都能运出去卖了”,这就为下文这一情节做了铺垫;写第二件事,重点突出崖角村村民的感激,可以看出农民的淳朴,农民的感激让刘书记的形象变得非常“高大”,所以有了下文的高升,“他们考察他两年了,决定将他调某局当局长”,这就为下文的这一情节埋下伏笔。【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结尾对人物情感取向的能力。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其次联系生活,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取向,明确观点。本题重点要结合文本中小说-28- 结尾刘书记高升了,刘书记高升的原因,以及刘书记的人物形象特点来推测刘书记当上局长后的结局。第一种结局,首先看小说的结尾,小说结尾提到刘书记被调到某局当局长,这一结尾在上文已有痕迹,如崖角村村民的感激,如张飞的正直不贪等对刘书记的约束,所以刘书记的升迁可以说是合乎情理的。然后看刘书记高升的原因,由“以前有人反映你作风不踏实,但后来看你换掉了贪利的司机,又多次拒吃拒请,还为群众办了些实事”可知,刘书记的高升与崖角村有关,而他在崖角村的表现并非是本意,而是受到司机张飞的约束,但从他在去崖角村路上对张飞的暗示、拒收村民所赠后的表现以及想要通过给张飞妻子找工作所作出的拉拢行为都可以看出,刘书记是以权谋私、贪婪腐败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如果没有张飞这样的部下或上司的约束,犯错是早晚的事儿。第二种结局,再看张飞对刘书记的“约束”,当张飞拒收鸡蛋等物品,“刘书记一愣,便说好了好了,我也买了。掏出两百元钱”,当他想要换掉张飞时,“张飞憨厚诚实,挑不出毛病”,当他要被高升后,他对张飞说“张飞,我要是真调走,你也跟我走,我还要请你当司机”,这说明张飞对刘书记是有影响的,如果刘书记能够根据这次升迁的原因以及张飞的为人特点而改过自新的话,那么他当上局长后应该会有另一番表现。【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骞,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28-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汊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匈奴西边小国也。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鸟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使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摘编自《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B.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C.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D.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28-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郎官.B.建元,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秦始皇首创,“建元”就是汉武帝开国后采用的第一个年号。C.节,又称“符节”“节杖”。古代大臣出使时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如冯唐便能“持节云中”。D.外臣,古代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也可指藩属、属国,文中即是指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部落或政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骞忠于汉朝,坚贞不屈。他主动响应汉朝招募,在出使联络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匈奴为他娶妻生子,但他始终不忘故国,-直持有汉朝的符节。B.张骞机智勇敢,完成使命。趁看管放松之机,他逃出甸奴后到达大宛,又在大宛、康居的帮助下辗转来到月氏,把汉朝的意图告知月氏,可惜月氏已无意报仇。C.张骞历尽艰险,坚韧顽强。他穿过匈奴控制区去联络月氏,往返途中两次被匈奴扣留,危急穷困时靠亲自射猎禽兽为食,出发时百余人,最终只有两人回到汉朝。D.张骞富有远见,颇受信任。他向汉武帝提出联络乌孙、大夏等国牵制匈奴削弱其实力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汉朝派张骞多带副使广泛联络西域各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2)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答案】10.C11.B12.C13.(1)(我)替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阻隔道路。现在逃出来了,希望大王派人给我做向导并护送我(到月氏去)。(2)张骞和乌孙派出的几十名使者,带来几十匹马回复和答谢汉朝,顺便让他们窥探汉朝的情况,了解汉朝的广大。【解析】【10题详解】-28-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依据语法结构,“匈奴”是“怨仇”的对象,即宾语,“匈奴”之后断开,排除AB;“乃”为副词,于是,通常用于句首,前边应断开,排除D。译文:月氏部落逃走后常常怨恨仇视匈奴,(却)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汉朝正想消灭匈奴,听说这个消息,于是想和月氏互通使节。(出使月氏)沿途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B项,“‘建元’就是汉武帝开国后采用的第一个年号”中“开国后”说法错,汉武帝并未开国。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危急穷困时靠亲自射猎禽兽为食”错,原文是“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意思是:堂邑父本来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危急穷困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做食物。所以,是堂邑父,而不是张骞亲自射猎。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28- (1)“为……所……”,表被动;“亡”,逃跑;“唯”,希望;“导”,名词作动词,做向导。(2)“数”,几,几个;“报谢”,答谢;“因”,介词,趁机;“窥”,窥探。【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参考译文:张骞,建元年间担任郎官。当时汉武帝询问匈奴投降汉朝的人,(投降者)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部落逃走后常常怨恨仇视匈奴,(却)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汉朝正想消灭匈奴,听说这个消息,于是想和月氏互通使节。(出使月氏)沿途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响应招募,出使月氏,与堂邑父一起从陇西出发。经过匈奴时,匈奴人抓获了他们,单于把张骞扣留了十多年,给他娶了妻子,还生了儿子,但是张骞手持汉朝的符节,始终没有丢失。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管)逐渐宽松,张骞于是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逃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富饶,早想与汉朝沟通,却没有机会,见到张骞后,很高兴,问道:“你想到哪里去?”张骞曰:“(我)替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阻隔道路。现在逃出来了,希望大王派人给我做向导并护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够到达(月氏),我们回到汉朝后,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大宛认为张骞说的话是真实的,就打发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杀死,(大月氏)又立了太子当国王,已经征服了大夏,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月氏人又认为自已距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想法。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准备)回来,打算通过羌人居住的地区回到汉朝,又一次被匈奴抓住了。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国内大乱,张骞与所娶的匈奴妻子以及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本来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危急穷困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做食物。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两人能够回来。……-28-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攻打匈奴,(因为他)知道有水草的地方,军队能够不困乏,于是封张骞为博望候。第二年,张骞担任了卫尉,与李将军都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而张骞因为误了约定的时间,被判处死刑,他出财物赎罪,成为了平民百姓。此后,天子多次询问张骞大夏等国的事情。这时,张骞已经失去侯爵,于是说:“我在匈奴时,听说乌孙国王的名号叫“昆莫”,(乌孙)是匈奴西边的小国。蛮夷的习俗是贪图汉朝的财物,在这时如果能用丰厚的财物赠送给乌孙,招引他们的部落再向东迁移,居住到原来匈奴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和汉朝结为兄弟,根据情势看,乌孙应该是能够听从的,如果乌孙听从了这种安排,那么就相当于砍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边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引来作为外臣属国。”天子认为他说得对,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几万只牛羊,携带钱财布帛价值几千万,还配备了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沿途碰到可以出使的国家,就派遣他们到其他国家出使。张骞于是就分派副使出使周边的其他各国。乌孙国派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汉,张骞和乌孙派出的使者几十人,带来几十匹马回复和答谢汉朝,顺便让他们窥探汉朝的情况,了解汉朝的广大。张骞回到汉朝后,被任命为大行令,位列九卿之中。过了一年多,他就去世了。这之后一年多,张骞派出的出使联络大夏等国的人,大多与所出使的国家的人一同回到汉朝,这样,西北各国才开始和汉朝有了交往。然而这种交往是张骞开创的,(所以)以后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凭此称号取信于外国,外国也因此而信任汉朝使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①蟠木:弯曲的树。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B.“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C.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当时生活极度贫穷困窘。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28- 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答案】14.C15.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当时生活极度贫穷困”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从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可知,诗人认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可知他知足常乐;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诗人表达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中可看出其乐观知足;颈联“老龟岂美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淡泊宁静的情怀;尾联“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可见诗人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28-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古诗文默写。(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乐曲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2)《登高》中表现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与秋意为伍,年老体衰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冰泉冷涩弦凝绝(2).凝绝不通声暂歇(3).万里悲秋常作客(4).百年多病独登台(5).吾尝终日而思矣(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乐曲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是提示,注意“涩”的书写;(2)“与秋意为伍,年老体衰”是提示,注意“作”的书写;(3)“强调空想不如学习”是提示,注意“须臾”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28-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B.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答案】17.B18.C19.A【解析】【17题详解】-28-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事物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弯道超车”,应是“后来居上”,从而排除AC。第二处,“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苦练内功”,应是“厚积薄发”,依然排除AC。第三处,“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于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应是“毋庸讳言”,从而排除D项。第四处,“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而“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综合以上分析: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前面的语境“靠的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后文显然是从反面说“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技术”,所以排除D项。而且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也就是外国不愿提供技术,我们就下决心奋力攻关,从而呼应前面的“靠的是自主创新”。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集中在搭配不当的上。“精确到”后只能接具体数词,不能接表范围的词语“……以内”,从而排除BC两项。另外BC还存在语义重复的现象,“左右”和“约”不能并存。D项,“突破……系统”搭配不当。“突破”后面应搭配“……的技术”。综合以上分析:故选A。-28-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非常时期,非常之举,非常必要。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____。正因如此,各地在开展联防联控工作中,格外强调要减少外出,避免串门、拜年、聚餐等聚集性活动。____,这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也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大局。各地严管严控措施释放的信号是鲜明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按照联防联控的要求主动承担应有责任,主动配合政府的非常举措。若选择以身试法,_____。【答案】(1).①居家隔离是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2).②然而一些人依旧我行我素(3).③等待的将是法律的惩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下文有“正因如此”,那么分析出“因”就可以推断①空的内容,结合“减少外出,避免串门、拜年、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可知第一空应填写“居家隔离是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文段第②处,结合下文“这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也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大局”分析,此处应填入的是“这”指代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此处应该填写的是“然而一些人依旧我行我素”;文段第③处,根据上文“若选择以身试法”,推断下文填入的应是“以身试法”的结果,故填写的是“等待的将是法律的惩处”。21.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50字。新华社北京3月5-28- 日电(记者彭茜)“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在日前召开的一场新冠病毒疫苗研讨会上,美国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编格雷戈里·波伦如此形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人们对有效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研发疫苗首先要对病毒本身足够了解,才能“有的放矢”。除了对病毒的了解有待加强,提高疫苗制备技术也颇具挑战。此外,疫苗研发出来后,能否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也都直接影响人们最终接种上疫苗的“时间表”。【答案】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新闻是围绕“新冠病毒疫苗”的话题展开,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介绍目前对新冠病毒疫苗需求的迫切情况,然后强调虽然情况紧急,必须要慢下来,最后具体阐述了要“慢”的原因是疫苗的研发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据此分析,本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为抗击疫情,冒着肆虐的病毒,无数人勇敢地挺身而出,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逆行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不惧凶险,帮助病人战胜病毒的医护人员是英雄;84岁再次临危受命的钟南山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和病毒赛跑的李兰娟院士,这样的专家是英雄;排查疑似病人,追踪密切接触者,在社区严防死守,努力做好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是英雄;还有那些仅用十天时间,就建起一座上千张床位医院,日夜奋战,为一线做好保障的建筑工人也是英雄。但也有人说,其实他们只是普通人,不过是尽职尽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请以“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时代英雄2020-28-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为抗击疫情,冒着肆虐的病毒,无数人勇敢地挺身而出,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逆行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不惧凶险,帮助病人战胜病毒的医护人员,努力做好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为一线做好保障的建筑工人,我认为,他们都是我们当代“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是他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让中国感染患者的数字在不断下降;是你们,身着白衣,心向战“疫”,让新冠病毒在你们的专业能力前灰飞烟灭。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言,他们是新时代中国最可爱的人!战争中,“最可爱的人”是黄继光,他面对敌人的子弹,丝毫不畏惧其来势汹汹;疫情中,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光明的使者,是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他们面对这次“战疫”舍小家为大家,团结一心援助前线,哪怕无比困难也坚持克服,着实令大家感动落泪。是他们,饱含家国情怀,于疫情中义无反顾。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十万火急的疫情面前,他默默忍受着妻子也感染新冠肺炎的巨大打击,拖着身患“渐冻症”的病体,坚定地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以个人渐冻之躯托起医院爱之蓝天;23岁的武汉市肺科医院ICU护士张美玲,鼻骨骨折仍然坚持工作整整10天,因为她知道,只要身着白衣,她就是不可退缩的白衣战士;84岁的钟南山院土,在疫情中仍乘餐车前往武汉考察,奋斗在一线抗疫之中,以耄耋之躯顶起抗疫重任。他们不顾自我安危,只为换得祖国和人民的健康,甚至为此失去一切也在所不惜。是他们,上下团结一心,于疫情中火速驰援。24岁的甘如意,面对公共交通全部停运的现实,用手机导航,四天三夜骑行400公里赶往抗疫前线。湖北周边各个省市,积极组建医疗小分队,在除夕之夜从各自的家乡赶住武汉,与当地的白衣天使一同抗击险恶的病毒。不惧风雨,众志成城,他们的团结充分展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他们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一光荣称号!是他们,不惧危险病毒,于疫情中救死扶伤。当口罩在你们的脸上勒出一道道伤痕,当防护服中的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身体,他们最美丽的脸上有了不平凡的印记。他们不曾抱怨条件的艰苦,连续高强度工作五个小时才能从满是雾气的防护服中走出。为了避免因更换衣服带来的麻烦,他们滴水不进,连厕所都省着上,只为尽自己的努力去医治好每一位病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胜利,哪怕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这是白衣之爱,是人类价值的崇高体现!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时刻学习英雄们的家国情怀,学习他们大爱无疆勇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解析】-28-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审题:作文的命题,以高考立德树人的考试目标为指针,紧扣社会热点,从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取材,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表达尊敬英雄,向英雄学习的思想感情。“致敬英雄,学习英雄”确定了写作的主题方向。作文可以统揽材料中所列举的不同身份的人,提炼出所有“英雄”共同的精神品质,如迎难而上、不惧危险、奋力拼搏等,阐述其精神的崇高,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以及学习他们的决心;也可以只写其中的部分“英雄”,抓住他们的特点,如医护人员的“不惧危险”,专家院士的“临危受命”“奋力拼搏”,社区人员的“严防死守”,建筑工人的“日夜奋战”,从中挖掘出英雄的某方面品质,表达敬意,表示学习;还可以从“普通人”与“英雄”的区别与联系入手,以理性的态度思考辨析,写出英雄身上平凡中的伟大,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学习之意。立意: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英雄,学习英雄素材积累:1.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一线的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为未来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材!2.2020年除夕之夜,无数90后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抗击“新冠”的最前线,勇做“逆行者”。他们说:“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是我们的使命。”-28-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一批应急物资箱上写的文案。这句文案出自《东征传绘卷》中记载的一句话“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其袈裟缘上绣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开启鉴真东渡、中日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而1300多年后,武汉收到这样的援助与祝福,着实令人感动。4.日前,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他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知道这样做有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此后,他坚守在抗疫一线,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他在病床上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5.疫情下那些感人的瞬间,如,大年三十,一辆满载冬瓜、香菜、芹菜的货车驶入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如王国辉曾在武汉17年听说疫情后,赶紧装上自家的蔬菜驾驶连夜逆行送往武汉。还有中国好人汤崇雁和她的伙伴以为武汉和苏州筹集到了61万多只医用口罩,这背后也同样是一个暖心的故事。结构层次:文章首先从材料入手,严格按照作文的要求去写,先选择,后立意,这一点非常重要。接下来分析疫情的具体情况,进而讴歌当下全民抗疫,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大量使用例证法,歌颂那些可以说是在用生命写着什么叫医者大义的医务工作者!表达对白衣天使的崇敬、仰慕,并表达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的观点。因为他们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心忧病人,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最后,发出号召向当代的最美逆行者、最可爱的人学习,争做时代的英雄。【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这类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在高考题型中话题作文出现的概率最高,一般考生多以写议论文为主。-2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