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1 KB
  • 2022-03-30 发布

北京市高中语文小说阅读02装在套子里的人庸俗人类的仇敌《装在套子里的人》析读学案新人教版 (1)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庸俗:人类的仇敌——《装在套子里的人》析读一、课堂导入:文化精英、民族脊梁什么是“庸俗”?庸俗就是平庸、随俗。“庸俗”与否,不仅仅是衡量一个人精神世界是否高尚的标志,更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为文化精英,是否是民族脊梁的重要标志。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精英有几人?民族脊梁有几人?我认为,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且仅有鲁迅先生一人。十九世纪的沙皇俄国,他们的文化精英、民族脊梁就是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的契诃夫。二、分析课文: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意义1.初读别里科夫:可笑为什么可笑,就是他一出场,便与众不同,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他浑身上下都装在套子里:在最晴朗的天气里外出,他也要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解析】你见过这样的人吗?正常人是这样的吗?自然没有,我们读到此处,心理会发笑,觉得这是一个精神病人。他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而且用黑眼镜挡起眼睛,用棉花堵住耳朵。“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解析】峨眉山的小饰物“三不猴”,用手遮住眼睛、耳朵、嘴巴。意思是不想听不听,不想看不看,不想说不说。别里科夫与这些猴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他的许多物品都装在“套子”里:雨伞用“套子”包好;表放在鹿皮“套子”里;小刀装在小“套子”里。【解析】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这需要我们对“套子”来进行一下分析。看看我们很多人的手机套就会知道,套子的原理是隔绝,作用是保护,使其免受伤害。如果说别里科夫保护自己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的话,他把自己的小物件都套起来,这个人就有点神经质了,更可笑了。2.二读别里科夫:可恨其实,我们再稍加注意,就会觉得作者写别里科夫并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可笑的人,其实,他更是一个可恨的人。 别里科夫不仅自己生活在套子里,而且竭力要把别人也套在套子里。他套子式的论调和唉声叹气的神情,压得同事们透不过气来,降服校长和同事们开除学生。他还常到同事家里去拜访,一去就一言不发地坐上一两个小时,像调查什么似的,然后离开。他就用他那套子式的外貌和言行辖制了全校甚至全城的人十五年之久。人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小城的人们也像生活在死气沉沉的套子里,别里科夫因此成为人们害怕和厌憎的对象。经过思考,我们对别里科夫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精思?别里科夫是有着双重属性的一个人,他极可能是一个告密者,也可能是一个受了告密之风盛行压制下的一个屈服者。告密者是可恨的,屈服者则是可怜的,并且,我觉得契诃夫对别里科夫的情感,可能更多是像鲁迅对孔乙己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三读别里科夫:可怜别里科夫是一个极为保守的人物,他的口头禅就是“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别出乱子,意思就是别破坏了当前的秩序。别里科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祝福》里柳妈一类的人。柳妈,她本身是一个被迷信思想毒害的中国妇女,她好心地劝祥林嫂去捐门槛,来赎罪。但是,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依然没有参加祝福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柳妈是杀害祥林嫂的一个帮凶。但是,我们是否想到,柳妈告诉祥林嫂捐门槛这件事的初衷,是为了害死祥林嫂吗,显然不是,她属于好心办坏事的这种人。鲁迅先生在古书的字缝里,就读出了封建社会用两个字就能概括——吃人。别里科夫去可恨地辖制别人,那是不自觉地吃人。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他自己首先就是被吃掉的对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他并不是一个心怀叵测的人。他也是一个可怜人。4.别里科夫形象之四:可思契诃夫也是一样。小说如果仅仅是为了批判别里科夫,那这篇作品就算不上顶尖高手之作。顶尖高手的境界不仅仅是研究对手,而是要研究自我。所以,别里科夫的形象还不但是可笑、可恨、可怜,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引发我们深切的思考。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契诃夫他鼓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要消灭精神奴役,追求平等、自由、勇敢和心灵的纯洁。他反思自己,并提出应该坚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希望这一点应该成为每个民族,每个个人坚持的自觉。伟大的作品,最终都是指向自己灵魂的。所以,我们读书,也要做到《中庸》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小结:老羊曰他们拒绝平庸,所以他们是文化的精英,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书,是他们生命底色的映射,是他们耗尽精血的倾诉。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便能照鉴我们自己,便能涤荡我们的灵魂。古人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