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突破
17
诗歌技巧题
——
技巧效果
“
三策略
”
基础
·
知识回扣
(2019·
浙江卷节选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
唐
)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学情
·
准确诊断
第一步:读懂诗歌,泡开诗意
1
.
读标题: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
“
过
”
的意思为
“
拜访
”
。
2
.读正文: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
“
朱门
”
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
“
蝉声
”“
秋巷
”“
冷静
”
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
[
答题精准指导
]
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作者将目光转向室内,描写室内家居布置:书斋中陈设着重新装裱的墨画,画中有数茎绿竹;书堆满了书架,屋里正在薰香。由此可见主人是个追求闲情雅致、具有文人趣味的人。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将军就像一个闲居的隐者,自由地朗读、吟诵,一点也不受拘束。这中间他最喜欢读的是英雄传记,但是如果说要立功疆场,那恐怕还不如在这里闲居吧。
第二步:精准审题,准确定位
1
.
答题范围:全诗
2
.答题方向:如何运用多种手法
3
.答题对象: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
4
.答题要求:请结合诗句分析
第三步:明确技巧,阐释运用
1
.
理清思路: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
——
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
.明确手法: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作者从外部环境,写到李将军书斋内部的陈设,再到家中的侍从,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
“
吟哦
”“
任狂疏
”
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
“
爱读英雄传
”“
欲立功勋恐不如
”
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第四步:指明效果,回读检查
全诗由景及人,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把李将军的豪放疏狂及文人志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答案
①
通过环境描写,如
“
高树蝉声
”“
冷静似闲居
”
和
“
重装墨画
”“
香薰一架书
”
,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
运用衬托,用
“
侍儿知礼数
”
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
通过
“
吟哦
”“
任狂疏
”“
爱读英雄传
”
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一、诗歌表达技巧题解题思路
[
题型解题思路
]
常考
题型
(
一
)
准审题
——
思考方向不跑偏
(
二
)
析典例
——
满分答案悟一番
(
三
)
记通法
——
答题模式照此办
修辞
手法
1.
常见设问
(1)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
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2.
审题定向
(1)
题干中一般有
“
修辞
”
二字;
(2)
题干中一般有
“
诗句
”“
某句
”“
一句
”
等字眼,修辞是针对语句而言。
[
题目
]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颔联。
[
参考答案
]
颔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
(
明技巧
)
薄暮中,远山显得端庄稳重;清秋中,高柳显得怯弱惊惧,
(
释运用
)
写出了远山和高柳的情态,为全诗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
析作用
)
修辞手法题答题三步骤
①
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重点关注比喻、拟人、借代和夸张
)
②
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③
析作用: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
如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的作用
)
表达方式
1.
常见设问
(1)
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
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
从
“
情
”
与
“
景
”
的角度,赏析本诗
(
词
)
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
诗
(
词
)
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
2.
审题定向
(1)
题干中有
“
表达方式
”
字样;
(2)
题干中有
“
描写
(
描绘
)
”“
抒情
”
字样。
(
高考在考查表达方式方面,一般就在
“
描写方法
”
和
“
抒情方法
”
等角度设题。
)
[
题目
]
颈联是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的?试加以分析。
[
参考答案
]
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
(
明技巧
)
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声。
(
释运用
)
表现了景物的凄冷萧条。
(
析作用
)
表达方式题答题三步骤
①
明技巧: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
(
重点关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等
)
②
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③
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表现手法
1.
常见设问
(1)
这首诗
(
词
)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试分析
“
×××××”
诗句运用的艺术手法。
(3)
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试简析。
2.
审题定向
(1)
就整首诗而言,常考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象征等;
(2)
题干中一般有
“
表现手法
”“
表现方式
”
等字眼。
[
题目
]
(2017·
天津卷
)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
参考答案
]
①
虚写。
(
明技巧
)
“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
是诗人想象的情景,
(
释运用
)
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
析作用
)
②
以景结情。
(
明技巧
)
描绘
“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
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
释运用,析作用
)
③
情景交融
(
借景抒情
)
。
(
明技巧
)
闲适之情与
“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
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
释运用,析作用
)(
任选一种
)
表现手法题答题三步骤
①
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重点关注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
)
②
释运用: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③
析作用: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
如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
结构章法
1.
常见设问
(1)
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3)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4)
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
2.
审题定向
(1)
题干中一般有
“
结构
”“
布局
”“
线索
”
等字样;
(2)
题干中一般有
“
某句
”
(
在结构上处于特殊位置
)
“
运用
”“
技巧
”
等字样。
[
题目
]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
参考答案
]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
明技巧
)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
“
渐向暝
”
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
释运用
)
结构章法题答题三步骤
①
明技巧: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
铺垫、照应、以景作结、先抑后扬、卒章显志
)
②
释运用: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③
析作用: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透析表达技巧效果三策略
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赏析题,都要有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只有把表达效果分析到位了,才算真正地完成了赏析,才能真正地看出你的欣赏水平。那么,如何赏析效果?
1
.
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
(1)
紧贴表达目的赏效果
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
“
表达技巧+表达目的
”
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
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2)
紧扣位置赏效果
效果就是作用,所赏析的语言片段在古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试以句子为例。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
(
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
)
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
.
紧扣技巧本身赏效果
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
“
标签
”
有时还是要贴的。
3
.
可以适当地套用一下
“
效果套路
”
赏析表达效果本无什么答题套路,只要能把效果说准、说全、说清楚即可。有时适当地套用一下套路,能使表述更流畅,答案更规范。这个套路有两个要点,一是掌握两种语言表述大致形式:
①
生动形象
(
技巧自身效果
)
地描写出
……
景象
(
诗歌自身效果
)
;
②
抒发了作者
……
的情感,
(
诗歌自身效果
)
使这种情感更加哀婉动人
(
技巧自身效果
)
。二是注意
“
效果术语
”
的精当使用。
一、
(2019·
洛阳二模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
2
题。
早 雁
杜牧
①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
②
月明孤影过,长门
③
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④
。
[
对点规范训练
]
[
注
]
①
唐武宗会昌二年
(842
年
)
八月,北方回鹘族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
(
今湖北黄冈
)
刺史。
②
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③
长门:汉宫殿名。
④
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
“
虏弦开
”
运用借代手法,用胡骑挽弓射猎代指其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B
.颔联承首联写孤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
“
孤影过
”“
数声来
”
,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
“
惊飞四散
”
相应,突显孤雁之失群离散,形单影只。
C
.颈联写诗人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D
.这首诗中的
“
早雁
”
与杜牧
《
赤壁
》
中的
“
折戟
”
一样,都是触发作者思绪的意象,但这首诗婉曲细腻,与
《
赤壁
》
豪宕俊爽的风格并不相同。
解析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题中
A
项,
“
借代
”
错误,应是双关。故选
A
。
答案
A
★
2.
(
诗歌表现手法
)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能力,从抒情方式看,诗歌借早雁,写黎民之苦,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物象的特征和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写早雁
“
惊飞四散哀
”“
孤影过
”“
数声来
”
表达对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恶;通过
“
胡骑纷纷在
”
表达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百姓苦难的不满;通过
“
一一回
”
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
答案
①
象征
(
托物言志
)
,以惊飞四散的早雁象征流离失所的人民,
②
作者借四散惊飞欲归不得的早雁表达了对饱受骚扰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归的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
③
诗人以汉言唐,借
“
孤影数声来,胡骑纷纷在
”
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百姓苦难的不满,表达对肆意南侵、惊散早雁、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憎,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
二、
(2019·
濮阳二模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3
~
4
题。
点绛唇
·
春愁
赵鼎
①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
②
,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幕东风紧。
[
注
]
①
赵鼎
(1085
-
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曾任宰相。
②
休文:南朝时才子沈约的字,沈约一生多愁善感,后有
“
沈约腰瘦
”
之说。
3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前两句写醒来时闲雅静谧的场景,
“
嫩
”
字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余香的幽淡轻微。
B
.上片最后一句用
“
一枕
”
修饰
“
恨
”
,使抽象情思具体可感,突出主人公不尽的愁绪。
C
.下片开头化用典故并运用借代手法来写感受,
“
顿
”
字突出消瘦之快,令人感伤。
D
.这首婉约词写闺阁之思,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主人公的情感,意境幽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C
项,
“
借代手法
”
分析错误,应是夸张手法,来突出
“
消瘦
”
的程度。故选
C
。
答案
C
★
4.
(
诗句表达妙处
)
这首词最后两句
“
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
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妙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这首词最后两句
“
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
有何妙处。
“
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
这两句寓情于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这两句是说傍晚的东风渐渐紧了起来,那闹春杏花已被吹落殆尽,春色将逝。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
“
薄暮东风紧
”
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一个
“
紧
”
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
“
一任罗衣贴体寒
”
,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
答案
①“
杏花吹尽
”“
薄暮
”
等寓情于景,写出主人公的凄凉和担忧春色将逝之情。
②“
紧
”
字通俗而生动,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守住春色不放的深情。
③
结构上,以景结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22021-06-0332页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老人2021-06-031页
-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2021-06-039页
- 河南省郑州市八所省示范高中2020-22021-06-032页
- 高中语文第8课咬文嚼字练习新人教2021-06-038页
- 高中文言文答题指导2021-06-034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102021-06-032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1林2021-06-0310页
-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中2018-2019学2021-06-0323页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2021-06-0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