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46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分类考点15 写作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15 写作 ‎[2017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穿越千年来见你 湖北徐沁 亲爱的异域朋友,当你踏上这片土地,这个热情的国家便会用她雄奇壮美的名山大川取悦你,用她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震撼你,用她厚重绵长的文化底蕴濡染你,用她温馨和谐的社会关系容纳你。 你不由得想知道:这样神奇的国度最独特的魅力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她走过五千年浩瀚历史的古老智慧,是她新生不到一百年攒聚的朝气与生命力,更是她历经万劫仍能穿越千年来见你的特有韵致。 从秦朝绵延至今的万里长城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两千多年来,数不清的征夫民工的汗水筑进砖石,勾勒出了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边的恢弘图景。长城是世界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人类的伟大奇迹,它更内化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自强不息的意志与力量,所以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有了“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信念。 长城代表的建筑奇迹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成就的高峰。几千年来,中国如长城般的历史文化古迹不胜枚举,从北京皇家园林的碧瓦雕甍到江南古典园林的黛瓦白墙;从敦煌莫高窟的精妙壁画到南方三大名楼的飞阁流丹,每一处胜景都凝结了古代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如何能不叹服,这来自千百年前的珍贵馈赠? 斑驳的古城墙能带你感受过往千年的荣光,而正飞驰如电的白色巨龙瞬间带你穿梭到今日。从中国延伸向世界的高铁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正贯穿着中国的重要省份和城市,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左右。城 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被呼啸驶过的高铁拉近,居民出行获得极大的便利,出行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中国高铁队伍也走出了国门,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很快会出现“中国制造”高铁的身影。 高铁代表的科技成果是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体现。从建国初期我国根本无力负担钢铁等重工业部门,到后来的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爆炸、神舟系列飞船探索宇宙,再到现在新兴的AR、VR技术以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研究人员们的夙夜匪懈,国家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书写了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神话。如何能不惊异,这现代的创造力与行动力? 而今日,有一个战略,正如一条丝带,穿越今古,勾连中西,它正隔着历史对话它千年前的前身,你听到了吗?从汉朝到今天、从亚欧大陆东端到西端,“一带一路”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一带一路”继承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贸易往来的传统习俗,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传承了和平发展的理念。同时“一带一路”也融入现代文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修筑铁路、推广核电站技术等,建立与沿线国家的新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体现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对接,是对古代优秀传统的继承,更是契合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可能很矛盾,一方面担心它被现代化的浪潮裹挟,向商业化与市场化屈服,成为GDP高速增长的弃儿;另一方面担心我们拘泥于其中,死守着千年来的迂腐,落后于其他国家发展的脚步。“一带一路”的思路给了我们启发: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创新传统文化。近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好评如潮,杨柳青年画和泥人等传统手艺融入广告也让人眼前一亮,还有把经典京剧拍成电影的创意工程。如何能不赞赏,这与时俱进的智慧? 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已是幸事,能着眼于现代发展也很不易,穿越千年的古物获得新生更是需要不断创造与突破。 朋友,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正穿越千年来见你,她想让当代读懂过往,让历史焕发新的光彩。这个国家仍然在努力,我们都在路上。‎ ‎【名师点评】这篇作文抓住三个关键词——长城、高铁、一带一路,巧妙地将三者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长城代表古代成就,高铁代表现代成就,古今对比;而“一带一路”是用现代的方式继承发展传统文明,它是古代成就与现代成就的结合。文章用“穿越千年来见你”作标题很巧妙,运用拟人手法显得富有感情,并且将古今内容串联起来,很切合材料中“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任务要求。全文既有绮丽而流畅的文采,又有深刻而独到的见地,体现出作者具有很 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良好的学识素养。‎ ‎[2017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心系故乡,志在远方 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以“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赍志离家,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志在远方,风雨兼程;白露湿衣,他乡一轮明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内心充盈的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我心系故乡,却志在远方,两者兼二为一,构成我人生的主旋律。 远方有我一生不变的梦。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我说,我来人间一趟,我要看看我生活的眼前之外的远方又是什么样的风景。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固定在一个逼仄的角落,一生无虑却又平淡无奇,我希望自己能一路看更多更美的风景,遇到更好的人,做更多的事。而想要做到这些,我只能靠自己。人言君子当自强,孟子也说,“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我向往远方,我渴望用我自己的力量“暴霜露,斩荆棘”,以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故乡则是我一生不改的羁绊。远离故乡的我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我在这一头,家乡在另一头,离家那条长长的路是连接我和故乡的那根线。故乡也是我拼搏不竭的动力。我的故乡就像是在落后的土窑里精心烧制出来的瓷器,烧窑人已经尽了力,瓷器却不够精美。我们相信每一个离家闯荡的人哪怕在外有那么一点成就,都意味着能够在家乡这个粗糙的瓷器上留下一抹釉色,给家乡带 来一丝美好。我心系故乡,才选择志在远方。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既心系故乡,又志在远方。‎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我欣赏雨果“志在远方”以苦为乐的自强果敢,也喜欢林徽因在内心深处保留一方净土的宁静祥和。于我而言,故乡,就是我在搏击风雨心力交瘁之后心灵栖息的港湾。我不会因一心追梦而忘却了故乡的美好,也不会因贪恋故乡的温暖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君子自强,追求远方之志,不正是“有方”之游吗?‎ 猛虎与蔷薇,远方与故乡。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系故乡,志在远方。此生当自强,追求远方之志;此生不忘乡,让故乡因我更美。‎ ‎【名师点评】作者巧妙地将材料中的两则名句融为一体,开头引用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嵌入“猛虎”与“蔷薇”的意象,在此基础上,道出自己的观点,即“猛虎”“蔷薇”兼二为一,远方与故乡兼得。然后作者分别论述远方和故乡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再借雨果和林徽因的名言将两者结合,分而后总,落笔于孔子“游必有方”,最后再次强调“心系故乡,志在远方”,文章诗意盎然,情感充沛。‎ ‎[2017新课标全国卷丙卷(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 梦想天空分外蓝 ‎——我的高考 湖北柯沁 一丝清凉的风从窗外飘然而入,仿佛已经不是置身于考场。看着眼前的答卷,才发现笔尖已在草稿纸上点出了些许黑点,划出了几根线条。一个个奇妙的微粒变成跃动的音符——是陈奕迅低沉深情的歌声在耳畔流淌,单曲循环,旋律优美,而那些原本看不分明的琐碎生活片段,仿佛也被洗得清亮,历历在目。‎ ‎“一天天的生活,一边怀念,一边体验……”‎ 还记得刚入学时的忐忑:最重要的三年,最重要的一役,该是什么样呢?又会是什么样呢?开学第一节课,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抬手扶了扶眼镜:“你们要明白的第一件事是,高考不是一次战役,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它从你们的高一,或者更早就已经开始。”温软透明的日光朦朦胧胧映衬出他铅灰色的半身剪影,那飘落的白色粉笔灰,落在了少年们飞扬的发梢上。那时啊,我的高考之战就已经开始。之后的三载里,每一个被生硬记忆的政治概念,每一幅细细勾描的地图,每一本写满注解的笔记本,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考试汇成的狂风骤雨的海洋,试题和试卷的海洋,累积成了一天天的生活。一边怀念,一边体验,我想这应该是我的高考里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积累。‎ ‎“从白云看到不变蓝天,从风雨寻回梦的起点……”‎ 这一场旷日持久、耗费心力的战争,日渐消磨着我残存的最后一丝斗志。连班上无比坚强、百折不挠的“考霸哥”,面对考前最后几次模拟考的数学试卷,也是疲于招架,仿佛一位已经倒地却绝不认输的英雄,用最后的游丝一般的力量挥动着,不,是颤抖着手中的长矛,在搏斗,那情景壮烈而又令人敬畏——可分数实在令人难堪。而讲台上的老班面沉如铁地讲着试卷,用来板书的白色粉笔急促地打在黑板上,嗒嗒如出征战马的铁蹄声。我难以集中注意力来听课,悄悄抬头,本以为会看到一大排低垂的脑袋,却见个个都高昂着头,嘴唇紧抿,眼神如钉。似有一个巴掌重重地在我背后猛拍一下,我迅速调整坐姿,收回心神。直到下课,我望着面色沉静、继续订正试卷的同桌打趣:“怎么这次心态这么好?”他一挑眉:“你不也没哭哭啼啼吗?”同时扭头看看都在从容整理试卷的同学们,相视莞尔,莫逆于心。我们都一样,经历过风雨,经历过迷茫,继续坚定追逐着 自己的梦想。这是我的,也是每个高考生的高考必答题目——受挫与成长。‎ ‎“海阔天空的颜色,就像梦想那么耀眼……有梦就有蓝天……”‎ 签字笔摩挲着答题纸,一行行文字流泻而出,随之浮现于眼前的,是今早出门前母亲温柔叮咛的笑颜,父亲暗暗打气的眼神,外婆抚过我额发的枯瘦却温热的手……可是,一路走来陪伴我的并不是只有这些,更多时候,是实实在在咸涩的汗水,是真真切切苦涩的泪水;暑天溽热而潮湿的空气,冬天凝滞而胶着的呼吸——可这些都不算什么,令人刻骨铭心的也不是这些。前天晚上班上最坚强也最沉默的姐妹在寝室里痛哭的声音还清晰地回响在耳旁。黑黑瘦瘦的她,小小身子里蕴藏着强大的毅力,可在那一刻她仿佛是将蕴藏着的同样巨大的压力瞬间倾泻而出,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然而几分钟之后,她又平静地埋头刷题,静心背诵,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这更是我没有想到的。其实我应该想得到的,正如一场暴雨过后,抬头望一眼头顶的蓝天,那丝绒般的蓝色就如梦想一般耀眼。我们将奔赴“战场”答完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套试卷。我知道,六月风起,我将迎风鼓翼,向着梦想中碧蓝的天空,一去万里。高考,于我而言,是云月鏖战的战场,更是扶摇直上的旋风。这是我的高考附加题——梦想。提醒交卷时间的广播响起,我看看快被填满的答题纸,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看窗外的一方天空,也许是因为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被滤去所有杂色,蓝得熠熠生光。我的胸中升起无限的憧憬与希望,无论我的梦想飘往何处,终不会离开这方天空。这是我的高考,我的梦想和骄傲,我的终点和起点。梦想天空从未有黑暗,梦想天空分外蓝。‎ ‎【名师点评】这篇作文是考场作文,在构思和语言上都有其过人之处。作者设想聆听陈奕迅的歌曲的过程,以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的口吻,用意识流的方式呈现内心被歌词触发的思想活动,将自己为高考而奋斗的生活的酸甜苦辣串联起来,既有生动的描写,又有真挚情感的抒发,也不乏深刻的思考。文章结构显得自然而精巧,和内容十分贴合。作者截取陈奕迅《梦想天空分外蓝》中的歌词,从三个角度对“梦想”这一中心做出思考——付出辛劳、不惧挫折、踏实进取,三个部分有机统一,使文章结构显得缜密而连贯。文章显示了作者较强的构思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2017北京卷]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答案示例】示例一孙少平,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但他从没因此而自暴自弃,或者因此而认命。他拥有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态度,在书本中找到另外一个天地。因此他自强自立,克服一切困难去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是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继续学习,让自己能够与大学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表现了人克服客观恶劣条件的惊人毅力,这也是路遥想要向世人展示的苦难能给人带来的胜利和希望。‎ 示例二薛宝钗,我们可以把她比作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之时雍容华贵的牡丹。论美貌,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有雍容娴雅之美;论才情,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论人情练达,她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 示例三桑提亚哥的雕像应该是他立于汹涌波涛之中的一只小船的船头,身体弯成弓形,手里紧紧抓住渔线,一点一点努力把渔线收紧;他紧紧抿着嘴巴,牙齿紧紧咬合,目光越过水面投向远方。他虽然年迈力衰,但在他羸弱的身躯里蕴藏着崇高的精神力量。作为英雄,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向竞争者发动了英勇的抗争。在他身上,生命的意义再次得到了升华。 他是一个胜者、一个强者,是一个铮铮硬汉。‎ ‎【解题思路】第①题是叙事类。要求从《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一个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新生活的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这就要求我们从《平凡的 世界》中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事例加以叙述并点评。第②题是议论类。可以根据给出的几个女子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用对应的花进行比喻,并分析道理。比如林黛玉,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憎恨繁文缛节,可以用梅花、莲花等称之;再如史湘云,她爽朗真率、英气夺人,可以用海棠花等比喻。第③题是描述类。写作时要注重把握翠翠、江姐、人力车夫、桑提亚哥的形象特征,拟写作文时,注重抓住这几个人物的体态、外貌、神情等。例如:翠翠是倾注了沈从文关于“爱”与“美”理想的艺术形象,她成长于大自然的纯美中,并深受湘西边城中淳朴之美、自然之美及喜乐的民风民情的熏陶。那么,她的雕像就要体现出这些特点,比如纯美、自然等。江姐稳重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她的雕像要体现出坚强、对未来充满期望的特点。‎ ‎[2017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佳作展台】‎ 说纽带 社会越来越发展,人们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我们是被看不见的纽带连在一起的世界公民。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心中种下了企图割裂纽带的种子:这与我何关?光天化日之下,有人行凶抢劫,我们匆匆而过;地震捐款中,我们一毛不拔;助学救贫中,我们分文不出……其实,小到人际间的交往,大到文明间的交融,纽带关系始终是无法割裂的。社会就像一台日夜不息运转的机器,每一个人 都是机器上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任何一颗螺丝钉的松动或损坏,都可能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人类文明的确在不断进步,其依赖的便是这张不断扩张而又不断更新的大网,它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连接起来。鲁迅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世界的本质就是联系,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其实,你即便是一座岛屿,即便你生活在孤岛上,你也不能否认自己与这个世界客观存在的纽带关系。《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那个鲁滨孙,虽然生活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但他是用从陆上带去的工具开垦荒岛,维持生存的,他和他俘获的星期五共建了二人社会,度过了一个个孤独的日夜。孤岛上的鲁滨孙,其生存尚且依赖社会,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又怎能割断自己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纽带,说“与我无关”呢?纽带意识是责任意识的思想基础,正是基于这种纽带关系,所以才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不朽的名言。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有了梅兰芳的蓄须明志,有了刘和珍的为民请愿。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剧,彰显了民族的责任感。这是无视纽带关系,秉持“与我无关”的理念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也无法做到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网民”,种种无形的纽带把强者和弱者联系在一起。强者帮助暂时的弱者,这样的纽带关系是血浓于水的情谊,符合人道的逻辑,折射人性的光辉。诚然,在这个被种种纽带织成的大网中,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除以十几亿也会变得很渺小,再小的奉献乘以十几亿也会变得重如泰山。你的一小步,对于社会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飞跃。承认纽带才有责任和担当,有责任和担当才是大写的人。‎ ‎【名师点评】文章开篇便紧扣责任意识缺失谈纽带,扣题准确。接着,第二、三两段阐述纽带对于文明发展的积极意义,说明人不能割断纽带的道理;第四段阐述纽带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关系,指出纽带意识是责任意识的思想基础;第五段从人性的角度阐述纽带意识的意义,指出强者帮助暂时的弱者,这种纽带关系是血浓于水的情谊,符合人道的逻辑,折射人性的光辉。最后,再次强调要承认纽带。全文紧扣“纽带”进行阐述,材料丰富,述例简洁,说理辩证。‎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 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佳作展台】‎ 为“24小时营业书店”点赞 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他们中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的人员,也有一些拾荒者和流浪者,书店从不驱赶。这是何等的乐事,何等的善事,何等的仁义之事……我要为“24小时营业书店”的这种行为点赞。书店往往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为了招揽更多的书客,获得更多的利润,书店会不断改变经营模式,例如“24小时营业”便是一种方式。可是这一家24小时营业书店,却“来者不拒”,从不驱赶到店里看书的任何人,即使是拾荒者和流浪者,即便有些人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的是最美的人性和更宏大的追求。24小时营业书店的行为,折射出的是人性的本真,即怜悯之心、向善之心。书店经营的目的是营利,书店是供书客买书和读书的场所,本不应该收留那些没有购书意向的人,但是这家书店却从不驱赶这些没有购书意向的人,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书店工作人员也觉得是有意义的。书店的这种善行与我们在现实中常见的许多店家将流浪者、乞讨者拒之门外甚至恶语相向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善行闪烁着可贵的人性光辉,值得我们为其点赞。24小时营业书店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大追求,即构建和谐社会、增进社会文明。收留拾荒者、流浪者在此阅读、休息,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诠释,这不仅是书店经营理念的深度延伸,更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追求。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而书店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场所。这家书店能够以自己之所能为城市点亮人文的“灯火”,传播文明的“火种”,温暖每个深夜来此阅读、渴求知识的人,这是一种大追求、大格局。无论是大善举还是小善行,只要是出自内心,不附加任何条件,都会植种在人的内心深处,温暖着人心,震颤着人的灵魂,让人感叹人性的美好、时代的美好。24小时营业书店,以“从来不驱赶任何人”的千金之诺,让我们深品人性 的甘甜,感受社会和谐的美好,书店的这种行为让人肃然起敬。我要为它大大地点个赞!‎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开篇紧扣材料,引用材料生成话题,首先表明观点,即要为“24小时营业书店”的行为点赞,然后分析书店的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意蕴,分别从“人性”和“和谐社会”两个角度来阐述,最后对“24小时营业书店”的行为提出赞赏,照应开头。这篇文章,态度鲜明,立意准确,意味深长。文章的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比较不错的时评。‎ ‎[2017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佳作展台】‎ 永久的甜蜜 车库外阳光灿烂,春风和煦。妈又在车库里擦拭那辆凤凰牌自行车了。家中有了两辆轿车,那辆凤凰牌自行车早就成了古董,一直在车库里放着。我向妈建议,把凤凰牌自行车送人,妈只说两个字:“不行!”我就知道,妈不会采纳我的建议。妈大学毕业那年,与爸相爱了,爸就买了这辆自行车送她,妈每天骑着它上班下班。有一次,爸来看妈,天色晚了,妈就推着自行车送爸回家。一路上,月光如水,他们一边欣赏月色,一边谈论着文学和理想。本来说好送二里路,结果妈一直把爸送到家。爸到家后,又不放心妈,返身再送妈,就这样来来回回互相送,一直送到东方既白,而自行车也跟着他们不知走了几个来回。结婚时,为妈上班方便,爸特地为妈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凤凰车旧了,送给别人吧,爸说。妈不肯:“放家里,这是我们相爱的见证呢。”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房子变大了,电动自行车又变成轿车,可爸妈的爱情之舟出了点问题。爸的事业受阻,他赋闲在家,成天唉声叹气。妈整日操劳家务,生活的琐碎让她力不从心。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温馨,冷战不断升级,‎ 我成了他们的信使。“去叫他吃晚饭。”妈向我发号施令。“谁是他呀?”我明知故问。“除了他,还有谁?”我及时唤回爸。但是,我怎样才能让他们和好如初呢?“妈,凤凰车送人吧,我的电动自行车不好放。”我没话找话说。“怎么老打凤凰车的主意?”“一辆破车,有什么收藏价值?”“现在看是不值钱,可当时我白白给人家做了一个月小工。”爸说。原来,当时买凤凰车要车票,正逢局长家砌房子,爸为了得到一张车票,不惜讨好他。“可你当年的精神哪里去了?”妈反问。“是的,遇到一点挫折就愁眉苦脸,还算什么男子汉?”爸说。“不过,男人在外打拼不容易啊!”妈说。就这样,两颗渐行渐远的心开始逐渐靠拢。在妈的鼓励下,爸重整旗鼓,再度创业,终获成功。凤凰车承载了妈多少欢笑,她怎肯轻易送人?看着正在擦车的妈,我说:“物质的丰厚看来不会自然生成幸福,理解与沟通才能使爱的枝头春意盎然。”妈对我说:“甜蜜需要经常回味才能变成永久,咀嚼烦恼自毁幸福。”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块绸布,披在车身上,顿时整个车库光芒四射。‎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围绕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简述了“两颗渐行渐远的心”逐渐靠拢的故事,表达了“物质的丰厚”“不会自然生成幸福”“甜蜜需要经常回味才能变成永久,咀嚼烦恼自毁幸福”的主题,深刻而有现实意义。文章先叙写母亲在车库擦车,引出父母的恋爱及其风波,最后借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巧妙点题。文章语言流畅,主题突出,扣题紧密。‎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佳作展台】‎ 读书三境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我深以为然。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书让我们彻底成为人。”生命就是一门阅读世界、阅读自我的课程。禅宗修行,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种境界之说。我认为读书也有三种境界。读书第一境,阅读“有字之书”。书中每一个字符都是一个精灵,她们穿越千年,跨过万水,从遥远的历史中迤逦而来,与我们的精神结缘,与我们的灵魂共振。我们在一片圣洁的星辉之下,进行人类文化的精神沐浴,进行灵魂的洗礼。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有字之书”,特别是千古流传的名著,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它们可以打破我们自身的局限,让我们从尘俗中 突围,一步步拥有高贵的灵魂,同时,能够让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一些关乎个人幸福和民族未来的“有字之书”!读书第二境,阅读“无字之书”。所谓读“无字之书”,就是读社会,读生活,读自然。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的“躬行”,就是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曹雪芹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就是一本大书,阅读它就要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进而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学校、家庭是小社会,社会、国家是大家庭,我们要从“无”中读出“有”,从“有”中读出“我”,从“我”中读出对于家庭的责任,读出对于民族的担当和使命。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除了读社会生活之书,我们也要阅读大自然之书。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境界:苏东坡阅读赤壁,因水月而悟理;柳宗元宴游西山,借山川而寄情。他们都在大自然中读出了另一个超凡脱俗的自我。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佛国乐土不在外面,而在人的心中。是啊,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就是一部奇妙的书。所以,阅读的至高境界,即读书第三境,就是阅读自己的“心灵之书”。阅读“心灵之书”,要经常反省自己的心灵是贫瘠的还是富饶的,是单薄的还是厚重的,是心为物役,还是我心有主。要从自己的“心灵之书”中找出生命的关键词、主旨句,要不忘初心,褪去外界的浮华和物欲的诱惑,认清自己为什么而活,怎么去活。在阅读心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心灵的篇章,守望那片“心灵的麦田”。于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是呀,用一只眼睛阅读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位置、使命和担当;用另一只眼睛阅读心灵的世界,寻找生命的本源、价值和意义,进而达到超凡入圣、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阅读和生命的秘诀。‎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一是审题准确,围绕中心。文章从材料的主旨切入,紧紧扣住材料内容,采用综合立意法,通过对“读书三境”的论述,阐明“三本大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写得集中而干脆,不枝不蔓。二是引经据典,底蕴深厚。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广泛引用名人名言,如苏珊·桑塔格、陆游、曹雪芹、张潮、于丹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充实理性论据,丰富文章内容,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积累。三是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作思路非常清晰。先总述“人要读三本大书”这一观点,接着分点阐述读每一本书的意义,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全文论证严密,环环相扣,在意蕴上层层深入,体现着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构思。‎ ‎[2017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展台】‎ 痴情的姥爷 我一遍又一遍擦拭姥爷的勋章,就像他曾经做过的那样。那些覆盖住往事的灰尘,也在这样的擦拭中消失,露出了隐藏的底色。姥爷是个可精神的老头儿,当年腰板儿笔挺,每件衣服都能穿出军装的味道,生活特别规律,一切生活琐事都能自理。没错,姥爷是个兵。以前我总在幼儿园里炫耀:“嗨,我姥爷当过兵呢,超级厉害!”那时姥爷就是我的英雄。他把我抱在膝上,细细讲述着勋章背后的故事,或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或是残酷的地道战。我常常陶醉在姥爷描述的战火遮蔽天空的情景中,一抬头,看见灿烂的阳光映在姥爷坚毅的嘴角和饱含沧桑的银丝上,霎时为之动容,大喊:“我长大也要当兵!”姥爷眼中迸发出比太阳光还耀眼的光芒,认真地看着我,喉咙里滚出一声惊雷:“好小子,有志气!”可是当兵的梦想在越堆越高的书堆中搁置了,等我再次抬起头时发现,姥爷已经老了。他渐渐听不明白别人说的话,也很难正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常常说着说着就忘记自己在说什么了。唯独那几个抗日故事他还记得清楚,天天重复几遍。可家里人都默认了和他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就行,没人再愿意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他是这样老,老得和这个世界“文不对题”。当报社的记者来记录他的抗战史时,姥爷已经蜷缩在轮椅里了,他艰难地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清醒,不 厌其烦地重复讲述他的宝贝。他的眼中又迸发出的光芒,却在挣扎站起而不能时很快地熄灭了。生命和岁月赋予他的能力,最终又一点一点收了回去。在国庆阅兵的时候,姥爷只能靠人喂食了,他呆滞地张嘴,目光没有焦距地看着前方。可当镜头扫过一排排老兵时,他蓦地激动起来,僵硬地晃动身子,打翻了妈妈手里的粥,嘴里咿咿呀呀,含糊又大声,带着压抑的痛苦。姥爷竟哭了。我看到了每一滴泪里封存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怎样的痛苦与深刻,才能让一个人在连自己都忘记时还能铭记在心?是怎样的时代和动荡,造就了这样一群至死都心怀激情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和平的,和平时代又会造就怎样的我们呢?我承认姥爷痴情有余,精明不足,是理想主义的老天真。可我们呢,似乎正相反,精明有余,痴情不足,人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知天文、识地理,自以为比他们那一辈人聪明,却缺少人之为人的核心。看着躺椅上的姥爷,我把他的勋章重新挂好,一排的闪耀宣告着姥爷的勇猛,宣告着祖国的自强。抬起头,那朝阳又从东方地平线上跃起,光影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姥爷的笑脸,体悟到那刚毅的精神。‎ ‎【名师点评】文章以“痴情的姥爷”为题,着重写姥爷晚年神志不清而一谈战争便精神抖擞的状态,突出了一个“痴”字。作者从姥爷的痴情里读出了老人心中的激情和理想,也读出了自己精神的缺失:精明有余,痴情不足,缺少人之为人的核心。文章从擦拭勋章写起,中间回忆姥爷的往事,最后以整理勋章结束,首尾照应,结构精巧。文章叙事简洁,细节描写生动逼真,用语精当,如“老得和这个世界‘文不对题’”,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