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9.50 KB
  • 2021-06-03 发布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 周秦之后“家国天下”观念之所以仍然能够流传后世,与历朝历代的德治国策有关。在长达两千年的实践中,德治的形式日益广泛,既有显性的系统化程序,如朝廷规定教育、选士制度,也有“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影响,社会共识由此而凝聚,社会风气也由此而改变。‎ 德性教育始于春秋时代的私学。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和官学教育,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了德性教育的延续。而隋唐以降施行的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治与教育的垄断,寒门士子亦有资格跻身于官僚队伍。这一改变不仅是王朝统治基础的扩大问题,更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再次同构。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与明代东林书院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是对科举时代士人精神领域中家国同构意识的真实表达。在制度设计中,科举所选之士为认同儒家仁德观念并以天下为己任者,躬行儒家教化。在这一过程中,德治既依托于文化、教育制度,同时也内置于政治领域,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由此相向发生。‎ - 25 -‎ 在“润物细无声”式的以德化民这方面,儒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家国同构的观念被儒家进行了内在性的转化。其所进行的话语转换,首先是道德主体的转换。《论语·学而》篇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们在家庭伦理中感受到的亲情血缘之爱,成为对他人之爱的起点,进而成为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的基础。‎ 儒家学说肯定人内心的自然情感,故以类似于自然秩序的差序结构理解伦理关系。儒家以基于血缘的亲情之爱为基础,从自然的血缘之爱推广扩大为更大的伦理关系,建构有差等的爱。家族观念成为伦理观念的根基所在,孝悌忠恕爱敬,无一不是筑基于家族观念。但儒家的精神追求又要超越自然秩序,以己推人、由近及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终发展为“民胞物与”的精神自觉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将基于自然血缘之爱升格为对天下的责任意识,是儒家作出的重大思想贡献。‎ 德治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儒家“道统”说之形成的关系甚大。道统与政统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从儒家内部派系关系来看,道统的意义在于统一儒家思想。从道统论的思想形态与价值主张来看,它兼收并蓄了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与诸子之优长,为国家灌注了精神气质,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念。‎ 正因德治主张以天道为依归,其施行则以天下为范围。在儒家话语中,天下是正在形成中的文明空间,其建构准则即政治伦理秩序与文化思想规范,儒家的责任即通过教化将天下文明化。儒家的这一主张与秦汉以后中国的国家结构暗合。传统中国虽以农耕区为核心区,但亦囊括游牧区。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便是调节不同经济形态的关系,将具有不同生计的族群纳入统一的治理体系中。教化天下的意识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可见,德治教化关乎天下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金香花《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到“家国天下”的精神结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润物细无声”式的德治渗透比显性的系统化程序更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B. 德性教育依托于教育制度,始于春秋时代的私学,终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 从自然血缘之爱推广为更大的伦理关系,是儒学肯定人内心自然情感的表现。‎ D. “道统”说之形成与德治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关系甚大,比“政统”的作用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述思路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由“家国天下”引出德治国策,重点论证了德治思想的作用、意义等内容。‎ C. 运用比喻“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形象的说明道统与政统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D. 文章引用《论语·学而》篇言,是为了论证懂得孝梯的人不会犯上作乱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5 -‎ ‎ “家国天下”意识,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及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 B. 在儒家看来家庭伦理中感受到的亲情血缘之爱,会成为对他人之爱的起点,进而成为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的基础。‎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儒家超越自然秩序,将基于自然血缘之爱升格为对天下的责任意识所作出的重大思想贡献。‎ D. 只要大力弘扬德治教化,就能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因为教化天下的意识可以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德治渗透比显性的系统化程序更有利于”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并无此依据。‎ B项,“德性教育依托于教育制度……”错误,混淆概念,“德性”与“德治”不同,德性教育是面向门阀士族教育,不同于后文提到的德治。‎ D项,“比‘正统’作用大”错误,原文是“道统与政统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是为了论证懂得孝梯的人不会犯上作乱的观点”错误,文章引用《论语学而》篇言,是为了论论证“道德主体的转换”,人们在家庭伦理中感受到的爱,会成为社会责任感与人事精神的基础。‎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D - 25 -‎ 项,“只要……就”错误,说法绝对,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并不能只靠大力弘扬德治教化。‎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5G技术的落地、虚拟技术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是数字阅读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在5G高速度、低延时、大容量的带动下,“万物皆可为媒介”,数字阅读的空间和场景会得到极大拓展,“未来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深度数字化将大幅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未来各种终端阅读设备之间能无缝切换,智能手机、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将成为阅读的载体,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随身随心获得专业优质的阅读内容。‎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刘书说,电子书的普及极大促进了中国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进程。目前亚马逊中国上的图书50%实现了纸电同步出版。数字阅读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也刺激了读者的付费意愿上升。近年来,我国知识付费发展迅猛,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群体达3亿人。其中音频课程尤其受读者欢迎。听书成为各种阅读方式中增长最快的方式之一。但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催生焦虑”“割韭菜”等质疑,各音频课程的复购率和读者的听完率有所下降。‎ 我国数字阅读不但在国内收获海量用户,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国际读者的关注。据统计,目前有超50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翻译到海外,海外中国网络文学网站日活跃人数达50万人,相关网站的日均访问量达500万次。‎ 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屏万卷”的时代,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有赖于优质出版内容和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深入研究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不断探索数字阅读发展新路径,不断推动数字阅读产业提质增效。‎ - 25 -‎ ‎(摘编自人民日报《数字阅读的美好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传来信息: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专家预侧,面向未来,国家政策仍将继续引导数字阅读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重点将放在全民阅读、新兴出版、媒体融合等方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产业将得到持续发展。‎ 在公益方面,数字阅读产业正在助力文化扶贫和教育资源均衡。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数字农家书屋和数字阅读产品及活动既丰富了文化扶贫的内容和形式,又提高了文化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在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健康扶贫、搬迁人口社会融入、引导贫困群众逐步接受现代文化等脱贫攻坚工作中,数字阅读激发清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从纸质到数字、从读书到读屏,阅读的方式不断翻新,但“开卷有益”的宗旨始终如一。此次大会传递出的一条重要信息就是:数字阅读产业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 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作品中,网络原创作品占比从69%上升到79.8%,增加了10个百分点,创作者从480万上升到862万。知名网络作家管平潮认为,好的网络文学要体现正能量,好的网络作家要有情怀。‎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可以相辅相成。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蒋蕾举例说,读者在阅读《人类简史》时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能观看导读课程,也可在网络社区与他人交流,从而加深阅读体会。‎ ‎(摘编自新华社《数字阅读提供更多可能在e时代续写“开卷有益”》)‎ ‎4. 下列关于我国“数字阅读”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极大地拓展阅读的载体和场景。‎ B. 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年度同比增幅呈现增长状态。‎ - 25 -‎ C. 数字阅读影响力向基层民众和海外读者延伸。‎ D. 内容丰富、质量提升,刺激了读者的付费意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知识付费发展迅猛,音频课程尤为突出,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课程的复购率和读者的听完率有所下降。‎ B. 随着e时代的到来,调查显示,手机和互联网成为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而纸质图书阅读有所下降。‎ C. 我国数字阅读作品中,网络原创作品占比增长迅速,有人认为有情怀的网络作家创作体现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实现e时代的“开卷有益”。‎ D. 数字阅读产品既丰富了文化扶贫的内容和形式,又提高了文化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在助力文化扶贫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一屏万卷”的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数字阅读?‎ ‎【答案】4. A 5. D ‎ ‎6. ①优质出版内容和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②国家政策引导,坚持以正确导向引领数字阅读;③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数字阅读;④统筹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极大地拓展阅读载体和场景”错误,“拓展阅读的载体和场景”的不是“沉浸式互动体验”,而是5G技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项,“在助力文化扶贫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错误,与文无据。‎ 故选D。‎ ‎【6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有赖于优质出版内容和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深入研究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不断探索数字阅读发展新路径,不断推动数字阅读产业提质增效”,可知优质出版内容和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专家预侧,面向未来,国家政策仍将继续引导数字阅读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重点将放在全民阅读、新兴出版、媒体融合等方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产业将得到持续发展”,可知国家政策引导,坚持以正确导向引领数字阅读;“从纸质到数字、从读书到读屏,阅读的方式不断翻新,但“开卷有益”的宗旨始终如一。此次大会传递出的一条重要信息就是:数字阅读产业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可知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数字阅读;“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可以相辅相成。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蒋蕾举例说,读者在阅读《人类简史》时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能观看导读课程,也可在网络社区与他人交流,从而加深阅读体会”,可知统筹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秋 段吉雄 门口那棵苍老遒劲的老槐树稍稍扭动一下身躯,泛着金光的叶子翻起筋斗缓缓着地。山岗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仿佛开始燃烧,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青纱帐里,果实压弯站了一个夏季的茎秆,也把农人的肩膀压得瓷瓷实实,就连梦都变得沉甸甸的。‎ - 25 -‎ 收秋先是从芝麻开始。当墨绿的植株被太阳酱成鹅黄色的时候,枝干上小房子一样的荚也饱满起来。当然,这些芝麻荚也变了色。它们沿着枝干呈错落状分布在两边,庄重而又威严。有风从山岗掠过,两排芝麻荚欠了欠身,气沉丹田,酝酿起威武的号子。‎ 农人粗壮的大手攥住几根芝麻秆,轻轻一提,它们顿时被拔出土层。尽管根部带着一坨土坷垃,但很显然,满怀心事的芝麻荚占了上风,把整株枝干都拖倒在地。先别急,让那些带着湿气的土坷垃在太阳下晾一晾,阳光和劲道的风会把湿气带走,然后再用锄头轻轻一叩,泥块就会立即散落开来。芝麻荚里也有早熟的,它们耐不住寂寞,抢在收获之前就咧开了嘴,露出里面饱满的芝麻籽,簇拥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外面炙热的阳光、急促的风,还有千万个和自家一模一样的“房子”。农人弯下腰来,嘴对着咧开的芝麻荚轻轻一吸,油滑的芝麻籽便钻进口里。牙齿轻合,醇烈的香味弥漫开来。咯吱咯吱,牙床碾压芝麻的声音一阵一阵顺着腮帮敲打着农人的耳膜,成了他们掂量秋季收成好坏的鼓点。油渍从嘴角溢出,亮晃晃的。在和路人搭讪时,明亮的咀嚼声和晃眼的油渍成了他们外露的资本。大家都是庄稼把式,一眼便看出了门道。‎ 你这块地收成不错啊!‎ 还行,还行。‎ 这个季节,正是农人们一年中最得意的时刻,怎么得意都不过分,谁都不会计较。‎ 秋天的时候,山岗上一个个芝麻垛像士兵一样,威严肃穆,英气逼人,它们俯览着整个田野,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过往的大雁何时启程。阳光里,芝麻荚炸裂的声音像是铿锵的鼓点,咧开的嘴巴把本就丰饶的大地装扮得有些俏皮。忙碌的农人们直起腰,眼光瞅过来,看到这一个个喜庆的笑脸,一身的酸胀和疲意就淹没在这喜悦之中。‎ 山脚下的玉米地也按捺不住了。一身绿色的戎装渐渐褪去,换成与季节相符的金黄色。大概它们觉得这样便于隐藏,只是腰间饱满的玉米棒子暴露了它们的心事。亮灿灿的玉米粒偶露峥嵘,在阳光下,一道道金光从田野里迸出,发出珠玉般诱人的颜色。‎ 月影依稀的时候,玉米叶上有一层细细的露水,白天奓起的叶子此时温顺多了。有细碎的脚步踩着月光走过来,农人们一身银色,肩上、背上扛着担子或者背篓,身后照例跟着一头老牛或者几只睡眼惺忪的山羊。‎ - 25 -‎ 玉米地远看影影绰绰,只有到跟前才看得清楚,安置好牛羊,农人们便开始掰玉米。那些玉米棒子倔强地仰着头,女人背着背篓穿行在玉米林里,抓住玉米棒的中间,朝下使劲一掰,“咔嚓”一声脆响,唤醒整个田野;再顺势一扭,硕大的玉米棒就彻底脱离母体。栖息在玉米秆上的小鸟吓得一个趔趄,拍打着翅膀迅速逃走。玉米林里,响声大作,熟睡的兔子、田鼠和野鸡仓惶起身,不时撞击着玉米秆,哗哗哗响声一片,引得地边的老牛和山羊都怔住了,支起耳朵,辨别着声音的来源。农人们没工夫理会这些,手上并没有停下来。女人把掰下的玉米朝脑后一丢,像长了眼似的,玉米翻滚着飞进背篓。‎ 太阳终于还是跳了出来,田野里昨天还直挺的玉米秆已经全部匍匐在地,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地中间的玉米棒子像小山一样,细看还有细雾在周围环绕。女人用背篓,男子用挑担,开始把这些玉米往家里搬。咯吱咯吱的扁担声和吱呀吱呀的背篓声流淌在晨霭里,这是秋季里悦耳的声调。‎ 院子的角落,春天随手丢下的几粒苦瓜籽和丝瓜籽,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现在变得蓬勃。形态各异的瓜果或躺,或吊,或奋力朝上,忙碌的季节,农人们顾不上照顾,它们倒也不争,只默默发育。哪一天农人把锅烧热后,才想起没有下饭菜,紧走两步,摘下几个还带着花儿的丝瓜炒了,才发现此时的丝瓜秋味十足,味道除了鲜美,还有一种特有的劲道。‎ 月光下的农家院子,玉米、芝麻、黄豆、南瓜挤得满满当当,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农人们干脆就坐在玉米堆上,一边把那层层金黄的外壳剥去,一边讨论着村里各家的收成,还盘算着清空的地里明年种些什么。小孩儿们被大人安排来帮忙,但他们偏又坐不住,才剥了几个,便就抓起一把芝麻往嘴里塞。村庄沉浸在这热气腾腾的喧闹声中。‎ 刺啦,刺啦。剥玉米壳的声音继续在村子上空飘荡,伴着这明亮的响声,村庄正孕育着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20版)‎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泛着金光的叶子翻起筋斗缓缓着地”一句作者仅仅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秋天树叶从树上脱落后坠地的过程,用语极为生动传神。‎ B. 早熟的芝麻荚“耐不住寂寞,抢在收获之前就咧开了嘴”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芝麻荚中孕育了饱满的芝麻籽,表现了秋收时庄稼的长势喜人。‎ C. 本文以“收秋”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农民收秋时一天的农事工作,塑造了他们勤劳能干的形象,表达了对知足长乐生活态度的赞美。‎ D. 文中写到了秋收时的许多作物,如芝麻、玉米、苦瓜、丝瓜、黄豆、南瓜等,作者着重以对芝麻和玉米的叙写来表现秋收时的丰收和喜人景象。‎ ‎8. 文章用语颇有特色。试分析“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和“瓷瓷实实““土坷垃”“刺啦,刺啦”二者语言特色的不同之处,然后说明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 ‎9. 文章末尾“村庄正孕育着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一句有哪些意蕴?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前者 - 25 -‎ 使用排比,为句式整齐的书面语,使文章语言具有整饬之美与文学之美;②后者为带有方言色彩的口语,并且语言长短不一,使文章语言通俗易懂、错落有致;③这样安排的好处:使文章语言风格多样,风趣多变,富有变化性。 ‎ ‎9. ①包含了农人丰收的喜悦。晚上农家院中的玉米、芝麻、黄豆、南瓜摆满了院子,农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②体现了农人生活的富足、幸福。秋日的大丰收、给农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整个“村庄沉浸在这热气腾腾的喧闹声中”;③体现了农人对来年的打算与规划。农人们还要“盘算着清空的地里明年种些什么”,这既是对土地的计划.也是对生活的规划。‎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以时间为线索”错误,分析不恰当,应该以“收秋”为线索;“表达了对知足常乐生活态度的赞美”错误,分析不恰当,应为“对农民富足美好生活的赞美”。‎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山岗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仿佛开始燃烧,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中“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这是坐着的角度,语言文雅,比较书面语,排比的运用使句子整齐。“青纱帐里,果实压弯站了一个夏季的茎秆,也把农人的肩膀压得瓷瓷实实,就连梦都变得沉甸甸的”“先别急,让那些带着湿气的土坷垃在太阳下晾一晾,阳光和劲道的风会把湿气带走,然后再用锄头轻轻一叩,泥块就会立即散落开来”“刺啦,刺啦。剥玉米壳的声音继续在村子上空飘荡,伴着这明亮的响声,村庄正孕育着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这几个句子中的“瓷瓷实实““土坷垃”“刺啦,刺啦”,是在农民的角度口语化表达,这样比较接地气,通俗易懂。书面语和口语交叉运用使文章风格多样,错落有致。‎ ‎【9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刺啦,刺啦。剥玉米壳的声音继续在村子上空飘荡,伴着这明亮的响声,村庄正孕育着一个殷实又灿烂的梦”,句子中包含着诸多情感,“月光下的农家院子,玉米、芝麻、黄豆、南瓜挤得满满当当,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是丰收的喜悦;“小孩儿们被大人安排来帮忙,但他们偏又坐不住,才剥了几个,便就抓起一把芝麻往嘴里塞。村庄沉浸在这热气腾腾的喧闹声中”,这是生活的富足;“农人们干脆就坐在玉米堆上,一边把那层层金黄的外壳剥去,一边讨论着村里各家的收成,还盘算着清空的地里明年种些什么”,这是来年的希望;‎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 - 25 -‎ 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作此以诫成王。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B. 作牧誓/破殷/入商官/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工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 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D. 作牧/替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位”也称作“即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 B. “崩”也称作“驾崩”或“山陵崩”,是对中国古代帝王死亡的隐讳的说法。‎ C. “襁褓”一词其本意为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古代以此泛指1岁以下的幼童。‎ D. “国”,在周代指天子所统治的天下,等于现在说的“全国”,此处就是这个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且恭敬孝顺,为人笃厚仁慈。在文王在世时,他就是如此;在“三王”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去世之后,他极为感念追怀,也是这种品性的明证。‎ B. 周公旦尽心国事,极力辅佐君王。周武王时虽然封到了少吴故墟曲阜一带去做鲁公,但是他只让儿子去接受封赐,自己却留在了都城全力地辅助武王。‎ C. 周公旦礼待贤士,致力招来贤才。为了迎接贤才,他常常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又常常在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真正达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 D. 周公旦功劳很大,深受君王敬重。他辅佐武王处理国政;帮助国家平定反叛;成王执政后,他写作品来警戒;死后成王把他葬在文王的墓旁以示敬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2)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答案】10. C 11. D 12. B ‎ - 25 -‎ ‎13. (1)周公恐天下之人闻武王崩逝而背叛,周公就登上天子之位,暂代成王处理国政。‎ ‎(2)武王早逝,成王年少,(我)扶助他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军攻破殷都,进入殷王宫。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 ‎“作……誓”,是一个固定词组,不能断开,排除D;‎ ‎“衅社”是祭祀社神的意思,是一个动宾短语不可断开,排除A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项,“此处就是这个意思”错误,此处“国”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他只让儿子去接受封爵,自己却留在了都城全力的辅助武王”错误,此时不是周武王在位,而是周成王。‎ 故选B。‎ ‎【13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本题,(1)中“畔”,通假字,通“叛”,背叛;“践阼”,登上天子之位;“摄”,暂代。(2)中“蚤”,通假字,通“早”;“终”,逝世;“所以”,……的原因。‎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 - 25 -‎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九年,武王亲自东征至盟津,周公随军辅助。十一年,周军讨伐殷纣,军至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军攻破殷都,进入殷王宫。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这就是鲁公。但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延辅佐武王。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夷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仝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有国土而骄慢于人。”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于是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宗顺周王朝。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到成王临朝后,周公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毋逸》说:“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多士》说:“自汤至帝乙,殷代诸王无不遵循礼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后来到殷纣时,大为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万民都认为他该杀。”周公写了这些用来告诫成王。 成王居于丰京,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万俟咏①‎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②花信③。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④。暮云遮。‎ ‎【注】①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②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③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④京华:汴梁,都城所在之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到南楼雪尽”,点明时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群花也将依次绽放。‎ B. “惊动灯期花信”,“惊动”,运用拟人手法,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群花也将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C. “小雨一番寒”的“寒”字,不仅是指下过一场小雨天气寒冷,还指客居他乡的词人内心悲凉。‎ D. ‎ - 25 -‎ 本词上篇写景,下片抒情。词中所选意象勾勒出一番烟雨迷蒙的景象,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十分契合。‎ ‎15. 词中为何说“莫把阑干频倚”,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D 15. ①"莫把阑干频倚",自我劝解不要总是依靠在阑干上;②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而看不到自已期盼的地方:③表达主人公深切的思归(怀才不遇或不得志)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本词上篇写景,下片抒情”错误,理解错误,上下片都是有情有景,融情于景。‎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春天到来,南楼上的雪化完了,春到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开放。刚下过小雨一番寒意,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不要频繁的依靠在阑干上,放眼望去也只能看到层层叠叠的烟水。汴梁在哪里?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这首诗抒写了主人公思归的心情。过片“莫把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5 -‎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4). 謇朝谇而夕替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于嗟”“桑葚”“姱”“鞿羁”“謇”“壑”“嫠”的书写。‎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不仅收获了高收视率,( )。该剧以极其代表性的节点事件为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神风貌,是近年来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上乘之作。‎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始终坚持“以精品奉献给人民”为原则,不但让观众看到了对英烈的缅怀,而且看到了先烈们为实现理想流血牺牲的历史画面。《伟大的转折》由欧阳黔森担任总制片人和编剧,这位出身地质队的作家说:“《伟大的转折》从去年12月底开机到今年正式播出,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整个拍摄过程可谓 ,同时也发生了许多‘几天都说不完’的感人故事。”在《求是》编审孙珉看来:“在信息丰富、深入、纷杂的文化背景下,引导观众 正确的历史观显得尤为重要。本剧体现了忠实于历史的科学态度,对历史意义的表达也清晰得当,体现了严肃认真的优良创作作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这部电视剧揭示出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坚持独立自主,维护领导核心等思想,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中所需要 的重要精神资源。”‎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5 -‎ A. 还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受到不少观众的追捧。‎ B. 观众的口碑也很好,受到不少观众的追捧。‎ C. 还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不少观众都来追捧。‎ D. 还赢得了良好观众的口碑,受到不少观众的追捧。‎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切入口 紧锣密鼓 竖立 汲取 B. 突破口 密锣紧鼓 竖立 吸取 C. 突破口 密锣紧鼓 树立 吸取 D. 切入口 紧锣密鼓 树立 汲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始终坚持“以精品奉献给人民”为原则,不但让观众看到了先烈们为实现理想流血牺牲的历史画面,而且唤起了观众对英烈的缅怀。‎ B.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始终坚持“以精品奉献给人民”的原则,不但让观众看到了先烈们为实现理想流血牺牲的历史画面,而且唤起了观众对英烈的缅怀。‎ C.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始终坚持“以精品奉献给人民”的原则,不但唤起了观众对英烈的缅怀,而且让观众看到了先烈们为实现理想流血牺牲的历史画面。‎ D.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始终坚持“以精品奉献给人民”为原则,不但让观众看到了先烈们为实现理想流血牺牲的历史画面,而且看到了观众对英烈的缅怀。‎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收获了最高收视率”是动宾结构,所填语句最好与之保持一致,排除B项;“不少观众”与前面主语“伟大的转折”不一致,换了主语排除C;“良好”应该修饰“口碑”,排除D项。‎ 故选A。‎ ‎【18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切入口:从某个地方深入进去这个地方就是切入口。突破口:就是攻破难关的关键点,也就是堡垒最薄弱之处。此处并无“攻破难关”之意,而是说用“极具代表性的节点事件”展开故事,故选“切入口”。‎ 第二组,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的紧张、急促。密锣紧鼓:一般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此处形容工作安排的紧张,应该用“紧锣密鼓”。‎ 第三组,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的好的事情。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者埋在地里。此处“历史观”属于抽象事物,应该用“树立”。‎ 第四组,汲取:吸收;摄取,书面语。吸取:用不同方法吸收;采用,采取,得到,口语。此处是书面语,修饰抽象事物,用“汲取”更好。‎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坚持以……为原则”句式杂揉,应该为“坚持……的原则”排除AD;“看到了先烈们为实现理想流血牺牲的历史画面”“唤起了观众对英烈的缅怀” 是递进关系,语序不能变,排除C项;另外“《伟大的转折》看到了观众对英怀的缅怀”,主谓搭配不当,排除D项。‎ 故选B。‎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25 -‎ 有了脑萎缩就会痴呆吗?脑萎缩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年龄相关的萎缩。大脑从出生开始容积逐渐增加,至青春期发育成熟,而到中年以后大脑就逐渐萎缩,60岁以后,大脑容积每年会减少0.5~1%。这就像是每个人都会长皱纹一样,①________。这个时候可能我们会觉得记忆力不如以前了,但是只要工作生活不受影响,就不要担心,这种脑萎缩只是岁月雕琢的结果。因此,虽然说痴呆常常会伴随全脑萎缩或某些特定部位的萎缩,②________。如果体检发现脑萎缩后,不要草木皆兵,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必要时去医院就诊,明确是年龄增长引起的还是疾病导致的萎缩。③_______,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 ‎【答案】 (1). ①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自然现象; (2). ②但脑萎缩不代表一定会痴呆; (3). ③如果与疾病有关。‎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根据“这就像是每个人都会长皱纹一样”,填入“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自然现象”;第二个空根据“虽然说痴呆常常会伴随全脑萎缩或某些特定部位的萎缩”,填入“但脑萎缩不代表一定会痴呆”;第三个空根据“必要时去医院就诊”“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填入“如果与疾病有关”。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近期,部分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快速发展,出现了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督管理,推动银行严格执行相关监管规定,有效防范风险。‎ ‎【答案】关键信息:‎ ‎①部分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出现问题;②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通知》;③将进一步加强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监督管理。‎ - 2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摘中心句法。压缩时,只需将这个中心句摘取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去掉,压缩就完成了。删繁就简法。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抑或是拓展、引申等等。应将其删繁就简。根据“近期,部分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快速发展,出现了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问题”,可知近期,部分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出现问题;“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可知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通知》;“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督管理,推动银行严格执行相关监管规定,有效防范风险”,可知将进一步加强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监督管理。即部分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出现问题;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通知》;将进一步加强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监督管理。‎ ‎【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29日上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于敏、袁隆平、屠呦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位位重量级的大咖,他们获得国家的至高荣誉,实至名归。是他们,将毕生精力献给国家,作出了彪炳史册的成绩;是他们,提升了共和国的实力,让共和国有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25 -‎ 英雄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未来的中国需要我们新时代接班人的接力奋斗。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主题是“向英雄模范致敬,为共和国增光添彩”。‎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学习英雄模范,做时代奋斗者 同学们:‎ 大家好!‎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而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氢弹之父”于敏带领3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学习英雄模范,就是要学习于敏同志刻苦专研,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于敏同志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毅然服从国家需要,一切从头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他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做为人民服务的排头兵、领头雁。敢担当,有作为,唱响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 学习英雄模范,就是要学习于敏同志将爱国铭记于心,将奋斗践行于行。“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是于敏同志的自白。这位“盖世英雄”,凭借着对党和国家的一腔热血,28载隐姓埋名,投身于核武器事业,用行动践行了一位科学家对祖国深沉的爱,彰显了大我、忘我、无我的崇高境界。新时代的新青年,当以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高远志向传承英雄模范的爱国精神,以担当作为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学习英雄模范,就是要学习于敏同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家国情怀。“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愿将一生献宏谋!‎ - 25 -‎ 于敏同志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 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让榜样精神激发力量,在复兴之路上意气风发,矢志向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审题】写作指导,根据要求演讲稿的内容应该包括向英雄模范致敬和为共和国增光添彩的内容。“向英雄模范致敬”,就是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事迹,歌颂他们的品质贡献,根据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知忠诚,执着,朴实,这是他们的共性品质,忠于什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怎么执着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朴实又体现在哪里?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这些高贵的品质,伟大的人格极具感染力,当然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其他评价。“为共和国增光添彩”,这就是对同学们的希望,同学们应该学习并践行英雄模范的精神,要传承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脚踏实地的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向不平凡迈进,向伟大靠近,在接续奋斗中为共和国增光添彩。‎ ‎【立意】向英雄模范致敬;为共和国增光添彩;致敬共和国的脊梁;在持续奋斗中创造新的辉煌。‎ ‎【结构】题目切题《学习英雄模范,做时代奋斗者》,第一段展示成果。第二段是过程的艰辛,中间三段并列说明学习英雄模范要学习什么,“学习英雄模范,就是要学习于敏同志刻苦专研,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学习英雄模范,就是要学习于敏同志将爱国铭记于心,将奋斗践行于行”“学习英雄模范,就是要学习于敏同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家国情怀”。最后一段是期望,“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 ‎【素材】1. ‎ - 25 -‎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于敏等人不正是奋斗者吗?他们身上的奋斗精神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接续奋斗中,我们有理由拥有出彩人生;在接续奋斗中,我们有信心为共和国增光添彩。‎ ‎2. 忠诚、执着、朴实是英雄模范的鲜明品格,更是英雄模范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的本质的重要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价值,特别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处于大变革之中,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在交流中交融交锋,价值观的多元、复杂、冲突、碰撞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和一般性的世界文化现象。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功利价值与道德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经常使很多人在选择时无所适从。人们的价值选择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价值选择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环节,也是伴随人类社会自身演变而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现象。评价一个人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根本尺度是历史尺度,也就是看一个人的价值选择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3. 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信念的执着,需要无惧艰苦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既是具体的也是历史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它要求我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要求我们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中忘我劳动、挥洒热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它更要求我们团结起来,发出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我们的国家、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到今天的繁荣发展,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当今世界局势深刻变化,更需要我们为实现理想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 - 25 -‎ ‎ ‎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