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涟水县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10 月份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9 分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
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
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
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
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
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
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
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
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
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
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
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
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
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
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
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
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
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
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
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决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撑门面,作者要怎样
说,自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绝不是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所以,我们读一本小
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
好环。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
修养都大有裨益。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
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
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
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
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
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
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
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
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
鲁迅的小说确实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别强。
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
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
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
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
的同部作品?
毕飞字: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
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
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
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
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
出去了。
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
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现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认为我们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
品做不到这一点。
B.老舍认为分析一部小说内容的好坏,应主要从作者在作品中对社会人生和事件的态度的角度入手。
C.华飞宇认为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随着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长进,读者会具备与作者对话的
能力,不断有新发现、新感受。
D.“很省钱的”“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我的好友现余亮曾替我算过了”等表现了毕飞宇
语言朴实幽默,使得访谈气氛更加融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认为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
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
B.老舍认为读小说时,只要我们关注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
世的道理,提高文学修养。
C.毕飞宇认为当代文学的诸多优秀作品不确定能否成为经典,这是他缺少自信而在《小说课》中讲
得少的重要原因。
D.舒晋瑜运用“追问”,从“不断重读”到“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及时抓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次访谈核心话题的一项是( )
A.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B.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C.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者看吗?
D.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4.阅读小说时,老舍的“念着玩”和毕飞宇的“把玩”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析。5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 分
绣朵花儿当补丁
①“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打补丁在女红..冷落
成霜的年代几乎成了行为艺术。对于拿不起针线的女子,老一辈人是鄙视的,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
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②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
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
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
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③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
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
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
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④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
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
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⑤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
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
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
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
⑥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我结婚时的床单是喜
庆的凤凰牡丹图,洗出破洞后我也不愿意丢弃这意义特殊的物品,于是寻找花色和质地相近的布片,
用细密的针脚给它疲惫的腰身加上武装带,带补丁的床单,就像我们的婚姻一样,不可能持续新婚
那样的新鲜甜蜜,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怎么能轻言
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⑦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
越珍惜它。因为有它,我的生活平淡中有滋味,坎坷中有真诚,困窘里有鲜花,暗夜里有月光,算
不算顺风顺水,也过得活色生香,这是针线笸箩的功劳,这是缝补的功劳。
⑧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
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
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
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
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
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⑨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
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
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
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
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
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
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一一从容
通过。
(10)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
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11)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
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
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
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所以母亲的人生虽然坎坷多难,但也有锦上添花,风生水起之时,
作为一个女人,学会给生活打补丁是多么重要,有一个用来缝缝补补裁裁剪剪的针线笸箩是多么重
要!
(12)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她在缝补的同
时,总不忘记,破洞也可以开出花朵。
(取材于张金凤同题散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
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
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
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
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把针线笸箩“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反映出母亲对“我”的疼爱和嘱托。
B.写母亲精心糊制精美的针线笸箩,主要是为突出她具有心灵手巧的生活技能。
C.“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反映出作者对针线笸箩的特殊珍视。
D.文章结尾,是对全文的内容的总结,并呼应开头的“补丁”,起到点题的作用。
8.第⑨段写顶针和针锥,与“针线笸箩”有什么关系?作者从中悟出了哪些生活道理?5 分
9.本文题目“绣朵花儿当补丁”有很深的意蕴,综观全文,你认为其中的寓意是什么?以此为题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
凝,真贵人也。”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
参知政事。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
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
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
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
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间达亮语,沆曰:“吾非不知
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
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
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
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与诸弟
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
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李沆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
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B.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成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
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C.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感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
边诸郡皆不可保/
D.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
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宴犹私人饮宴,多指宫廷宴会,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
B.太子宾客,是朝廷设置的太子东宫属官,肩负调教辅佐、侍从护卫、规劝进谏等职责。
C.通藉指初做官,也指将姓名、年龄、身份等登记在宫门外悬挂的竹制门籍上,以备出入时查对。
D.拜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行礼,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沆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太宗赞赏他风度端庄稳正,称其是名副其实的显贵的人;真宗时,
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后兼修国史。
B.李沆能准确把握时局。众人认为要保灵州,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向他询问。他对时局认识清楚,
为皇帝提出解决的方法,但没有被采纳。
C.李沆眼光独到,善于识人,寇准多次向他推荐好友丁谓,他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出丁谓不能被委
以重任;后来寇准果真被丁谓排斥,印证了李沆的判断。
D.李沆修身严谨,生活简朴。他办完公事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
大厅前只能容马打转,他认为住宅传给子孙大小合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2)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
14.李沉深知外议他为“无口匏”,但是他却不想为此而做改变,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种做法的?4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其十七
庾 信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楼兰返①,将军疏勒归②。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注)庾信:南北朝著名文学家。作为南朝梁使者出使北朝西魏被扣留,梁为西魏所灭,被迫
仕魏,北周代魏后,又仕北周。此诗为仕北周时所作。此诗写作背景:南方陈朝讨伐后梁,北周一
批屡立战功、凯旋而归的大将率军援后梁攻陈,结果大败,陈军乘胜追击,直到北周沔州。①都护:
西域国名,西汉昭帝时楼兰数反,傅介子奉命出使,刺杀楼兰王而返;②疏勒:东汉明帝时耿恭坚
守疏勒城,数败匈奴进攻,数十人坚守,终为汉军迎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日晚”与“落晖”照应,一二句写景只是为了交代点明时间“日晚”和地点“荒城”。
B.“都护”“疏勒”借用典故,意在突出此次南征的统帅,皆是一向立功边陲、威震敌国的名将。
C.“马有风尘气”描写将士们风尘仆仆从边塞归来,还带有边关战场上的征战气息。
D.结尾“闻道”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不解围”暗示战事虽未结束,而胜负大局已定。
16.结合全诗,赏析“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二句。6 分
五、情景默写
17.(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
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
传诵。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
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沙河曾在诗坛 海内外,自 1989 年之后却有 20 余年不再写诗,转而从事古文
字研究,而且一下子就坚持了数十年。《白鱼解字》就是他几十年对古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
之作。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在书中,他
地向读者阐释汉字意趣的同时,也将《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书中出现
的错误在千年后予以纠正,( )。本书原名《流沙河认字》,曾先后由现代出版社与香港中华
书局等出版。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书未能将老先生对于古文字的想法原汁原味地
出来,给老先生与读者都留下了一个遗憾。这次出版的书稿将采用四色印刷老先生的手稿,既完整
而准确地再现了老先生文字世界的 ,同时也再现了老先生书法的优美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饮誉 了如指掌 再现 丰富性
B.饮誉 如数家珍 表现 丰富性
C.美誉 如数家珍 再现 渊博性
D.美誉 了如指掌 表现 渊博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B.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C.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D.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本书有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B.这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C.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就在这里
D.真正的价值表现在这本书里
七、语言表达
21.下面是某中学校宿管科发出的通知,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5 分
关于学生宿舍安全用电的通知
全体同学:
近日,因天气寒冷,宿舍违规使用电器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
了保障同学们的生命安全,现对有关宿舍用电的管理规定通知如下:
1.树立安全用电意识,自觉做到安全用电。
2.宿舍内不得违规用电,严禁使用电热毯、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违者予以没收并严肃处置。
3.宿舍管理员将增强管理力度,不定时地对宿舍进行检查,如被捉到,轻者予以警告,重者将
按规定予以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希望每位同学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室长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宿管科
2020 年 9 月 28 日
①将“ ”改为“ ”
②将“ ”改为“ ”
③将“ ”改为“ ”
④将“ ”改为“ ”
⑤将“ ”改为“ ”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25 个字。2 分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
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
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
“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
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垃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
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基于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
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七、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目前读书和知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现代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补习学校说“考上一本,报恩父母”;
著名作家高晓声说“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政府奖励每人几万元,企业奖励每人一套价值
几百万的房子,一时间名牌大学成了莘莘学子的梦想。
作为高三学生,即将参加明年的高考。学校准备召开家长会,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和自己的对
读书、知识的理解,准备一篇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或者给家长的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绝密★启用前
涟水县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10 月份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9 分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
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
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
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
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
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
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
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
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
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
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
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
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
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
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
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
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
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
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
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决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撑门面,作者要怎样
说,自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绝不是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所以,我们读一本小
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
好环。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
修养都大有裨益。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
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
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
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
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
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
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
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
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
鲁迅的小说确实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别强。
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
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
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
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
的同部作品?
毕飞字: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
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
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
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
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
出去了。
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
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现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认为我们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
品做不到这一点。
B.老舍认为分析一部小说内容的好坏,应主要从作者在作品中对社会人生和事件的态度的角度入手。
C.华飞宇认为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随着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长进,读者会具备与作者对话的
能力,不断有新发现、新感受。
D.“很省钱的”“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我的好友现余亮曾替我算过了”等表现了毕飞宇
语言朴实幽默,使得访谈气氛更加融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认为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
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
B.老舍认为读小说时,只要我们关注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
世的道理,提高文学修养。
C.毕飞宇认为当代文学的诸多优秀作品不确定能否成为经典,这是他缺少自信而在《小说课》中讲
得少的重要原因。
D.舒晋瑜运用“追问”,从“不断重读”到“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及时抓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次访谈核心话题的一项是( )
A.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B.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C.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者看吗?
D.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4.阅读小说时,老舍的“念着玩”和毕飞宇的“把玩”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析。(5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 分)
【答案】1.A 2.D 3.A
4.①老舍的“念着玩”指随便一看,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只供消遣;②毕飞宇的“把
玩”指反复揣摩着读,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去读。
5.
①首先对错误的读书态度予以否定,说明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
②进而谈论了小说较哲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文学类型的优势,点明小说在书籍里另成一格;
③最后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不
到这一点”说法绝对,原文“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
那么动人”“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
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强调的是哲学和历史也能让人明白人间,知道处
身涉世的道理,只是它们不如小说那么形象、有趣。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
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错误,原文“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
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
容出来”是就读小说应该注重读什么内容而言,并没有说什么是最好的小说。
B 项,“只要我们……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说法绝对,原文“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
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环”说的
是读小说评价好好的标准。
C 项,“这是他缺少自信”错,“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只是他的自谦之说。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分析材料二,本次访谈的核心话题是“怎样读小说”,而“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是由核心话题延伸出来的话题。 故选 A。
4.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老舍的“念着玩”,出现在文章第二段段尾“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
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指的是平常人读小说的态度,理解该词的语境在第一段“平常人读小
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
问”。据此概括出答案即可。
毕飞宇的“把玩”的例句,首先找到文中对“把玩”的解读,语境是“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
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
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
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
象‘飞’出去了”,再据此概括出毕飞宇的“把玩”指反复揣摩着读,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作品情
境中去读。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脉络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共分为三个层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
第一段为第一层,开头亮明观点“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然后“平常人读小说……这个态度,据
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对错误的读书态度予以否定;
第二段为第二层,“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
人”“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
活现”“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分别比较了小
说与哲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文学类型的不同,得出结论“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
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第三、四、五段为第三层,分别从“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文
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
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环”三个角度论述,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
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 分
绣朵花儿当补丁
①“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打补丁在女红..冷落
成霜的年代几乎成了行为艺术。对于拿不起针线的女子,老一辈人是鄙视的,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
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②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
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
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
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③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
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
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
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④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
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
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⑤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
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
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
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
⑥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我结婚时的床单是喜
庆的凤凰牡丹图,洗出破洞后我也不愿意丢弃这意义特殊的物品,于是寻找花色和质地相近的布片,
用细密的针脚给它疲惫的腰身加上武装带,带补丁的床单,就像我们的婚姻一样,不可能持续新婚
那样的新鲜甜蜜,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怎么能轻言
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⑦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
越珍惜它。因为有它,我的生活平淡中有滋味,坎坷中有真诚,困窘里有鲜花,暗夜里有月光,算
不算顺风顺水,也过得活色生香,这是针线笸箩的功劳,这是缝补的功劳。
⑧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
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
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
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
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
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⑨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
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
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
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
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
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
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一一从容
通过。
(10)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
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11)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
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
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
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所以母亲的人生虽然坎坷多难,但也有锦上添花,风生水起之时,
作为一个女人,学会给生活打补丁是多么重要,有一个用来缝缝补补裁裁剪剪的针线笸箩是多么重
要!
(12)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她在缝补的同
时,总不忘记,破洞也可以开出花朵。
(取材于张金凤同题散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
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
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
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
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把针线笸箩“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反映出母亲对“我”的疼爱和嘱托。
B.写母亲精心糊制精美的针线笸箩,主要是为突出她具有心灵手巧的生活技能。
C.“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反映出作者对针线笸箩的特殊珍视。
D.文章结尾,是对全文的内容的总结,并呼应开头的“补丁”,起到点题的作用。
8.第⑨段写顶针和针锥,与“针线笸箩”有什么关系?作者从中悟出了哪些生活道理?(5 分)
9.本文题目“绣朵花儿当补丁”有很深的意蕴,综观全文,你认为其中的寓意是什么?以此为题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6 分)
【答案】
6. D。7.B.
8.
(1)顶针和针锥都是针线笸箩里装载的。
(2)顶针用以帮助人顶住生活难以通过的艰难的关口,达到目的。
(3)针锥是坚硬的精神,用来打头阵穿越巨大障碍。
9.(1)破洞意味着生活都不免残缺;绣朵花儿是说只有抱着美好的愿望用真心来精心修补,生活
才能越来越美好。(2)以此为通道形象生动而又充满乐观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6.(错在"没有什么文采”,比如描写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故选 D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项,“突出她具有心灵手巧的生活技能”错误。根据
原文第②、③段可知,母亲将针线笸箩作为陪嫁送给“我”,针线笸箩里还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
主要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以及她通过针线笸箩传递给“我”的生活哲理。选项对文章的理解不
正确。 故选 B。
8.本题考查对文章形象和文章主旨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文章塑造的典型
形象的特征,结合上下文对作者赋予其的内涵及情感进行分析。本题第一问,原文说“针线笸箩里
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
可得出“顶针和针锥都是针线笸箩里装载的”。第二问,根据原文第③段可知,母亲给“我”的针
线笸箩里有顶针和针锥,包含着母亲对“我”的爱。根据原文第⑨段“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
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推进你的针,
到达你的目的地”可知,顶针可以用于帮助人对着生活中的困难坚硬处,迅速推进,到达目的地。
根据“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
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可知,针锥比喻更坚硬的精神支撑,用以在遇到巨大障碍的
时候打头阵,从而给生活的理想扫清阻碍。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9.本题考查对散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结合全文解释散文标题含义,体会
作者赋予的思想情感,结合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表达效果。“补丁”的存在是因为衣物上破了洞,
根据原文第⑧段“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
的漏洞”及“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可知,生活的漏洞指生活中的伤痕和
残缺,需要补丁进行缝补。根据原文第⑦段“坎坷中有真诚,困窘里有鲜花”可知,“绣朵花儿”
指人应该要不惧困难,用真诚的心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才能打败困难,获得成功,让生活更加美好。
散文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真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蕴含作者学习母亲乐观
面对人生的生活态度,语言优美,令人回味无穷。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3 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
凝,真贵人也。”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
参知政事。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
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
“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
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
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
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
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间达亮语,沆曰:“吾非
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自余通籍..之子,坐
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
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与诸
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
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李沆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
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B.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成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
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C.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感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
边诸郡皆不可保/
D.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
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宴犹私人饮宴,多指宫廷宴会,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
B.太子宾客,是朝廷设置的太子东宫属官,肩负调教辅佐、侍从护卫、规劝进谏等职责。
C.通藉指初做官,也指将姓名、年龄、身份等登记在宫门外悬挂的竹制门籍上,以备出入时查对。
D.拜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行礼,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沆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太宗赞赏他风度端庄稳正,称其是名副其实的显贵的人;真宗时,
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后兼修国史。
B.李沆能准确把握时局。众人认为要保灵州,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向他询问。他对时局认识清楚,
为皇帝提出解决的方法,但没有被采纳。
C.李沆眼光独到,善于识人,寇准多次向他推荐好友丁谓,他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出丁谓不能被委
以重任;后来寇准果真被丁谓排斥,印证了李沆的判断。
D.李沆修身严谨,生活简朴。他办完公事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
大厅前只能容马打转,他认为住宅传给子孙大小合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2)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
14.李沉深知外议他为“无口匏”,但是他却不想为此而做改变,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种做法的?4
分
【答案】10.B 11.D 12.A
13.(1)不如派使者秘密诏令各州将领,让他们分别统领军队和百姓都撤出城堡而归到一处,若这
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休养生息了。(2)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笼络。
笼络之事,是我怨恨不能做的。
14.李沆的做法是正确的。李沆洞察时事﹖懂得进退,能把握时局。针对外人议论“他是没嘴的葫
芦”一事,他并不想做出改变,这表明他是一个不受舆论影响,做事有主见,能坚守原则,有底线,
有操守的人。
【解析】
10.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的翻译是:当时李继迁反叛已很久,兵力日益强盛,有图谋夺取朔方的意图。朝廷难以
迅速运送粮食,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周围各州都不能保住。
“久叛”是长时间叛乱,文中指“李继迁”叛乱,而不是背叛兵众,因此应在“判”后断开,
排除 AD;“中外”是朝内外的人,才能“咸以为”,由此可以判断“中外”不能断开,排除 AC。 故
选 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D 项,“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解说错误,拜揖是古时表示恭敬的礼节。 故
选 D。
12. A 项,“真宗时,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分析错误,原文是“真宗升储,
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意思是:真宗被立为太子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
太子宾客,太宗诏令太子于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是“真宗被立为太子时”,不是“即位后”。 故
选 A。
13.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莫若:不如;空垒:撤出堡垒;息肩:指让肩头得到休息,免除劳役,休养生息。
(2)苟:如果;妄:胡乱;笼罩:笼络;病:怨恨,厌恶,不满。
14.从原文李沆经给弟弟李维的解释“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
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
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中可知,李沆充分了解人们
的想法和看法,多言反而招致更多的纷扰,不如寡言,他不做任何改变,可见他为人有主见,懂进
退。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淳化二年,李沆判吏部铨。他曾侍奉宫中宴会,太宗用目光看着
他说:“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真宗被立为太子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
客,太宗诏令太子于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真宗即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年,
李沆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任中书侍郎。当时李继迁反叛已很久,兵力日益强盛,有图谋夺
取朔方的意图。朝廷难以迅速运送粮食,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
么周围各州都不能保住。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就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能
为朝廷所占有。不如派使者秘密诏今各州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和百姓都撤出城堡而归到一处,若这
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休养生息了。”此时众人的意见各不相网,没有立即采李沆的建议,
没多久灵州就陷落了,真宗从此更加看重李沈。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以丁谓有才能向李沆推荐,
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怎么可以让他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寇准
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你一直能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后悔,就
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斥,才信服李沆的话,李沆任宰相,接待宾客,经常很少说话。
马亮与李沆同年考中进士,又与他的弟弟李维交好,他对李维说:“外面议论说你大哥是没口的葫
芦。”李维趁机把马亮的话告诉了哥哥,李沆说:“我不是不知道,然而现在的朝士得以入殿议事,
上密书论政事,全无遮蔽,多下选到各级部门,大家都可看见它。通过我的新进仕宦之人,他们坐
起拜揖,尚且乱了典章顺序,入席必定自论功劳最多,以希求得到宠爱奖赏,如此有什么策划值得
与他们交谈呢?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笼络。笼络之事,是我怨恨不能做的。”
李沆性格直爽诚信,家居时修身严谨,言谈没有琐碎的空话,识大体,任职时谨慎细微,不追求名
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徇私办事。李沆公事办完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
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容马打转。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
里作为宰相官署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与几个弟弟友爱,尤
其器重李维,闲暇之日相对宴饮清谈,未曾谈及朝政,也未曾问起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李沆疾病
发作去世,五十八岁。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9分)
拟咏怀其十七
庾 信
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楼兰返①,将军疏勒归②。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注)庾信:南北朝著名文学家。作为南朝梁使者出使北朝西魏被扣留,梁为西魏所灭,被迫仕魏,
北周代魏后,又仕北周。此诗为仕北周时所作。此诗写作背景:南方陈朝讨伐后梁,北周一批屡立
战功、凯旋而归的大将率军援后梁攻陈,结果大败,陈军乘胜追击,直到北周沔州。①都护:西域
国名,西汉昭帝时楼兰数反,傅介子奉命出使,刺杀楼兰王而返;②疏勒: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
勒城,数败匈奴进攻,数十人坚守,终为汉军迎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日晚”与“落晖”照应,一二句写景只是为了交代点明时间“日晚”和地点“荒城”。
B.“都护”“疏勒”借用典故,意在突出此次南征的统帅,皆是一向立功边陲、威震敌国的名将。
C.“马有风尘气”描写将士们风尘仆仆从边塞归来,还带有边关战场上的征战气息。
D.结尾“闻道”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不解围”暗示战事虽未结束,而胜负大局已定。
16.结合全诗,赏析“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二句。6 分
【答案】
15.A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阵云”:以叠起平铺的云层比喻凝固不动的兵阵,“秋蓬”:飘荡不
定的蓬草比喻离家远征的将士。渲染的手法:描写边塞荒城雄浑苍凉的秋景,渲染紧张的战争氛围。
情感:含蓄地寄予了诗人对广大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事的忧虑。结构上呼应起首二句。
【解析】
15.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
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
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A 项,“只是为了交代点明时间‘日晚’和地点‘荒城’”错
误。诗的开篇二句“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写景,不仅点明时间、地点,而且“荒城”“落
晖”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边塞荒凉的城堡,一片苍莽辽阔的原野,淡烟暮霭,残阳如血,
这就为后文写战事渲染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故选 A 项。
16.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赏析‘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二句”,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
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诗句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从内容、手法、情感、结构等角度分
析。从内容上来看,“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意思是天空云层平铺宛如兵阵,凝固不动,秋天
的蓬草被风卷起正要飞走,描写的是边塞荒城秋天的景象,意境特点是雄浑苍凉,象征着新的战争
形势紧张又严重。从手法上来看,“阵云”和“秋蓬”并不是单纯写自然事物,而是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以叠起平铺的云层比喻凝固不动的兵阵,以飘荡不定的蓬草比喻离家远征的将士。从情
感上来看,这两句诗写士兵列阵,将士又如飞蓬一般离家远征,营造了浓烈的战争氛围,含蓄地寄
予了诗人对广大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事的忧虑。从结构上来看,这两句写边塞荒城的秋景,与开头两
句“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形成了呼应。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五、情景默写 6分
17.(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
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
传诵。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
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
人帐下犹歌舞。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
需注意“沂”“雩”“帐”“坼”的书写。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 分)
流沙河曾在诗坛 海内外,自 1989 年之后却有 20 余年不再写诗,转而从事古文
字研究,而且一下子就坚持了数十年。《白鱼解字》就是他几十年对古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
之作。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在书中,他
地向读者阐释汉字意趣的同时,也将《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书中出现
的错误在千年后予以纠正,( )。本书原名《流沙河认字》,曾先后由现代出版社与香港中华
书局等出版。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书未能将老先生对于古文字的想法原汁原味地
出来,给老先生与读者都留下了一个遗憾。这次出版的书稿将采用四色印刷老先生的手稿,既完整
而准确地再现了老先生文字世界的 ,同时也再现了老先生书法的优美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饮誉 了如指掌 再现 丰富性
B.饮誉 如数家珍 表现 丰富性
C.美誉 如数家珍 再现 渊博性
D.美誉 了如指掌 表现 渊博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B.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C.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D.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本书有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B.这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C.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就在这里
D.真正的价值表现在这本书里
【答案】
18.B 19.C 20.B
【解析】
18.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
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
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
当的一项”。
“饮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美誉”:美好的名誉。“美誉”是名词,根据语境需要动词与
下文“海内外”搭配,故第一空选填“饮誉”,从而排除 CD。“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
“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了如指掌”一般不用作状语,故第二
空选填“如数家珍”恰当,从而排除 A。 “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表现”:表示出
来。根据语境“本书未能将老先生对于古文字的想法原汁原味地”表示和展现出来,所以第三空选
填“表现”恰当。“渊博性”用于修饰人,不能用于指此处语境中的“文字世界”,故第四空选填
“丰富性”恰当。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B。
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
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划线句的病因主要是语义重复和搭配不当以及语序不当。具体为:“可以”和“堪称”的“堪”语
义重复;“展示”与“作用”搭配不当;“在文字方面古中国”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古中国在文
字方面”。
A 项,语义重复和语序不当。“可以”和“堪称”的“堪”语义重复,原句可删掉“可以”或将“堪
称”改为“称作”;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 调整为“古中国在文字方面”。
B 项,搭配不当,“展示”与“作用”搭配不当,可以删掉句中的“和作用”。
D 项,语义重复和搭配不当。“可以”和“堪称”的“堪”语义重复,原句可删掉“可以”或将“堪
称”改为“称作”;“展示”与“作用”搭配不当,可以删掉句中的“和作用”。
故选 C。
20.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
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
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括号之前,讲了他在书中的两种做法,可见括号内句子就要说这两方面的情况如何,而 A、C、D 三
项主语(陈述对象)都变了,只有 B 项的主语用“这”指代了这一内容。
故选 B。
六、语言表达 (5 分)
21.下面是某中学校宿管科发出的通知,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关于学生宿舍安全用电的通知
全体同学:
近日,因天气寒冷,宿舍违规使用电器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
了保障同学们的生命安全,现对有关宿舍用电的管理规定通知如下:
1.树立安全用电意识,自觉做到安全用电。
2.宿舍内不得违规用电,严禁使用电热毯、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违者予以没收并严肃处置。
3.宿舍管理员将增强管理力度,不定时地对宿舍进行检查,如被捉到,轻者予以警告,重者将
按规定予以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希望每位同学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室长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宿管科
2019 年 12 月 30 日
①将“ ”改为“ ”
②将“ ”改为“ ”
③将“ ”改为“ ”
④将“ ”改为“ ”
⑤将“ ”改为“ ”
【答案】①将“侵害”改为“危害”②将“处置”改为“处理”③将“增强”改为“加大”④将
“捉到”改为“查到”⑤将“不再”删去,或改为“再”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
①搭配不当。“侵害”与“安全”搭配不当,将“侵害”改为“危害”;
②用词不当。“处置”意思是分别事理,使各得其所;处罚。“处理”处置、安排、加工,快速的
解决问题。“处置”是指分别事理,使各得其所,而“处理”不包含这个意思。此处是对违规用电
情况的解决办法,故应用“处理”;
③搭配不当。“增强管理力度”应改为“加大管理力度”;
④不合语体。“捉到”属于口语,此处是“通知”,应用书面语,将“捉到”改为“查到”;
⑤否定不当。“避免安全事故不再发生”,“避免”含有否定意,此句双重否定,意为肯定:事故
发生。故将“不再”删去,或改为“再”。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25 个字。(2分)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
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
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
“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
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垃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
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基于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
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答案】示例: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这段属于叙述类材
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段进行压缩,压缩语段的过程中要保留主要信息,也就是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结果,在压缩信息的过程中要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保留更多的信息。本语段由一些反
对垃圾焚烧的人士的观点引出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之间的关系,并且说到认识二者关系的意义,然
后具体说到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所以本段围绕着生活垃圾分类和
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目前读书和知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英国哲学家培根
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代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补习学校
说“考上一本,报恩父母”, 著名作家高晓声说“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有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政府奖励每人几万元,企业奖励每人一套价值几百万的房子,一时间名牌大
学成了莘莘学子的梦想。
作为高三学生,即将参加明年的高考。学校准备召开家长会,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和自己的对读书、
知识的理解,准备一篇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或者给家长的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读书的快乐
各位家长:
你们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读书的快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谭游,享受读书的乐趣。书让我们找到一
个最好的,是忠实的朋友。它水远不会抛弃你,也不会背叛你。无论我们是在欢乐或痛苦中,还是
在寂寞或彷徨时,书总会静静地伴在我的身边,分享我们的喜悦,抚慰我们的心灵。
古人说:“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存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一
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读书让我告别了平庸。古人有“不读诗,无以言”,今人有“不读书,何以言”的论调。确实
是这样,读书可以增长我的见识,丰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阅历,自然也就与平庸绝缘。读书可以
让我发觉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美好,读书可以让我在阅读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离。这就是一种
快乐,种沟通 的快乐。无论在清晨,还是在黄昏,手捧一本泛着清香的书,坐在沁着凉意的草地上,
让碎碎的阳光懒懒地撒在身上,然后在青草与阳光的味道中,用长着触角的心灵抚摸和领略书中的
奥秘,领略在其他地方领略不到的快乐与安谧,充实着平乏的大脑。
读书让我发现真爱。打开《简爱》,我似乎被里面的主人空带到另一个世界,为她那坚强宽容
而又充满爱心的品质所深深感动了,看到那令人伤感的场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这是真性情
的表现。简爱那娇小的身躯却承受着如此悲苦的命运,常常让我泪眼婆要。但她那顽强的性格,博
大的心胸,给了我远离自卑的勇气,坚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种收获,一种悲伤后的快乐,一种痛
苦后的幸福,一种爱过之后的刻骨铭心。
读书让我享受着生活。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
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
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乌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
的应该将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
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爱读书,书给我解开了许多不解之谜,书给了我一双观察事物的慧眼,书给我生活带来了种
种情趣。有了书,我就拥有了通向幸福之门的万灵钥匙:有了书,我就拥有了心系天下苍生的宏愿,
有了书,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这就是书中的奥妙。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解析】
审题:
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的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读书”,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改变命
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材料中引用很多“读书”的名言,旨在说明不同的人对“读书”的看
法和认识,甚至政府给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重奖。这些关于“读书”的言论以及重奖优秀的读
书学子的举动,都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和人们对读书的认识。所以,这次作文的应该围绕读书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来立意
这次写作任务是根据上面的材料和自己的对读书、知识的理解,写一篇家长会的发言稿或者给家长
的一封信,号召即将参加明年的高考的高三学生们能够努力读书,专心学业,以学业为重,以读书
为乐,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丰富并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从而鼓励高三
学子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读书。
参考立意:
(1)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2)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创造财富;
(3)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
(4)是关于人该怎么样奋斗,该怎么样向上而读书。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
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
“读书的快乐”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读书让我告别了平庸”“读书让我发现真爱”“读
书让我享受着生活”等方面论证读书的重要性,最后以号召高三学子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总
结全文。
参考素材:
1,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
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
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
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
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2,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只要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
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你对人类、对社会
有没有做出一定的贡献。要很好地做出贡献,必须有一定的知识,那要掌握知识,就必须读书,好
好地读书。
3,只要你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在人生的征途上不停地奋斗,虽然一次次耕耘有可能化为泡影,
一次次冲击有可能伴随着失败,然而不停地学,不懈地进取,以坚强的信念点燃生命之火,总能走
出寂寞的寒夜,曲曲折折的经历,会铸就你勇往直前的秉性,能将磨难化为动力,以勤奋读书改变
命运,用刻苦实干成就事业,总能将生命丰盈而充实,使人生绚丽多彩。
4,拿破仑曾说,“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服。”不向前走,不
知道路有多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学习是一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好好
地读书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为广博,使自己的胸襟更开
阔,认识更富有见地。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只要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
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你对人类、对社会有没有
做出一定的贡献。要很好地做出贡献,必须有一定的知识,那要掌握知识,就必须读书,好好地读
书。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
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
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
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
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
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
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
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
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
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关文档
- 广西兴安县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0月2021-06-0319页
- 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2021-06-0313页
-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2021-06-0312页
-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327页
-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6-0317页
-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学2020届2021-06-0327页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2021-06-0326页
- 【语文】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1-06-0318页
- 语文卷·2018届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2021-06-0313页
- 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新大陆学校高2021-06-0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