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4 KB
  • 2021-06-03 发布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郓城实验中学2020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20.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1~5题。‎ 材料一:‎ 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被公认,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又不容否认,两者各具优势。但长期以来,医疗领域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遇到困难。‎ 一是中医人员数量增长与中医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分别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 二是中医教育日益衰退。 语言上,古汉语训练缺乏, 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医理论培训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 三是民间中医的发展临困境。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认。现行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要求考西医知识,民间医生大都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关,民间医生多因无法领到行医执照不能公开行医,若行医即属非法。‎ 四是中医医院存在西医化倾向。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医院评等级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摘编自陈永杰《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 材料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枝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临床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 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锋《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曾在武汉一线指导和参与救治的专家回顾总结了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全小林院士说,武汉疫情出现社区传播之后,我们将中医药治疗和干预纳入“四早”内容,第一时间为集中隔离点的发热、疑似、已确诊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以及一些密切接触者发放药物,发放通治方“寒湿疫方”的药72.3万服,覆盖5万多人,使很多病人在早期就得到控制,不向重症发展。‎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带队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通过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564名患者均没有转为重症。‎ ‎“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接情的蔓延,是我们取胜的基础。”张伯礼说,在向其他方舱区的推广经验后,1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中药,各个方舱医院的转重率基本在2%至5%左右。‎ 不少专家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就我们在武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治经验来说,一般的病人都有发热、咳嗽、气喘、乏力的症状,还有氧饱和度降低的表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介绍,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后,这些病人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发热、乏力、咳喘缓解率都在90%以上,说明综合救治能够有效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 治愈出院的患者中,有一部分虽然核酸检测已呈阴性,但身体还来完全康复,需要持续的医学干预和心理康复。在这方面,中医药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干预的技术手段。‎ 有时乏力、咳嗽或精神不太好,肺都炎症没有完全吸收,免疫功能没有完全修复……“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做一些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医药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张伯礼说。‎ 目前,仝小林永院士团队正在针对恢复期康复的中医药干预开展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使用。‎ ‎(摘编自新华杜《中医药为新冠肺炎防治作出重要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列安全食品面临重重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古汉语训练缺乏,学生读不懂中医医古籍是其根本原因。‎ B要培养大批中医“专才”。就必须建立以师承教育为主、院校教育为辅,二者相结合的中医教育新体系。‎ C. “守正”指传承中医药的精华,“创新”指在坚守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为其发展注入动力,二者不可割裂。‎ D.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病人早期控制阻止重症转危和康复干预等方面,都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优势显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医医院之所以存在西医化倾向,并非因为中医药不不如西药好,而是因为中医药不如西医盈利高。‎ B.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正式承认。‎ C. 研究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是传承中医精华的重要途径。‎ D. 只有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为中医药注人源头活水,并保其发展源远流长,清流激荡。‎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乃至世界人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 要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C.康源全自动中药调剂系统生产线对几千年手抓戥称的传统调剂方式进行了创新,极大提高了中药饮片配药、取药效率。‎ D. 要充分发掘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中医药在时代有新作为。‎ ‎4.结合材料内容,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 ‎ ‎5.请针对材料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结合文本,向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提三条有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6分)‎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醉酒之后 刘庆邦 项云中喝得一塌糊涂,他不知道自己的酒量,一口气喝了小半瓶。酒下去了,心底的痛苦和委屈却翻了上来,肺腑里发出压抑很久的哭声。这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自习,初二班的同学听见了项老师的哭声,吃惊之余,难免从教室里溜出来,挤在老师门外。不料老师的门是虚掩的,同学们一挤一拥,竟把老师的门推开,蜂拥到屋里去了。‎ 项老师不只是哭,还在诉:太绝情了!说好的你等我三年,我调到市里,咱们就结婚。这才一年多,你咋就不理我了呢!‎ 当晚,校长专门安排食堂为项老师做了他最爱吃的酸汤面叶儿。校长说,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项老师是到我校来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我们指望项老师能挑起学校的大梁呢!‎ 项云中低着眉,懊悔地苦笑一下,摇了摇头。他想:不能再待下去了,该写一份请调报告了。‎ 次日上课,项老师发现同学们变了。以往每天第一节课,总有同学迟到,而今全班齐刷刷的。以前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把王大牛的光头打得啪啪响。王大牛学习不咋样,但他把自己当成同学们的开心果,一点儿都不介意同学们打他。可今天,同学们不再打了。‎ 还有,班长余红霞带着值日的同学,到项老师宿舍打扫卫生了。项老师整天忙于教学,对卫生不是很讲究。余红霞在扫床底时看到一双翻毛皮棉鞋。因地面有些潮湿,鞋底上还沾有黄泥巴,棉鞋已经发霉,翻毛上面像是又长了一层毛。‎ 一天晚上,一位家长给项老师打电话,一上来就给项老师道辛苦。家长说,这几天孩子回家挺晚,说是在学校上晚自习,谢谢项老师啊!项老师并没安排学生晚自习,他很警惕地说:您的孩子学习挺自觉的,表现挺好的,放心吧。‎ 第二天,项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又发现了新情况:王大牛的脸是肿的,肿得像一只小面盆一样,肿得把眼珠子都包住了。他问:王大牛,你的脸怎么回事儿?‎ 王大牛站起来了,说没事儿。‎ 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项老师走到王大牛课桌旁边,要看得更仔细些。‎ 见老师向他走来,王大牛赶紧低下头:老师,真没事儿,我就是不小心被马蜂蜇了一下。‎ 王大牛说被马蜂蜇了一下,若搁以前,不知同学们会笑成什么样呢!可眼下竟一个笑声都没有。‎ 一下课,项老师就对余红霞说:最近放学后,同学们都能按时回家吗?‎ 余红霞脸上红了一下,又白了一下,说:这几天放学后,有一些同学到山上采中草药去了。采到药材卖给收购点,攒点儿钱交下学期的学杂费。王大牛爬到山崖上摘一只马蜂窝,就被蜇到了。‎ 项老师对同学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提了两条要求:一要注意安全,二要跟家长说实话。‎ 周一早上,余红霞和几个班干部提着一样用绿方巾包着的东西来到项老师办公室,对项老师说:我们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您一样东西,请您一定收下。‎ 项老师说:我怎么能要同学们的东西呢!‎ 余红霞不容分说,解开方巾,打开纸盒,里面放的是一双皮鞋。皮鞋是黑色的,闪着亮光。当皮鞋呈现在老师面前时,同学们的眼睛无不亮闪闪的。他们想,项老师的女朋友之所以不理他了,是因为项老师没有城里人最爱穿的皮鞋。有了这双皮鞋,说不定他们就会重归于好。‎ 当晚,项云中把已经写好的请调报告撕掉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学生符合其年龄特征,比如开篇写孩子们听项老师哭时,又“溜”又“挤”又“拥”,写出了孩子们喜新奇、爱热闹的特点。‎ B.校长让食堂做项老师喜欢吃的酸汤面叶儿,语重心长地劝导项老师要担当重任,说明校长是通情达理的,对项老师也充满了期望。‎ C.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但也释放了项老师的精神压力,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 D.发生在项云中身上的故事,也揭示了山村教育的困境,促使人们思考山村教育的未来和出路,在温情的背后,人们也应有冷峻的理性反思。‎ ‎7.小说开头写项云中醉酒,结尾写同学们将一双新皮鞋送给项老师,这两处情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 ‎8.王大牛这一人物有什么特点?小说为什么要塑造王大牛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 ‎ 二、诗歌阅读 ‎(一)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1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 ‎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 ‎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 ‎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 ‎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9.下列对《乡愁四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 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0.下列对《乡愁四韵》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B.两首诗歌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写实。‎ 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乡愁四韵》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 D.《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显;而《乡愁四韵》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11.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4分)‎ ‎ ‎ ‎12.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基调悲凉,哀婉动人。最后一句“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令人回味。‎ ‎14.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6分)‎ ‎ ‎ ‎(三)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年轻的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 ‎ (3)曹操《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三、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2小题,6分)‎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B.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C. 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17.选出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          采采芣苢     茂盛的样子 B. 对酒当歌     当时              唤渠朝餐歇半霎   助词,无义 C. 悠悠我心     思虑连绵不断     枉用相存   问候、探望 D. 但为君故     只是             烟涛微茫信难求   确实,实在 ‎ ‎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仗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庭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20.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备受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备受关注。‎ ‎21. 下面是某校高一(一)班拟定的一则倡议书片段,在词语表达上有不当之处,请指出四处并修改。(4分)‎ 为了增强我班同学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体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班委与学校餐厅洽谈,谨定于周四下午四点半到学校餐厅义务帮厨。请同学们务必抓住这个机会,自愿报名,莅临参加。‎ ‎ ‎ ‎22. 学校即将举行秋季运动会,请你拟写两条标语,悬挂在体育馆两侧。要求:两条标语字数相同(每条7—18字)、句式基本一致,包含秋天、运动、青春、奋斗等内容。(4分)‎ ‎ ‎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十五六岁的你,青春已经开始。在奋斗的青春岁月里,可能有些许遗憾,更多的应是骄傲自豪。‎ 要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 (3分)C  (A项“其中古汉语训练缺乏,学生读不懂中医古籍是其根本原因”,文中无据,B项“以师承教育为主”错,文中表明“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D项“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错,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需要中西医结合)‎ ‎2. (3分)B  (扩大范围。原文是“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而非指所有民间中医。)‎ ‎3. (3分)D  (材料二的观点是“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A项表明中医药的价值和意义。B项只谈中医药传承,未谈创新。C项只谈中医药的创新,未谈传承)‎ ‎4.①开头引用习总书记的话“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出中心论点,是总说。(1分)    ‎ ‎②然后从“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和“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两个角度分别论述(2分)    ③最后总结上文并指出传承和创新缺一不可。(1分)‎ ‎5.①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②强化中医院的公益性、普惠性,避免中医院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③健全中医教育,培养中医“专才”。④改革中医师考试制度,制定合理的民间中医行医资格标准。(6分。每条2分,答出3点即可。)‎ ‎6.(3分) C   (“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文中无此意;“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无中生有。)‎ ‎7. 答案: ①项云中醉酒,展现了项老师心灵脆弱的一面,交代了他的人生困境,为下文他写请调报告作了铺垫;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感情的理解,因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2分)②同学们送皮鞋给项老师,表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他们淳朴的心愿,暗示了上文部分同学放学回家迟、王大牛被蜇的真正原因,又为结尾项老师撕掉请调报告作了铺垫。(2分)‎ ‎8. 答案: ①学习落后,但开朗洒脱,不计较同学打他的光头;热爱老师,勇敢无畏,为攒钱给老师买鞋,不避凶险摘马蜂窝。(2分)  ②刻画王大牛这一形象,表现了同学们精神状态的改变,他们懂得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同时王大牛这一人物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行为特征都很特别,增添了小说的生动性和趣味性。(4分)‎ ‎9. (3分)  D (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0.(3分)B   (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11.参考答案:①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②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每点2分)‎ 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答案。‎ ‎12.参考答案: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②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每点2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13.(3分) C  (是诗人自己少时丧父,身世飘零)  ‎ ‎14. 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 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离别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 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 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条2分,写出3条即可)‎ ‎ 15.   (1)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2)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 ‎(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6.(3分) B   (B项,“东汉末”表述错误,应该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 ‎17.(3分)B    (B项,“对酒当歌”的意思是“对着酒,应该唱歌,指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所以“当”的意思是“应当,应该”。)‎ ‎18. (3分)B   ( 解析:承接上文“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分析,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项、C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19. (3分)A   ‎ ‎ 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 第二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这是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责任,用“责无旁贷”。‎ 第三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 第四空:一日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分析,外卖送餐员,直接接触食物,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很清楚,选用“一目了然”。‎ ‎20. D   解析:原句出现的问题:其一,成分残缺,“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A项,成分残缺,“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 B项,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21.(1)“体悟”改为“觉悟”;   (2)“洽谈”改为“商量”;‎ ‎(3)“谨”改为“特”或去掉;     (4)“务必”去掉;或“务必抓住”改为“珍惜”;‎ ‎(5)“莅临”改为“积极”或“踊跃”。‎ ‎(洽谈,用于商业行为。谨,郑重地、庄重地。莅临:来到,来临,亲自到临的意思,为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4分,每处1分,只指出不修改不得分)‎ ‎22.(4分,每句2分)‎ 示例1:和秋天同行,以运动展现真我风采。与时代俱进,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示例2:让运动的英姿融入秋天的回忆。用奋斗的节奏谱成青春的乐章。‎ ‎23.参考例文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老一辈相比,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自幼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青年一代,成长拔节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有更扎实的知识,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天地。从“创新创业”到“互联网+”,社会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供青春施展才华、追逐未来,在时代的舞台创造无限的可能。‎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书写过人生的精彩、攀登过人生的高峰,我们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 让青春因梦想而激扬。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因一时挫折而灰心丧志,因身处逆境而放弃前行,甚至让享受和偷安在我们内心扎根,那青春何以为青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沿,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纵然前行之路荆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击水的劲头,无论道路多险、风浪多大,都是对自己的超越。而那些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的日子,将永远成为人生的财富。‎ 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从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动,到北京奥运的火炬传递,从反疆独反藏独的惊天怒吼,到“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管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抑或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只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又何尝不是在为国为家添砖加瓦?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我们一定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人生的色彩更加绚烂。‎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    ‎ 补充:{诗歌鉴赏}‎ ‎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人归暮雪时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