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东北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年级下学期阶段验收(语文)学科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时代,文学发展面临诸多不利或有利条件。
就不利条件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不管我们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文学的日趋边缘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极为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化和资讯的日益发达,原先属于文学的天然权利正在逐步丧失。从文学的教育功能来看,社会教化的责任主要由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来承担;从文学描述、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来看,现代媒体早已取代文学,成为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的信息终端;而从娱乐功能方面来说,文学也已经有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娱乐和文化工业体系。举例来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读小说还是日常生活中首屈一指的文化娱乐和消遣方式,而在今天,我们的业余时间大多为看电视、旅游、玩电子游戏、上互联网等娱乐方式所占据。
虽然文学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但我们无需为此感到担忧和悲观。因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从来都是一项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之所以会对文学在往昔的辉煌念念不忘,完全是因为文学黄金时代的出现。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差不多两百年的文学发展时期。在这个时间段中,由于现代小说的兴起,文学的声望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然而,这个黄金时代在文学整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只不过是一个特例。也许会有人问,这个黄金时代怎么会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按照伊格尔顿在《英国文学的起源》中的说法,文学之所以会忽然变得重要,首先是源于西方宗教的衰落,其次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异化和情感分裂。人们把文学视为治愈资本主义精神危机的良药。而在近代的中国,为了启蒙大众,抵御外侮、挽救危亡,文学的作用和功能也被大大强化了。众所周知,梁启超在《论文学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把小说的作用归结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并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小说不发达,而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亦着眼于对社会的启蒙和疗救。
- 27 -
伴随着文学黄金时代出现的是一系列文学制度、写作机制、文学观念的重新确立。比如说,现代版权法的产生,从根本上规定了作者对作品的所有权,使得文学的商品属性凸显出来,原本无利可图的文学作品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文学作者终于可以获得合法和稳定的报酬。这也反过来刺激了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再比如说,由于大学设立了文学专业,也使得原先处于“业余状态”且多少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文学,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精彩纷呈,而文学的科学化始终是其重要内核。
不管怎么说,到了今天,文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并未衰落,它实际上不过是重新回到了常态化的状态之中。如今的社会上,充斥着“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对于这种看法,我们无需理会。其实,“文学已死”这类声音,早在15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文学在今天依然活得好好的。
(摘编自格非等主编的《文学写作》,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黄金时代”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文学是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黄金时代的出现是个特例。
B. 曹禺的话剧《雷雨》自发表后,一次次被搬上舞台,是文学处于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
C. 一系列文学制度、文学观念等的重新确立,促使了文学“黄金时代”的产生和发展。
D. 黄金时代已结束,文学重新回到常态,作者认为不必发出“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开篇即指出了当今时代文学日趋边缘化的事实,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原因。
B. 文章在论证文学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C. 文章大体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探讨了文学写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状况。
D. 文章引用了伊格尔顿等人的论述,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文学为什么会忽然变得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表明在其所处时代文学也是既无所重轻又有一定地位的。
B. 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以写作启蒙和疗救社会,说明文学的作用和功能在那个时代被大大强化了。
C. 现代版权法的产生,刺激了作家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并带来了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
D. 根据文中伊格尔顿的观点,随着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革,不排除文学再次出现“黄金时代”的可能。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分析】
- 27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黄金时代’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一系列文学制度、文学观念等的重新确立,促使了文学‘黄金时代’的产生和发展”说法不正确,原文“文学制度、文学观念”是伴随着“黄金时代”产生,它们不是“黄金时代”产生的条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使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分析错误,文章没有使用类比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现代版权法的产生,刺激了作家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并带来了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精彩纷呈,而文学的科学化始终是其重要内核”,也就是说20世纪文学理论繁荣,文学的科学化是其内核。
故选C。
- 27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后父的老
刘亮程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 27 -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
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
后父活到84岁,走了。
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
- 27 -
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17期,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回老家时看到叔叔和其父到年老时都白了头,一脸皱纹,像“兄弟”一样,这样的父子关系就是作者理想的父子关系。
B. 村里人将提前备好的“老房”摆在院子里,老人也会试躺,可见村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比较重视“老”,对于谈“老”并不排斥。
C. 很多人家在老人健在时就备好寿材,而直到后父去世时,我也没有给他备寿材,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渲染了后父去世时的凄凉。
D. 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老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应该坦然接受”。
5. 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请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B 5. ①感激之情。后父让我感觉到有庇护,将我们兄弟几个抚养成人。②愧疚之情。未能及时给后父准备好寿材,让他安心变老,也没有为他送终。③怀念之情。回忆与后父生活的过往,表达对后父的追忆和思念。
6. 主旨句: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理解:①“老”的前提是活到一定的年龄,但是生命无常,人未必都能长寿,比如作者的父亲;②“老”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陪伴,这样在变老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安心,如村里家家都备寿材,后父因为家庭的重担,在50岁时又干起重活累活;③在变老的过程中,人们要担负起对长辈和晚辈的责任,如奶奶和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们要赡养他们,而且在他们面前,我们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 27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属于无中生有,结合前一节中“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可知,作者引用他的叔叔与其父亲的事情,是想表达“老”不容易;
C项,“前后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前后不构成对比,并且“后父死时凄凉”无中生有;
D项,“意在告诉读者‘老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应该坦然接受'”错误,文章开头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意在告诉读者“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文章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相关情节,进行总结概括。答题时,先概括再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从原文“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可以看出对后父的感激。后父去世时“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中“赶紧驱车往回赶”可以看出我们的着急悲痛,“漫天大雪”环境渲染悲痛,也写出回程的艰辛,突出情感的悲痛;“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中,“但我知道”“一定”充满了对后父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为后父送老的孝心。
【6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主旨,品味精彩的语言,体会探究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然后仔细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再次基础上圈画出文中主旨句,然后再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本题,通读文章,可以找出本文主旨句在文章第二段“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这句话,根据文章中“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老”可知“老”的前提是活到一定的年龄,但是生命无常,人未必都能长寿,比如文章作者提到的父亲,在作者13岁时就去世,没有活到老。根据文章中“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可知“老”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陪伴,这样在变老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安心。而作者的后父因不具备“老”的条件,想“老”又不得不“不老”的描写,虽然50岁了,“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表达了“老”的“不容易”。结合文中“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可知变“老”的过程中没有担负完抚养晚辈的责任,为长辈“养成养老敬老送老”,也就是担负起对长辈的责任,不能“老”也不敢“老”,如奶奶和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们要赡养他们,而且在他们面前,我们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还有奶奶老了,临到母亲老,可是母亲不敢老,她有一堆未成年的孩子,要拉扯这堆孩子未成年,在孩子没成年,也就没有完成对晚辈的责任不能“老”也不敢“老”。
- 27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情感表达、任务形象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出题集中的在文章内容主旨、艺术手法、情感抒发、结构思路等即个方面,答题时一定要通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仔细分析比照,判断正误。还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文言文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24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而幼孩 字:疼爱。 B. 愿无伐善 伐:夸耀。
C. 吾与点也 与:赞成。 D. 以俟君子 俟:等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项,“字而幼孩”的意思是“养育你们的小孩”,所以“字”的意思是“抚养、养育、教养”。
故选A。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
B. 为国以礼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 就有道而正焉 根拳而土易
D. 摄乎大国之间 风乎舞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因:动词,继续,接着/因:动词,顺应,顺着;
B项,以:介词,用/以:目的连词,来;
C项,而:连词,表顺承/而:连词,表并列;
D项,两个“乎”都是相当于“于”,介词,在。
- 27 -
故选D。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9.下列句子中包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 饭疏食,饮水 B. 且硕茂,早实以蕃
C. 外连衡而斗诸侯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
例句: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结实多。
A项,饭:名词作动词,吃;
B项,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蕃:形容词动用,结果实多;
C项,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动;
D项,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故选C。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理,非吾业也
C. 故不我若也 D.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27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A项,状语后置,“长乎(于)尔”即“乎(于)尔长”;
B项,判断句,“……也”表判断;
C项,宾语前置句,“故不我若也”即“故不若我也”;
D项,省略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即“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故选C。
1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早缫而绪 B. 鼓瑟希,铿尔
C. 病偻,隆然伏行 D. 莫春者,春服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
A项,“而”同“尔”,你,你的;
B项,“希”通“稀”,稀疏;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莫”通“暮”,晚。
故选C。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 27 -
B. 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指不到20岁的人。
C.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语录体著作,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D.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D项,“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屯田’”说法错误,“柳屯田”是指柳永。
故选D。
13.下列各项中,孔子的观点与所给材料中老子的观点不同的一项是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A.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B.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D. 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经典内容和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的古典传题文化篇章,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所体现的观点。然后与所给选项进行对比,判断正误。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孔子的观点与所给材料中老子的观点不同的一项是”,
- 27 -
材料中老子认为“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即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蓬累而行:像飞蓬飘转流徙而行,转停皆不由已。蓬,一种根叶俱细的小草,风吹根断,随风飘转。累,转行的样子。老子的观点君子既知进还要知退。要坚持正道。
A项,参考译文: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不管国家有道还是无道君子都要知进退,坚持正道;
B项,参考译文:天下有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无道,政策的制定或执行由诸侯决定。是说天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时,如果天下有道是天子决定,如果天下无道是诸侯决定;
C项,参考译文:信仰坚定,喜爱学习,重视死亡,履行正道。不去危险的国家,离开动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天下不太平就躲藏起来。是说君子要坚持学习,履行正道,不投机取巧。天下太平就出来为国家服务,造福人民,天下不太平,就隐逸,藏起来,相当于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是君子要知进还要知退,要坚持正道;
D项,参考译文: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是说君子就要像蘧伯玉坚持正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君子要知进还要知退。
例句和ACD是从个人层面上讲述君子为人处世,在国家有道和无道时改如何做。都有君子既知进还要知退,要坚持正道的观点。B项是讲述国家有道和无道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不同。
故选B。
14.下列各项孔子对其弟子评价,不能表现他对弟子的认可与赞扬的一项是
A.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B.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C.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D.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经典内容和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的古典传题文化篇章,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所体现的观点。然后与所给选项进行对比,判断正误。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项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不能表现他对弟子的认可与赞扬的一项是”,
A项,孔子认可公西华的为政能力,是对公西为政能力的认可评价;
B项,孔子认可子路不以口体之奉比不上他人而感到羞辱,不嫉妒、不贪求。是对子路为人的认可和评价;
- 27 -
C项,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悦的。是说颜回对自己的话都高兴同,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
D项,孔子赞赏闵子骞孝顺,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是赞扬闵子骞孝顺的认可和评价
故选C。
四、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子立嗣。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15.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B.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 27 -
C.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D.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康:是今天的南京,又称为秣陵、金陵、石头城、江宁、建业、建邺、应天、天京等,被人们称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B. 孝闵:是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谥号用字有褒、贬、怜的不同,“闵”为贬谥。
C. 碑志:镌刻于石碑上的书法、文辞。为安葬设立的称为“墓碑”,列于墓道前的称为“神道碑”,入墓穴者称为“墓志”。
D. 大象:是北周静帝宇文阐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庾信聪敏过人,博学多才。庾信少年时才识卓越,超出常人,身材魁梧,举止恭顺,擅长《左氏春秋传》,梁武帝时,任抄撰学士。
B. 庾信生性懦弱,临难退缩。“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独自一人先行撤退。
C. 庾信命途多舛,身不由己。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一直被迫留在北方,江陵被平定后,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 信怀念故乡,忧愁忧思。庾信出仕北朝以后虽然地位尊贵、爵禄丰厚,他还是对故乡念念不忘,用写文章来寄托怀乡之情。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
(2)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答案】15. A 16. B 17. B
18. (1)父子都在东宫侍奉太子,出入于宫中,恩宠礼遇没有人能与他们同等优厚。
(2)庾信治理政事简明清静,官吏百姓感到安适。
【解析】
【15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陈氏”“周”“南北”“士”“旧国”“王褒”“信”“人”“武帝”“王克”“殷不害”“褒”,虚词“与”“之”“其”“乃”“及”“而”,
BD项,“通好”意思是“交好交往”为一个词,做“陈氏与周”,的谓语,意思是“当时陈朝与周友好交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
C项,“王褒”是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当时陈朝与周友好交往,南方北方流散寄居他乡的人,被允许各自回到他们的故国。陈朝于是请求放回王褒及庾信等十数人。北周武帝只是放了王克、殷不害等,庾信及王褒都因被武帝喜爱而不放回。句子可以断开为: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故选A。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闵’为贬谥”说法错误,“闵”不是贬义,是平谥,表达死者登位后夭折或志向未申。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庾信独自一人撤退”错,原文“信以众先退”率领众人撤退。“生性懦弱”也于文无据,文章中找不到相关信息。
故选B。
【1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在东宫”,指在东宫侍奉太子;“禁闼”,宫中。“莫”,没有谁。“比隆”,同等优厚或同等兴盛。“恩礼莫与比隆”,省略句。即“恩礼莫与(之)比隆”,恩宠礼遇没有人能与他们同等优厚。(2)中“为政”,治理政事;“简静”,简明清静,不繁苛;“吏人”,官吏百姓;“安”,意动用法,感到安适。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都在《南史》中有传记。
庾信年幼时就才识卓越,聪慧无比,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高大魁梧,举止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是太子的侍从,掌管文书。东海人徐摛为太子东宫的护卫军。徐摛的儿子徐陵和庾信都是太子的抄撰学士。父子都侍奉东宫,出入宫中,恩宠没有人能跟他们同样优厚。又因文章都有华美绮丽之风,被当时文坛称为徐庾体。当时后生,竞相模仿,常常刚有文章一出来,都城人们都纷纷传诵。多次升迁做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东魏,文章辞令,被邺下之人广为称道。回来后又做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
侯景之乱时,梁简文帝命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千余人扎营朱雀航。等侯景到达时,庾信率领众人先撤退。台城陷落后,庾信逃到江陵。梁元帝代行制命,授庾信御史中丞。等梁元帝登基即位,调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出使西魏。恰好西魏大军向南方征讨(杀梁元帝),于是被扣留在长安。江陵被平定后,多次升迁做仪同三司。
- 27 -
周孝闵帝继位,封庾信临清县子,授官司水下大夫。调出任弘农郡守。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不久又授官洛州刺史。庾信治理政事简明清静,官吏百姓感到安适。当时陈朝与周友好交往,南方北方流散寄居他乡的人,被允许各自回到他们的故国。陈朝于是请求放回王褒及庾信等十数人。北周武帝只是放了王克、殷不害等,庾信及王褒都因被武帝喜爱而不放回。不久征召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一向喜好文学,庾信特别受到恩宠。等到赵、滕各位王侯,跟庾信诚挚交往,就像布衣之交。各位王公碑志多拜托庾信执笔。只有王褒与庾信地位相当,其余文人,没有谁能比得上。
庾信虽然地位尊贵声名显赫,但常常思念故乡,创作《哀江南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象初年,因病离开自己的职位。隋朝开皇元年逝世。共有文集二十卷。隋文帝悼念他,追赠原来的官职,追加荆州刺史、雍州刺史之职。儿子庾立继承他的爵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秋夜感怀
刘辰翁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此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宋亡后,矢志不仕。
19.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叶著秋声”两句写深秋时节,树叶已经落光,虽无秋声,但鬓角的凉意让人难耐。
B. “惟有老人心似醉”一句写出作者放下了俗世忧愁,借酒沉醉,希望不用醒来。
C. “起舞故无成”使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词人渴望收复失地却又无能为力的情感。
D. “此恨难平”中 “恨”字具有深意,对于词人来讲,国家灭亡的痛苦令他难以释怀。
20.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了“曹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也写到了“曹孟德”,两处都借“曹孟德”表情达意,请分析两处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9. B 20.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建功立业的曹孟德为周瑜所困,最终消失在历史深处,作者借此表达了看淡功名利禄的豁达心态;(2)本词不能忘却曹孟德,表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有所成就的理想,抒发了词人执着于收复故土的宏大抱负。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B项,“放下了俗世忧愁,借酒沉醉”错,“似醉”是好似喝醉,并不是选项说“借酒沉醉”。根据下阕“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可知词人并没有放下。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找出题目的比较鉴赏点所在,比如本题,题目是: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了“曹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也写到了“曹孟德”,两处都借“曹孟德”表情达意,请分析两处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是要求学生比较两篇作品中写“曹孟德”表达的情感不同之处。是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能力。明确比较阅读的比较点,然后仔细阅读所要比较阅读的作品,圈画出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答案。本题,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有赤壁时看到赤壁的景象,通道客人吹的洞箫特别悲伤,就问客人为什么,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是说当时曹操当时是何其勇武,意气风发,后被周瑜所困,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借此表达自己看淡功名利禄的豁达心态。本词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意思是说已经故去的历史名人的曹孟德,其伟大的抱负和建立的伟大功业领自己敬佩,曹孟德理想抱负和建立功绩,另自己难以忘怀,感觉历史上没有谁能与之相比。“除却”“更与谁争”表达了词人对曹孟德的敬佩。结合注释“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宋亡后,矢志不仕”,可知此处词人是借助曹孟德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像曹孟德一样建功立业、有所成就,能够收复故土。表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有所成就的理想,抒发了词人执着于收复故土的宏大抱负。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9分)
- 27 -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强大的秦帝国没法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不够爱惜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一词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将美好的意象同与之不和谐的动词搭配,营造破碎、反常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李白的自信气质与盛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 谁得而族灭也? (4). (2)问君能有几多愁? (5).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 (3)昆山玉碎凤凰叫, (7). 芙蓉泣露香兰笑。 (8). (4)天生我材必有用, (9). 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递、族、恰、材。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27 -
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飒飒的声音,正如风平浪静的时候,海水舐着沙滩的声音一样。再远一点有整齐的农田,有蜿蜒的小河,有模糊的远山。你怎能相信这条满怀青春的小河倒有两千岁的年纪?
以下各项修辞手法,文段中都使用的一项是
A. 比喻 比拟 排比 B. 比拟 排比 借代
C. 通感 排比 反问 D. 反复 夸张 拟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判断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要求选出“以下各项修辞手法,文段中都使用的一项”,
B项,语段中没有借代手法,排除B项;
C项,没有通感手法,排除C项;
D项,没有反复和夸张手法,排除D项。
故选A。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文收集网站arXiv具有文本检测功能,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左右。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公司曾撤销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该公司解释,这些论文出现“伪造同行评审的痕迹”,而这些问题也只是 。
尽管抄袭严重,但相应的处罚却是 。在被曝光学术造假后,一些人的名字还堂而皇之出现在各种高精技术人才的名单内。当没有足够严重的违法成本要承担,抄袭者就会 、为所欲为,( )对那些抄袭者类似“什么是脸”的狂妄回复,就应该有一个干脆利落的强力回击,不仅原作者可以对其进行民事诉讼,中科院等机构也应该对其职务一免到底,其享有的相应政策支持也该应声而止。唯有如此,才能关紧学术不端的旁门,造假者们才会 ,才会明白“什么是脸”有多么可耻。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27 -
该网站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
B. 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
C. 在该网站1991年至2012年收集的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左右。
D. 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左右。
2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冰山一角 蜻蜓点水 肆无忌惮 黔驴技穷
B. 九牛一毛 蜻蜓点水 暴虎冯河 江郎才尽
C. 冰山一角 走马观花 暴虎冯河 黔驴技穷
D. 九牛一毛 走马观花 肆无忌惮 江郎才尽
2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最终受损害的则是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
B. 他们损害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乃至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
C. 而最终受损害的则是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乃至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
D. 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乃至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将被损害。
26.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浪线部分“什么是脸”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应该严于律己,否则,明星“完美”的人设一夜之间就崩塌了。
B.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 虽然“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几年,但是人们对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仍然记忆犹新。
D. 若“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或“原住户”想把它赶出去,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答案】23. A 24. A 25. C 26. B
【解析】
【2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划线句子“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左右”,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句式杂糅,可改为“该网站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或者改为“在该网站1991年至2012年收集的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二是“超过10%左右”赘余重复(不合逻辑),可删去“左右”。B项没有修改第一处语病,C项没有修改第二处语病,D项两处语病都没有修改。
故选A。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冰山一角”指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九牛一毛”比喻渺小、轻微,或者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此处是说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公司曾撤销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该公司解释,这些论文出现“伪造同行评审的痕迹”,而这些问题也只是暴露出来的只是中国学术论文的一小部分,用“冰山一角”更合适;
第二处,“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走马观花”比喻大致地观察一下,观察不细致、不深入。此处是把抄袭严重,处罚只是标记抄袭,撤销论文发表,在结合和横线后“被曝光学术造假后,一些人的名字还堂而皇之出现在各种高精技术人才的名单内”,此处应该是说处罚不够深入,选用“蜻蜓点水”更适合;
第三处,“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暴虎冯河”指有勇无谋;此处根据前文“没有足够严重的违法成本要承担”和后文的“为所欲为”,此处是说对于抄袭者没有足够严重的违法成本要承担,这些就会任意妄为。和“有勇无谋”没有关系,选用成语“肆无忌惮”;
- 27 -
第四处,“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再无办法了;“江郎才尽”比喻才情减退。此处是说只有原作者维权,对超细致进行民事诉讼,中科院等机构也应该对抄袭者职务一免到底,抄袭者享有的相应政策支持也该应声而止,才能关紧学术不端的旁门,造假者们才会没有办法可使。选用成语“黔驴技穷”。
故选A。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前面是说没有足够严重的违法成本要承担,抄袭者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括号后讲述对抄袭者的惩罚,根据前后语境逻辑,括号处应该是强调损害,据此排除BD两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据此排除A项。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标点符号使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会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浪线部分‘什么是脸’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重点考查引号的用法。
原文“什么是脸”中的引号作用是直接引用。
A项,“完美”上的引号表讽刺否定;
B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是直接引用评论家说的话,引号表直接引用;
C项,“‘5•12’汶川大地震”中“5·12”的引号表特定称谓;
D项,搬到新家”“水土不服”“原住户”的引号表特殊含义。
故选B。
六、微写作(2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7.从句号、感叹号、破折号中选择一种,围绕此标点符号,联系自己现在的人生,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写一段抒情文字。
【答案】例文:
问号(?)
- 27 -
人生就是一次远行。在这远行的途中,我们苦苦寻求,上下求索。而求索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未知的领域不懈地去探索。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温暖的问号,“她”启发我思考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她"指弓|我探索科学的迷言“她”催我奋进,用思考、探索去打开广袤世界的大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要求从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中选择一种,并以这种标点符号为题,联系自己现在的人生,思考自己将来的人生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写现代诗,用拟人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这个题的难度比较大,要求以诗歌的形式;同时,以选定的标点符号的标题,更要有拟人的手法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所以可以直接写一段抒情文字,赋予标点符号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并写出所选标点符号的寓意即可。问号,就是求索,就是思考,与人生的每一步都息息相关,可选择它。写出这个标点的特征,比如问号引领探索,催人思考即可。
【点睛】“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力求符合要求: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28.《论语》蕴藏着孔子思想的精髓。请从“孝”“信”中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它对你成长的启示。
要求:解说准确,条理清晰,运用两种以上修辞,200字左右。
【答案】例文:
孔子将“仁”看作道德最高准则,也是道德的总体。“仁者爱人”,是最简单的表述,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爱自己也可以更好地爱别人,是“仁”的起点;而爱别人是为了更好地爱自己,是“仁”的归宿。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微作文考查名著阅读与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干,按照题干要求写作,尤其注意字数要求等细节。因为《论语》蕴藏着孔子思想的精髓。请从“仁”“孝”“信”“学”中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它对你成长的启示。要求:解说准确,条理清晰。200字左右。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仁”“孝”“信”“学”等方面谈成长的启示。要注意一定要引用孔子的原话,然后结合原话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比如从“仁”的角度,可以从“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出发展开论述。
- 27 -
- 27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2021-06-0313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2021-06-0322页
-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4页
-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届高2021-06-0311页
- 2017-2018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2021-06-0321页
-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1届高2021-06-038页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2021-06-0311页
-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2021-06-0318页
-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06-0317页
- 吉林省吉林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2021-06-0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