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辽宁省抗疫联考·2020 年普通高等校招生统一考试仿真质量监测卷
语文(四)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对此,我们应始终保持必要的温情与敬意,
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
教育应以“孝共同体”为载体。“孝共同体”是中国人的家,以孝为本的家庭生活是中
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从家始,家庭教育以孝道为核心,孝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
的起点,孝道教育主要是通过家来完成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完成的,它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养成与人格塑造起着
重要作用。中国人的家是基于血缘的以尊亲为结构的共同体,家既是生活共同体,又是家风
与家教构成的道德共同体。西方是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的,中国古代教育则主要依托家共同
体来完成,通过家庭的人文教化来立德树人。家书、家训等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
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教给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
做,否则就会受到家规惩罚。家训的形式有训诫、遗训与书信等多种形式,中国古代著名的
家训有《孔子家语》《颜氏家训》等。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祭祀之礼常常发挥着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在中国古代
各种礼仪中,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祭祀有祈年成、庆丰收及祭奠先人等类型。祖先崇拜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信仰,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祭祖活动中“以文化
人”的教育意义较为显著。祭祀不仅寄托了对先人的怀念,同时也告诫今人饮水思源、感恩
敬畏。祭祀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虽然孩子当时不能真正理解其背后
的文化底蕴,但是,为健康成长播下了唤醒的种子。
教育要从童年读国学经典抓起。在中国古代社会,幼教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阶
段,即所谓的“童蒙养正”。“蒙以养正”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诵读经
典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童年时期往往记忆力较强,这时,督促孩子多背诵一些
蒙童类经典,虽然孩子当时对经典中的道理不全懂,这并没有关系,等到成人以后,这些早
年记忆的东西就会被激发与唤醒,为孩子一生成长提供无尽的资源。
教育要寓于礼仪之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撑。
- 2 -
国学教育重视“习礼育人”。无“仪”不成“礼”,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化力量,
礼仪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中国古代重视仪式感教育,礼仪教育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
容,贯穿于人成长的主要阶段,“志学礼”“成人礼”等都是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主要形式,
“成童礼”教育成童者“怀感恩之心,行孝悌之道”;“成人礼”则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毕业礼”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礼仪教育是一种唤醒
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与认同教育,它使人逐渐萌发敬畏感与责任感。中国传统节日有
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节日中的礼仪教育是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传统
节日的仪式感使一些抽象的价值观变得鲜活起来,过节能够潜移默化激发人的文化认同与价
值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人教育应以家为载体,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道德、健全人格。
B.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家风、家书、家训等殊途同归,构成道德共同体。
C. 祭祀活动与礼仪教育均是具有唤醒作用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D. 中国传统节日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活的呈现形式,激发了人们的认同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从作用、类型两个方面,论证了祭祀之礼与古代孝道教育的关系。
B. 文章最后一段论述了礼仪教育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本质、主要形式及重要意义。
C. 文章在论证中国古代教育方式时运用了例证法及引证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 文章从孝道教育、经典诵读和礼仪教育三个层面,层层深入对论点加以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中国家教不同,西方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可见西方人的家庭观念不强。
B. 祭祀先人、缅怀先烈,会更好地激发和唤醒人性之善,是很好的感恩教育。
C. 读国学经典要从童年抓起,因此,幼教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阶段。
D. 只有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才能够激发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的认同。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 3 -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 项,“中国传统节日”范围扩大;“鲜活的呈现形式”无中生有。原文是“中国传统节日的
仪式感使一些抽象的价值观变得鲜活起来,过节能够潜移默化激发人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
同”,可见主语应当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也没有提到“鲜活的呈现形式”。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层层深入”错,孝道教育、经典诵读和礼仪教育三个层面是并列关系。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 项,“可见西方人的家庭观念不强”推断失当,原文“西方是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的,中国
古代教育则主要依托家共同体来完成”,可见只是客观说明中国人与西方人教育依托点的不
同;
C 项,强加因果;幼教阶段重要是因为“蒙以养正”,从童年开始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D 项,以偏概全,“只有……才”过于绝对,由文章最后一句“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使一些
抽象的价值观变得鲜活起来,过节能够潜移默化激发人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可知,“中
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只是条件之一。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
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
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 月 2 日报道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 6 月 29 日发表文章《德国铁路集团押注“一
带一路”,增加对华列车货运》称,德国国有铁路集团——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计划大幅提
高对华运输能力,寄希望于北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继续支持陆路运输。
文章称,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准备明年将中欧班列铁路货运服务增加 17.6%,从目前的
8.5 万个标准集装箱增加到 10 万个。
虽然铁路在欧中货运总量中所占份额仍然微不足道——仅占 1.5%,但交通运输业观察家
预测:随着双方企业利用列车运输优势,铁路货运量将出现增长。
文章称,由于欧中班列对德国铁路公司投资组合日益重要,2018 年年底德国铁路公司成
立了欧亚货运公司。公司董事长卡斯滕•欣内说:“我们预测货运能力增加,依据的是公司成
功地扩大了中国与我们欧洲铁路网连接的目的地,我们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大的铁路网。”
(节选自《看好“一带一路”前景 德铁拟增加对华列车货运》,2019 年 7 月《参考消息》,
有删减)
材料二:
到 2018 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 2.1 万台,是 1949 年的 5.3 倍;民用汽车保有量 2.3
亿辆,是 1949 年的 4564.1 倍;民用飞机由 1985 年的 404 架增至 2018 年的 6134 架;水上运
输船舶 13.7 万艘,是 1950 年的 30.3 倍。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类运输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创新。
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大型客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路和飞机装
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8 年,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 179 亿人,旅客周转量 34218 亿人公里,是 1949
年的 128.5 倍和 220.8 倍,年均分别增长 7.3%和 8.1%。完成货运量 515 亿吨,货物周转量 204686
亿吨公里,是 1949 年的 275.3 倍和 793.8 倍,年均分别增长 8.5%和 10.2%。随着现代化码头
建设的加速推进,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2018 年,全国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完成
货物吞吐量 92.2 亿吨,是 1949 年的 1390.6 倍,年均增长 11.1%。
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居民出行和货物流转更加高效。在政策积极推动下,涌现上海虹桥
综合客运枢纽、广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高铁、城市客运、轨道交
通、民航等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多式联运、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货运
组织形式快速发展,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货物运输服
务体系。
- 5 -
(节选自 2019 年 8 月《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有删减)
材料三:
11 月 1 日,5G 商用时代正式开启。随着高速的 5G 网络投入应用,数字旅游产品、手机
动漫视频、云游戏、智慧旅游服务等都将为人们带来更高品质、更多层次的体验,5G 技术将
逐渐成为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数字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江西省定南县桃花源景区,视觉工业(赣南)创意基地成为文旅产业与数字创意融合
发展的典范。目前,为活化利用赣南客家文化资源,该县正在制作“客家文化百米长卷 VR”,
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呈现赣南客家文化和山川,游客不出景区便能实现“人在画中游”饱览客
家美景。
今天,消费者对文化旅游消费的品质需求不断提高,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
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更注重产品的体验感、科技感、创意感。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旅游
消费者带来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全新场景体验。
随着 5G 技术的兴起,文旅行业聚焦在虚拟现实和产品可视化领域的应用也迎来新的发展。
高速率低延迟的 5G 技术与 VR 技术结合,让这些交互式应用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让体验和互
动形式更加丰富、更加身临其境。同时,5G 还可以促进智慧旅游的进步,涉及无感购票、智
能监控、智慧餐厅、文物保护、景区运营等领域。
(节选自《5G 时代,数字创意产业将迎来哪些新机遇》,2019 年 11 月《光明日报》,有
删减)
[注] ①旅客周转量,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旅客运输工作总量的指标,是运送旅客人数与运送
距离的乘积,以人公里(或人海里)为计算单位。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949 年到 2018 年,我国铁路机车比增加了 5.3 倍,民用汽车增加了 4564.1 倍,而民用飞
机则从 1985 年的 404 架增加了 6134 架。
B. 1949 年到 2018 年,我国客货运输年均增长率由低到高分别为: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
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
C.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设备量质齐升,得到长足发展。
D. 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满足了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带动旅客
和货物运输量大幅增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媒体关于德国铁路集团将增加中欧班列铁路货运服务的报道中,使用了“押注”一
- 6 -
词,足见日本媒体十分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
B. 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运公司,因为它们预测到德中铁路货运量会出现增长,决定要
把德国铁路网打造成欧洲最大的铁路网。
C. 5G 技术为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 5G 商用时代一定会为数
字创意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D. 桃花源景区的视觉工业(赣南)创意基地制作“客家文化百米长卷 AR”,就是要给旅游消
费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全新场景体验。
6. 建国 70 周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的可喜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获得不断发展的
策略与途径。
【答案】4. A 5. B
6. 示例 1:(1)策略:①对外开放,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②实现知识
产权自主,加强自主研发,不断转型、升级运输服务。(2)途径:①开设欧中班列,实施北
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②5G 广泛应用,各类运输装备技术实现突破创新;③快速发
展综合客运枢纽和多种新型货运组织形式。
示例 2:(1)努力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发展。比如“一带一路”政策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
巨大机遇。(2)抓住机遇,提升发展水平。比如 5G 时代来临,中国迅速把握时机,抢占数字
经济制高点。(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比如中国交通体系中公路、铁路、
航空、港口等的大规模建设及配套设施水平的提升极大满足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 项,“1949 年到 2018 年,我国铁路机车比增加了 5.3 倍,民用汽车增加了 4564.1 倍,而
民用飞机则从 1985 年的404 架增加了 6134 架”说法错误。原文是“到 2018 年末,全国铁路
拥有机车 2.1 万台,是 1949 年的 5.3 倍;民用汽车保有量 2.3 亿辆,是 1949 年的 4564.1 倍;
民用飞机由 1985 年的 404 架增至 2018 年的 6134 架”,不是“增加了”,是“增加到”,不
合逻辑。
故选 A。
【5 题详解】
- 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要把德国铁路网打造成欧洲最大的铁路网”说法错误。由原文“2018 年年底德国铁
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运公司。公司董事长卡斯滕•欣内说:‘我们预测货运能力增加,依据的
是公司成功地扩大了中国与我们欧洲铁路网连接的目的地,我们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大的铁路
网’”可知,德国铁路网已经是欧洲最大的铁路网。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是“建国 70 周年,我们已
经看到了国家的可喜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获得不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本题有两
问,第一问是我国获得发展的策略。由材料一的标题“《看好‘一带一路’前景 德铁拟增加
对华列车货运》”可知,“一带一路”政策在与各国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一带一
路”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由材料二“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类运输装备技术不断
突破创新。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大型客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
路和飞机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知,实现知识产权自主,加强自主研发,不断转型、
升级运输服务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第二问是我国获得发展的途径。由材料一
“由于欧中班列对德国铁路公司投资组合日益重要,2018 年年底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
运公司”“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计划大幅提高对华运输能力,寄希望于北京“一带一路”互
联互通计划继续支持陆路运输”,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可以开设欧中班列,实施北京“一
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由材料三“5G 商用时代正式开启。随着高速的 5G 网络投入应用,数
字旅游产品、手机动漫视频、云游戏、智慧旅游服务等都将为人们带来更高品质、更多层次
的体验,5G 技术将逐渐成为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数字创意产业带来
新的发展机遇”可知,可以利用 5G 技术,实现各类运输装备技术的突破创新;由材料二“运
输服务转型升级,居民出行和货物流转更加高效。在政策积极推动下,涌现上海虹桥综合客
运枢纽、广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高铁、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民
- 8 -
航等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多式联运、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货运组织形
式快速发展,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
可知,可以快速发展综合客运枢纽和多种新型货运组织形式。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
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
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
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
述主体) ,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
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
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致);(3)分点分
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相别【注】
流潋紫
唯余了二人相对,比人多时分更窘迫尴尬,因是上了晚妆,不宜太浓艳,只是薄薄施朱,
以粉罩之。如懿面上染了淡淡绯红的飞霞妆,晕浓化开,如桃花始芳。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
沿着额边青丝,以水晶、碧玺和金箔做成的五瓣绿梅花钿幽幽一明,愈显得冷艳逼人,竟隐隐
生出凌霜傲意。皇帝轻轻咳一声,“皇后,朕只想唤她们来唱些民间俚曲,了解风物。”
她反唇相问:“皇上的日子颇有致趣,每日赏女若赏花,春色无边,不止开在江南岸上。
皇上却不怕这些邪花靡草来路不明,会行不轨么?”
皇帝睨着眼瞧她,轻轻笑道:“说到致趣,朕瞧皇后这数年来悒悒不乐,便把皇后的这一
份情致一起享了。”
夜色渐深渐浓,轻描着水色桃花的白纱灯罩下透出橘红的烛光,像是一抹水光,泠泠反射
着淡淡的华晕。
皇帝凝视着她,缓缓摇头,“若是孝贤皇后在,一定不会如你一般顶撞冒犯朕。”
如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是啊。若臣妾对皇上宠幸伶人之事不闻不问,皇上一定以为臣妾
- 9 -
不在意皇上,无情才无心,便如当日质问臣妾见到您悼亡孝贤皇后之诗时的感触。可若臣妾为
着皇家的颜面考虑,为着皇上的龙体思虑,皇上又觉得臣妾倚仗皇后身份横加干涉,不如孝
贤皇后恭顺和婉。如此两难,请皇上告知臣妾,臣妾该如何做才对。”
皇帝唇角微微挑起,颇有玩味,“朕曾属意你做皇后,是觉得你是聪明女子,亦有才干。
若在两难之地不能做到两全其美,朕要你做皇后做什么?”
她的心思从未这般软弱过,摇着头,绵绵诉说心曲,“皇上,臣妾来不及去想,若是一
个皇后该如何两下周全。臣妾只是一个妻子,不希望自己的夫君纵情一时,留下青楼薄幸之名。
所以臣妾不去回禀太后,不敢惊动他人,只敢独自漏夜赶来,为皇上驱散这些会污及您圣明
的艳女。您数次南巡,是要留下与圣祖康熙爷一般的英名,垂范人世。不能因为一时的兴之所至,
而抱憾来日。”她俯下身,重重叩拜,“臣妾无状,但请皇上三思。”
皇帝长叹一声,“如懿,朕这大半生都是在宫里度过,与你并无不同。甚至你都比朕幸运些,
在未嫁时,在闺阁中,无拘无束地享受过。可朕从做皇子起,每一日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
冰。朕见到的女子也都是宫里规行矩步的死板的女子,朕只是好奇,想看看宫外的女子是怎么
样的,她们的日子是不是鲜活泼辣,活色生香,所以朕才会留了她们在身边。”
瞧,这便是男人,永远也停不下猎艳的好奇与追逐。
如懿只觉得齿冷,然而亦深深叹息,“皇上很想知道宫外的世界,便巡幸江南,觅香逐
艳。可是作为臣妾,也很羡慕民间恬淡自足、喜悦平和的日子。夫妻间虽然过得寒薄,但可以称
心如意。
如懿不知道为何,会在这一刻与皇帝说起自己一直以来的念想与盼望。然而她尚念着,脸
颊上已重重挨了一掌,被掀在地上。这掌掴实在是突如其来,她被掌风掀开,重重撞在红木镂
雕长桌上。那红木质地坚实,一撞之下肋下痛得要裂开-样。脑海里嗡嗡地响着,像下着嘈嘈切
切的瓢泼大雨,眼前白点子乱飞。半晌如懿才看得清眼前的景象,她实在不知自己犯了何错,
愕然抬头。只见皇帝呼吸粗重,怒视着自己,喉间发出低沉的如兽的闷响,“朕便一直知道,
你在朕的身边,却念着与旁人去过民间生活,享你们的欢欣喜乐。”
皇帝下手颇重,她的发髻散了大半,凌乱地垂落耳边。泪眼朦胧里,望出一片雪色清寒,
“皇上为何如此多疑揣测?”皇帝舌底沙哑,粗戾道:“朕多疑?你自嫁与朕,便知朕不会
落到民间去守着一个女子终老。那么你所揣想的不是旁人么!”
如懿喟然长叹,“皇帝渴望见到宫外的女人是怎么样的,就可以寻来这么多莺莺燕燕,
敢舞喧扰。臣妾不过叹一句羡慕民间夫妻静和,皇上便要掌掴臣妾,是何道理?”
“没有道理,朕即是道理!朕这一生,少年丧母,中年丧妻失子,内有太后,外有朝政,
- 10 -
朕有几日过得平安喜乐?如今朕稍稍畅快适意,你便诸多阻挠。这两掌便是告诉你,哪怕今日
你是朕的妻子,朕的皇后,你也是朕的奴才,不可违逆朕,反抗朕!”
她望着他,像望着一个全然陌生的人,一颗心反而定了下来,有着落处。
她曾经那样思念他,思念她的弘历,在过往青葱狂热的岁月里。潜邸庭院深深几许,她自
清晨他离开便独坐西窗苦苦守候,直至黄昏。外头一直落着绵绵的春雨,不曾稍停。她知道的,
那是天地间的思念,如她一般。等她终于听见了黄铜门环轻轻叩动,一颗心随着那扇门的开启,
如那个进来的颀长的身影一般,盼来了天光明媚。
可眼前人,早不是彼时人了。两两相望,唯余失望。
皇帝凝视着她,伸出手轻轻抚着她的眼皮,轻声道:“如懿,你看着朕的眼睛里全是寒
气,冷冷的。朕这样被你看着,冷得受不住。”他的手抚上她被岁月无声侵烛的肌肤,他的眼底
是疏星朗月般的微光,“如懿,你多久没对着朕笑了?”
如懿无声地扯了扯嘴角,牵出一个看似圆满的笑涡,“臣妾会笑。”
皇帝端详,不免失望,“你不是真心高兴,朕看得出来。你从前笑起来,不是这个样子。”
如懿仰着脸,看着他的眼睛。她曾最爱他的眼睛,黑白分明,仿佛会把她永远深深藏在眼
底,“皇上,已经没有从前了。岁月如大江东水,哪怕贵为天子,也不能追回。”
“那么往后呢?往后你还会不会像从前那么笑?”
“已经没有从前了,如何还能那般笑?皇上,那是我们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候,可惜,永
远都不会再有了。臣妾所有的,不过是守着永瑾长大,看他娶妻生子,安乐终老。”
皇帝的呼吸声是渐近的潮水,他似乎极力克制着什么,“皇后,朕就是你从前的那个人,
只要你想明白,朕会谅解你今日的无状。”她轻轻一笑,拢住散乱的青丝,引袖取过一把小小
银剪,那凛冽的寒光在她指尖闪烁,她剪下三寸青丝,看它们纷纷垂落于地,“皇上,咱们
满人一向爱惜头发,以剪发表示爱侣亡去守身坚贞之意。臣妾待心里的那人,便是如此。从前看
不明白,以为他千般万般都可原谅,如今看得明白,才知他痴恋的是旁人,敬慕的是旁人,
疼惜的也是旁人,守着他日日夜夜都是煎熬。”
皇帝震惊到无以复加,“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冷冷地俯视她,哀伤如重重
迷雾,弥漫渐深,“如懿,你还是从前的青樱么?为何朕觉得你形同疯妇,神志不清?”
“青樱,早已不在了。她和臣妾心里所盼望的那个人,大约会永远在一块儿,却再也寻不
见了。但臣妾和皇上,终究是长久相处,彼此暴露得体无完肤,相看生厌。”她睁着眼眸,恬淡
至空明,“皇上,是真的。臣妾在宫里的每一日,都在发疯,都在做着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
疯狂的事。高晞月是,金玉妍是,苏绿筠是,白蕊姬是,厄音珠是,蓝曦是,您也是。我们每个
- 11 -
人都在发疯,可臣妾分明记得,我们的起初,都不是这样的!”
她手起剪刀落,再度剪下一缕发丝,凄楚哽咽,泣不成声,“这一缕头发,给去了的乌
拉那拉青樱。”
(节选自《如懿传》,有删节)
【注】小说的背景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皇帝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断发。小说中的如懿就是指
乌拉那拉皇后,青樱,如懿入宫前曾用名。孝贤皇后,乾隆皇帝第一位皇后。
7.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借用历史中那拉皇后断发事件,展开想象,展现了深宫之中的一个深爱夫君的皇后形
象。
B. 如懿为了皇帝的清誉,怕皇帝耽于女色,因此前来劝止。由此可见如懿对皇帝有忤逆的态度
。
C. 文章划线句子列举了小说中很多人物,突出地表现了皇权至上的深宫之中每个人的悲惨命
运。
D. 文章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尽管选段只有两个人物,但也能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
8. 这篇小说和我们所学习的一篇关于爱情的诗歌很相似,请你从高中学过的诗歌中找出本
诗,分析其异同点。
9. 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氓》。同:都是讲述了女子与心爱的丈夫从相爱相知一步步走向婚姻
围城,逐渐相看两厌的故事。异:①背景不同。本文讲述的是皇家夫妻的婚姻故事,而《氓》
是普通百姓对男子“士贰其行”的批判。②本文没有女主人公离开男子的情节,只是断发为
祭。
9. ①“二人相对”与标题“两相别”相照应;②运用神态、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如懿
的妆容之美丽、冷艳,表现如懿心中的失望、对皇帝寻烟花女子作乐的气愤;③巧设悬念,
交代事件背景,为后文帝后决裂埋下了伏笔;④更能突出皇帝对如懿的长期冷漠。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 12 -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 项,“由此可见如懿对皇帝有忤逆的态度”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可若臣妾为着皇家的颜面
考虑,为着皇上的龙体思虑”、“臣妾只是一个妻子,不希望自己的夫君纵情一时,留下青
楼薄幸之名……您数次南巡,是要留下与圣祖康熙爷一般的英名,垂范人世。不能因为一时
的兴之所至,而抱憾来日”可知,如懿劝止皇帝的原因是作为一个妻子,她思虑着皇家的颜
面和皇帝的龙体,作为一个皇后,她为了皇帝的清誉和垂范人世的英名,并不是以忤逆的态
度去劝止。忤逆是皇帝觉得如懿对他“顶撞冒犯”。因此“如懿对皇帝有忤逆的态度”说法
错误。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属于比较阅读。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阅读,
一般来说是把和课本中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阅读。这是一个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做此类题型的答题思路,一要审明题干的要求,明确相应
的比较点,比较什么方面的异同点;二要根据比较点比较异同,先结合文本内容总结文本中
需要比较的要点,再走出文本,回忆课本内容并加以比较。回答时先逐条说出它们的相同之
处,在回答不同之处时相互对照,相互阐发。
本文再现了如懿与皇帝二人由恩爱相知到相看两厌、迷失破灭、怒而断发的婚姻历程,联系
课本中关于女子和丈夫从恩爱相知到最后决裂的爱情的诗歌,很容易联想出《氓》。
首先比较两篇的相同点。《氓》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
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与本文相比,二者主人公都是从相爱相知到走进婚姻之后,
男子变心,不加珍惜,矛盾重重,女子看清处境,两两相厌。
再次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第一,故事的背景、主人公身份不同,本文背景是皇室,本文的
如懿和弘历是皇家夫妻,而《氓》中是普通百姓夫妻;第二,故事的结局不同,《氓》中的女
主人公看透了一切,决心要离开男子、和男子彻底地决裂。本文最后如懿凄楚绝望断发,断
绝了与皇帝从前的情思,但是没有彻底地决裂离开。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要从结构、人物、主题、艺术手
法和读者感受等角度分析。
从结构角度, “唯余了二人相对”照应了题目“两相别”,如懿冷艳逼人、盛装来劝止,皇
帝说“唤她们来唱些民间俚曲,了解风物”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点出了如懿劝止的原因,
- 13 -
同时为后文二人矛盾冲突、如懿绝望断发、斩断情思埋下了伏笔;从人物形象角度,“如懿
面上染了淡淡绯红的飞霞妆……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愈显得冷艳逼人,竟隐隐生出
凌霜傲意”详细描摹如懿的外貌和神态,写出了如懿的美丽和冷艳的特点,这种冷艳和寒意
正是皇帝对如懿的长期冷漠所致,她的心中有对皇帝寻烟花女子作乐的气愤,也有对皇帝的
失望;从读者阅读感受角度,如懿“脸上没有一丝笑意”的冷艳出场和皇帝回答中“唤她们
来唱些民间俚曲”造成了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有壬,字可用,幼颖悟,尝阅《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疑。年二十,延
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
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右族贪虐者惩之,冤狱虽有成案,皆平翻而释其罪,州遂大治。
至治二年,转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行部广东,以贪墨劾罢廉访副使哈只蔡衍。至江西,会廉
访使苗好谦监焚昏钞,检视钞者日至百余人,好谦恐其有弊,痛鞭之。人畏罪,率别真伪,
以迎其意。管库吏而下,榜掠无全肤,这莫能偿。有壬覆视之,率真物也,遂释之,凡势官
豪民,人畏之如虎狼者,有壬悉擒治以法,部内肃然。三年公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失遣
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 14 -
有壬即疏守庸阿附铁失之罪以俟。十月,御史大夫纽泽先还京师,有壬即袖奏疏..上之。及帝
至,复上章言,从之。泰定元年,改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尔
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
发粮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中书彻里帖木儿挟私憾,奏罢进士科,有壬廷争苦不能夺,遂
称疾在告,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古荆法,立行枢密院,有壬皆争止之。明年,有
壬极论帝当亲祠七庙..,冗职当沙汰,钱粮当裁节,如此之类,人皆韪之。十七年,以老病,
力乞致其事。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当权臣恣睢之时,稍忤意,辄诛窜随之,有壬绝不
为计,事有不便,明辩力诤,君子多之。
(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二,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
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B. 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
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C. 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
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D. 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
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最高功名,“进士及第”指殿试考中状元。
B. 奏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统称,属上行公文。
C. 京畿,“京”是指国都,“畿”是指国都附近的地方,合用则指国都及其附近地方。
D. 七庙,天子的宗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庙供奉七代祖先,故称“七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有壬过目不忘,天资聪颖。幼年时,接近一千字的《净居院碑》,他读一遍就能背诵下
来;年方二十就进士及第。
B. 许有壬为官清正,忠于职守。在担任辽州同知时,严守城池,避免了百姓四处逃亡;惩治
豪强不法,平反冤案,社会安定。
C. 许有壬不畏权贵,正直敢言。英宗驾崩后,许有壬分条陈述铁图谋造反的罪行,并多次向
皇上禀报,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 15 -
D. 许有壬关心百姓,识体爱民。京畿发生饥荒,许有壬认为民为国家之本,请求分发粮食救
济灾民,很多人因此活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廷争苦不能夺,遂称疾在告,帝强起之,拜侍御史。
(2)有壬绝不为计,事有不便,明辩力许,君子多之。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许有壬在朝廷上极力争辩,也无法改变这项决定,于是称病在家休息,皇帝极力要
求他上朝议事,任命他为侍御史。
(2)许有壬丝毫不为自己着想,事情有不利于国家的地方,他总是极力争辩,有德行的人都
很称赞他。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
是:至治三年八月,元英宗在南坡突然驾崩,奸臣铁派使者从上京来到京城,查封府库,没
收所有官员的官印。许有壬知道事情紧急,就去告诉御史中丞董守庸,董守庸说,皇宫中的
事情,不是你应当过问的。
其中,“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中的“至”译为“到达”,应当与“自上京”连接,排除
AC 项;“非子所当问”是“宫禁事”的谓语,可与主语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进士及第’指殿试考中状元”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
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
- 16 -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可见不单单是“状元”被称为“进士及第”。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许有壬上书陈述的是“董守庸阿谀奉承铁的罪行”而不是铁的罪行,也没有“多次”向
皇上禀报。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廷,在朝廷上;苦,苦于或“以……为苦”;夺,改变;起,起
用,可理解为让他上朝;拜,任命。(2)“为”后省略宾语;计,着想;不便,不利国家;
诤,争辩;多,称赞。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
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
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
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
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
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许有壬,字可用,小时候很聪明,曾经阅读《净居院碑》,近一千字的文章,看一遍就能准
确无误地背诵下来。二十岁时,在延祐二年考中进士,授予辽州同知的官职。正逢关中一带
发生战事,附近州县官吏听凭百姓逃亡躲避,道路上到处是被丢弃的婴儿,唯独许有壬率领
着弓箭手,关闭城门严加守卫,最终没有造成灾祸。豪门大族贪暴凶残的人都受到许有壬的
惩治,对于冤案,虽然有的已经处理定案,许有壬重新审理平反昭雪,免除对他们的惩处,
于是辽州社会安定。至治二年,调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吏,巡视广东,以贪污受贿罪弹劾罢免
- 17 -
了廉访副使哈只蔡衍。到江西后,恰逢廉访使苗好谦监督焚烧模糊不清的钞票,检查钞票的
人每天有一百多人,苗好谦恐怕检查钞票的人作弊,便狠狠地鞭打他们。人们害怕犯罪,都
挑出真钞票作为假钞票,来迎合苗好谦的心理。管理钱库的吏员以下的人,被鞭打得体无完
肤,最终也不能抵偿这些假钞票。许有壬反复查看那些钞票,全都是真钞票,于是释放了这
些人。凡是老百姓像虎狼一样害怕的有权势官员和不守法度的平民,许有壬就把他们全部逮
捕,进行惩治,他所管辖的地区秩序井然。至治三年八月,元英宗在南坡突然驾崩,奸臣铁
派使者从上京来到京城,查封府库,没收所有官员的官印。许有壬知道事情紧急,就去告诉
御史中丞董守庸,董守庸说,皇宫中的事情,不是你应当过问的。许有壬就分条陈述董守庸
阿谀奉承铁的罪行,等待新皇帝回京。十月,御史大夫纽泽先回到京城,许有壬在袖子里装
着奏疏呈给纽泽。等泰定帝到京城,许有壬又呈上奏章,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泰定元年,
许有壬改任中书省左司员外郎。京城附近发生饥荒,许有壬请求赈济。同朝的官员责备说:
“你的话固然好,但是使国家遭到损失怎么办呢?”许有壬说:“不对。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不使百姓遭受损失,难道还会使国家遭到损失吗?”最后他向丞相表明意见,分发粮食救济
灾民,老百姓承蒙活命的人很多。中书彻里贴木儿心怀私怨,奏请皇帝取消进士科,许有壬
在朝廷上极力争辩,也无法改变这项决定,于是称病休假。皇帝极力要求他上朝议事,任命
他为侍御史。朝廷议论想要实行古代割鼻的刑法,设立行枢密院,许有壬都争辩加以制止。
第二年,许有壬极力论说皇帝应当亲自祭祀太庙,多余的官员应该裁撤,钱钞粮食的支出应
该节减,像这一类的事,人们都认为他做得对。至正十七年,许有壬由于年老有病,极力请
求辞官回家。许有千历任七朝官职,将近五十年,在权臣肆意凶暴的时候,稍微触逆他们的
心意,就会带来诛杀和流放的灾祸,许有壬丝毫不为自己着想,事情有不利于国家的地方,
他总是极力争辩,有德行的人都很称赞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①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 18 -
[注]①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②量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
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这里是反语,意思是被贬到远处。
14. 下列对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风吹竹叶萧萧之声和竹的位置起,紧承标题,并写出作者的闲逸情致。
B. 颔联由实转虚,展开联想,并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官舍之中竹子的品格。
C. 颈联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D. 尾联设想今后即使仕途坎坷,但今冬犹能在雪里看竹,可堪慰藉。
15. 这两首诗在手法上是相同的,而“竹”的形象及其寓意又有不同之处。请对这“异”与
“同”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同:两首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异:(1)郑诗生动地描述了竹
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
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2)王诗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
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也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王诗的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A 项,“首联以风吹竹叶萧萧之声和竹的位置起,紧承标题,并写出作者的闲逸情致”说法错
误。“闲情逸致”有误,“萧萧”和“闲官”两词表现的是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
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物象作用的能力。本题的题干是“这两首诗在手法上是相同
的,而‘竹’的形象及其寓意又有不同之处。请对这‘异’与‘同’进行简要分析”。首先
要明确这两首诗在题材上的共同之处,都采用的托物言志诗,所以在表现手法上是相同的,
- 19 -
都使用了两首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不同的是,郑诗中的竹生长的环境恶劣“立根原
在破岩中”,经历众多的危难“千磨万击”,而又“还坚韧”,写出了竹的自由自在、坚定
乐观的性格。作者写竹就是写自己,竹生长环境就是诗人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竹的坚贞就
是自己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王诗第一、二两句是对
竹子的描写。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点
出“官舍竹”,即为“闲官”。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竹子所展开的联想。春日,桃李东园
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
诗人仿佛不期遇见了可以倾心交谈的知己,全身沉浸在一片碧绿透明的溪流里,这里诗人有
形象上的暗示与精神上的契合,是以竹自况,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第五、
六两句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
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第七、八两句是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
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既具骚人风致,同时照应颔联中“独守孤贞待岁寒”。
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
解。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
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
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
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
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词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愿
望,于豪迈之外,微露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能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句子是:_______,
_______。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与此或有相通之处。
(3)杜甫的《登高》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
_____。
- 20 -
【答案】 (1). 持节云中 (2). 何日遣冯唐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遣,誉,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一档节目《开学第一课》邀请了号称“新 F4”的王鹤棣、官鸿、梁靖
康、吴希泽演唱主题曲并参与节目的游戏环节。制片方的初衷是以中小学生们喜欢的少年偶
像来增加节目的吸引力,未曾想到,节目开播便遭到家长们的舆论炮轰,矛头直指四位“小
鲜肉”嘉宾。家长们义愤填膺地嫌弃四位少年长得白皙柔美不阳刚,“娘味”太足不正气。
主流媒体也很不客气地发声,“新华网”以题为《“娘炮”之风当休矣》发表评论,文章直
接将所谓“娘炮”现象称之为“病态文化”“不良文化”,并且认为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
响不可低估”。( )我们转到 B 站(bilibili)去看这档节目,没有父母陪同观看的学生
们对“小鲜肉”们在社交媒体遭到的炮轰很不以为然。精英文化审美与亚文化审美、父辈与
子辈的态度如此天壤之别值得深思。而且,青少年与十多年前韩寒直接怒怼白烨的方式不同,
似乎对家长们的愤怒和主流媒体的批评不置可否,懒得接话茬,懒得解释,更懒得辩护。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场舆论风暴,使大众媒体和自媒体都很难听到中小学生们的声音。
B.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无论是大众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很难听到中小学生们的声音。
C.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中小学生们的声音很难被大众媒体或自媒体听到。
D. 中小学生们的声音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无论是大众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很难听到。
18.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bilibili)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
B.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
C. 每月最多三百钱,每年则仅有三千六百钱,须(需)要八年,方有二万九千钱。
D. 据《史记》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至高阙为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且,青少年与十多年前韩寒直接怒怼白烨的方式不同,似乎对家长们的愤怒和主流媒体
- 21 -
的批评置若罔闻,懒得接话茬,懒得解释,更懒得辩护。
B. 而且,与十多年前韩寒直接怒怼白烨的方式不同,青少年似乎对家长们的愤怒和主流媒体
的批评不置可否,懒得解释,懒得接话茬,更懒得辩护。
C. 而且,与十多年前韩寒直接怒怼白烨的方式不同,青少年似乎对家长们的愤怒和主流媒体
的批评置若罔闻,懒得接话茬,懒得解释,更懒得辩护。
D. 而且,青少年与十多年前韩寒直接怒怼白烨的方式不同,似乎对家长们的愤怒和主流媒体
的批评不置可否,懒得解释,懒得接话茬,更懒得辩护。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
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
强调的重心。
此处根据前文“主流媒体也很不客气地发声”可知,此处主语不能是“中小学生”,排除 D
项;再结合后文“没有父母陪同观看的学生们对‘小鲜肉’们在社交媒体遭到的炮轰很不以
为然”可知,此处作为过渡句,应主要体现媒体没有关注“中小学生们的声音”,排除 C 项;
而 A 项,“使”字使用错误,内容与文意不符,排除 A 项。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bilibili)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句内括号
的使用,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ABC 项都是针对整个句子的解释,属于句外括号;D 项是针对“代”的解释,属于句内括号,
与题干相同。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文中划线句子存在并列不当的问题,“青少年与……方式不同”有误,故排除 AD 两项;“不
- 22 -
置可否”意为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置若罔闻”意为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
一样,形容对事态不重视不关心。两相比较,后者更恰当,排除 B 项。
故选 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
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
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
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
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
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
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
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药品说明书比芝麻还小的字号,________,何况是眼神不济的老年人,借助放大镜也未必看
得清。多年来,从人大代表到媒体和网友,都建议药品说明书只需要把对应症、用法用量说
清楚就行,把很多普通人无法明了的专业术语,印在说明书上,________。客观来说,药品
说明书不能精简掉这些专业术语。因为说明书不仅是给患者看的,________也就是说药品说
明书的全面、专业与患者获得简单明了的有效信息,并不矛盾。
【答案】 (1). ①年轻人看尚且(都)困难; (2). ②会对患者造成干扰(对患者帮
助不大); (3). ③也是给医生和药剂师看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
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
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
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是说药品说明书字太小,根据后文“何况是眼神不济的老年人”可知此处应当是说
- 23 -
“年轻人看都困难”,为了与“何况”衔接,可加一个“尚且”。
第二空,结合“从人大代表到媒体和网友,都建议药品说明书只需要把对应症、用法用量说
清楚就行,把很多普通人无法明了的专业术语,印在说明书上”,此处说的是这样做“对普
通患者帮助不大”;
第三空,结合“说明书不仅是给患者看的”可知,此处应填写“也是给医生和药剂师看的”。
21.在下面一段长文字中获取有用信息,写一段不超过 40 字的 2019 年 10 月 19 日的新闻导语。
2019 年 10 月 18 日,随着最后收尾工作的结束,布仁巴雅尔老师的专辑——《雪落原野》
以数字唱片(DRA)的形式在「唱片库」上全网首发。
本张专辑中所收录的是布仁巴雅尔生前未发布的作品,来自他亲自搜集整理的蒙古高原
不同地域民族的 9 首古老民歌。布仁巴雅尔做实验性民族音乐的初心,使这张专辑的计划早已
开始孕育。为了打破传统民族音乐配器模式,布仁巴雅尔找到了毕业于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
先锋作曲家及制作人,合作完成了这 9 首作品的初版原始音乐资料。但由于对艺术及演唱的高
标准,导致这张专辑制作过程十分漫长。鉴于这张概念专辑本身艺术性强,为了不留下遗憾,布
仁巴雅尔的爱人乌日娜执行了它的孵化任务,她希望这样珍贵的音乐能够被更多人听到。
这孕育自大自然的声音,肩负着古老历史的文化,混合着歌者深沉而温柔的忧患,在凛冽
的冰雪之下带给听者跨越空间的浪漫。这正是虚与实,生与死,民族与世界,古老与未来的有机
结合。如晨雾里的林光,为每一个欣赏者开启一道崭新的门扉。我们希望通过布仁巴雅尔的音乐
为大家带来史无前例的听觉享受。也希望布仁巴雅尔塑造的作品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
一如既往的典范作用,以数字唱片(DRA)的形式让经典永流传。
布仁巴雅尔,我国著名的蒙古族音乐家、诗人、国家一级演员、摄影爱好者,生前创作并演唱
的大量蒙古族音乐作品红遍大江南北,像《吉祥三宝》、《月夜》、《天边》、《蔚蓝色的杭盖》
、《呼伦贝尔大草原》等音乐都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作出了杰出
贡献。转眼间,布仁巴雅尔离开我们一年多了,突如其来的厄难让世界上又少了一位大师,为了
怀念他,乌日娜近期一直整理、记录他生前创作的音乐等作品。这些手稿、影像、音符和歌声,无
- 24 -
不体现着他想要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心愿。
这张专辑中所收录的 9 首民歌,全部是由布仁巴雅尔兴趣所致而录下的小样编排混缩而成
。那种粗狂的细腻,混合着青草的芬芳,在凛冽的冰雪之下孕育令人激动的热血。大家都觉得不
能让这些歌曲埋藏在时光中化为尘土,因而通过商议,希望在他周年之际把这九首经典作品以
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关注、爱戴他的广大歌迷朋友们。人们一直坚信那些将名字刻在历史长
河里的艺术家们从未离我们远去。所以,就像歌词中所写的:这不是悼念而是庆典。
【答案】昨日,已故由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布仁巴雅尔生前遗作汇编而成的专辑《雪落原野》
全网首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导语的能力。导语是对新闻的总的概括,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
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事件、地点、人物、事件等概述出来,拟写新闻导语的简
要公式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做题时应仔细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
然后加以连缀。从拟写导语的几个角度入手,在主体部分提炼出的关键信息是时间为“2019
年 10 月 18 日”,陈述主体为“布仁巴雅尔老师的专辑——《雪落原野》”,作品的特殊之
处也应提炼出来,《雪落原野》是他“生前未发布的作品,来自他亲自搜集整理的蒙古高原不
同地域民族的 9 首古老民歌”,可概括为“生前遗作整理”;事件为“全网首发”。然后按
照字数要求连缀即可。
【点睛】“立片言以居要”,在新闻稿件中,导语可以说是灵魂,一篇稿件中最重要、最吸
引人的内容必须包含其中。导语虽说只有一两句话,几十个字,但是要概括一篇新闻中最重
要的信息,使人看到导语就可以了解整篇稿件的要点。所以导语要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
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时间,地点,人物(重
要的),事件这几个要素必须有,也可以简要写上事件中可以突出主题的东西。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网络上常出现“为什么海绵宝宝没有第二季”的视频。视频中以此问题发问,回答
说因为海绵宝宝的配音员去世了。今日,海绵宝宝的配音员陈浩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调侃说
“自己还活着呢”。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声音者”发起人、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孙悦斌老
师也通过网络予以支持、发声。
其实,这种“被去世”现象,很多艺术家都曾被卷入其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 25 -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还网络一方净土
近日,被传去世的海绵宝宝配音员陈浩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力证自己“还活着”。要
自己出面证明自己还活着,这种反常状况不禁让人思考。
明明很健康的人,突然却被传出“去世”,不仅摆了乌龙,恐怕也会给当事人及其家人
带来不小的伤害,同时或多或少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
其实,陈浩并非“被去世”的第一人,不少名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前些年的一个愚人节,某网站发布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 1 日凌晨去世”的消息,
引起惊呼一片。但谣言随后得到澄清:一直在养病的罗京身体状况良好。这样一个拿罗京开
涮的“愚人节玩笑”无疑超越了道德的底线,受到网友们的痛斥。金庸先生,“被去世”甚
至还不是一次两次。这里边有“无意之失”,却也有人系故意为之。几年前,某网络大 V 发
布“开复因病去世”,被新浪微博扣除信用积分 10 分,账号禁言 15 天。前些日,著名歌唱
家马玉涛老师也加入了“被去世”的行列,女儿和本人亲自出面才让谣言渐止……
为何名人经常“被去世”?这其中折射出了什么问题呢?
近几年微博、微信等新兴交流工具快速发展,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同时,
也难免泥沙俱下,催生了不少问题。网络所带来的便捷性和隐蔽性,为某些人钻空子提供了
最佳途径。为了攫取关注度进而获得利益,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有专家表示,造谣成本低、
利益大,为了抢新闻招徕眼球,博取点击量,才滋生了名人“被去世”现象。让名人“被去
世”只是常见的缺德手法之一,故意打擦边球发布“准敏感信息”或刻意挑起意见纷争,更
是某些人的拿手好戏。所以在这样利益诸多、惩罚不力的现实状态下,滋生了这样一股扭曲
的浮躁之风。
那应该怎样才能遏制这种现象,还网络一片净土呢?
作为微博的运营商,有责任有义务维护良好的微博环境和秩序,对某些恶意账号加强监
控和管理。但运营商毕竟不是执法部门,并不拥有对某些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或追究刑责的权
力。微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净化,需要全体网民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那些的受害者,
一定要及时站出来维权。而政府监管部门也应监督关口前移,对不良现象加大打击。最关键
的,不是禁言、禁关注,也不是封号,而是追究藏在虚拟账户背后的那些人的法律责任。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网络不是用于制造谣言的工
具,更不是恶意攻击人的武器。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理智看待,约束自己的行为,各方联
- 26 -
手,真正还网络一片净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这类作文从要求而言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从材料本
身而言又属于新闻评论,即常说的时评作文。时评作文有别于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可以
超越材料本身就话题写作即可,而这类时评作文必须紧扣新闻事件本身而论,也就是就事论
事型。
审题:
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
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
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
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
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
本题写作任务很明显,依据材料中海绵宝宝配音员陈浩视频力证“被去世”这一新闻事件,
如何看待很多艺术家 “被去世”这种现象。这就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追
根溯源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看深。
首先由此及彼,能联想到很多名人“被去世”的现象,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被去世”?要做
到文章准确深刻,还应追根溯源、去探究问题的本质。这些人为了抢新闻招徕眼球,博取点
击量、攫取关注度进而获得利益,才会无所不用其极,利益的驱使和惩罚力度的缺失滋生了
名人“被去世”现象。还应深入挖掘这一现象的危害,从对当事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些角
度分层展开思考,然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立意:
1.名人“被去世”引发的思考
2.名人与死亡“有约”
3.假消息大行其道,“被去世”猫腻颇多
4.擦亮慧眼看世界
可用素材:
1.2013 年曾冒出一篇关于六小龄童在浙江绍兴市慈济医院去世,享年 53 岁的“新闻”,很多
网友纷纷表示不敢相信!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六小龄童一度向造谣者索赔。
2.曾经靠着《星光大道》走红的草根歌手阿宝,也曾深受被去世的影响。曾有媒体报道称阿
- 27 -
宝因病住进北京 302 医院,因为病情严重而导致去世。阿宝的经纪人马上出面澄清,表示此
事完全是空穴来风,阿宝当时正在云南丽江旅游,阿宝本人也晒出一张旅游时拍下的照片,
证明自己健在。
3.“大侠”金庸,则是“被去世者”当中最惨的一位了。据不完全统计,金庸前前后后被造
谣去世了 20 多次。2010 年曾被谣传去世的金庸先生,被传去世时他正在家里吃饭,无数媒体
记者打电话求证他的好友倪匡等人,他们均表示此消息纯属捏造。2011 年,当时已 87 岁高龄
的金庸再次被传去世,连“去世”的医院都与 2010 年那一次一样,让人哭笑不得。
4.在 2012 年 3 月 13 日凌晨,网上突然曝出一篇文章,称 83 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
“六小龄童”于 3 月 12 日病逝于浙江绍兴,享年 53 岁。此文一出,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在网友和粉丝纷纷求证事情真伪的时候,“六小龄童”本尊章金莱老师发声了,表示已经
在网上看到关于自己去世的文章,但自己正在无锡片场拍摄《新燕子李三》,一切都很好!演
艺圈里还有许多其他被传去世的明星,就不再赘述了。不管是“六小龄童”老师,还是李谷
一老师,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受到了全国无数网友和观众的爱戴!利用别人的名声大肆造谣
生事,是对本人极为不尊重的一种行为!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网络时代,有些人为了谋取私
利,真的是造谣生事、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毫无下限可言!希望这些人有朝一日可以良心
发现,还别人一份尊重,也给自己一份尊严。
5.直到今日,网络谣言已经泛滥成灾,成为了社会公害,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网络谣言制
造和散播者居心不良,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现在网络谣言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打击造谣者也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因为造谣成本太低,
所以想要改善,首先应该要增加造谣成本,加大惩罚力度,每个人也都应该做到不造谣、不
传谣。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在这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责任感,
抱着求真求实的态度传播信息。
6.《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三人成虎,五人成章。人
言可畏,面对充斥着流言蜚语的世界,我们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更需要学会明辨是非。
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网络不是用于制造谣言的工具,
更不是恶意攻击人的武器。在事情石锤之前,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理智看待,约束自己的
行为。
结构层次:
本文首先拟一个观点式标题“还网络一方净土”,明确态度,符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
作要求。开篇结合所给材料,陈浩要自己出面证明自己还活着这种举动,引出对这种“被去
- 28 -
世”现象的思考。然后由此及彼去联想,陈浩的事例绝非个例,还有很多名人网络中遭遇“被
去世”,例举众多事例,体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接下来追根溯源、探究问题的本质。这种
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是,这些人为了抢新闻招徕眼球,博取点击量、攫取关注度进而获得利
益,才会无所不用其极,利益的驱使和惩罚力度的缺失滋生了名人“被去世”现象。然后继
续深入挖掘这一现象的危害,从对当事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些角度分层展开思考,多角度
多侧面分析问题,全面深刻。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整篇文
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作,符合认知逻辑,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29 -
相关文档
- 辽宁省辽河油田2020届高三10月月考2021-06-0316页
-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2022021-06-039页
-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2021-06-0313页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2021-06-0313页
-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318页
-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大连十一中高2021-06-0317页
- 【语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东2021-06-0321页
-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6-0317页
- 【语文】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2021-06-0314页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2021-06-0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