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50 KB
  • 2021-06-03 发布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试题 ‎ ‎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机遇的转化能力。2012年10月,飓风“桑迪”袭击了美国,灾后重建工作组为受灾地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69项建议,其中包括升级改造电网、重新规划燃料供应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防洪建筑标准等诸多方面。韧性城市建设,在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 21 -‎ ‎2013年,洛克菲洛基金会启动了“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不过,由于每座城市在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方面差异显著,这就决定了很难为韧性城市的建设建立统一的发展模板。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从工程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等维度制定不同的韧性发展策略。‎ 在日本,地震频发的神户市将逃生避险功能纳入街道和公园的工程建设,将水、电供应系统从大型中央化改为小型社区化,用以分散风险从而强化社区的工程韧性;还通过引入年轻人群、举行防灾演习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社会韧性。而位处中国西部干燥多风地区的银川市,则通过湖泊湿地保护、小微公园打造、城市绿化廊道建设,以及在城市周围大面积种植耐旱沙生植物用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极大提升了城市自身的生态韧性。‎ ‎(取材于梁宏飞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联合国减灾署于2012年发布了“让城市更具韧性十大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维护、更新并向公众公开与提升抗灾能力相关的数据。比如某公园举办大型游园活动,主办单位可向城市数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整合公交地铁到站刷卡人数、公园电子门票刷卡人数、公园周边汽车停靠数量等大数据并进行云计算,然后在各大社交平台实时发布活动中心区域及周边区域人流动态轨迹和游客数量变化,为个人安全出行以及主办单位预判风险、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参考。建立城市信息交互机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可以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过载、环境污染、疾病传播、经济结构局部失衡等风险提供数据支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美国卡尔索普建模软件公司开发的一款“城市足迹”数据分析软件为例,输入“预测洪水风险”并确定研究区域,数据平台会迅速显示该区域的土地使用现状、人口数量、就业和住房面积等信息。然后单击运行风险和韧性分析的图标,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该区域处于洪水风险的地块面积、住宅单元、易受灾人群及其就业岗位等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构建规划模型、模拟相关场景并进行风险评估,能够为优化韧性城市规划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2016年联合国公布的《新城市议程》提出,城市发展的愿景是“可以在韧性和永续的城市和人类社区定居、生产,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繁荣”。伴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灾害防治、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逐渐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增强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高韧性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可以让城市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活力。‎ ‎(取材于周利敏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城市突发扰动因素的一项是( )‎ - 21 -‎ A. 供电系统严重受损 B. 持续暴雨市区内涝 C. 网络故障通讯中断 D. 建桥修路车辆绕行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韧性城市建设应从以往的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 B. 灾后韧性城市建设应当以增强经济韧性为中心。‎ C. 地震频发城市应注重提升工程韧性和社会韧性。‎ D. 干旱多风沙的城市应注重提升自身的生态韧性。‎ ‎3.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整合大数据实时发布人流轨迹和人流量,保障活动安全进行。‎ B. 建立城市信息交互机制,可为城市应对多种风险提供数据支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C. 通过大数据分析软件模拟相关场景并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优化韧性城市规划方案。‎ D. 韧性城市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也符合联合国发布的城市发展愿景。‎ ‎4. 围绕“韧性城市建设”,以上三则材料中的例子从不同角度出发,各有什么侧重?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答案】1. D 2. B 3. A ‎ ‎4. ①材料一,从解决困扰城市雨洪内涝建设海绵城市的角度,侧重说明应当从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突发风险的思路。②材料二,从不同国家的城市韧性规划和建设的角度,侧重指出每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韧性城市建设策略。③材料三,从大数据在灾害防治、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角度,侧重表明信息技术可以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逻辑出错等。‎ D项, ‎ - 21 -‎ ‎“建桥修路车辆绕行”是有计划的行动,不属于题干中表述的“城市突发扰动因素”。根据文本“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可知,“建桥修路车辆绕行”不属于题干中表述的“城市突发扰动因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B项,“以增强经济韧性为中心”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灾后重建工作组为受灾地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69项建议,其中包括升级改造电网、重新规划燃料供应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防洪建筑标准等诸多方面”可知,灾后韧性城市建设并没有说“以增强经济韧性为中心”。‎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 A项,“实时发布”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主办单位可向城市数据管理部......然后在各大社交平台实时发布活动中心区域及周边区域人流动态轨迹和游喜数量变化”可知,题干曲解文意 ,表述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 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结合“为提升城市应对雨……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可知,材料一从解决困扰城市雨洪内涝建设海绵城市的角度,侧重说明应当从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突发风险的思路。‎ - 21 -‎ 结合“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机遇的转化能力”可知,材料二从不同国家的城市韧性规划和建设的角度,侧重指出每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韧性城市建设策略。‎ 结合“伴随着科技进步, 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逐渐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增强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理服务融合,提高韧性城市理和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可以让城市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活力”可知,材料三从大数据在灾害防治、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角度,侧重表明信息技术可以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 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良心 孩子送来时,已经快不行了,张朝和老婆急红了眼。好几个医生,在看了片子和孩子的状况后,都摇着头说:“不行,不行,这个手术我没把握。”张朝和老婆真的是急疯了,差点就给他们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救我儿子啊!”一个年轻医生,看着有些不忍,说:“如果丛医生在,可能还有点希望,但是……”年轻医生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张朝问。年轻医生想了想说:“我去帮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果说可以,那就可以。”电话打完,年轻医生说:“丛医生答应了,马上就动手术,你们准备一下吧。”张朝和老婆一阵惊喜。张朝朝老婆使了个眼色,他老婆就匆匆出了医院,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鼓囊囊的信封。‎ - 21 -‎ 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递上那个信封。丛医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这时那个护士喊:“丛医生,可以手术了。”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 张朝和老婆被阻拦在手术室的门口,看着门轻轻地被关上。张朝拍了拍老婆的肩说:“没事的,一定没事的,丛医生都收了咱的红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下午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张朝和老婆坐在门外的地上,差点都虚脱了。“怎么还没好呢?怎么还没好呢?”老婆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眼角的泪早已干了,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泪痕。不时还怪上自己几句:“都怪我,没照看好儿子。”张朝拉住她的手,紧紧地。‎ 不知什么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先前那个护士喊:“谁是张海旭的家属?”“张海旭”正是孩子的名字。张朝和老婆冲了过去应道:“我是,我是!”护士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出来,先进重症监护室,让他们别着急。转身要进手术室的护士又回头说:“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几天后,张朝的老婆经过医院楼下的表彰栏,发现上面有丛医生的照片,仔细一看,这是年度模范医生的事迹专栏。原来丛医生叫丛勇强,他因一台手术,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张朝的老婆回到病房时,把丛医生的事告诉给了张朝。张朝说:“他是尽力了,可他不是也收了我们的红包了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评模范呢?”老婆也说:“是啊,是有点说不过去。”‎ 张朝和老婆只是在病房里轻声地谈论,邻床的一个病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出了病房,就和另一个病友说起了那个叫丛勇强的医生收受红包却被评模范的事情。‎ 事情很快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第二天,张朝的老婆看到表彰栏里,丛医生的照片被撤了下来。回到病房时,来了两个医院监察处的人,把他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说是要了解情况。‎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丛医生,他们是有些歉意的,虽然他们给了红包,但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孩子。丛医生却朝他们微微一笑,说:“你们查过交给医院的押金吗?”张朝和老婆摇头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份押金收据,收据上显示,在孩子手术的第二天,孩子的医院账户上多了一笔钱。那个数字,正是张朝塞给丛医生的那个红包的数额。‎ 丛医生说:“当时收你们的钱,一是想让你们放心,二是时间确实也紧迫……”‎ 张朝说:“丛医生,对不起,我……”‎ - 21 -‎ 丛医生摆了摆手说:“医者父母心,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现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 B. 小说通过张朝夫妻误会丛医生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即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等。‎ C. 护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也见证他抢救小男孩,同时这个人物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 文中略写救治孩子的过程,详写孩子父母对丛医生的前后态度变化过程,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6. 丛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 ‎7. 小说的题目是“良心”,如以“红包”为题是否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5. B 6. 丛医生是一个医术精湛、敬业奉献、不计得失、医德高尚的人。‎ ‎①接手别的医生都没把握的手术并且手术成功,可见其医术高明,技术精湛。‎ ‎②为给患者做手术而错过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可见其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③返还患者送的红包,面对患者的误会报以宽容理解,可见其廉洁行医等高尚医德。 ‎ ‎7. (示例一)以“良心”为题好。‎ ‎①标题简洁醒目,意蕴深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揭示小说的主题,即丛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坚持操守,展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可贵的情怀。‎ ‎③标题与结尾处丛医生的话语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示例二)以“红包”为题好。‎ ‎①标题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 ‎②“红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将整个故事连缀起来。‎ ‎③“红包”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红包”叙事,人物形象特征都由此得以显现。‎ ‎【解析】‎ ‎【5题详解】‎ - 21 -‎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A项,“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现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错误。除了语言描写还有神态动作等描写。‎ C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于文无据。原文说“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递上那个信封。丛医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这时那个护士喊:“丛医生,可以手术了。”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不能确定护士看到了收红包的过程。‎ D项,“为了表现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错误。张朝夫妻忘恩负义分析错误,应该是因为不信任而生的误会。‎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着手,同时也要注意侧面描写。解答本题,应先概括其形象特征,然后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年轻医生想了想说:“我去帮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果说可以,那就可以”,可见其医术高明;“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下午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为了这场手术没见到临终的父亲,公而忘私,可见其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和爱岗敬业;面对患者的误会能够理解并宽容,可见其医德高尚;把红包以药费的形式还给家属,可见其善解人意做事讲求智慧方法等。‎ ‎【7题详解】‎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文章的标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情节、人物、主旨和效果等角度阐明理由。‎ 如赞成以“红包”为文章的标题,则需要学生从标题新颖独特,从情节的角度看,“红包”是文章的主要线索,从人物的角度看,以“红包”为题歌颂了医生的医德高尚。‎ 如赞成以“良心”为文章的标题,这需要学生从标题醒目,揭示医生救死扶伤的一种道德操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主旨的角度看,揭示小说的主题,即丛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坚持操守,展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可贵的情怀。从情节和人物的角度看,标题与结尾处丛医生的话语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也突出了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从效果的角度看,标题简洁醒目,意蕴深厚,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结合文章给出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 21 -‎ ‎【点睛】“揣摩文题的思想内涵和其对文章结构的作用”时要“一思考,三注重”。‎ ‎“一思考”即思考题干的答题指向,高考对文章题目的相关考查有:1.理解文题的含义;2.理解文题的意蕴;3.理解文题在结构上的作用。其中,“含义”主要指文题包含的意思、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意蕴”除了指文题的含义外,还指其在思想内容和结构上的具体作用等;“作用”主要指文题的思想内容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三注重”指:1.注重分析文题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理解文题的内涵。特定义指文题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文题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句子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使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文题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文题的意义等。2.注重体会表达效果,理解文题的意蕴。可以从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角度分析文题的意蕴;同时,注重思考这样几个方面: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的作用;以事、物为题,主要有线索、寄情、暗示主旨的作用等。3.注重分析文题与文章的关系,理解文题的结构作用。分析文题结构上的作用,要注重三个方面:线索,分析文题是不是文章的情感等的线索;文眼,分析文题是否具有概括文章主旨的作用;情感,分析文题是否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21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为“崩”,称诸侯死为“薨”,称大夫死为“卒”,“卒”后来也成为死亡的通称。‎ 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1 -‎ A. 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 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答案】8. D 9. D 10. C ‎ ‎11. (1)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宾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始臣起(于)下邳”“与上会(于)留”均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独立完整,分别成句,之间断开;排除A、B、C项。句子翻译为: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故选D。‎ ‎【9题详解】‎ - 21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有“美谥和恶谥”之分,故将“褒扬”改为“褒贬”。‎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没费一兵一卒”的表述错误,原文是“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从原文可知,“没费一兵一卒”于原文无据。‎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1)句采分点:整个句子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所以”,译为“……的原因”;“出入”,偏义词,偏在“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第(2)句采分点:“畔”通“叛”,叛变;“恐”,恐怕,担心;“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松懈。‎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 21 -‎ 参考译文:‎ ‎(甲文)‎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考虑这些的?”他说:“鲰生劝我说:‘距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听从他的建议。”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说:“本来不如人家。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在秦时与我交往,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你们俩的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将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和百姓,封存仓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第二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他回到项羽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向项羽报告,就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攻击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乙文)‎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 - 21 -‎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后来)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以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远方丈夫的忧思源于对故乡妻子的思念。‎ C.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13.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2. C 13. 三、四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巧妙地传递出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并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为下面的黯然神伤做了铺垫。‎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21 -‎ 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句意为: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此句承接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这里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通过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并非“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选项赏析不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先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通过分析可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三)名句默写。‎ ‎14.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礼、唯、樊、返。‎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21 -‎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这一趋势,原因众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当然,预防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 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 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 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 21 -‎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分析,选用“危言耸听”。‎ ‎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选用“触目惊心”。刻不容缓: 指形势紧迫, 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选用“迫在眉睫”。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选用“不以为意”。 ‎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A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 B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 D项,不合逻辑,“至少”和“多”矛盾。‎ 故选C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要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_____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_____,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 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 ‎【答案】 (1). 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或:但实际并非如此) (2). 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或:有些中成药也含有西药成分)‎ ‎【解析】‎ - 21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空根据后文的“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可知,后面应该说仔细看后就会发现和以为的不一样,所以应该填入“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第二空根据 “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中“然” 指的是“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那么“不然”就是“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 ‎【点睛】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案】志愿服务①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其实是一道考查压缩语段的题目,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思路: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辨析主次,留主舍次;压缩连缀,切合要求。本题中,一共有三层意思,按照每一层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详解】‎ - 21 -‎ 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注意以”志愿服务“为主线来找其作用,每个句子是一个作用,把每个句子的核心内容摘取出来然后重新组合句子即可。重点词语“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四.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圣诞节前夕,某县高级中学发出了《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通知》指出,平安夜、圣诞节等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近年来这些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类‘洋节’庆祝活动”。‎ 对该校的禁令,你怎么看?请你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中国人也可过洋节 ‎——致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一直是激烈讨论和各级近年来人们争论的主题。有人说,现在的西方节日不应该在中国庆祝,因为这样的节日如圣诞节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和颜色。各有各的说法。在我看来,我觉得中国人应该过洋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背景与色彩,这是与它的特殊历史,优秀文化有关的特殊节日。所以,节日是几千年来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沉积的产品。而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对于外国文化一向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由于全球化,文化交流也是一样,各种各样的文化传进中国。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不要因为这样保护自己的文化而一味抵制外国文化,例如外国节日一样,我们要勇敢地去吸收。‎ - 21 -‎ 节日是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可以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期间,一个文化吸收其他文化,每个文化的发展,分别就新的高度。正如毛泽东主席说:“让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其实,中国一直受到有选择地自改革开放如圣诞节一些外国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已生根发芽在我们国家,成为人民群众的节日活动。一方面是与各种通信和与日新月异日媒体报道,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是一天,另一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正在采取庆祝节日的多样化。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一个典型的东方文化,春节也被庆祝到许多国家去。外国人民享有中国饺子,放鞭炮设置,进行舞狮的表演和参与的各种节庆活动的一部分。在美国和加拿大,不但与邮政发行部门,而且中国的纪念硬币中央银行每年12中的动物邮票。当春节的临近,一些政府领导人参拜拜年的华人在那里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各级地方领导人甚至在春节庆祝活动或游行的一部分。在美国一些州,春节,甚至被规定的法律节日。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难道不能做到这样吗?‎ 再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窗子打开会有新鲜空气,也会有苍蝇蚊子飞进。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尤其是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面临这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文化的发展自然就在其列,批判的继承和加以吸收,一直是我国对外来文化的主导思想,那些洋节中的优秀元素加以吸收是无可非议的。‎ 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们也过得热闹非凡。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亲人献上一份祝福。谁说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相辅相成、多元文化共存的综合体呢?‎ 由上所论,中国人应该过洋节。这是我们民族自信包容的表现也是我们文化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全球化,我们无可避免,应当努力迎接,做到最好。让文化更加优秀,包纳百川,融合优秀的外国文化和传统文化,发扬先进的现代文化。‎ ‎ 某一学生 ‎【解析】‎ - 21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题目有非常明确的写作任务驱动要求——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任务驱动型作文也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一则新闻事实类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某中学禁止师生过“洋节”,考生应围绕“该不该禁止过洋节”的中心内容写作;材料的含意是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与冲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学校(政府)的导向与师生的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考生若能深入思考洋节或西方文化给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文化带来的影响或启示,以及中国传统节日及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途径,就应该在“立意深刻”的等级上打分。对该校的禁令,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辩证看待。写作任务要求“给该校的校长写一封信”,考生写作时就要有对象意识,给校长的信应注意措辞得体;“信”要求考生注意信件的基本格式,开头要有称呼和问候语,末尾要有署名和日期;“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限定了信件的内容,文章要对该校的禁令明确表示出支持、反对或辩证看待的立场,并清晰陈述自己的理由。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赞成禁令的角度:①很多洋节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作为非宗教人士,过节失去了节日意义,禁令禁得有道理;②学生过洋节往往是为了追赶时髦,吃喝玩乐成风,禁令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幼儿园至大学校园均盛行过洋节,洋节文化几乎“占领”了所有的教育领地,学生有浓浓的洋节情愫,这势必对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禁令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禁止过洋节就应该从学校开始;④师生热衷过洋节的背后,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禁令有利于恢复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⑤个人虽有选择过节的权利,但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过洋节,学校若不禁止,就代表了学校的立场甚至政府的导向,这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立场相悖。反对禁令的角度:①师生过洋节并非为了表达某种信仰,也并非信仰不坚定的表现,禁止过洋节实属小题大做;②师生过洋节,消费拉动了经济,节日聚会增进了情感,不该禁止;③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洋节倡导了人类共通的道德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④英国、美国、法国在春节时也会举行庆祝活动,但这不能证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同理,中国师生过洋节也并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自信;⑤过什么节,怎么过节,师生应有选择权,学校不应强加干涉。辩证看待的角度:①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身没有错,但禁令的手段显得过于简单粗暴,甚至会带来师生的反感,可能导致结果适得其反;②禁令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但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产生适应新时代的民俗文化,比一纸禁令更能“治本”。‎ 点睛:高考写作对材料作文增加了任务型指令,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材料引导学生写作的重要功能,使写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在材料给予的真实、简短的情境中快速理解关键内容,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说理与论证的能力。对于这类材料作文,考生立意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比如这则材料,可是可以从最喜爱的、最擅长的、最热门的、最需要的几个方面中任选一个进行立意。‎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