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考点 1 分析概括
全国卷的传记阅读第一题分析概括采用 4 选 1 的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能力、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命题者对文本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时,往往通过增添、删减、拼凑、调换等方式,
改变原文说法,让考生判断正误。
怎样才能在4个选项中快速准确地选出1个正确的选项呢?多项选择题的两步突破方案
会助你一臂之力。
第一步:明晓命题人常设的 8 大陷阱
陷阱一
以偏概全
个别的、
特殊的、
局部的、
少数的表
述成普遍
的、全部
的、整体
的、所有
的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2013·辽宁卷
T12(1)C 项]1999 年,
吴良镛起草的《北京
宪章》在国际建协第
二十届建筑师大会
上通过,这标志着中
国的建筑理论开始
在世界上占主导地
位。
在 1999 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
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
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
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
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
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
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
主导地位的局面。
找到选项所
对应的内容,
逐句核对,关
注原文表述
是涵盖全部
还是有所针
对,是统一而
论还是具体
分析,是特称
还是全称
比对分析:原文“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不能涵
盖“中国的建筑理论”;“接受和推崇”“扭转……局面”
不能表述为“占主导地位”。选项属于以偏概全类错误,且
言过其实。
陷阱二
混淆是非
选项在肯
定与否
定、是与
非、有与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
法]
[2012·辽宁卷
T12(1)E 项]克罗齐
主张,历史与艺术都
着力于表现普遍法
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
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
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
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
找到
选项所对
应的内
容,逐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无、表扬
与批评等
方面设置
干扰,与
原文相
悖,造成
与事实不
符
则,都以人为焦点,
历史与艺术的区分
界限在于真实和虚
构。
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
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
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
过的一切。
核对,关
注原文阐
述观点、
明确是
非、陈述
有无的句
子
比对分析:选项与原文观点相反,选项认为“历史与艺术都着
力于表现普遍法则”,原文认为“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
实”;选项认为“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
原文认为艺术“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
有的真实”,没有说“虚构”。选项属于混淆是非类错误。
陷阱三
夸大缩小
①描述或陈
述性语句,程
度、情状与原
文不符,故意
加重或减轻;
②条件、范
围、分寸与原
文不符,故意
扩大或遗漏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
法]
[2013·全国卷
ⅡT12(1)A 项]外国轮船
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
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
直撞,气焰嚣张,这直
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
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
公司。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
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
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
令国人深感屈辱……当时,长江上
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
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
产……
找到选项
所对应的
内容,逐
句核对,
关注表程
度、情状、
条件、范
围、分寸
的词句
比对分析:选项把原文的“长江上游航运”说成“长江航
运”,扩大了范围;把“触目可见”说成“横冲直撞”,加
重了程度。选项属于夸大其词类错误。
陷阱四
无中生有
①选项中
的内容在
原文中没
有提及;
②选项中
的内容在
原文中无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
法]
[2016·全国甲卷
T12(1)C 项]吴文俊能够
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
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
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
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
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
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
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
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
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
的……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
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
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
找到选项
所对应的
内容,逐
句核对,
看原文有
无此说
法,或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此暗示或
根据,属
主观臆
断。
华民族的复兴。 兴。” 文有无此
说法的充
足依据
比对分析:“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
的主要问题”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类错误,原文吴文俊只是强
调数学思维,强调创新,期待民族的复兴。
陷阱五
张冠李戴
①在有关联的表
述对象上设置干
扰,把甲事物说成
是乙事物,或把甲
人的事迹、言论、
成绩说成是乙人
的;②在同一对象
的不同方面设置
干扰,把同一事物
的甲方面说成乙
方面,如把某一时
间、地点、事件说
成另一时间、地
点、事件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
方法]
[2014·辽宁卷
T12(1)E 项]侯仁之
发现有着 800 多年
历史的卢沟桥受损
严重,便强烈呼吁
保护卢沟桥,禁止
机动车和兽力车通
行,最终使卢沟桥
得到了妥善保护。
有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
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
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
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
报》上。6 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
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
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
妥善保护。
找到选
项所对
应的内
容,逐
句核
对,注
意所牵
涉人、
事、物、
理的对
应关系
比对分析:“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是北京政府的决
定,原文只提到侯仁之“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
文”。选项属于张冠李戴类错误。
陷阱六
混淆时间
此类干扰
项就是命
题者故意
把现实中
未发生的
事实(又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
方法]
[2014·辽宁
卷 T12(1)D 项]
侯仁之主张沙
漠研究要走出
小书房,走进
现场,不要依
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
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
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1964 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
中……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
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
当考生
在辨析
此项
时,应
当注意
时态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称“未
然”)判
断为已发
生(又称
“已
然”),或
把已发生
的事实判
断为未发
生的
靠旧书堆中的
文献资料。他
在陕北榆林附
近沙漠的考察
研究纠正了人
们的错误认
识。
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
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
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
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
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
“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词语,
如:已
经,曾
经,过
去;现
在,目
前;将
要,尚
未;之
前,之
后等
比对分析:原文用“证明”“打下了认识基础”来叙述评价侯仁
之的研究,选项用“纠正了”一词。选项属于未然表述为已然类
错误。
陷阱七
偷换概
念
把原材
料中某
个名词
或名词
性短语
的内
容,故
意变换
成其他
内容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2016·全国甲卷
T12(1)D 项)外国不少数
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
数学,尽管名气很大,
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
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
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
法研究数学。
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
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
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
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
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
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在辨析选项
时,应当注
意所表述的
名词同原文
的内容是否
在概念上相
符,是否漏
掉或交换了
原文中的一
些重要字词
比对分析:选项“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说法明
显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他不认同的是“靠所谓巧思妙
想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研究成果”。选项属于偷换概
念类错误。
陷阱八
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
有两种情况:一
是因果颠倒,就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
法]
[2015·全国Ⅰ卷
T12(1)A 项]当年有
所大学的中文系
大约是 1939 年吧,一所内迁的大
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
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
在遇到涉
及因果关
系的选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是把“因”错
断为“果”,
“果”错断为
“因”,颠倒了
两者的关系;二
是强加因果,就
是把没有因果
关系的说成是
因果关系
开传记研究课,课
程内容却是韩愈、
柳宗元的古文,朱
东润就是因为这
件事决心献身传
记文学的研究。
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
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
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
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
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
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
图。
时,一定要
在原文中
找出相关
的句子,比
较一下,仔
细分析有
无因果关
系,或者因
果关系是
否倒置
比对分析:根据原文“可是这一项……献身的意图”,
可见作者献身传记文学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因为开了韩
柳文的课。选项属于因果混乱类错误。
第二步:比对选项切片
(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
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
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
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
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
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
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
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
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
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
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
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
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
“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
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
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
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
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
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
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
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
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
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
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
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
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
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
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
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
三百年学术史》)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原文信息] [选项切片] [比对分析]
为了一抒山河壮
怀、广交天下贤
哲,也为了摆脱
纠缠,躲避豪绅
叶方恒的陷害,
他以游为隐,将
家事稍作安排,
便只身出游。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
出游,
切片①
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
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
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
哲的理想。
切片②
切片①:对应原文中“他以游为隐,
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一句
可知,“不顾家庭”表述不严谨,顾
炎武对家事是稍作安排才出游的。
切片②:对应原文“为了一抒山河壮
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
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两者意思
一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原文信息] [选项切片] [比对分析]
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
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
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
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
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
书卷验证。
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
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
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
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
学,都有研究。
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
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
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
著述材料,
切片①
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
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
他的学术视野。
切片②
切片①:原文信息为“以
友 人 所 赠 二 马 二 骡 载 书 自
随……便打开书卷验证。”这
和切片①的意思完全一致。
切 片 ② : 由 原 文 “ 遍 游 华
北……都有研究”这一信息
分析,与选项中的“行万里路
与读万卷书”“开阔了他的
学术视野”意思相吻合。
[原文信息] [选项切片] [比对分析]
“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
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
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
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
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
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
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
供后人研讨。
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
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
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
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
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
等。
C.顾炎武南北往返,
在二三万里的旅途
中,览书万余卷,写
成《日知录》
切片①
《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
切片②
《音学五书》等著
作,终成一代大家。
切片③
切片①:原文说“积三十余
年,编成”《日知录》,可见
《日知录》不是旅途中完成
的,切片①属于以偏概全类错
误。
切片②:比对原文信息“往来
曲折二三万里,……则编为
《肇域志》”可知切片②正
确。
切片③:比对原文信息“晚年
治经侧重考证,……《音学五
书》《顾亭林诗文集》等”可
知《音学五书》可能是顾炎武
晚年编成,切片③错误。
[原文信息] [选项切片] [比对分析]
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 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 切片①:与原文中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
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
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
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
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
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
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
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
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
师》中对十位“同学之
士”推崇备至。
切片①
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
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
炎武为通儒。
切片②
“寻友交友构成他为
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同时代的十
位‘同学之士’加以
称许”意思一致。
切片②:与原文中的
“其弟子潘耒在《日知
录》序中……皆知先生
为通儒”意思一致。
[原文信息] [选项切片] [比对分析]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
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
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
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
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
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
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
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
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
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
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
能可贵的。
E.顾炎武一生奔走,
始终以豪杰自视,虽
没有完全实现他“救
民水火”“兴太平之
事”的雄心壮志,
切片①
但唯其如此,才成就
了他的著述事业。
切片②
切片①:原文第四段表述
为“早年奔走国事,中年
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
北方……”,所以“一生
奔走”的说法不恰当。“以
豪杰自视”,文中并未明确
指出。这与切片①的意思
不一致。
切片②:根据原文,此切
片中“唯……才”无此说
法。
边练边悟__分析概括
(2017·太原模拟,改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76082007】
记傅雷
杨 绛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
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
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
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
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恢复了当初的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
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
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
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
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
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
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
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
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
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
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傅
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
了。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
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
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
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
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
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
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
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
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
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
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
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悬的翻译标准。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
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
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傅雷翻译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他要借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
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
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褊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
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
恶的力量吗?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可是谁又能怪傅雷呢。他这番遭遇,对于传记里所宣扬的人道主义和奋斗精神,该说是
残酷的讽刺。但现在这五部传记的重版,又标志着一种新的胜利吧?读者也许会得到更新的
启示与鼓励。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
起来,发掘出来。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
(本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
的艺术鉴赏力。译著有《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
《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等。“文化
大革命”期间,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
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 1966 年 9 月 3 日晨含冤自杀身亡。
1979 年 4 月,得以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
②(他人对傅雷的评价)朱梅馥:“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
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疾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
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
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傅聪:“其实我父亲并不是天生喜
欢在书斋里的,他是很关心国家的。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人类。1956 年的时候,他
曾经真的觉得中国有希望。”画家黄苗子:“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
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
③“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
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
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
的小故事。”(《傅雷家书》)
1.(分析概括题)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写傅雷对孩子们偷听大人谈话的反应,
刻画出他的不折不扣的严父形象。
B.在教育孩子时,梅馥在傅雷前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却温言告诫,表现得表
里不一,与傅雷在观念上完全不同。
C.本文通过择取一件件生活小事,却又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
实生动、血肉丰满的翻译家形象。
D.作者对傅雷有着中肯的评价,既委婉地提到他不通人情世故等性格的不足,又流露
出对他的欣赏、敬重之情。
B [B 项,梅馥的做法是丈夫盛怒时的一种缓冲,不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不是“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里不一”。]
2.(分析概括题)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傅雷两次偷偷打开门阻止孩子偷听大人讲话,呵斥赶跑他们,表明了他的严肃,是
一位不折不扣的严父。不过这也表现了傅雷的孩子气。
B.梅馥一面抢先责骂儿子,一面挡住丈夫的盛怒,温言告诫。这些都表明她在教育孩
子的问题上,与傅雷在本质上相同,只是策略不同。
C.杨绛对傅雷在北京翻译工作会议时大挑别人翻译谬误的做法提出委婉的建议,认为
他的做法过于直接,应该先从自身去挑毛病。
D.在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后,傅雷熟读老舍的小说来使自己的译文生动活泼,可惜没有
再多读几家书,以致未能解决译笔呆滞的毛病。
E.本文通过记述和傅雷共同度过的时日,择取一件件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
实而生动的翻译家形象,也让我们反思那段惨痛的历史。
CE [A 项,“表现了傅雷的孩子气”不准确。B 项,梅馥的做法是丈夫盛怒时的一种缓
冲,其实并不能显示她的教育孩子问题。D 项,与原文意思不符。]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考语文 概括人物性格形象2021-06-033页
-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2021-06-039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现代文阅2021-06-037页
- 高考语文 优秀作文大全 一步与一生2021-06-032页
-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4选用2021-06-0337页
-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强化演练12021-06-0311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14:图文转换2021-06-034页
- 山东省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2021-06-0344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22新人2021-06-033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日历2021-06-0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