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1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2语言的赏析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的赏析 高效演练·稳达标 一、(2017·孝感模拟)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11 分) 还 山 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读 chá,指小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意思是青春美好但可惜年华虚度。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最后一联是说重回山宅,一切如旧,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解析】选 AB。A 项,“青春美好但可惜年华虚度”错。“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 项,“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 ★2.有人说,诗题“还山宅”中的“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除了首联直接 点明“还”字以外,全诗处处都是围绕“还”来写的。请选取诗中的任意两联(首联除外) 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眼,可结合除首联外的任意两联分析,必须扣紧中心考虑。 答案:第二联写芳草茂盛,遮蔽了路径,但诗人依旧走入了山中,表明这是诗人曾经熟识的 道路,隐含着“还”的意思。第三联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因诗人太久 没有还家,不知道柳枝生长茂盛,已经挡住了水路。第四联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 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久未还家,山宅已被鸟儿占据。第五联写诗人 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所看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 “还”字。 二、(2017·绵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①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本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途中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开头两句交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 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发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B.诗歌第二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调子沉重, 抒写了自己的羁旅之苦。 C.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 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 D.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 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E.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却每每不够深沉。而这首诗,除了轻快清新、 洒脱自然的风格,其思想也是很有深度的。 【解析】选 BE。B 项,“调子沉重”不妥;E 项,这首诗思想深度也是很有限的。 ★2.赏析诗句“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拟人修辞的运用,从描写对方入手来表达自己的诗歌主题,新颖别 致。 答案: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 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 依依挽留自己。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表达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 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 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2 题。(11 分) 青 门 引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②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①中酒:喝醉酒。②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首句“乍暖还轻冷”既交代了季节特征,又暗示了作者的情绪和感慨,使人不由得想到李 清照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词句。 B.“楼头画角风吹醒”的“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 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 C.“入夜重门静”是说夜色降临,重门紧闭,将一切关在门外,庭院里更加宁静,以虚写之 景象征词人痛苦的心境。 D.尾句“隔墙送过秋千影”被称作是“神来之笔”,思而不见其人,睹物伤怀,给读者无限 遐想和回味的空间。 E.“庭轩寂寞近清明”一句是本诗的诗眼,由此可断定,诗歌是悼念亡人,寄托哀思之作。 【解析】选 CE。C 项,“以虚写之景象征词人痛苦的心境”错,应是以静来反衬自己的孤寂。 E 项,“诗歌是悼念亡人,寄托哀思之作”于诗无据。 2.本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景与情的关系,唯有抓住典型意象,才能准确把握情感。 答案: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 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词味含蓄隽永。 四、(2017·南阳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 题。(11 分) 清 平 乐 [南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 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 ruó,“揉搓”之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这首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常插梅花醉”的早年时期、“赢得满衣清泪”的中年时 期、“故应难看梅花”的晚年时期。 B.“常插梅花醉”的“醉”,既可指词人是在酒后赏梅,也可是醉人、醉心之意,再现了词 人早年赏梅的情景。 C.一个“挼”字与前一句的“插”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年赏梅插花时,是无限的喜悦,如今 却任凭手中的梅花随意凋零。 D.这首词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和未来,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 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E.诗人常用“梅”来表达友情、爱情。本词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都是描写爱情的名篇。 【解析】选 DE。D 项,错在诗中只写到现在,没涉及“未来”;E 项,错在“都是描写爱情 的名篇”。本诗中有爱情,更多的是国破家亡的伤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重点以梅花 自况,借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 2.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这首 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请结合词句说明诗人写了这三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人不同生活阶段“赏梅”的不同感受,实际为品味语言及情感,要结合 不同阶段具体考虑。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多么快乐,多 么幸福;“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百无聊赖、忧伤怨恨;“故应难 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抒写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 心情,亦为国势衰颓而担忧。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 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