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7 KB
  • 2021-06-03 发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20:第6课 琵琶行并序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琵琶行 课 题: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诵读背诵全诗,理解诗人的感情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 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影响。 ‎ ‎3.德育目标 认识社会所造成的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作者的失意谪居的根本原因。‎ 重点:解读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难点:学习诗歌中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怀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 ‎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 ‎ 有一个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了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听后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说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与河流。”于是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间。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丈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地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 ‎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知才、知己:《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荮师的神功“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及与西毒欧阳锋的箫筝相斗:《笑傲江湖》中的衡山派高手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因音乐结缘而为知己,共同创作了《笑傲江湖曲》,最终因音乐而死。 ‎ ‎ 曾经有哪些美妙的音乐引起过你心灵深处的强烈共鸣?它使你想到什么?得到了什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明?‎ 二、设疑自探 ‎1.看题目,你能读出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 ‎ ①“行”是什么?自己读过的哪些诗歌属于此类文体?‎ 歌、行、吟:古诗的一种体裁,“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吟“的内容多含有悲愁慨叹之意,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 ②“琵琶”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补充 修改 ‎ ③《琵琶行》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 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看作者,说说你所知道的白居易。‎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中国古代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败、各种社会矛盾急剧爆发的时期,他抱着“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屡上二忙针砭时弊,屡次被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在文学上,白居易引导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台诗为事而作”,反对无病呻吟的“嘲风雪,弄花月”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氐的政治讽喻诗,如《陵叟》《卖炭翁》《观刈麦》;二是感时伤怀的叙事抒情诗,以《长恨歌》《琵琶行》最为出色。此诗一经诞生,便广为传唱,流播久远。自居易去世时,当时的黄帝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日:“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白诗之最:唐代传诗最多,语最通俗易懂,讽喻诗歌最多。‎ ‎3.诵读全诗,你又读出了什么?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发现、感悟或者疑问?‎ ‎①字音:‎ 嘈嘈 红绡 呕呕 铮铮 幽幽 蛤蟆 嘲哳 贾人 乍破 钿头 因为 获花迸发 银篦 答案:略 ‎②重点字词:‎ 明年 命酒 长句 暗问 整顿 阿姨 老大 少年 阑干 暂明 声声思 惨将别 ‎③内容探究:(前两段)‎ 快弹 信手 颜色 去来 却坐 A小序已经把事情都介绍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作如此长诗?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B.小序在文中有何作用?‎ C.《琵琶行》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D作者为何对琵琶女的演奏如此入迷?有何情感?‎ E.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什么?‎ R诗中最精彩的描写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Q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H.诗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音乐的美妙动人?‎ ‎ 学生首先独立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自行梳理文章行文思路,‎ 初步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 文章思路:‎ ‎ 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 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 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和情感。浔阳江头,秋景萧瑟,主客送别,醉不成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惨淡将别之时,忽闻琵琶,悠然神往,产生好奇,引起下文。‎ ‎ 第二段:江上闻听琵琶曲。诗人运用了多个比喻描写音乐的美妙动人与琵琶女的高超技艺,从音高、音强、音色、节奏、旋律几个不同角度比喻不同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如珍珠落玉盘,如莺语花底、如泉流冰下,如银瓶乍破,如铁骑刀枪,如裂帛,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极大的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一曲虽终,而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音乐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涵咏同味的广阔空间。‎ 三、解疑合探 ‎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解读收获,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探究解决。 ‎ ‎2.小组派代表面向全班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 四、质疑再探 ‎ ‎ 启发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探究。 ‎ ‎ ①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 ‎ ②找出环境描写的诗句,怎样描写的?有何作用? ‎ ‎ ③分析作者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其高超技巧表现在什么地方? ‎ 五、拓展运用 ‎ ‎ 学生以自命题的形式检测学习效果。 ‎ l.字音字形检查。 ‎ ‎2.重点字词解释。 ‎ ‎3.背诵默写检查。 ‎ 课 题: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诵读背诵全诗,理解诗人的情怀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 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影响。‎ ‎3.德育目标 认识社会所造成的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作者矢意谪居的社会根源 ‎ 重点:解读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 难点:学习诗歌中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怀。‎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 一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骚客,一位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寻常的夜晚,浔阳江头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二、设疑自探 ‎ 在理解了诗歌大意后,结合诗歌学习的目标,从这首诗内容、情感、结构、手法、主旨等方面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问。‎ 问题预设 ‎ ‎1.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 ‎2.作者从哪些角度将难以捕捉的音乐写得如此精彩? ‎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具体作用。 ‎ ‎4.诗人为何泪湿青衫呢? ‎ 针对疑问独立探究,做出批注 ‎ 三、解疑合探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自学成果,点评打分。‎ ‎1.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从一两个角度理山本诗 的叙事线索即可)‎ ‎ 明确: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 格鲜明。可以从以F几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补充 修改 ‎ (l)故事情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 后是诗人的独白。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 ‎ (2)音乐描写。音乐描写是贳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琵琶 女“转轴拨弦”, “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音律而变。音 乐成为舣疗交流的媒介。‎ ‎ (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从送别之初“枫 叶蔹花秋瑟瑟一的萧瑟清秋,到“剐时茫茫江浸月”的别时情形,以静衬 动,“唯见江心秋月白”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绕船明月江水寒”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凄清的气氛。‎ ‎ (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 人相遇相知之情。如琵琶女初试才艺“未成曲调先有情”, 感伤身世的悲 苦“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的“叹息”和“唧唧”, “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昕言的深深感慨。情感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a ‎2.作者从哪些角度将难以捕捉的音乐写得如此精彩?‎ ‎ (l)精彩的描摹,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 境的感觉:‎ ‎ A.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如“大弦噌噌如急雨”‎ ‎(急骤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微婉转)。“噌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乐声 由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直至无声,感情由悲愤凄苦转而凄楚悲哀 至无声)、“银瓶乍破水浆迸,……回弦一声如裂帛”,(乐声雄壮激越,如 ‎“裂帛”急迫煞尾,感情由激昂愤慨,进而凄凉无声,演奏在高潮中陡然 结束)。”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 联想。“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摹拟琵琶这种弹拨乐 器的音响效果。珠玉,也给人以恻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 B.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如“嘴嘈切切”、“幽咽”,把音乐的韵律和 节奏表现出来。‎ ‎ (2)情感的传输,通过曲中带情乖f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 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 ‎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 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 女的形象,“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已叹息”,“重唧唧”,‎ ‎“青衫湿”也有听者的共鸣。‎ ‎ (3)气氛的渲染,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 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 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具体作用。‎ ‎ 《琵琶行》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气氛、渲染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 作用。比如,诗一开头,诗人就以富于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萧索的秋景:‎ 江水之滨、红枫白获点染环境,描绘一幅萧瑟清秋之景,构成凄清悲凉的 意境。(营造情绪气氛,展开故事背景)茫茫秋江水,溶溶皎洁月,无不弥 漫着离愁别绪,情景交融,点染哀伤之情,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营造 氛围。‎ ‎ 再如,写琵琶女演奏结束,乐声戛然而止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渲染出沉寂、清冷的气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 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乐曲余音绕梁的魅力。(以静衬动,烘托 人物心境)‎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写哀)‎ ‎ 诗人陈述自己谪居生活的苦闷,同样也穿插了生动形象的景 物描写,绕厘的黄芦苦竹、啼血的杜鹃、哀鸣的猿声构成了凄苦 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悲凉的心境。‎ ‎ (描绘地域风貌,借景抒情,以哀写哀)‎ ‎ 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起 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4.诗人为何泪湿青衫呢?(产生了共鸣)‎ ‎ 明确:A.都有着惊人的才华 ‎ B.都有着失意的现在 ‎ C.都有相似的心路历程 ‎(1)伤人 ‎ 叹息一唧唧一心理共鸣,对琵琶女自诉身世产生深深怜悯。‎ ‎ (2)伤己 ‎ 迁谪地僻无乐之地,内心凄苦,崩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泪水是对不幸女子的同情与尊重,办掣捌当慰社会的控诉。‎ 诗人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琵琶女的,即听她弹奏琵琶和昕她诉说身世。 ‎ 琵琶曲,可以说是一种音乐语言,诗人借助这一媒介,听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觉到了她心中的“无限事”,还从她弹奏的乐曲的不凡, 举止容仪的端庄,隐约地猜到她的来历,所以有“我闻琵琶己叹息”之语;听琵琶女诉说身世,姗更是直接地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经历,在某种 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诗人在长安期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与朝政,忧国忧民,尽心竭力,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无所事事的下场。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达,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 ‎“相逢何必曾相识”,不仅是诗人自己的感慨,而且已经越超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所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 四、质疑再探 ‎ 在诗歌赏析方面,大家还有哪些疑问? ‎ 小序在文中有何作用? ‎ 明确: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 五、拓展运用 ‎ 请就本文的语言结构、思恕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设置一道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