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0 KB
  • 2021-06-03 发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二单元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我善养我浩然之气”,他把做人的原则阐述得淋漓尽致。 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正气,一种精神。有此浩气,自可傲立于天地 间,必然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 美字体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赏美文 感悟孟子“大丈夫” 闲暇时间,读了点《孟子》,感受到了这个可爱而又倔强的老头,唠 唠叨叨,孜孜不倦;巧言善辩,苦口婆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孟子铁骨 铮铮、一肩担道义的强势人格。 《孟子》一书,我只看见三个字:大丈夫。有学者考证,大丈夫这 个词是孟子首创。什么是大丈夫?有学生问孟子,公孙衍、张仪这些人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真是跺一跺脚地球都要颤抖的人物, 真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啊。孟子说:这也能叫大丈夫吗?真正的大丈夫 应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还有学生说“枉尺而直寻”,意思就像今天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孟子批驳道“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什么意思呢? 自身不正直的 人,是从来不能使别人正直的。这就是大丈夫“刚毅”的表现。 刚毅的人难免会有挫折,那么大丈夫是不是活得很累呢?其实不然, 大丈夫很从容、很快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 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 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无愧天地、父母康健、教化英才,想必古往 今来有许多人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怎么样成为大丈夫呢?孟子的答案是:知性、尚志、养气。知性就 是性本善,找到自己性善的本性,不要被现实遮蔽了内心。他说,人有 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尚志就是舍生取义 的坚强意志。岂有他哉?养气就是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孟子说:“我知 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具备了以上三点,就可以说:“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何等的担当!何等的气概! 孟子学说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精神却给了中 华民族坚强的血液。看到孟子的文字,就想起了鲁迅、闻一多等人,正 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大丈夫,才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课内素材 浩然正气与“大丈夫”人格 在孟子的人生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养气说”,即所谓“我 善养吾浩然之气”。他所说的“浩然之气”有两个特征:“至大”和“至 刚”。“至大”是对个体形体渺小的超越;“至刚”是对个体意志懦弱的 超越。 孟子认为,人培养浩然正气不仅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需要 承受极其艰苦的意志磨炼。“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具有了浩然正气,自然就会充满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人在仁义 之道的驱使下,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这是《孟子》中最为精华的文字,被人经常引以为座右铭,曾 经激励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下不断前 进。孟子教人如何励志的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运用角度 古有训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见“仁”“义”是儒家思想 的精髓所在,仁义道德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成仁”“取义”才 能在心中萌发光明正义之气。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人善养浩然之气。古有苏武以他的民族气 节与坚强毅力凛然不降,持节傲立;有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 乌江,舍生取义;有屈原为了民族的衰亡而跳江自尽,杀身成仁。今 有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拯救人的灵魂,唤起人们心中的光明。这些 志士仁人在生命的存亡关头也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可见有了浩然之 气就有了一股生命蒸腾的英雄气,有了一脉亢奋激扬的刚烈之气。所 以养气能萌发心情的正义,唤起灵魂的激昂。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解析:A 项,“曾”同“增”;B 项,“拂”通“弼”,辅助;C 项, “衡”通“横”。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B.饿.其体肤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劳.其筋骨 解析:C 项,动词,明白。A 项“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受苦。B 项“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挨饿。D 项“劳”,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劳累。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 解析:“女子”古今同义。A 项,丈夫:古义指男子,今义指女子 的配偶。C 项,然后:古义是两个词,这样以后,此后;今义表示一 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D 项,动心:古义指使……心惊 动;今义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多指产生某种动机、欲望等。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行有不慊于心 D.先生将何之 解析:B 项与例句都为判断句。A、C 项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宾 语前置句。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息 争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 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 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 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 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 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 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 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 为朱之学者,以诋讠其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则尽。 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 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 固有以包容之也。 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曰弃君臣,绝 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 訾謷之?大盗至,胠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 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 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 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 不过哉? 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 而唯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纭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 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 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鄙.有樊迟 鄙:卑鄙 B.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 昆弟:兄弟 C.则众起而排.之 排:排挤、排斥 D.至于才力之均敌.. 均敌:相等,分不出上下 解析:鄙:粗俗。 答案:A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 B.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 C.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 D.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 解析:可根据陈述主体“好辩”及其陈述动词的意义断开。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人们认为他喜欢辩论。虽然这 个说法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从此开始了。 B.作者认为,真正懂得学术的人,能心胸宽广地包容天下各种不 同的流派学说,并且能用自己的学说逐渐影响各种流派,最终让这些 学说为我所用。 C.作者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 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 D.作者对不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 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的评论人,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解析:“最终让这些学说为我所用”文中无此意。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 其所以为孔子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 心恢然有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对“是故”“门”“何其”“其”的理解与翻译,“其” 表揣测语气。(2)翻译时要注意对关键词语“知道”“歧趋异说”“恢然” 的对应落实。 答案:(1)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啊?” 唉!这大概就是他是孔子的原因吧? (2)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认为都不曾 超过自己的大道之外,所以他们的胸怀宽广有余。 【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的学生,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语言、 文学,粗俗的有樊迟,狂妄的有曾点。孔子的老师,有老聃,有郯子, 有苌弘、师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己有子桑伯子。仲弓询问子 桑伯子,孔子赞许他办事不烦琐,等到仲弓怀疑子桑伯子办事太简单, 然后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话正确。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 生,多么混杂啊?”唉!这大概就是他是孔子的原因吧? 至于孟子,却发表他的见解说:“如今天下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 便属于墨翟派,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能 够用道理来反对杨、墨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当时的人因此认为 孟子喜欢辩论。虽然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便从此开始了。唐代 的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学者的称赞。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阳 程颐和四川苏轼的学派之争,有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差别。洛派的门 徒,以排斥苏轼为本事;赞同朱熹学说的人,以诋毁陆九渊为能耐。 我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 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从前曾参理解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 本观念来贯穿它,亲身力行进入;子贡也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 却认为是从博学广识而得到的。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子贡是正确的, 曾参是错误的。可是孔子不曾在他们中间进行区别,他的学说本来可 以对这些兼容并包啊。 所以痛恨杨朱、墨翟,是因为他们目中无父母无君王;排斥佛教 和道教,也是因为他们抛弃君臣关系,割裂父子之情,也没有兄弟夫 妇,用这样的人生方式来追求他们的清净和不生不灭。假如他们不至 于此,我又为什么偏偏要诋毁他们呢?强盗来了,开箱子掏口袋抢东 西,逼我们扛着戈矛追击他们(意即抵抗他们),穿着和我们一样的衣 服,读和我们一样的书,(这样的人,)我必定尊敬他们,对他们亲爱 都来不及。如今却同室操戈,在门内争斗,这不是可以停止吗? 不曾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 同,就群起而攻之,这种态度不能够用来评论人啊。人的相貌各不相 同,稍有长短大小的差别,就骂别人不是人,难道不是错误的吗? 居高临下,便不至于发生争论,因为他不能够与我较量。至于才 力相当,唯恐自己不能取胜,于是辩论就纷纷发生。因此懂得大道的 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认为都不曾超过自己的大道之处, 所以他们的胸怀宽广有余;胸怀宽广有余,对于事物就能无所不包, 这就是孔子伟大而不排斥异己的原因吧。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 如果一个圣人成为国君,他的统治便称为“王道”。按照孟子和后 来儒家的看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是“圣王之道”, 霸道则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王之 道是靠道德教诲和教育来贯彻的,霸道则是以强制手段来推行的。王 道的力量来自道德教化,而霸道的力量则是来自武力。孟子以后的中 国哲学家都是持守这种“王道”和“霸道”的区别。如果以当代政治 学的原理来对照,民主政治便是王道,因为他是人民大众的自由结合。 法西斯统治则是霸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从文段中“王道是 ‘圣王之道’,霸道则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这句概念性解释可以推 知①处应为一句概括性话语;从后文对“王道”“霸道”不同点的解说, 可以推知②处应点明二者是有区别的;依据对整个文段的理解并参照 前一句对民主政治的阐释,可以推知在③处应写出对法西斯统治的解 释。 答案:①政治统治有两种:一种是“王道”,一种是“霸道”②它 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统治 ③因为它以恐怖和暴力来实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