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3 发布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重庆一中高 2022 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 8 页,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 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 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 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 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 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 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 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 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 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 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 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 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 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 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 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 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 - 2 - 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 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 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 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 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 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 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本是普通乐歌,并无具体的创作意图,后来的统治阶级却误把它当作了教化工具。 B. 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具有平常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 C. 普通民众用来表情达意的诗歌,其音乐性与卿士的“献诗陈志”相同,只是缺乏乐师加工。 D.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做法,实际上为后来统治者歪曲诗三百篇开了很坏的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典礼节目”和“表情达意”两个角度对诗三百篇原本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B. 文章用宋国人嘲笑华元的例子阐明了庶人的作品一步步达到统治阶级耳中的过程。 C. 文章在分析诗三百篇最初的作用时,主要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进行分析。 D. 为论证诗与乐分离的过程,文章从乐歌出发,对其流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献诗陈志”与“赋诗言志”在创作缘起上不同,但在表情达意这一作用上是相同的。 B. 子展借《将仲子》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句话,意在请晋侯放了卫侯以免招人非议。 C. 古人“赋诗言志”时能借诗三百篇的诗句来表达彼此的立场,因为大家都清楚诗句的含意。 D. 孟子用“以意逆志” 方式来解释《伐檀》,充满主观色彩,把诗的意义引向了封建教化。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 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 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的 - 3 - 任意拔高等等。 A 项,“并无具体的创作意图”错误,原文第二段“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 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 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后来的统治阶级却误把它当作了教化工具”错误,原文第一段,“统 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C 项,“其音乐性与卿士的‘献诗陈志’相同”错误,原文第三段“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 ‘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一样的是创作这样诗歌的目的。 D 项,“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做法,实际上为后来统治者歪曲诗三百篇开了很坏 的头”错误,没有依据,原文第四段“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 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 取义”,第五段“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 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故选 B。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阐明了庶人的作品一步步达到统治阶级耳中的过程”错误,为了阐明“都是针对 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C 项,“主要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进行分析”错误,原文第二段“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 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 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并列结构。 D 项,“文章从乐歌出发,对其流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错误,原文第五段“三百篇到了 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 艺术了”,可知只是时代发展的变化导致诗与乐分离。 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 4 - A 项,“但在表情达意这一作用上是相同的”错误,第二段“‘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 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第四段“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 望和态度”,可知表情达意上也不同。 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 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 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 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 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 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 梁实秋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 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 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 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片吧? “白屋”是一座刷了白颜色油漆的房屋,既没有白茅覆盖,也没有外露木材,像是《韩 诗外传》里所谓的“穷巷白屋”。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为 舆,谁没看见过天?但以前住在人烟稠密天下第一的都市里,我看见的天仅是小小的一块。 “白屋”东边隔街是一个小学操场,绿草如茵,偶然有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北边是一大 块空地,长满了荒草,前些天还绽出一片星星点点的黄花,这些天都枯黄了,枯草里有几株 参天的大树,有枞有枫,都直挺挺的稳稳的矗立着;南边隔街有两家邻居;西边也有一家。 有一天午后,小雨方住,蓦然看见天空一道彩虹,是一百八十度完完整整的清清楚楚的一条 彩带,所谓虹饮江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虹销雨霁的景致,不知看过多少次,却没看过这 样规模壮阔的虹。 路上的汽车往来如梭,而行人绝少。清晨有两个头发颁白的老者绕着操场跑步,跑得气 咻咻的,不跑完几个圈不止,其中有一个还有一条大黑狗作伴。黑狗除了运动健身之外,当 然不会轻易放过一根电线杆子而不留下一点记号,更不会不选一块芳草鲜美的地方施上一点 - 5 - 肥料。天气晴和的时候常有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穿着斜纹布蓝工裤,光着脚在路边走,白皙的 两只脚光光溜溜的。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曾经说起:“传有久米仙人者,因逃情,入山苦修 成道。一日腾云游经某地,见一浣纱女,足胫甚白,目眩神驰,凡念顿生,飘忽之间已自云 头跌下。”我不会从窗头跌下,因为我没有目眩神驰。我只是想:裸足走路也算是年轻一代 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以后恐怕还许有人要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兴倒竖蜻蜓用两只 手走路,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进?至于长头发大胡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皆是,甚至我们中 国人也有沾染这种习气的,习俗移人,一至于此! 星期四早晨清除垃圾,也算是一景。垃圾车上一共两个人,一律是彪形黑大汉,一个人 搬铁桶往车里掼,另一个司机也不闲着,车一停他也下来帮着搬,而且两个人都用跑步,一 点也不从容。垃圾掼进车里,机关开动,立即压绞成为碎碴。 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就在我的窗外。许多乘客是老年人。也有按时上班的年轻人搭乘, 有一位工人模样的候车人,经常准时在我窗下出现,从容打开食盒,取出热水瓶,喝一杯咖 啡,然后登车而去。 我没有看见过一只过街鼠,更没看见过老鼠肝脑涂地地陈尸街心。狸猫多得很,肥头胖 脑的,毛也泽润。我几乎每天看见黑猫白猫在北边荒草地里时而追逐,时而亲昵,时而打滚。 最有趣的是松鼠,弓着身子一窜一窜地到处乱跑,一听到车响,仓卒的爬上枞枝。窗下放着 一盘鸟食,黍米之类,麻雀群来果腹,红襟鸟则望望然去之,他茹荤,他要吃死的蛞蝓活的 蚯蚓。 窗外所见的约略如是。王粲登楼,一则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再 则曰:“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 兮,岂穷达而异心?”临楮凄怆,吾怀吾土。 (有删节)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看窗外之景时,联想到“拉大片”和《韩诗外传》里的“穷巷白屋”,表现出浓厚的乡 土之思和深沉的文化归属感。 B. 本文描写窗外景致时,观察描写颇为细致,表现了作者对异国生活文化的肯定和向往,也 为文末点明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 C. 文末将同出自王粲《登楼赋》中的两段文字分开引用,别有深意,从自己进而写到历史上 的人,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主旨。 D. 本文词汇上多用文言词语,充满典雅之美;句式上多用整句,富有整齐之美;这反映了作 - 6 - 者对散文语言艺术美感的追求。 5. 分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6. 作者将“窗”比作画框,并以“窗”为媒介来观察“窗”外之景,这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有 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 B 5. 对异国习俗的理性观赏;对年轻人标新立异反抗传统的质疑;对国人盲 目媚外的深沉慨叹。 6. ①把窗外所见的风土人情比作一幅幅画,表现出一种欣赏的态度;②“窗”又暗含一种距 离感和隔阂感;③强化了文章“虽信美而非吾土”这一主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表现了作者对异国生活文化的肯定和向往”错误,根据嘴后一段“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临楮凄怆,吾怀吾土”,可知作者怀念故土,所以对异国文化的向往错误。 故选 B。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语句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通读文本,大体把握文本内 涵;然后再仔细咀嚼品味文字,弄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本题,“我不会从窗头跌 下,因为我没有目眩神驰。我只是想:裸足走路也算是年轻一代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 以后恐怕还许有人要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兴倒竖蜻蜓用两只手走路,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 进?至于长头发大胡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皆是,甚至我们中国人也有沾染这种习气的,习 俗移人,一至于此”,划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可从关键词句入手。比如“裸足走路也算是 年轻一代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光脚走路的习俗的理性观赏;“恐 怕还许有人要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兴倒竖蜻蜓用两只手走路,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进?” 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年轻人反抗传统,标新立异的质疑;“长头发大胡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 皆是,甚至我们中国人也有沾染这种习气的,习俗移人,一至于此!”写出了对国人盲目跟 风外国习俗(崇洋媚外)的深沉慨叹。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意象作用的能力。把握文中重要意象的作用,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从以下几 - 7 - 个方面考虑其作用: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衬托突出作用;在“情节”方面起线 索作用,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在“主旨”方面利于表达情感、揭示主旨。本 文“窗”这一意象在文章设计上都颇具匠心:“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 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 缘”“窗外所见的约略如是”,从文章篇章结构来看,本文以“窗”作为文章的切入点,用“窗” 这一视角统摄了后文诸多关于窗外之景的描写,以简驭繁,使文章结构简洁明了;从情感表 达来看,“窗子就是一个画框”“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 为舆”“天气晴和的时候常有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穿着斜纹布蓝工裤,光着脚在路边走,白皙 的两只脚光光溜溜的”,作者将“窗”比作画框,写出了窗外风土人情之美,在欣赏的同时更 暗藏了一种隔阂感;最后一段,引用“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强化了“虽信美 而非吾土”的情感主旨。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答题方法: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 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 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 第三步整合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 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 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出 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 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 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 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 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 - 8 - 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又杀之彭城。良亡,间 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 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 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 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 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 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全部 B. 略地下邳西 略:夺取 C.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捐:舍弃 D. 战不利而壁固陵 壁:躲藏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 B. 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C. 汉王之国,良因说汉王曰 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 D.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 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秦王,泛指秦的统治者,不专指某位君主,文中“秦王”与“秦皇帝”意思不同。 B.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把关中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位降将,因此称关中为三秦。 C. 太傅,三公之一,职在辅助皇帝,使无过失,也可指辅导太子的官,文中指后者。 D. 谥,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的称号。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9 - A. 张良为韩报仇,家国情深。他家五世担任韩国相国,韩国被秦灭国,他寻得刺客行刺始皇; 韩王成被杀,他归附汉王,尽心尽力助汉灭楚。 B.张良际遇奇特,精于谋略。他亡匿下邳,得异人授予《太公兵法》;在刘邦前往巴蜀时,他 劝刘邦烧栈道表明无意东还,以此来迷惑项羽。 C. 张良明于识人,洞察大势。他建议刘邦封赏韩信、黥布和彭越,最终灭楚;韩信想自立为 齐王,刘邦发怒,他劝刘邦封赏韩信来获得支持。 D. 张良深得信赖,多受封赏。他很得刘邦欣赏,刘邦常常都会听从他的意见;他先后两次受 封为成信侯,汉朝建国后又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答案】7. D 8. C 9. A 10. D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 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A 项,句意为:张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悉:全部。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B 项,句意为:夺取邳西。略:夺取。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C 项,句意为: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捐:舍弃。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 确。 D 项,句意为: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壁:坚守。选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故选 D。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 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A 项,前句句意为: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以:根据,用。 后句句意为: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以:因为。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不同。 B 项,前句句意为:因为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而:表原因,因为。 后句句意为: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而:修饰关系连词,不译。 【 - 10 -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不同。 C 项,前句句意为:汉王到国,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之:动词,到。 后句句意为: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赶去东边。之:动词,到。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相同。 D 项,前句句意为:这年秋,汉王追赶楚国道阳夏南。其:这年。 后句句意为:汉王使用他 计策,诸侯都到达。其:他的。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不同。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 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A 项,“文中‘秦王’与‘秦皇帝’意思不同”错误,文中“秦王”指的就是“秦皇帝”,即 秦始皇。第一段“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 游”,意思是“张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 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秦始皇到东方巡游”。 故选 A。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 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 D 项,“他先后两次受封为成信侯”错误,第四段“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只有这一 次。第六段“乃封张良为留侯”,是留侯,不是“成信侯”。 故选 D。 【点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 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 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 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刺客 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 的 - 11 - 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 邳桥上,有一个老人,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 后就会发迹。”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 习、诵读它。过了十年,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沛公率领几千人, 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 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已经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 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因为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我们的力 量。”项梁派张良寻找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 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汉王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使项伯代他请求 汉中地区。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到国,张良于是劝告汉 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 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 己一起赶去。又在彭城杀了他。张良逃跑,抄小路隐秘地回到汉王那里,汉王这时也已回军 平定三秦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跟着东征楚国。到了彭城,汉军战败而归。行至下邑, 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 功立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 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 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 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派韩信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 齐赵等国的领地。而最终击溃楚国的,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汉四年,韩信攻下齐国而想自立为齐王,汉王大怒。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授予 韩信齐王信的印信,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南面,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诸侯 原已约好前来,但没有到。张良向汉王进计,汉王采用了他的计策,诸侯才都来到。 汉六年正月,封赏功臣。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汉十一年,黥布反叛,皇上亲自率兵向东,君臣留守,都送到霸上。留侯患病,自己勉 强支撑起来,送到曲邮。皇上说:“子房虽然患病,也要勉强在卧床养病时辅佐太子。”这 时叔孙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2 -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 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 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 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间言之,帝为 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 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改河东 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安禄山反,窦廷 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 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既而乞骸骨, 罢为太子太傅。未几,复拜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大行遗诏, 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 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 听入閤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 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B. 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C. 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D. 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古代官制中的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B. 乞骸骨:指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也称“乞骸”。 C. 不趋:趋,指急步而行。古时人臣入朝须急步以示恭敬,文中“不趋”指对君主不敬。 D. 京兆:指京师所在地区,也指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还可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苗晋卿选才怀私,有失公允。为讨好张倚,他在主持选拔时将张倚的儿子张奭定为第一, 后来张奭出丑暴露实情,玄宗因此贬谪了三位大臣。 B. 苗晋卿为避灾祸,辞任陕郡。杨国忠向来嫉妒他的声望,在安史之乱陕郡弃守之时心怀鬼 - 13 - 胎借机推荐了他前去防守,他以年老为由,没有接受。 C. 苗晋卿规劝君主,能识大体。在玄宗驾崩后,肃宗因太过悲伤不能理政,任命苗晋卿暂摄 政事,他没有接受,而是劝肃宗遵遗诏,以国事为重。 D. 苗晋卿年老体衰,受到优待。他因年老而请求隔天去一次政事堂,得到皇帝允准;代宗到 小延英阁召他谈话,开了宰相在小延英阁对答的先例。 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2)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答案】11. D 12. C 13. C 14. (1)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 (2)元载未显贵时,受到苗晋卿的知遇之恩,元载这时正好任宰相,因此婉言劝说主管官吏 改谥号为文贞。 【解析】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后调任河东郡太守,兼任河东采访使。又调任抚风郡太守,封高 平县男爵。后升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又调进京城任宪部尚书,兼任左丞。” “兼河东采访使”“兼”兼任官职,和之前官职之间断开,排除 AB; “封高平县男”“县男”,爵名,之间不断开,之后断开。行排除 AC。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 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C 项,“文中‘不趋’指对君主不敬”错误,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 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 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 14 - 作出判定。 C 项,“在玄宗驾崩后,肃宗因太过悲伤不能理政”错误,原文是“玄宗崩,肃宗疾甚”,,意 思是“唐玄宗去世了。唐肃宗病重”。 故选 C。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大索”,大肆搜捕;“甚急”,非常急 迫;“为”,因为。(2)中“显”,显贵;“为……所”,表被动,被;“方”,正好;“讽”, 婉言劝说。 【点睛】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考中进士,调任修武县尉,多次升官 后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当时天下太平。参加选官的常有一万人,李林甫任 吏部尚书,专掌国家大政,将选官的事委托给苗晋卿和宋遥,但每年命令其他官员共同考定, 审核官员的实际才能。天宝二年,考判入等者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两三科,以张奭为第 一。张奭,是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倚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苗晋卿想要攀附他,张奭本 来没有学识,因此舆论喧器不平,安禄山趁机奏告皇帝,皇帝为此在花萼楼复考核实,考中 者才十分之一二,张奭一整天都拿着试卷,不能下笔应答,人们称之为“曳白”。皇帝大怒, 贬张倚为淮阳太守,宋遥为武当太守,苗晋卿为安康太守。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 即任河北采访使。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后调任河东郡太守,兼任河东采访使。 又调任抚风郡太守,封高平县男爵。后升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又调进京城任宪部尚书, 兼任左丞。安禄山反叛了,窦廷芝放弃陕郡不去防守,杨国忠本来就忌恨苗晋卿有声望,便 - 15 - 上奏说:“东道是叛军进军的要害,非大臣不能守住。”朝廷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 防御使,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 唐肃宗到达扶风。把他召到驻地,任命为左相。平定京城,封苗晋卿为韩国公,享用封 邑五百户,改任侍中。唐玄宗去世了。唐肃宗病重。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说:“先 帝有遗诏,叫皇帝三天后听政,考察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 朝政。希望皇上顺应变化,而使天下幸运。”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几天后,唐代宗即位, 又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才得以免除。这时苗晋卿年老行动迟缓。请求隔日来一 次政事堂。皇帝优待他,听任他入阁不快步行走,皇帝专门为他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宰相 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从苗晋卿开始。永泰初年苗晋卿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师, 命京兆少尹办理丧事,谥号叫懿献。元载未显贵时,为苗晋卿所知遇,元载这时任宰相,因 此婉言劝说有关部门改谥号为文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认为与自己做官时曾年俸千钟相比,眼下自己已经年过七旬才更加难得。 B. 词人已看淡生前荣华与身后之名,故对自己四处奔走钻营的行为感到很不满。 C. 词人以“沽酒”“题诗”“对棋”等细节表现出了自己晚年闲居生活的安逸。 D. 词人在幽谷和静院的生活太惬意了,竟致忘了归家,不由得感叹自己的痴迷。 16. 这首词貌似达观实则愤激,这种激愤是如何表现 ?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幸有”“何妨”等词暗示隐居生活并非词人本心所愿;②“不归 真个痴”写闲居之乐远胜官场,正话反说,表达了对官场的深深失望。③因此,此词表面达 观,实则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激愤。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的 - 16 - C 项,“表现出了自己晚年闲居生活的安逸”错误,分析不当,“幸有”的意思是“庆幸的是 有”的意思,由词人的生话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 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并不是“闲居生活的安逸”。 故选 C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表达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 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首词,上片开 头词人就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词人曾 经渴望建功立业,但是朝廷不用他,因此词人认为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因为追求荣华 声名而劳而不知休息,内心躁急不安,实在不值得。经过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 荣华,实则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激愤。词人的生话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 但是是“幸有旗亭沽酒”,虽然有题诗,但是是“何妨茧纸题诗”,还有采药、对棋之乐,但 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的隐居并不感到庆“幸”。结句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 图“,含蓄言志。“不归真个痴”,通过自嘲来表现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抓住“梦”字回答, 晚年的词人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无奈和愤懑(或顿悟)。 【点睛】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概。 (2)《氓》中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与“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诗人以鸟和鱼作比,表达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诗人想象贤才穿过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 。 - 17 - 【答案】 (1). (1)酾酒临江 (2). 横槊赋诗 (3). (2)总角之宴 (4). 言笑 晏晏 (5). (3)何方圜之能周兮 (6). 夫孰异道而相安 (7). (4)羁鸟恋旧林 (8). 池鱼思故渊 (9). (5)越陌度阡 (10). 枉用相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 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 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酾”“槊”“宴”“圜”“羁”“渊” 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 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 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 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 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 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 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和前三次________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 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 产业开始向外转移。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 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_________甚至还 要更加领先。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 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__________会给中 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 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 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8 - A. 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B. 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 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 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毫不逊色 难免 强迫 B. 截然不同 平分秋色 不免 逼迫 C. 截然不同 毫不逊色 难免 逼迫 D. 大相径庭 平分秋色 不免 强迫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B.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C.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D.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 【答案】18. A 19. C 20. C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 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 在思想的连贯性,最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前文先说“人类经济”再说“产 业转移”,根据语境“反过来看”,后文应先说“产业转移”,再说“经济”,所以不应先说“世 界经济”,故排除 BC 两项;承接上一句“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来谈对“世界经济”的 影响,故后一句不能用被动句,排除 D 项。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 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 第一空,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大,大不相同。截然不同: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 容两件事情毫无共同之处。根据前后语境“和前三次”“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 未有”可知,是指“两者”比较,“这一次”是“前三次”未曾有的,应用“截然不同”,排 除 AD 两项; - 19 - 第二空,毫不逊色:比得上,丝毫不差。平分秋色:形容二者一样出色,分不出高下。根据 其后语境“甚至还要更加领先”,此处应该是“比得上”之意,应用“毫不逊色”,排除 B 项。 第三空,不免:强调在某种情况下很自然地会出现一种结果,是一种客观陈述,免不了。难 免:强调某种结果不容易避免,多用于规律性的情况或者解释宽慰语气,不容易避免。根据 其后语境“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_________中国制 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此处应用“难免”。 第四空,逼迫:施加压力促使。强迫:施加压力使服从。“逼迫”后的对象往往主动做某事, 而“强迫”后的对象这是被动做某事。根据其后语境“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 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其后对象“中国”皆是主动而为,此处应用“逼迫”。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 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 一致。“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错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中国” 表领属,放在最前面;“原先”是副词,应放在动词性短语“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的前面, 排除 BD 两项;“出现下降”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其后应加“趋势”,排除 A 项。故 选 C。 【点睛】辨析语病之语法判断: 判断语病时,一般不能通过语感和语意判断的就要借助语法分析加以判断,而且通过语法分 析判断与语病结果相对会更准确。进行语法分析时,首先,抓住干,即主谓宾。先看有无成 分残缺或赘余,然后判断是否搭配恰当。其次,看语序,即修饰成分(多项定语、多项状语) 顺序是否正确,以及分句顺序是否正确。再次,看结构,是否存在句式杂糅或暗换主语。之 后,看句意,是否存在语意不明或歧义。最后,不属于以上情况的可视为表达不合逻辑,常 见的有主客倒置、两面对一面、否定不当、前后矛盾、并列不当、语义重复等。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任何推理活动,①_______。有人得了慢性病就去中医院,得了急症就去看西医,它的前提假 设是:中医西医疗效不同。事实上,生活中的前提假设经常有对也有错。因此,②______ 是 批判性思维核心品质之一。比如人们培养孩子常说“③_________”,前提假设就是“孩子最 初的成长与赛跑的规律是一样的”,其实并不尽然。 - 20 - 【答案】 (1). ①都离不开必要的前提假设 (2). ②辩证地对待前提假设(或理性全面 思考问题) (3). ③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做此类题时,注意上下 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解答此题,应综观整 个语段,把握所给文段的核心语句,然后根据前后语境,围绕关键词进行补写。第①处,结 合“任何推理活动”“有人得了慢性病就去中医院,得了急症就去看西医”分析,前提假设 是中西医的疗效是不同的,即“都离不开必要的前提假设”;第②处,结合“生活中的前提假 设经常有对也有错”“是批判性思维核心品质之一”分析,因为生活中的前提假设经常有对 也有错,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前提假设”;第③处,结合“前提假设就是‘孩子最初的成 长与赛跑的规律是一样的’”分析,人们常说的应该是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注意字数 要求。 【点睛】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 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 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 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 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 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 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22.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字数不超过 60 字。 数学界引为自豪的是: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不同民族的数学家 可以很方便地交流成果。语言学界则完全相反,古今中外各种语言的多样性恰恰是他们研究 的主要对象。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更少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 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近百年来,数学方法不仅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获得惊人的发 展,而且渗透到生命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来。于是,数学家的目光愈来愈频繁地注视着语 言现象。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 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 值符号——语言。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数学语言学”就应运而生了。 【答案】数学语言学是运用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 并 - 21 - 用数字化的快速度来处理语言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属于压缩语段,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 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 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内容,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通读语段,确定下定 义的句子应是:数学语言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筛选体现其特点的信息,从“把数学和语 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可以概括 数学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条件是“运用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从“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 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可以概括数学 语言学“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度来处理语言”,按照逻辑 顺序把以上信息作宾语前的定语,组成一个单句。 【点睛】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 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 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 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根据材料下定义,既能考查重 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又能考查合理排序、简洁表达等语言能力。下定义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 种情况即下成循环定义、用否定形式下定义、用比喻下定义、定义得过宽或过窄。本题应体 现“海囤”的特点,抓住语段主要信息去组织和表述答案。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刚刚结束的圣诞节是欧美家庭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重要日子。为了让无家可归的人也 感受一下这种欢乐气氛,一位说唱歌手特意跑到贫民窟里大肆撒钱,引发大批民众哄抢。这 位歌手在自己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取名“给予季”。不过很多网友的反应却出他意料。很 多网友怒斥这种行为是对穷人人格的侮辱。当然,也有网友觉得,从抢钱的行为就可以看出, 那些穷人真正在意的恰好就是这位歌手撒出去的钱,他们可没觉得自己在受辱。 对于网友的分歧,你更倾向于哪种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圣诞节的时候说唱歌手特意跑到贫民窟里大肆撒钱,引发大批民众哄抢,这种方式不仅 引起秩序混乱,而且没有考虑的穷人的人格尊严。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 - 22 -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授人以渔呢?   授人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就这个事情来说,撒钱谁不会呢?但要想从根本上解 决贫穷的问题,光靠撒钱是不行的。殊不知窨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 安全”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 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没有 交警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事实说明,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拿出解决问题 的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授人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 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贫穷只有教会他们挣钱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贫穷。再拿我们的学生来说,每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志趣 也不尽相同,老师只有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使学生 在遇到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就是再 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授人以渔,还必须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一 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经 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逐步得到完善。人们总是嘲笑纸上谈兵的赵括,殊不知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在其父赵奢身上,因为他根本没有给过赵括实践的机会。身为将军,赵括并没有经过亲身的 实践,整日与父亲空谈理论,以致他根本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真正的用兵之道。再加上他的 轻率自负,兵败被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可见,如果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再好的名师也很 难教出高徒。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我们掌握了授之以渔的科学方法,才 会有吃不完的“鱼”。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在综合分析材料基础上表达、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 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 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 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 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 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 - 23 - 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审题】“尊老、助残、扶危、济困”是传统美德、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是社会文明与 进步的标志。但是作为艺人回馈社会出发点要对,方式要讲究,一直以来,直接给现金都不 是最佳扶贫的方式,现金并不总会产生持续的影响。何况是“大肆撒钱”,这种方式夹带有高 高在上炫耀的姿态。所以直接撒钱方式不可取,这是对穷人的人格尊严践踏。“也有网友觉 得,从抢钱的行为就可以看出,那些穷人真正在意的恰好就是这位歌手撒出去的钱,他们可 没觉得自己在受辱”,从眼前利益来看,直接给钱似乎又能解决穷人的燃眉之急。直接把钱给 穷人,可以让他们灵活主动地选择最佳机会,也可以简化提供援助的流程。两方面立意都可 以。 【立意】公益慈善是回馈社会的最好方式;回馈社会要讲究合适的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简化援助的流程等等。 【结构】题目切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段联系材料,提出观点,“授之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第三、四、五段 围绕“授人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授人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授人以渔,还 必须勇于实践”三个并列分论点阐述怎么做到授之以渔。最后一段强调“授人以鱼,三餐之 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我们掌握了授之以渔的科学方法,才会有吃不完的‘鱼’”。 【素材】1.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 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 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2.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在市场和运作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拟定以现金为基础的方案 应该成为首选且默认的援助方式。”世界银行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也分别对此进行了 复查并发现,那些接受现金援助的受助者其实并没有沉迷于酗酒等诱惑:他们既没有对现金 援助产生依赖,也没有停止改善自己的生活。因此,给穷人送钱已经不再是禁忌。 3.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援助机构和改革者已经开始推行基于现金的解决方案,以取代那些低 效刻板的传统干预措施。以人道主义援助为例,对因冲突或灾难而流离失所的人们来说,现 金是满足他们基本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迄今为止,只有 5%的人道主义援助是以现金 方式提供的。在 2016 年 5 月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慈善家峰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应该更多地 以现金的方式应对人道主义危机。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 - 24 - 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 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 说。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