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蓝诗玲认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关乎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回应一个同时需要民族意识和超民族意识的时代?她的看法是,只要民族国家仍然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凭借,民族本位的思维就会压倒国际主义的思维。此种说法未免画地为牢,事实上,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
以中国为例,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一直在互动之中,将中国与西方截然两分已经价值不大。前面说到汪曾祺,重要的不是诺贝尔奖是否有能力领会汪曾祺文学语言的古典韵味,而是它如何评估汪曾祺熔铸古今中西的创造性。汪曾祺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士大夫,他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以其独到的才情与智慧,为当代中国小说闯出一条新路。而且,汪曾祺并非只是在语言上用力,其语言的背后是中国人独特的人情之美,而这种美又并非一味的诗意,而是在“极左”语言的灰烬中抢救出来的一种灵明,是温润如玉却潜藏着丝丝裂纹的优雅,是从洞明世事的悲悯中释放出的生气。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但无论如何,问题不能被简化为要民族性还是要世界性的问题,既不能偏激地认为中国文学不需要在意来自他国的奖项,也不能简单地搬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行话作为文学的评价标准。
- 18 -
就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来说,立足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恰相反,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之所以能够为某一民族国家严肃的文学人所尊重,是因为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刺激,用来疗治民族与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诺贝尔文学奖的诱惑如此强大,这诱惑不仅来自于奖金,更来自于从“国民作家”一步跃进为“世界文豪”的无上荣光。鲁迅当然明了这种诱惑,所以他在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信中把话说得十分严厉,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在鲁迅看来,中国作家认为自己不配,比认为自己足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更好。这似乎缺乏文化自信,其实却是从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出发。倘若我们不是埋头做自己的事,而是一直将“中国人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当作最大的问题,对诺贝尔奖孜孜以求,这个奖的存在就会成为破坏民族文学发展生态的因素。
对于鲁迅的这一告诫,中国文学人一直心有戚戚,不过时至今日,情况又有所不同。一则,在后殖民的语境中,第三世界国家似乎应当放下“国民性批判”的包袱,何况,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未必就超过其他国家,我们不必责己太过;二则,中国正处于全面、高速的发展时期,完全应该在未来获得更多国际奖项,以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鲁迅自有低调的理由,那时的中国整体地被西方无视,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莫言的获奖或许预示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始。而更进一步的想法也许是:将来是否有可能出现更适合于中国文学且有能力与诺贝尔文学奖抗衡的国际奖项?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复制诺贝尔奖,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使不同地区的作家追逐单一奖项,必然会使原本参差多态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呈现出极不对称的供求关系,使缺乏相关文化资本的国家产生强烈的匮乏感,从而导致对新殖民主义秩序的强化。
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让文学不仅仅关心地方,亦能自然而然地关心远方和他人,同样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而要使这类期待成为可能,首先是要在具体的命运共同体的内部以及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找到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使具体的“我们”能够通过文学不断扩大自身。这既是作家和文学研究者的使命,也是国际性文学奖的责任。
(摘编自汤拥华、朱国华《诺贝尔时代的终结与文学世界共和国的重建》)
- 18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揭示了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如果诺贝尔奖对汪曾祺的创作性没有能力进行评估,那么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
C.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是因为担心助长国人虚荣心,不利于民族文学的发展。
D.真正找到了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的国际文学奖,无须考虑作家的民族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中国诺贝尔情结中出现的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
B.文章在论证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处于互动中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C.文章对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观点既有肯定,又有新时代下的思考,彰显辩证的态度。
D.文章对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的设想,证明了多极化文学评奖系统会战胜单一奖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既有可能从民族本位发展出一种新的国际主义,又可以通过积极的国际主义重新定义民族本位。
B.鲁迅低调地拒绝诺贝尔奖提名和莫言欣然获奖,这种变化背后透露着这样的信息: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在不断提高。
C.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可以用来刺激、疗治民族和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所以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
D.倘若未来在主要大洲上都有诺贝尔奖级别的国际文学奖,可能会对某一文化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产生一定制衡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18 -
“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世卫组织将流感分为6级,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义是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跨国蔓延。
从概念上讲,当时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而不是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2010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了“大流行”的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没有免疫力。此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可见,“大流行”并非严格的定义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弹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就表示,将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威胁的评估,这不会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
(新华社2020年3月12日,“ 国际头条”,有删节)
材料二:
我们的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让我们看看埃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所有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之所以没有扩散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人得病。第二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有足够的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运气好。如果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么死亡的人数绝对不止于此。
所以下一次我们可能不会这么幸运了。有的病毒可能让你毫无察觉,但当感染病毒的人乘飞机或者去逛商场,他们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染力了。此外病毒的来源可以是天然的,像埃博拉病毒,或是由生物恐怖攻击产生的。所以可以让疫情惨上千倍的病毒是存在的。
(比尔.盖茨在2015年埃博拉疫情过后的TED演讲,有删节)
材料三:
- 18 -
历史上曾有很多历史学家对研究传染病疫情感兴趣,早期传染病疫情描述中质量较好的一份来自修昔底德。修昔底德详细记录了公元前430年发生在古希腊雅典的鼠疫,后来被认为至少是西方世界第一个记录传染病疫情的历史学家。有些讽刺的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对(历史上)鼠疫疫情最好的一份描述并不是一份基于史实的记录,而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
医学史学家Charles Rosenberg根据对传染病疫情的历史记录和他自身的研究,将传染病疫情的发展描述为一个经典的剧情发展模式。首先一个疫情在开始时的发展会受时空局限,之后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揭示力度的提升,疫情导致的个体与群体危机也逐渐增加,直至疫情结束。在他的描述下,一次疫情发展可被大致归纳为三个环节,从最初的对新疫情的试图识别,中期的理解疫情,到最后的干预疫情。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基本的叙事结构如何在中国过去两个月的疫情中展现,以及现在全球每个国家所处剧情(疫情发展)的阶段不同。
为何史学家们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呢?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经常造成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悲剧,更重要的是重大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为我们分析某一个社会提供珍贵的窗口。疫情造成的社会压力可以显现出一个社会的隐形裂痕,这些裂痕在太平时期可能不会显现出来,因此传染病疫情为我们研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采样机会,这里面可能包括这个社会真正最在干什么、最在乎扮演什么角色的人等等。
(哈佛大学David Jones 教授2020年2月28日在新冠病毒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删改)
4.材料对“大流行”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办法不止一种,其中一种是将流感分为6级,最高的一级就是“大流行”。
B.如果某种流感病毒没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社区层面的暴发, 也不能叫“大流行”。
C.现在世卫组织把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也叫做“大流行”,“ 大流行”概念变得模糊,具有弹性。
D.将新冠肺炎疫情上升为“大流行”,不会改变对病毒威胁的评估和做法,只是为了提醒各国更加重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18 -
材料二中比尔·盖茨并非专业的病毒学科学家,所以话语中充满了很多的或然性;材料三David Jones 教授是医学文化学专家,注意了表述的准确性。
B.比尔·盖茨认为人类在多方面准备不足,随时可能会导致下一场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的疫情,隐形的病毒可能会因为人们的出行而迅速传播。
C.史学家们之所以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David Jones教授认为是疫情经常给人类带来重大悲剧,疫情也给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机会。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流行的传染病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和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每次疫情均会导致全球各国的个体与群体的危机逐渐增加。
6.如何防止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疫情?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常青的草叶
(孙震)
花儿已经开得相当尽兴,相当热烈的时候,我的梦境里却常常只是一片纯情无涯的绿。我知道,38年前那个盛夏的热风,掠过惠特曼那些极具个性的葳蕤草叶们,无可阻挡地又追上来了。
那个炎热的暑假,我在图书馆、书店里浸泡得实在惬意。当年的书店,实行开架售书。置身书架前,可以随意取阅。读不完的书,第二天可以继续,只要记住中止过的页码。当然,书店说不上欢迎站成一颗树“揩油”读书的我,但我确实没有遭受过拒读的驱逐。我尽可安心地站读,一天又一天,而我心里时时涌动着一个念头:有钱了的时候,一定把自己喜爱的书都抱回家去。
有钱的日子总也不来,买书只是隐伏于心底的一个又甜又酸的奢望,那时候,我尤为钟情于诗,凡是搜捡到的诗集,我几乎概莫例外地全都生吞活剥了。在吸吮过了为数不算少的诗集之后,隐隐总有点不过瘾的缺憾。那时我说不清什么道理,只是感觉诗人本应一泻千里的激情,是被通用的豆腐块形式过多地拘禁着了。诗人,难道正被一种什么流行病感染着吗?
- 18 -
然而,这位大洋彼岸的惠特曼与众不同。他的诗与他的相貌竟是如此的恣肆、率真,如同来来去去无须打招呼的田野上的风。我端详着扉页上惠特曼的画像,他那满脸满腮不守秩序的如同野草一样芜蔓的胡子,和宽沿帽下那对自信得可以穿透所有雾障的眼睛,就满有理由地想:只有这样的汉子,才能写出这样的诗。《自己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斧头之歌》等犹如排山倒海的波涛,滚滚而来。我捧着这本题名为《草叶集选》的书,当时是真正体验到“爱不释手”这个成语所传达的滋味了。但是不忍“释”也得“释”,当一眼看清此书封底1元1角的定价,就乖乖把它放回书架上了,我身上1分钱也没有。
从没读过一天书的母亲,倒是很能体谅儿子爱书的痴心。当我委婉地向她诉说了自己的喜爱之后,她沉吟片刻,还是把钱1分不多地给了我。母亲没说一句为难的话,但我知道这1元1角钱,在她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当年,人均月生活费不足8元才能吃救济啊。
我记不清那天是怎么高兴地跑过海沿那条路的,反正一进书店就去书架上取《草叶集选》。可是,交书款时却傻了眼:掏遍了身上的所有口袋,还是少了1角钱。收书款的其实也还是那售书的女子。
整个暑期,我几乎很少听她说话,总是穿一件绿地白圆点的短衫,静静地或站或坐在书架前。看她这件绿地白圆点的短衫,总让我想起校院里那开满莲花的小湖,便觉得她很亲切。只是弄不懂,她大大的眼睛里,为什么总是贮满了厚重的忧郁?她有我应该呼之为大姐姐的年龄,见我浑身上下搜索也找不到那1角钱,便轻轻地说:“书你拿去吧,那1毛钱我垫上。”
惠特曼以他那些生机蓬勃的、散发着浓郁的野味儿的草叶,包容了我此后的若干晨昏。当我偶然对母亲说及买书少钱,书店那位女子代为垫付的事时,母亲便以为我犯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过失。她立即掏出1角钱,要我去书店还帐。“她一天才能挣几个1毛呀。1毛就是一顿饭钱呢。”母亲说。我赶到书店时,却没有见到那位女子,再去,还是没有。那绿地圆白点的短衫不见了,书架前仿佛黯然了好多。那年月风云突变的事,实在太多太多。一个人的命运也常常如一片草叶,飘忽难定的。
好长一段时间,我还到书店去寻找,忧郁的眼睛倒是见过不少,但那都不是她的眼睛。我那时懂事不多,却知道是不可随便向不相识者打听人的,何况打听的又不知姓什名谁。
38年过去,人海茫茫,我再也没见过那位女子。欠她的那1角钱,以及远远不是钱所能涵盖的珍贵东西,看来是永远难以偿还了。
- 18 -
惠特曼那些个性独具的草叶们,常年摇曳在我生命的四季里。白居易的著名的原上草会“一岁一枯荣”,惠特曼的草叶们不会。它们永远鲜活,蓬勃着不枯的绿意。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划线“买书只是隐伏于心底的一个又甜又酸的奢望”句,使用通感手法,形象写出自己少年时代对书的喜爱。
B.母亲在得知售书员为“我”垫付书款后,催“我”去还钱。此时售书员已不知去向,这一情节暗写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C.本文通过回忆引出自己少年时代对书的喜爱及渴求,详写了买《草叶诗集》时母亲、女店员对自己的理解与帮助。
D.书店是“我”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里“我”“认识”了惠特曼及其诗歌,获得了远远不是钱能涵盖的最珍贵的东西。
8.文中有两处写到售书员的服饰和眼神,请分析其作用。(6分)
9.本文题为“常青的草叶”,结合文本谈谈其所包含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躬字仲孙,颖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教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迁躬廷尉正,坐法免。
- 18 -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躬奏谳法科,多所生全。永元六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B.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C.永平中/奉车都尉实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涉之
D.水平中奉车都尉实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冠,本指古代上以上的衣服和礼帽,后来代称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此意。
B.辟公府,文中指被皇帝征召到公府为官,汉朝选官制度有征辟制与察举制等。
C.部曲,指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分五部,部下有曲,故其代称军队、部下。
D.上封事,文中指秘密言事。古代臣子上书为防泄密,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躬继承父业,精通律法。青少年时代郭躬就跟随父亲学习律法知识,后来广聚门徒讲授律法,并以此被召入朝参加评议。
B.郭躬恪守律法,公正无私。秦彭军中杀人触犯法律,显宗坚决袒护秦彭,郭躬入议时没有顺从皇帝心意,做出当斩的判定。
- 18 -
C.郭躬执法严谨,敢于谏言。当尚书上奏定孙章矫诏杀人当腰斩时,郭躬依据事实判定孙章为误杀罪,劝告皇帝执法不能随意。
D.郭躬宽仁为怀,泽被苍生。趁着肃宗赦免部分囚犯死罪的机会,把在逃因犯和赦后关押囚犯全部减死戍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
(2)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14~15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首句描写,而后诗首句记叙,起笔虽不同,但是均点题,且都营造出送别时的气氛。
B.前诗颔联“泪沾巾”的场景,正是典型的离别悲伤场面,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王维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 18 -
C.前诗重在写分别时的场景。抒发离情的同时又有着思乡之悲;后诗写了分别之时和分别之后的场景,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D.这两首送别诗虽然选材均一般,却能通过各具特色的写法,表达送别友人时的憫怅心情和悲伤之情。
15.这两首送别诗在抒发送别之情时,均借助了景物,但具体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3)韩愈在《马说》一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人们的物质需求有成千上万的产品可以满足。但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却时常陷入选择的障碍和满足感的匮乏之中。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所需求的人们。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外部世界追求速度、效率,但人们的内心却想慢下来;外部世界都在讲变化,跟不上变化似乎就会被淘汰,但人们内心却渴望那些生命中的永恒。这是当代人生存的真实状况。
荥窖这些年销售得最好的一个系列就是风炉加茶壶的组合。风炉烧的是炭火,煮一壶水需要两小时。从功能性上讲,这是一个应该被这个时代淘汰的产品,它与讲求效率的“主旋律”相悖。但为什么人们喜欢它?我想,风炉煮茶也许能让人联想到“围炉夜话”这四个字,这个场景打动了太多的当代人。(
- 18 -
),也许就是这组产品的当代价值。被这组产品打动的人,我相信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摆脱外部世界那些强大裹挟力量的内心需求。哪怕有些人买回去也是将其束之高阁,但它疗愈内心的作用已经显现。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围炉夜话,促膝长谈,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面对面交流
B.围炉夜话,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C.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D.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对话,所以需要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围炉夜话”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增加伙食营养,“慈祥”的工程老板教人将捡来的菜叶用盐水浸泡作为工友的菜肴。
B.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所撰。
C.话剧是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外来戏剧形式,“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D.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基本要求之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
B.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技术、工艺、材料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
C.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
D.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18 -
机体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并不是由一个因素构成,而是由呼吸道的物理屏障、血液中的补体系统等方面共同构成,就像给病毒设置了重重“关卡”。①_____。空气中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进入机体时,鼻腔内分布浓密的鼻毛可直接阻挡病毒向深部入侵。血液中的补体形成免疫力第二层次。病毒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体现其感染性和毒力。人体内的细胞并非像在陆地一样,②_____,而这种液体来自血液。在血液中,有一套蛋白质形成的保护体系,被称为补体系统,③_____。当病毒进入细胞时,补体系统被激活,产生两种抗病毒效应。
21.下面是某公司发布的新商标申请代办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②好而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不珍视秋天的人,不会真正爱春天。
③春天的太阳甚至给那最卑微的小花也注入了新的生命。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8 -
- 18 -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 2.D 3.C 4.D 5.D
6.①世卫组织要肩负通告各国的责任;②各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要完备(医务人员和医疗条件要具备) ;③社会的价值观念能正确应对疫情危机。
7.A 8.第7节处的服饰描写属于外貌描写;为了表现售书员朴素清纯的美,以此来衬托她心灵的美。该节写她的“厚重的忧郁”的眼神,隐含了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她不知去向做铺垫。第8节处的服饰描写主要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着装来替代售书员,更进一步写售书员的朴素无华及我对她的难以忘却。
9.(1)《常青的草叶》包含两重意思:①指惠特曼的热情奔放、自然纯真、个性独具;②《草叶诗集》给作者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2)母亲、售书员尽管平凡的如一片草叶,甚至我连售书员的姓名都不知,然而她们在我的人生旅途上给予我的理解与帮助,让我终生难忘。
10.D 11.B 12.B
13.(1)军队出征,校尉官们一律被督帅统辖。秦彭既然没有被授予独断权力。那么怎么能够专权杀人?
(2)现在犯死罪逃命的罪犯不用想也有万人,而且从大赦以来,捉拿到的罪犯也非常多,可是大赦诏令没有涉及他们。
参考译文:
- 18 -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其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研习《小杜律》。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讲授法律,学生常达数百人。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永平年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做他的副将。秦彭带兵驻扎在另外的地方,有时不经请示就依法杀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专权,擅自杀人,请求诛杀秦彭。显宗于是请公卿朝臣评判秦彭的罪行。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大家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惟独郭躬说:“从法律角度看,秦彭该杀那些人。”皇帝说:“军队出征,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秦彭既然没有斧钺,怎么能专权杀人呢?”郭躬回答说:“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那是说校尉与主将驻扎在一起,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军情瞬息万变,有时不容许先禀告主将后再作处置。况且按汉朝制度,戟就是斧钺,这样,判秦彭死罪不符合法律。”皇上听从了郭躬的意见。又有一案,兄弟两人一起杀了人,但罪责还没有分清。皇帝认为做兄长的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所以判了哥哥的重刑而免除了弟弟的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时,误说两人判的都是重刑,尚书上奏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罪当腰斩。皇帝又召见郭躬询问他的看法,郭躬回答:“孙章应处罚款”。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杀人,怎么处以罚款呢?”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犯罪和失误犯罪的区别,孙章传达诏书出现错误,事属失误,对失误者法律量刑要轻。”皇帝说:“好。”皇帝升迁郭躬做了廷尉正职,后因犯法被免职。
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廷尉。郭躬一家世代掌管法律,务求宽容公平,等到做了法官,审案判刑,大多喜欢同情宽恕,于是写了条陈,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进行了(修改),并上奏皇上。都得到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文件中。章和元年,大赦天下,对四月丙子日以前的在押犯减轻死罪,不加鞭笞,发配金城(守边),但大赦令没涉及那些没抓到的逃犯。郭躬上奏皇帝说:“皇上施恩给死囚犯减刑使其戍边,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现在犯了死罪的逃犯总数不下万人,自从大赦天下以来,抓捕的逃犯很多,但赦罪的诏书没有涉及这些人,都判了重罪。我私下想皇上福恩应该浩荡宽宏,但现今死罪已下的人都获得新生,惟独被捕的逃犯却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我认为大赦令之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令之后被抓捕的罪犯,都应不加鞭笞,发配金城,这样既保全了人命,又有益于边防。”肃宗认为很对,就下诏赦免了那些抓回来的逃犯的死罪。郭躬上奏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多次使犯人保全活下来。永元六年,在官任上去世。
14.B
15.①前诗借哀景抒哀情(正衬),通过写花谢、春已尽,渲染了伤春别离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寥落。②后诗借乐景衬哀情(反衬)。两岸青山,满目红叶,映衬着一江碧水,色彩越艳丽,越反衬出离别之悲。
- 18 -
16.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17.A 18.D 19.C 20.物理屏障形成免疫力第一层次 其四周其实都是液体 用于阻止病毒的入侵
21.申请人通过我方提交商标申请,商标局受理申请后,若通过则发布初审公告。无异议后核准注册,发证;若有异议,异议不成立则核准注册后发证,异议成立则不予注册。若未通过受理申请,则驳回请求,可请求复审,由商标局做出终局决定。
22.例文:
静待春来
年,和往常一样悄然而至,风还是那么刺骨。在外奔波的人们早已携着行囊,回到了故乡,忙于工作的劳动者,也卸下了担子,投入家人的怀抱。那份无须言语的欢喜,已在各个巷落弥漫开来。可殊不知一场疫情也在滋升暗长着。
上涨的物价、翻倍的数据、口罩的脱销……纷纷压在人们的心头,积成乌云,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再倒带,重回年前的冷清。没有了欢乐的笑靥、走亲的热闹、朵颐的满足、美好的愿景,只得听从“禁足令”,出门也要戴上口罩。
清晨,父亲早已戴上口罩,披上外套出门了,在我朦胧的睡眠中,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棒棒,起床了。”一阵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睁开了眼,起身穿上衣服,洗漱一番后便走向客厅,母亲还没等我发问,便说道:“你爸去村里帮忙,不跟我们吃早饭了。”
吃完早饭,母亲让我帮忙扔一下垃圾,一打开门,扑鼻而来的便是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一位保洁阿姨正身着防护服卖力喷洒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而后又挨个将人家的门把手擦拭了一番,我心中不免觉得暖暖的。走到小区门口,一行标语映入我的眼帘,“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如一股暖流,把我几日积郁在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原来在我们的背后,有那么多人在暗自努力着,保护着我们,为我们与疫情作斗争。
傍晚,父亲回到家中,脸上已满是疲惫之色。“怎么样?”我好奇的问道,“情况还可控,先把小路封了,大路设卡口,逢车来人都要检查。”正说着,父亲的电话响了,“好的,马上到!”转身对我们说,“
- 18 -
你们吃饭,我去村里,下雪了,卡口上的同志得换班,不然要冻伤了。”那一刻,父亲的背影煞是伟岸。
第二天,雪停了,太阳特别灿烂,化了雪的树叶更绿了,站在窗前极目远眺,蔚蓝的天空飘过几片云彩,十分祥和。这次的战疫,我们失去了,也收获了,跌倒了,又重新站了起来。这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愈加坚定。
吴越王钱穆在给他妻子的一封信中写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等待,我们也可以像吴越王盼望妻子一般,用不断地努力,以及平稳的心态静待春来,到那时,又将会是一片盛世烟火。
- 18 -
相关文档
- 【语文】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2021-06-0316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2021-06-0315页
- 【语文】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2021-06-0216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2021-06-028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2021-06-028页
- 【物理】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2021-06-0111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5-317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2021-05-268页
- 【物理】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2021-05-2610页
- 【物理】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2021-05-26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