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50 KB
  • 2021-06-04 发布

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河南省 2019~2020 学年高三 6 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社会哲学,我国学界曾存在一种误识,即认为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因而在过 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对于是否有可能和有必要在历史唯物论之外建构独立的社会哲学存 有怀疑。其实,在历史唯物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哲学是可以与历史唯物论 区别开来的。 我们从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存在历史哲学和社 会哲学两个不同的维度。历史哲学注重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揭示人类历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社会哲学则直接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它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切入,研究人们的现实社 会生活过程。这一区别构成了社会哲学存在的基础。 社会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总体把握。社会生活的总体 有着多种可能的存在样态,因为体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结构是多重的,即有多种构成类型。 这就是说,社会哲学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因此,研究社会哲学必须找到合适的 切入点,否则研究工作便无法展开。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归根到底是由研究者身处其中的社 会实践所决定的。当代中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 迫切需要从哲学层面提供一种总体性观念,以实现对这一社会转型的观念引导;另一方面, 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整体性或结构性变迁,社会运动的整体性特征能更为鲜明地呈现出来, 这就为具有总体性的哲学研究提供了客观基础。因此,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无疑是社会哲学 研究最好的切入点。 考诸思想史,近代西方社会哲学的兴起就是与西方国家由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 型相伴随的。近几百年里,支配西方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深入人心的观念,可以说都 是由社会哲学提供的。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是世界范围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西方社 会哲学的积极成果,对我们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但是,中国的社会转型处在现代化的后发阶 段。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即先发国家相比,它有着不同的制度前提和历史起点,并且面 临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因此,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便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的重要任务。 依据这样的理解,在过去 20 年间,我们选择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哲学 - 2 - 研究,推出了一套“社会哲学研究丛书’’(共 10 种),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结构由领域合 一到领域分离的变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社会转型的文化约束、社会转型 与信仰重建、效率与公平、社会转型的代价、转型社会的控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社会 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等。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起步时期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这 些研究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观念框架。这个观念框架的确立尽管是 初步的,却是十分必要的。 (摘编自陈晏清《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建构独立的社会哲学并非可有可无,历史唯物论主张建构与之有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哲学。 B. 因为社会哲学提供了许多支配西方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的观念,所以它们能够深入人心。 C. 中国当前国情决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 D. 人们可以从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研究中观察社会转型的观念框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建立独立的社会哲学的必要性,社会哲学和历史唯物论可以区别开来是其立论 基础。 B. 文章第二段紧承上段,结合马克思的重要哲学专著具体阐释了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区 别。 C. 第三段先阐释合适的切人点对研究社会哲学的重要性,再指出中国社会哲学研究的最佳切 入点。 D. 结尾两段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建立中国社会哲学的任务和社会哲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哲学等同起来,导致了一些人对建构独立的社会哲学的必要性产生怀 疑。 B. 社会哲学若不能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切入来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它就不能存 在。 C. 社会哲学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因此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是研究它的先决条件。 D. 中国社会转型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支配西方社会近几百年的观念也深入中国人的 心。 【答案】1. C 2. D 3. D - 3 -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在历史唯物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哲学是可以 与历史唯物论区别开来的”。 B 项,强加因果,扩大时间范围。原文是“近几百年里,支配西方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的许多 深入人心的观念,可以说都是由社会哲学提供的”。 D 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起步时期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这 些研究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观念框架”。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建立中国社会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 务。最后一段指出,过去 20 年间,中国社会哲学对当代社会转型在起步时期遇到的一些基本 问题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对观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且最后一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 项,“支配西方社会近几百年的观念也深入中国人的心”说法绝对。只能说支配西方近几百 年的观念或多或少也会影响中国人的观念。 故选 D。 - 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仁宇的历史观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善于将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与细节体察紧密结 合。鉴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情况,黄仁宇主张治中国史首先应对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与梳理, 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之进行高屋建瓴式的分析。在这一方面,其著作《中国大历史》堪称 典范,虽然内容浩繁,既谈到北魏、北齐、北周至隋唐的均田令,亦有西湖美景及白蛇传的 描述,但其间叙述的主体线索即作者一贯所持“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的观点却从 未间断。同时,黄仁宇也相当重视宏观信息的历史细节,擅长从细节入手作开拓性的研究, 从而以小见大,体现出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他认为一大堆炮火对历史的 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有时短暂的小冲突却可能造就历史的重大里程碑。乍看之下显得轻浮 琐碎毫不相干的事物,整合在一起,却能显示其重要功用,《万历十五年》便是最好的范例。 (摘编自张燕波《黄仁宇与中国历史研究》) 材料二: 在史学著作中,图表可以作为历史表述的重要手段。精当地采用图表能够增强文字语言 的表述效果,给读者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得历史表述更为生动明了。黄仁宇注重图表的作用, 这在其史作中有着朗显的表现。现对黄仁宇已在大陆出版的著作中所用图示和表格数量作一 统计: 在上列著作中,《明代的漕运》为黄仁宇的博士论文,他注重图表的效果就是从此开始的。 - 5 - 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黄仁宇采用了大量图示,借此增加了历史感,有力地配合 了文字叙述来说明历史问题,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历史结论。《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是黄仁宇出版的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书中大量采用图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学理 分析。《汴京残梦》是黄仁宇所写的一部历史小说,在书中所用图示 20 幅,从人物、物品到 集体场景,作者无不用力展现,这也从侧面佐证他注重图表对历史表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 是,某些图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如黄仁宇阐明其历史观的一幅图。可见作者对它的重视程度。 图表是表达历史研究成果的一种手段,在其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摘编自李宝祥《黄仁宇史学方法探要》) 材料三: 《万历十五年》的叙事声音不是在编年体中的流动,而是在断代纪传体中的流动;这种 断代纪传体更接近把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所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组接在一起,作为故事来叙 述。 黄仁宇以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首辅申时行、官僚海瑞、将领戚继光和哲学 家李贽这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线索,形成了全书的历史故事叙述结构。作者让这些人物围 绕着 1587 年前后的历史,随着万历江山的奠基与倾覆,在这个叙述结构的平台上出演着自己 的历史角色。《万历十五年》充溢着文学性与小说性的形式主义色彩。可以说,文学性的语言 与结构的形式主义在这里盈溢着光彩。不必讳言,历史与文学的杂混体及其小说性的形式主 义叙事结构,恰恰是《万历十五年》的成功之处。也正因为此,读者常常将他的历史著作中 的形式主义叙事结构与小说的形式主义相混淆。作者的声音在凭借历史的本体叙事时,使其 意义出场的语言与叙事结构被笼罩在文学的形式主义色彩中。 (摘编自《文学性的叙事与通俗化的经典——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书写策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大历史》一书虽内容繁多,但其“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这个一以贯之的 主体线索从来没有间断。 B. 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黄仁宇采用了大量图示配合文字叙述来说明历史问题, 这样会造成历史感的缺失。 C. 《万历十五年》如同一部断代纪传体,把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所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组接 在一起,作为故事来叙述。 D. 《万历十五年》潜在的叙事结构是小说性的,黄仁宇以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线索,形成 了全书的历史故事叙述结构。 - 6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和《万历十五年》等著作充分体现了黄仁宇注重把历史的宏观把 握和细节体察紧密结合的思想。 B. 黄仁宇注重图表对历史表述的效果,他已在大陆出版的著作中都采用了图表研究的手段, 某些图在作品中甚至多次出现。 C.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出版社不 全相同,引用图表数量呈递增趋势。 D. 从《万历十五年》可知,黄仁宇的叙事虽依凭历史的本体,但其叙事的语言与叙事的结构 被笼罩在文学的形式主义色彩之中。 6.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分析黄仁宇对史学的贡献?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答案】4. B 5. B 6. ①第一则材料从历史观角度,说明黄仁宇善于将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与细节体察紧密结合; ②第二则材料从历史研究方法的角度,说明他注重图表对历史表述的效果;③第三则材料从 叙述方式与语言特点角度,说明他善于把围绕中心人物发生的历史事件当作故事叙述,语言 有文学色彩。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 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 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 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B 项,“这样会造成历史感的缺失”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黄任宇采用了大量图示,借此增 加了历史感”。选项说法曲解文意。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 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 B 项,“他已在大陆出版的著作中都采用了图表研究的手段”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的表格, 他已在大陆出版的著作中并不是都采用图表研究的手段,如《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角度读 - 7 - 蒋介石日记》就未使用图表。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非连 续性文本的事件、人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陈述对象可 以先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 普适性的意义。其次,要紧扣原文,寻找相关线索。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任 务单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 值追求。再次,要整体感知,注意抓个性。要从材料的整体出发,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文本内容,善于进行个性化解读。最后,要客观准确,注意委婉性。 本题中,第一则材料谈的是“黄仁宇……善于将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与细节体察紧密结合”, 分别从宏观把握历史和重视历史细节两方面来进行论述,主张“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之进 行高屋建瓴式的分析”和“从细节入手作开拓性的研究,从而以小见大,体现出感性与理性 的交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这是从从历史观角度来分析的。第二则材料谈的是“黄仁宇 注重图表的作用”,论述了图表作为“历史表述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性和黄仁宇对其的运用, 这是从从历史研究方法的角度来分析的。第三则材料谈论的是《万历十五年》的成功之处就 在于“历史与文学的杂混体及其小说性的形式主义叙事结构”,是“把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 所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组接在一起,作为故事来叙述”“作者的声音在凭借历史的本体叙事 时,使其意义出场的语言与叙事结构被笼罩在文学的形式主义色彩中”。可见,这是从从叙 述方式与语言特点角度来分析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兵上岛 张凤波 扁担岛像它的名字一样,狭长的小岛孤零零地横放在黄海的深处。说它横放在黄海深处, 是因为小岛太狭窄了,一个大浪过来就能把小岛吞没,如果小岛没有“根”,不就是一根任 大浪摆布的扁担吗? 孙守道是岛上唯一的守岛民兵。他在岛上一待就是三年,每个月迎接送给养的船员,就 像过节日一样令人期待和欢快,能和给养员说几句话,问问岸上的情况,或者唠唠家常,真 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对于孙守道来说,在岛上除了给养员和年底来慰问的领导,平时连个鸟 - 8 - 都见不到。孙守道盘算着,给养船又该来了,这次给养员会不会带来更多的新鲜事啊。他站 在岸边遥望着远处的船只,心里琢磨着要跟给养员说点什么。 给养船来的时候,船上多了一位老兵。老兵戴着列兵军衔,和给养员一起往岛上搬运物 资。给养员向孙守道介绍说,这是来陪你守岛的“新兵”老郑,今后归你领导了。孙守道一 边热情地握着老郑的手连说“欢迎欢迎”,一边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位新战友。看年龄老 郑应该有五十岁了,但只戴了列兵军衔,难道是来岛上采风的作家,或者是体验生活的演员? 反正不是一般人物。 给养船离开后,孙守道领着老郑熟悉了一下岛上的环境,并介绍了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 老郑对岛上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问得非常详细,并谦虚地说,请孙岛主多帮带、多批评、多给 任务。孙守道问道,老郑啊,看你细皮嫩肉的,而且都这么大岁数了,你到底是做什么的啊。 老郑笑笑说,我做什么的不重要,我现在只想做好你的兵。 晚上,岛上的海风既潮又冷,能隔着宿舍的窗户吹进人的被窝。孙守道把巡逻时用的军 大衣压在老郑的棉被上,又找了一顶皮帽子给老郑戴上。 第二天,老郑天不亮就起来了,他知道孙守道一夜没睡好,心里过意不去,便说,孙岛 主你先睡会儿,我来做早饭。孙守道说,还是我来做饭吧,你刚上岛,什么都不熟悉。说罢 洗菜、切菜、支锅,熟练地做起早餐。老郑一边打着下手,一边观察着整个做饭的流程,说, 我是老同志,做饭的经验比你丰富,以后就由我来主厨。孙守道说,那好啊,我做了三年饭 了,也做腻了。 吃完饭后,两个人穿戴整齐,开始沿岛巡逻。老郑说,扁担岛那么小,大浪来了可太危 险了。孙守道说,我当过五年潜艇兵,下过海底、去过远洋,海上的危险我都能应付。老郑 说,你都守岛三年了,上级为什么不找人替换你。孙守道说,上级安排过其他人员上岛,但 他们没有海岛执行任务的经验,在岛上待不住,等有合适的人选了,我自然就下岛了。 巡逻结束,填好日志,向上级报告。每天的工作皆是如此,简单且重复,只有遇到海上 天气突变或海上行驶的船只迷路求助的时候,孙守道和老郑才会比平时忙一些。老郑海上经 验明显不足,但工作认真,也很勇敢,每天巡逻时对气象潮汐等变化不仅记录在册,而且用 统计的方法找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在大浪来袭的时候,他也不躲避,保护设备、疏通水道, 尽量减少大浪对岛上的破坏。 每天做晚餐的时候,老郑都会大显身手,把从海里捞到的海鲜烹、炸、腌、烤之后,就 变成了一桌子美味。孙守道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海鲜,总是问老郑以前是不是厨师。老郑 笑而不答。吃完饭,两人就开始下军棋,谁输了就在脸上贴一张纸条,在孤独寂寞的小岛上, - 9 - 两个人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快乐一些。 有老郑陪伴,岛上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这天,老郑写了一张纸条递给 孙守道说,这上面有我的电话,以后到省城可以打这个电话找到我。孙守道说,你是不是要 下岛了啊。老郑说,就这几天吧,不过我还会回来的,这也是我的“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郑帮着孙守道修缮了宿舍,整理了一些菜谱,并把潮汐规律详细地 讲解了一遍。 看着忙碌的老郑,孙守道心痛了,老郑上岛的时候,皮肤是那么细腻白皙,身上还有一 股沐浴液的香味,现在呢,肤色黑红,手掌皴裂,头发像沾了油一样,一缕一缕地贴在头皮 上。一个五十岁的老头能在远离陆地的海岛上待了一个月,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耐心啊。 送给养的船只渐渐驶近,船上除了给养员还有一位大校军官。停靠小岛后,大校快步登 上岛,向老郑敬礼:“副司令员同志,省军区办公室主任赵云林前来接您回单位!”老郑握 了握赵主任的手说:“其实你不用来,我搭乘送给养的船自己可以回去。’’ 孙守道捧着一个装满海水的玻璃罐头瓶,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老郑紧紧抱住孙守道 说:“孙岛主,这段时间感谢你照顾我这名老同志,下次下基层‘当兵’锻炼我还选择扁担 岛!”孙守道立正,敬礼,双手把玻璃罐头瓶递给老郑说:“首长,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 您,这个瓶子里装的是咱们扁担岛岸边的海水,送给首长留个纪念!” 老郑登上给养船,面向小岛举起右手,用标准的军礼向扁担岛暂别。他想,总有一天还 会再上扁担岛,因为这里是祖国的疆土,即使再小,也要坚守。 (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19 年第 3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扁担岛的位置、形状,突出其狭窄的特点, 为孙守道和老郑的出场以及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老郑五十多岁,皮肤细腻白皙,刚上岛时,佩戴着列兵军衔,和给养员一起往岛上搬运物 资,这些描写为孙守道怀疑他的首长身份埋下了伏笔。 C. 老郑的身份到他离开时才揭晓,这样安排情节,和前文孙守道的怀疑形成照应,使情节更 为完整,同时,使老郑这一人物特点更为鲜明丰满。 D. 小说描述了一位副司令员下岛与普通士兵守岛的故事,既表现了军队中官兵平等的良好作 风,也颂扬了官兵齐心守护国土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8. 孙守道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10 - 【答案】7. B 8. ①孤独乐观。孙守道是扁担岛上唯一的守岛民兵,每个月都期盼给养员 能带来新鲜事,和他聊天;和老郑一起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快乐一些。②待人热情,关心同伴。 老郑来岛上,他热情欢迎,带他巡视全岛,介绍情况。给老郑穿上军大衣,戴上皮帽子,给 老郑做饭。③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他当了五年潜艇兵,海上的危险都能应付。④忠 于职守。每天巡逻全岛,填好日志,向上级报告,简单重复,一坚持就是三年,若没有合适 人选,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9. ①丰富人物形象。老郑既是向扁担岛敬礼,也是向孙守道敬礼,表现了老郑待人平等的风 格,热爱和保卫国土的爱国责任感。②既表达了对以孙守道为代表的的军人忠于职守精神的 赞扬。③照应小说标题,使小说情节更为完整。小说题目是“老兵上岛”,小说正文写老郑 上海岛“当兵”锻炼的经过,结尾写老郑离开海岛,使情节更为完整。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 题型,首先要浏览选项,带着选项当中的信息去阅读文本;其次要简要分清“内容理解类” 选项和“鉴赏评价类”选项,将选项当中提到的信息和原文作比对;再次,本着“知识性错 误”优先的原则,选出题干中要求的选项。 B 项,“这些描写为孙守道怀疑他的首长身份埋下了伏笔”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看年龄老 郑应该有五十岁了,但只戴了列兵军衔,难道是来岛上采风的作家,或者是体验生活的演员? 反正不是一般人物”“孙守道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海鲜,总是问老郑以前是不是厨师”, 可见孙守道怀疑过老郑是作家、演员或是厨师,但没有怀疑过老郑是首长。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 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 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 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 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本题中,从“孙守道是岛上唯一的守岛民兵。他在岛上一待就是三年”“每个月迎接送给养 的船员,就像过节日一样令人期待和欢快,能和给养员说几句话,问问岸上的情况,或者唠 - 11 - 唠家常,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孤独寂寞的小岛上,两个人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快乐一些” 中可以看出,孙守道作为唯一的守岛民兵,生活孤独,但是乐观对待生活,对生活充满信息。 从孙守道对待老郑的态度“把巡逻时用的军大衣压在老郑的棉被上,又找了一顶皮帽子给老 郑戴上”“看着忙碌的老郑,孙守道心痛了”“还是我来做饭吧,你刚上岛,什么都不熟悉”, 可以看出,孙守道对人热情,关心同伴。从“我当过五年潜艇兵,下过海底、去过远洋,海 上的危险我都能应付”中可以看出,孙守道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根据“巡逻结束, 填好日志,向上级报告。每天的工作皆是如此,简单且重复,只有遇到海上天气突变或海上 行驶的船只迷路求助的时候,孙守道和老郑才会比平时忙一些”“上级安排过其他人员上岛, 但他们没有海岛执行任务的经验,在岛上待不住,等有合适的人选了,我自然就下岛了”, 可见孙守道忠于职守,坚毅敬业。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其中人物、情节和环境是 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核心,“三要素”以表现主题为根本目的,而三要素之间又是相 互影响的关系。小说就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命题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这是一个 “循环解题思路”。其次,考查情节的作用,可从情节本身、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来分 析。再次,还要规范答题模式,这类题型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 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作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采用“观点+具体阐释”式。 本题中,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老郑登上给养船,面向小岛举起右手,用标准的军礼向 扁担岛暂别”,老郑既是向扁担岛敬礼,也是向孙守道敬礼。“标准的军礼”,既是老郑热 爱祖国、保卫疆土的责任感,也表现了老郑待人平等的品格。从主题的角度看,“他想,总 有一天还会再上扁担岛,因为这里是祖国的疆土,即使再小,也要坚守”,孙守道在岛上一 守三年,是岛上唯一的守岛民兵,生活枯燥重复,但依然乐观豁达,关心同伴,结尾的情节 表达了对以孙守道为代表的军人忠于职守的赞扬。从结构上看,小说的标题叫“老兵上岛”, 小说的结尾写老郑离开海岛,这样写,照应了小说标题,使情节更完整。 【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 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 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 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 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如分析小说标题、段落(情节)作 - 12 - 用,可用“四指向一联系”的思考模式答题。1.指向小说环境:对环境的作用。点明时间地 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指向故事情节:对情节结构的作用。贯穿始终的线索, 推动(暗示)情节发展。3.指向人物形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 格。4.指向小说主旨:对主旨的作用——突出主旨。5.一联系:联系读者思考,谈读者对此 的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茂,字休连,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父天生,宋末为列将,克 司徒袁粲,以勋历位郡守,封上黄县男.。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曰:“此吾家千里驹, 成门户者必此儿也。”及长,好读兵书,究其大指。性隐不交游。后为台郎,累年不调。亦 知齐之将亡,求为边职。久之,为雍州长史。粱武便以王佐许之,事无大小皆询焉。人或谮 茂反,帝弗之信。谮者骤言之,遣视其甲矟,则虫网焉,乃诛言者。或云茂与帝不睦,帝诸 腹心并劝除之。 而茂少有骁名,帝又惜其用,曰:“将举大事,便害健将,此非上策。”乃令腹心郑绍 叔往候之。遇其卧,因问疾。茂曰:“我病可耳。”绍叔曰:“都下杀害日甚,使君家门涂 炭,今欲起义,长史..那犹卧?”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 赤心遂得尽力 发雍部,遣茂为前驱。郢、鲁既平,从武帝东下,为军锋。师次秣陵,东昏遣大将王珍 国盛兵朱雀门,众号二十万。及战,梁武军引却,茂下马,单刀直前,外甥韦欣庆勇力绝人: 执铁缠矟翼茂而进,故大破之。茂勋第一,欣庆力也。群盗之烧神兽门,茂率所领应赴,为 盗所射。茂跃马而进,群盗反走。茂以不能式遏奸盗,自表解职,优诏不许。加镇军将军, 封望蔡县公。 茂性宽厚,居官虽无美誉,亦为吏人所安。居处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虽仆妾莫见其 惰容。姿表瑰丽,须眉如画,为众所瞻望。徙骠骑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江州刺史。在州 不取奉,狱无滞囚。居处被服,同于儒者。薨.于州。武帝甚悼惜之,诏赠太尉,谥.曰忠烈公。 (节选自《南史·王茂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 - 13 - B.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C.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 D.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中国古代封建爵制“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五等爵位名。 B. 长史,古代历史上官职名,执掌事务不一,但一般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也用于妃嫔、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之死。 D. 谥,古人死后后人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带有“懿、灵、炀”等的谥号往往是美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茂聪明好学,备受器重。他深受其祖父王深喜爱,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家族里 可以光耀门庭的孩子。 B. 王茂勇猛善战,建立战功。朱雀门之战中他下马挥舞单刀,奋勇向前,在其外甥韦欣庆的 护卫下大败王珍国的军队。 C. 王茂仁爱宽厚,安民有法。在其治理下当地吏民日子安稳,他做雍州长史时不取俸禄,监 狱里没有滞而未决的囚犯。 D. 王茂举止端庄,严于律己。他深受人们景仰,即使独处一室他也穿戴整齐,以至于身边的 仆人和侍妾也未曾见其倦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谮者骤言之,遣视其甲矟,则虫网焉,乃诛言者。 (2)茂跃马而进,群盗反走。茂以不能式遏奸盗,自表解职,优诏不许。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毁谤者屡次这样说,(武帝)派人去查看他的盔甲戈矛,(发现)上面已有虫网,于 是诛杀毁谤者。 (2)王茂跃马前进,群盗返身逃跑。王茂因为未能遏制奸盗作乱,自己上表请求解除职务, 下诏不准所请,以示优待。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 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 - 14 - 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 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中,“大喜”的主语是“武帝”,故“武帝”前应断开,由此排除 C、D 项;“因结兄弟” 意思是“于是与他结为兄弟”,结构意思完整,中间不能分开,由此排除 B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D 项,“古人死后”说法错误,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带有‘懿、灵、炀’等的谥号 往往是美谥”说法错误,此处的“灵”“炀”不是美谥。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 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 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 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 导致误判。 C 项,“他做雍州长史时不取俸禄,监狱里没有滞而未决的囚犯”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徙 骠骑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江州刺史。在州不取奉,狱无滞囚”,可见是在江州做刺史时 才“不取俸禄,监狱里没有滞而未决的囚犯”,并不是在雍州做长史时。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 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 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 - 15 - 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谮”:毁谤;“骤”:多次;“矟”:戈矛;“诛”: 诛杀;“反”:反身;“走”:逃跑;“以”:因为;“式遏”:遏制;“解”:解除;“优”: 优待。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 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 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 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 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 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 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 意译。 参考译文: 王茂,字休连,又字茂先,太原祁县人。祖父王深,在北朝任中郎司马。父亲王天生, 宋末为列将,打败司徒袁粲,凭功劳历任郡守,被封为上黄县男。王茂几岁时,就让祖父王 深感到惊异,常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将来立门户的一定是他。”长大后,爱读兵书, 能深入领会其大意。性情孤僻不与人交游。后来任尚书郎,多年得不到升迁。他知道齐将要 灭亡,请求到边关任职。过了很久,派任雍州长史。梁武帝便认为他是辅佐君主之才,事无 大小都向他征求意见。有人毁谤王茂反叛,武帝不信。毁谤者屡次这样说,(武帝)派人去查 看他的盔甲戈矛,(发现)上面已有虫网,于是诛杀毁谤者。有人说王茂和武帝不和,武帝的 不少亲信都劝武帝除掉他。 而因王茂从小就以骁勇闻名,武帝觉得不重用可惜,说:“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 却除掉健将,这不是上策。”于是派心腹郑绍叔去探望王茂。王茂正好在睡觉,郑绍叔就询 问他的病情。王茂说:“我的病好了。”郑绍叔说:“都城里杀伐一天比一天厉害,使君家 门灾难重重,现在打算起义,长史怎么还在睡觉?”王茂当即推枕而起,穿着褶皱的裤子衣 服随郑绍叔去见武帝。武帝大喜,离座相迎,与王茂结为兄弟,推诚相交,因而得他全力辅 佐。 武帝萧衍发动雍州部下起事,派王茂为前驱。郢州、鲁山平定,王茂随武帝东下,为前 军先锋。大军驻军秣陵,东昏侯派大将王珍国在朱雀门布兵,号称二十万人马。开战后,武 帝军队抵挡不住向后退却,王茂下马,挥单刀奋勇向前,他的外甥韦欣庆勇猛过人,手执铁 - 16 - 矛护卫王茂向前,所以大败王珍国军。王茂功列第一,韦欣庆出力很大。群盗烧神兽门,王 茂率领自己部下前往援救,结果被盗贼射中。王茂跃马前进,群盗返身逃跑。王茂因为未能 遏制奸盗作乱,自己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下诏不准所请,以示优待。并加封镇军将军,封为 望蔡县公。 王茂性情宽厚,任官期间虽然没有特别好的声名,也还能让百姓和吏役们安逸。平时表 现端庄,自己独处一室也是穿戴整齐,非常严肃。即使是童仆、伺妾都看不到他有倦怠的样 子。王茂仪表很美,他的胡子、眉毛好像画过似的,许多人都喜欢一睹他的风采。改任骠骑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在江州任上他不取俸禄,监狱里没有久拖不判的囚犯。他 家中陈设和穿戴用具,像个读书人的样子。在江州去世。武帝深感悲痛惋惜,下诏追赠太尉, 谥号忠烈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沁园①有感 耶律楚材② 昔年曾赏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 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 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羞对覃怀③昔时月,多情依旧照行人。 【注】①沁园:东汉明帝第五女儿刘致封沁水公主,封地在沁水县。其在沁水北岸修建花园, 名沁园;后在金元之际的战争中遭破坏。②耶律楚材(1190~1244 年),字晋卿,元代著名的 政治家,本为金朝旧臣,仕元后重来沁园,遂作此篇。③覃怀:后人称怀庆府或沁阳县为覃 怀古郡。这里指怀庆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昔年”与“今日”对比,“迹已陈“看似淡淡道来,而感慨极深。 B. 颔联,修竹“无心”而“古”,瘦梅“含恨”而“新”,新与古都寓兴废无常的感慨。 C. 颈联,围绕“迹已陈”进一步展开:月榭垣颓、诗碑没草,并点明原因是“兵火”。 D. 全诗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以哀景渲染,以乐景反衬,借事抒怀,真切感人。 15. 诗人说“羞对覃怀昔时月”,诗人为什么“羞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诗人曾为金朝旧臣,金亡后仕元,故国已亡,自己却又仕新朝,自 然要“羞对”故国之月了。②诗人作为金元之间参与战争的一员,对沁园的破坏心怀愧意, - 17 - 感到蒙羞,因此无颜面对明月。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 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 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 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 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 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D 项,“以乐景反衬”说法错误。诗歌首联点题,“迹已陈”淡淡道来,而感慨极深,这是作 者再次来赏沁水公主园。颔联、颈联景中含情,融情于景。修竹“无心”而“古”,瘦梅“含 恨”而“新”,新与古都寓时间变迁之意,“含恨”更寄托着诗人之情。诗人满怀希望而来, 却非常失望,早年的盛景、美景已不见了,一派兵火洗劫的惨象:竹林惨遭践踏,雪中梅花 也瘦弱,断垣残壁,荒草淹没了诗碑。因此,本诗中都是以哀景渲染,没有“以乐景反衬”。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 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 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本题中,诗歌首联点题,诗人写自己再次来赏沁水公主园,为后诗的写景和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颈联即于“迹已陈”上作文章,景中含情,融情于景。修竹“无心”而“古”,瘦梅 “含恨”而“新”,新与古都寓时间变迁之意,“含恨”更寄托着诗人之情。而月榭垣颓、 诗碑没草更点明与“兵火”、“劫尘”相关,沁园的荒废乃缘于元蒙之灭金也。作者满怀希 望而来,却非常失望,早年的盛景、美景已不见了,一派兵火洗劫的惨象:竹林惨遭践踏, 雪中梅花也瘦弱,断垣残壁,荒草淹没了诗碑,也掩盖了战争的罪恶。故国已亡,故园亦废, 自己却又仕新朝,自然“羞对”故国之月。除此之外,尾联直写“羞”意,十分坦白,面对 此等破败景像,诗人作为参与战争的一员,感到蒙羞,无颜面对明月,但更使诗人不好意思 的是,多情的明月依旧用光辉照亮行人前进的道路。 - 18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平时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孔子语录》中也有近似的表述:“_______, 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女子嫁到婆家后,过着清贫的生活。 (3)《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沿长江东进的浩荡之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1). 己所不欲 (2). 勿施于人 (3). 自我徂尔 (4). 三岁食贫 (5). 舳舻千里 (6). 旌旗蔽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如 同 音 字 、 形 似 字 、 通 假 字 、 难 写 字 等 字 的 写 法 。 如 “ 己 ”“ 勿 ”“ 徂 尔”“舻”“旌”“蔽”,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各类网络文学如“雨后春笋”般的、承前启后的 ,一支支 80 后、90 后的年轻 文学爱好者也犹如“后浪推前浪”般地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幸事,也是中国文学 后继有人,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然而,( ),存在着诸多值得商榷和 的问题。诸如说,价值的取向,我们都知 道,网络文发稿,不论稿件的优劣好坏,只有语言通顺,语句合意,但不在意表达的中心意 思明确,轻轻通过网络管理员的鼠标一点就可以发布,但对文章的价值取向从不考虑,所罗 列文字,有的确实是实在 ,华丽辞藻的堆砌,传抄别人的优美词句等等,缺乏应有的文 学“含金量”。没有任何的实际文学价值取向的意义。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勃然兴起 蜂拥而起 亟待解决 不忍卒读 B. 勃然而起 蜂拥而至 刻不容缓 不堪卒读 C. 勃然兴起 蜂拥而起 亟待解决 不堪卒读 D. 勃然而起 蜂拥而至 刻不容缓 不忍卒读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9 - A. 文学领域的诸多困境和困扰也随着网络文学的普及而产生 B. 网络文学的普及也给文学领域带来了诸多困境和困扰 C. 网络文学的普及也使文学领域产生了诸多困境和困扰 D. 文学领域的诸多困境和困扰也随着网络文学的普及而强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要语言通顺,语句合意,但不在意表达的中心意思明确,通过网络管理员的鼠标轻轻一 点就可以发布, B. 只有语言通顺,语句合意,但不在意表达的中心意思是否明确,轻轻通过网络管理员的鼠 标一点就可以发布。 C. 只有语言通顺,语句合意,但不在意表达的中心意思明确,通过网络管理员的鼠标轻轻一 点就可以发布。 D. 只要语言通顺,语句合意,但不在意表达的中心意思明确与否,通过网络管理员的鼠标轻 轻一点就可以发布。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 的词语。 勃然兴起:突然产生,发展起来。勃然而起:因心情烦乱、发怒等而激动。根据语境说的对 象“各类网络文学”,可知此处应选用“勃然兴起”。 蜂拥而起:像蜂飞一样成群而起,形容许多人一拥而起。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 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结合语境说的“一支支 80 后、90 后的年轻文学爱好者 也犹如‘后浪推前浪’般地”分析此处没有一窝蜂的意思,所以应选用“蜂拥而起”。 亟待解决:急切地需要使问题有一定结果。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语 境说的是存在着的问题急切地需要有一定结果,而不是说问题紧迫不允许拖延,故此处应选 用“亟待解决”。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凄凉,不忍心读下去,,褒义词。不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 不肯读下去,贬义词。结合语境中的“华丽辞藻的堆砌,传抄别人的优美词句等等,缺乏应 有的文学‘含金量’”。没有任何的实际文学价值取向的意义”分析,此处强调所罗列文字 - 20 - 粗劣,故此处应选用“不堪卒读”。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 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 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 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 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从主语的一致性来说,这句话的主语应是前面说的“网络文学”,所以该句的主语应 是“网络文学”,这样首先要排除 A、D 两项。再从语义表达的准确性来说,B 项用的是被动 句,C 项用的是主动句。此处应使用主动句;强调主语“网络文学的普及”给宾语“文学领域”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就排除 C 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 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原文有三处语病:一是“只有”与前一句的“不论”不匹配;二是“不在意”搭配的 应该是“是否明确”或“明确与否”;三是修饰语“轻轻”的位置不对,应放在“鼠标”和 “一点”之间。 A 项,有一处错误,“不在意”搭配的应该是“是否明确”或“明确与否”。 B 项,有两处错误,“只有”与前一句的“不论”不匹配;修饰语“轻轻”的位置不对,应放 在“鼠标”和“一点”之间。 C 项,有两处错误,“只有”与前一句的“不论”不匹配;“不在意”搭配的应该是“是否明 确”或“明确与否”。 故选 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 21 -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3 个字。 研究显示,HINI 流感病毒在不锈钢表面最长竟可存活 7 天并依然具备传染能力。英国国民保 健制度网站还说,流感病毒可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低温会增加其存活能力。不 过,_______,大约 5 分钟手上的病毒数量就会降到很低水平。因此,在流感季等流行性病毒 肆虐时,_______和对常用物品表面定期消毒,对于减缓病毒传播十分重要。研究显示,使用 一定浓度的漂白剂、醋、洗洁精或是抗菌抹布清理物品表面,_______。 【答案】 (1). 流感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很短; (2). 应当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 (3). 均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病毒活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 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 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第一空,根据前句说 HINI 流感病毒的存活能力,后句“大约 5 分钟手上的病毒数量就 会降到很低水平”可知,要填的内容是说流感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很短。第二空,据后面说 的“因此”可知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结合前句“流感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很短”和后句 “常用物品表面定期消毒”分析,此处要填句子的意思是“应当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第 三空,由前句“使用一定浓度的漂白剂、醋、洗洁精或是抗菌抹布清理物品表面”可知,此 处应是说采取以上做法都可以有效防止流感的发生,所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应是“均可以有 效降低流感病毒活性”。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 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 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 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 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 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 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 - 22 - 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另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义相连。 起风的时候,谁在怀想?落雪的日子,谁在吟唱?悠悠往事,有甜蜜,也有悲怆; 。 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水,暗礁处,惊涛骇浪; 。 【答案】示例:匆匆岁月,有温热,也有寒凉。 有许多时候,人生如梦,酒醒时,满天星 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 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 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 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 本题,第一处,仿照“悠悠往事,有甜蜜,也有悲怆”句,句式应是“……(两字叠词+两字 名词组成的偏正短语),有……(两字形容词),也有……(两字形容词)。”其中两个形容词 的意思要相反。第二处,仿照“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水,暗礁处,惊涛骇浪”句,句式是“有 许多时候,……如……(此句为四字比喻句),……(三字短语),……(四字短语)。”所写 的句子要有积极的意义,前后句子的语义要相连。 【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 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 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 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 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一期《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导师李荣浩为其战队学员选了抖音神曲《你的酒馆对 我打了烊》作为参赛曲目,这一决定引起了不少观众质疑。而质疑的重点在于:一个以音乐 性见长的竞技类节目,究竟应不应该选这种词曲没有经过用心打造的网络歌曲呢?李荣浩回 应称,音乐并没有贵贱之分,一首歌产自网络并不代表低级。诚然,对于听众来说,音乐只 有喜不喜欢的区别;但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粗制滥造的歌曲凭借“洗脑”功夫大行 其道,不仅是对真正用心的音乐的“打击”,长此以往,大众的审美也将“沦陷”。 - 23 - 请你以一个爱好音乐的高中生的身份给李荣浩写一封信,表明你对这件事情的立场。可以肯 定李荣浩的态度,也可以否定。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文化不分贵贱 尊敬的李荣浩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爱好音乐的高中生。冒昧地给您写信,是想说说我对于“音乐没有贵贱 之分”的看法。您作为导师,为自己战队学员选了抖音神曲《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作为参 赛曲目,这一决定引起了不少观众质疑,而您的回答是“音乐并没有贵贱之分,一首歌产自 网络并不代表低级”。的确,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却有雅俗之别。而您作为导师,我 认为是有引领大众审美的责任的。 您还记得当年的《惊雷》这首歌吗?“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我紫金锤”,一提这 句歌词相信不少人都还能够唱出来,您一定也不陌生。当年这首歌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 知道它的人不少,这首歌宛如曾经的喊麦歌曲一般,不需要多高的技巧,大部分人都能够演 唱,一时之间迅速火了起来。虽说这首歌得到了不少人的喜欢,但却无法照顾所有人的口味, 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比如说著名歌手杨坤,就很不喜欢这首歌。杨坤在社交平台上公然 指出,《惊雷》这首歌俗气、恶心,这样的评价立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也包括这首 歌的作者。MC 六道为了反击杨坤发了这样一个视频,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不喜欢杨坤这样 的评价,还怼说这首歌要比杨坤出道的任何一首歌都还要火。 的确,MC 六道说得合情合理,音乐种类无高低贵贱之分,可喊麦也能被称之为音乐吗?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评论,“音乐类型的确无高低贵贱之分,但 音乐质量绝对有高低类别,不然我写的作文和红楼梦有什么区别呢?”的确如此,类别无分 贵贱,可内容质量绝对是得分得出的,MC 六道的《惊雷》虽然红极一时,却永远成不了经典, 而他所出的和杨坤所创作的歌谁高谁低一目了然。准确来讲《惊雷》都算不上一首歌,要旋 律没旋律,要律动没律动,要节奏没节奏,与其说它是一首歌,我觉得用“顺口溜”来形容 更为恰当。 当然,您为学员选的《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这首歌并不是喊麦歌,但是作为《中国好 声音》这样一档大型音乐类节目的导师,您应当注意到您的行为是会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的。 不可否认,网络歌曲与那些精心制作用心打磨的音乐相比,它在各方面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 24 - 即使偶然有一两首优秀的歌曲出现,恐怕也真的只是“偶然”,是昙花一现,它不能反映网 络歌曲的整体水准。而您选了这样一首歌,是不是会掀起一股网络歌曲的风潮,让大家将目 光聚集到网络歌曲上面,这不仅是对真正用心的音乐的“打击”,长此以往,大众的审美也 将“沦陷”。 “音乐无高低”,这句话没错,音乐是一种文化,而作为文化的生产者,音乐人的身上 是肩负一些责任的。李宗盛也曾说过:“各位的审美决定我们这个时代音乐的面貌”,杨坤 也曾发过这样一段话:“代表如今这个时代的也许是意大利阳台上的鸣奏,在或许是北大学 生用鲁迅文章做出的 rap,甚至可以是日本偶像女团冲破偶像边界的《沉默的大多数》,但绝 对不应该是惊雷!” 李荣浩先生,我无意评价您选的歌曲是好或不好,只是想提醒您,作为导师,您肩上的 责任重大,不是简单凭个人喜好就可以的。您的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到对大众的影响,做真正 的音乐,纠正大众审美的偏差,也是您义不容辞的责任。您说对吗? 不当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中生 2020 年 7 月 11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通读材料,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 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 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这也是一道任务驱动类作文题,以任务就是 一个爱好音乐的高中生的身份给李荣浩写一封信,要符合书信体的写法。书信开头有称呼, 顶格写;接着有问候语,空两格写;结尾有祝福语,如“此致敬礼”之类的,“此致”空两 格写,“敬礼”顶格写;最后有落款和年月日。本题所选材料属于有争议的材料。第一,从 肯定李荣浩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音乐不分贵贱,英雄不问出处,音乐只要好听就行。强 调筛选角度的新颖,文化精神的多元。在分析时可以从抖音在网民世界中的普及性出发,强 调深入人心的音乐才是好音乐。由此可以反对学院主义的倾向,防止血统论。要尊重欣赏差 异性。第二,从否定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可以尊重差异,但不能无视差距,更不能以次 充好。由此可以分析网络世界中泥沙俱下的现象,要懂得大浪淘沙,好的音乐需要经得起时 - 25 - 间的淘洗,现在不能妄下结论。 参考立意: 1.文化(音乐)不分贵贱; 2.要尊重欣赏差异性; 3.尊重差异,但不能无视差距,更不能以次充好; 4.注重文化精神的多元。 行文结构:开篇从材料中李荣浩的回答引出观点“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我觉得文化不分贵 贱”,明确自己的观点,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却有雅俗之别。而您作为导师,我认为 是有引领大众审美的责任的。然后以当年的《惊雷》为例,指出《惊雷》也曾万人传唱,但 却受到杨坤的批评。尽管 MC 六道不服气,却改变不了他的作品并非真正音乐的事实。接着指 出作为导师,选择了这样一首歌曲,有可能会误导大众的审美,并借此用李宗盛和杨坤的话 阐明,音乐人的身上是肩负一些责任的。 素材: 1.我觉得无论是音乐亦或是别的艺术形式不分“贵贱”,只比“高低”。“贵贱”之分是非 常没有依据的。艺术品的“贵贱”,无非就是“因人而贵,因人而贱”,所谓“贵贱”之分 归根就低也就是阶级立场和话语权的问题,所以不是艺术的范畴,而是人的范畴。更何况, 现代社会,人都不分贵贱,又何况是艺术呢。 2.世界因差异而美丽,世界因差异而充实,世界因差异而充满生机与活力。世界有差异,我 们的未来才会充满魅力。如果没有差异,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会过得平淡无味;如果没 有差异,我们的内心世界将会感到孤寂,如果没有差异,世界将停在原地,不会向前发展。 3.不难想象,如果千人一面,人类生活将是多么没有意思,如果万物同形,网大千世界将是 多么黯淡无色。我们认识并理解差异,我们更要尊重差异。尊重差异就是尊重个性。尊重个 性,就是热爱社会,就是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4.每个人的思维、想法、态度、做法都有差异,就因为这些差异,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才 会不断前进发展,才能导致新事物、新科技的产生,才能让社会越来越完美。世界越来越完 美,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5. 是否一首歌只要出生在网络,在网络上被大家熟知,不管多少人喜欢,就代表了低级,如 果是的话,我是否可以理解成,我出生在穷人家庭,不管我多努力,被多少人认可,我注定 就是下等人,永远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吗。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26 - 1.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3.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5.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6.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