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97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池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3、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词中,自然诗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客体层次。即山水自然是独立于创作主体之外的审美对象,这些诗歌注重的是对山水自然的客观描摹,往往将自然美与人的道德情操相联系,将人的道德品性与自然事物的某种物性相比附,在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的同时,更使人在对自然的认同中获得道德、价值的感悟与支撑,在实质上是以比德的思维方式将山水自然看成体道之物和媚道之形,从《诗经》到谢灵运、谢眺的诗都表现出这一特点。自然诗化的这一历史阶段与中国传统社会前期政治本体化的逐渐形成相适应,在自然诗化走向上属客体自然——描写自然之美的层次。二是主体层次,即创作主体往往以自己的情感去改造审美对象的固有形态,使情景相互生发,把山水自然当作心灵的象征、情感的符号,自然不再外在于人,而是与人融为一体,甚至使人沉入自然。在自然诗化的走向上,这一历史阶段与政治本体的历史合理性的全面释放相适应,体现的是对政治本体的最为充分的乐感,属于情意自然——情景相生的层次,以初唐、盛唐时期的某些诗人,如孟浩然、王维、李白等为突出代表。三是哲理层次,即对自然与自我进行双重超越,使其诗词意境超越现实,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观照现实。这一自然诗化的历史阶段与政治本体消解、文化本体建立相适应,体现的是价值的追询与人格的建立,它属于哲理自然——以哲理眼光审视自然的层次,以苏轼等人的诗词为代表。
上述三个历史阶段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在渐进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无论是宋诗还是宋词,都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对文化本体的追询。苏轼词通过对宇宙自然客观性的审美超越克服其对人的限制性,使之成为发展人的手段。
在苏轼词中,面对永恒的自然,往往不是惆怅与无奈,也不是向自然融入,而是对自然进行审美超越。如“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细品苏轼的这首《少年游》,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在对话,人并不试图主宰自然,自然也并不为人提供归宿。“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飞雪仿佛是抒情主体布置的场景,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仿佛是对杨花的“客观”描写,又回到《诗经》描写自然的时代。下阙尽显抒情主体与天地平等对话的气魄。在下阙的映照下,上阙的宇宙自然便“为我所用”,即把对自然的描绘变成了丰富和发展自我的方式和彰显人格的手段,自然不再道德化和“情怀”化。
在苏轼词中,人的宇宙情怀离不开自然,但人又不机械地依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经过文化本体的追询——审美超越后建立起来的情感体认关系。 宇宙自然融入人的情感,为人所用,成为发展人、彰显人的媒介。苏轼“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以应有的本真之心对自我和自然进行了双重的审美超越。
(摘编自《苏轼词对现实悲剧性的审美超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山水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就是将自然美与人的思想感情相联系,以比德的思维方式将山水自然看成体道之物和媚道之形。
B. 孟浩然、谢灵运、李白是中国诗词自然诗化主体层次的代表诗人,他们把山水自然当作心灵的象征,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
C. 哲理层次体现的是价值的追询与人格的建立,即对自然与自我进行双重超越,诗词意境超越现实,又能高层次地观照现实。
D.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句,是对“杨花”的客观描述,令人又回到《诗经》描写自然的时代,尽显与天地平等对话的气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论证中国诗词自然诗化方面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客体层次、主体层次和哲理层次。
B. 阐述自然诗化的客体层次,它属于描写自然之美的层次,这类诗歌注重的是对山水自然的客观描摹。
C. 苏轼是哲理层次的代表词人,以哲理眼光审视自然,本文三、四两段论证了苏轼词对宇宙自然的审美超越。
D. 在阐释自然诗化层次中,指出苏轼词属于哲理层次,以与《诗经》对比的《少年游》为例,论证他的词已超脱自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自然诗化的三个历史阶段是在渐进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并非割裂的。
B. 《少年游》中的“飞雪”成了布置的场景,但它也成了内在于词人的东西,宇宙自然“为我所用”。
C. 苏轼词中的宇宙情怀不是人机械地依靠自然,是经过审美超越后建立起来的情感体认关系。
D. 宋诗宋词都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对文化本体的追询,苏轼词便是很好的代表。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就是将自然美与人的思想感情相联系”错误,原文是“往往将自然美与人的道德情操相联系”。
B项,“孟浩然、谢灵运、李白是中国诗词自然诗化主体层次的代表诗人”错误,谢灵运是客体层次的代表。
D项,“是对‘杨花’的客观描述,令人又回到《诗经》描写自然的时代”错误,缺少限制词“仿佛”。选项结句表达错乱。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以与《诗经》对比的《少年游》为例,论证他的词已超脱自然”错误,原文是“在苏轼词中,面对永恒的自然,往往不是惆怅与无奈,也不是向自然融人,而是对自然进行审美超越”,“对自然进行审美超越”不能理解为“超脱自然”。《少年游》并非与《诗经》对比。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B项,“成了内在于词人的东西”错误,原文是“飞雪仿佛是抒情主体布置的场景”,这是揣摩,而非事实。
故选B。
【点睛】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称《条例》),修改后的《条例》注重源头减量,鼓励快递企业回收快件包装材料,设定多项罚则,餐饮、旅馆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处5000元以上罚款。
修改后的《条例》进一步简化了垃圾分类标准,将厨余垃圾、餐厨垃极两类整合为厨余垃圾一类,明确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基本品类。
修改后的《条例》规定,单位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针对个人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实施渐进式惩戒,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处罚。
修改后的《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种类生活垃圾的投放时间、地点,分类收集、贮存生活垃圾。及时制止翻拣、混合已分类的生活垃圾的行为。违反这些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摘编自东方网)
材料三:
古人的垃圾分类其实并不复杂,由于古人生活比较简单,因此产生出来的垃圾与现代相比也相对较少,主要有餐厨垃圾以及土石、木屑、废铜烂铁等其他生活垃圾。古人很有环保意识,这些垃圾并不会一股脑地随便乱扔或就地掩埋,而是不同垃圾不同处理。比如餐厨垃圾,早在秦汉时期以前,人们就将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类垃圾如骨头、皮毛等,用来做成衣服、饰品等物,植物类垃圾用作燃料使用,一小部分还能入药,如橘、袖之皮。
据《周礼·秋官》记载,周朝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垃圾处理专业机构:“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街道》中也对此有记载:“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條狼氏,條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條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道路垃圾与驱避行人,保障城市环境干净卫生,维持良好秩序。在当时还出现了公共卫生设施。《周礼》记载:“宫人为其井匿,除其不蠲,去其恶臭。”“井匽”就是排除污水秽物的设施。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其中有一句“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就是说,乱丢垃圾者会被剁手。虽然这句话的真伪性尚无依据可判断,但根据甲骨文的整理研究,有一点可以肯定:商代刑法严酷,但凡一些小错也要受到重刑。战国时代,秦国至秦孝公时求变法以图强。商鞅相秦,变法而定秦律。秦法严苛,世人所知,其中就有一条规定:“弃灰于道者,黥。”有人在大道上倒垃圾,直接抓起来在脸上涂墨刺字,以后不管去哪儿,都让人知道这是一位“弃灰”者。
(摘编自王宁《垃圾分类有历史:且看古人的智慧》)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单位、个人违反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分别作了明确的规定。
B. 北京市规定,对于个人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处理,应该以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处罚最高不超过200元。
C.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和垃圾分类标准太复杂是影响上海市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
D. 从材料三可知,條狼氏是已知最早有记载的垃圾处理专业人员,他们的职责是保障卫生,维持秩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政府出台垃圾分类制度要充分考虑民众需求,贴近百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B. 在我国古代,已经有了环保意识。古人会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包括二次利用和焚烧等。
C.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政府都有对个人违反垃圾分类的惩戒。只不过现代多是教育和罚款,古代多是刑罚。
D. 因为商代刑法严酷,但凡一些小错也要受到重刑,所以乱丢垃圾者会被剁手这一刑罚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6.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政府如何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答案】4. D 5. C
6. ①政府出台强制措施,对有关行为做强制规定。②垃圾分类操作不宜过繁琐。③加强宣传,使民众形成意识、增加相关知识。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D项,“條狼氏是已知最早有记载的垃圾处理专业人员”错误,根据原文“据《周礼·秋官》记载,周朝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垃圾处理专业机构”可知,是最早的“垃圾处理专业机构”。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C项,“古代多是刑罚”错,根据材料三第一、二段内容可知,古人有环保意识,周朝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垃圾处理专业机构,还出现了公共卫生设施,第三段只提到了商秦两朝刑法严酷,并不是“古代多是刑罚”。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此题要求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更好地实施垃圾分类”,从“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多次违规或将被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单位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及时制止翻拣、混合已分类的生活垃圾的行为。违反这些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3000元以上3
万元以下罚款”可概括出“政府出台强制措施,对有关行为做强制规定”;从材料二图表“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中的“垃圾分类标准太过于复杂”“相关规定可操作性较低”可概括出“垃圾分类操作不宜过繁琐”;从材料二图表“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中的“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居民意识薄弱”“居民缺乏相关知识”可概括出“加强宣传,使民众形成意识、增加相关知识”;从材料二图表“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中的“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可概括出“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赫之子贾琏,娶的就是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乃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边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走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一个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连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也可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吃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东西行李都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紧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的作用为了把笔墨集中到她身上,她是贾府重要人物,是这一回描写的一个重点。
B.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段文字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C. 贾母介绍王熙风时用“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突出表现了贾母对王熙凤的厚爱,这也正反映出王熙凤放诞无礼的原因。
D.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他只管告诉我。”这些问话体现出王熙凤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
8. 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描写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9. 形容美丽出众的词语很多,曹雪芹的词汇又非常丰富,为什么不让王熙凤用什么“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绝代佳人”“倾国倾城”“天下无双”“艳美绝俗”之类的词来形容林黛玉,而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答案】7. D 8. 表情变化是喜一悲一喜,她的悲喜全是冲着贾母而来,为的是时时处处讨贾母喜欢。表现了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的性格特征。
9. 符合王熙风的身份地位,突出她语言的生动有趣;夸黛玉的气派,就是夸贾母的气派,夸贾母出身高贵,气派高贵,引出下文夸在场的“三春”气派非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这些问话体现出王熙凤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错误,这些话体现了王熙凤办事圆熟干练、八面玲珑。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乃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这句写王熙凤的“喜”;“说着,边用帕拭泪”写王熙凤的“悲”;“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再写其“喜”。她的悲喜全是冲着贾母而来,为的是时时处处讨贾母喜欢。表现了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的性格特征。最初的喜,写王熙凤对黛玉和贾母的工位,为了讨贾母换新;然后拭泪的悲,同样是为了讨贾母欢心;后来见贾母笑了,自己就转悲为喜。要泪有泪,要笑有笑,说喜便喜,写王熙凤表演才能过人,演技娴熟,刻画了她察颜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和鉴赏人物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指出特点+结合文本分析+作用。
王熙凤本身读书少,“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绝代佳人”“倾国倾城”“天下无双”“艳美绝俗”之类的词她不一定知道,因此,“标致”更符合王熙凤的身份。“气派”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王熙凤夸赞黛玉有气派,是贾母嫡亲的孙女,一方面顺道夸赞了“三春”,更重要的是为了讨好贾母,表现贾母的“气派”。凸显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圆滑处世的性格。
【点睛】鉴赏语言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①从用词的角度,命题多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用较多的叠词(拟声词)可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②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命题多判定文中长短句或整散句的使用情况。如短句常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使用整句容易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能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灵动性。③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先判定文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回答。如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④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如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等。⑤从人称使用的角度,如运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人。祖超,广西知府。伯温登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中官张锐、张忠等论死,其党萧敬、韦霦阴缓之。伯温请并诛敬、霦,中官为屏气。
嘉靖初,迁大理寺丞。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李福达狱起,坐为大理时失入,褫职归。用荐起故官,抚山西,移顺天,皆未赴。改理院事,进左副都御史。为赵府宗人祐椋所讦,解官候勘。已,复褫职。
十五年冬,皇嗣生,将颁诏外国。礼部尚书夏言以安南久失朝贡,不当遣使,请讨之。遂起伯温右都御史,与咸宁侯仇鸾治兵待命。以父丧辞,不许。明年五月至京,上方略六事。会安南世孙黎宁遣陪臣郑惟僚等诉莫登庸弑逆,请兴师复仇。帝疑其不实,命暂缓师,敕两广、云南守臣勘报,而命伯温协理院事。御史何维柏请听伯温终制,不许。伯温引疾不出,至禫除始起视事。其冬迁工部尚书。
十七年春,黔国公沐朝辅等以登庸降表至,请宥罪许贡。
先是,云南巡抚汪文盛奏登庸闻发兵进讨,遣使潜觇。帝已敕遵前诏进兵,文盛又纳安南降人武文渊策,具言登庸可破状,复传檄安南令奉表献地。及是,下朝辅奏付廷议,佥言不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克期启行。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制下数月,两广总督侍郎张经以用兵方略上,且言须兵三十万,饷百六十万石。钦州知州林希元则极言登庸易取,请即日出师。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明年二月,帝幸承天。诏伯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俄选宫僚,加兼太子宾客。大同所辖镇边、镇川、弘赐、镇河、镇虏五堡,相距二百余里,极边近贼帐。自巡抚张文锦以筑堡致乱后,无敢议修者。伯温曰:“变所由生,以任用匪人,非建议谬也。”卒营之。
(节选自《明史·毛伯温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B. 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C. 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D. 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德、嘉靖,均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除此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C. 安南,为越南古名,秦朝时为中国领土,五代十国时脱离南汉,北宋时曾独立,明世宗嘉靖年间由属国降为属地。
D.
禫除,“禫,除服祭也”。古代父母过世后子女都要为其守丧戴孝,一年期满举行祭礼后再除去孝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伯温敢于进谏。宦官张锐、张忠等被判死刑,他们的同伙萧敬、韦霦暗中拖延行刑。伯温上书请求一并杀了萧敬、韦霦,宦官们为之胆怯。
B. 毛伯温失职被贬。毛伯温任大理寺丞时,因误判李福达一案,被罢官;后为左副都御史时,他攻击赵王府的族人朱椋,被解除官职听候考察。
C. 毛伯温守丧尽孝。朝廷让他整兵待命时,以父丧在身推辞,但未得到允许;在朝廷赋予新任时,他称病不出,直到守丧期满才出来理事。
D. 毛伯温明辨是非。毛伯温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务期间,指出兵变是因为张文锦用人不当,并非修城堡引起的,最终修复了这些城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七年春,黔国公沐朝辅等以登庸降表至,请宥罪许贡。
(2)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十七年春天,黔国公沐朝辅等拿登庸的降表献给朝廷,请求宽恕他们的罪行,允许安南来朝贡。
(2)讨论过后递上去的决议又没有什么像样的计策,世宗感到不高兴,责怪了张瓒一番,军队又停止出征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世宗认为用兵的事关系重大,并没有非讨伐安南不可的意思,只是想威吓制服它而已。可是兵部尚书张瓒没有什么主见,只知道完全听从世宗的旨意。朝中大臣们多认为不该兴兵讨伐,只是不敢明白地谏阻。
“用兵事重”是“以”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D;“无所画”是“兵部尚书张瓒”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一年期满举行祭礼后再除去孝服”错误,古代子女为父母服孝期限是三年。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B项,“他攻击赵王府的族人朱椋”分析有误。毛伯温为左副都御史时,他受到赵王府的族人朱椋的攻击,被解除官职听候考察。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得分点:“以”,认为;“宥”,宽恕;“贡”,动词,朝贡。
(2)得分点:“怿”,高兴;“让”,责备;“止”,停止。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参考译文:
毛伯温,字汝厉,江西吉水人。祖父毛超,做过广西知府。伯温考中正德三年进士,拜授绍兴府推官。提升为御史,先后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后,宦官张锐、张忠等被判死刑,他们的党羽萧敬、韦霦暗中拖延行刑。伯温上书请求一并杀了萧敬、韦霦,宦官们为之胆怯。
嘉靖初年,伯温升为大理寺丞。后来又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李福达一案发生,伯温因为在大理寺时误判重罪,被罢官归乡。后来因为他人推荐恢复旧职,让他巡抚山西,又改为巡抚顺天,他都没有上任。朝廷于是让他改为办理都察院的事务,提升他为左副都御史。(他)受到赵王府的族人朱椋的攻击,被解除官职听候考察。过后又被革除了职务。
十五年冬天,皇子出生,打算向外国颁布诏书。礼部尚书夏言认为安南多年不来朝贡,不应当派遣使节,并进而请求讨伐它。(世宗)于是起用伯温为右都御史,让他和咸宁侯仇鸾整兵待命。伯温以父丧在身推辞,世宗不答应。第二年五月(伯温)到达京城,递上六条方略。恰好这时安南国王孙黎宁派遣陪臣郑惟僚等人来诉说莫登庸弑君篡权,请中国兴兵替他们复仇。世宗怀疑情况不真实,命令(伯温)暂缓出兵,传令两广、云南守臣核查报告,同时让伯温协助办理都察院的事务。御史何维柏奏请让伯温守完丧,(世宗)不答应。伯温只好称病不出,一直到除丧服的祭祀过后才出来理事。这年冬天,(伯温)升任工部尚书。
十七年春天,黔国公沐朝辅等拿登庸的降表献给朝廷,请求宽恕他们的罪行,允许安南来朝贡。在此之前,云南巡抚汪文盛奏称,登庸听说朝廷将发兵前往讨伐他,派人偷偷来侦察。世宗已传令要大臣按照以前的诏书出兵,文盛又采纳安南投降过来的武文渊的计策,上书说登庸可以拿下来的情况,一面又传檄安南命令他们向朝廷上表献地。到这个时候,世宗把朝辅的奏章交给大臣们讨论,大家都说不能答应他。(世宗)于是改命伯温担任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限期出征。世宗认为用兵的事关系重大,并没有非讨伐安南不可的意思,只是想威吓制服它而已。可是兵部尚书张瓒没有什么主见,只知道完全听从世宗的旨意。朝中大臣们多认为不该兴兵讨伐,只是不敢明白地谏阻。世宗的指示传下去几个月后,两广总督侍郎张经递上一份用兵方略,并且说需要三十万士兵,一百六十万石粮饷。钦州知州林希元则极力说登庸不难拿下来,请立即出兵。张瓒不敢做决定,又奏请让大臣们公议。讨论过后递上去的决议又没有什么像样的计策,世宗感到不高兴,责怪了张瓒一番,军队又停止出征了。命伯温仍旧协助办理按察院的事务。
第二年二月,世宗住在承天,诏令伯温去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务。不久选用为东宫官员,又给他加官,兼任太子宾客。大同所管辖的镇边、镇川、弘赐、镇河、镇虏五座城堡,相距二百多里,最边远的地区接近敌人营帐。自从巡抚张文锦因为修筑这些城堡导致兵变后,没有人敢再主张维修它们了。伯温说:“兵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文锦用人不当,并不是他的建议有什么不对”最终还是修复了这些城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①。戴得更忔戏②。愿新春已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入意。
【注】①姑媂:整齐。②忔戏:可爱。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探春令》写的是新春佳节,“笙歌”渲染了节日热闹祥和的气氛,“华筵启”是写家人团聚,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的情景。
B. “菜传纤手”是写姑娘们的纤手端来了春菜盘子,“青丝轻细”描绘了姑娘们秀发的轻盈纤细,表现出姑娘们的美丽。
C. “和气人、东风里”由家写到了大自然,从家庭中的一片和气景象,写到新年新春的东风所带来的天地间的融和气候。
D. 幡儿、胜儿,都是新年里的装饰品。这首词里所说的幡儿、胜儿,是戴在姑娘们头上的饰品,让人看了觉得欢喜,传达了新春气息。
15.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试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这首词表达了新春的喜悦与祝贺之情。主要运用了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化用典故、直抒胸臆等手法。上片前两句描写场景,一家子和和气气地围坐着吃春酒、庆新年;“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典故,运用细节描写;姑娘们戴上美丽的头饰属细节描写。这些都生动地写出了新春的喜悦氛围。最后直抒胸臆,表达了新年祝愿。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描绘了姑娘们秀发的轻盈纤细,表现出姑娘们的美丽”错误,“菜传纤手青丝轻细”意思是:姑娘们的纤手,端来了春菜盘子,盘里的菜,有青、有细。“青丝轻细”指的是菜,并非女子。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情感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诗歌手法则要熟练掌握各类手法,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写新年佳节,家里男女老少,摆开桌面,高高兴兴的吃年夜饭,是场景描写。
“菜传纤手青丝细”写宴席上姑娘们的纤手,端来了春菜盘子,盘里的菜,有青、有细,从家庭中的一片和气景象,反映出新年新春的东风里所带来的天地间的融和气候。是细节描写。并且化用了杜甫《立春》一诗中的句子“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写词人看了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团坐着吃春酒、庆新年,在笙歌声中,他起来为大家祝酒,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一家子都吉吉利利、百事如意。是直接抒情。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句方面勾勒赤壁壮景。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____”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乱石穿空 (2). 惊涛拍岸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千古江山 (6).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繁”“霜鬓”“潦倒”“浊”“仲谋”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野蛮导游”又现厦门鼓浪屿。( )。从报道的情况看,尽管每一起被曝光的案件都得到了迅速、严肃的处理,但新的“野蛮导游”仍然“ ”。究其原因,这当然跟目前旅游领域执法不严、 不力有很大关系,但除此之外,当前旅游市场的业态粗放,以及在这种粗放业态下产生的低层次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这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而且,相关参与方互相合谋,已经结成了 的利益格局。那些定点餐饮的饭店、定点住宿的宾馆、定点购物的商场、定点游玩的景区景点、定点消费的娱乐场所和娱乐项目,甚至已经形成了灰色的利益 。报团游客就像“待宰的美羊”,整个行程中要在这条流水线一般的利益链条上过一遍,每个环节都要被宰上一刀。
17.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恶劣事件就这样屡屡发生着
B. 这样的恶劣事件可谓屡屡发生
C. 恶劣事件媒体是经常报道的
D. 这样的恶劣事件大家经常见诸报端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仆后继 监督 牢不可破 同盟
B. 勇往直前 监督 稳如泰山 联盟
C. 勇往直前 监管 稳如泰山 联盟
D. 前仆后继 监管 牢不可破 同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这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
B. 通过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再通过在行程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这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
C. 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这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
D. 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再通过在行程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这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前文提到“‘野蛮导游’又现厦门鼓浪屿”,可见,文中所说的对象专指前面的这类事件。A、C两项主语是“恶劣事件”,与前文不能衔接,故排除A、C两项。结合前后语境分析,前面说事件,后面说处理情况。结合前文关键词语“又”分析,括号内所填语句应强调的是这类事件发生次数多,而D项的内容主要是强调大家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类事件,衔接不当,排除D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前仆后继:意思是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意思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语境说的是旧的“野蛮导游”被迅速、严肃的处理后又出现新的“野蛮导游”,选“前仆后继”,加引号,是褒义词贬用。
第二处,监督:基本意思是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监管:意思是监视管理;监督管理。语境强调的是“野蛮导游”出现的原因是旅游领域执法管理上存在问题,而“监督”侧重强调“督促和管理,使其达到预定目标”,应选“监管”。
第三处,牢不可破:意思是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稳如泰山:意思是稳健如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也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语境说的是参与方之间已经结成了怎样的利益格局,应选“牢不可破”。
第四处,同盟:指古代诸侯国歃血为誓,缔结盟约;后泛指国与国、人与人共缔盟约;指为实现共同政治目标而结成的组织;泛指密友;指同党。联盟:结为伙伴;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共同行动而订立盟约所结成的集团,亦指个人或集体、阶级的联合。这里指形成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同党,应选“同盟”。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进行比较、辨析。
B项,“再通过在行程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语序不当,应改为“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语序不当,应改为“旅游市场上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
C项,“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介词使用不当,“低团费”是“吸引游客”的手段,应将“对于”改为“通过”。
D项,“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介词使用不当,将“对于”改为“通过”;“再通过在行程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语序不当,应改为“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语序不当,应改为“旅游市场上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
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直以来,甜瓜因其甘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①_______,却是又酸又苦。那么,是什么促使它们②_______?近日,《自然一遗传学》揭示了西瓜和甜瓜的驯化历史及果实品质的遗传分子机制。在这以前,③_______,其实植物也是可以驯化的。驯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常是相对于野生而言。驯化以后的水果是指那些经过长期的人工定向选择,改变其遗传性状以适应新环境或获得更宜于人类采食性状的水果。
【答案】 (1). 原始的野生甜瓜味道 (2). 演化成如今的甜美口味 (3). 只听说过动物可以驯化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根据“甜瓜因其甘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却是又酸又苦”,填入又酸又苦的是什么,即“原始的野生甜瓜味道”;第二个空根据“那么,是什么促使它们”,填入变化后的情况,即“演化成如今的甜美口味”;第三个空根据“其实植物也是可以驯化的”,填入和植物相对应的一类事物,即“只听说过动物可以驯化”。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
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1.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新冠肺炎疫情让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租赁活动或将收缩。然而某些产业却觅得商机。由于日常航班减少,私人飞机业务出现了80%至90%的业务增长。而私人飞机的高收费标准令一些国内大型航空公司也加入了包机的行列以弥补损失。除了私人飞机,网上办公蓬勃发展。2月3日,美国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股价上涨近15%,创下8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与普通上班族居家办公一样,教师也将原本的线下课堂搬到了线上,线上教育平台大热。同时,独立游戏平台、视频网站打破了此前最高在线用户数量的历史纪录出现了“挤到崩溃”的状态。
【答案】新冠疫情下,零售、酒店、娱乐业受冲击,私人飞机成新宠,大型航空公司开展包机业务。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崛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则新闻共6句话。第1句是说新冠疫情对某些行业的冲击,可概括为“新冠疫情下,零售、酒店、娱乐业受冲击”。第2句是说“某些产业却觅得商机”。第3、4句是说“私人飞机业务出现了80%至90%的业务增长”“一些国内大型航空公司也加入了包机的行列”,可概括为“私人飞机成新宠,大型航空公司开展包机业务”。第5、6句是说“网上办公蓬勃发展”“线上教育平台大热”“独立游戏平台、视频网站打破了此前最高在线用户数量的历史纪录”,可概括出“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崛起”。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寒假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们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抗击疫情的战斗,我们目睹了疫情的残酷、医护人员的奋斗牺牲、全民的万众一心团结奋战,我们还经历了上网课、在线考试……无数的人和事,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如今,我国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市高中也已复课。现请你写一篇以“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什么”为主题的班会发言稿,谈谈自己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收获。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战疫中成长
——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收获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战疫中成长》。
当疫情席卷而来,许多爱心人士却毅然将手里的物资捐赠,不求回报亦不求留名。许多国家对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海相隔的日本,赠送百万口罩送至我国,留书鼓励;巴基斯坦从全国征集医疗物品予以支援……这些来自不同群体,地域的帮助,为抗击疫情凝聚了难得的温暖和力量。
在此次抗疫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原来野味不能随意食用;原来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需要一个急刹车;原来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伟大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中国的脊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新型肺炎最初的“小汤山”,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也因身处一线而遭感染,他依然身先士卒,坚持奋战。
院土临危授命,奔赴抗疫最前线,为打下抗疫战服下定心丸。“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各地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上留下一个个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逆着人流,驰援武汉。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面临无知和无奈,他们冲锋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你我驱散阴霾,不安疾心。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一直有这样的人,一直充满希望。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告诉我们在那些平凡的日子里也有星光闪烁的真情和执着。如今病毒肆虐,时光也悄悄地在疫情时期谱写普通人生活的感动:九旬奶奶守护确诊儿子四天四夜,告诉我们何为“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年轻护士与男友隔门相“拥”,让我们看到“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的脉脉情义。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为之感动,又为此彻夜难眠。
摆脱了最初的手足无措,反击的战役早已打响。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已落成,医疗人员纷纷驰援前线,爱心人士身体力行地帮扶,银幕上,一个个名字和身影汇成疫情中难得的温暖和力量,触动着所有人。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总有人默默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逆着万千车流,在凛冽严冬中,在危机四伏的疫区,如钟南山一般的逆行者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不惧险难,以血肉之躯为你我撑起生命的屏障。他们或许并非身怀异禀,却有一颗温暖,执着的心。一份不留名的物资,一个无声的背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那句箴言,“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在疫情防治前,举国一致表现出高度的同心同德,譬之辟谣于初婴,譬之授知于未然。邻里互助,患难相恤,戮力同心则无跨不过之坎,同舟砥砺则无达不达之岸。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审题】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疫情带来的收获:疫情的残酷、医护人员的奋斗牺牲、全民的万众一心团结奋战,我们还经历了上网课、在线考试……无数的人和事。学生可以谈对疫情的看法;可以论述我国面对疫情的努力;可以谈自己面对英雄的感受;可以论述团结奋战的重要性;可以论述对待谣言的正确做法;可以论述青年的责任担当……注意写成发言稿形式,并且以“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什么”为主题。
【立意】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生;抗击疫情,众志成城;疫情在前,重任在肩;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顾全大局,灵活过年;隔离病毒,不能隔离人心;对谣言说不;疫情有毒,谣言更有害。
【结构】文章首先记叙疫情下国内和国际的友爱援助之手,由此引出自己的收获:爱护环境;摒弃浮躁;国家和社会需要英雄。然后以“英雄”为核心,论述英雄的重要性。文章列举了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临危授命的院土钟南山、九旬奶奶、年轻护士等多个人物事例,谈论自己对英雄的感受——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最后总结全文,指出“邻里互助,患难相恤,戮力同心则无跨不过之坎,同舟砥砺则无达不达之岸。”
【素材】1. 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却没有一样比年轻更为美丽,世界上珍贵的东西数也数不清,却没有一样比青春更为宝贵。我们是多么值得骄傲多么让人美慕啊!而我们若只是挥霍光阴,只是享受,不去奋斗拼搏,那我们真的算拥有青春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有发愤图强,努力耕耘才能做到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生,才能拥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青春。
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风景正是那千万颗在青春中奋斗的心,以及那千万双在天空中高飞的振翅,装扮着最美好、最美丽、最珍贵的人生季节——青春。将青春变成人生最美好生活的出发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昭示着一代伟人奋斗的青春。他们的青春因充满奋斗和激情而洋溢着美好,而今,青春正我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容忍青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逝,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虚度光阴,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了结生命,那么就让我们在青春时节奋发吧!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书写一卷有声有色的人生。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奋斗拼搏之中。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他搏风击雨中,如苍天之魂的朝翔中,正拥有青春的我们,何不以勇锐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扬起奋斗的帆吧!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断前行,展示我们子一代人青春的壮美与力量,让我们就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吧!让青春之歌发出昂扬的旋律,让我们的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2. 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将会成为未来反复回味的历史片段,任何一个作家和戏剧家的作品都很难超越这历史本身。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
在关乎选择、担当和道义的时刻,他们看到不少闪光的个人和群体,宛若星辰一般散射着光辉。他们拾起的几个名字,成为非常时期的“全民偶像”。如钟南山,曾号召“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院士,今年以84岁高龄再次挂帅出征;如陈薇,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女院士,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冲锋向前。
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有的人曾认为不少90后、00后沦于英雄虚无主义,而事实证明,他们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并赋予崇拜行为全新的涵义。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
这几天各大网络媒体报道的最多的是关于全国人民自上而下众志成城抗击武汉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的消息,疫情发展迅速,牵动人心,抗击疫情任务艰巨,但传递出的是国人必胜的信心!
3. 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持殊时刻,中央评选和表彰英雄模范,既是对英雄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在号召广大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以英雄为尺,找准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坐标,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4.
什么是真正的责任?每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想抱怨时,每当面对困难想逃避时,你都像远方的灯塔一样照亮我的内心,让我敢于直面挫折,承担责任,你,是我心中的英雄!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语文小题组合短平快11第三2021-06-045页
-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下学期2021-06-0411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1-06-0413页
- 语文卷·2017届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诊2021-06-0412页
- 2020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考语文模拟2021-06-049页
- 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基础巩2021-06-044页
- 四川省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2021-06-0424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山水神韵2021-06-044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走进自然荷2021-06-044页
- 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衔接2021-06-0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