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1-06-04 发布

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贵州省黔南州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表演艺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戏剧像中华戏曲这样,有唱,有 念,有表演,有武打,其综合性之强在各国戏剧中独一无二;世界上也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 样,拥有如此丰富的剧种。 ②中华戏曲之所以能够拥有数百个剧种并且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是因为它有紧跟时 代、贴近民众、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特质。京剧的形成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 点。200 多年前,徽班进京,多剧种的融合形成京剧,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需求。正因为京剧 综合性很强,具有融汇多个剧种优势的特质,加之清王室和诸多文人的关爱,19 世纪的京剧 从文学、声腔到美学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出现了“同光十三绝”。 ③与发展并行的是时代挑战。从“五四”开始,人们就围绕继承和出新的问题不断探索。 今天这个话题仍在被探讨,有人坚持传统一点都不能动,有人认为移步就要换形,就要大动。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主观臆造,应该审时度势,既不背离传统,又观照时代特点和观众 的审美需求,在继承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是可行之路。 ④首先需认清何为“根本”。戏曲是声腔艺术,不是话剧,也不是现代舞。不同旋律的 唱腔是剧种的根和特色。对此,我们不仅要继承,更要抢救和研究,将独特的声腔保存下来。 我们拿到舞台上的,需是在继承基础上推出的创新之作。我们要像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艺 术先贤那样,既继承传统,又结合自己的思路理念、有自己的表演风格。这是什么?这就是流 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坚 守流派是创新流派的基础,也是走向未来的根基。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观众的文 化水平和欣赏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同样的流派、同样的美,面对的也是不同代 际的观众。最要不得的就是用“唯一?"“ 固定”“样板”的模式把后来者困守其中。譬如当 年叱咤舞台的众多武生,他们大都是从模仿学习杨小楼、尚和玉等前辈一步一步走来的,但 - 2 - 像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等名家,非但没有成为前辈的“影子”,反而在舞台.上演绎出了 自己的风格。 ⑤换句话说,“死学而用活”是为根本。“死学”重在“死”字,这个“死”不是僵化 呆板地墨守成规,是尊重戏曲的本体生命和本体风格,这是任何一位大家成长之路都必须经 历的基础阶段。如今有不少人打着改革和创新的幌子兜售概念、卖弄手法,其实只是掩盖自 身基础的羸弱。“用活”重在方法和心态,戏曲终究是在舞台上演绎的有生命质感的、有交 流气息的鲜活的艺术;戏曲终究不是博物馆、甲骨文,也终究不是马王堆、兵马俑。 ⑥继承传统而不僵化,推陈出新而不异化,这都是戏曲的学问。传统需尊崇但不必故步 自封,更无须将自己裹挟在僵硬的思维和机制下;打开思路是好事,但一切皆需以夯实基础、 尊重艺术本体和艺术发展规律为根本。这一点在近些年戏曲院校的教育中尤显突出。戏校是 培养戏曲人才的地方,四功五法是基础,骨子老戏是本源。但不少孩子底子还没打好,就急 着“分门类”“认祖归宗”,未免僵化;刚学几出老戏,就急着“创新”,急着“塑造”人 物,急着改编西方作品做实验小剧场,这种缺乏夯实基本功的“探索”容易将戏曲推向变异。 长此以往,定会产生弊大于利的影响,伤害戏曲本身。 (摘编自尚长荣《戏曲何以返本开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独一无二,世界其他国家的戏剧只有唱、念,没有表演、武打。 B. 因中华戏曲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所以中华戏曲形成了紧跟时代、贴近民众等特质。 C. 戏曲作为声腔艺术不同于话剧、现代舞,戏曲紧跟时代的同时,也要注意保存独特声腔。 D. 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时代的挑战,推陈出新在面临时代挑战时变得更可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亮出观点,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层层深人。 B. 文章认为戏曲的传承需要把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两者兼顾,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C. 文章第④段引用古文,论证坚守流派是创新流派的基础,是走向未来的根基的观点。 D. 文章末段联系当下戏曲院校的教育,指出一些错误的做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 世纪京剧的进步,“同光十三绝”的出现,与京剧融合多个剧种的优势和清王室、诸多 文人关爱等密切相关。 B. 戏曲从业者靠学习模仿前辈或许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但要成为名家,就要摆脱“固有” 模式,演绎出自已的风格。 - 3 - C. “死学”指尊重戏曲本体生命和本体风格,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观众,不变 的戏曲的流派和戏曲的美。 D. 要辩证看待戏曲的继承和出新,尊崇传统但不故步自封,打开思路的同时也要夯实基础, 切忌没有打好基础就胡乱出新。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中, A 项,“世界其他国家的戏剧只有唱念,没有表演、武打”错,根据原文内容“戏曲是中国特 有的表演艺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戏剧像中华戏曲这样,有唱,有念,有表演,有武打, 其综合性之强在各国戏剧中独一无二”可知,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戏曲有唱,有念,有表演, 有武打,其综合性之强在各国戏剧中独一无二。 B 项,“因中华戏曲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所以……”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中华戏曲之 所以能够拥有数百个剧种并且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是因为它有紧跟时代、贴近民众、善 于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特质。”,所以属于因果关系颠倒。 D 项,错在“推陈出新在面临时代挑战时变得更可行”,原文是“在继承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是 可行之路”,属于曲解文意。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 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 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第①段亮出观点,提出中心论点”错,文章前两段是分析现象,到第三段中“我认为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主观臆造,应该审时度势,既不背离传统,又观照时代特点和观众的审美 需求,在继承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是可行之路”才提出中心论点。 故选 A。 - 4 -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题干的 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 制基本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 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观众,不变的是戏曲的流派和戏曲的美”错。参见 原文“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 便是同样的流派,同样的美,面对的也是不同代际的观众。最要不得的就是用‘唯一’‘固 定’‘样板’的模式把后来者困守其中。”,所以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观众, 戏曲也要适当的创新。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 5 -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面对 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观众,不变的是戏曲的流派和戏曲的美”错。参见原文“社会环 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同样的流 派.同样的美,面对的也是不同代际的观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数字经济的理论、实践与未来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同时,对产业数字化 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要 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实 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应有之义。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需求对互联网的依赖进一步增强。从供需角度 看,居民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生产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 求。可见,市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数字化转型 升级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和积极导向作用。一是激发“新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促 进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帮助 - 6 - 企业寻找新的生产方式和转型方向,推动居民消费趋势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市场 信息和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传统产业和产业链协同改造,催生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进一步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引导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意识,促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三是鼓励并支持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数据资源优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主动缓解中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减轻企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压力。 (摘编自肖国安、易雨瑶《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材料三: 中国与拉丁美洲双方在构建“数字丝路”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 国以自身比较优势与包容性发展理念践行“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开拓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海 外市场,力图为新一-代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十、基础设施企业赋能。与此同时,近年 来,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多次强调加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对于激发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性, 但由于长期受制于资金短缺的瓶颈,拉美各国对发展数字化进程的投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其 日益扩张的发展需求。因此,各国十分重视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将为本地带来的增量投 资与增量市场。鉴于此,中国与拉美,作为供给方与需求方,在推动数字新业态合作方面具 备高度可行性条件。 (摘编自芦思妲《中国与拉美:共享发展理念,同筑“数字丝路”》) 材料四: 数字人文其实不是一个新的领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时,人们就一直在尝试着将计算机 技术应用到人文研究领域,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词频分析,比如统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词汇分 布,从而推导出莎士比亚的用词习惯与喜好,并根据这样的统计分析,可以对莎士比亚作品 进行辨伪等研究。 数字人文研究中,数字技术并不是替代人文研究的阐释部分,它的作用是揭示事实,数 字技术是呈现人文事实的一种方法,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具 体的数字人文研究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模式,但无论何种技术模式,都需要经历建模过程,为 人文研究建立数据模型,并在数据模型基础上,界定各种变量及其纲量,这样为人文研究构 建了一个共同的客观的言语结构,为人文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同时也为人文研究奠定 了客观的阐述对象,而这种客观的事实证据和客观对象的表述对人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 将人文研究带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摘编自《数字人文与图书馆》) 4. 下列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7 - A. 随着数字经济的日益繁荣,迫切需要对产业数字化进行转型升级。 B. 市场决定着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因此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C. 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消费积极性重新被激发,能促进经济发展。 D. 金融机构要利用自己的数据资源优势,帮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8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为 4. 81 万亿元,十年后,增长了五倍多,十年间,占 GDP 总量的比例也逐年增大。 B. 数字经济在我国方兴未艾,它对每个企业来说,既使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又是 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C. 拉美各国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与中国资金的优势互补,促使拉美各国十分重 视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 D. 要研究某个作家的作品,可以运用数字技术,统计其作品中的词汇分布,从而可推导其语 言风格。 6. 请从材料中,分别概括数字经济、数字丝路、数字人文的重要作用。 【答案】4. C 5. C 6. ①数字经济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且随着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将推 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②数字丝路使中国“走出去”,开拓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海外市场,为新一代智能制造、大数 据、互联网+、基础设施企业赋能;并能激发所在地区经济活力。 ③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客观的言语结构,为人文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 同时也为人文研究奠定了客观的阐述对象,将人文研究带人科学研究的殿堂。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 做出判断。本题中, C 项,“消费积极性重新被激发”理解不正确,根据原文“一是激发‘新消费’与产业结构升 级的相互促进作用”,所以“激发”的是“新消费”,而不是“消费积极性”。 故选 C。 - 8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 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出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C 项“拉美各国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错,根据原文内容“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多 次强调加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对于激发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性,但由于长期受制于资金短 缺的瓶颈,拉美各国对发展数字化进程的投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其日益扩张的发展需求。因 此,各国十分重视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将为本地带来的增量投资与增量市场。”可知, 原文认为,拉美各国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正处在发展阶段,有大量资金需求,不具有优势。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 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 要求“请从材料中,分别概括数字经济、数字丝路、数字人文的重要作用。”,“数字经济、 数字丝路、数字人文”分别对应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内容,要结合文章具体的内容 概括。 从材料二中筛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产业数字化转 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信息,可概括出数字经济 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且随着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将推动我国经济实 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从材料三中筛选“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以自身比较优势与包容性发展理念践行‘走出 去’战略,尤其是开拓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海外市场,力图为新一代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 网十、基础设施企业赋能……强调加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对于激发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 性”,概括出数字丝路使中国“走出去”,开拓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海外市场,为新一代智能 制造、大数据、互联网+、基础设施企业赋能;并能激发所在地区经济活力。 从材料四中筛选“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为人文研究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客观的言语结构,为 人文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同时也为人文研究奠定了客观的阐述对象”“将人文研究带 人科学研究的殿堂”等信息,概括出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客观的言语结构, - 9 - 为人文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同时也为人文研究奠定了客观的阐述对象,将人文研究带 人科学研究的殿堂。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 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 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 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 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 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 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棚 苏学文 屋是泥坯草屋,草屋久了,墙皮就一块一块地脱,屋顶的草也朽成了泥,背阴的地方就 生出一片片青苔,朝阳的屋脊便有狗尾巴草在微风中婷婷地摇晃。冬天还好。若是夏日雨季, 草屋就在风雨中飘摇。屋中的盆盆罐罐就传出清脆的雨滴敲打声。老屋虽破,但住着一家六 口人。有老人有孩子,老人七十多了,就像老屋一样,朽了。老人的儿子四十多了,儿子的 儿子也十七八了。 一日,天气极好,日头透过低矮的门洒进一片光,儿子的儿子对父亲说:“瞧咱家这草 屋,该盖新的了。” 父亲看了儿子一眼:“钱呢?” 儿子看看那片日光不吭声。儿子正在读高中,弟妹也在上学,全家只靠父母两人挣工分, 年底扣了口粮款,拿到手的也只是几十元钱。一年的油盐钱、学费、老人治病费用,都要从 几十元钱中出。没钱怎么能盖新屋呢?但不盖新屋,三间老屋也住不下了。于是,儿子就说: “在大门边搭一间草棚也行。” 父亲说:“搭草棚顶啥?” 儿子说:“搭草棚我住。” 父亲与儿子就一齐动手,仅用三天时间,父子俩就搭起了一间草棚。草棚虽小,但草棚 是一片独立的空间。草棚搭好那天,儿子很激动,儿子想,我终于有自己的屋了。 - 10 - 儿子住进草棚后,父亲半夜还能看见棚里的灯光。父亲就想,儿子在用功呢,明年儿子 考上大学,就不会再住这样的草棚了。父亲就在院中掏出烟吸着,直吸到儿子棚里的灯灭了, 他才回转老屋歇息。 转眼过了一年,儿子没有考上大学,儿子还住在草棚里,父亲看见草棚里的灯依旧整夜 地亮着。父亲就想,儿子大了,要娶媳妇的,怎么着也得想办法盖房了。 半夜,当父亲推开用柴笆做的棚门时,父亲看见儿子伏在桌上写字,就坐在儿子的身边, 吸了会儿烟,说:“鸡都快叫头遍了,明天还要出工呢!”儿子停下笔说:“待会儿再睡。父 亲看着儿子桌上的书和一撂写满字的纸,问:“明年还考大学?” 儿子打了个呵欠:“不考了。” 父亲不解:“不考,你还熬夜做啥?” 儿子笑笑,儿子自上高二就没准备考大学,但儿子没说,儿子知道说了也没用,便自个 儿憋着劲地写。父亲看见儿子很认真的样子,就问:“你想住一辈子草棚?” 儿子说:“不想。” “咱就盖房。” 儿子说:“让我再熬一年夜,到时我也甘心。” 父亲再没说啥,就走出草棚。父亲走出草棚,仰面看了会儿天,天空很净,星星很亮, 父亲望着星星出神。 夏天一过就到了秋天,秋天的时候,村里人都吵着说要分地。分了地,父亲就不愁盖房 了。父亲盘算着过两年给儿子盖三间瓦房,让儿子在瓦房里娶妻生子。 可是,秋天的日子没完,儿子就当兵走了。儿子走时,除了一包书一撂写满字的纸,啥 也没带,连裤衩都脱下了。儿子穿着一身军装,很平静地走了。儿子走后,草棚就空落了。 又到半夜,父亲看见草棚一片黑,心里就空落落的。于是,父亲就到草棚里吸烟,想着在部 队的儿子。 冬日,农闲时,土地分到了户。过了冬,春风吹绿田野时,父亲卖了队里分的一头老牛, 到集镇上买了一匹枣红马。父亲年轻当兵时骑过马,因此,父亲喜欢马。喜欢马的父亲将马 拴进了儿子住过的草棚里。 每夜,父亲就起来给马添草添料。父亲站在草棚里,一边听着马嚼草的声音,一边想着 此时儿子在部队写着什么。 枣红马被父亲驯服得十分温顺,耕田耙地比牛走得快,父亲十分珍爱它,闲时就牵马到 田边坝上放。忙时,父亲将马笼头卸了,马就自己出去找草吃,却不吃一口庄稼,晚上自己 - 11 - 回家。父亲说,马通人性。 日子过得很顺畅,父亲终于盖起了三间瓦房,但儿子没有回。父亲想,儿子怕是不回来。 父亲依然住在草屋里,草屋虽破,但父亲住了一辈子。父亲伴着马过日月。 后来,父亲在草屋里患了癌症。患病时,马也病了,父亲却半夜牵着马走了几十里给马 找兽医。马病医好后,父亲就再也没有下床。 当儿子从部队回家奔丧时,看见棚里的枣红马已绝食几天了。儿子就给马解下笼套,马 却不动,把马牵出门时,枣红马就伸着脖子长嘶。 儿子给父亲办完丧事后,看见枣红马已经皮包骨了。儿子想,枣红马倒也有情有义。 儿子立在棚前,久久地看,看见那马的两眼汪着水。儿子就牵着马来到父亲的坟前,马 在父亲的坟边又长嘶一声,那声喑哑、沉闷,久久地在坟前萦绕。儿子将马笼套解下,放马 在田野里吃草。到了傍晚,那匹枣红马却没了踪影。 儿子看着马棚,还有马棚里的枣红马的笼套,耳边又响起了枣红马的嘶鸣。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有关泥坯草屋的环境描写,突出其久经岁月、腐朽破败的特点,为人物出场提供 了舞台,为下文情节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B. 小说描写父亲半夜里看见儿子草棚里的灯光时的心理与动作细节,既表现儿子为梦想而用 功的拼搏精神,也写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C. 父亲终于盖起了三间瓦房,但让儿子在瓦房里娶妻生子的愿望到死也未实现,小说借此表 达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无法弥合的主题。 D. 小说透过一户农村家庭的“窗口”观照特定历史时期农民生活与思想面貌的变化,“挣工 分”“土地分到了户”等短语交代了时代背景。 8. 枣红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从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 9. 小说为什么以“马棚”为题?请通读全文,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主题的关系两个 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7. C 8. ①枣红马“通人性”“有情有义”,是联结父子深情的载体,以此表现 亲情之真;同时,枣红马也是父亲的爱物,承载着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②枣红马在父 亲坟前长嘶,从侧面烘托了儿子对亡父的伤悼之情。③小说以枣红马的嘶鸣结尾,言尽而旨 远,余音绕梁,寄托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9. ①从情节与环境关系看:“马棚”是小说叙事所围绕的核心意象;从父子俩搭草棚,到儿 子住草棚苦读,再到儿子参军后父亲用草棚拴马,到最后马离开马棚,“马棚”是情节发展 - 12 - 的关键要素,是父子人生际遇的见证者。 ②从人物与主题关系看:儿子搭草棚、住草棚到离开草棚,从中可见其努力奋斗、渴求改变 命运的执着理想;父亲搭草棚、到草棚看儿子、用草棚养马,从中可见父亲对儿子的深爱、 鞭策与思念。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 C 项,“小说借此表达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无法弥合的主题。”这一表述不当。从小说文本整 体语境看,父亲与儿子两人的人生观各有不同:前者比较现实、保守、安分;后者则有理想, 渴望独立,追求自己的梦想,有进取之心。二者之间固然有代沟,但整篇小说主题意蕴并不 在于揭示两代人无法弥合的代沟。从小说内容看,父亲一直是鞭策、支持儿子的,父亲对儿 子不接受自己的想法也不勉强;儿子当兵后,父亲一直惦念着;儿子不回来的情况,他也意 料到了。“无法弥合”这一表述也不准确。通观全文,小说立意在于表达普通人对美好生活 与理想的追求,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亲情的讴歌。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领悟小说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枣红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从情感 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物象作用的题目,“枣红马”是小说构思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考生应明白,“枣红马”在小说中不能仅仅当成动物,它已经 成为某一个重要“人物”。“枣红马”是情感的载体,这方面可以分别从父亲、儿子的角度 进行解读。文中写道“父亲喜欢马。喜欢马的父亲将马拴进了儿子住过的草棚里。”“每夜, 父亲就起来给马添草添料。父亲站在草棚里,一边听着马嚼草的声音,一边想着此时儿子在 部队写着什么。”儿子当兵后,父亲把马拴进了儿子住过的草棚里,并且每夜父亲都起来给 马添草添料,看到儿子住过的草棚就想儿子,可见枣红马是父亲的爱物,承载着父亲对儿子 的思念与牵挂。“父亲将马笼头卸了,马就自己出去找草吃,却不吃一口庄稼,晚上自己回 家。父亲说,马通人性。”“儿子给父亲办完丧事后,看见枣红马已经皮包骨了。儿子想, 枣红马倒也有情有义。”可见枣红马“通人性”“有情有义”,是联结父子深情的载体,以 此表现亲情之真。“儿子立在棚前,久久地看,看见那马的两眼汪着水。儿子就牵着马来到 - 13 - 父亲的坟前,马在父亲的坟边又长嘶一声,那声喑哑、沉闷,久久地在坟前萦绕”“儿子看 着马棚,还有马棚里的枣红马的笼套,耳边又响起了枣红马的嘶鸣”这是从儿子角度来描写 枣红马的,通过写枣红马在父亲坟前长嘶,从侧面烘托了儿子对亡父的伤悼之情。另外,结 尾处对枣红马的嘶鸣的描写,还可从增添了小说的情感张力角度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小说为什么以“马棚”为题,请通读全文,从 情节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主题的关系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小说题为“马棚”,反映出作者 的创作意图。题目要求从情节与环境、人物与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回答。 情节与环境角度:小说容量很大,时间跨度很大,但小说的情节安排井然有序,非常缜密, 这与小说叙事的核心要素“马棚”有关。“马棚”一开始是草棚,是父子俩一起搭建的,供 儿子住宿和夜读的地方,后来儿子参军后父亲就用草棚拴马,到最后马离开马棚,所有的情 节都围绕“马棚”展开,“马棚”是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父子人生际遇的见证者。 人物与主题角度:作者通过“马棚”集中表现主题,使小说主题鲜明,感染力强。文中有两 个人物,儿子和父亲,可分别从儿子和“马棚”的关系,父亲和“马棚”的关系两个角度分 析。从儿子角度分析,儿子搭草棚、到住进草棚,再到后来当兵离开草棚,草棚见证了儿子 努力的过程,和人生命运改变的过程,所以从中可见其努力奋斗、渴求改变命运的执着理想。 从父亲角度分析:父亲搭草棚、到草棚看儿子、用草棚养马,草棚见证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和思念,所以从中可见父亲对儿子的深爱、鞭策与思念。 【点睛】小说标题作用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 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 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4 - 石璞,字仲玉,临漳人。永乐九年举于乡,入国学..。选授御史。正统初,历任江西按察 使。三年,坐逸囚,降副使。璞善断疑狱。民娶妇,三日归宁..,失之。妇翁讼婿杀女,诬服 论死。比明,械囚趣行刑。未出,一童子窥门屏间。捕入,则道士徒也。叱曰:“尔师令尔 侦事乎?”童子首实,果二道士匿妇槁麦中。立捕,论如法。在江西数年,风纪整肃,虽妇竖 无不知石宪使者。迁山西布政使。明年,以朝廷岁用物料,有司科派扰民,请于折粮银内岁 存千两,令官买办,庶官用可完,民亦不扰。从之。景帝嗣位..,召还。论功,兼大理寺卿。 寻出募天下义勇,还朝。会中官金英下狱,法司劾璞尝赂英,遂并下璞狱,当斩,特宥之。 河决沙湾,命治之。璞以决口未易塞,别浚渠。自黑洋山至徐州,以通漕艘,而决口如故。 乃命内官黎贤等偕御史彭谊助之。于沙湾筑石堤以御决河,开月河二,引水益运河以杀水势, 决乃塞。璞还言:“京师盗贼多出军伍。间有获者,辄云“粮饷亏减,妻孥饥冻故’。又闻 两畿、山东、河南被灾穷民多事剽掠,不及今拊循,恐方来之忧甚于边患。口外守军夜行昼 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帝深纳其言。改兵部尚书,与于谦协理部事。明年,湖广苗乱,命璞总督军务,与南和伯方 瑛讨之。天顺元年以捷闻。召还,命致仕。既而论功,赐钞币。四年冬用李贤荐,召为南京 左都御史。时璞已老聩,不能任事。七年为锦衣卫...指挥佥事门达所劾罢,归卒。 (选自《明史·石璞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盜误 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B. 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盜误 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C. 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盜误 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D. 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 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学,文中指古代官学。官学有太学、国子监等,太学、国子监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B. 归宁,古代传统婚俗。文中指男女订婚后,男子备彩礼到女方的家里把女子接回来。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D. 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负责巡察缉捕等。 - 15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璞善于断案,政绩突出。有妇女失踪,案情复杂,石璞抓获一小孩,经审问查明案情, 把罪犯法办;石璞在江西整顿风纪,名声大噪。 B. 石璞为政务实,关心百姓。朝廷每年耗费的物资,有关官员把它摊派给百姓,他上奏提出 解决办法,使得官府财政不会有压力,百姓也不受困扰。 C. 石璞修治河道,富有成效。他修治黄河决口,命令黎贤、彭谊等人一同帮助自己完成,他 们筑堤阻挡决口河水,开河引流,堵住了决口。 D. 石璞平定叛乱,受到赏赐。他担任兵部尚书,奉命总管军队事务,率众前去平定苗人叛乱, 取得胜利,后论功行赏,被朝廷赏赐钱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明,械囚趣行刑。未出,一童子窥门屏间。 (2)会中官金英下狱,法司劾璞尝赂英,遂并下璞狱,当斩,特宥之。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等到天明,给死囚戴上刑具催促执行。还没出发,一个小孩在门屏间偷看。 (2)恰逢宦官金英被关进监狱,司法官揭发石璞曾经贿赂金英,于是一同把石璞关进监狱, 判处斩刑,皇帝特地宽恕了他。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中“宜”是应该的意思,是下句“增饷”的状语,“宜”应与前句断开,与下句相连,排 除 BC 两项。“启……之端”意思是助长了……的祸端。“之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原文标点: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 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句子大意是:关外的守军,夜晚行军白天躲起来,艰 苦万状。现今边疆没有平定,应该增加粮饷以鼓舞士气,却竟然反而减少军队每月的口粮, 这实际上是助长盗贼危害国家的祸端,而不是节约钱财物资的办法。” 故选 D。 【11 题详解】 - 16 -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 项,“男子备彩礼到女方的家里把女子接回来”解说错误,归宁是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 母。 故选 B。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 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 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 项,“命令黎贤、彭谊等人一同帮助自己完成”分析错误,不是石璞命令他们帮自己,而是 皇上命令他们帮石璞。原文的表述是“乃命内官黎贤等偕御史彭谊助之”。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比,等到;械,名词作动词,给……戴上刑具;趣,催促;窥门屏间,省略句,“窥(于) 门屏间”。 句意:等到天明,给死囚戴上刑具催促执行。还没出发,一个小孩在门屏间偷看。 (2)会,恰逢;劾,揭发;尝,曾经;赂,贿赂;并:一同;宥:宽恕。 句意:恰逢宦官金英被关进监狱,司法官揭发石璞曾经贿赂金英,于是一同把石璞关进监狱, 判处斩刑,皇帝特地宽恕了他。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 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 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 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 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 17 -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 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 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 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璞,字仲玉,临漳人。永乐九年在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在朝廷)选拔中被授予御史的 官职。正统初年,担任江西按察使。正统三年,因囚犯逃跑获罪,降职为按察副使。石璞善 于判疑难狱件。一个村民娶媳妇,新媳妇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看望父母,失踪了。她的父亲状 告女婿杀害了自己的女儿,那村民被诬告服罪,被判处死刑。等到天明,给死囚戴上刑具催 促执行。还没出发,一个小孩在门屏间偷看。把他抓进来,是道士的徒弟。石璞呵斥问他:“是 你的师父让你来打探这件事吧?”小童告发了事实真相,果然是两个道士把新媳妇藏在干枯的 麦草堆中。立即拘捕那两个道士,依法判罪。石璞在江西任职数年,风教纲纪严肃端庄,即 使妇女儿童没有人不知道石宪使的。石璞升迁为山西布政使。第二年,因为朝廷每年消耗物 资,主管官吏摊派给百姓,严重扰民,石璞向朝廷请求从折合粮食的银中每年储存一千两, 令官府购买置办,差不多朝廷用度可以支付,百姓也不会被困扰。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景 帝继位,召他回朝。评论功劳,石璞兼任大理寺卿。不久,出朝招募天下忠义勇猛之士,回 到朝廷。恰逢宦官金英被关进监狱,司法官揭发石璞曾经贿赂金英,于是一同把石璞关进监 狱,判处斩刑,皇帝特地宽恕了他。黄河在沙湾决口,命石璞治理它。石璞认为缺口不容易 堵塞,另外开挖渠道。从黑洋山到徐州,以通行漕运的粮船,而缺口同原来一样。于是朝廷 命令宦官黎贤等人偕同御史彭谊帮助他。在沙湾修筑石堤以抵挡决口的黄河,开凿用以减弱 水势的偃月形河道两条,引水增加运河水以削弱水势,决口才堵塞。石璞回朝说:“京城的盗 贼大多出身于军队。间或有被擒获的,就说造反是因为‘军饷不够,妻子儿女挨冻受饿’。 又听说两京郊区、山东、河南遭灾害的穷困百姓多进行抢劫掠夺,不在现在安抚,恐怕以后 的忧患胜于边疆的忧患。关外的守军,晚上活动白天隐藏,十分艰苦。如今边疆没有安定, 应增加军饷以振作士气,却反而减少他们每月的军饷,这实际上是助长盗贼危害国家的祸端, 不是节省资财满足开支的办法。”皇帝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改任兵部尚书,与于谦协助处 - 18 - 理兵部事务。第二年,湖广苗族叛乱,命令石璞总管军队事务,与南和伯方瑛领兵讨伐。天 顺元年以捷报上告皇帝。召回朝廷,命令他退休。随后评定功劳,被赐予钱钞锦帛。四年冬 因李贤推荐,召任南京左都御史。当时石璞已经老得耳朵都聋了,不能担任职务。七年,被 锦衣卫指挥佥事门达弹劾罢免,回家后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中秋月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①归院夜,没蕃②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注]①姬:古代称帝王的妾。②没蕃:在少数民族领地征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写中秋月色的特点,接着抒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承接首联,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C. 尾联照应首联,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D. 白居易的诗文字浅显,较少使用古奥的字,本诗体现了这个特点。 15. 诗的颈联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前句通过写失宠的故姬遭受抛弃,流露出幽怨、孤独之情;②后句 通过写在外征战的老将中秋之夜登楼望月,表现了远离亲人的思念之苦及年老不能归家的怨 恨之情;③颈联借这两幅场景反映在中秋团圆夜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难以享受团圆的现实,表达 无奈与愁苦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分析错误,颔联“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 - 19 - 离?” 诗人在这里举了两个中秋时失意的事例,意在佐证首联中“万里清光不可思”的说法, 并没有特定的思念对象。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句的能力。诗歌通过特定的意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情感,读诗就 要从意象入手,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答题时,需要结合全诗进行 分析,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 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诗歌颈联“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前句通过写失宠的故姬遭受抛弃,流露出 幽怨、孤独之情;后句通过写在外征战的老将中秋之夜登楼望月,表现了远离亲人的思念之苦 及年老不能归家的怨恨之情。诗人在这一联中举的两个事例较为特殊,不是一般的人群;这 样普遍与特殊结合起来,便加强了说服力。在号称团圆节的中秋节,的的确确有许许多多的 人不能团圆,他们是怀着离愁别恨,无限悲伤地面对中秋的圆月的。 【点睛】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 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 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 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 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 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 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 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此外,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典例要求“从 ‘戏赠’入手”,并明确要求“结合全诗”。 诗歌赏析: 这首题为“中秋月”的七律,从团圆节想到许多不能团圆的人,同情他们的不幸,分担 他们的悲伤,表现了诗人“兼济天下”的宏大愿望。 首联诗人便以过来人的姿态,给人们泼点冷水,告诫人们,在中秋节来临的时候,不要 面对明亮的圆月胡思乱想,团圆啦,欢聚啦,该尽情乐一乐啦,这样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烦 恼甚至愁恨来。由此开头,不难看出,诗人的这首写中秋的诗,不是写团圆欢庆的,而是一 反常态,另辟蹊径,专写失意不愉快的。 - 20 - 颔联诗人在这里举了两个中秋时失意的事例:一个是在边塞之外防守边塞的离人,他们 长期戍守边疆,难得与家人在一起,不要说中秋时节不能欢聚,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一 定能跟家人欢聚一次,这是久别的事例;另一个是新别离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有典型意义, 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也就是具有普遍性。诗人并不就此搁笔,再举些失意的特殊事例。 颈联诗人在这一联中举的两个事例较为特殊,不是一般的人群;这样普遍与特殊结合起 来,便加强了说服力。在号称团圆节的中秋节,的的确确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团圆,他们是 怀着离愁别恨,无限悲伤地面对中秋的圆月的。 尾联两句不仅点明题旨,令人感到中秋明月,毫无欢乐意趣,反而令人感到一片惨淡; 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想到的,这是诗人立意高明之处。 全诗的结构很是紧凑:首联告诫人们“万里清光不可思”,颔联和颈联举四种失意的事 例,佐证首联的说法,尾联总结全诗,亮出主旨,一气呵成,真乃天衣无缝。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指出读书人因道路遥远、责任重大而应该有远大抱负、坚强意志的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 的规模,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花开月圆的美好日子已经结 束,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感情。 【答案】 (1).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任重而道远 (3). (2)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3)春花秋月何时了 (6). 往事知多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弘”“毅”“覆”“隔”。 【点睛】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弹幕评论成为一种新的观影形式和评论样态。人们使用它常态化,成为视觉中一股文化 - 21 - 的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传统文艺评论从业者用 理论分析和文本对照的方式,对文化现象或者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见解深刻, 。 相 较传统文艺评论,弹幕评论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来迎接观众的广泛参与和话语 表达。弹幕评论的准入 ,吸纳了更多的普通受众,评论内容不再拘泥于学院派的理论 批评和学理研究,高深的思想内涵被多元的情绪表达取代,深奥的专业词语被幽默的自说自 话消解。弹幕评论 民间文化自娱自乐的特点,关注日常通俗趣味的自发性表达,在 多元话语体系中寻找自己特有的评论方式。伴随视觉文化成长的一代,( ),加上长久以来的 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多屏互动的视觉审美行为,让他们能在视觉欣赏和话语表达中相互兼顾, 既不会错失画面的关键情节和精彩内容,又能给出 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评价。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它的使用常态化,它成为一股视觉文化中的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 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图景。 B. 它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 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 C. 人们对它的使用常态化,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全民 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图景。 D. 它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形成一幅 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图景。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出神入化 机制 沿用 适可而止 B. 高屋建瓴 机制 沿袭 恰到好处 C. 高屋建瓴 体制 沿用 恰到好处 D. 出神人化 体制 沿袭 适可而止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早已熟悉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 B. 早已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也熟悉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 C. 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早已熟悉,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 D. 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已熟悉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 22 - 【17 题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 项,语序不当,“一股”位置要移动到“文化中”的后面。 B 项,成分残缺,“形成”缺少搭配的中心词,可以在句末加“的新图景”。 C 项,搭配不当,“人们……成为……新生力量”搭配不当。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 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语境的意思是理 论水平高,应选“高屋建瓴”。 机制,其中一个含义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体 制,其中一个含义是“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根据语境“弹幕 评论的准入……”,指的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应选“机制”。 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 根据语境,是指“弹幕评论”要依照民间文化自娱自乐的特点,应选“沿袭”。 恰到好处: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 不过分。根据语境,修饰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评价”应选“恰到好处”。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中,“艺术的 表现形式”是外在的,而“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是深层次的,从一般认知规律来说,应该 是由“形式”到“内涵”,所以可排除 B 项。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主语是上文的“一代”, 也是下文的“他们”,所以括号里的句子主语也是“他们”,而 C 项的主语是“影像艺术的 表现形式”,D 项的主语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C、D 两项主语与上 文不一致,可排除。 - 23 - 故选 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鸟吃东西时,都是整个儿吞咽下去的。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牙齿,所 以省去了咀嚼的环节。但是,很早以前,鸟类也是有牙齿的。研究人员认为,鸟类牙齿退化 的原因_________ ,从肉食性转为杂食性,种子、果实以及昆虫都成了鸟类的“盘中餐”。 不用费力撕咬,牙齿就不再是鸟类进食的必要器官。到了现代,鸟类的牙齿全部消失。为了 增强消化功能,_________ ,食物先在嗉囊中存贮并慢慢软化,再经肌胃磨碎。此外,为了 弥补牙齿的功能,_________。如果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灰雁,你会发现,它们有锯齿状的喙。 不过,这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齿,科学家称之为板层状构造。 【答案】 (1). ①是食性的转变 (2). ②鸟类演化出嗉囊和肌胃 (3). ③鸟类进化 出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是一道语境 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 要填写的内容。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鸟的牙齿的演化。第一空要根据后文的“从肉食性转 为杂食性,种子、果实以及昆虫都成了鸟类的‘盘中餐’”来推断,这句话说的是鸟类食性 的转变,紧跟在第一空后面是解释原因的,所以第一空可填入“是食性的转变”类似的句子。 第二空要根据后文的“食物先在嗉囊中存贮并慢慢软化,再经肌胃磨碎”来推断,第二空所 在的句子主要是说鸟类没有牙齿后主要靠嗉囊和肌胃来消化食物,所以第二空可填入类似的 “鸟类演化出嗉囊和肌胃”的句子。第三空所在的句子还是承接前文,谈论鸟类没有牙齿后 又进化出其他器官来消化食物。再根据后文的“它们有锯齿状的喙”,可知可填入“鸟类进 化出喙”类似的句子。 【点睛】 - 24 - 21.仿照下面例句,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 法,句式、字数和例句相同,意思完整。 例句:春天的嫩叶,期待着苏醒和发芽,需要土地无私地滋养,需要阳光耐心地鼓励,需要 雨水辛勤地浇灌。 【答案】初生的小鸟,盼望着长大和飞翔,需要巢穴坚强地呵护,需要风雪不断地砥砺,需 要天空无情地考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及内容特征,然后根据 题干要求进行仿写,注意所用的修辞手法等。本题要求用拟人、排比两种修辞方法写一组句 子,根据示例,描写对象最好是有生命力的事物。句子结构上,先用一个偏正式的短语,点 出要描写的对象,然后用一个动宾式短语指出事物的状态,最后连用三个“需要……”的句 式指出事物需要的内容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身边常有这样一群人——地铁里,他们扶老携幼、维护秩序;公园里,他们指路答疑, 清扫垃圾;小区内,他们举办义诊,送去健康;他们去西南地区支教;他们在灾区救灾战疫; 他们在博览馆担任义务讲解员,传播文明;他们在河边保护环境……他们就是志愿者。 目前,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近 3000 万。 中国是这样给志愿者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 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 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 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志愿者写一封致敬信。 (2)如果你是志愿者,写一篇当志愿者经历的记叙文或当志愿者的感想。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亲爱的志愿者朋友: - 25 - 你们好! 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人惶恐。道无车舟,万巷空寂。亦有人无惧疫情,以 无畏之姿,冲锋在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此时,我,一介青年书生,唯以一文赠志愿者, 敬您之勇毅!谢您之壮行!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你们车舟前行,构交通网络。 “疫情不散,车队不撤。”面对各方交通限制,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被迫封城。口 罩、食物、医疗用品的需求单凭武汉根本无法满足,而各方捐赠也因道路封堵而无法正常运 输。危难关头,无声无息之间,突有无数“摆渡者”者出现,她们组建志愿车队,担任起运 送医护人员、物资运输、信息传递等工作。车队发起者张涛个人承担车队邮费 12 万元,而诸 如此类事件比比皆是。道路之上,四方车舟,以龙腾虎啸之姿,向武汉涌去,“中华危难, 匹夫有责”! 你们深入疫区,共战疫魔。 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不光有白衣天使,还有着一群为了让医生无后顾之忧而默默付出的 人。“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为使白衣倾心治疗,他们包干基层工作。“带 饭哥”以披麻袋之姿,手提肩挂 20 余袋盒饭;90 后志愿者喊话:“非典你们保护我们,现在 90 后保护你们”;带娃妇女 20 余个微信群,协调物资配送;飞行员霍晨飞拍摄纪录片《冬去 春来》,歌颂武汉抗疫英姿……“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个又一个志愿者前赴后继, 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以别样的姿态奋斗在前线。 你们心怀志愿,筑大爱长城。 “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正是一位位志愿者不惧危难,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众 志成城,用切身行为,传递爱心,在阳春三月,温暖人间。你们坚定的身影令人动容,你们 以萤烛之光,点燃希望和信念的光芒。正因为有你们,所以柳岸必有花明,绝处必然逢生。 因为有你们,所以凛冬已去,谷雨将至。谢谢你们,可爱的志愿者们。 华夏腹背芒刺之时,心怀扛鼎逆行之志;中国煎熬患难之际,毅然奋勇请愿,此之谓“志 愿”。望往日车水马龙之城,今已人烟稀少,但幸有无数志愿者,以百姓之身,担难度险, 尽展风华。 向你们致敬! 某中学一名高二学生 2020 年 6 月 20 日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 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 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 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 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本题材料先指出当今社会,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活跃着一种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的一群人,他们就是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能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地服务社会,给那些需要帮 助的人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他们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本题写作有两个选择,一是 “给志愿者写一封致敬信”,重在“致敬”,表示敬意,不同于慰问信,感谢信。写作时, 要罗列志愿者的具体行动,为“致敬”做好铺垫。二是“写一篇当志愿者经历或感想”,如 果做过志愿者,就把当志愿者经历中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或者写下你当志愿者时的感想; 没有没有做过志愿者,也可以通过想象,把自己当做一个志愿者,写一段经历或感想。 参考立意: 1.致敬志愿者; 2.让世间更美好; 3.我的一次难忘的经历; 4.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参考素材: 1.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四个词,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仅仅是这四个词语背后所富含的深刻意义,更应该深思如何更好的实现和 发扬这种精神,挑起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将志愿者精神付诸实践。 2.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实现精神层面及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只有我们在思想 上真正意识到志愿者精神的本质,才能够长久地做到无私奉献。毛泽东曾说过:“做好事不 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认为我们的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既是“无私的善”,也应是“持 久的善”。 3.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他们身上都闪烁着“奉 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光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有近 500 万的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灾区提供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 也和志愿者的默默服务牢不可分。 4.志愿者精神的发扬需要无数志愿者默默地奉献,志愿者付出的是劳动,传播的是大爱,奉 - 27 - 献的无私,收获的和谐。对志愿者精神的践行我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身体力行;对志愿者 精神的发扬我们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芬芳永驻。 5.我认为要实践志愿者精神,心中必须要秉承一个核心观念,那就是“责任意识”。无私奉 献,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互相帮助,追求和谐社会之境界。我们除了要有无私奉献的心态, 还要有虚幻若谷的胸襟以及寄托天下的情怀。学会与人为善,取人为善,善待自己、善待他 人、善待一切美好,志愿者精神总是化于这些“小善“之中,却恰似温暖的春风抚恤人间。 6.弘扬志愿者精神,传递人间真情。我们广大青年应将志愿者的责任意识渗透到自身的思维 模式当中,用内心的仁爱和真心去温暖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志愿 者的行动去净化心灵,唤起身边每个人的真心和爱心。让世界充满阳光般的温暖,让每个人 都充满努力向上的动力。我认为成功的人生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量,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有 通达洒脱的心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让我们一起领会生命的大美,提 升生命的境界,让爱永驻人间! 行文结构: 例文选择了第一篇“给志愿者写一封致敬信”,首先要符合书信格式:对象是“志愿者”, 写信者身份是高中学生,内容,向志愿者表达敬意。注意要有称呼,问候语,结束要有祝福 语。同时这也是考试作文,文章也必须要有标题。正文部分,一开始叙述现实,表达自己的 敬意,直亮观点之后从三个方面表达敬意:你们车舟前行,构交通网络;你们深入疫区,共 战疫魔;你们心怀志愿,筑大爱长城。最后的祝福语扣题:向你们致敬!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 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 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 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 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 权衡后的选择。 - 28 -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