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5《苏轼词二首》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轼词两首》学案 学时:2 执笔人:阙艳丽 ‎【学习目标】‎ ‎1、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 ‎3、继续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领会词人的达观情怀 2、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小组合作 诱思探究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 三.其他材料: ‎ ‎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 ‎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岳母刺字教子。 ‎ ‎4.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 背景:‎ 5 ‎ 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于是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上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了挑战,为词坛注入了一股“雄风”。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构成了苏词的浪漫主义基调。苏词内容题材广阔,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以至谈说哲理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领域。‎ 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 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习过程】‎ 基础梳理(A级)‎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lú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B.纶(lǔ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催(cuí)‎ C.纶(guā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D.纶(guā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炼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4.判断下面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 ‎5.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 ‎(1)羽扇纶巾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 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第二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 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 ‎6.问答。(B级)‎ ‎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 ‎ ‎ ‎ ‎ ‎ 5 ‎ ‎ ‎ ‎(2)试分析《念双娇》的意境、感情。?‎ ‎ ‎ ‎ ‎ ‎ ‎ ‎ ‎ C级练习:‎ 拓展延伸:赏析《江城子》‎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拨: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跟他的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而王弗不幸早逝,故有此作。上片先说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次说孤坟相隔千里,欲话凄凉而不可得;末说由于自己变得苍老,即使能够相逢,对方也认不出来了。如此层层推进,自然引出梦中相逢一节。下片前五句述梦境,夫妻重聚,一切宛似生前,而又相顾无言,泪落如泻;后三句写作者梦醒后浓重的哀思。情词凄切,感人至深。‎ 定风波练习题 一、知识积累 字词正音 同行( ) 吟啸( ) 一蓑( )烟雨 ‎ 字词释义 ‎ 芒鞋 草鞋 ‎ 吟啸 吟咏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心态 ‎ 料峭 形容微寒 二、 课前练习: (A级)‎ 三、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4分)  ‎ ‎ ‎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 ‎ ‎ ‎ 二、赏析词文,合作探究: (B级)‎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 ‎ ‎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 ‎ ‎ 5 ‎ ‎ ‎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 ‎ ‎ ‎ ‎ ‎4.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 ‎ ‎ ‎ ‎ ‎ ‎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 ‎ ‎ ‎ ‎ ‎ C级练习题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区别 区别/‎ 流派 题材范围 所表达的感情 感情表达的方式 表现方法 对音律的态度 总体风格 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大致国家盛衰、时政得失,小至个人理想抱负、日常感受无不可入词(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冲口而出 以铺叙、直陈为主 敢于突破,不受束缚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男女恋情、离别相思、伤春感时,多局限所谓"艳科"之范畴 儿女之情、离别之思 回环吞吐 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法 严守格律,重视音律谐和,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参考答案1.D 5 ‎ ‎2.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江山,有声有色。‎ ‎3.AC 4. A(×) B(√) C(√) D(√)‎ ‎5.(1)第一种理解较妥,理由是:①羽扇纶巾是三国六朝时一般儒将的装束,可用在描写诸葛亮,也可用来描写周瑜。②指周瑜,与下文联成一气,好理解些。‎ ‎(2)第一种理解较合适,WDT 为作者自我解嘲,更符合“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3)第二种理解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作者反对投降妥协。‎ ‎6.(1)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定风波 一.课前练习: ‎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4分) ‎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 赏析词文: ‎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 雨骤风狂。 ‎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 闲适、坦然的心态。 ‎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 ‎4.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 A阳光总在风雨后。 ‎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