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31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 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纤.绳/倩.影 会.计师/刽.子手 两栖.明星/独辟蹊.径
B.肋.骨/勒.令 夹.生饭/蓝夹.袄 瞠.目结舌/拍手称.快
C.侮辱./被褥. 倒装句/追悼会 拈.花惹草/沾.亲带故
D.模.式/模.板 电饭煲/桥头堡 少.不更事/稍.纵即逝
解析:模式 mó/模板 mú,电饭煲 bāo/桥头堡 bǎo,少不更事 shào/稍纵即逝 shāo。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篡改 僭越 和事老 鞭辟入理
B.斡旋 打烊 押轴戏 无事生非
C.诀别 渎职 钓鱼竿 披星戴月
D.流敝 倔强 翻两番 杞人忧天
解析:A、理—里,B、押—压,D、敝—弊。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
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
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
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
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
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解析:A.被注释内容应要紧跟句内括号注释,因此要把前括号前面的逗号转移到后括号之后;
C.第二个“有的”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D.最后两个小句子仅仅是列举了两种情况,病没有
要问的意思,因此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
使用的。
B.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
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几万尾鲢
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解析:A 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不适合本句语境;“医院”是处所,用“场
所”比较合适;C 项,“鱼目混珠”的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
的东西。不合语境,应改为“鱼龙混杂”;D 项,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
象,不合语境。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巨大威胁,而且
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
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
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
染性腹泻疾病。
解析:A 项,逻辑混乱,两者不能构成递进关系,“不仅”位置不对,应移到“灰霾天气”
和“给人体健康”之间;B 项,句式杂糅,“主要”和“以…为主”重复,可以任用其一;D
项,搭配不当,“一起”不能与“疾病”搭配,可将“疾病”改为“疫情”,也可以把“一起”
改为“一种”。
答案:C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丹培拉”与东方意蕴
程俊礼
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
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西方艺术家曾从日本浮世绘等亚洲
艺术中汲取营养,但是对于中国画水墨意蕴和中国画所特有的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却鲜有深
入探究。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我尝试运用“丹培拉”这一西方传统绘画形式来
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以求赋予这一传统绘画形式以新的面貌,借此展开我的艺术探索。
“丹培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通常称作“蛋彩画”,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是欧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丹培拉主要以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作为绘画颜料的调和剂,
有多种混合方式。它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速干的特性适于多层
次的细腻描绘。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文艺复兴时期
达到顶峰,16 世纪随着油画的兴起逐渐衰退,但至今仍广为流传,成就了伦勃朗、波提切
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鲁·怀斯等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传世经典之作,体现出丹培拉独特的艺
术魅力。
多层次的描绘让传统丹培拉绘画的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也适用于主
观情感的即时宣泄?是否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性呢?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
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
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与意境、意象相关,是画家在情景交融的状态下物我合
一的艺术表达。正是在“意”的挥写中,画家将自然的存在状态与人的生命形态进行了链接,
就像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试图在丹培拉的
色彩挥写中,追求客观描摹和主观精神的发挥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境,体悟王国维的“有
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中国油画家主动追求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这
一西方绘画形式追求中国传统文人画意韵的“西语式表达”,写“胸中逸气”,表“象外之意”。
为此,我以中国式的写意形式,对适合细腻描绘的传统丹培拉绘画材料进行了颠覆式运
用,在自然风景的描绘等艺术实践中,更注重色彩运用的直觉性、随机性,强调西方表现主
义和东方表现性绘画异质同构的审美特质。我希望通过作品传达一种更加接近东方古典哲学
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动中,让西方的丹培拉更多一抹东方意蕴。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02 月 16 日 12 版)
6.下列关于“丹培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丹培拉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形式,作者借它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
B.丹培拉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通常称作“蛋彩画”。
C.丹培拉绘画颜料采用的调和剂主要是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有多种混合方式。
D.丹培拉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达到顶峰,16 世纪逐渐衰退。
解析:D 项把时间弄混淆了,文中的原句是“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
答案:D
7.下列对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丹培拉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绘画大师及其传世经典之作。
B.具有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的速干特性的绘画颜料让传统丹培拉绘画制作耗时费力。
C.丹培拉绘画的速干性适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
D.中国画家想对丹培拉绘画材料的进行颠覆运用创作更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境界的作品。
解析:B.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而是指出了丹培拉的不足。C.本项语气太绝对,
文中的意思仅仅是一种猜想,而且这也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D.不是丹培拉至
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而是作者的一种希望。
答案:A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西方绘画材料的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说明绘画
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
B.西方艺术家曾汲取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营养,却没有探究中国画水墨意蕴和精神情感的表
意方式。
C.作者试用“丹培拉”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是想赋予丹培拉以新的面貌,更多一份东
方意蕴,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
D.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已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
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解析:A.“说明绘画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绘
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
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B.原文的意思是西方艺术家“却没有探
究中国画水墨意蕴和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表述“鲜有深入探究”太绝对化。D.原文是“我
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
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而本项是
将未然说成必然。
答案:C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
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
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
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
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
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
云:“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
久。”
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
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
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
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
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
师次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
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夜延.丙议 延:邀请
B.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 矫:假托
C.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 负:遭受
D.师次.于巩 次:驻扎
解析:“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中的“负”的意思是“依仗”。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 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解析:A.以:来;以:用;B.于:向,于:在;C.为:被,为:替。D.乃:才。
答案:D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丙忠于国家的一组是
①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
②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
③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④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
⑤臣不辞老以报国
⑥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解析:①说明安丙有非凡的治理才能;④是说叛贼凶残狠毒,无所不为。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丙恪尽职守,体恤百姓。他在隆庆府任职时,郡中发大水,他禀告上司,打开粮仓救济;
他任大安军知军,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
B.安丙敢于和叛逆之人作斗争。他对宣抚使程松说,吴曦会贻误国事,后来吴曦叛国投敌,
并封安丙官职,安丙机智地与吴曦周旋,最终铲除了吴曦。
C.安丙很有威望,平定叛贼有功。叛贼张福等人作乱,官员和叛贼都认为只有安丙才能平定
叛乱,朝廷起用安丙,他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人。
D.安丙竭诚为国效力。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他派兵
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表示哀悼。
解析:安丙并没有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而是用自家的财产购买粮食救济遭旱灾的
百姓,与原文不符。
答案:A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5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主要考查“炽、度、徒、阳、阴”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事态已经严重,安丙不能脱身,考虑到白白送死没有好处,表面上参与暗地里却在谋
划。
(2)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
久。(5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主要考查“月、俾、逮、劝、庶”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现在在关外广泛交结义士,按月供给粮食,让他们各自保住田地房屋,等到事情平定,
就把他们编入军籍并鼓励他们耕种,或许可以保持长久。()(评分要求:重点词语要解释正
确,语句通顺,逻辑合理;重点词语解释错误两处扣一分,语句不通顺,逻辑不合理各扣一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①赖:依赖,凭
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 分)
解析:做此题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根据诗中“豁我怀”等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作者初见嵩山,惊喜而又亲切。因为从诗歌中可以看出:①作者常常于风尘之中奔走,
全靠青山以开阔情怀,所以嵩山尚未露面作者就有一种强烈的期待感;②之后作者先写未见
嵩山时日暮的风雨天气,再写嵩山从云层中在作者的期待中出现,使人倍感惊喜和亲切。
评分标准:答出第一问的惊喜和亲切的,给 2 分;后面的结合全诗的分析,每答正确一点给
1 分。意思对即可。
(2)“数峰清瘦出云”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4 分)
解析:此题可从修辞手法切入,重点品味“出”这个词语的妙处。体会“清瘦”一词所表达
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①“数峰清瘦出云”运用拟人手法,用描述人的“清瘦”来形容高峻挺拔的山峰,造
语新奇,而且境界全出;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使静止的山峰拥有一
种动感,如此山峰与云层之间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这样两者相结合的画面。②“清
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这可能与作者的境遇与心境相得益彰,因
此,该词很恰当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评分标准: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 1 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 1 分;答出“清
瘦”的精神内涵,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靡有朝矣。(《诗经·氓》)
(6)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语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答案:(1)吾尝跂而望矣 (2)剑阁峥嵘而崔嵬 (3)举匏樽以相属 (4)瀚海阑干
百丈冰 (5)夙兴夜寐 (6)思而不学则殆
五、(12 分)
16.阅读下面一则短讯,用一个整句概括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要点完整,符合整句
要求,字数 20 字以内。(4 分)
3 月 1 日 21 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10 余名统一着装的蒙面暴徒持
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 3 月 2 日 6 时,已造成 29 人死亡、
143 人受伤。恐怖分子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发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转瞬之间家破人
亡,整个昆明沉浸在悲痛中。
但也是在这一刻,昆明各界市民用行动传递爱的力量。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受伤群众,
附近的酒店、饭馆打开大门,保护惊恐的旅客。昆明市 11 个献血点和采血车前都排起了长
龙,大街小巷的餐厅、商店用自己的方式向民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免费餐饮。
解析:此题考查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把握能力和语言的概括与组织能力,选用词语要恰当,
而且高扩要全面,还要注意前后两句的对仗。
答案:凶残暴徒屠戮百姓,各界市民奉献爱心。
17.《萃文校园网·中学生版》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
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三版与第四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4 分)
版次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 校园新闻 聚焦学校大事,发布热点新闻
第二版 班级采风
第三版 校际链接
第四版 文学园地 诗情抒写,赏千姿百态美文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运用。
答案:第二版:关注班级动态,展示青春风采 第三版:信息交流,汇四面八方新资讯
18.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
过 30 个字)(4 分)
解析: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答案: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麦香
叶青才
①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
②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
③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
天的麦子。
④ 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没有置
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
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
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
⑤ 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身子
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纹路粗了,深了,
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
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
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
⑥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
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
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
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
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
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
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
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
年。
⑦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
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
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
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
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
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
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⑧ 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
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
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
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
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
⑨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
进李馥。
⑩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
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
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
⑾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的遗
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时光、逃跑
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 16 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
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
⑿一转眼 30 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
⒀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的麦
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
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
幽小路。
⒁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望发酵
在一起的荣伯。
(选自《散文百家》2014 年第 2 期)
19.解释第③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话的含义。(4 分)
解析:品味以物喻人的手法,体会荣伯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感。
答案:本句用麦子喻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历经 30 年沧桑的荣伯如同麦子从锋芒毕露到嗞
嗞拔再节到飞絮扬花最后到枯萎与衰残一样扎根于土地,与土地、麦子融为一体的可敬形象,
并表达了作者对荣伯深深的敬意。
20.文章第⑦段写作者自己年轻时也喜欢麦香,这有什么作用?(4 分)
解析:此题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答案:(1)在内容上:主要写我年轻时对麦香的理解:仅仅喜欢带有幻想色彩的麦香,没有
领悟麦香的真正内涵;是麦田里的长辈让我退去了浮躁轻狂,变得成熟。(2)在结构上:起
到引出下文对真正麦香的叙述的作用。
21.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⑩段划波浪线的句子。(4 分)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描写手法,可抓住“拈”“放”“嚼”三个动词去品味人物形象。情感
表达可通过句中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答案:描写手法: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用“拈”“放”“嚼”三个动词,写长年在
麦田劳作的荣伯的下意识的动作,表现了他在麦子麦子即将丰收丰收的情不自禁的的满足和
喜悦。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天承受不了湛湛的蓝色,以天喻人,表现对土地、麦香有着深沉
情感的荣伯的巨大的、深沉的幸福;并在此基础上,把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
说明荣伯为了丰收的幸福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
22.文章以“麦香”为题,表达了什么主旨?请作探究。(6 分)
解析:此题可从麦香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①麦香表层意义上说是指麦子的香味,深层意义上是指收获的喜悦,是长期来做在土
地上的劳动人民寄予土地的特殊内涵和情感。②作者小时候曾从事农业,后来离开家乡。以
“麦香”为题,意在表达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社会如何进步,我们都不能忘本,更不能忘记
如荣伯对麦子和土地的情感的那种“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态度。③同
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业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而受到冲击的感叹与无奈。
七、(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
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
物。(台湾作家张德芬)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答案:略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6-0314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6-039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361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6-0310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347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6-0212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027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0217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026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0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