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2.50 KB
  • 2021-06-04 发布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12.21)‎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 29 -‎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B. 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都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 C. 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 D.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 B. 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 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 D. 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 “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 - 29 -‎ C. “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 D. “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作者据此推出“正月之正”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的。‎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 12 月,周朝是 11月。‎ B 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D 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 故选 C 。‎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 B 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故选 B 。‎ ‎【3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D 项,不是作者据此推出的观点,而是黄生推出的观点。‎ 故选 D 。‎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以垃圾焚烧为例,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排、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依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电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废纸、食品袋等其他垃圾。其中,餐厨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60%。‎ 垃圾分类,国外发达国家施行得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垃圾后期处理阶段,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这是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高垃圾处理科技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制造产业(垃圾分类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发展。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这种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摘编自孙小婧《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 材料二: 图表1:2009-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及处理场数量变化情况 ‎ ‎ - 29 -‎ 图表2:2014-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情况 ‎ ‎ 材料三:‎ 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垃圾处理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中后3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避免“先分后混”等问题。‎ - 29 -‎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改变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具、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摘编自亢舒《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经济日报》2019年7月12日)‎ 材料四:‎ 初次到欧洲生活的人,往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垃圾分类问题,因为一觉醒来你就会面临家里垃圾怎么倒的现实问题。不少人因不懂这个“规矩”而被当地人“教育”。‎ 垃圾分类意识并不是天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磨砺,离不开教育宣传的引导。在欧洲,环保意识从幼儿园就抓起,在大众媒介和各种展览会上,推介垃圾分类是常见的主题。这些教育宣传的引导,为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形成,久而久之,垃圾分类会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并进而会影响社会教育理念,让国民关注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提升国民环保理念。‎ ‎(摘编自向长河《从“倒垃圾被教育”看国外垃圾分类》,2019年10月9日)‎ ‎4.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可使垃圾处理更科学更有效,垃圾分类后可以改善垃圾品质,减少污染排放量,减少或避免有毒有害垃圾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B. 2013-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但全国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 C. 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15年达到了10.39%的年度增长率,201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下降趋势。‎ D. 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是垃圾分类后续程序,和垃圾分类一样考量着垃圾处理的水平,可以说,做好垃圾分类只是做好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可变废为宝,如把纸张、布料、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废电池、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 B. 德国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垃圾处理的技术强,他们对垃圾进行了专业处理再利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C.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方式,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社会风貌得到更大改观。‎ D.‎ - 29 -‎ ‎ 要让垃圾分类会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意识,持续加强相关主题教育宣传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6. 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会对社会的诸多方而产生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A ‎ ‎6. ①科技方面,促进垃圾处理科技水平提高;②经济方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③就业方面:增加就业机会,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④社会生活方面: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⑤国民素质: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甚至自然的行为习惯,提升社会公民环保理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2016 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下降趋势”错误。根据材料二图2,201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比上一年度仍有增长,只是增长率下降了。‎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废电池是有害垃圾,不能变废为宝。‎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 29 -‎ 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会对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可以结合材料一“这是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高垃圾处理科技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制造产业(垃圾分类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发展”得出,垃圾分类可以促进垃圾处理科技水平的进步,也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力问题。材料三提到“实施垃圾分类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改变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可以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材料四提到“垃圾分类会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并进而会影响社会教育理念,让国民关注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提升国民环保理念”,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国民的环保理念。‎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鸟窝 刘黎莹 枫和晶热恋时,枫用掉工作后好几年的积蓄给晶买了一枚白金钻石戒指。婚后,晶天天戴着这枚戒指,晶说,我会戴一辈子的。可是,世事难料,真的是世事难料。‎ 那天,枫的同学琛来帮枫钉窗纱。琛的手很巧,木工、电工、钳工,样样精通。干完活儿,琛说回去有事,死活不在枫家吃饭。琛匆匆走后,晶在吃完晚饭时发出一声惊叫!原来,晶下午在院子里洗衣服时把那枚戒指放在窗台上了,可现在却不见了!两口子拿着手电筒在窗台前照了半天,可哪有戒指的影子?‎ 两口子急忙来到琛的家中。枫让琛看看是不是在收拾工具时不小心把戒指一起收进了工具箱。琛忙拿出工具箱,三个人翻了个底朝天,连戒指的影子也没看到。三个人不欢而散。‎ 回家后,晶对枫说:“怪不得当时留琛吃饭,他非要走呢。”枫说:“上学的时候,琛是个人品极佳的三好学生。是不是这几年到了社会上琛变了?”‎ 晶说:“咱家是独门独院,今天除了琛,谁也没来过咱家。当时,我的确是顺手把戒指放在窗台上的。还有,你不是说那天去买戒指时琛也去了吗?”‎ 枫说:“是啊。当时,我为了给你个惊喜,就没告诉你,戒指还是琛帮我挑选的。当时这枚戒指是金店里最贵的。他还说再过几个月把钱攒够了也给他的女朋友买一枚。”‎ 晶说:“这就对了。人为了爱情有时会昏头的。谁一生不办几件错事?他可能回家后就把戒指藏起来了。你们是好朋友,这事不要张扬。”‎ 枫当时不愿意相信戒指是琛拿的,但枫又实在没有理由反驳妻子。枫只好听从妻子的话,不和任何外人说这事,却有意无意地疏远琛。‎ - 29 -‎ 一个星期后,琛拿着那枚戒指来找他们两口子。‎ 琛说昨天晚上他实在睡不着觉,越想越觉得这事蹊跷,从床上爬起来,就把那个木头工具箱给砸了。这一砸,奇迹出现了!很有可能当时收拾工具时戒指滚到了工具箱的缝隙中,因为工具箱是祖上传下来的,上边有很多的裂缝……当时枫两口子就想戳穿,因为两口子清楚地记得去找戒指时,工具箱是塑料的。‎ 琛仍在说那个工具箱,琛在说的时候显得语无伦次,表情也不太自然。虽然琛的话有些破绽,但毕竟找到了戒指,枫两口子还是没好意思点破。‎ 时光如梭。一眨眼,10 年过去了。‎ 那天,枫刚走进院子,就听到妻子的惊叫声!10年前丢戒指时妻子这么惊叫过。莫非家里又出了什么大事?枫心里有些发毛,未等细问,却见妻子领着儿子来到他的面前。枫这才看见儿子胖嘟嘟的小手里攥着那枚丢失了 10 年的戒指!妻子惊讶得话都说不囫囵了:“儿子……上树上掏鸟蛋,在鸟窝里掏出了这枚戒指!”妻子边说边把手上的戒指摘了下来——两只戒指一模一样!‎ 这次,枫莫名其妙地大叫一声!他家这棵大槐树在他记事前就有了,看来当年妻子放在窗台上的戒指是被小鸟衔到了鸟窝里!枫没来得及和妻子说话,就跑出了院子。‎ 枫找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很早以前和琛谈过恋爱。枫说,当年你和琛谈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分手?女人说,琛当年背着我借了好多的钱买了一枚戒指——我表妹就在他买戒指的那家金店上班。刚和琛谈恋爱时我让表妹悄悄在远处看过琛一次,但琛不认识我表妹。表妹以为琛是给我买的,一问才知道不是给我的。琛死活不认账,说他要买也只会给我一个人买。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我觉得琛可能在和我谈的同时,还和别的女人有瓜葛,我一赌气就和他分手了……‎ 枫听着听着,大声惊叫了一下!‎ ‎5年前琛病重时,在重症监护室吃力地想说戒指的事,枫不让他说。枫不想让好同学在临咽气时检讨自己的错误。枫说:“什么都不要说!不要说!”‎ 当时,琛的眼里流出了眼泪,枫的眼里也有了泪花。枫用力握住琛的手。渐渐地,枫感觉到,琛的手越来越凉、越来越凉……‎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晶看似宽容,实则不相信朋友;枫很善良,心存疑虑,却怯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琛忍辱负重,却始终不愿意说出真相。‎ B.‎ - 29 -‎ ‎ 枫开始并不相信琛是偷走戒指的人,之后有动摇,直到发现鸟窝里的戒指,才确认朋友不是小偷。‎ C. 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惊叫,第一次是晶发现戒指丢失,第二次是晶重新发现戒指,第三次是枫听到全部真相,三次惊叫的情感各不相同。‎ D. 小说标题为“鸟窝”,鸟窝虽是无生命的物体,却在小说中扮演了角色;戒指的消失与戒指的出现都与它有关,从而使情节变得跌宕起伏。‎ ‎8. 请分析小说结尾“渐渐地,枫感觉到,琛的手越来越凉、越来越凉……”这句话的含意。‎ ‎9. 短篇小说更需要作家重视叙述方式,很少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请指出这篇小说的叙事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7. A 8. ①指琛的生命逐渐逝去、身体逐渐发凉的过程。②也指琛因为无法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的痛苦与悲凉。③此处是枫回忆时的感觉,也表达了执此时懊悔、痛苦与自责的情感。 ‎ ‎9. ①叙述方式上,在前面顺序的基础上,结尾以补叙的方式揭示真相,使情节形成反转,跌宕起伏,给读者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之感。②线索安排上,采用了明暗双线的方式。枫与晶的故事明写,琛的故事暗写,这样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情节设置上,通过鸟啄走戒指、儿子掏鸟窝发现戒指这些巧合来构成误会,设置悬念,揭示真相,构思巧妙。‎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 A项,“‘琛’忍辱负重,却始终不愿意说出真相”错误,文中只说“5年前琛病重时,在重症监护室吃力地想说戒指的事,枫不让他说”。‎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本题要求分析 - 29 -‎ ‎ “请分析小说结尾‘渐渐地,枫感觉到,琛的手越来越凉、越来越凉……’这句话的含义”,需要抓住关键词语“越来越凉”,明确语句的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了什么效果。由“5年前琛病重时,在重症监护室吃力地想说戒指的事,枫不让他说”得出“凉”有双层含意:一方面琛为临终之时还不能表明清白感到心凉,另一方面是说他的生命渐渐逝去,身体凉了。在情感表达上,此处是枫对五年前琛去世的场景的回忆,“凉”字表现了枫内心的内疚、悔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从叙述方式角度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先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本叙述特点:顺叙、倒叙还是插叙、补叙。然后阐明此种叙述手法的表达效果。我们需要立足文本内容,可以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整体上按照丢戒指、找戒指、琛还戒指、最后发现丢失的戒指的顺序叙述故事,但是在结尾的地方采用补叙的方式叙述了琛买戒指的过程以及五年前琛病逝的事情。是采用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文章跌宕起伏,具有吸引力。“晶丢戒指的那一天,家里只有琛来过”“放在窗台上的戒指被小鸟衔到了鸟窝,10年后被儿子掏到了”“琛的恋人的表妹就在他买钻戒的金店工作”等情节的叙述安排给文章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另外,文章以“戒指”为线索进行叙述,明面上写枫和晶、丢戒指、找戒指、找到戒指的故事,暗中还有另外一条线贯穿全文,就是琛否认看到戒指,琛买戒指、还戒指的故事,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琛的形象更加丰满。‎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①。参劾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 - 29 -‎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 ‎(节选自《宋史·吕溱传》)‎ ‎[注]①流内铨:宋代官署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 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C. 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D. 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花。‎ B. 经筵,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官员充任或兼任。‎ C. 加,文中指加衔,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荣宠。‎ D. 舍人,可指古代随侍在权贵身边的亲近属官,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中指显贵子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书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 B. 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和睦,被诬陷擅借官曲酿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审议,被贬为和州知州。‎ - 29 -‎ C. 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豪强奸恶之辈,颇有政绩。‎ D. 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 ‎(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 ‎【答案】10. B 11. D 12. B ‎ ‎13. (1)(若)用言语议论他人,这是暗地里中伤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来给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 ‎(2)吕溱在朝为官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黜十多年,没有人替他说好话。‎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由前文可知,“执中”即陈执中,“溱”为吕溱,“以侍读学士知徐州”是“溱”的行为,“以侍读学士知徐州”“溱”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赐宴资善堂”的意思是“在资善堂赐宴”,与“遣使谕曰”是皇帝的两个行为,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文中指显贵子弟”错。文中的吕溱的身份是官吏,“舍人”应为古代官名。‎ 故选D。‎ ‎【12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违规接受馈赆”错,原文“溱乃未尝受”,意思是“吕溱不曾接受贿赂”,可知吕溱未受贿。‎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字词:(1)口舌,言语;阴,暗地里;中,中伤;示,给……看。(2)孤,孤高;事,侍奉;绝迹,不趋附;废,被废黜。‎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9 -‎ 吕溱字济叔,是扬州人。考中进士第一名。任亳州通判、直集贤院,同时任修起居注。因为参与进奏院宴饮一事获罪,出京外任蕲、楚、舒三州知州。后又任他为修起居注。侬智高侵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吕溱进言:“一个地方有了紧急情况,应该使各地都知道,得以共同戒备。现在却想让人们不知道(有关情况),这是什么意思呢?”晋升为知制诰,又出京外任杭州知州,后入朝任翰林学士。吕溱上书弹劾宰相陈执中行为奸诈邪恶,仁宗退还了他的奏疏。吕溱说:“(若)用言语议论他人,这是暗地里中伤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来给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不久,陈执中被罢免,吕溱也以侍读学士的职位任徐州知州,(仁宗)在资善堂赐宴(饯别),派遣使臣转告他说:“这顿宴席是特地为你设的,你可以尽情大醉。”下诏自此以后以经筵讲官身份出京外任的人(都)依照此例。调任成德军知军,当时正开凿六塔河,由宰相掌管决策。恰逢地震,吕溱请求罢停此事来应答上天的警戒。吕溱豪放奢侈自我放纵,处事怠慢疏忽,和都转运使李参(相处)不和睦,回到朝廷,在流内铨兼职。李参弹劾吕溱借用官府的酒曲酿酒,(派人)挟带私货到河东做买卖,以及违反规定收受(别人)赠送的财物,(朝廷)将此事交付大理寺审议。吕溱不曾接受贿赂,然而朝臣议论纷纷,认为吕溱犯下了死罪。皇帝知道他罪过较轻,只是将他降职,出任和州知州。御史认为降职不足以抵偿他的罪责,(朝廷)又让他到南京任职。后来起用为池州知州、江宁府知府,又任集贤院学士,加衔龙图阁直学士,担任开封府知府。当时任京兆尹的官员连续几任都不称职,而吕溱见识精准超群,诉讼之事能立刻决断,豪强奸恶之人收敛劣迹。曾经入朝奏对职事,神宗察觉他有病容,劝他就医服药,不久果然生病。神宗改任他为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不久)吕溱就病逝了,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他为礼部侍郎。皇帝深表哀悼怀念,命中书省下诏说:“吕溱在朝为官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黜十多年,没有人替他说好话。刚刚晋升要职,却猝然离世,家境贫寒子女幼弱,遭逢如此大祸,一定很艰难窘迫。应当赐予优厚的财物,官府办理他的丧葬,来勉励人臣的节操。”并敕令他妻子的兄长护送灵柩归葬家乡。吕溱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当时名流都推重赞许他。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接待宾客时,只说寥寥数语,世人称之为“七字舍人”。‎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 “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 “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 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 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 “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 ‎ - 29 -‎ 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15. 全诗最后一联写到了“惆怅”,那么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B 15. 对边塞萧条冷落现状的伤感;对边患深重频仍的愁绪;对报国壮志无法施展的怨恨;对诸将腐败无能的愤怒。‎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B项,“由远及近”,应为由近及远,诗人先描写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然后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本题明确提出了诗人的情感为“惆怅”,考生需要分析的是诗人惆怅的原因。本题分析情感产生的原因即是理解词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本词,并依据重点词句认真分析其内容。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的意思是: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诗人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的意思是: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惆怅的原因之一乃是边疆萧条的景色。‎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的意思是: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边城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 - 29 -‎ ‎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了边疆连年战乱而感到忧愁担心。‎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的意思是: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面对变成的连年战乱,奸邪得志,诗人却只有满腔愤慨,无可奈何。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诸将腐败无能的愤怒,连安定边疆的良策都没有,却得到了皇帝的封赏,如何让人不惆怅。‎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的意思是: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诗人具有满腹才华,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却得不到重用,报国无门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也”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2)从《氓》中最后一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3)在《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虽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用心躁也 (3). 总角之宴 (4). 言笑晏晏 (5). 海日生残夜 (6).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此题难写的字词有: 蛇鳝、躁、宴、晏晏等。‎ - 29 -‎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语言运用与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以来媒体的发展,深受产业革命影响,呈现出技术迭代 媒体格局演变的发展轨迹。回望历史,正是纸张的普及、印刷技术的大发展,推动传媒领域进入“铅与火”的平面媒体时代;( )。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正在迅速重塑传媒格局,推动当今世界进入“数与网”的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各类新型的信息聚合平台 , 于在今天对“什么是媒体”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义的时候:技术从媒体的保障要素变成了引领要素,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不断发生质变;精准投放等手段再造了广告产业,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 ;未来媒体的地位、作用更加彰显,不仅是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还将是信息传播者、新闻发布者。 毋庸置疑,无论你居于何等的认识水平,看得见还是看不见,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变化,全媒体时代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引领 风生水起 以致 首当其冲 B. 引导 风起云涌 以至 岌岌可危 C. 引领 风起云涌 以至 首当其冲 D. 引导 风生水起 以致 岌岌可危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未来媒体的地位、作用更加彰显,不仅是新闻发布者、信息传播者,还将是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 B. 未来的媒体,地位、作用更加彰显,不仅是新闻发布者、信息传播者,还将是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 C. 未来媒体的地位、作用更加彰显,不仅是信息传播者、新闻发布者,还将是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 D. 未来的媒体,地位、作用更加彰显,不仅是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还将是新闻发布者、信息传播者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动传媒领域又进入了“光与电”的立体媒体时代,正是电讯技术的发展 B. 而传媒领域进入了“光与电”的立体媒体时代,正是源于电讯技术的发展 - 29 -‎ C. 随着电讯技术的发展,传媒领域又进入了“光与电”的立体媒体时代 D. 正是电讯技术的发展,推动传媒领域又进入了“光与电”的立体媒体时代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引领”“引导”意思很接近,但“引领”的词意比“引导”更重;根据语境,“媒体格局演变的发展轨迹”是比较大的方面,所以选“引领”‎ 第二处:“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风起云涌”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根据语境,“新型的信息聚合平台”应该是新事物,因此选“风起云涌”。‎ 第三处:“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新型的信息聚合平台”是好事情,应该选“以至”。‎ 第四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现在也可指最先受到影响或冲击。“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根据语境,随着新型的信息平台的发展,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应该是受到冲击,而不是灭亡。所以选“首当其冲”。‎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未来媒体的地位、作用更加彰显”的主语是“地位、作用”,与后面“新闻发布者、信息传播者”“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不能搭配,不能担任后面句子的主语。可以排除AC项。“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较“新闻发布者、信息传播者”更进一步,应为“不仅是新闻发布者、信息传播者,还将是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因此排除D项。‎ - 29 -‎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语境。前文有“正是纸张的普及、印刷技术的大发展,推动传媒领域进入‘铅与火’的平面媒体时代;”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排除ABC。‎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 ‎①________,古时就被用作防醉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柿子中的有机酸和鞣酸,能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②_______,水的含量也不少,这些糖、钾和水有利尿之效,能帮助机体排泄。醉酒后吃上两个柿子,可以缓解第二天头痛。除了醒酒,柿子本身口味甘甜、营养丰富,但是,③ ______,因其含有鞣质、果胶,与胃酸或蛋白质结合可形成柿结石,空腹食用或者食用过多都易导致消化道疾患。‎ ‎【答案】 (1). 柿子是“天然的醒酒药” (2). 柿子中的糖和钾的含量很高 (3). 不宜空腹或过多食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第一空,由后文“古时就被用作防醉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中“古时就被用”可知,现在同样是“防醉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由“柿子中的有机酸和鞣酸,能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可知主语为“柿子”,故第一空填写“柿子是‘天然的醒酒药’”。‎ 第二空,结合下文“水的含量也不少,这些糖、钾和水有利尿之效,能帮助机体排泄”可知,“柿子中的糖和钾的含量很高”。‎ 第三空,由前文“但是”可知,为转折关系,联系下文“因其含有鞣质、果胶,与胃酸或蛋白质结合可形成柿结石,空腹食用或者食用过多都易导致消化道疾患”可知,柿子不光有好处,也有坏处,故第三空填写“不宜空腹或过多食用”。‎ ‎21.“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请根据下面的框架图,给“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 29 -‎ ‎ ‎ ‎【答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一种以有关跨媒体的普及性著作为材料,通过场景应用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促其养成求真求实态度的语文学习活动。‎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简明表达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下定义,下定义,一般用“……是……”或“……叫……”的句式。首先考生要分析图表,图表由三部分构成:材料,目的,方法。然后考生根据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答题。一般来说下定义首先写出定义的提出者,接着采用以下方法:1、准确找出临近属概念,所谓“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高一级的概念,本题的属概念是“语文学习活动”;2、准确提取“种差”,所谓“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不同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的属性;3、规范排列“种差”,准确定位“邻近属概念”,所有“种差”在“下定义”的公式中都属于“邻近属概念”的定语,多项定语的排列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即: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本题的种差是“以有关跨媒体的普及性著作为材料”“通过场景应用和实例分析”“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促其养成求真求实态度为目标”,将这些作为下定义的句子的修饰成分放入句中即可。‎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为“汉语盘点2019”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12月2日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 这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指把别人精彩的创意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南(难)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这些流行语犹如一面镜子,不仅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变化轨迹,也刻画民生,描摹世事民情,折射出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29 -‎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经历、了解的2019年。要求选好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与国同舟,少年自强 吾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千杯不解饮,万杯苦沉沦,埋骨厚国土,肝胆两相照,疏狂君莫笑,誓死中国人。——题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国歌,一面五星红旗冉冉上升,在高耸的桅杆上迎风飘扬。飞扬的国旗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胜利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五星红旗——五颗闪亮的星,在鲜红的旗帜上,是那么的明艳、夺目,它不仅是我们胜利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国从哀昨日国之贫弱,到叹今日国之富强象征。‎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弹指一瞬,我国已经成立70周年了。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世界都将为之一震。”现如今,中国这头曾经沉睡的雄狮已经苏醒,并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辉煌的成就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国家从无到有的改变,我们尽收眼底,而这绝是非一朝一夕,是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勇担责任,顽强拼搏,共同奋斗努力出来的。身担重责,洒下汗水,璀璨背后几人知?‎ 世纪的列车驶入21世纪,精忠报国之音,如黄忠大吕般长鸣;继光抗倭之举为,如猎猎大旗迎风;虎门销烟之举,如惊涛骇浪排空!2008抗震救灾,铮铮铁骨铸起新时代的“钢铁长城”,2008奥运雄风,滴滴汗水汇/成新时代的“钉子精神”。‎ ‎2003年杨利伟一飞冲天的壮举,圆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飞天梦;南仁东团队携“天眼”惊艳全国;2013年“天宫一号”的首次太空授课,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强大实力;“村村通”的完成让我们在便利的交通中感知生活的美好;互联网的大力普及让我们享受到了科技的魅力;马云打造电商帝国,让网上支付成为风靡外国的中国智慧……70年来,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不置可否的辉煌成就,自信的笑容正绽放在国人的脸上,中国,正坚定不移地向前方进发!‎ 巴金先生说:“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接过重任,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我们新一代青年接过的是使命,创造的将是奇迹,昨日老一代青年已浴火重生,今日新一代青年定当破茧成蝶,明日新一代青年必将再创新高。‎ - 29 -‎ 李贺有诗云:“少年安能长少年,沧海易变为桑田。”浮生易老,青春易逝,一十八载,疏忽而已,岁月匆匆,唯有担当为永恒。“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新时代当把长缨拿在手,新青年愿乘长风破万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任选两三个流行语,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见解。考生需要分析这些流行语的内涵,以及折射出的心态,然后进行立意。‎ ‎【审题】首先分析所给的流行语。年度流行语往往来自社会热点话题、事件,以此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深入观察社会现实,思考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反省人在社会中应如何自处、如何寻求发展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审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词语含义的发展、演变,把握流行语的实质内涵。‎ ‎1、文明互鉴 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五年来,习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场合阐述“文明交流互鉴”主张,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2019年5月15日,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引起全球共鸣。“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文明互鉴”已成为全球“热词”,在国际、国内媒体上广为传播。‎ ‎2、区块链 ‎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已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 ‎3、硬核 ‎  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如“硬核游戏”(hardcore - 29 -‎ ‎ game)即指玩起来非常有难度的游戏。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今年年初,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发了一场对“硬核科幻”的讨论,“硬核”的热度进一步增高。‎ ‎4、融梗 ‎  梗,来源于“哏”,本指艺术作品中的笑点,也指故事的情节、片段及创意等。融梗,即把别人精彩的创意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近年来,因多部文艺作品涉嫌“抄袭”,网络上出现过好几次针对“融梗”定性的集体讨论。但到底是“合理借鉴”还是“违法抄袭”,二者的“边界”到底在哪,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今年10月底,热播影片《少年的你》的原小说被爆料“融梗”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的多部作品,网友议论纷纷。易中天在微博上发文点评,认为“除非极个别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够做到绝不借鉴,关键在于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袭,还是创造性地用人如己”。“融梗”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5、××千万条,××第一条 ‎  2019年春节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受到普遍好评,国内外影迷纷纷叫好。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行车安全提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一下流传开来。这句“安全守则”并不合辙押韵,读起来甚至还有点拗口;但贴近现实,能唤起人们的安全意识,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共鸣。随后,使用范围扩大,衍生出了新的造句格式“××千万条,××第一条”,如“健康千万条,睡眠第一条”“护肤千万条,科学第一条”“祝福千万条,健康第一条”等等。此格式同样在社会上广为传播。‎ ‎6、柠檬精 ‎  柠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柠檬味酸,与嫉妒他人时“心中酸溜溜”的感觉相合。因此“柠檬精”最初用在他人身上,是用来嘲讽他人的,其含义与“嫉妒”类似。近来,它的贬义色彩在不断淡化,有时也用在自己身上,即用于自嘲,表达对他人或外貌或才华,或物质条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羡慕。“我柠檬精了”就相当于“我羡慕了”。有时也说成“我柠檬了”,或“我酸了”,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意思。还出现了“酸甜柠檬精”的说法,多用来形容被别人的浪漫爱情甜到又不禁产生羡慕的“酸”意的复杂心情。‎ ‎7、996‎ - 29 -‎ ‎  “996”指一种工作制度: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种工作制度常出现在互联网等高科技公司。2019年3月,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们在网络上公开抵制“996”工作制。2019年4月12日,阿里巴巴的官方微博发布了马云的一段发言,马云称“996”是修来的福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弹。当天下午,马云立即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996”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招致了社会各界的批评。‎ ‎8、我太难/南了 ‎  “我太难了”出自“快手”视频网站上的一个“土味视频”。视频配了一曲忧伤的音乐,主播眉头紧锁,眼神空洞,一边说着“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一边欲哭无泪地用双手紧紧扶住额头。该视频发布后,“我太难了”立即引爆网络。随后,网络上还出现了以“我太难了”为主题的表情包,为了好玩有趣,用麻将牌中的“南风”代“难”。也有人据此把话说成“我太南了”。“我太难/南了”的流行,是普通网民希望释放生活压力的心理表现。‎ ‎9、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出自2019年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的嘉宾黄晓明之口。在节目中,作为“店长”的黄晓明以自我为中心,在有关餐厅菜式、采购等事情上,常常不顾及其他人的意见,将盲目自信及独断专行表现得淋漓尽致。黄晓明在节目中的“经典”台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事不需要讨论”“听我的,我说了算”等等,迅即在网上流传开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霸道、蛮横人格的嘲笑和反感。‎ ‎10、霸凌主义 ‎  霸凌,音译自英语“bully”,指横行霸道、恃强凌弱。霸凌主义,指用“霸凌”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丝毫不顾及国际关系准则,丝毫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合理要求,频繁挥舞制裁和关税大棒,动辄施压别国,粗暴干涉他国事务。并且连伪装和说辞也不要了,赤裸裸地宣称“美国优先”,要全世界维护美国的利益,为美国买单,给美国让利。一意孤行,屡屡挑起事端,并“诚实”地承认军队滞留中东是为了石油。“霸凌主义”是一个国际热词,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美国的霸凌主义思维和行径,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 考生还要注意题目要求:请从以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核心热词中,选择二至三个,充分考虑其关联,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注意选择“二至三个”,还要注意“关联性”。‎ 接着,把流行语分类:“文明互鉴”“区块链”“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告诫我们要弘扬社会正能量”‎ - 29 -‎ ‎“996”“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等等的流行,其实反映了人们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评态度。‎ ‎【立意】1、比如选择“文明互鉴”与“区块链”、“霸凌主义”可以立意为“合作才能共赢”“平等相处,反对霸凌等 ‎2、比如选择“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与“文明互鉴”,可立意为“霸道强权不如友好相处”;‎ ‎3、比如选择“我太南(难)了”和“996”,可立意为“与其抱怨,不如努力跟上学习的步伐,做最美奋斗者”。“要学会放松身心,不要给自己太重的压力“等 ‎4、比如选择“柠檬精”和“融梗”、“硬核”,可立意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与其嫉妒别人,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好”‎ ‎5、比如选择“硬核”和“霸凌主义”可立意为“落后就会挨打,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 ‎6、比如选择“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和“霸凌主义”,可立意为“霸凌主义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素材】1、亚当·斯密用制钉工人论证分工的意义,但在美国的一些政客那里,手握着锤子就看着什么都是钉子。美方情报官员频频炒作一些莫须有的在华经营风险,美国政府部门以“国家安全”名义对中国企业围追堵截,甚至四处对盟友施压企图限制中国企业……开放自由理念不再,公平竞争价值不存,美方一些政客的种种异动,彻头彻尾毁掉了自诩的“公平竞争捍卫者”形象。甚至连一些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针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只要把信息交给中国共产党就构成了风险”的荒谬言论,美国媒体犀利指出:美国政府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其针对中国企业所谓“窃取美国公司技术、涉嫌间谍活动”的指控。相反,“棱镜门”丑闻却早已坐实了美国政府对公民的大规模窃听行为。‎ ‎2、 中国的敦煌,就是一个多种文化和谐共存的典范,也是丝路文化精神的典范,充分体现着互鉴互利,开放包容。敦煌研究院副院张先堂在对话会上说,敦煌文化和艺术主要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而这里的石窟艺术和出土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互学互鉴,比如石窟艺术,还有藏经洞的一些梵文佛教文献,均能看出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壁画上的服饰、器皿等则可以看到波斯文化的影响;此外,日神、月神、葡萄纹、建筑构件等,又可看到古希腊文化的痕迹;壁画上的舞蹈、各种乐器等还可以看到中亚文化影响。张先堂表示,莫高窟的壁画就是一个荟萃多元文化的宝库。 ‎ - 29 -‎ ‎  于丹认为,文明互鉴是大家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论。“也就是说不要自顾自地说我们家有多少好东西,我们的历史有多长,而是要在差异中找它们今天在全球中的共同作用、共同价值。我们既然要去全力推进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那就要在文明的基因中找到更多的相似点,找到更多的建设性。我们尊重差异,但是不让差异成为隔膜,我们强调它的共通,但是我们尊重和而不同,”于丹说。‎ ‎3、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因之一,既包括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家族内部的和谐,也包括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中华民族的和谐基因体现在哪?就体现在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释之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我们在国际范围内阐述我国的和谐理念提供了契机。《礼记·中庸》载:“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作为儒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圣人,就是尊崇和谐的。例如《尚书·尧典》中说尧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那是夏代之前的“万邦”时代,在中华大地上,邦国林立,中原地区的各个族邦结成了“族邦联盟”,尧舜禹都一度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各自邦国的国君,又是联盟的盟主。“协和万邦”是他们处理联盟内各邦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是尧舜的伟大之处。此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协和思想与大一统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天下观”。在中国历史上,国家认同与民族融合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天下观不断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今新时代,中华传统的天下观就体现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中,体现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 ‎【结构】以“国歌”开头,展示着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预示着中国站起来,重立世界民族之林。引用拿破仑的名言,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中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辉煌的成就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后提出中国的辉煌成就并不是凭空得到的,而是无数精忠报国这人抛头颅,撒热血拼搏出来的。列举了黄忠、2008抗震救灾,铮铮铁骨铸起新时代的“钢铁长城”,2008奥运雄风,滴滴汗水、杨利伟、南仁东团队、2013年“天宫一号”的首次太空授课、“村村通”、互联网的大力普及、马云打造电商帝国……等人物和事迹,证明70年来,不置可否的辉煌成就,自信的笑容正绽放在国人的脸上,中国,正坚定不移地向前方进发!最后引用巴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和李贺的诗句提出新时代青少年,更应该接过重任的观点,我们新一代青年接过的是使命,创造的将是奇迹,昨日老一代青年已浴火重生,今日新一代青年定当破茧成蝶,明日新一代青年必将再创新高。‎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五个部分组成 ‎(一)一个抢眼的标题 - 29 -‎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抢眼的标题就是给了文章灵气,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分数无形中曾加了几分。关于如何拟一个好标题,请大家查阅笔者文章。《2017年全国高考补写句子题的三个妙招》(点击红色字体即可)‎ ‎(二)引述材料+表态观点(是什么?)‎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一般情况不建议照抄原文,建议有针对性的引用原文某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语句,为自己表态所用。表态时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常用“我认为”、“我觉得”、“在我看来”等态度明朗的词语来表明观点。‎ ‎(三)分段分层阐述理由(为什么?)‎ 从文章的第二段开始,阐述你所持观点的理由。阐述时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可以分点陈述;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这样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度。 可以从原因、目的、意义等方面阐述,一般是二到三个自然段,可以正面论述,也可以方面批驳;可以就事论理,也可以引经据典;可以是并列式结构,也可以是递进式结构。可根据自己的实力去写自己拿手的方面,但前提必须是想好陈述的理由,要能与第一段观点自圆其说。‎ ‎(四)剖析材料,深入阐述。(解决问题)‎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透彻阐述。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如果时间上来得及,建议“横向拓展”联想或“纵向挖掘”进行简易的批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假如……,结果会……”等语言来推断其反面观点的不合理性,从而佐证自己的观点。‎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照应观点)‎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文章就没有写作的必要。因此,考场作文必须联系实际,但这一环节不能太啰嗦,应简洁凝练,照应观点,又让人回味无穷。主要阐述这样做的现实意义,将主题进行升华,建议联系到思想价值层面,考虑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的精神指向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 - 29 -‎ ‎ ‎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