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1 KB
  • 2021-06-04 发布

2017-2018年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 *游褒禅山记 人生的不完美终究会不会是绊脚石?无须再问。抬头看天,乌云之后躲着阳光。关键在 于心胸是不是足够开阔,心志是不是足够机敏,你是不是做好了接纳阳光的准备。 感叹于先贤的智慧,如果不是明白拨开乌云的必要,司马迁不会在接受身心摧残之后重 新站立,韩非不会在受嘲后重新奋起,贝多芬不会在耳聋后重新高歌,季羡林不会在“牛棚” 生活后重新欢笑,道尔顿、安藤百福亦不会成功…… 莫畏浮云遮望眼,精彩在黑暗之后重现。 美 字 体 而 世 之 奇 伟 瑰 怪 非 常 之 观 常 在 于 险 远 赏美文 游褒禅山记新记 褒禅山,古名华山。因唐代高僧慧褒结庐于此,在他圆寂之后,其弟子便将此山更 名为褒禅山。 进得山来,映入眼帘的是王安石石雕。雕像雄居于一块巨大的红色大理石之上,身 材高大,目视远方,右手扶腰,左手擎一卷书,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尊雕塑是很 成功的,它很好地表现出一代改革家的昂扬锐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仰望他的豪 迈,我的心里蓄满了敬意。 前行几步,来到了华阳洞的正门。这也是王安石当年的入洞口。洞的西侧,立有一 块石碑,上书“天下第一名洞”六个朱红大字,端庄,厚重,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 所题。在未进洞之前,我先欣赏了褒禅山“石包树、树抱石”的天然奇观。你看那陡 峭的山崖绝壁之上,虽不见一点泥土,却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一棵棵、一丛丛千年的 古树,早已与嶙峋的怪石紧紧相依,融为一体。你不得不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啊。 步入洞中,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顿觉神清气爽。风景区管理处为游人想得很周到, 早已在洞壁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灯具,整个溶洞显得五彩缤纷,神秘莫测。我得庆幸, 再也不必像王安石先生那样“拥火以入”了,也没有“不出,火且尽”的烦恼了。据 导游介绍,华阳洞深一千六百多米,有十大景区、一百二十多个景点,且洞中有洞, 洞里有河,还可河上泛舟,移步换景,步步有景。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花费了近一 个小时的时间,轻松地游览了华阳洞,全然没有王安石的遗憾。不过,我与同游者好 像并不十分尽兴,总觉得旅途中少了一些曲折和艰难,自然也少了一份征服后的乐趣。 由此我想,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就像我们对于“舒适”和“快乐”的理解,不同的 经历、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生活追求的人,肯定会给出各自不同的答案。 就我而言,手里拿着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总是觉得不那么踏实。 从洞里出来之后,我对诸如荆公止步、仙女晾纱、倒挂莲花、洞中山峡等景点,印 象并不特别深刻,倒是对刻在崖壁上的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铭记于心。对他所提 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品而思之,油然而生敬意!由此联想 到《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表面上看,王安石是在议论成功的要素问题,也即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辩证关系, 而我却从中悟出了改革的艰辛与无奈。但愿,我们今天的改革,能够少一些阻力,多 一些支持。 【课内挖掘】 1.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 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 如此。 3.在游山途中因轻信盲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 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 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 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 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运用角度] 这些材料可用于“志当存高远”“尽志无悔”“深思慎取”“严 谨”“拒绝平庸”“善假于物”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 【课外运用】 示例一: 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但真正可以踏上成功彼岸的人却为数不多,这又是 为什么呢?其实,探寻“志”的过程正如入华山洞的过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变得越来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上电闪雷鸣的 坏天气。大多数人会被这样的情景吓坏,或是埋怨暴雨后 的小路过于泥泞,因此不愿再前进,于是,他们就这样背离成功而去。而那些“不怠” 的人终会在黑暗中发现那个代表着希望的小光点,然后在柳暗花明中找到落脚的终点站。 示例二: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 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 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 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 “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 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 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 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可胜.道(shènɡ) 庐冢.(zhǒnɡ) B.盖音谬.也(miù) 窈.然(yǎo) C.安上纯父.(fù) 无物以相.之(xiànɡ) D.咎.其欲出者(jiū) 瑰.怪(ɡuī) 解析:A 项“胜”应读“shēnɡ”;C 项“父”应读“fǔ”;D 项“咎”应读“jiù”。 答案:B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余之所得.也 C.于是余有叹.焉 读书人一声长叹.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 解析:A 项,“名”,均为“命名”;B 项,“得”,前者为“能够”,后者为“心得”; C 项,“叹”,前者为“感慨”,后者为“叹息”;D 项,“传”,前者为“流传的文字”, 后者为“流传”。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解析:观:景象。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A 项,“十一”,古义指十分之一,今为数词;B 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常, 今为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D 项,“至于”,古义为“到”,今义为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或另提起一事。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解析:B 项,名词作状语,C 项,形容词作名词,D 项,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A 6.下列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解析:A、B、C 三项均为连词,可译为“而”;D 项是连词,译为“因为”。 答案:D 7.名句默写。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 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 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 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 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 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 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 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 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 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 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 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 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 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 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 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 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 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 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答案: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D 项,移疾: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 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 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 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 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D 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 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 答案: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却不能经受被攻击倾轧,大多没有安身的地方。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 出外巡视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 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 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 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 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 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 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 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疏上,贵妃、郑承宪都 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 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 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 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 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能经受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 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 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 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 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 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 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 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三、创新语用 12.《水浒传》中写宋江借酒兴在江楼题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效黄巢不丈夫”,被 人理解为反诗并告发。 (1)该诗的“反”意在哪儿?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改动诗中的一个字,将它变为“正”诗。 改“___________”字为“___________”字 答案:(1)诗面的意思是说,他年如有机会实现心愿,我也会像黄巢起兵反叛那样,做 下敢作敢为的大丈夫事业,带有明显的叛逆精神。 (2) 改 “ 敢 ” 字 为 “ 莫 ”( 岂 ) 字 ; 改 “ 效 ” 字 为 “ 讨 ”( 伐 ) 字 , 如 改 为 “杀”“斩”“训”也算对。 1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 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 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 14.根据上下文,补写句子,要求结构对称。 早在一千年前,改革家王安石被宋神宗拜为丞相,推行新法,遭保守派反对,还被辞了 官。不久再度出山,恢复相位。他虽然身处官场,但常生退隐之念,对世态看得颇为透彻。 有一次,宋神宗于元宵节赐宴相国寺,观看优伶演出,出席的宾客都甚为欢欣,王安石触景 生情,当即吟了一首小诗:“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这首诗说的虽是看戏的感想,揭示的却是人生大舞台的真相。演员在戏剧中可以扮演富 贵者,也可以扮演贫贱者;在现实生活的戏台上,富贵者也可能落魄变穷,贫贱者也可能转 而变富。正因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超脱,这份情操,是 值得世人学习的。(提示:可根据王安石的人生经历进行补写) 解析:本题属扩展语句的题型,要结合所给语境,按题干要求扩展。可结合王安石一生 的大起大落两方面谈。 答案:王安石在位高权重之时,并不欣喜;在隐退山林之时,并不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