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50 KB
  • 2021-06-04 发布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摸底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化的基点在于,突破或超越民族国家的领土边界为范围的市场体系以及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由此,形成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 民族国家为其领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力和资本的有效配置和生产、交换、分配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秩序和控制机构,并“画地为牢”似地为领土范围之外的介入设立了森严的壁垒,从而为资本主义在本国范围内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当民族国家领土范围内的经济要素不能满足机器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市场和资本投资等需要时,以突破民族国家边界为前提的全球化,就成为不可遏止的洪流。至20世纪初期,欧洲殖民主义将世界版图几乎瓜分完毕,而其结果却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后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的勃然兴起和创建民族国家的浪潮,最终瓦解了持续近4个世纪的西方殖民主义体系。摆脱了殖民统治而建立起的民族国家,为了国家的富强和国民的福祉,又纷纷放弃闭关锁国的治理理念和自我结构自给自足的生计模式,转而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策略。否则,只有承受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边缘化的后果。正是在这种相生相克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含义、形式和治理逐渐转换和更新,全球化的模式不断创新,程度趋于深化。‎ - 25 -‎ 全球化促使分布于不同国家的移民、社区、民间组织、公司及政府机构之间,进行频繁而持续性的联系和共同性的活动,从而形成跨越民族国家的地理空间、政治空间和文化空间的社会场域、社会网络和互动模式,也就是所谓“跨国主义”。跨国主义研究一般围绕着跨国实践、跨国社会空间和跨国认同。跨国实践指各种跨国主义的行为和活动。跨国实践衍生出了跨国社会空间。全球化推进所产生的频繁密切的跨国实践,摆脱了传统社会空间所依托的地理空间和国家边界的束缚。虚拟性的网络空间逐渐替代了物质性的地理空间,建构起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跨国社会空间。而通过跨国社会空间,移民及其他跨国实践主体与居住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体、群体或机构保持密切的关系,从中获得情感、思想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支持。跨国行动者在共时嵌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过程中,身份归属逐渐脱离地域、国家和族群的限定,出现由一元向二元甚至多元的混杂性和碎片化发展以及相互对立、冲突的状态。由此形成“非领土化”的“跨国认同”的问题。‎ ‎(摘编自何明《全球化及其人类学论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化实质上是跨越民族国家领土边界的过程,这种跨越体现在市场体系、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B. 全球化是机器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因为此时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 C. 全球化进程促使了跨国主义的产生,跨国主义的研究主要围绕跨国实践、跨过社会空间和跨国认同进行。‎ D. 跨国实践指各种跨国主义的行为和活动,它是在社会场域、社会网络和互动模式等跨国空间基础上产生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族国家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长的同时,也为别国经济的介入设置了壁垒,最终“画地为牢”似地限制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B. 西方殖民主义对世界版图的瓜分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从而引发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勃兴和创建民族国家的浪潮,全球化陷入停滞。‎ C. 全球化以突破民族国家边界为前提,因而给民族国家的治理带来挑战,同时也改变着民族国家的含义和形式。‎ D. 新兴的民族国家纷纷放弃闭关锁国的治理理念,自我解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选择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建立,是对生产资料、劳动力、市场和资本投资等资源的重新配置,这种体系也是全球化的一种模式。‎ B.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随着全球化模式的创新和程度的深化,民族国家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C. 传统社会空间所依托的物质性的地理空间,逐渐被虚拟性的网络空间所取代,发展出一种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跨国社会空间。‎ D. 跨国实践主体的身份归属呈现出二元甚至多元的混杂性和碎片化以及对立、冲突的状态,从而引发“跨国认同”的问题。‎ ‎【答案】1. D 2. B 3. B - 25 -‎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念含义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D项,“跨国实践……它是在社会场域、社会网络和互动模式等跨国空间基础上产生的。”理解错误,应该是跨国实践衍生出跨国社会空间,而不是跨国实践在跨国空间基础产生。‎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从而引发……全球化陷入停滞。”分析错误,全球化并没有停滞,而是酝酿新的发展。‎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B项,“随着全球化模式的创新和程度的深化,民族国家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分析错误,只有加入全球化才会得到更好发展。‎ 故选B。‎ - 25 -‎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 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倾向。经济增长需要以民为本的具有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提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换,并助力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规模相当可观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例如,若看病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则会酝酿社会矛盾甚至危机;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置,则会人心惶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摘编自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 材料二 互联网大数据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随着医疗健康领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的数据化、信息化,医疗行为可以从传统的面对面会诊逐步转为线上专家会诊。传统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将不再是问题。针对个人健康情况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会逐渐出现,这将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更有效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过去医学界在人才培养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经验问题也将得以解决。例如,可以将全中国最好的胸外科专家的病例和经验数据化,研制出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水平的“智能医生”,像AlphaGo(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把“智能医生”放到基层去,不仅能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还可以让“智能医生”24小时工作,避免医生疲倦后发生误诊,从而降低误诊率。‎ ‎(摘编自吴静、刘晓莹《毛宗福:“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助高质量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 25 -‎ 材料三 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长期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的威胁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他们中既有享誉日内外的名医大家,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扎根基层的普通医师。‎ 守护人民健康,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医务人员的劳动和付出。同时,只有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夯实健康中国之基。设立“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 ‎2019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医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有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以上。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在中国医师节当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上。‎ ‎(摘编自《以“尊医重卫”夯实健康中国之基》,《南方日报》)‎ 材料四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重要整合者。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健康险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2019年6月7日发布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摘编自《健康中国进行时:重疾来袭时由谁来“兜底”?》)‎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医药产业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B. 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神”,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中有许多优秀的医生,他们品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C.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形势大好,不仅是因为保险公司自身的转型升级,还由于商业健康保险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D. 根据相关调研报告,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过长,缺少必要的休息和节假日,劳动强度太大,医生的身心健康堪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肯定,而且对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B.‎ - 25 -‎ ‎ 为了避免某些医生因工作时间过长而误诊,医疗行业出现了类似AlphaGo的“智能医生”,以降低误诊率。‎ C. “互联网+医疗健康"会对个人的医疗健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如线上专家会诊等新方式,将更好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D. 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参与,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要关爱他们,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 ‎6. 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分析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 ‎【答案】4. D 5. B ‎ ‎6. ①生态环境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利于改善过去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②政治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国理念和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③经济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凸显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服务业培有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地长。④社会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关乎社会的和谐安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缺少必要的休息和节假日,医生的身心健康堪忧”错,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三“2019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医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有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以上。”可知调研报告仅表明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长,不能得出“缺少必要的休息和节假日”的结论。此外,“医生的身心健康堪忧”属于主观臆断。‎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 25 -‎ B项,“为了避免某些医生因工作时间过长而误诊,医疗行业出现了类似AlphaGo的‘智能医生’”错,强加因果。由材料二“把‘智能医生’放到基层去,不仅能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还可以让‘智能医生’24小时工作,避免医生疲倦后发生误诊,从而降低误诊率”可知,“避免某些医生因工作时间过长而误诊”是将“智能医生”放到基层去的好处,而不是其出现的原因。而且“智能医生”只是一个设想,并未真实出现。‎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答题区间为材料一,答题内容是概括分析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材料一第二段“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倾向”,可看出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生态意义;“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可看出其政治意义;材料一第三段“作为规模相当可观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可看出其经济意义;材料一第四段“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可看出其社会意义。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两包香烟 付卫星 大发和二发很小的时候,家里仅有的三间破草房倒了,还压死了娘。因此,哥俩决心长大之后学盖房,盖那种压不死人的房。‎ - 25 -‎ 从那以后,大发发奋学习,考上了建筑学院,立志搞建筑。毕业之后,他在省城一家建筑公司干设计。后来他发现老板私下篡改他的设计方案,偷工减料,便与老板吵了一架,说他不愿盖那种压死人的房,老板说他死心眼。两人说不拢,大发愤然辞了职,拉起一帮人单干。因为大发盖的房从不作假,所以他的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短短几年,大发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二发学习成绩没大发好,早早辍学跟着村里的泥瓦匠当小工,搬砖和泥,从不叫苦。二发身体瘦小,爹看着心疼,说不行就换个行当。可二发有心计,每天除了干活,还偷偷跟师傅学艺,师傅下尺寸,计划用料,二发都暗暗记在心里。收工回家后,就是再累也要把那些数字记下来。几年过去,二发记了满满两大本,他心眼又活泛,盖房这套活就全拿下来了。他先给爹盖了三间新瓦房,后又挑头找了一班人马,三乡五里,修房盖屋,干得热火朝天。‎ 爹走在大街上,时不时有人找他,问他二发有没有空,家里想盖两间房。爹就高兴地说:“我回去给你问问,看小子的活儿紧不紧。”人家随后又说:“你跟小子说说,价钱可别高喽。”爹喜滋滋地说:“那是那是。”‎ 最近听说大发在城里揽了一桩大买卖,是一个什么国际公寓,有好几十栋大楼呢,爹就更高兴了,逢人就说,儿子出息了,都把楼盖到国际上了。‎ 二发想起他哥来,心里不舒服。哥接一个工程动辄上亿,他不过是小打小闹,一年赚不了几个钱。最近,他在用料上又动起了脑筋,说白了,也就是做做手脚。偷工减料,收效不大不说,还影响了生意,找他盖房的主顾明显少了。听爹说,大发最近又接了大活,他就鼓动爹给哥打电话,想要点活儿干。‎ 爹就打电话,叫大发回来,说有急事商量。‎ 第二天下午,大发开车回来了。一进门,大发见爹和二发都在,就问爹:“啥事这么急,我还忙着呢。”‎ 爹说:“你弟想跟你干。”‎ 大发问二发:“你不是干得好好的,进城干吗?”二发说:“俺想挣大钱。”‎ 大发说:“可你有资质吗?上面查得紧,没资质可不行。”二发说:“哥,你把俺挂靠到别人名下不就行了。爹说:“啥资质不资质的,还不是你说了算?”‎ 大发还有些犹豫, 二发就把他领到一栋新盖的二层楼前,让他看自己做的活儿地道不地道。大发没辙了,于是答应把二发挂靠到别人名下,爹和二发很高兴。‎ 大发这时掏出了20元钱,说出来得急,忘了带烟,让二发给他买盒烟。二发接了钱,说了声行,就奔小卖部了。不一会儿,二发回来了。大发一看烟的牌子,问二发:“怎么换牌子了?”‎ 二发说:“你说的那种牌子,20元钱只能买一盒,而这种牌子能买两盒,连我抽的也有了。”‎ - 25 -‎ 大发没说话,吃饭时,才对二发说:“最近上面查得紧,挂靠的事我看还是先缓一缓吧。‎ 二发刚才买烟回来就发现哥的脸色不对,莫不是为了那盒烟?于是说:“哥,咋啦?兄弟抽你盒烟就不高兴啦?大发说:“我不是那意思。”二发说:“那又是啥意思?”哥俩为了一盒烟吵了起来。‎ 街坊邻居过来劝和,知道了缘由,都说大发不对,钱多了反倒变得小气,为盒烟吵架不值。大发一生气,当晚开车回了省城。‎ 第二天,爹去了省城,想知道大发为啥突然改了主意,大发说:“为啥?您想想,我让他买盒烟,他都动歪脑筋,这要是让他接了工程,那还指不定变成啥样子呢!”爹想了想说:"“你说的也对,可你为啥不当面说呢?”大发说:“爹,当着村里的乡亲,我宁愿背黑锅,挨骂名,也不想让乡亲们知道这件事,不然,乡亲们还会找他盖房吗?”‎ 爹从大发那儿出来,心说:“该跟老二说道说道了,要不然,就真的没人找他盖房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概述了大发与二发的不同成长经历,高度赞扬了大发的可贵品质,抨击了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 B. 成绩优异的大发毕业后坚持初心,诚信做事;二发则由于从小成绩不好,早早步入社会,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C. 小说语言通俗,多用口语,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善于钻营的二发和坚守原则的大发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 D. 大发通过买香烟这件小事发现二发在做事方面的原则性问题,因此拒绝帮二发安排工作,由答应到拒绝,这样的安排使故事情节更有张力。‎ ‎8. 请简要分析大发这一人物形象。‎ ‎9. 本文为什么以“两包香烟”为题?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大发人穷志不穷,确定人生理想后便坚持为之奋斗。②大发勤奋好学,有事业心,工作能力强。③大发坚守职业道德,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不违背原则。④大发胸怀宽广,为他人着想。 ‎ ‎9.‎ - 25 -‎ ‎ ①“两包香烟”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即大发因二发买回来的两包香烟而最终决定不帮他安排工作,大发也因此被人误解。②突出文章主旨。“两包香烟”事件表现了大发良好的职业道德,表达了作者对坚守职业道德的纯良品性的赞赏和呼吁,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行为的批判和唾弃,突出了文章主旨。③“两包香烟”有两层含义,既指小说主要事件中的重要物品,也象征着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二发则由于从小成绩不好,早早步入社会,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错误,根据原文“二发想起他哥来,心里不舒服。哥接一个工程动辄上亿,他不过是小打小闹,一年赚不了几个钱。最近,他在用料上又动起了脑筋,说白了,也就是做做手脚”可知二发忘记初心的原因主要是羡慕哥哥,感觉挣钱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由 “家里仅有的三间破草房倒了”“哥俩决心长大之后学盖房,盖那种压不死人的房”可看出大发家境贫穷,但是志向远大;由“从那以后,大发发奋学习,考上了建筑学院,立志搞建筑。毕业之后,他在省城一家建筑公司干设计”可看出大发勤奋好学,能干;由“后来他发现老板私下篡改他的设计方案,偷工减料,便与老板吵了一架,说他不愿盖那种压死人的房”可看出他有原则和职业操守;由“因为大发盖的房从不作假,所以他的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可看出他的诚信;由“当着村里的乡亲,我宁愿背黑锅,挨骂名,也不想让乡亲们知道这件事,不然,乡亲们还会找他盖房吗?”可看出他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题目作用的能力。考生在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题目的作用。小说题目一般有以下作用:(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 25 -‎ 首先,“两包香烟”是小说的主要事件,在情节上再起波澜,由于二发把给大发买一盒香烟的钱买了两包香烟,导致大发拒绝给二发找工作,并促使两兄弟争吵、大发被误解。其次,通过“两包香烟”这个事件,可以反映出二发贪小便宜的心理和大发由此担心二发会在工程中投机取巧而拒绝他的责任感。再次,“两包香烟”也暗示了小说主题,通过对二发的批评和对大发的赞美,反映出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批判和对坚守职业操守的赞美。最后,我们可以看出“两包香烟”具有了象征意义,即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日:“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 25 -‎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日:“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B.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C.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D.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11. 下面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 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解(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解。‎ C.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D. 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专用为官宦的代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查道孝顺母亲。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查道到河边戳开河中坚冰,得到鳜鱼献给母亲,后来母亲痊愈。‎ B. 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招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强盗中有人认出他是查道,认为他很仁慈,抛下兵器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C. 查道有情有义。居住在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中的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理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极为节俭。‎ D. 查道宅心仁厚。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胥吏有过失的,也不答罚;老百姓拖欠赋税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5 -‎ ‎(1)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2)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答案】10. C 11. A 12. D ‎ ‎13. (1)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苟延残喘一会儿啊!‎ ‎(2)又有一位老朋友死了,家中因很是贫穷,质押这位朋友女儿给人当婢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只带几个仆人,不带一尺兵器,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真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一开始全都惊慌害怕,拉满号对外严阵以待。”‎ ‎“单马数仆”是查道出行时的简单随从,语意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间关林壑百里许”中“许”修饰“百里”,不能和“百里”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错误,《释名》和《广雅》中的句子是对“床”的解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不是通常所说的睡觉用的床。‎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5 -‎ D项,“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错,这是对“有犯不较”的错误理解,“有犯不较”意思应为有人冒犯他,他也不计较。‎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彼”,他们;“愚人”,愚民;“以”,因为;罪,名词用作动词,获罪、承担罪过;“须臾”,一会儿。‎ ‎(2)“质”,质押;“婢于人”,应为“于人婢”,给人当奴(状语后置);婢,名词用作动词,当婢女。‎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查道,字湛然,是安徽歙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亲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陪侍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奉养母亲以孝闻名于天下。母亲曾经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戳开河中坚冰,得到一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 25 -‎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因寇准推荐他的才干,授予著作佐郎职位。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两川者,得到了查道公正清廉的政绩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寇党余孽尚有伏藏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者,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张弓露刃。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苟延残喘一会儿啊!其党徒内岂能没有受连累的?”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只带几个仆人,不带一尺兵器,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一开始全都惊慌害怕,拉满号对外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曾经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一个接一个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救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查道不等候报批便出官仓米赈灾,又设粥棚施粥救济饥饿的灾民,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粮。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乘驿站的车前去治办丧事。‎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有人冒犯他也不计较,所到之处务必宽恕,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欠赋税的,有时查道拿出自己的钱替他代缴,不予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计算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到居住京城,家中很贫穷,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 当初,查道赴京赶考,因贫穷没有盘缠进京,亲戚族人聚钱三万馈赠他。后来,查道路过滑台,前去拜见父亲的朋友吕翁,不巧吕翁已死,家中贫困无法埋葬,他哥哥将要卖女儿以助办丧事。查道拿出包袱中所有的钱财给予吕翁哥哥赎女,并为他的女儿选择女婿。另外出资作为嫁妆。又有一位老朋友死了,家中因很是贫穷。质押这位朋友的女儿给人当婢女。查道替他赎回了女儿,嫁给士族人家为妻。同朝官员们都佩服他的操行。查道好学,嗜好与人下棋。 平常生活喜好吃蔬菜素食,有时一天只吃一餐,默坐静养整天,衣服用具十分低下节俭。 享年六十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采莲女隔着荷花与人谈笑风生,给人一种似有似无的朦脱之美,正如王昌龄所写的“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B. 颔联勾勒了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写出了采莲女内心的欢乐,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 C. 岸上的游冶郎三三五五地在垂杨下驻足,表面上是流连溪边景色,实际上是爱慕采莲女而不愿离去。‎ D. 尾联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寄托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生发的愁思。‎ ‎15. 后人评价本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的形象的。‎ ‎【答案】14. D 15. 诗人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活泼、大方、明艳娇美的采莲女形象。诗人直接描写采莲女的笑声、新妆与香袖,表现出采莲女内心的欢乐,突出采莲女的活泼、明艳和大方。又用岸上游冶郎的驻足,从侧面衬托出采莲女的娇美和明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寄托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生发的愁思”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可见表达的是诗人对时光飞逝、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 故选D。‎ ‎【1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的形象的,也就是分析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诗中“笑隔荷花共人语”直接描写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也是直接描写采莲女,采莲女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第三四联以从游冶郎徘徊跡踐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是侧面描写。‎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方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苟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金就砺”作类比,从而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意深沉,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极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罔”“殆”“己”“知”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 25 -‎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几年的中国动画生态表明,( )。我们见过太多拥有优秀画质的动画电影,拥有好故事的却寥寥无几。一部拥有好故事的动画电影,一定会很受欢迎,《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就是如此。‎ 影片《哪吒》改编自《封神演义》中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与“天命”斗争到底的成长经历。影片呈现了一个与观众所熟知的哪吒完全不同的形象,讲述了一个反常规,却也更具人情味的故事。从影片对情节的颠覆性改编与对亲情的别样诠释中,表现了中国动画制作者处心积虑、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影片《哪吒》对《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故事进行了富有现代意义和人情味的二次创作,但又没有偏离哪吒这个人物本身具有的叛逆与敢作敢当的性格。亲情线也是这部电影的闪光点,影片大胆地对李靖夫妇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他们的形象与现代父母相似,没有时间陪伴哪吒成长,时刻表现出严厉的一面,而在严厉的背后却有着深沉的爱。‎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技术是衡量中国动画的标准,而文本则不是 B. 技术不是衡量中国动画的标准,文本才是 C. 文本与技术一并成为衡量中国动画的标准 D. 文本取代了技术,成为衡量中国动画的标准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影片大胆地对李靖夫妇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他们的形象与现代父母相似”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时钟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 B. 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森林!‎ C.‎ - 25 -‎ ‎ 因为她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D.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影片对情节的颠覆性改编与对亲情的别样诠释中,表现了中国动画制作者苦心孤诣、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B. 影片对情节的颠覆性改编与对亲情的别样诠释,表现了中国动画制作者处心积虑、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C. 在影片对情节的颠覆性改编与对亲情的别样诠释中,表现了中国动画制作者处心积虑、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D. 影片对情节的颠覆性改编与对亲情的别样诠释,表现了中国动画制作者苦心孤诣、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答案】17. B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由后文“一部拥有好故事的动画电影,一定会很受欢迎”可知,文本是衡量中国动画的标准,排除AC两项。‎ 文段并没有说明技术曾经是衡量中国动画的标准,故排除D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影片大胆地对李靖夫妇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他们的形象与现代父母相似’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这是对破折号的重点考查。破折号的作用一般有:表示解释说明;用来表示语意的突然转换、跳跃或转折;表示语音的延长,往往出现在拟声词之后;表示插说;加强重点;分行举例;用在副标题前;标明作者;补充说明;引出下文;表示意思的递进;表示总结上文;表示话未说完等十三种。例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 25 -‎ 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插入夹注。‎ 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C项,破折号作用是转折。‎ D项,破折号的作用同例句一样,也是解释说明。‎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的问题,应将“从”“在……中”删去。二是褒贬失当的问题,“处心积虑”意为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应改为“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把这三处都改了的是D项。‎ AC两项,成分残缺,介词“从”、“在”使句子缺少主语。‎ B项,不合逻辑,贬词褒用,“处心积虑”应改为“苦心孤诣”。‎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君子”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两千多年来,①______,度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修已安人。“君子”既是一个伦理范畴,又是一个实践范畴。对君子的阐释与求索,既散落在典籍之中,②______。今天,我们倡扬君子文化,用君子的情怀和格局来提升人生境界,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仍然是两个合一:一是知行合一,既要明了做君子的道理,③______;二是情景合一,每个人要有做君子的情怀,全社会要有褒奖君子的环境。‎ ‎【答案】 (1). ①“君子”被当作一把标尺 (2). ②也(又)凝聚在日常生活之中 (3). ③更(又)要践行做君子的要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①处结合“度量”可知,有“度量”作用的应为标尺,再结合前后句的主语都是“君子”,所以此空是君子被比作标尺;‎ - 25 -‎ ‎②处结合关联词“既”,后面应接关联词“也”或“又”,结合前句对应“伦理范畴”,此句应对应“实践范畴”,如“凝聚在日常生活之中”等;‎ ‎③处结合关联词“既”,后面应接关联词“也”、“又”或“更”,结合前句“知行合一”,可知“明了做君子的道理”侧重“知”,此空应侧重“行”,即实践,如“更要做到君子的要求”。‎ ‎【点睛】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在彩车群游中,“祖国万岁”彩车最后一个出场。“祖国万岁”彩车以大花篮的外观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伟大祖国锦绣前程的美好祝愿。在“祖国万岁”彩车上,站着一排特殊的中华儿女,她们就是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她们是刚刚从在日本举办的女排世界杯上夺冠归来的英雄,她们用十一连胜的成绩第十次登上世界三大赛冠军领奖台,用“升国旗、奏国歌”来向祖国的70华诞献礼。‎ ‎【答案】彩车群游中,站在“祖国万岁”彩车上的是用“第十次登上世界三大赛冠军领奖台”向祖国献礼的中国女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 解答新闻压缩题,可以从新闻的“六要素”分析,首先确定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要求拟写答案。这则新闻的六要素体现在:人物(女排)地点(彩车群游中)事件(用“升国旗、奏国歌”来向祖国的70华诞献礼)。同时,关注新闻内容体现的意义、性质价值或表述对象的特点等,比如女排的成绩(用十一连胜的成绩第十次登上世界三大赛冠军领奖台)。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拟写答案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 25 -‎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关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赠予玫瑰需掰掉刺 玫瑰虽艳美,但有刺往往令人畏而远之!小卢母亲成为女儿微信好友,却因“总发中老年表情包又说女儿表情包莫名其妙”、“女儿朋友圈发的美食照的菜太油不健康”、“同学送花而规劝女儿先找工作恋爱可放放”让女儿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发觉被女儿“设为分组可见”很委屈。“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对女儿可谓操碎了心,但换来的是如此结局着实令人感喟不已!‎ 张小娴在《荷包里的单人床》写道:“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不是天隔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诚然,手机微信作为一种重要人际交流通道连接千家万户。然而,再先进的网络技术也代替不了人类心灵真心流淌。手机微信虽近在咫尺,人心却远在天际。小卢妈妈成了女儿微信好友,本心意在加强与女儿深切沟通,但在处理表情包、美食照及同学送花事件中表现“不尽人意”,以致被女儿“分组可见”而深感委屈。于情而言,小卢妈妈对女儿经常“时刻警示”、“指点江山”,天下父母谁不怜爱自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温情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父母如此盛情为何换来子女“分组相见”之痛呢?究其根源,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实为关心过度。想与儿女沟通,却把持不好沟通的尺度,过犹不及反受伤害。于理,干预孩子掐断孩子展现自我火苗甚至阻碍孩子公断事理能力的培养。母亲的“情”有凌驾于“理”上之惑,对孩子的个人生活空间有粗暴干涉之嫌。‎ - 25 -‎ 当前,社会经济和文明高速发展,人的思想高度自由流动,那种把孩子“含在口里,捧在手里怕摔了”的传统思维和做法已经不合时宜。父母对子女不了解,代沟有逐渐加深趋势。因此,父母在适度疼爱子女的同时,应该顾及孩子切身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选择。“该放手时就放手”,毕竟雄鹰意在高空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自由生存空间,而不是横加干涉。试问,一个连手脚都绑缚着镣铐的人是根本无法舞出美姿的!‎ 或许有人为母亲鸣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责任。于道义而言,母亲所作所为应广为称颂,然而,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无视子女感受而“指点江山”也实在不妥!‎ 推而广之,当今,勇于创业、大众创新正如火如荼推行之际,国家对实体经济实行供给侧改革政策正是给予企业掰掉了刺的玫瑰。这样既能做到急企业之所急,又能去产能保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玫瑰虽美,但我们在赠予对方的同时最好掰掉刺,架好沟通桥梁,酝酿和谐社会氛围,这样于你于我于他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的题目,注意材料的材料的重点是“小卢”和“妈妈”因微信的运用发生分歧,在分歧中体现出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因此立意为“正确看待两代人之间的分歧”,注意分析要辩证、全面,对两代人的做法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正确看待两代人之间的分歧”,注意分析要辩证、全面,对两代人的做法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 ‎ ‎ - 25 -‎ - 25 -‎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