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 MB
  • 2021-06-04 发布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专题7写作第1讲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常见问题及升格指导课件 0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写 作 专题七 1 .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 全国卷,满分 60 分 ) 等级 一等 (20 ~ 16 分 ) 二等 (15 ~ 11 分 ) 三等 (10 ~ 6 分 ) 四等 (5 ~ 0 分 ) 基础等级 内容 (20 分 )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等级 一等 (20 ~ 16 分 ) 二等 (15 ~ 11 分 ) 三等 (10 ~ 6 分 ) 四等 (5 ~ 0 分 ) 基础等级 表达 (20 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等级 一等 (20 ~ 16 分 ) 二等 (15 ~ 11 分 ) 三等 (10 ~ 6 分 ) 四等 (5 ~ 0 分 ) 发展等级 特征 (20 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新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有创新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新 2.2019 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卷别 题型 作文题 ( 关键点 ) 全国卷 Ⅰ 文字材料作文 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全国卷 Ⅱ 文字材料作文 ① 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 后的观后感。 ⑤ 2049 年 9 月 30 日, 写给某位 “ 百年中国功勋人物 ” 的国庆节慰问信 卷别 题型 作文题 ( 关键点 ) 全国卷 Ⅲ 漫画材料作文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北京卷 材料+命题作文 《 文明的韧性 》( 议论文 ) 与 《2019 的色彩 》( 记叙文 )“ 二选一” 天津卷 文字材料作文 爱国情怀 江苏卷 文字材料作文 和而不同 浙江卷 文字材料作文 活着是 “ 为人 ” 还是 “ 为己 ” 上海卷 文字材料作文 中国味 3.2018 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卷别 题型 作文题 ( 关键点 ) 全国卷 Ⅰ 文字材料作文 写给 2035 年的 18 岁青年 全国卷 Ⅱ 文字材料作文 有关 “ 幸存飞机 ” 的思考 全国卷 Ⅲ 文字材料作文 三条时代标语 北京卷 材料+命题作文 《 新时代新青年 —— 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 议论文 ) 与 《 绿水青山图 》( 记叙文 ) “ 二选一 ” 天津卷 文字材料作文 器 江苏卷 文字材料作文 语言 浙江卷 文字材料作文 浙江精神与浙江人 上海卷 文字材料作文 “ 被需要 ” 的心态 第 1 讲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常见问题及升格指导 考 情 报 告 典 例 分 析 精 题 演 练 考 情 报 告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作文的审题立意,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契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审题立意方面提出以下等级:“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等。 考生如果很好地把握了作文材料的内容要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且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就是“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属一类文;如果题意把握得比较准确,所写内容基本在作文的要求和话题限制之内,就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属二类文;如果立意不明或立意“打擦边球”,则是“基本符合题意”,属三类文;如果立意完全与作文的命题意图不相关,另起炉灶,则是“偏离题意”,属四类文。 典 例 分 析 (2019 · 浙江卷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 “ 作家 ” ,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 “ 作品 ” ,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 “ 读者 ” ?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 不得少于 800 字。 ④ 不得抄袭、套作。 [ 病文展示 ] 倾听读者的呼声 假如,我们是创造生活的 “ 作家 ” ,我们的生活是 “ 作品 ” ,那么我们将如何对待 “ 读者 ” ?我认为,在当好作家的时候,要倾听读者的呼声。 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跟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为外界所左右。我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作家时,应倾听读者的呼声,去创造读者喜爱的作品。 作家在写作时,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为读者发声。历代君主创造伟业时,如果没有敢谏敢言的忠臣,一国之主可能也要 “ 呜呼哀哉 ” ;而瓦拉赫起初在文学上毫无建树,但在听取老师的建议后,改学化学,成就斐然。可见,倾听 “ 读者 ” 的呼声可以成就自己。 当然,有些 “ 读者 ” 会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他们的语言或是冷嘲热讽,或是尖酸刻薄的。虽然这些打击使我们暂失 “ 写作 ” 的勇气,但在这些负面的言论中,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从而初心不改。在乌云笼罩、风狂雨急之时,我们才能意识到何处是心之所向,这便是 “ 读者 ” 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有人说,如果完全按照读者的意愿创作,作家就会逐渐丢失自己的创作初衷。与此同时,由于读者的意愿与呼声容易产生群聚效应,那些被读者左右后产生的作品难免会千篇一律,最终都将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因此,我们不应为 “ 读者 ” 所左右。这种看法未免太过偏激了。作家的作品是为读者们呈上一道道佳肴,而读者就是品鉴师,他们的一些想法与意见能帮助作者改善这些菜品的味道、营养、卖相等。所以,我们不能忽视 “ 读者 ” 的呼声。 我们不循规蹈矩,也不会停滞不前。辛波斯卡偏爱那 “ 写诗的荒谬 ” ,我亦珍视拿笔的机会。 “ 读者 ” 的呼声与要求无论承载着的是动力还是压力,我们都应将其化为心中的感激和期许,从而创造出美妙的诗篇! [ 病因分析 ] 材料中的“作家 …… 多倾听读者的呼声”“作家 …… 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是“引子”,审题的重点在最后一句: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句话是一个隐喻:“作家” —— 我 ( 自己 ) ,“作品” —— 生活,“读者” —— 他人 ( 群体 ) 。 材料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和人的关系的思考:活着到底是“为人”还是“为己”?要“利我”还是“利他”?是特立独行还是顾及社会和他人? 本文立足于“要倾听‘读者’的呼声”来写,单方面强调“读者”对“作家”的意义,忽略了“作家”的主动性,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 [ 破解方法 ] 类别 特点 审题立意技法 新材料作文 命题者提供一则 ( 多则 ) 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 ① 从关键句入手。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如果作文材料中有关键句,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② 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 ( 如学与问 ) 、主次关系 ( 如奉献与索取 ) ,取舍关系 ( 如自卑与自强 ) 和条件关系 ( 如继承与创新 ) 。辨明材料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确定立意。 ③ 从同异角度入手。有时候,作文题目由多则材料构成。审读多则材料时,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从而提炼出正确的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 组合延伸类 “ 组合延伸类 ”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围绕一个大话题,提供一些既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所呈现的并列、递进、对比等内在关系,取决于考生的组合延伸能力。此类考题往往就这些词句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让考生根据任务对材料相关词句进行组合,并延伸出新的认识,进而进行写作 ① 寻。审读作文题目,从 “ 材料+要求 ” 中寻出各类任务,分条列出。 ② 选。从材料中选出两三个内涵相近或相关 ( 相对或相反 ) 的关键词 ( 或名句 ) ,注意从文化意蕴和价值取向角度思考它们的关联性。 ③ 组。将所选取的关键词 ( 或名句 ) 进行组合,或正向搭建,或逆向勾连,或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观点。 ④ 立。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通过权衡与比较,找出最佳的立意角度,锁定全文的中心观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 权衡与选择类 无限制 材料针对一个主题呈现出两种不同现象或看法,此二者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在二者中权衡与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① 分析。仔细分析所给的不同现象,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② 理解。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各个现象的不同意义或寓意。 ③ 选择。通过权衡与比较,根据写作任务作出合理选择,得出自己的观点。 注意:如果材料所给的不同现象或看法本身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则立意应符合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如果材料所给的不同现象或看法本身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立意则应明确孰正孰误或孰优孰劣 有限制 材料针对一个主题呈现出两种不同现象或看法,此二者有明显的正误或优劣之分。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在二者中权衡与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任务驱动型作文 看法与评价类 以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这类考题,多角度择一写作的概率很高,考生只要选准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即可;材料中也可能暗示了写作角度,考生需根据材料含意进行判断,否则可能会出现偏题情况 ① 析。提取材料中的各方观点 ( 或厘清材料陈述的现象 ) 。 ② 找。比较、分析后选择一个有话可说的角度 ( 找出材料中的核心句子,确定写作角度 ) 。 ③ 立。根据对争议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理解,确立自己的观点 [ 升格示范 ] 心中期许,笔下风云 席慕蓉说: “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 当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拿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一些声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如何如何落笔。于是我们心中原本就模糊的理想蓝图便变得更加模糊。 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跟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为外界所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读者的呼声化作心中的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在创作中成长,如今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感到麻木,可我们总还记得妈妈第一次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去考试时远去的身影,眼里饱含的热泪与期望。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后,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这一份真诚的祝愿,这一份热切的期许,是托起我们的双翼让我们飞上天的风,是生活的 “ 读者 ” 馈赠我们的第一份礼物。 还有些 “ 读者 ” 会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他们的语言或是冷嘲热讽,或是尖酸刻薄的。虽然这些打击使我们暂失 “ 写作 ” 的勇气,但在这些负面的言论中,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从而初心不改。风狂雨急之时,乌云笼罩在苍穹,一片阴翳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何处是心之所向,这便是 “ 读者 ” 馈赠我们的第二份礼物。 由此观之, “ 读者 ” 的呼声并不能完全左右我们的创作,而我们恰要把他们给予我们的动力与压力化为笔下风云。 “ 活过、爱过、写过 ” 的司汤达还曾言: “ 我的幸福,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冷淡的抄袭。 ” 我们书写我们的故事,必有我之思想,着我之色彩。 难道没有旁人的指引,没有既定的道路,我们就只好日复一日地抄下昨日的词句,陷入循环往复的生活之中吗?不,不是这样。每一个人之所以执笔书写各自的生活,是因为每一个人拥有其独特的思想境界与情感体验,自然也就有其不同的趣味追求与志向节操。我们所应做的,便是把个人的独特思想融入生活,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我们不循规蹈矩,也不会停滞不前。辛波斯卡偏爱那 “ 写诗的荒谬 ” ,我亦珍视握笔的机会。 “ 读者 ” 的呼声与要求无论承载着的是动力还是压力,我们都应将其化为心中的感激和期许,从而写出自我个性,崭露笔下风云。 落笔成书,他们就会听到你的故事。 [ 升格点评 ] ① 审题精准,主旨鲜明。文章从命题材料的主旨切入,紧扣住“作家”与“读者”两个关键词来写,全面把握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有独到见解,内容充实,论述完备透彻。第二段的“我们应将读者的呼声化作心中的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很好地揭示了既要倾听读者的声音,又要自己创造的主旨。 ② 强调自我,主体突出。文章角色意识强烈,紧扣命题材料中的第三句话“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围绕“创造生活的‘作品’”这一中心,立足于现实生活,将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结合起来写,写得情真意切,神采飞扬。 精 题 演 练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3 月 3 日, 《 人民日报 》 新媒体推出 《 我们都是追梦人 》 微纪录片,截至 3 月 4 日凌晨 0 点,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 3 000 万次。该微纪录片讲述了以下内容: 凌晨 2 点,陈 堃 源安排员工分拣新鲜蔬菜。他在部队当了八年兵,现在在南昌创办 “ 兵哥送菜 ” 公司,经常睡眠不足 5 个小时。他说,自己选的路,要走下去。 中午 11 点,李兴柯行走在探访贫困户的山路上。他说,小时候家里穷,能够回到万源扶贫,帮更多人过上好生活是现在最大的梦想。 晚上 10 点,赵丰娇刚刚走进家门。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北京做快递员。她说,不想干的时候看看孩子,什么苦都愿意吃。 陈堃源、李兴柯、赵丰娇这三人的故事是亿万中国人追梦路上的缩影,对他们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 人民日报 》 新媒体推出 《 我们都是追梦人 》 微纪录片,说明 《 人民日报 》 对 “ 追梦 ” 的关注;首日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 3 000 万次,说明人们十分关注 “ 追梦 ” 这件事。陈堃源坚持走自己选的道路;李兴柯扶贫是因为他想实现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两个孩子的母亲赵丰娇在北京做快递员,为了孩子什么苦都愿意吃。三个人的 “ 追梦 ” 各有各的特点,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 有梦想才有目标,才会奋斗。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有梦想才能保持活力、激发动力。心怀梦想,奋力追梦,才能体悟奋斗价值,才能砥砺坚韧意志,激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参考立意如下: ① 追梦,我们在路上; ② 普通人的梦想更感人; ③ 梦想让我们砥砺前行; ④ 努力奔跑是时代特色; ⑤ 关注追梦人,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等等。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科技的发达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各种各样的 “ 群 ” ,然而人们对于 “ 群 ” 的态度、对于 “ 群文化 ” 的认知不尽相同。有人对 “ 群 ” 抱以热情与赞赏,有人对 “ 群 ” 以及 “ 群文化 ” 进行了 “ 冷思考 ” ……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 群 ” 指在微信、 QQ 等即时通信平台上可以多人交流的小组。生活中 “ 群 ” 的类型有很多,比如 “ 家长群 ”“ 学生群 ”“ 购物群 ”“ 暴走群 ” …… 对于 “ 群 ” ,有人主动加入,有人被动加入;有人对 “ 群 ” 有着热情和赞赏,有人对 “ 群 ” 有着理性的思考。由此分析,对于 “ 群 ” ,可以热情赞颂或理性思考:赞颂 “ 群 ” 的快捷、方便以及功能的强大; 理性思考 “ 群 ” 是否限制了人们更为广泛的交流、 “ 群文化 ” 是否带有负面性等。也可综合起来分析,即既称赞 “ 群 ” 对人们交流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批判 “ 群 ” 以及 “ 群文化 ” 带来的交流方面的弊端等。参考立意如下: ① 顺应时代发展,热情拥抱 “ 群 ” ; ② 深入了解,理性看待 “ 群 ” ; ③ 明辨利弊,发扬 “ 群 ” 之优点,摒弃 “ 群 ” 之弊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