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9说“木叶”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5 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九)‎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诗词________,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象征着中华文明。诗歌不分家,诗和歌有着________的联系,比如,诗和歌都追求旋律和韵律之美,或许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诗和歌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虽然制约着诗词的传播,但也影响着文化的繁荣。这个春节,央视再用一档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给观众制造了巨大惊喜——“诗歌唱出来”,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和诗以歌”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歌曲的形式将诗歌唱出来,将古典诗词与音乐联系起来,诗与歌融合发展,可以视为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创新。这种形式不仅(    )。其实,这样的创新并非首次,在过去几年,类似“唱诗词”的音乐作品也不绝于耳,比如,邓丽君的《月满西楼》、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等,这些都是根据古典诗词________的音乐作品,也是诗、歌融合的典型,这些作品悦耳动听,脍炙人口,________广泛,不仅是诗词文学上的不朽之作,也是音乐上的经典之作,通过歌唱的方法将古典诗词之美展露无遗,将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无异于锦上添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汗牛充栋 千真万确 演绎 流传 B.浩如烟海 千真万确 演义 留传 C.浩如烟海 千丝万缕 演绎 流传 D.汗牛充栋 千丝万缕 演义 留传 C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依据文意,第一处横线显然不是强调藏书多,故选“浩如烟海”。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确实。千丝万缕: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依据文意,第二处横线应填“千丝万缕”。演绎:是指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演义:是指依据某些事实进行主观的臆测、想象、发挥。多用于文学创作。第三处应选“演绎”。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的由前往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的由此及彼。留传:只能是纵向的,它只能传下去,而不能传开来。第四处应选“流传”。综上,本题选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和歌都追求旋律和韵律之美,虽然在文化的长期传承中,诗和歌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不仅制约着诗词的传播也干扰着文化的繁荣。‎ B.诗和歌都追求旋律和韵律之美,但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诗和歌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不仅制约着诗词的传播,也影响着文化的繁荣。‎ C.诗和歌都追求旋律和韵律之美,尽管在文化的长期传承中,诗和歌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不仅制衡着诗词的传播,也影响着文化的繁荣。‎ - 6 -‎ D.诗和歌都追求旋律和韵律之美,因为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诗和歌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不仅制衡着诗词的传播,也干扰着文化的繁荣。‎ B [综观画线句及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不难发现,画线部分是个内部关系较为复杂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应该是转折关系,即第一分句与后面若干分句间是转折关系,这就意味着A、C、D三项的修改均不正确。故选B。]‎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诗词变得直观,激活了古典诗词,也提升着诗词的传唱度和影响力,赋予古诗词动听的旋律 B.激活了古典诗词,提升着诗词的传唱度和影响力,也赋予古诗词动听的旋律,让诗词变得直观 C.提升着诗词的传唱度和影响力,赋予古诗词动听的旋律,也让诗词变得直观,激活了古典诗词 D.赋予古诗词动听的旋律,让诗词变得直观,也激活了古典诗词,提升着诗词的传唱度和影响力 D [根据前文文段的内容,“就是用歌曲的形式将诗歌唱出来,将古典诗词与音乐联系起来”,所以后文文段的内容由浅入深即为:赋予古诗词动听的旋律,让诗词变得直观,也激活了古典诗词,提升着诗词的传唱度和影响力。故选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语文一轮复习的结束,同学们对语文试卷的构成体系和答题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然而在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上,还有好多同学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____①____。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____②____。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性以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比较:____③____,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上文说“好多同学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下文说的是“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据此可知应填“其实二者并不相同”之类的内容;②处上文说“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下文又说“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可见此处应填“都要情景交融”之类的内容;③所在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上文说的是“二者相比较”,下文是“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故此处应填“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之类的内容。‎ - 6 -‎ ‎[答案] ①其实二者并不相同 ②都要情景交融 ③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 ‎5.下面是某校学生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一则海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你是个“高碳”参加者,那就去世博园参观洒脱的“零碳馆”吧!它没有空调但温度合人,它不用电照明却熠熠生辉,它用饼干作餐具,它用游戏关注理念。想做“低碳”的玩弄人吗?想拥有第二张身份证吗?现在就出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参加者”改为“排放者”;②“洒脱”改为“新奇”;③“合人”改为“宜人”;④“关注”改为“传达”或“传输”;⑤“玩弄人”改为“潮人”或“弄潮人”。‎ ‎6.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和胸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欣赏小草 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着与希望 欣赏雄鹰 自然会在雄鹰的矫健中获得坚强和勇敢 ‎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50个字左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本题按照这一方法、这一思路总结即可。‎ ‎[答案] 意象是从外界移入诗中的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 - 6 -‎ 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力量的鲜明生动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说凉州 林 庚 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了“黄河”和“孤城”,这曾引起过疑问,因为凉州城(今武威县城)离黄河还远,两者为什么会同在一起出现呢?最近又有人怀疑当时凉州所属是否有临近黄河的城。‎ 凉州古来原是一个广泛的地区,并不是单指凉州城说的(当然凉州城也无妨称凉州),而且最早的凉州城也不在武威。两汉以来凉州本指当时陇右一带,《后汉书》卷三十三,凉州刺史部下,就列有陇西郡、武都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今甘肃秦安县东北),在黄河以东,所以凉州原来就是横跨黄河的。据《后汉书》所载,陇西郡有城十一,武都郡有城七,金城郡有城十,武威郡有城十四……全部凉州所属总计约八十城,城不可谓不多了。三国以后凉州移治武威,而唐代又以河西幕府为重镇,因分为“河西”“陇右”两道,河西道设凉州都督府,仍治武威。《唐书》凉州都督府、姑藏(即武威)条下,又载置有“阜兰府”“贺兰州”等八州府。而《唐书》兰州条下则载:“贞观六年又督西盐州,十二年又督凉州。”兰州(即金城郡)是黄河边上的重镇,又是陇西与河西的通道,所以与凉州关系密切。凉州都督置“皋兰府”,这说明凉州东南部是直达黄河边上的,而其东北部又置“贺兰州”,也是直临北部黄河西岸的,然则黄河西岸均属凉州,岂非十分显然。这也就是所谓河西一带。而这里既设有州府,又岂能没有大小城堡,这是毋庸置疑的。‎ 凉州一般说来即河西一带,而《凉州词》也就是泛写这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它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唐人的许多《凉州词》都可以说明这个,虽然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至于唐诗中写这一带边塞时,其区域则往往更偏东些,首先“陇西”与“河西”就时常是分而不清,这是由于古凉州原是横跨黄河的,而陇西一带又是古凉州的中心,长久以来即在边塞诗中出现,形成一种传统的概念。如王维的《陇西行》写陇西而远到了凉州的酒泉郡,而耿的《凉州词》歌“凉州”实际上是描写了“陇西”一带,然则唐代地理分区上虽划为“陇右”“河西”两道,而陇西与凉州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则是近似的,陇西在河东,凉州在河西,诗人笔下的凉州因此并不是远离黄河的,薛逢的《凉州词》所以说“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凉州与九曲黄河是同其命运的,又岂止是某处沾上点边而已。至于当时的某些城堡,则今天可能已不复存在。王之涣的诗大约是写在初入凉州境时,不禁会想象着整个凉州,因而提到玉门关,这仍是一个凉州的泛写。从诗中“一片孤城”的形容看来,城大约也不甚大,历史上不一定留下了记载,本身也不容易保存。究竟是哪一座城,这就难作具体的考证。但是《凉州词》之可以写黄河边上的风光景物以及城堡,则是无可怀疑的。‎ - 6 -‎ ‎(选自《唐诗综论》,有改动)‎ ‎8.下列关于“凉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凉州在古代原本指的是一个包括凉州城在内的广泛的地区,最早的凉州城并不在武威,直到三国以后凉州才移治武威。‎ B.两汉以来凉州指的是当时的陇右一带,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在黄河以东,由此可见凉州原来专指黄河以东的地区。‎ C.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汉代凉州刺史下辖多个郡,每个郡又都有多座城,凉州所管辖的城总计约八十座,数量很多。‎ D.从《唐书》的记载来看,唐代凉州的东南部一直达到黄河边上,东北部直临北部黄河西岸,所以河西一带都属于凉州府。‎ B [B项,缩小范围。“凉州原来专指黄河以东的地区”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说“凉州原来就是横跨黄河的”。]‎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以河西幕府为重镇,把前代的凉州分为“河西”“陇右”两道,河西道设凉州都督府仍治武威,置有“阜兰府”“贺兰州”等八州府。‎ B.唐诗中写的河西边塞区域往往偏东,由于古凉州横跨黄河,陇西一带是古凉州的中心,所以唐诗中陇西与河西时常分而不清。‎ C.王维的《陇西行》和耿的《凉州词》都是将凉州和陇西混在一起写的,薛逢的《凉州词》则说明凉州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 D.王之涣的《凉州词》大约是他初入凉州境时所作,词中描写的是凉州城的景象,据“一片孤城”的形容推测,凉州城不是很大。‎ D [D项,偷换概念。从原文“《凉州词》也就是泛写这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它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以及“这仍是一个凉州的泛写”来看,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的是凉州城的景象”错,“一片孤城”也不能说指的就是“凉州城”。]‎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州地处黄河边上,是连通陇西与河西的重镇,与凉州有密切的关系,唐代河西一带设有凉州府,那里肯定有一些大小城堡。‎ B.唐代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但唐人的许多《凉州词》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而是泛写河西一带边塞的。‎ C.虽然唐代地理分区上陇西和凉州分处河东和河西,但是它们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是近似的,诗人笔下的凉州并不是远离黄河的。‎ D.因为古代凉州的城堡数量太多,而且年代久远,所以现在难以具体考证出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到的“孤城”是哪一座城。‎ D [D项,从原文看,‎ - 6 -‎ 现在难以具体考证出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到的“孤城”是哪一座城,是因为“历史上不一定留下了记载,本身也不容易保存”,文中没有说是“因为古代凉州的城堡数量太多,而且年代久远”。]‎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