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由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提出。席勒之后,欧美国家论述美育的论著并不多见,但在中国,美育研究经久不衰。进入新世纪,美育回应时代需求,又具有了新的意义。
美育具有“感性教育”的意义。席勒首创的美育一词,本义就是感性教育,是在理性教育的同时,促进人的感性方面(如感知、想象、情感、直觉乃至无意识等)的发展,以保持人的感性自发性、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肉体化的联系。人的感性对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情感麻木、枯竭或压抑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十分富足,他的个体人格也不会有全面的发展,其生存也不会完满、幸福。当然,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并不是非理性的教育,更不是排斥理性的教育,美育所要发展的感性是和理性相互协调、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感性。
美育具有“人格教育”的意义。美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感性发展,而且有助于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发展。它包含了与德育的内在联系。从学理上看,美育与德育的联系源自美与善的联系。美不仅具有感性的外观,也具有理性的内涵,这个内涵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善”,离开了“善”的内涵,美就无法被理解。从实践.上看,人的道德状态是从审美状态发展而来的,道德修养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柏拉图曾指出,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使他在理智尚未发达的时期,就养成和谐的心灵和恰当的情感态度。
美育具有“创造教育”的意义。美育发展创造力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点。一,解放无意识,保障自发性。创造活动的自发性源于深层心理冲动的自由涌现,而美育过程是情感自由解放的过程,能减轻对深层心理活动的压抑与束缚,使之不断受到激发,保持旺盛的活力。二,发展心灵的独创性。独创性是创造的一个基本要素。在美育过程中,探索新事物和新方法、产生新感受和新经验、表现新观念和新题材不仅不受到压制,而且受到保护和激励,这对于形成追求独创性的兴趣、自觉意识和价值观念十分有利。三,促进直觉能力的发展。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直觉能力是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审美过程中,知觉、想象和情感体验均具有将感觉材料和情感经验整合成为有机整体,创造出审美意象的能力。因此,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美育内在包含着发展创造性直觉能力的功能。
(摘编自杜卫《美育三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育虽由德国人席勒提出,但对它的研究,中国比欧美国家更重视。
B. 美育可以促进人感性方面的发展,人的感性是其生存是否能够完满、幸福的前提。
C. 美的理性内涵是“善”,没有“善”这个理性内涵,美也就没有办法被人们理解。
D. 美育过程能减轻对深层心理活动的压抑与束缚,这对发展人的创造力有重要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美育研究的时代发展为基础,论证了美育为适应新世纪而具有新意义。
B. 文章在论证美育的“感性教育”意义后,又论证了其与理性的关系,逻辑严谨。
C. 引述柏拉图关于音乐教育意义观点,增强了对美育与德育关系论证的权威性。
D. 与重视创新的时代特点有关,文章对美育“三义”的论证侧重于“创造教育”方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美育的本义是“感性教育”,这种感性教育是不能离开理性教育而独自存在的。
B. 道德修养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美育,恐怕也就不会有德育的存在。
C. 美育具有发展创造力的功能,因此重视美育的国家,应是科学创造活跃的国家。
D. 美育保障创造自发性,激发探索兴趣,发展直觉能力,从而让人具有了独创性。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美的理性内涵是‘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美不仅具有感性的外观,也具有理性的内涵,这个内涵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善’”,选项去掉了“相当程度上”这一修饰成分,改变了句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侧重于‘创造教育’方面”分析有误,综合全文来看,文章对美育“三义”的论证并无侧重,三者是并列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没有美育,恐怕也就不会有德育的存在”说法有误,审美不等同于美育,道德修养也不等同于德育,故根据“道德修养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不能推出“没有美育,恐怕也就不会有德育的存在”的结论。
C项,“重视美育的国家,应是科学创造活跃的国家”说法有误,“重视美育”不是“科学创造活跃”的充分条件,故不能根据“重视美育的国家”推出其“科学创造活跃”。
D项,“从而让人具有了独创性”说法有误,不是美育“让人具有了独创性”,而是美育有利于发展独创性。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而仅2018年前六个月,产值就已经接近100亿元。此外,科幻在各种媒体上全面落地,除传统纸媒外,其他出版机构也都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表科幻作品,各种音频产品纳入了科幻作品赏析,甚至网络综艺节目也开始与科幻界合作。当然,还有科幻影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国产科幻电影票房总计22亿元,科幻网剧产值达16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科幻也正在走向世界。近些年,已经有大概30名作者的100余部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认为,这是自“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
(摘编自《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光明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二:
小说《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谈到,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着力描写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同,科幻文学的特点是描写渺小人类个体与宏大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在《流浪地球》中,人类作为整体出现,不是不同个体、种族之间的冲突,而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创作的,地球是全部历史、文化、文明之根的一个象征。带着地球一起在太空航行,表达了中国人对故土、对家园的感情和情怀。我在宇宙的大背景下去表现这种情怀。”清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贾立元认为,刘慈欣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作家在学习、借鉴外国优秀科幻作品的基础上,从本民族的经验和冲动出发,去探索人类未来图景的长久努力。
科幻文学作家韩松表示,一个国家在成长为经济大国后,其实力必然在文化和科技上有所反映。想象力是大国实力重要的元素,《流浪地球》对中国近年来发展积累的实力进行了很好的展示。事实上,近年获得国内外重要科幻奖项的作品,无不把视角投向重大现实命题,涉及科学对社会和人性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变迁、中国在多元化世界中的位置、民族国家在太空时代的走向、人与宇宙的深层关系等,这或有助文艺摆脱视野局限,回到更广阔的人文关怀,焕发新的想象空间。
(摘编自《<流浪地球)强势掀起科幻文学热》,《文艺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三:
一般来说,文学或者艺术的创作要遵循金字塔原理,即在大量的水平较低的作品上面才能产生出少量的优秀作品。我国的科幻创作人员结构不像金字塔,而像一根筷子。科幻研究者三丰做过统计,目前国内有一定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科幻作者大约30人,相对于我们接近14亿的人口基数,真是少得可怜。
科幻小说创作是一个高门槛的工作,它对作者的文学造诣和科学素养要求都很高。中国科幻第一人雨果奖得主刘慈欣之前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高级工程师;银河奖获奖次数最多的王晋康,西安交通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银河奖京东文学奖获得者韩松,武汉大学毕业,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编;除科学素养很高,这几位科幻作家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不是专业写作。这是因为科幻创作收入太低,只靠科幻创作就能养活自己的人极少。在我国,绝大多数科幻作家都要另觅赚钱方式养家糊口甚至倒贴来养活自己的科幻爱好与创作。
(摘编自孙赛波《热闹过后科幻文学的春天在哪里》,《齐鲁晚报》2019年2月1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2018年前六个月我国科幻产业的产值来看,该年度我国科幻产业的总产值将可能超过此前一年的140多亿元,成为历史新高。
B. 与科幻文学描写渺小人类个体与宏大自然、宇宙的关系不同,《流浪地球》是把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表现的。
C. 想象力是大国实力的重要元素,这种想象力在《流浪地球》中有很好的展现,可以体现中国近年来发展.积累起来的实力。
D. 科幻创作门槛高、收人低,导致我国的科幻创作人员过少,因此,我国虽有一些高水平的科幻小说作者,前景仍不容乐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科幻不仅在国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已经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功夫”之后,我国又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
B. 中国科幻文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科幻文学的鲜明特色,《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一起在太空航行的故事,就表现了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
C. 近年来,中国优秀科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宏大视野,可能会助推整个中国文艺摆脱视野局限,回到表现广阔人文关怀的正道上来。
D. 文艺创作--般要在大量的水平较低的作品上面才能产生出少量的优秀作品,相对于这个金字塔原理来说,中国科幻文学是个特例。
6. 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科幻创作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A
6.
①既学习、借鉴外国优秀科幻作品,又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具有中国特色。②以中国近年来发展积累的实力为后盾,视角投向重大现实命题。③科幻作者兼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和科学素养,且热爱科幻文学创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与科幻文学描写渺小人类个体与宏大自然、宇宙的关系不同”说法有误,“描写渺小人类个体与宏大自然、宇宙的关系”是所有科幻文学的共同特点,《流浪地球》也不例外。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也已经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说法有误,原文是说中国科幻正在走向世界,但是不代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材料二提到“刘慈欣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作家在学习、借鉴外国优秀科幻作品的基础上,从本民族的经验和冲动出发,去探索人类未来图景的长久努力”,这里说明中国优秀科幻创作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借鉴外国优秀科幻作品,又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具有中国特色;“近年获得国内外重要科幻奖项的作品,无不把视角投向重大现实命题,涉及科学对社会和人性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变迁、中国在多元化世界中的位置、民族国家在太空时代的走向、人与宇宙的深层关系等,这或有助文艺摆脱视野局限,回到更广阔的人文关怀,焕发新的想象空间”,这说明中国优秀科幻创作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中国近年来发展积累的实力为后盾,视角投向重大现实命题;材料三提到,“科幻小说创作是一个高门槛的工作,它对作者的文学造诣和科学素养要求都很高”, 中国科幻第一人雨果奖得主刘慈欣、银河奖获奖次数最多的王晋康和银河奖京东文学奖获得者韩松等人,不仅文学造诣和科学素养高,而且对科幻文学十分热爱,这也是我国优秀科幻创作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请求支援
周海亮
你的剑叫做残阳剑。这柄剑威力强劲,你可以同时斩掉十五名顶尖高手的头颅。你的独门暗器叫做天女针。你面对围攻,只需轻轻按下暗簧,即刻会有数不清的细小钢针射向敌手,状如天女散花。天女针一次可以杀敌八十,中针者天下无解。靠着残阳剑和天女针,你打败了飞天燕,杀掉了钻地鼠,废掉了鬼见愁的武功。他们全是江湖上一顶一的高手,他们全是杀人不眨眼的黑道魔头。从此你声名大振,投奔者众。
现在你拥有一支军队,占有一座城池。你的军队勇士五千,良驹八百;你的城池繁华昌盛,鸡犬相闻。
你不停地和道上的兄弟签署着攻守同盟。你还和神枪张三、铁拳李四、一招鲜王五结拜成兄弟。你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招兵买马,筑固城池。似乎四分五裂的天下不久之后就将统一,你将成为万人瞩目的头领或者君王,你将拥有无涯江山,无尽财富,无穷权力。你沉浸在难以抑制的兴奋之中,你常常会在梦里笑出了声。
可是,鬼见愁突然杀了回来。
其实那天你并没有完全废掉他的武功。那天你有了小的疏忽。鬼见愁凭着多年的武功造化医好了自己,又用三年时间练就了一门邪道武功。现在他率精兵五万,包围了你的城池。
敌十倍于你,你并不害怕。因为你的勇士们个个以一当十。
你的五千勇士扑出了城。你试图将鬼见愁的五万精兵一举歼灭。可是你很快发现自已犯下一个错误。——鬼见愁的五万精兵,完全以死相拼。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极度疯狂。你砍断他的矛,他会用拳头打你;你砍断他的胳膊,他扑上来撕咬你的咽喉;你砍断他的脖子,他还会在倒下去的一刹那,用脚踢一下你的屁股。尽管你的五千勇士个个骁勇善战,可是最后,他们不得不退了回来。
五千勇士,只剩三百。
鬼见愁精兵五万,尚有八千。
你关了城门,开始求援。
你给神枪张三飞鸽传书,让他速来救你。几天后你得到消息,神枪张三早被一无名剑客杀于某个客栈。
你千里传音给铁拳李四,让他速来救你。铁拳李四回话说,现在我也被围,自身难保,如何救你?
你在城墙上放起求援的烟火,这烟火只有一招鲜王五才能看懂。一会儿王五放烟火回答你,他说,我正在攻城掠池,无暇管你。你好自为之。
无奈之下,你计划弃城。你已经管不了城里百姓的死活。现在你只想自己逃命。夜里你率剩下的三百勇士突围。那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你挥舞你的残阳剑斩下无数头颅。你的天女针霎时间消灭掉鬼见愁八十名贴身保镖。可是当你抬头,你突然无奈地发现,现在,你只剩下一名勇士,而鬼见愁,尚有精兵一百。
你的天女针已经射完最后一根钢针。现在它成了废物。
你的残阳剑已经卷刃并且折断。现在它不如一把菜刀。
你和最后一名勇士逃回了城。鬼见愁甩手一镖,你的勇士就倒下了。倒下前他为你紧闭了城门。他忠心耿耿。
鬼见愁将城围起,不打不攻。他想将你折磨致死。
其实鬼见愁只剩士兵一百。你只需再有一把残阳剑,再有一管天女针,就可将他们全部消灭。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也没有了士兵,更没有了兄弟和朋友。你呼天天不响,叫地地不应。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
你向你妈求援。
你妈六十多岁。
你妈是一位农民。
你妈连鸡都不敢杀。
你给你妈打电话,你说学校又要收学费了,五百块。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
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
你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匹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
你保全了自家性命。你还可以行走江湖,招兵买马。
即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妈。
(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二人称展开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让读者能观照自身,让小说中的“你”成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参照,具有警醒作用。
B. 小说虽然塑造了一个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的形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青少年做行侠仗义、扶危济困英雄的愿望。
C. 从骁勇善战到退守城中,从求援不成到弃守突围,再到逃回城中陷人绝望,虽然只是虛拟世界的江湖之战,却写得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D. 小说最后一段说明母亲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都是“你”坚实的依靠,这既是对母爱的颂扬,也是对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的警醒。
8. 开头用一整段篇幅写“你”两件武器的威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描述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但母亲的形象却十分突出。小说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写武器威力无比,为下文写“你”用这两件武器杀敌无数、失去武器后无能为力做铺垫,暗示“你”对武器的依赖;为向母亲求助的情节做铺垫,从而突出母爱的可贵;开头让人误以为是武侠争斗的内容,有助于制造出人意料的效果。(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9. (1)对比手法。用张三、李四和王五的不能救助和母亲的立刻回应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形象。(2)侧面表现。用“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侧面表现母亲对孩子无保留的爱。(3)语言描写。用母亲“好,我马上照办”写出了母亲对孩子要求毫不犹豫的表现。(4)衬托(反衬)手法。以“你”在网络游戏中的艰难处境,衬托出母亲坚强后盾的形象;母亲六十岁、农民、不敢杀鸡写出母亲年高、不富有、胆小,衬托出在救助孩子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5)白描的手法。以母亲六十岁、农民、不敢杀鸡的简洁勾勒塑造出善良朴实的形象。(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在文中没有体现,文中写的是人物沉浸在“拥有无涯江山,无尽财富,无穷权力”的兴奋中。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文中情节设置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把握交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构上主要考虑其与前文、后文、标题的关系;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以及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
首先,开篇渲染两件武器的威力,与“你的天女针已经射完最后一根钢针。现在它成了废物。你的残阳剑已经卷刃并且折断。现在它不如一-把菜刀”“其实鬼见愁只剩士兵一百。你只需再有一把残阳剑,再有一管天女针,就可将他们全部消灭。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等内容形成对比,从而暗示“你”对武器的依赖。
其次,写两件武器的威力无比与后文“你向你妈求援……你给你妈打电话,你说学校又要收学费了,五百块。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你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匹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即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妈”形成对比,说明任何威力无比的武器也比不上“母爱”,从而有助于突出母爱的可贵。
再次,开头写“你的剑叫做残阳剑。这柄剑威力强劲,你可以同时斩掉十五名顶尖高手的头颅。你的独门暗器叫做天女针。你面对围攻,只需轻轻按下暗簧,即刻会有数不清的细小钢针射向敌手,状如天女散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与后文“你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匹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想结合,制造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对常见的人物塑造手法有所积累,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答案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明确手法,结合内容阐释手法,分析手法效果。
结合“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也没有了士兵,更没有了兄弟和朋友。你呼天天不响,叫地地不应。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你向你妈求援……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可知,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张三、李四和王五的不能救助和母亲的立刻回应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对孩子无保留的爱。同时以“你”在网络游戏中的艰难处境,衬托出母亲坚强后盾的形象。
结合“你妈六十多岁。你妈是一位农民。你妈连鸡都不敢杀”可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简洁勾勒,塑造出了年岁已高、善良朴实的母亲形象。同时衬托出在救助孩子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
结合“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可知,作者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要求毫不犹豫的表现,从而凸显了母爱的伟大。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B. 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C. 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D. 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B. 从,即“纵”,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该政策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C. 宣王,是战国齐国国君田辟疆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D. 闾阎:指里巷内外的门或里巷,在“夫苏秦起闾阎”中意思是民间。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一句中,闾阎代指房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早年失意。苏秦早年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后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
B. 苏秦知耻后勇。面对家人的嘲讽,苏秦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博览群书。用一整年的功夫,悉求周书《阴符》真缔,最终成为了六国的国相。
C. 苏秦知恩图报。富贵后,他不仅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还厚赏借钱给自己做路费的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D. 苏秦多谋心狠。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他甚至不惜让齐王车裂自己。而凶手也果然中计而出,齐王便诛杀他为苏秦报仇。燕人对此深感叹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2)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知苏秦,都瞧不起他,不信任他。
(2)他的嫂子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谢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句子大概意思是: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
A项,“臣”作“车裂”的宾语,为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能分开,排除A项;
BD项,“齐王”是“谓”的对象,构成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或:“谓……曰”意思是“对……说”,为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或:“于齐”是“作乱”的后置状语,意思是“在齐国谋乱”,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该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张仪”说法错误,“张仪”是“连横”的代表人物。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需要考生结合语境进行辨析。
D项,“燕人对此深感叹服”错误,原文表述为“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并不是选项中的“燕人对此深感叹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句中,省略“求说周显王”主语“他”,翻译时补齐;“说”,游说;“左右”,名词,左右的人,周围的臣子;“素”,向来;“习”,熟悉;“少”,动词,轻视,瞧不起;“弗”,表否定,不。(2)句中,“委蛇蒲服”,指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以面掩地”,指脸贴着地面;“谢”,谢罪;“见”,看到;“季子”,名词,称兄弟排行中年龄最小的人;“位高金多”,地位显贵,钱财多。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先生学习。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回到家里。兄弟、嫂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作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耍嘴皮子, 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很惭愧,自感悲伤,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找出阅读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埋头读书,却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研读它。过了一年,悉求其真缔,说:“这些足可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知苏秦,都瞧不起他,不信任他。
六国合纵成功而同心协力。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于是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为什么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谢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亩良田,我难道还能佩带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一百钱做路费,到现在获得富贵,用一百金(一百万 钱)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去自己申说。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跟我到燕国去, 在易水边上,您再三要离开我,那时,我正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责怪您,因此把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齐宣王去世,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把葬礼办得铺张隆重用来表明自己的孝道, 高高地建筑宫室大规模地开辟园林,以表明自己得志,打算使齐国破败,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去世,燕哙登基做了国君。此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动出来了,齐王因而就把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分……”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5.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A 15.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思想的能力。A项“全诗基调昂扬奋发”是错误的,因为“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两句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诗歌的情感基调应是激愤的。另外从“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句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伤感,因此在激愤之中,还渗透着诗人的悲伤之情。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抒发了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感慨;“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表现了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现实;“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站在全诗角度适当展开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与桃花源人交谈时,发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们与世隔绝之久。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了蜀地险恶的政治形势后,劝告前往蜀地的人说“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会超过学生,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乃不知有汉 (2). 无论魏晋 (3). 锦城虽云乐 (4). 不如早还家 (5). 闻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句中注意提示词“与世隔绝”;(2)句注意“劝告前往蜀地的人”;(3)句注意要填的是“原因”。一定要读清题干,以免掉入题目设的“陷阱”。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止到2月9日12时,因抗击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公职人员54人,其中党员36名,占比66.7%。与党员总数占14亿人口不足7%形成鲜明对比。数字告诉世人,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是谁在 ,是谁 。
“我是党员,我先上”。多么朴实的一句话,( )。这种力量从何而来?面对 感染的风险,难道他们没有畏惧?事实上,党员也是普通人,他们身后也是一个个家庭。选择在这时挺身而出,不仅仅因为入党时的宣誓,更因为他们懂得“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明白舍小家、为大家,这是身为党员的职责和本分。在牺牲的党员名单中,有不幸被感染的医生,有连续奋战突发疾病去世的民警,也有在落实联防联控中不幸去世的基层工作者,对他们来说,共产党人绝不是一个 的名词,而是一个个实在的行动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是摆在14亿人面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所畏惧 义不容辞 疫病 形象
B. 挺身而出 义不容辞 疫情 形象
C. 无所畏惧 义无反顾 疫情 抽象
D. 挺身而出 义无反顾 疫病 抽象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却蕴含着丰富的含意 B. 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蕴藏其中
C. 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D. 让我们好像有了无穷的力量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
B.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同时间与病魔的赛跑、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C.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担责、守士有责、守土尽责。
D.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无所畏惧”指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侧重“心理”;“挺身而出”指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侧重行动。依据后文“我是党员,我先上”,此处应选“挺身而出”,排除AC。“义不容辞”指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偏向责任;“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偏向主观情感。此空强调“共产党人”乐于奉献的情感,应选“义无反顾”,排除B。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后文写“这种力量从何而来”,依据话题一致原则可排除A,依据“启后”原则,可排除B;前文写“朴实的一句话”,与“无穷的力量”是转折关系,排除D。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原句有三处错误,①“防控”的意思就是预防和控制,“防治”的意思是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防控”工作比“防治”工作更广泛,与“广大党员干部”相搭配,应选“防控”,排除AC。②“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成分残缺,应为“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排除AB。③“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语序不当,应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排除AC。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___。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_____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_____”。
【答案】 (1). ①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 (2). ②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3). 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第一个空通过前一句“近视患者戴眼镜后”可得出答案“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第二个空通过前一句“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可得出答案“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通过第三个空的双引号可知这是引用,通过前面的内容“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可得出答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
21.请用一句话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广西市场监管局加速推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改革,坚决精简开办环节,优化程序,压缩时限。6月20日,广西企业开办全环节办理时间已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实现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自2月20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广西新设企业5.
2万家,同比增长14‰。
【答案】广西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题型中的拟写一句话新闻。具体作答时,应先确定主语,然后再嵌入事件即可。一般表述为“谁做了什么”另注意字数限制。
本题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层意:广西推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改革。第二层层意:广西实现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第三层层意:这件事的意义。
由此,可以知道此新闻主语应是“广西”事件是“实现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元2020年4月27日,天气,晴,晚上19:00,西藏某中学高三某班,班级人数46,住校生14,走读生32,在年级组的牵头下,在各位班主任的大力配合下,展开了一场手机大清查活动,查获4部手机,并予以没收。后续处理,将继续进行……
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热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手机可以进校园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
作为学生,我认为手机可以进校园。
没错,正如刚才老师所说,手机有很多危害,但那是玩手机,是对手机的不正确使用造成的。正如不能因为凶杀的存在,就没收所有的菜刀;也不能因为车祸的发生,就销毁一切车辆。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促进学习。
当我有个字不认识,而手边没有字典时;当我有个题不会做,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时,手机就是我最好的帮手。是的,有老师,但不能所有的老师整天跟着我们呐?!白天在这儿,那晚上呢?这科老师在,那别的老师呢?问别人,就会干扰别人!第2天问老师,老师也很忙啊!老师有时也需要上网查,其实我们可以自己分担一下的。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要独立思考,考试不让带手机,平时学习也不应该让。我们当然知道学习和考试是不一样的。考试考的是能力的运用,当然还有对知识的积累,但学习是利用一切手段来积累运用,包括手机网络。君不见网络课程遍地开花,谁不知老师也要年年远程研修的。信息时代,谁能例外?谁例外,就是闭目塞听,就会孤陋寡闻,就会甘做井底之蛙,而自绝于世界!
当然老师的担心并非多余,其实我对自己也没大有信心。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对手机一禁了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难道自制力的培养不是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吗?这种武断一刀切的做法,对过去是割断我们生活的历史,对将来是把责任推给社会。
去年有件事情,说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大学报名时遭遇电信欺诈,得知真相后诱发心脏病猝死的事情。网上有假恶丑,我们知道,但这就更需要有人指导啊,家长固然有责任,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有这个能力,如果学校组织专业老师指导我们,甚至联系公安部门给我们做下培训,进而,我们再回去传递给家长,教育反哺社会,也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果能如此,善莫大焉。
当然,老师们担心的主要还是玩游戏和交朋友。在此我郑重承诺:
第一,绝不玩游戏,不看色情、暴力、凶杀的图文信息和视频。
第二,不交陌生朋友,绝不私自离家出走,会见网友。
第三,严格时间限制,上课绝不开机,晚自习查资料一定静音。
如有违反,手机没收,任凭学校处罚。
愿拥有手机的同学,如虎添翼,为我们的学习锦上添花。
再次恳请学校和老师们同意手机进校园。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及写作类型,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依据试题要求认真审题立意,完成写作。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主旨与内涵,并进行准确的立意。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针对西藏某中学高三某班展开了一场手机大清查活动的讨论,其中西藏某中学高三某班展开了一场手机大清查活动暗含写作的范围是针对手机应不应该进校园的问题;另外,材料提供了三种看法供学生参考,具体的观点还是需要考生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再者,本题要求考生“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对写作的限制性最为具体,应高度重视,任务指向明确,就是从学生、教师、家长三种身份中任选一种,谈对“西藏某中学高三某班展开了一场手机大清查活动”的看法,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思考选择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写作,从任一身份的角度考虑手机进校园的利与弊。建议写作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述清晰,有理有据,切忌脱离材料,言之无物。
本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使考生有话可说,让考生根据不同人物身份思考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既考查考生思维能力,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考生也容易忽略写作任务要求,一不小心就写成了自己的看法,而不符合“学生、教师、家长”三种身份之一。这点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讨论结果,可做一下梳理:
【反对】教师:影响学校管理:手机考试作弊,手机遗失或偷窃等,影响班风校风;不利于老师管理,扰乱课堂纪律,影响他人学习;交友抱团,不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构建等;
学生:影响学生成长,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炫耀,助长虚荣心,不利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乱交朋友,性格扭曲,校园欺凌;近视成灾,颈椎变形,手机辐射等,影响身体健康和未来择业;沉迷网络,迷失自己,荒废学业;网络不良信息,扭曲价值观等。
家长:影响亲情关系:沟通减少,关系冷漠,损害亲子关系等。在手机上的消费用资过高,增加家庭矛盾或负担等。
【赞成】社会:手机是带给人类的高科技产品,是传递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电子工具,本身并无利弊之处,关键在于我们要教育学生健康、文明的心态来合理的使用手机。身处信息时代,禁止使用手机不理智。
老师(学校):限制手机的使用范围:上体育课、考试期间禁止带手机,以防止手机遗失或作弊;或者周一至周五手机交由老师保管,周末再领取使用;增强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
开班会讲座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不良信息、正确交友,正确对待手机等。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与信息化社会接轨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资源储备和安全防护系统。教育要应对信息化社会,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新加坡学校自信大方的“邀请”手机“进校园”,能有效对未成年人进行指导和引领;迎接新型的教与教学改革,如翻转课堂、跨媒介的教学等,需要借助手机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鉴别、整理等。
学生:方便查阅资料,接受新闻动态、关注世界;加强与父母、与同学的沟通联系;遇到突发情况,迅速通知老师和家长等。
参考立意:
观点1:手机不该进校园,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观点2:手机可以进校园,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
观点3:手机进校园要视具体情况而言,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
行文思路: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文章开篇以学生的身份提出观点“手机可以进校园”;然后陈述理由:先说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接着说正确使用手机带来的学习上方便,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说明手机使用的益处,最后做出保证说明让手机进校园的必要性;文章最后提出希望与恳请,照应观点,收束全文。
素材:
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当学生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
4、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5、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6、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
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相关文档
-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2021-06-0426页
- 上海市普陀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2021-06-048页
-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2021-06-0426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0届高三一2021-06-0329页
- 辽宁省鞍山一中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2021-06-0317页
-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2021-06-0324页
-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一2021-06-0327页
-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06-0327页
- 【语文】天津市河西区2020届高三一2021-06-0320页
- 广西省柳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2021-06-0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