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50 KB
  • 2021-06-03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人南渡与“江南”的形成 黄雯兰 ‎①江南是宋元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南宋时期,有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江南的农业已非常发达。分析“江南”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我们发现北人南渡对“江南”的影响非常深远。‎ ‎②南迁人群的阶层分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皇室、世家大族和官吏为主体的上 层社会,称为衣冠士族,他们将中原地区的精英文化传入江南地区;另一类为工匠、农民、士兵等普通 百姓,是社会的中下层,他们将中原传统的市民文化传入江南地区。在北人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江南”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衍。‎ ‎③首先,由于江南位于太湖东部平原湖泊低洼地带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历次人口南迁都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和水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原本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唐中后期,在江南大部分荒地被开垦后,人们集中开辟大批围田、圩田、梯田等。至北宋末年“圩田”开始普遍流行,“塘浦圩田”系统和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④其次,南迁移民为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手工业产品的增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江南市镇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南宋时期迎来了市镇发展的高潮,黎里古镇便是在这一时期由村庄扩大为市镇的,其建镇直接受到了南宋人口激增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空前繁荣,数量急速增加,并形成专业化市镇网络体系,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国内外贸易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最后,在北人南迁的过程中,北方文化不断传入江南地区,本地文化与北方外来文化不断融合繁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文化”。东晋时期,北方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南,赋予了江南城市诸多文化品格,例如礼乐文化、士人精神、山水品格、朝隐生活、声色之风等。唐长孺曾指出吴亡之后,江南士人羡慕中原风尚的心理:“一到晋室东迁,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便移到了建康,改变了江南所固有的较保守的文化、风俗等等。”唐末时期,大量的士大夫等非生产性人口进入江南地区,他们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古文运动、诗坛、绘画技法、儒学革新、文士入幕等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周昉、吴筠等人。南宋时期,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在诗歌、绘画等方面都对江南产生了影响,有以李唐为代表的画家、以陈与义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在战乱中南迁,还有中原一些北方士大夫在到达江南后,开始兴学重教,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跟随士人的学生数量越 来越多,如河南洛阳人郭维于建炎年间前往江南地区,“以北学教授诸生,从者如云”。此外,汴京移民还将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传统小吃、说唱艺术等带入了临安,丰富了江南的市民文化生活。‎ ‎⑥江南文化既体现了精英和市民层面的文化,又体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生活志趣。“江 ”一词不仅代表着一个经济发达和文化先进地区,而且也逐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 ‎(摘编自《文史知识》016年第3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南迁人群的阶层分布广泛,上层社会由皇室、世家大族和官吏组成,他们将中原地区的精英文化传入江南地区。‎ B. 在历次南迁过程中,人们在江南都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和“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将“蛮荒之地” 变成了 “鱼米之乡”。‎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市镇的兴盛,明清时期市镇数量急速增加促使江南地区成为贸易体系中心。‎ D. 东晋时期,北方的中原文化随着南迁而融入到了江南城市诸多文化品格之中,例如礼乐文化、 士人精神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说明在南宋时期北人南渡给江南带来了巨大的 影响,北人南渡是江南地区迅猛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B. 文章在首段提出“北人南渡对'江南,的影响非常深远”的观点,然后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观点。‎ C. 文章第⑤段列举南宋时期的画家李唐、诗人陈与义,是为了证明南宋时期,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在诗歌、绘画等方面都对江南产生了影响。‎ D. ‎ 引用“以北学教授诸生,从者如云”是为了说明一些北方士大夫在到达江南后,开始兴学重教, 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跟随士人识文求学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人南渡对“江南”的影响非常深远,衣冠士族将中原的精英文化传入江南地区,这是形成“江南文化”的主要原因。‎ B. 在“江南”文化不断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南迁过来的北方文化一方面与之互相交融,一方面也促进了它的繁荣与发展。‎ C. 人口南迁使“蛮荒之地”变成“鱼米之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为促进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D. 随着北人南迁,“江南”以其发达的商品经济、先进的文化、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A项,以偏概全,“由皇室、世家大族和官吏组成”的“上层社会”缩小了范围,原文是“以皇室、世家大族和官更为主体的上层社会”。‎ C项,促使江南地区成为贸易体系中心的原因不仅仅是“市镇数量急速增加”,还有“专业化市镇网络体系的形成”。‎ D项,“融人”错误,应该“赋予了江南城市诸多文化品格”。‎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说明在南宋时期北人南渡给江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北人南渡是江南地区迅猛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错误。原文是:有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江南的农业已非常发达。可见,“苏湖熟、天下足”是为了说明南宋时期江南的农业已非常发达。‎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精英文化……主要原因”无中生有,文章第②段提到北人南迁所带来的文化有“精英文化”和“市民文化”两类,这二者并无主次之分。‎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建立中医馆,大到打造产业研发平台,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抢占千亿级市场。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管理者过于商业物质利益化,将医生收入与日常工作相挂钩,无论是在医疗水平、医生资源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大打折扣。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医院”事件再次发酵。‎ 其次,备案制实施后,滋生了大批中医诊所行业,让人才(医师专家、馆长、技术人员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往往门前冷落。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最后,诊疗手段比较单一,中医诊治疾病,坚持的是“望闻问切”四大原则,医生的主观判断成分居多,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并且服务简便。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引进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从体检、健康咨询、治病、康复、美容、财富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中医理念,营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摘编自搜狐网《浅谈中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材料二:‎ ‎(摘自动脉网《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数据报告》)‎ 材料三:‎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前沿医学强调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而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他坦承,中医落后的是技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 张伯礼说:“我们启动中药现代化战略到现在20年了。20年前,我们就提出来中药走向国际。当时信心满满,没有想到举步维艰。但是,20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前进。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浓,但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因为我们完全是两种文化。国外对中药的复方,多个成分的复杂体系不关注,他关注的是如果作为一个药,怎么控制它的品质和质量,怎么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 张伯礼指出,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他说:“这些中药都是国内比较好的药,但到了国外,评价的方法比我们要苛刻,完全按照西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过程虽然长了点,但是非常有益,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美国药典委员会、美国FDA也说,他们对于植物药的评价很多借鉴了中国人的一些方法,例如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分析等等。”‎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报道在线《中医名家罗浮山论道共商中医药发展前景》)‎ ‎4. 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但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商业化怪圈。‎ B. 中医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经驳的“老中医”更受广大患者欢迎,而年轻中医大夫们,则不大受人欢迎。‎ C. 中医诊治疾病,运用的是传统的“望闻问切”医生更多是依靠主观判断进行诊断,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 D. 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2011-201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两位数。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B. 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中医理念并不落后,落后的是技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 C. 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越浓,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关注中药的复杂体系,关注的是中药的品质和质量以及如何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 D. 中西医观点的碰撞过程,既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和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让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 ‎6. 请结合材料,简述中医药发展将有怎样的前景。‎ ‎【答案】4. D 5. C ‎ ‎6. ①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融合将促进中医药发展。②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③中西医观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使中成药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④中医行业人才吃香,中医行业人才大量涌现。‎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混淆未然和已然。原文说“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这是指“未来诊所的形态”,不是现状。‎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标准也越来越高”错,原文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原文“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可以概括为: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融合将促进中医药发展。‎ 根据材料二图标中的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 原文“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可以概括为:中西医观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使中成药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 原文“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可以预计,随着中医行业的繁荣,中医行业人才吃香,中医行业人才大量涌现。‎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厨师的书法 周华诚 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 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 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 ‎“道道菜都好吃!”‎ 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还能聊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乱坠,舞出一朵花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吃饭工具而已。但能聊天,就不一样了。‎ 老余聊天,并非瞎扯。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为:一、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老余肚里有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 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 一人一瓶啤酒,我和当年的小余、现在的老余,面对面坐着聊天。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家小饭店。我的理解是,这既是老余自我修行、观照內心的地方,也是老余结交众生、看见世界的地方。‎ 怎么说呢,老余198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 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直用到现在。‎ 我问老余“途中”何谓?‎ 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 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 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 这么一想,老余说得对。做菜,写字,道理是相通的。说白了,是一种悟性,是你对工具的熟悉。当你对笔墨与纸的关系,或者对菜肴与水火的关系,了解透彻,运用娴熟之时,这些东西就会成为表达内心的一种工具。工具不再重要,内心才变得最重要。‎ 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 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才是最重要的。‎ 比方说吧,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 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 老余开店几十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识过,都打过交道。老余听话听音,三句话一接,就知道对方的身份甚至口味。‎ 现在,老余也是偶尔才下厨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 继续喝酒,聊天。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 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了,味道真好。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菜都好吃……‎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标题名为“厨师的书法”,写厨师不言其厨艺,却强调其书法,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老余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没有了,书法使老余得以从琐碎的生意中超脱,达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C. 文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 一个厨艺高超、书法精妙、淡泊名利、内心通透的人物。‎ D. 结尾“道道菜都好吃”与开篇形成呼应,既突出了老余高超的厨艺,也有对他人生态度与境界的赞美。‎ ‎8. 老余为自己饭店改名为“途中”,请结合全文分析“途中”包含的意蕴。‎ ‎9.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途中”包含老余对厨艺、书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绝活、书法精妙为满足和终点,而是不断追求进步。②“途中”包含老余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过日子不只是为了舒坦不差钱,更是为了生活充实,让人生有价值。③“途中”包含老余对精神世界的观照重视。他注重自己的爱好,不以书法和厨艺博取名利,只求内心的愉悦和丰盈。④“途中”包含老余对自己的名字的深刻理解。“途中”的“途,用拆字法,“余,在走路”。把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境界、精神上的超脱融合在了起。 ‎ ‎9. ①巧用比喻、反问等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和气势。如用“如沐春风”“如浴温泉”形象写出老余聊天给人的温暖之感;多处连用反问,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形成强烈的气势。‎ ‎②口语和书面语、文言交杂使用,使语言通俗亲切又不失典雅庄重。如“怎么说呢”“比方说吧”的口语表达,使语言生活化,亲切自然;“何谓”“答曰”“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等文言、书面语的运用,使语言古朴典雅,意蕴丰厚。‎ ‎③长短句结合使用,使语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如“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运用短句使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与长句配合,行文有变化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答整散句结合亦可)‎ ‎④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手法,有亲切感,真实感,表达灵活自由,便于情感的表达。如老余回答“我”对“途中”这一饭店名字是何意的询问:“我老余……”这是采用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介绍老余的技艺本事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吻米叙述,自由灵活地反映出客观内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书法使老余得以从琐碎的生意中超脱”错,一则生意并不琐碎;二则不是书法使他从生意中超脱出来的,老余不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厨艺上,都非常超脱。‎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本题,先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厨艺、书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绝活、书法精妙为满足和终点,而是不断追求进步。‎ 原文中“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过日子不只是为了舒坦不差钱.更是为了生活充实,让人生有价值。‎ ‎“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精神世界的观照重视。他注重自己的爱好,不以书法和厨艺博取名利,只求内心的愉悦和丰盈。‎ ‎“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自己的名字的深刻理解。“途中”的“途”,用拆字法。“余,在走路”。把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境界、精神上的超脱融合在了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特色。语言特色题一般从风格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常见 风格有:质朴平实、华美精致、含蓄蕴藉、诙谐幽默、严谨准确、条理清晰等。手法方面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厚;词语运用富有特色,生动传神;使用叠词,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感;句式整散结合,变化多姿;引用诗句,丰富文章内容,富有诗意等等。答题的时候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本题,先从手法角度分析,“如沐春风”“如浴温泉”这是比喻手法。“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这就到顶了吗?”等都是反问手法,举出例子,点出手法,还要分析其效果。‎ 从语体角度分析,“怎么说呢”“比方说吧”等都是口语,“何谓”“答曰”等是书面、文言化的词语。这样交错使用,使语言通俗亲切又不失典雅庄重。‎ 从句式角度分析,“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是短句。“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是长句。这样使语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从人称角度分析,“我老余……”是第一人称,介绍老余的技艺本事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这样有亲切感,真实感,表达灵活自由,便于情感的表达。‎ ‎【点睛】小说中的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择仁字智夫,以父任,为开封雍丘主簿。元祐中,金水河堤坏,十六县皆选属庀役①,得诣朝堂白事。宰相范纯仁独异之,曰:“簿领中乃有是人邪?”‎ 建中靖国初,畿内饥,多盗,以择仁知太康县。 始至,召令贼曹曰:“民穷而盗,非天性也,我以静镇之。若亡命椎埋故犯,我一切诛之,毋得贷。”群盗 相戒不入境!中贵人谭稹奴犯法,按致于理。稹羞恚造谮,徽宗召户部郎中宋乔年往鞫。乔年,伉吏也,疾驱至。候者惶遽入白,择仁著衣冠静坐庑下。乔年虑囚擿隐,剔抉帑庾出入,不能得毫毛罪,乃归传舍。择仁上谒,乔年迎笑曰 :“所以来,为察君罪,顾乃得一奇士,吾今荐君矣。”居数日,召诣阙。 ‎ 方有事青唐,擢熙河路转运判官,即以直秘阁为副使,从招讨使王厚领兵深入,克兰、廓城栅十三!加龙图,进集贤殿修撰,为京畿都转运使!郑州城恶,受命更筑之。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遂拜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故事,尹以三日听讼,右曹吏十辈列庭下,自占姓名,一人云:“某人送某狱,某人当杖,某人去。”而尹无所可否。有窦鉴者,以捕盗宠,官诸司使,服金带。择仁视事,狃旧态来前,叱而械诸狱,一府大惊。 卖珠人居民货久不返,度事急,匿宦官杨戬第,择仁迹取之,窜于远。‎ 戬中以事,出为显谟阁直学士、知熙州,从永兴军。走马承受蓝从熙言其擅改茶法,夺职,免。再阅岁,以徽猷阁待制领江、淮发运, 还直学士、知渭州。以病提举崇福宫,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改动) ‎ ‎【注】①庀役:雇用工匠。‎ ‎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 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B. 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C. 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 /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 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D. 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 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籍、赋税、文官选拔、财政收支等事务。‎ B. 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或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的官吏休息、食宿之地。‎ C. 龙图:宋代龙图阁学士省称,是一种虚衔,只增加个人的荣显,表示皇帝给予恩宠。‎ D. 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京畿”一词出现于东汉,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择仁执政严峻,声威慑人。他在太康主政期间,对盗贼发布告示,盗贼们得知后相互告诫, 不入太康县境内。‎ B. 吴择仁为官刚正,不惧权贵。他依法处置犯法的中贵人的家奴,毫不姑息,哪怕引发打击报复,亦镇定坦然。‎ C. 吴择仁能力出众,办事踏实。他能循迹逮捕并流放无良的商人,能使新筑城墙的土块坚如削铁。‎ D. 吴择仁德才兼备,仕途一帆风顺。他虽遭人谗言诬陷,但都能以从容坦荡的态度和工作实绩来化解危机,得到皇帝的赏识。‎ ‎13.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来,为察君罪,顾乃得一奇士,吾今荐君矣。‎ ‎(2)择仁视事,狃旧态来前,叱而械诸狱,一府大惊。‎ ‎【答案】10. C 11. A 12. D ‎ ‎13. (1)我来你这儿的原因,是为了审查你的罪,.却得到个奇人(德行、才能出众的人),我现在向朝廷举荐你。‎ ‎(2)择仁到职工作,(窦鉴)仍以过去那种惯习的姿态前来见择仁,(择仁大怒,)叱责窦鉴并给他戴上械具送人监狱,全府吏曹都大惊失色。‎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这段话意为:有人向皇帝进谗言说:“新城墙掺了沙土,反而不如旧城结实,将会很快坍塌。”皇帝听后大怒,秘密派人到新筑的城墙上取了土块,密封送来,让卫兵多次用力投掷,土块坚固精密如削铁。谗言没有得逞。‎ ‎“反不如故”中“反”为“反而”之意,与前文形成转折,“故”与前文的“新”相对,故应在“反不如故”前后断开,排除BD。“密遣取块城上”为“皇帝秘密派人到新筑的城墙上取了土块”之意.句式完整,“缄以来”是“密封送来”之意,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文官选拔”错误。文官选拔是归吏部掌管。‎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项,“仕途一帆风顺”“都能以从容坦荡的态度和工作实绩来化解危机”错误。由文末“戬中以事……夺职免”可知,吴择仁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通畅无阻的,也不是每次都能化解危机。‎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字落实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所以:……的原因。察:审查、考察。顾乃:却,反而。‎ ‎(2)视事:治事,任职。狃旧态:以过去那种惯习的姿态或者以过去那种积久养成的姿态。诸:之于。一:全,整个。‎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吴择仁宇智夫,因父亲官任的缘故,担任开封雍丘主簿。元祐年间,金水河河堤损坏,十六个县都要选派治理河堤的工匠,(由于率领役夫,择仁)得到机会到朝廷汇报事情。宰相范纯仁认为他与众不同,说:“簿领之中竞有这样的人物吗?”‎ 建中靖国初年,京城一带发生饥荒,盗贼四起,任命择仁担任太康县知县。择仁刚上任,就对盗贼们发布告示说:“老百姓因贫穷做强盗,并不是他们的本性,(所以既往不咎,而今)我静而待之。如果有亡命之徒继续杀人,明知故犯。我将全部处死他们,绝不宽恕。”盗贼们得知后相互告诫不入太康县境内。宦官谭稹的家奴犯法,被择仁按法处置。谭稹在羞怒之下造谣诬告择仁,徽宗皇帝召户部郎中宋乔年前往审查此案。宋乔年是刚直性急的官吏,接命后立即驱马前往。择仁的下人(见到宋乔年后)惊惶地跑进去向他报告,择仁穿戴好官服从容地坐在堂下。宋乔年审讯囚犯追查隐情反复盘查择仁的库银和粮仓的收支情况,但没有查出丝毫罪状,于是回到歇息之处。(后来)择仁前去拜谒,宋乔年笑着迎上去说:“我来你这儿的原因,是为了审查你的罪状,却得到一个奇人(德行、才能出众的人),我现在向朝廷举荐你。”过了几天,择仁被召到京城。‎ 青唐正发生了战事,(择仁)被提升为熙河路转运判官,就以直秘阁身份任副使,随从招讨使王厚带兵深入敌境,攻克兰、廓城堡和栅寨十三处。因功加封直龙图阁学士,进升集贤殿修撰,官任京畿都转运使。郑州城墙遭破坏,(择仁)受命重新修筑城墙。有人向皇帝进谗言说:“新城墙掺了沙土,反而不如旧城结实,将会很快坍塌。”皇帝听后大怒,秘密派人到新筑的城墙上取了土块,密封送来,让卫兵多次用力投掷,土块坚固精密如削铁。谗言没有得逞。于是(择仁)被授予户部侍郎兼任开封府知府。按照惯例,开封府尹要听三天的诉讼,属吏十人站在庭下,自报姓名,一人说:“某人送入某监狱,某人应当行杖刑,某人应该赶出去。”而府尹不赞同也不反对。有个名叫窦鉴的,以捕盗受宠。任诸司使,服系金带。择仁到职工作,(窦鉴)仍以过去那种惯习的姿态前来见择仁,(择仁大怒,)叱责他并给他戴上械具送入狱中,全府吏曾都大惊失色。有一个卖珠人占据民货久未归还,考虑到(择仁严刑峻法)事情紧急,吓得藏到宦官杨戩府中,择仁派人侦察到他的行踪将其逮捕,流放到远方。+‎ 杨戬借事情中伤他,择仁被调出京城担任显谟阁直学士、熙州知州,跟从永兴军。走马承受蓝从熙说他擅自改变茶法,被撤职,免官。又过了一年,(择仁)凭徽猷阁待制的身份总领江、淮发运。还朝后又任直学士,担任渭州知州。后因病调任提举崇福宫,起任青州知州,还没能够,上任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回顾往事起笔,写赵宋王者之师的摧枯拉朽之势,“将军谈笑士争降”与“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B. 颔联前一句写敌国的黄旗不复飘扬,所谓“三百年王气”黯然而终;后一句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紫气空收”表明敌国君主的运数已尽。‎ C. 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 D. 全诗语言概括精练,主题极富深意,既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也包含诗人作为思想家深沉睿智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案】14. C 15. 含意:用不着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伤感惆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理解错误。此两句诗的大意为:这里残破的城楼上已是草木从生,废弃的宫殿中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轩窗了。要明白此处的“破堞”和“废宫”都是前朝敌国的,并非指赵宋王朝的衰败。诗人用对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其衰败,以此来警醒赵宋王朝的当政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理解和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本题,第一问,解释诗句即可,这两句的意思是:用不着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 第二问,这是一首怀古诗,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其实就是问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看法。“不须”意思是“不要,没有必要”。颔联前一句写敌国的黄旗不复飘扬,所谓“三百年王气”黯然而终;后一句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紫气空收”表明敌国君主的运数已尽。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这些都暗含了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人们没有必要对历史伤感惆怅,因为无能为力。‎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遭遇粉身碎骨的酷刑也无所畏惧,一心捍卫自己的崇高志向。‎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的感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过,___________,_______”借古鉴今,给我们管理者的启示就是要赏罚分明,要善于用奖赏和惩罚这两种手段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的目的。‎ ‎【答案】 (1).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 岂余心之可惩 (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4).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 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兮、惩、瞬、陟、臧。‎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像水流一样互联互交、互通有无。然而一段时间以来, 互联网业界“盲目圈地”“围墙篱笆”等乱象频出,给用户体验带来不便,也为发展前景蒙上阴影。有人说,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不缺市值、不缺收入、不缺用户,唯独缺稳定输出的价值观。从公共管理角度来说,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支配地位实际上形成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公权力”,用好了可以受益匪浅,用 歪了就将 。倘若用 取代发展远见,只顾着“抢占地盘”,只醉心“厮杀內耗”,只攫取“人头流量“,甚至为维护垄断地位而不择手段打压竞争者,不仅会 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活力,还会削弱整个社会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前进动力。‎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要知道,产业再多、市值再高,都必须 顺应时代呼声、回应用户需求的企业文化,与互联网经济发展壮大同气同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A. 贻害无穷 一孔之见 压制 涵养 B. 流毒无穷 门户之见 压制 培养 C. 贻害无穷 门户之见 抑制 涵养 D. 流毒无穷 一孔之见 抑制 培养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里的大,不仅包括格局之广、境界之高,更包括体量之大、规模之大 B. —个企业,不仅要有大体量、大规模,更要有大格局、高境界 C. 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大格局、高境界,更要有大体量、大规模 D. 这里的大,不仅包括体量之大、规模之大,更包括格局之广、境界之高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手握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考验着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B. 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考验着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C. 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D. 手握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本题,贻害无穷:留下无穷的祸患。流毒无穷:流传的毒害,或指毒害流传。从语境来看,这里应用动词性短语,且"社会公权力"本身不是毒。故用“贻害无穷”。一孔之见:从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门户之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这里指因企业不同而产生的成见。故用“门户之见”。抑制:压下去;控制。压制:指用强力限制、制止。“压制”的对象通常是人。此处与“活力”搭配,应用“抑制”。涵养:作名词,意为“修养”;作动词,是指滋润培育。培养: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涵养”大多指在道德学问等修身养性方面而言,搭配的对象通常是较为抽象的事物。“培养”的对象通常是比较具体的。此处对象是文化,是抽象的事物,故用“涵养”。‎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本题,承上句,主语应该是“大”,而不是“企业”,排除BC。“体量之大、规模之大”与“格局之广、境界之高”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排除A。‎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本题,原句有两处问题:“巨大”和“洪”语意重复赘余,应删去“巨大”;“决定”一词使用不当,不合逻辑,“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不了“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应把“决定”改为“考验”。综合四个选项,只有A项完全改正。‎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三则应用文在内容上有三处不得体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 ‎①请柬:为庆祝新居落成,定于22年22月22日22时在府上举办迁居宴,届时恭请光临。‎ ‎②社区活动通知: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美德,居委会与22美发学校磋商,本周末将组 织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义务理发活动。‎ ‎③广播稿: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府上”改为“寒舍”。 (2). ②“磋商”改为“商定”。 (3). ③“全部”改为“全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分别是请柬、通知和广播稿。‎ ‎①“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应改为谦称“寒舍”;②“磋商”是书面语,一般用于正式的重大场合,不合此处语境,可改为“商定”;③“全部”与“全不”属于同音异字,表意不同,用于广播稿容易使听众产生歧义,应改为“全都”。‎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题干中的要求其实也是解题提示,概括来说有三点:说出理由,有针对性,符合情景、身份。‎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陈述天宫二号在哪些方面为航天员营造了家的感觉。(不超过70字)‎ 设计团队特别为天宫二号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多媒体系统,航天员在天上可以看地面电视,可以和在地面一样收看球赛直播;可以和父母打电话、使用无线音箱听音乐、视频聊天……没事的时候还能在太空自行车和太空跑台上适当锻炼,保证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身体机能不衰退。就连舱内的把手都提高了硬度,以方便航天员抓握、协助行走。此外,研制人员还制定出严格的生活区和仪器区控制指标,以保证航天员不被日夜不停工作的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搞得身心俱疲,并定期对航天员心血管和身体医学指标进行监测。相比以往的载人飞船,天宫二号在各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为航天员营造出了家的感觉。‎ ‎【答案】①构建天地一体化多媒体条统,提供娱乐;②提供器材以便锻炼;③提高把手硬度,方便行动;④打造生活区保障休息;⑤定期监测身体指标确保健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本题,可以根据内容给这段话分层并逐层概括。第一层从开头到省略号结束,这是从娱乐方面来写的,可以概括为构建天地一体化多媒体条统,提供娱乐。第二层从“没事的时候”到“身体机能不衰退”,这是从锻炼方面来写的,可以概括为:提供器材以便锻炼。第三层为“就连舱内的把手都提高了硬度,以方便航天员抓握、协助行走”,这是行动方面,可以概括为:提高把手硬度,方便行动。第四层从“此外”到“身心俱疲”,这是休息方面,可以概括为:打造生活区保障休息。第五层为“并定期对航天员心血管和身体医学指标进行监测”,这是监测方面,可以概括为:定期监测身体指标确保健康。第六层到结束,是对本段话的总结。‎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上下一心,齐力抗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 度,做到令行禁止。”然而有个别人隐瞒到过疫区的事实,其不自觉隔离的行为给疫情防控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材料二:2020年2月初,在抗疫一线的感染病学家李兰娟院士公开建议:“在这次疫情之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家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材。”‎ 材料三:为防控疫情并加强对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的指导,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延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的措施。同时,有识人士也指出,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全民科学素养问题, 亟需解决。学校和家长要利用不停学的契机,要多宣讲防护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让孩子们养成 ‎ 良好的卫生习惯;更需培育孩子们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逻辑,关注社会问 题,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光明中学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写一篇在社区广播站播放的演讲稿;‎ ‎②给李兰娟院士写一封慰问信;‎ ‎③给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身份,联系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科学精神+公民素养=抗疫胜利 各位听众朋友:‎ ‎ 大家好!我是光明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科学精神+公民素养=抗疫胜利”。‎ 犹如当年的非典防治战,这场敌人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所挑战的不只是医疗机构,也是对全民共同体,乃至每个人的考验。‎ 不少时候,碰到灾难等突发状事故,舆论都会习惯表达“我们都是某某人”,但就关联度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人传人”的传染病疫情,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我们都是防疫人”。‎ 钟南山院士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此类忠告和防控应对,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不少人一时的便利、打乱原有的春节计划。像一些人原本约好的同学、亲友聚会,可能就得注意场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业行为也难免受影响。‎ 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鞭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生物战”话语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叉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 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疫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带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传播和疫情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个体还是相关部门、机构,在应对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冗余准备,少一些盲目乐观和侥幸,多一些配合、公开,少一些自行其是,这样人们的从容就多一份,战胜病毒也能愈发可期。‎ 说到底,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相信我们社区的抗疫工作一定会取得胜利,我们国家、整个世界一定会渡过这次难关。感谢您的收听,下次再见。‎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此次作文题的命制注重思想性和语文性的统一,力求将彰显宏大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以厚重感与鲜活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而又巧妙地反映时代精神,正面而有效地传递价值观念,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落实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量,是一道由“材料+任务+情境”构成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 材料一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要团结抗疫,统一行动是决胜保证。材料二则表明:国家培养年轻一代,经费要向科研、军事人才倾斜!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材料三提出:全民科学素养问题亟需解决。三则材料的契合点体现在情境相同:2020年春季,中国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因此,三则材料的主题相关联,都是关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 具有情境设置的应用性文体写作是近年高考备考重点,书信、演讲稿在高考中已有考查,其他文体,比如辩论稿、倡议书、发言稿、意见书、感谢信和慰问信等也有必要了解。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光明中学青年学生”的身份向社区居民演讲,给李兰娟院士写慰问信,给光明中学全校同学写倡议书。 ‎ ‎[立意]‎ ‎①令行禁止,共克时艰;‎ ‎②命运共同体要舍弃小我;‎ ‎③服从指挥,胸怀大局;‎ ‎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⑤致敬德才兼备的李兰娟院士;‎ ‎⑥中国需要更多的李兰娟院士;‎ ‎⑦少年强则中国强;‎ ‎⑧崇尚科学,求真求实;‎ ‎⑨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⑩给娱乐降温,给人才升值;‎ ‎⑪防控疫情需要科学精神;‎ ‎⑫战“疫”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怀不可少。‎ ‎[素材]‎ ‎1、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是生命攸关的激烈战斗。一时间全国上下展开了与疫情殊死搏斗的持久战。“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这一句句接地气的“土味”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村里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们在村口设置了卡点,他们不畏寒冷,不惧辛苦,日夜值守,对外来人员进行排查。爸爸也是其中的一员,我感到很自豪。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无法冲到最前线,但我们可以做到:待在家里不串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信谣,不传谣。‎ ‎2、保持基本的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勤洗手,避免和有发热咳嗽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对于不可避免要出现的说话场景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至少两层)或者n95口罩,一次性口罩最长4小时就要更换,或被水汽浸湿失去防护效果时也需更换,还有出门注意防护,戴口罩。尽量不要摸脸、不要揉眼睛、不要直接拿食物。回家时洗头、洗澡、洗衣服,羽绒服之类不方便每天洗的,可以挂阳台大风吹。最后要规律生活、合理营养、充足睡眠。‎ ‎3、还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被感染,听从政府的指令,减少外出,安心呆在家里,为国出一份力,为医生减少一份负担。‎ ‎4、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5、“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疫情爆发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这位传染病专家、浙大教授如是说。她与钟南山一同,前往防疫一线连续查看现场,赶往北京做疫情汇报,郑重建议“隔离”武汉。然后再连夜回到杭州,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医院接诊。让我们感慨的是,不顾劳累、无畏生死的她,已经73岁高龄!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国士”,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以身许国之人。此刻,我们庆幸,也自豪,国士仍在!‎ ‎[结构]‎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社区群众进行广播的演讲稿,首先是称谓和问候语,然后是自我介绍和演讲稿题目的介绍。正文部分首先强调个人在防疫工作中的重要性,然后论述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接着指出,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最后重申“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结尾部分是结束语,提出希望,表明信心,感谢听众。‎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