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荣成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华文明史的初期产生的艺术品虽然也有以祭祀鬼神为用途的,但是最常见的还是与先民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仰韶文化的大量彩陶器具上所绘的鱼鸟图案,无论是意味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还是祈祷狩猎有获,但肯定反映着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诉求。至于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都有发现的陶器,或呈猪形,或呈狗形,更是先民畜牧生产的直接表现。最早的古代歌谣也都是人间的产物,例如:“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第一则写制弓射箭,第二则写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都是直接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倾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例如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从早期的神秘诡异的饕餮图案逐渐转变为后期的圆润柔和的几何纹饰;又如汉唐两代都很发达的墓葬壁画,前者常见伏羲女娲蛇躯交尾之类的神话题材,后者却以宴饮、耕牧等人间生活为主要内容;又如诗歌中的神仙主题,从秦代博士所作《仙真人诗》到汉末曹操所作《精列》等游仙诗,神话色彩越变越淡,及至晋代郭璞的《游仙诗》,竟被钟嵘评为“乃是坎壤咏怀,非列仙之趣也”。所以从整体而言,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
- 26 -
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对于“诗言志”的释义,历来多有歧解,但其基本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左传正义》解释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代散曲、明代山歌和近代诗歌,人本精神是中华诗歌史一以贯之的主线。
因此,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质。也可以说,抒情是中国诗歌最重要的民族特征。我们不妨以西方诗歌史作为参照物来做一些考察。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为权威的思想家,至少在15世纪以前,柏拉图的理论对欧洲的诗歌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所以把人间生活作为描写对象的诗人是应被逐出“理想国”的。在古希腊的文化体系中,柏拉图的观点是完全合理的:既然世界的主宰是天上的诸神,既然人类是伏在诸神脚下的渺小生灵,那么以人类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为内容的诗歌还能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尽管在古希腊并非没有抒情诗,但是我们从古希腊的文化中可以看到对诸神和英雄的歌颂,却很少发现对平凡生活的诗化处理。这与以抒情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诗歌南辕北辙。
(选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仰韶、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这在陶器具的图案或形状上能体现出来。
B. 诗歌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文化形态,任何非人间的内容都无法在诗国中立足。
C. “诗言志”能作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是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
D.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表现人类生活及其思想感情的诗歌没有价值可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向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中华文明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特点。
B. 第二段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印证了人本精神随时代推进而逐渐增强的特点。
C. 为了进一步论述中国诗歌的抒情性特征,文章将中西方诗歌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不同态度进行了比较。
D. 文章多处运用引证法,目的都是阐发人本精神内涵,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说理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的陶器、歌谣等艺术作品往往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这也为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参考。
B. 随着时代的推进,游仙诗的神话色彩越来越淡,由此可见神仙主题的诗歌创作已走向衰亡。
- 26 -
C. 人本精神是中华诗歌史一以贯之的主线,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准则。
D. 柏拉图“颂扬诸神、轻视人类”的创作主张,导致古希腊文化中很少有抒情诗。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扩大范围,原文是“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选项去掉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而且“任何非人间的内容都无法在诗国中立足”这种说法也只是中国先民的看法,比如在后文中“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所以把人间生活作为描写对象的诗人是应被逐出‘理想国’的。”可见,在西方一些先贤哲圣看来,诗歌的内容应该是要歌颂“神”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都是阐发人本精神内涵”说法过于绝对,而且“趣味性和说理性”的说法也不尽然。第一段引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最早的古代歌谣也都是人间的产物”;而第二处的引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
- 26 -
项,“神仙主题的诗歌创作已走向衰亡。”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强调“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并未阐述“神仙主题诗歌的衰亡”;
C项,“唯一准则”理解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知识说“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是中华诗歌史一以贯之的主线。”并不代表是“唯一”的“准则”;
D项,“导致古希腊文化中很少有抒情诗。”强加因果,扩大范围,根据原文“我们从古希腊的文化中可以看到对诸神和英雄的歌颂,却很少发现对平凡生活的诗化处理。”可见,古希腊少的不是抒情诗,而是缺少对平凡生活的歌颂,选项理解错误,扩大了范围。
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站记忆
李耀岗
上大学在太原,那时候从家到学校之间的数次往返都是乘坐火车,而且是那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尽管票面上仍然印着“普快”,但我相信它是国内铁轨上跑着的最慢的车,比它更快的“直快”“特快”总是骄傲地长啸一声擦肩而过,把它远远地甩在后面。与只在大城市大站停靠的“特快”列车相比,蜗行慢车匹配的常常是铁路沿线上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站。慢车票价便宜、无站不停,小站低眉顺目、不事张扬。太铁北营站,就是这样的小站。
北营站是一个二等小站,平时上下车的旅客以附近高校的学生居多。去这里乘车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要比去高大上的太原站方便实惠得多。当时从学校南门到北营站,有一段极隐蔽的小路,这样不为人注意的路正好适合我们这些不愿招摇过市的人。毕竟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更习惯于隐匿在城市的繁华之中不为人所知,况且步行到站上车,还可以省去一些路费。北营站就像一个不起眼的路人,记录下了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的平淡记忆,偶然回味其间,还能从那些记忆碎片中看到透射出来的微光。
因为大部分乘火车的时间都在晚上,而且去北营站的小路相对偏僻,需要步行前往。出于安全原因,女生很少愿意走北营站,偶尔有一两个,也是与男生结伴搭伙而行,但只有一个来自生物系的女生“DNA”除外。
- 26 -
我跟“DNA”认识纯属偶然。第一次认识她时,她正在啃一本很专业的书,昏暗的候车室里,穿着同样灰头土脸的她,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存在。要不是书掉在我脚下,我顺手帮她捡起,估计我们永远没有说话的机会。书的封面上有很大的“DNA”字样,我递还她时,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关于脱氧核糖核酸的书吧。那时候,DNA还没有因为遗传、基因和亲子鉴定什么的为普通人所了解,我也是因为读书太杂稍微知道一些,才终于有了卖弄的机会。交谈中,了解到她不少信息,但除了名字,所以只能叫她“DNA”。
她是生物系的,比我高两级,来自农村,从衣着打扮可以看出家境并不宽裕。也许是因为意外遇到一个文科“知音”的缘故,“DNA”有点兴奋地向我普及她所在的生物系和这个系的相关专业。就像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学校、系和专业最好一样,在“DNA”眼里,生物系就是我们学校最好的系、最牛的专业,而且她还以具体数据列出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地位,确实已经达到了最领先的行列。
那时候,考研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得知“DNA”刻苦学习的目标就是考研、考博,再回到生物系,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我很震惊。后来,我在北营站候车又碰到过她几次,她依然我行我素,忘我学习,我与她再无交流。说实话,在当时我更觉得“DNA”挺天真的,可能理科生都这样吧。
然而,在我大二期间某次回家时,又在北营站邂逅了“DNA”,这一次,她明显认出了我,而且有一种按捺不住的表达欲望,言及她考研面试刚回来的话题时,言语不无兴奋。说自己是第一次出远门到南方,考研成绩还好,面试时导师对她指点不少,最后综合成绩自己觉得还比较理想。对于她来说,不光是未来读研的一切让她兴奋,而且南方的一切也令她大开眼界。她说着还掏出一只装在瓶子里的小龙虾来,说是在南方的水沟里抓的,养了好些天了,其它几只在实验室留着试验用,这一只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新鲜。
这种当前夜市排档中常见的一种虾,用麻辣的做法,一晚上食客可以消耗掉很多,但在当年的北方却并不多见。“DNA”大老远从南方带只虾回来又带回家去,算是什么样的礼物呢?尽管可能在现在许多人看来,这样做确实有点奇葩,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来自贫寒农家的女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和几乎不用破费的“礼物”之外,确实无以回报家庭,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DNA”,也不知道“DNA”最终有没有读研、读博,实现她的心愿。我想,凭她的努力和执着,一定不会错的,她配得上拥有美好的未来。
与为人熟知的大站相比,很多北营这样的小站都显得过于陌生而不为人知,但是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通向更大的站,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让你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尽管已经离开多年,每当我回想起当年,总不由得记起那个不起眼的太铁北营站。虽然北营站已在几年前停止客运业务,但当年在小站昏暗灯光下努力读书的那个平凡女孩,想必一定到了她想要去的地方吧。
没有人能许你未来,除了你自己。
- 26 -
(选自2018年7期《散文选刊》)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照应了标题,“记忆”既是指小站对学子乘车经历的见证和记录,也是指小站给学子们留下的印象。
B. “DNA”会把小龙虾作为礼物带给父母,一是因为小龙虾是稀罕物,二是因为她没有能力给父母买更好的礼物。
C. 北营小站虽小,却能帮助年轻人通向希望和梦想,此文表达了作者对小站不为人知甚至停止客运业务的惋惜之情。
D. 结尾段“你”代指包括作者、读者、“DNA”在内的所有人,是作者情感的积聚与升华,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说理性。
5.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写到绿皮火车和各种快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关于小站可回忆的内容应该很多,作者为什么把仅数面之缘的DNA作为回忆的主要对象?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案】4. C 5. (1)引出后文太铁北营站及其乘客。将绿皮火车与直快特快对比,写出慢车价格低、无站不停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吸引力了经济能力差的学生们在太铁北营这样的小站乘车。(2)用“骄傲”“低眉顺眼”等拟人化的词语,描写列车和站点的不同档次和不同样态,暗指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在大城市的繁华招摇面前的局促和不起眼。
6. (1)DNA与众不同。去往小站的路偏僻,女生们不敢独自走,她却并不在意;不同于普通学生,她目标远大,并积极付诸行动。(2)DNA的努力执着。为了考研考博的目标,在昏暗的候车室里我行我素,忘我学习。(3)DNA家境贫寒,却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家庭,令人感动。(4)DNA与小站有很多相似之处,虽平凡不引人注意,却能坚定地奔向自己的目标,令人尊敬,发人深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 26 -
项,“此文表达了作者对小站不为人知甚至停止客运业务的惋惜之情。”错,本篇文章是一篇叙事类散文,作者通过自己上学期间乘坐小站火车与“DNA”女孩邂逅的经历,向我们阐述了“没有人能许你未来,除了你自己”道理。文章中的“北营小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站,像我们很多来自贫困农村的学生一样,他们没有光鲜的外表,华丽的饰物,但是正如文章所说“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通向更大的站,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让你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DNA”女孩就是这样的,她为了自己的考研、考博、回生物系研究的梦想不断的努力拼搏。所以,选项说“此文表达了作者对小站不为人知甚至停止客运业务的惋惜之情”是不正确的。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题干是“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写到绿皮火车和各种快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中物象作用能力。物象作用主要有:引出某某内容,行文线索,把众多的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营造氛围、增加感染力,升华文章主旨、寄托作者情感,引出作者议论等。解答本题,先通读文章,在文中圈画出文中第一段有关对“绿皮车和各种快车”的描写,比如:“是那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把它远远地甩在后面……慢车票价便宜、无站不停” 此处对绿皮车的描写是为了引出太铁北营站及其乘客,写出慢车价格低、无站不停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吸引力了经济能力差的学生们在太铁北营这样的小站乘车。而后文中“比它更快的“直快”“特快”总是骄傲地长啸一声擦肩而过”“小站低眉顺目、不事张扬”的描写则是为了描写列车和站点的不同档次和不同样态,暗指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在大城市的繁华招摇面前的局促和不起眼。分析时,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读,不能只局限于第一段的表达。
【6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和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对于分析创作意图的题型,我们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相关句子分析作者的意图;对于作品的文学形象,解答前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散文的内容。分清散文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析人物作用时,首先概括文中所要表现的该人物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然后考查该人物和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正面衬托还是形成对比;最后分析这样写作对于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本文写自己对小站的记忆,其实是通过写自己在小站乘车时邂逅的“DNA
- 26 -
”女孩的描写了表达了“没有人能许你未来,只有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拼搏才能争取美好明天”的主旨。文段中有几处描写,是需要我们重点分析的,如:“出于安全原因,女生很少愿意走北营站,……但只有一个来自生物系的女生‘DNA’除外。”“‘DNA’刻苦学习的目标就是考研、考博,再回到生物系,从事生命科学研究”,这两处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DNA不同之处,她不怕黑夜,而且目标远大,并积极付诸行动。如:“昏暗的候车室里,穿着同样灰头土脸的她,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存在。”,从这一处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为了考研考博的目标,DNA可以在昏暗的候车室里我行我素,忘我学习。这种努力执着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还掏出一只装在瓶子里的小龙虾来,说是在南方的水沟里抓的,养了好些天了,其它几只在实验室留着试验用,这一只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新鲜。”,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DNA家境贫寒,却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家庭,令人感动。如:“与为人熟知的大站相比,很多北营这样的小站都显得过于陌生而不为人知,但是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通向更大的站,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让你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此处的小站就如DNA女孩一样,虽然平凡但却能坚定地奔向自己的目标,令人尊敬,发人深省。所以,关于小站可回忆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只有这个仅仅数面之缘的DNA女孩让作者感受到了她的执着、坚定、与众不同,所以作者会把DNA女孩作为描写对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我国国民听书习惯考察发现,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2.7%,与成年国民基本持平。具体看来,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达28.4%;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分别为20.9%和20.7%。对我国成年国民听书介质的考察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10.4%;其次,有7.4%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听书;有5.3%的人选择通过“微信语音推送”听书。
(节选自《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二:
- 26 -
材料三:
移动电台是指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等智能终端为音频载体,通过在线、离线等方式,提供音频收听等服务,音频内容覆盖电台广播、音乐、脱口秀、相声评书、小说剧、教育培训、新闻资讯等音频内容的业务总称。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的浪潮为移动电台行业找到了一个盈利突破口。《中国移动电台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主流的移动电台应用在加强对内容的整合,用优质的内容带动粉丝、社群经济。譬如,喜马拉雅FM与出版商、图书公司进行合作来打通版权和分发的环节,保证平台内容生产的良好环境,引入名人大咖的代表作品(如《逻辑思维》、《百家讲坛》),借助原有内容的粉丝经济效应,提升平台用户活跃度及开展相应粉丝经济业务。
(选自《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仅22.5%中国受访有声书用户不愿为有声书付费,其余用户均有一定程度的付费意愿。其中受访用户对有声书意愿付费额度主要在20元以下,占比高达69.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有声书用户粘性较强,而用户内容付费习惯的养成也使有声书付费市场前景看好,有声书领域也将成为内容付费及平台挖掘盈利空间的重要方向。
(选自《2018中国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材料四:
顾彬说,在他看来,读书是门艺术,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从德国当代哲学来看,通过我们的声音,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出眼睛还没有看到的意义,同样的一个文本,不同的人用眼睛看都是一样的文字,而从小孩子和从老人口中朗诵出来的感觉,则完全不同。”他解释道。德国人经常参加外国人的诵读会,“听书”的爱好似乎跨越了语言的障碍。顾彬曾邀请台湾诗人郑愁予赴德举办朗诵会,100多位德国人来到现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懂汉语。当顾彬打算安排翻译时,许多现场听众却表示不需要,他们通过声音能够理解这位台湾诗人表达的意思。
- 26 -
(选自《德国汉学家顾彬谈读书:德国读者流行“听书”》)
听书虽好,却也并非十全十美。最主要的一条是主播会将自己对书的理解和感受代入进朗读之中。严格来说,书籍主播跟电影导演有几分相似,他们进行的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主播作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情绪化在所难免,不管有意无意,都会在作品中有所流露。这也没什么不好,可以营造出绘声绘色的效果,帮助听众获得一定的艺术享受,有助于对书的理解。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们读书,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怕先入为主的干扰,更不容越俎代庖。好好的一本书,有时候却被某些肤浅的主播毁了。即便主播水平比较高,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读者的情绪不知不觉被其带着走,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意识,也失去了对书籍进行鉴赏的乐趣,沦为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除了消磨时间,还有多大意义?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7年2月,《我们需要更纯粹的阅读》)
7. 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单一媒介看,我国成年公民数字化阅读率超过图书、报纸、期刊等,居各媒介之首。
B. 从各媒介阅读率对比可知,我国阅读媒介呈多元化趋势,多数成年公民会采用不同媒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
C. 近年来我国有声阅读市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后增速放缓并出现负增长。
D. 与其他媒介相比,我国有声阅读率并不高,但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已超过40亿元。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超两成公民有听书习惯,听书率较前一年提高了5.8%,不同年龄段听书率有所不同。
B. 知识付费为移动电台行业找到了盈利突破口,但如果平台不在内容优质化上做文章则很难持续盈利。
C. 虽然愿意对有声书进行较高额付费的用户并不多,但只要用户养成付费习惯就会持续付费购买有声书。
D. 有人认为听书会干扰读者对文字的感悟,而顾彬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听书已跨越了文字障碍,能挖掘出作品更丰富的内涵。
9. 经典作品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一部纸质书,可以拍成电视剧,也可以制成音频资料。如果你对《红楼梦》有兴趣,你会选择读书,还是观剧,还是听书呢?请联系本文,结合《红楼梦》中某个具体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选择的理由,200字左右。
- 26 -
【答案】7. C 8. B
9. 示例一:我会选择读纸质书。读书的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人物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以“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为例,黛玉借雪雁讽宝玉“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了,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句句见刺,边读边想象黛玉此时的语气、神态、心理,一个鲜活的黛玉就浮现在脑海中了。而观剧和听书固然可以给人直观的印象,但也会形成先入为主的干扰,比如陈晓旭深入人心的黛玉荧屏形象,其实也限制了读者对黛玉形象的想象和再创作。
示例二:我会选择观剧,电视剧一种专为在电视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现代艺术诸元素,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现代艺术样式。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例,刘姥姥那幽默诙谐、干练、世故的处事风格,每一幕都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处处体现了底层人民的质朴和苦难。而通过听书和看书的形式,我们在脑海里很难想象出来当时的滑稽场景。不利于我们充分理解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
示例三:我会选择听书,听书,顾名思义,是用听的方式来“看书”,相对于用眼看书,听书是用耳朵听专业演员按书上的内容讲故事。以“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为例,甄士隐在梦中忽入仙境,听得一僧一道在哪里讲些什么,想要凑近了听,却也不真切;梦幻仙境一般都是小说假托用意增加神秘色彩,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而通过听书可以从读者的语气中,我们体会到当时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也可以通过音乐渲染这种气氛,增加这种神秘色彩,而如果通过读书则很难体会这种感觉,电视剧则太过于直观,会大大降低神秘色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2016年后增速放缓并出现负增长”错误,2016年增长率为48.5%,2017年为40.6%,且从增长规模来看,是逐年递增的趋势,所以选项中负增长的说法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听书率较前一年提高了5.8%”分析错误,原文是说“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并不是所有公民的听书率;
C项,“……用户并不多,但只要用户养成付费习惯就会持续付费购买有声书。”无中生有,原文内容只是说“有声书用户粘性较强,而用户内容付费习惯的养成也使有声书付费市场前景看好,有声书领域也将成为内容付费及平台挖掘盈利空间的重要方向。”文章并没有涉及“持续付费”的问题;
D项,“他认为听书已跨越了文字障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原文是说“‘听书’的爱好似乎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并非是已经跨越了障碍。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理解题干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读全文,了解每一种阅读形式的优缺点,再根据问题要求组织答案即可。本题要求“如果你对《红楼梦》有兴趣,你会选择读书,还是观剧,还是听书呢?请联系本文,结合《红楼梦》中某个具体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选择的理由,200字左右”问题中给出了三种方式,即读书、观剧和听书,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三种方式的区别;读书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观剧可以更直观,更形象,但是因为画面感太强,容易剥夺观看者想象的权力;听书,介于两者之间,可以解放我们的双眼,而且更加的方便,适合大部分场合和场景,但是不容易让读者集中注意力。“结合《红楼梦》的某个具体情节或任务谈”是给了我们明确的要求,需要考生对《红楼梦》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加以了解,并且要能说出理由,理由可以结合上面对三种方式的分析;“200字左右”是字数限制。了解了基本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组织答案,如果我们选择纸质阅读,则要结合纸质读书对于读者想象力的激发方面的优势和观剧、听书的缺点进行表述;如果我们要选择观剧,则要结合观剧的直观性和读书、听书的局限性进行组织答案;如果我们要选择听书,则要结合听书的氛围感和灵活性、神秘性的特点进行表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6 -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佐武王伐纣,至牧野,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封周公旦于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椅以朝诸侯。及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飨国五十年。”以诫成王。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节选自《史记·周鲁公世家》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B.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C.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 26 -
D.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衅,古代祭祀仪式,以牲畜血涂在新制器物上。
B. 践阼:登上王位。古代君王登上庙堂前台阶主持祭祀,故以阼代指帝王位。
C. 南面:面向南。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文中周公坐在尊位朝见诸侯。
D. 中昃:昃,指太阳偏西。中昃,日中及日偏斜,泛指过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周公旦功勋卓著,不贪私利。武王伐纣时,他写檄文,打硬仗,成为开国功臣后,不去封地享乐,而是留在国都辅佐武王。
B. 周公旦忍辱负重,忠心辅主。代年幼的成王摄政时,遭遇误解,他向诸位先王坦陈心迹,表明自己辅佐周王朝的决心。
C. 周公旦牺牲自己,义无反顾。还政于成王后,得知成王生病,毅然向天神祝祷,要牺牲自己,保全成王,成王病愈。
D. 周公旦诫子勤勉,见微知著。伯禽到封地就任时,他以自身经历劝诫伯禽,伯禽报政迟缓,他以此推知鲁国必亡于伯禽之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
(2)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我不避嫌疑代管朝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朝,我无法向先王交代。
(2)成王打开周王府邸,看到周公写的祝祷词,就流下眼泪,让周公旦回朝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必葬我成周”的意思是“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王周围”,这样说的原因是“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即“以此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这样说的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忠心,所以“周”“以”中间要断开,据此排除AD
- 26 -
;“成王亦让”意思是“成王也谦让”,“葬周公于毕”意思是“把周公葬在毕地”,“让”和“葬”在这里都是动词,不能连用,中间要断开,“不敢”是动词,而“臣周公”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坐南朝北为尊位”错,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向诸位先王坦陈心迹”错误,原文“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意思是“周公告诉太公、召公说”可见,周公是向太公、召公坦陈心迹,而不是先王;
C项,“还政于成王后,得知成王生病”错,原文是说“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祝于神曰”意思是“当初,成王幼小时,有病了,周公就向神祝告说”,可见,成王生病是在还政之前,而不是还政之后;
D项,“他以此推知鲁国必亡于伯禽之手”错,分析错误,原文是说“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意思是“鲁国后代一定会臣服于齐国了!”所以“必亡于伯禽之手”说法错误。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弗,不;摄,兼职、代理;畔,动词,背叛;无,无法;(2)中,发,动词,打开;公祷书,祝祷词;泣,动词,流泪;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点睛】
- 26 -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十一年,讨伐殷纣,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就是鲁公。但不让周公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延辅佐武王。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召公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最终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椅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当初,成王幼小时,有病了,周公就向神祝告说:“王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命的是旦。”也把那祝告册文藏于秘府,成王病果然痊愈。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即迎回周公。
周公回朝后,担心成王壮年,荒淫放荡,于是作了《多士》篇,说:“自汤到帝乙”,没有不遵循礼勤勉德政的,其德行没有不符合上天要求的。(周朝多士人),文王还是日已偏西都来不及吃饭,享有国家五十年。”以此告诫成王。周公旦在丰时,病重将逝,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王周围,以此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去世之后,成王也谦让地把周公葬在毕地追随文王,以此表明自己不敢把周公当做臣子看待。
- 26 -
鲁公伯禽最初受封到鲁国,三年之后向周公汇报施政效果。周公说:“你为什么来的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了鲁国的风俗礼仪,等当地服丧三年服除后(再报政),所以来晚了。”太公也在齐国受封地,五个月之后就向周公汇报施政效果。周公说:“你为什么报政这么快?”(太公)说:“我简化了齐国君臣之礼,一切依照当地风俗而为。”等后来听到伯禽报政,就感叹说:“鲁国后代一定会臣服于齐国了!施政繁复不亲民,百姓就不愿靠近;施政简易亲民,百姓一定会归顺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①
唐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②
唐 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注】①此诗是天宝三年(744年)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峪而作。②此诗为作者自长安还终南山隐居地,告别弟弟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诗题目写作者初授官职后题诗,交代了创作的缘起,授官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B. “一命”即官秩最低等,“阑”有消退之意。写出作者授官后的无限感慨,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C. 前诗颈联写眼前之景,“吞”、“醉”二字传神地写出谷水恣肆、山花绚烂的美好情态。
D. 后诗一、二联点明还山的原因:农忙时节因自己未及时还乡耕种,杜陵叟从山中来信表达不满。
15. 授官后作者的心情颇为复杂,请结合前诗作简要分析。
16. 有人认为后诗颈联和尾联是转述山中来信内容,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失望之情:三十多年求官不得,意兴阑珊时才求得一个小官;②无奈之情:官职虽小却不得不依赖它糊口;③矛盾心理:隐居处的美景固然令人作者留恋,但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
16.
- 26 -
不赞同。后两联是诗人想象的画面:还山后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弟弟携手林下同游,只能在东谿“闲卧对鸬鹚”,排遣对弟弟的思念,作者通过想象这些画面表达不忍分别之情。如果这是杜陵叟山中来信的内容,就成了杜陵叟独处山间,思念诗人,此篇便主要写“杜陵叟”了,与别弟的意义不合。
赞同。后两联是诗人转述来信内容:诗人离开后,杜陵叟独处山间,不能与诗人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诗人携手林下同游,只能在东谿“闲卧对鸬鹚”,排遣对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转述信中的话,是告诉弟弟山中故人催归之切,表明自己还乡的原因。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农忙时节因自己未及时还乡耕种,杜陵叟从山中来信表达不满”分析错误,诗的开头两句说山中带出信来,告诉诗人眼下已是耕种时节。“昨日”,不一定是确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说故友捎信而说“山有信”,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同时引出下文“还山”。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就种,魏晋以来一些隐居以求其志的士人们常常以这种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种时”相告,催还之意自在其中。所以,一二两句只是表明自己将要归去,“不满”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此题根据诗中的“三十始一命”分析对为官有所祈盼的心情;根据“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的描写分析对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根据“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分析为了生计不得不告别隐逸生活前去为官的矛盾纠结情感。
【1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认为后诗颈联和尾联是转述山中来信内容,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简要分析。”,然后理解颈联和尾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进行分析。《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可分为两层,围绕“还”字来写。前四句写还山的原因,后四句设想还山后的情景,抒发诗人对舍弟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写得平淡自然,情感表现含蓄真切。诗的开头两句说山中带出信来,告诉诗人眼下已是耕种时节。“昨日”,不一定是确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说故友捎信而说“山有信”,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同时引出下文“还山”。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就种,魏晋以来一些隐居以求其志的士人们常常以这种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种时”相告,催还之意自在其中。次两句紧承前两句,直接点出催还之意。“怪我还山迟”,乃是山中故友即“杜陵叟”“遥传”来的意思,用“遥传”,用“怪”,可见山中故友盼归之切,也看出诗人与他的情谊,故而不可不还。以上四句叙述,说自己当从速还山。以下四句写还山后的情景,为诗人的设想。“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潭上“林下”为高冠潭口的环境,“酌”和“期”为隐居之地的生活内容,说“独”,说“无”,可见诗人别弟还山后的孤独,其中透露出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两句虽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但诗人也许在以往的山间生活中对此早有体验,因而不忍便与兄弟分别,“还山迟”的原因也许主要在于此。诗的最后两句仍设想还山后思念弟弟时的情景。“忆汝处”的“处”字,有彼时彼地之意。当诗人还山后想起弟弟的时候,既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弟弟携手林下同游,只能“闲卧对鸬鹚”,难以排遣的思念,难以割舍的留恋即在这一生活细节中含蓄地表现出来,不忍分别之情也就在其中了。也有人以为这后四句是转述杜陵叟的话,说杜陵里独处山间,如何思念诗人,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此篇便主要是写“杜陵叟”,似与别弟的意义不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告诉弟弟山中故人催归之切,表明自己还乡的原因。这首诗写得极为平淡自然,很适于表达山问闲居情趣。而平淡自然中义含不尽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不得不归,后半写不忍便归,把故友之情、兄弟之情都表现得很含蓄,很真切。对于本题而言,不管说赞同,还是不赞同,只要分析合理,都可以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作者感慨时光飞逝、四季更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所览胜景进行了描绘。
(3)李白《越中览古》“________”和“_______”句极力渲染昔日繁华,与“_________”句形成巨大反差。
(4)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寂寞之中佳客临门的喜悦之情。
(5)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入手,描写了清晨生动活泼的画面。
(6)王国维《人间词话》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引辛弃疾《青玉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比喻其最高境界。
【答案】 (1). 日月忽其不淹兮 (2). 春与秋其代序 (3). 落木千山天远大 (4). 澄江一道月分明 (5). 战士还家尽锦衣 (6). 宫女如花满春殿 (7). 只今惟有鹧鸪飞 (8). 花径不曾缘客扫 (9). 蓬门今始为君开 (10). 鸟雀呼晴 (11). 侵晓窥檐语 (12). 蓦然回首 (13). 那人却在 (14). 灯火阑珊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淹、澄、锦、殿、鹧、鸪、缘、蓬、窥、檐、蓦、阑、珊。
- 26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术上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一直 。多数人认为绿色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与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相互关联,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消耗最小的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 ,绝不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 。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 )。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 的低劣之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资源消耗最小,环境损失最少,有最好的人居环境。
B. 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
C. 在建筑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消耗最小的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
D. 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最小,人居环境最好。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太阳能在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却可有可无,效果不明显
B. 太阳能的效果在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并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
C. 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
D. 生活在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时,人们并不觉得太阳能很重要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衷一 因地制宜 大相径庭 偷梁换柱
B. 莫衷一是 别出心裁 泾渭分明 水土不服
C. 众说纷纭 别出心裁 泾渭分明 偷梁换柱
D. 众说纷纭 因地制宜 大相径庭 水土不服
【答案】18. B 19. C 20. D
- 26 -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原句的语病:1.成分残缺,“绿色建筑”没有宾语,在句后加“的建筑”。2.搭配不当,“消耗”和“环境损失”不搭,可改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
A项,成分残缺,“绿色建筑”没有宾语,在句后加“的建筑”。
C项,搭配不当,“消耗”和“环境损失”不搭,可改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
D项, 成分残缺,“绿色建筑”没有宾语,在句后加“的建筑”。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依据此空前边的分号可知,前后两个句子为并列关系,前边句子的主语为“太阳能的利用”,那么后边句子的主语也应该是“太阳能的利用”。而A的主语是“太阳能”,且“可有可无,效果不明显”语序不当,应该前后调换,排除A;B的主语是“太阳能的效果”,排除B;D的主语是“人们”,排除D。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
第一组,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众说纷纭:多而杂乱。指的是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依据前文“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后文“多数人认为”可知,强调各有各的说法,故选“众说纷纭”。
第二组,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依据后文“气候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可知,此句强调的是“各地的具体情况”,故选“因地制宜”。
- 26 -
第三组,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依据前文“气候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可知,强调的是“不同性”,而不是“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故选“大相径庭”。
第四组,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水土不服”:形容身体与环境产生的不良反应。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依据前文的陈述对象“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和“搬到另一个地区”可知,强调的是“不适应”的特点,故选“水土不服”。
故选D。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1.依据下图漫画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一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
, ;
一个人, 。
【答案】一个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性格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
【解析】
【详解】
- 26 -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这幅图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画面部分是有一个短板的水桶,断开一环的链条,文字部分是一句话“啊!我也不行了!”画面的寓意其实很明显,短板代表了水桶的容量,而断开一环链条则决定了整条链条的性能。这幅画是想要告诉我们人的发展前途是有他最短的一面来决定的。所以根据寓意,题干中我们可以补充的内容为“一个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性格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方将多个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了艺术化的设计,做成井盖涂鸦。该组涂鸦照片见诸网络后,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觉得涂鸦作品可爱、有趣,有人认为在井盖上涂写公式,纯属作秀,亵渎了科学。这场争议触发了很多联想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如此“秀”又何妨
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在公众科学日活动中,将具有学科自身特点公式、现象艺术化计后,做成了井盖涂鸦,却遭质疑为“作秀”、“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甚至希望科学家回到“冷宫”去穷经皓首。
固然,科学需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者的参与;科学家需要甘于寂寞的静心和定力;科学研究需要潜心数载,穷经皓首的过程。诸葛亮也曾有言: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但搞科学研究是为了什么?将科学禁锢在象牙塔中,束之高阁,视科学高深莫测,是当今社会对学宣传的态度吗?
让科学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实现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这个角度看,物理所和国家天文台的“井盖涂鸦”值得点赞。从效果看,物理所和国家天文台的做法,推动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颠覆了科学高冷、刻板,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赋予其趣味性和人情味,这种做法有利于科学传播以及科学文化和科学氛围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这尤为重要。参观的青少年学生,或许会被这种表达形式所吸引,去感受科学之美,进而点燃对科学的热情,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又驱使人们想要知道“为什么”?目前,我国的科普工作,一直存在着形式和内容不够多样化、不够吸引人的问题,甚至国家还急缺科普作家童话作家,从某一个层面反映出公众更喜欢通过什么途径去认知和感受科学,而一味地讲求灌输,视科学为“高大上”,不食人间烟火,其科普效果可想而知。
- 26 -
此外,这次活动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可谓“往来有白丁”。以此,即便此举是在作秀,那场“秀”也“秀”得合适、得体、时尚。请问此般作“秀”又何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旅游胜地,就是因为别具匠心的城市涂鸦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览。因此,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秀”,因为此举有利于科学传播!
当今世界井盖哪家强?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数第一,是“最有学问的井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赋予了“高大上”的科学以趣味性和人情味,有利于科学的广泛传播。
让科普与趣味齐飞,让知识与主题共赢,如此“秀”秀又何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
【审题】材料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分别将多个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艺术化设计,做成井盖涂鸦的新闻,并展示了部分网友的观点。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针对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将多个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艺术化设计后,做成了井盖涂鸦引发了不同人的不同见解。这是典型的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分析材料可知,网友讨论的其实是在科学宣传中是否应该放下科学的“架子”,以公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科学知识。材料中有三个角度可以立意,具体来讲一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的做法;二是大多数公众觉得可爱有趣的认同;三是不同的声音质疑。三个角度,都有内容可写。如以可爱、有趣的形式进行科普,公众更乐于接受,井盖涂鸦式科普,远离了科普的本质,让科学沦为秀场;科普活动的开展不应以破坏环境的方式进行;让科学远离娱乐,艰涩难懂本就是科学的特点,不可为了迎合大众就降低对科学的要求等。
【立意】传播科学需要更亲民;
科学普及,拒绝死板;
“硬”科学也要“软”表达;
科学应拒绝媚俗,远离娱乐;
科学添一丝“烟火”气息;
【结构】
- 26 -
根据本篇文章的素材,写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可以,写记叙文要重点把握好六要素和记叙文的抒情性,且不可拖沓。如果写议论文的话,需要提炼好论点、论据、论证思路。议论文不能空发议论,就本题来说,我们要找准立意的点是中科院的做法,还是人们的评论,不管从哪个角度展开议论,都要言之成理,要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本篇例文从中科院的做法入手,题目为“如此‘秀’又何妨”,题目十分的引人入目,直指文章的中心,开头用一部分人的观点从反面入手分析,中间部分时不时的插入古诗词,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结尾处又巧妙的化用了广告词,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文采丰富,同时又不失幽默色彩,是非常难得的一篇佳作。
【素材】1.为了唤起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和果壳网于2012年合力打造了“菠萝科学奖”,它的口号是“向好奇心致敬”。从设立至今,“菠萝科学奖”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主办方表示,很长时间以来,普通人印象中的科学研究是既神秘又严肃的;传统的科研评价体系,也侧重于发表的论文数量,或是产生的经济效益。这些都忽略了人们的好奇心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也由此拉大了科研和普通人的距离。他们希望通过“菠萝科学奖”吸引更多年轻人从兴趣出发,投身科学。
2.人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有换位思考灵活变通,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3.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机遇无处不在,换—种眼光看问题,学会变通与创新。
4.世有古今,时有寒暑,地有南北,药有良犷,人有强弱,惟明达者,随在变通为得耳。
- 26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2021-06-0410页
-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2021-06-0420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2021-06-0423页
-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425页
- 语文卷·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商城高2021-06-0411页
-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411页
- 【语文】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2021-06-0412页
-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中2021-06-0421页
-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15页
- 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6-04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