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件5 人教版必修4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2 课 苏武传 班固 1. 了解班固 《 汉书 》 ,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2. 分析文中的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提高翻译能力。 3. 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目标引领 字 孟坚 , 扶风安陵 ( 今陕西咸阳东北 ) 人 , 东汉著名 史学家 , 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 , 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 兰台令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写成 《 汉书 》 。和帝永元元年初 , 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 为中护军。后来 ,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 , 死于狱中。其作品 《 汉书 》 由其妹 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 作者简介 作者 --- 东汉 班固 撰写 , 班固去世后 , 由其妹 班昭 和同乡 马续 完成。 性质 ---《 汉书 》 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 , 有 总集 的性质。 内容 --- 记录了汉高祖元年 ( 前 206) 至王莽新地皇四年 (23) 共 230 年的历史 , 共 100 篇 , 分为 十二帝纪 , 八表 , 十志 , 七十列传。 《 汉书 》 简介 编年体 : 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 :《 春秋 》( 孔子 )——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左传 》 ( 左丘明 ) 《 资治通鉴 》 ( 司马光 ) 国别体 : 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 :《 国语 》——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战国策 》 ( 刘向编订 ) 文学常识史书体例 纪传体 :采用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 《 史记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二十四史 》 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 汉书 苏武传 》 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 100 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 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苏武传 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记叙苏武 出使 匈奴,被 羁留 十九年的艰苦历程后,终得 归汉 。 文章分为三部分: 一、( 1-2 段) 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二、( 3-8 段) 三次招降,苏武不屈 三、( 9-10 段)汉匈和亲,白发归汉 并 为 : 胡: 通 使 : 相 当 : 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 归: 持 节 : 一起 担任 第一段 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通称 互派 使者 相 抵偿 ;副、表程度(今) 判断句; 老人 , 长辈;岳父 ( 今 ) 归还、送回 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 送匈奴使 留在汉者 因  : 俱: 既 至: 置: 币: 益: 定后, “ 送 留在汉者 匈奴使 ” 介、趁机、趁着 动 , 一起出发、同行; 副 , 一起、共同 已经 到了 摆设 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后泛指礼物、礼品 副、更加 小标题 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或: 出使匈奴,单于受礼 方 欲 发 使: 会: 谋 反: 缑王 者 ,昆邪王姊子 也 俱: 及 卫律所 将 降者 阴: 相与: 正在 想 派谴 使者 副、正好,恰好 图谋 发动叛乱的意外变故 判断句 副、一起 ( 缑王 ) 和 ( 汉降将 ) 卫律所率 领的投降之人 暗地里、秘密地 共同 第二、三段 素: 私候: 幸: 许之: 欲 发: 发 兵 : 向来、平素 暗地里拜访 希望 同意(赞同)虞常                 出动 军队 将要 起事 虞常谋反,祸及汉使 小标题 语发: 以 状 语 : 见 犯 乃 死: 负 国: 何以复加: 虽 生: 引 佩刀: 驰: 覆: 宾前 ,“以何复加” 交谈的话被揭发 把 真实情况 告诉 被动句; 被 (匈奴)凌辱 才 死 对不起 国家 即使 苟且活着 拿着 佩在身上的小刀 派人驱马快跑 翻转 第四段 舆: 壮 其节: 系: 动词 , 用手抬着。 ( 作状语 , 用车子 ) “ 假 舆 马者,非利足也。” 车子 意动, 认为 他的节操 壮烈 囚禁、拘禁 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第 3 ~ 4 段: 叙述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武临变时的表现。 小标题 欲 因此 时 降 武: 当: 拟 之: 马 畜 : 空 以 身 膏 草野: 因 我降: 畔: 趁这时 ;所以(今)。  使 …… 投降 判罪、判决 做出 杀苏武的 样子 (chù) 马群;六畜兴旺 白白地 拿 血肉之躯 滋润 荒草野地 按照 我的话降顺单于 “ 叛”,背叛 第五段 为降虏 于蛮夷 : 何以 女 为 见? 平心持正: 在蛮夷之地 做 投降的俘虏 “ 以何 见女 为 ? ” 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居心平允,主持正义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 状后 小标题 或: 宾前, 愈益 欲 降 之 : 置: 绝: 饮食: 乃 得归:  积 五六年: 穹庐: 徙去: 穷厄: 更加 想 使 他 投降 安放、安置 跟外界隔绝 使动,使之饮食,指供应饮食 才 能够回来 累计 五六年 圆形的帐篷 迁移离开 穷困的绝境 小标题 饮雪吞毡,矢志不渝 或: 流放北海,杖节放羊 第六段 明年: 置 酒: 因: 故 使: 相 待: 空 自 苦 (于) 亡 人之地: 安 所 见 : 辇: 白白地 在 没有 人烟的地方 使 自己 受苦 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今) 摆设 酒食 介、趁机 特意 派遣 偏指另一方,“你” 古代用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 显现在 哪里 ;见 , 通“现” , 显现 第七段 辕: 祠: 女弟 二人: 自 苦 : 过 陵: 春秋: 亡罪 夷灭 者数十家 尚复 谁 为 乎 ? 通“祀”,祭祀 妹妹;姐姐 ( 妹妹 ) 和弟弟(今) 使动, 使 自己 受苦   年纪;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今)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超过 我李陵 没有罪过就 被灭族 的已有几十家 宾前;还 为 谁 呢? 尚复,副词同义连用 被动句 为 陛下 所 成就 :   位 列 将:        亲近: 诚甘: 欲 降 武:    至 诚: 喟 然 :     被动句; 成就 :提拔、成全;业绩(今)      位 :官位;位置、地位(今) 列 :一般的 , 普通的;排列(今) 亲近的侍臣;动词,靠近 (今)     使动, 使 …… 投降 真诚实意 无比真诚; 至 :极、极点 叹气 的样子 李陵劝降,忠贞不二 小标题 白服: 旦夕: 穿白戴孝 早晚 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第八段 小标题 即位: 与(之) 俱 : 如 惠语 以 让 单于: 实在:      虽 古 竹帛 所载, 丹青 所画,何以 过 子卿! 驽怯: 令 汉 且 贳陵罪: 尚复 何 顾 乎? 泣下数行:   确实存在;诚实、老实(今) 第九段 登上皇位 和他 一同去 按照 惠的话 把 单于 责备 即使 是古代 史籍 记载的和图画描绘的名人,凭什么 超过 您! 假如 汉朝 姑且 赦免我的罪过 谦词;驽指才能低下;怯指懦弱胆怯 宾前; 还 留恋 什么 呢? 泪流满面 小标题 汉匈和好,请还苏武 以: 诏: 太牢: 谒: 介、在、从 下命令 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具备 拜见 历经艰难,发白归汉 第十段 小标题 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信念与意志 忠诚,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文本思考 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按 苏武 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1 、 2 自然段, 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交代了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结构脉络 第二部分是第 3—8 自然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了出使匈奴时所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津威逼利诱,苏武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是第 9 、 10 自然段,写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文章主题 《 苏武传 》 集中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一、详略得当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 w ū )靬( jiān )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艺术手法探究 二、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武不应。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 愿勿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死于前!” 武闻之,南乡号哭,呕血,旦夕临数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三、对比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以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形象。在言与行的比照烘托中,见出人物的正邪之别。这种对照、映衬分别见于敌我两个营垒,出现于不同的场合。 ①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②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③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三种对照: 一、张胜与苏武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而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三种对比映衬的效果分析 二、卫律与苏武 卫律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 世,而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 气,光明磊落。 (同类对比)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李陵与苏武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两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个的地们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是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一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  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是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蔵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苏武形象总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忍不拔。苏武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正因为如此,苏武才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