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原创押题卷1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原创押题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附加题)两部分。本试卷共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导学号:20332101】 ①20 世纪 90 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发生复杂变化的关键时期,汪国真的作品和电 视剧《渴望》一起流行起来,成为当时文化最重要的________。 ②军旅作家王树增对“如何评论黄继光是假的”这一提问的怒斥,彰显了为尊者讳、为 长者忌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________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德。 ③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________全球治理新 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A.表征 慎终追远 以至 B.表象 谨小慎微 以至 C.表征 谨小慎微 以致 D.表象 慎终追远 以致 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 征。表象: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慎终追远:指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 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 慎,以致流于畏缩。以至:直到,表示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上的延伸。以致:用在下 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导学号:20332102】 A.安倍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国内民众及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强行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 因解禁集体自卫权被认为是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尺度的安保法案。 B.北京时间 9 月 25 日早上五点半,习主席抵达了访美第二站——美国首都华盛顿,将 在这里出席奥巴马总统为其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 C.如何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从而培养中学生对文化典籍的浓厚兴趣,是 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D.欧洲航天局进行的“罗赛塔计划”,以一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开启了人类探索木星的 奥秘以及整个宇宙的发展前景。 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偷换主语,可以将“通过了”中的“了”改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的”。C 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培养……兴趣”,再说“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 名著”。D 项,成分残缺,“开启”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新阶段”。] 3.下列各句中,未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 分)( ) 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 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 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 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 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B [B 项,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4.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 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3 分)( )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D.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C [A、B、D 三项中的“鸿雁”都比喻“书信”。C 项,用鸿雁悲鸣,渲染出凄清的氛 围;以雁写思,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5.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对日、美、中三国 7 233 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 各项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问卷调查问题 回答 日本 美国 中国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是 7.5% 57.2% 42.2% 觉得自己优秀 否 83.2% 11.2% 32.7% 学校里有能理解我的老师 是 52.7% 74.4% 62.3% 父母非常理解我 是 68.0% 82% 85% A.日本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B.高中生大多觉得父母师长懂得自己 C.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D [“要树立奋斗目标”,此说法在图表中没有依据。]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导学号:20332103】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 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 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三年,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坐 考锁厅①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先 时主者多持事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 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都钤辖司奏请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 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 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②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 有重于编敕③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道士赵清贶出入 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仁宗亦 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上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 辟十三人,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还为三司户部判官,求知宣州,许之。至则召五县 令,约以州所下书有不便封还,故县得自为政而州无事。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 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 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选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 ①考锁厅: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专门为有官位的人举行的一种 单独考试。②大辟: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③ 编敕:将皇帝的命令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立法程序。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 用:因为 B.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 原:推究 C.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 希:迎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D.未尝听人请属. 属:通“嘱”,嘱托,请托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原:原谅。根据前文“特敕遇赦” 可以判断出“推究”不合语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孙公任同判尚书刑部之前,主事者常常到中书省去请示案件如何判决,而孙公到 任后却可以独立判断案件,依法审理,无需向上请示。 B.孙公向皇帝上报开封府执行皇帝的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应当修改,皇帝认为 有理,并且向开封府尹称赞孙公。 C.戎州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货,不缴纳物税。州县无法抓捕,就私自逮捕他们的 亲属,孙公上奏朝廷请求释放向吉等人的亲属。 D.孙公担任宣州知州时,允许各县各自为政,宣州因此相安无事;后担任舒州知州, 遣散流民,流民离去时都烧香为孙公祈福。 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州县“私自逮捕他们的亲属”不合文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孙公按照名册抓取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查 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关键 词“籍”“戒”“穷”各 1 分,大意 1 分) (2)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 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关键词“比”“阖”“致事”各 1 分,大意 1 分) 9.孙公为官时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点是“为官”和“品 质”,考生要从相关事件中概括出品质,如孙锡为向吉等人的亲属解脱罪名、“所活大辟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三人”等情节都体现出其仁厚;“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体现出他推举贤良、拒绝私 托的品格;开仓赈济灾民体现出其对百姓的体恤。 【答案】 仁厚,不伤及无辜;不畏权贵;善推贤良,拒绝私托;体恤百姓,赈济流民。 (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孙公名为锡,字昌龄。曾祖叫孙钊,祖父叫孙易从,父亲叫孙再荣,都没有做官。孙公 凭借天圣二年进士的身份被起用做和州历阳、无为巢县二县主簿。后来改任镇江军节度推官。 担任杭州仁和县知县。孙公按照名册抓取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 查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 天圣三年,孙公就因为有人推举凭借集庆军节度掌书记的身份充当国子监直讲。天圣七 年,孙公又因为有人推举被皇帝召来面试并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因为对官员的考核中,孙公 登记的进士名册中有两个不合格的人,他被降职,监督和州清酒务。(后来)恰逢皇帝开恩下 诏将他召回,让他做同判尚书刑部。在此之前,刑部主持事情的人多将事情交给中书省判决, 而孙公独立依法律决定该怎么判决,不去中书省。戎州人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货,倚仗 他们人多,所经过的地方,不缴纳物税,州县衙门抓捕追逐他们,他们都四散奔逃了。成都 钤辖司奏请朝廷逮捕他们的亲属关到监狱中,经过两次大赦都没有释放。有人到朝廷上诉, 刑部的详覆官认为有皇帝特别的命令,遇到大赦不能原谅,即使(遇)多次大赦,还是应该按 照原来的法令判决。孙公独自上奏朝廷将这些人释放,共释放了一百二十三人。孙公商议法 制多数就像这样。 后又担任开封府推官,当时跟随开封府尹上朝奏事,宋仁宗问死刑有多少种,并且用谨 慎使用刑罚、爱惜人命作为告诫。孙公趁机启奏开封府执行皇帝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而 应当改正的几件事情,仁宗都认为是对的。有一天,仁宗问开封府尹孙公的姓名,称赞孙公。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中,接受贿赂,御史用这件事弹劾庞宰相,开封府核实是赵清贶自 己接受贿赂,庞宰相并不知情。御史又弹劾开封府迎合宰相旨意,仁宗也感到怀疑,于是将 开封府知府、推判官全都罢免,让孙公担任太平州知州。皇上让孙公担任淮南路提点刑狱, 孙公在淮南两年,使十三个被判处死刑的人活了下来,由他推荐的多为贤良之士,孙公从未 接受别人的请托。回京做三司户部判官,请求到宣州做知州,皇帝答应了。到了宣州就召集 五个县令,约定因为州所下达的命令不方便缄封退还,所以各县可以各自为政,因此州里相 安无事。后来又任舒州知州,打开常平、广惠的粮仓发粮,使陈、许两县的流民活了下来。 根据流民的人口数量、路途远近分发粮食打发他们回乡,离开的人都用钱买香火在府门前烧 香来为孙公祈福,有的人甚至感动得流泪。起初,提点刑狱害怕聚集的流民会成为盗贼,又 爱惜常平、广惠仓的粮食,多次派送文牒制止孙公的做法,但孙公没有听从。下属官员都争 着说:“不可以这样做。”但孙公依然如故。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 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当今皇上登位,调任司封,赐金印紫绶。孙公在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八 岁。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 送唐六赴举 冷朝阳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 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1)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秋色”点出时间,“西入关” 点出地点,“送君”则点出了送别的主题。“思”也为下文奠定了因友人即将远行而依依不 舍的情感基调。 【答案】 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1 分)点出送别主题;(1 分)奠定情感基调。(1 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诗的颔联运用借景抒情、衬托的表现 手法,借空旷田野里的衰草,树叶落尽的青山的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借此表达诗人的依 依惜别之情。 【答案】 借景抒情、衬托。(1 分)以草衰衬托空野,以叶落衬托青山,(1 分)借此景 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惜别之情)。(2 分)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碧霄知己在”可以看出诗人对友 人的鼓励,由下句月中折桂可知,诗人对友人能够折桂高中的期盼和祝愿。 【答案】 表达了对友人赴举成功的鼓励、期盼和祝愿。(4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标题点明了诗人作此诗的目的,就是为了送友人 唐六赴举。诗的首联,“秋色”交代了送别的时间,而“送君”又点出了送别的主题,与诗 歌的题目呼应。“生边思”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借景抒情,空旷的田野中,仅有衰 败了的枯草。远处的青山,也因为叶落而略显凄凉。诗人以草衰衬托空野,以叶落衬托青山, 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此联亦是本诗最为精彩之处。颈联似在劝慰友人,家乡虽在烟霞 之外,却会随着友人,一直伴随着他前往赴举。尾联中的“碧霄”一词,突出了环境的空旷, “碧霄知己在”意在告诉友人,天下之大,哪里都会有知己。虽有些许夸张的成分,但却是 鼓励友人勇敢赴科举考试之意。末句“香桂月中攀”,则是诗人借月中折桂,表现了自己对 友人折桂高中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3)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8)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答案】 (1)甲光向日金鳞开 (2)幽咽泉流冰下难 (3)峰峦如聚 (4)背负青天而莫 之夭阏者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7)居安思危 (8)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导学号:20332104】 树的记忆 宋烈毅 有人从外地来,趁着夜色摘取人行道上树的种子。他们要把这些树种带回家乡去种。 我看见路灯下这些沉默的绿化树似乎比以往更加顺从。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绿化树, 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如果没有这几个外 乡人的到来,它们身上也许什么故事也不会发生。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 现在,有一些事情要在它们身上发生,有人要带着它们的种子去旅行。 他们是从外地来的陌生人,我想象不出他们乘的是何种交通工具,但我希望他们坐火车 回去,带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在夜里和他们的种子一起听着火车奔驰时的咔嚓声。一路上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有人不断地问他们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会像回答我一样耐心,说是从另一个城市街 道旁的树上摘下来的种子,说他们打算带回乡下去种。他们一路上对人们说着树的名字,可 没几个人能记住,像我一样粗心。 他们从外地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而在车站,他们下车,他们 是否感觉到了这个城市某条街道上的树们在躁动,在低语?他们只和这个陌生城市的某条街 道,以及街道上的某种树发生着关系,他们不是来此旅行的。他们不关心这个城市的风景。 就像探望某人,急匆匆地下了车就直奔那个人的住处,而他们没带任何礼物。 而今晚这些人行道上的树们非常顺从。他们收获了数不清的种子,连同打下来的树枝都 装在了袋子里。笼罩着这条街的是一种异常静谧的气氛,这似乎让人觉得今晚有些不同。我 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的某种气息了。树木似乎是在安静地站立着等候他们一路走过来打 下它们的种子,树从来就无法走开。如果他们不来,这些树们的种子会在一阵大风过后洒落 一地,在水泥路面上无法发芽也无法生根,这就是这些树们的命运。 这是些非常好的树,他们说。而这些也是没有故事的树,除了今晚他们的到来,树们多 了一些记忆。关于它们,这些绿化树,我的记忆是和绿化工和浇灌车联系在一起的,我知道 绿化工每日的养护,水龙头很粗,水量很大。他们的皮水管子我小时候玩过,捏住它的口子, 水柱就会变成水花,直至我能看到水雾里的彩虹。 我知道,我对这种绿化树的认识从今晚开始了,我无法制止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以这个 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来打量和观察它,直到让它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而先前呢,在这种树出现 以前呢?我对于街道上的树的记忆是和法桐有关的。曾几何时,这条老街上栽满了法国梧桐 树,这是一种在炎炎夏日可以给我们带来浓荫的悬铃木。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 于它的老树的。我怀念在这条老街上我所度过的那些在悬铃木的飘絮里变得不同寻常的春 日。现在,我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它们那些黄色的球果碎裂开来,不需要我们去 吹,那些毛絮就会漫天飞舞。悬铃木飘絮,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 分明的。而现在呢?人们彻底翻修了街道,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悬铃木要好的绿化树。我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关于它的记忆,我的 脑海是一片空白。我们要同它们一起生活多少年才会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对于这种树,我 是陌生的。对于这个有人从远方来摘取树种的夜晚,我也是陌生的,我仿佛是一个陌生人来 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的街道上,我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旅人。 在街道上,这些树们静静地等着一群异乡人来摘取它们的种子,它们在此处扎根没多久 就开花结籽了,而我似乎还没有适应。这是个有些不寻常的夜晚,我需要重回那条曾经站满 了悬铃木的街道,来来回回地走很多次,才能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城市、夜晚、街道和它们 的树。 (有删改) 12.“我”所在城市的绿化树经历了哪些遭遇?请简要概括。(4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先确定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二段和倒数第二 段;再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如“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 灰尘和尾气”“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 子无法飞行的树”;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 【答案】 ①绿化树站立在街道两旁吸收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②种子落在水泥地 上,繁殖遭到遏制;③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换它们;④种子被随意采摘并被带到乡 下。(每点 1 分) 13.“我”为什么会感觉居住的城市变得陌生?请结合文意作答。(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 间,即文章倒数第二段。这一段讲到了“我”对老街上法国梧桐的记忆,“我”对代替法国 梧桐的绿化树的印象等。“变得陌生”一般是因为不熟悉或事物发生了某些改变等,考生围 绕这些答题即可。 【答案】 ①由于街道的翻修,新的绿化树取代了老街上熟悉的法国梧桐,新的绿化树 还没有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让“我”失去了对居住的城市的亲切感;②“我”原有的记 忆是和老街上的法国梧桐树有关的,它们的消失,也让“我”失去了对城市的记忆;③“我” 和新种的绿化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心灵感应,由此带来对树和城市的陌生感。(每点 2 分) 14.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4 分) (1)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句所处的具体语境。(1)句,“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主要指老树与老街互相依存,见证彼此 成长历史的关系。(2)句,从上文看,老街上的悬铃木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形态,让人们 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答案】 (1)老树和老街一起成长,它们相互依存,老树见证了老街的历史。(2 分) (2)春天,悬铃木毛絮飞舞;夏天,悬铃木又带来浓荫。不同的季节悬铃木有不同的形 态,让人明显感受到季节的变化。(2 分) 15.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作答本题,可结合文本 内容分析。文中写到了新栽的绿化树、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记忆中的老街以及老街上 的梧桐树。对以上人和物,作者有着不同的感情。考生可结合一些抒情句等探究其丰富的感 情。 【答案】 对城市里绿化树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命运的关心; 对随意更换老街上的绿化树,致使城市“失去记忆”行为的谴责;对以前长满法国梧桐、季 节分明的老街的深深怀念。(每点 2 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摆脱文化生产的唯商业逻辑 陈占彪 当金钱控制文化的生产后,就会出现对文化的侵蚀,文化就可能置情感道义、公序良俗、 伦理道德于不顾,甚至为了攫取利益,它不惜挑战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以引起 “关注”,从而获得“利益”。这便导致了当代文化的“低俗化”问题的产生。 桑德尔说到无处不在的广告时称:“侵略性的、干扰性的广告,长久以来一直是文化抱 怨的主题。”低俗文化与那种富有侵略性、干扰性的广告相似,它犹如“苍蝇”,看似于人的 肌体无大害,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些成群结队的苍蝇的袭扰。人们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 都被其分割和吸收。鲁迅对这种文化更持一种批判态度,指出它犹如“精神雾霾”,毒害心 灵。他说:“看完一部书,都是那时的名人轶事,这时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这是帮闲文 士所做的书。凡帮闲,他能令人消闲消得最坏,他用的是最坏的方法。倘不小心,被他诱过 去,那就坠入陷阱,后来满脑子是某将军的饭量,某先生的体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低俗文化所体现的那些伤风败俗、有违道德伦理的观念和行为,有害人心,有害社会。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态度。史蒂文·约翰逊就认为低俗无害,他说:“我想我们是过于严肃地 夸大了媒介能传递核心价值的程度。大部分人都知道屏幕上的人物是虚构的,他们是让我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来取乐、欢悦的,而非给我们什么伦理教导。”他认为暴力文化并不必然导致暴力的泛滥。 而在有些人眼里,低俗文化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甚至还有助于减少犯罪。他们说,暴力 影片可以将有暴力倾向的人吸引到电影院中,使他们不会到酒吧酗酒,然后四处滋事,从而 减少暴力犯罪;沉浸于媒介暴力,尤其是具有参与性的游戏媒介,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种好 的化解暴力倾向的方法。 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首先它们是从“犯罪”层面而 不是从“精神”层面来检讨低俗文化。在他们看来,只要与犯罪关系不大,甚至有助于犯罪 的减少,就无害,就有益。可是,文化的“功过”利弊并不是以能否导致“犯罪”来衡量的, “文以化人”是文化的最大的功用,低俗文化的危害在于精神层面的污染,而不在于法律层 面的犯罪。其次,他们立论的对象是价值观、是非观已经定型的“成熟人”,但是对价值观 尚未形成、自制力尚薄弱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对低俗文化缺 乏一定的免疫力,低俗文化侵袭易使他们“中毒”。 当代文化的低俗化的成因很多,但刨根究底,无不指向文化生产的“唯商业逻辑”这个 “总根源”。不破除“迎合需求”的文化生产的原则,文化低俗化问题就很难得到真正解决。 这就要求文化创造者应当以社会利益为重,而非唯经济利益是图。除了“按摩式”的文化产 品外,文化还应当为人们提供一种向善向美的精神动力和道德资源,有益于人心和社会。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思路。(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先概述各段大 意,然后将内容相近的段落进行合并,划分层次,再进行思路归纳。第一段说低俗文化产生 的原因,第二段分析低俗文化的危害,第三段概述低俗文化无害论的观点,第四段分析低俗 文化无害论的错误所在,第五段指出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 【答案】 ①首先指出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低俗文化的危害。②接着概述文化 低俗无害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这种观点的错误。③最后指出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的方法。 (每点 2 分) 17.低俗文化有怎样的危害?请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的 第二段。文段前有桑德尔的观点,后有鲁迅的观点,前有“它犹如‘苍蝇’”,后有“它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如‘精神雾霾’”,据此可概括出两条答案。 【答案】 ①低俗文化犹如“苍蝇”,袭扰着人们,人们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都被其 分割和吸收。②低俗文化犹如“精神雾霾”,毒害心灵,使人们在“消闲”中失去自己的意 志,成为落后、腐朽的帮闲者。(每点 3 分) 18.在作者看来,史蒂文·约翰逊的观点存在哪些问题?(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答 题区间,即文章第四段。作答时要抓住段内“首先”“其次”两个重要提示词;根据其后所 阐述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整理作答即可。 【答案】 ①这种观点只是从犯罪层面而不是从精神层面来检讨低俗文化,忽视了“文 以化人”才是文化的最大的功用。②这种论调立论的对象是价值观、是非观已经定型的“成 熟人”,而忽视了价值观尚未形成、自制力尚薄弱的未成年人。(每点 3 分) 七、作文(70 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 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杨女士并归还, 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己有。报道播出后,有人大骂那 位母亲忘恩负义,有人叹息做好事不得好报,有人感慨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毁灭……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述了杨女士给一对 母女让座,手机落在座位上,女儿想要归还手机被母亲制止,母亲将手机占为己有;后一部 分是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评价。看法分别指向母亲、杨女士、女儿三人,称材料中的母亲 “忘恩负义”,称杨女士“做好事不得好报”,称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毁灭”。从材料中母 亲的角度看,别人为她让座,她却将其手机占为己有,毫无感恩之心;女儿想要归还手机, 她却强行制止,泯灭了女儿的向善美德。据此可以得出“要知恩图报”“家长要言传身教做 模范”等立意。从材料中小女孩的角度看,小女孩本身是有善心的,却因错误的家庭教育而 不能付诸行动。据此可以得出“家庭美德教育很重要”“加强道德教育”等立意。从杨女士 的角度来看,她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据此可以得出“莫让善心之花枯萎”“莫 让热心变凉”等立意。 第Ⅱ卷(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2 题。(10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孔子没而大道微。汉儒承秦灭学..之后,始立专门,各抱一经师弟传受侪偶怨怒嫉妬不相 通晓其于圣人之道犹筑墙垣而塞门巷也。久之,通儒渐出,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其长说。 及其敝也,杂之以谶纬,乱之以怪僻猥碎,世又讥之。 (节选自姚鼐《赠钱献之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各抱一经/师弟传受/侪偶怨怒嫉妬/不相通晓/其于圣人之道/犹筑墙垣而塞 门巷也。(每处 1 分) 21.文中加点字“灭学”是指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限四字)。(1 分) 【答案】 焚书坑儒(1 分) 22.汉代以后学术界先后出现了怎样不应有的情况?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是各家抱住一部经书,老师弟子之间相传授,同辈之间不肯互相交流理解 彼此的学术;而后研究中杂入谶纬之说,用荒诞离奇、琐碎繁杂的东西搅乱学术。(4 分) 【参考译文】 孔子去世后,大道便衰落了。汉代的儒生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开始设立专一的师门, 各家抱住一部经书,老师弟子代代相传授,同辈之间怨恨嫉妒,不肯互相交流理解彼此的学 术。这对于圣人的道理,就像修筑了墙垣,闭塞了门户里巷一样。时间长了,博学多闻、通 晓古今的儒者逐渐出现,他们贯穿各类经典,互相比较证明,择取那些有长处的说法。到后 来它衰落了,便用谶纬的说法夹杂其间,用荒诞离奇、琐碎繁杂的东西搅乱学术,世人又讥 笑这类学说。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在《三国演义》中,“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关羽, 他所报答的“主”指的是刘备,他“义释”的人是曹操。 B.《端午节》写了政府欠薪和教员索薪的事情,索薪的时间从年关提前到端午节前,还 从教员索薪写到官员索薪,这是对当时政府的讽刺。 C.《边城》中,二老与翠翠相互爱慕,虽然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家的小姐也要和二老说 亲,但二老并没有因为父亲的重压选择碾坊,而是选择了翠翠。 D.《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抢女儿的金梳妆匣,太太气得昏死过去,他怕太太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坏身体,马上放弃了金梳妆匣,足见吝啬的葛朗台对太太尚有一丝温情。 E.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喜欢飞鱼、海豚和海龟,厌恶僧帽水母,这实际 表现了老人对弱者的同情,对强者和欺诈者的憎恶。 CD [C 项,“没有因为父亲的重压选择碾坊,而是选择了翠翠”错误,父亲没有给二老 重压。D 项,“怕太太气坏身体”错误,他是怕太太死去而自己就要失去财产。] 24.简答题(10 分) 【导学号:20332105】 (1)电视剧《茶馆》结尾,王利发火烧茶馆并与之同归于尽。你觉得与原剧本相比,哪 个结尾好?为什么?(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重生的传说有哪些隐喻意义?试简要概述。(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电视剧的结尾好。王利发从逆来顺受到一把火烧掉茶馆,突出 了其性格的变化,表现出了他的抗争性,更有震撼力;王利发带着遗憾、依恋与茶馆一同走 向灭亡,是跟旧制度、旧社会的决裂,有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5 分) 示例二:原剧本的结尾好。王利发作为“裕泰大茶馆”的掌柜,是个本分的买卖人,他 性格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但是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儿,只能俯首当“顺民”, 逆来顺受。在恶势力的压榨下,走投无路的他最终选择自杀更符合其性格,也更为合理。(5 分) (2)凤凰自焚重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毁弃旧我、重塑新我的精神,(3 分)表 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与一切共同毁灭的决心和气概。(2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 25~27 题。 形具快乐生。“形”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形体。无“形”,快乐就成了无本之木。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种形,具体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这 些工作,或决策,或管理,或科研,或操作等,都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 的奉献。这些工作,因我参与、我奉献而快乐。因为说到底,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之用。 形与快乐,犹如刀之刃、山之峰,形存快乐存,形灭快乐灭。“具”是一种状态,其潜台词 叫“足”,同义语为“办”。一件事情与工作之“形”,做起来会有难易,论起来会有高下, 但无论非凡或平凡,只有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 有可能将成功脚下踩,使快乐心头生。如果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事不“具”不“办”, 或是三心二意,少“具”缺“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不能享受经过劳作、奋斗、拼搏 而获得成功的快乐。“生”是一种过程,既有出生之意,又有发生之状,更有化生之态。这 种有“形”且“具”而“生”发出来的快乐,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这种愉悦, 既有诸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在接受外部刺激后的外部感觉,又有诸如运 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接受肌体内部刺激后,反映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不同状况的内部 感觉。这种感觉属精神层面,只要不止步,不停地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 取,就能使快乐陪伴终生。 (选自张保振《形具快乐生》,有删改) 25.请简要概述文段的论述层次。(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先提出“形具快乐生”的观点。②然后分别对“形”“具”“生”进行 分析阐释。③最后对“形具快乐生”之“快乐”的实质进行分析。(4 分) 26.请解释“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之用”的含意。(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质”是指根源,底子;“用”是指施行,表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做 的具体工作是快乐产生的根源,快乐是做具体工作时的情感表现。(5 分) 27.结合全文,说说人生怎样才能获得快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答案】 ①要工作,要做事,不工作,不做事,只贪图享受不会有快乐。②工作和做 事要全身心地投入,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这样才能取得快乐。③不 断地实践和进取,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就,这样才能终生快乐。(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