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秋兴八首(其四)
杜 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广德年间,宦官专权,吐蕃、回纥不断入侵,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②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9分)
- 8 -
南乡子·乘彩舫
李 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写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B.“乘彩舫”两句写了春日里,芰荷满塘,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C.“棹歌”一句写歌女陶然自乐,和棹而歌,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打破了宁静的局面。
D.“游女”一句承上句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少女的春心被鸳鸯震颤了,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竞折团荷遮晚照”中的“竞”有何妙用?请简要赏析。(6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9分)
鹧 鸪 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重阳后数日。当时词人在戎州贬所。
(1)下列对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黄菊”“晓寒”既点出季节与时间,同时也自然引出下句饮酒之事。
B.“醉里簪花倒著冠”塑造出一个头上插花倒戴帽的放浪形骸的醉中狂士形象。
C.“且加餐”化用古诗十九首中“努力加餐饭”一句,表达了要保重身体之意。
- 8 -
D.“付与时人冷眼看”,词人将黄花白发呈于世人,冷眼看世人对自己的态度。
(2)(鉴赏诗歌的语言)词中“舞裙歌板尽清欢”一句中“尽清欢”也作“尽情欢”,你觉得哪一种表达更好?请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及主旨简要分析。(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注]
杜 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漂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
D.本诗借景抒情,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 8 -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李嘉祐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B.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C.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D.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2)(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9分)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逐郊原春草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8 -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本是仲长统的诗句,作者借用来做词的起拍与过片,使之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作者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2)(鉴赏诗歌的语言)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①,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悯伤故国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开创基业的历代君王与其子孙不同情况的对比,指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
B.颔联承上议论,表达的意思与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有相同之处。
C.“东府”是东晋时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颈联实写虚写相结合,表达对荒淫逸乐以致亡国的无限感慨。
- 8 -
D.尾联用典,意思是作者对千百年来的兴亡更替无能为力,只得借酒浇愁,表现了作者无尽的愤恨与悲慨。
(2)(鉴赏诗歌的语言)后人评价王安石“冷峻严苛,诗如其人”,请结合本诗简要赏析。(6分)
练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1)D D项,“主要艺术手法相同”错,《秋兴八首》中,第一首主要为写景抒情,第四首主要为叙事抒情。
(2)参考答案 ①本诗的诗眼是“悲”(答“百年世事不胜悲”亦可)。②首联写唐王朝的政局多变,朝政混乱,此为一悲;颔联写内忧:朝廷人事更迭,导致国运昔盛今衰,此为二悲;颈联写外患严重,关河动荡,此为三悲;尾联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之思,此为四悲。整首诗围绕“悲”字展开,无尽的悲情贯穿始终。
解析 回答本题,先要找出诗眼,本诗的诗眼是“悲”;然后依据每一联的内容分析诗人“悲”的原因,即说明其理由。
2.(1)C C项错误。依据“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可知,春日里,水碧荷香,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信船游莲塘。故整体画面不是宁静的,而是有静有动,灵动美好的。
(2)参考答案 “竞”指竞相,既刻画出少女们活泼的举止,也写出她们害羞的神态。灿烂的阳光、绽绿的团荷与羞红的脸庞构成了一幅鲜亮美妙的画面,表现出词人对青春少女的欣赏和赞美。
解析 结合“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来分析,少女们乘船游荷塘,采花偎伴而喜笑,却又暗暗争相呈现自己最窈窕美丽的一面,故“竞”字呼应“争”字,写出少女们的活泼可爱和娇美。
3.(1)D D项,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挽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特意”并非“冷眼”。
(2)答案示例 ①
- 8 -
“尽清欢”这一表达更好。“清”强调“欢”的性质,“尽清欢”是说尽享清雅之乐。词人对花把酒,对着风雨吹笛,欣赏舞裙歌板,这都是文人雅士之欢;最后两句写白发人钟爱菊花,更表示自己要保持士人的高雅。“尽清欢”更符合作者被贬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②“尽情欢”这一表达更好。“尽情”强调“欢”的程度,强调尽情欢乐。词人在“莫放酒杯干”的同时还有“舞裙歌板”,可谓尽兴;醉后倒戴帽子、头插菊花,不在乎时人的冷眼,更见狂放。“尽情欢”更能表现出词人不以贬谪为意、傲视时人的狂放不羁的心态。
解析 解答本题时,关键在于分析“清”和“情”不同的含义和效果。“清”强调“清雅”的性质,可结合对花把酒,对着风雨吹笛,欣赏舞裙歌板来分析。“尽情”强调“欢乐”的程度,可结合“莫放酒杯干”“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来分析。
4.(1)C C项“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错误,原诗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诗中主要是表现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羁旅漂泊的苦味。
(2)参考答案 “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能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明亮,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解析 “见羽毛”“数秋毫”,这是借助外物来体现月亮之亮,属于侧面烘托,同时月光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同“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本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5.(1)D D项,这首诗虽有依依惜别之情,但又因王牧出门游历开阔了眼界,所以离愁也被替对方高兴的情绪掩盖,因而决定了诗歌的明快基调。
(2)参考答案 ①富于想象,颈联想象王牧旅途中的见闻,把春日山野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②用词巧妙,“争”写出了春雨过后山花争奇斗艳之美,“乱”写出了雨后池塘春水上涨,潺潺流淌之态,两字出人意料,又非常自然。③情景交融,紧扣春天的典型意象“山花”和“春水”,境界阔大,为友人出门游历将遇如此美景而高兴。
解析 颈联“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中“争”写出了春雨过后山花争奇斗艳之美,“乱”写出了雨后池塘春水上涨,潺潺流淌之态,两字出人意料,又非常自然。回答本题,抓住颈联运用了想象、用词生动、情景交融等角度来分析其精妙之处。
6.(1)D D项,“‘碧落’是指天上仙女”错误。“碧落”不是指天上仙女,而是指天空。
(2)参考答案 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上阕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以愁思比雨丝,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下阕化抽象为具体,把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埋下去,然而“忧”却如春草蔓延开来。
- 8 -
解析 上阕起句“散作春檐夜雨丝”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以愁思比雨丝,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下阕起句“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把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据此可知“愁”“忧”是中心,而“愁”字在词中具有领起作用。
7.(1)D D项,“只得借酒浇愁,表现了作者无尽的愤恨与悲慨”有误,尾联意思是既然对千百年来的兴亡更替无能为力,那就暂时搁置,且付心事于酒杯,以免徒然伤感,是一种洒脱。
(2)参考答案 评语“冷峻严苛,诗如其人”是指王安石的诗具有“冷静、严肃”等风格(风格解读近似即可),一如其人。①本诗冷静严肃地揭示了历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继承者贪图安逸享乐。②作者认为因骄奢淫逸而覆亡的朝代都是咎由自取,不必为之惋惜悲伤。③作者站在历史高度,洞察朝代盛衰的必然性,客观揭示了诸多政权兴亡的规律,给当朝者及后人以警示,引人深思。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诗的首联一开始就严肃地指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次联则冷静点明其原因: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开国之君,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取得天下,而其子孙往往轻易地把政权断送。进而又客观地指出这些政权所以败亡相继,主要是因为继承者享有国家以后,日趋奢靡逸乐。王安石站在历史高度,冷静严肃地揭示了一切政权兴亡的规律,并在三、四两联以丰富的想象和怀古的诗情述说南朝旧事,以此与上面的诗句相印证。
- 8 -
相关文档
-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2021-06-045页
- 专题4-3+古诗文阅读(一)(下)-2017年全2021-06-0415页
- 2020_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2021-06-0413页
- 专题21 断句(古诗文阅读)-2019年高考2021-06-0413页
-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2021-06-038页
-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2021-06-036页
- 古诗文阅读 学案302021-06-0311页
-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2021-06-036页
- 专题4-2+古诗文阅读(一)(中)-2017年全2021-06-039页
- 专题30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古诗文2021-06-0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