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64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耀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形成性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
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Ⅰ卷
一、课内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B.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傍晚
C.羁.鸟恋旧林 羁:约束
D.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暂且
2.下列对于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人天性喜爱山川田园生活。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用夸张和衬托手法描绘天姥山高耸入云。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用设问的方式提出谁来主宰大自然的荣枯。
3.下列诗句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诗经六义”指的是风、
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内容上的分类,后三者是表现手法。
B.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溢靖节。他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C.建安文学是东汉末年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其主要风格是浪漫飘逸,抒发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5.阅读下面内容,选出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 )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
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乡土社会中不怕忘,
而且忘得舒服。只有在铁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
A.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社群”,所以不需要复杂的文字。
B.乡土社会文化趋于稳定,对“发展记忆”的要求不高。
C.乡土社会要描写“忘时”生活,是“借助文字的社会”。
D.乡土社会是“血缘社会”,需要用“习俗”来维持稳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
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
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
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
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
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
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 iMac 支撑架的高精需求,
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
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量产。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
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
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 Indiegogo 上,有一个中国项目 Czur 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
Czur 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 3D 物体、变身视
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 Wifi 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
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
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轴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
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
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
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
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
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
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
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
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
性”上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
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
工作态度,可以生成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
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材料题放一起。
_________________,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
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
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
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
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
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
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
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
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6.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C.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7.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
C.苹果公司通过分析手工打磨技术,改进机械加工,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
D.Czur 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
8.根据材料二,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政府文化 B.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
C.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竞争文化 D.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
9.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6 题。(10-14 题每小题 2 分,15 题 8 分,16 题 3 分,共 21 分)
古今家诚叙
苏 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
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
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甚不尽也恻恻乎惟恐甚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
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
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
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①酌彼行潦,挹②彼注兹,可以餴饎③。
岂弟④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
其不资,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御长沙孙公景修,少孤面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
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诚》,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
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
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
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白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
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①洞:从远处。②挹;舀。③鳞鳞:煮饭,烹煮泰稷。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则谏,否则去. 去:离开
B.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 肖:好,有出息
C.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致:表达
D.吾病.焉,是以为此 病:生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父母之.于子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为.《贤母录》/冰,水为.之
C.无憾而.后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以.遗天下之人/忽魂悸以.魄动
1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
①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一同温直用(科第: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侧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日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B.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鸣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侧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
人伦观念的理解 。
B.第二段,苏辙举例老师、君主、臣子、孩子的言行,是为了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对比。
C.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在论述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论证
自己的观点。
D.作者虽然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不一
定行得通的。
Ⅱ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②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③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16.《古今家诚》属于家训一类的著作,请根据文言文阅读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孙景修编著此书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7.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18.请简要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古诗文默写(共 5 分)
19.
(1)《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当年求学期间同学们意气奔放、强
劲有力的情景。
(2)《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师说》中作者提到学习的是道,与年龄无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0-22 题(共 9 分)
故乡在远方
曹文轩
①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是约等于乡土的。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
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神和情怀。乡土乡情,童年童趣,写人纪事,抚今忆昔,乡土甚至
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正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
的散文集。全书九个单元,一百五十篇短章,花鸟鱼虫,世情百态,写尽了北方童年的生动与丰富,
让我这个旅居北方多年的南方人也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②汪曾祺每当写到故乡时总会说“我们那个地方”,他像孩子熟悉母亲一般熟稔那个地方的每一寸
土地,每一种风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但是风土人情,写得有趣不足为奇,写得有情绝非易事。
天南海北,风情各异,找出一两处此处独有而别处难寻的景致和特色来演染一番并不高明,高明的是
写出这方水土的人情。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让人记住的选远不是沱江两岸高高的吊脚楼,不是硕果
累累的桃园,不是漂泊不定的渡船,而是那青山绿水的风景中,生活着的人,他们的良善,他们的狡
黠,他们卑微而又勉力活着的状态。《大地知道你的童年》写顽劣的孩童,斗草捉虫,爬树下河,偷瓜
摸蛋,打泥仗捉迷藏,正月十五散花灯,追忆童年的背后,却让人感受到“那个地方”生活着的人对泥
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悲悯,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逝者如斯夫的忧伤,因为年华老去,
记忆中的故乡终究还是成了一代人回不去的遗憾。
③我料想董华早写作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一般,
因为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那个空旷
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
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
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
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
娜缠绕的炊烟。生活虽然贫瘠,但是童年的乐趣却很丰盛。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
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④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
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
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
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⑤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去乡村化,城市无边无尽的扩张,乡村不断被蚕食,同时萎缩和流失
的还有乡土的情怀。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
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取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
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正如董华
在书中所言,“对应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童年生
活贫乏得近乎可怜,5 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
诗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
⑥《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让我感动的还有对于乡土情怀的传承,乡土社会凝结的基础除了大地,
就是情感,而这种情感除了血脉意情联系之外,就是乡情、邻里之情,进而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
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书中那个可爱机灵的叫董为的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爷爷的教
导下,离开都市,回归乡村,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和睦淳朴的乡间活泼自在地生长着。在当下的
教育环境下,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董为的童年幸福丰盛得近乎奢侈,这一切都是他爷爷用心良苦的
馈赠,而我相信这份生命中珍贵的馈赠一定会在那个叫董为的小伙儿以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⑦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
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因为他漂泊游荡的灵魂终有归属。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故乡不仅指一方水土,更包含乡土精神和情怀,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
的创作与发展。
B.第②段以汪曾祺和沈从文两位大师的写作表明,在写到故乡时,描写风土人情容易,但能浸润作者
深挚情感不易。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现代城市孩子因缺乏乡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自然的乐趣,童
年生活不幸福。
D.作者相信,让孩子们在乡间活泼自在地成长,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将
使他们受益终身。
21.简要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4 分)
22.本文题目“故乡在远方”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包含了哪些内涵。(3 分)
七、语言运用(3 分)
23.某位同学在学习《乡土中国》时,在笔记上记录了书中的三个事例的梗概,请你根据这三个事例,提
炼出中国社会基层“乡土性”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8 个字。
①史禄国先生曾告诉费孝通先生,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
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②一位研究语言的朋友说,张北一带的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
土上的。
③在一个村子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八、写作(40 分)
曾有记者问著名学者傅国酒:“你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理
想的中学已经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想象,它们曾经存在过了,在不太遥远的历史中,在 20 世纪前半叶。
南开中学、北京师大附中、扬州中学、春晖中学、天津耀华中学……都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学。”(选
自《民国风度》第 293 页)
耀华中学已经走过了九十三个春秋,一代代学子在这所理想的中学得到了自己一生的收获;科学
家于敏说在耀华中学得到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学者资中筠说在耀华中学感受到了文人的风骨,歌唱家
蒋大为说在耀华中学塑造了强健的体魄……
作为新时代耀华学子,你对耀华精神有着怎样的领悟,你在耀华园中收获了什么,对未来又有怎
样的憧憬和期许?请你以“在这片校园执著求索”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天津市耀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形成性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一、课内基础知识(10 分)
1.B 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
2.B 没有及时行乐的意味
3.B 互文
4.C 主要风格是慷慨悲凉
5.B 本段文字出自《再论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文化趋于稳定(安定的社会,生于斯,死于斯),所
以对发展记忆要求不高。
二、现代文阅读(8 分)
6.C 7.D 8.D 9.B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
10.D 病.遗憾 11.A 12.D 13.C
14.D 由原文最后“虽广之天下可也”可以推论出作者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可以行得通。
15.①等到他们和自己的子女说话的时候,一定会诚恳并且竭尽所能,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
②(他)年幼丧父被母亲教导,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
③他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路过集市的人没有不哭泣的。
16.①弥补古代此类图书内容不完整的遗憾;②有感于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③启发人们的羊慈之心。
参考译文:
老子说:“因为仁慈所以能勇敢,因为节俭所以能宽广”有人问:“如果仁慈的话,那怎么会勇敢?”
回答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得深,所以他们替孩子考虑事情很精细。因为爱得深,所以行事殚
精竭虑,所以他们为孩子躲避灾祸就很迅速,为孩子谋利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
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人贤明,这是因为形势所迫才必然到这地步啊。”
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恳切教导惟恐有没考虑到的地方,惴惴不安惟恐孩子
不能全部听进去,他们感叹道:“唉,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来教授他
们,贤德的弟子,老师就引导他们;不贤德的弟子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给他们号令来告诫
他们,对贤能的臣子就给予官职,不贤能的臣子就不选用他们。臣子对于君主,可以进谏的就进谏,
不可以进谏的就离去。儿子对于父亲,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直露,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父
母却不这样,即使孩子不好,哪有父母遗弃孩子的呢?因此他们竭尽所有来告诫孩子,直到没有遗憾
才停止。《诗经》说:“从远方的取积水潭的流水,把水注入这水缸中,可以蒸饭煮酒食,君子的恩德
深广,更像是百姓的父母。”即使是卑陋到流水也不弃去,就像是父母不遗弃子女一样。所以父母对于
子女,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极致。即使他们本身并不贤能,等到他们和自己的子女说话的时候,一定会
该器并且竭尽所能,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
太常少卿,长沙人孙景修,年幼丧父因而受教于母亲,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年已老,可
感念母亲的心意却不能忘怀,写了一篇《贤母录》来表达他的心意。既而又编辑《古今家诫》一书,
收集了四十九个人,拿来给我看,说:“古代就有编写这种书的人,但他们的文章不完整。我对此感到
遗憾,因此编写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意,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或许有好处吧?”我读了
这本书后感叹道:“即使有凶悍的孩子在集市上发怒斗狠,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
罢手退去,集市上指责他孩子的人也没有不感动落泪的。慈孝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担忧无法激发它
罢了。如今这本书,大概将会激发人的慈孝之心吧?即使推广于天下也是可行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
今,父训四十五人,母训四人,孙公又要将加以增补,还没有编写完成。”元丰二年四月三日,四川眉
阳人苏辙记述。
四、诗歌鉴赏(4 分)
17.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辉映,杜鹃啼鸣,烟雨蒙蒙,这两句描绘
了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比喻
手法,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18.繁忙的四月,村里没有一个闲人,村民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这两句勾勒了乡村
四月农家的紧张忙碌的生活。繁忙紧张之中透露着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乡
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19 古诗文默写(5 分)(答案略)
六、现代文阅读(9 分)
20.C (2 分)“表现出现代城市孩子因缺乏乡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自然的乐趣,童年生活不幸福”
表述不当,原文是“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并非“不幸福”。
21.(4 分)(1)运用比喻,以孩子穿行在乡间,观赏乡村风光的描写来表达阅读董华的书的感受,形
象具体。
(2)使用对比,把男孩放置于广阔的天地间,展现出乡间广阔生活带给人的广阔视野与心胸的影
响。
(3)运用排比,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乡村风景图。
(4)“穿过”“路过”“踏上”“爬上”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描绘出男孩穿梭在田野间的景象,体
现出孩子在乡村自由自在的幸福快乐。
22.(3 分)(1)“故乡在远方”指故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2)“故乡在远方”指人们从文学作品中看
到的故乡。(3)“故乡在远方”还指尽管我们远离故乡,但美好的乡土人情依然永远伴随着我们。
七、语言运用(3 分)
①乡下人离不开土地(或根植土地/依赖土地等)
②定居是常态(或不流动是常态等)
③形成熟人社会
八、作文(40 分)(略)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2021-06-0414页
-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2019-2020学2021-06-0421页
-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等六校2020-22021-06-0415页
-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420页
-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2020-2021学年2021-06-0414页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2021-06-0413页
-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19-2022021-06-0429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2021-06-0414页
-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424页
- 2019-2020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2021-06-0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