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1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河北省高三上学期 12 月份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題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尽管各家各派学术见解不同, 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和其他道德范畴一样,俭德在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自商初到春秋,经过八九百年的岁月,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的儒、 墨、道、法诸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主张尚俭。孔子对于“礼”是非常重视的,但他认为“与其奢也,宁俭”。 老子说他有三宝,其中之一即为“俭”;认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俭。墨子 认为“俭节则昌,淫俠则亡”,儒家搞的礼、乐那一套都不合俭的要求。法家对于俭德也是提倡的,《管子》 中多处强调应当去奢、节俭,“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 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 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历史上虽然没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明确指出这一点,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 “俭”的教育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几千年来,有见识 的长辈总是教育其子女要节俭。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 衰。一味娇惯孩子,只能使其成为败家子。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 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富有之家,还是贫穷之家,只要是有见识的,总是要以“俭”治家 的。如果仅是为了节用而不是为了育人,那么“俭”德是难以流传几千年的。 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夫君 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节制 物欲使其内心宁静来培养其品德的,一个人对于物质享乐如果不能有节制,就不可能纯洁其志向;内心总 有强烈的物欲干扰,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志向。他提出的“俭以养德”的命题,把尚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 新的层次。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俭的思想,在他们的倡导下,“俭”这一美德被人 们接受,但是“俭”与“德”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明确掲示出来。可以说前人只认识到“俭”本身是美德, 而没有发现“俭”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俭”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孔子倡“俭”是为了维 护礼、不违礼,老子倡“俭”是为了实现“道”,墨子倡“俭”是为了节用。只有诸葛亮不仅把“俭”视 为美德,还明确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认为实行节俭是为了涵养道德。这就把“俭”的价值,从“俭” 是美德提升到了“俭”是美德之母的高度。“俭”与德育、“俭”与人生的追求、“俭”与人的精神生活 之间的联连,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有人 讲“俭以养性”,有人讲“俭以养廉”,历史上众多的家训中几乎都有倡“俭”的内容。节俭在客观上成 了一种普遍的育人的手段,因为人们明白:一家之中只要厉行节俭,子孙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至于成为 敗家子。 (摘编自任怀国《说“俭”》) 材料二 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 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 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崇俭抑奢”,形成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 向,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 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 消费过程中都应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汚染环境。第三,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 节俭是针对奢侈消费而言的。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 费、理性消费。要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进而以科学 消費、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提高消费者素质。在不断 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开展必要的消费教育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 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自觉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 (摘编自尹世杰《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儒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时墨、道、法诸家都主张节俭,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B. 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并且把“俭”用于育人之后,“俭”才起到了教 育人的作用。 C. 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不仅体现出“俭,是美德”,更是将“俭”提升到了美德之母的高度。 D. 崇俭抑奢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与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 费结构思想相契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都认识到“俭”是美德,但他们提出尚俭的目的各不相同。 B. 富家人教育子女要节俭是为了家道不衰,而穷苦人家的子女的节俭是被迫的,是为了节用而节俭,难以 起到教育的作用。 C. 自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命题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 D. 要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新风尚,需从价值导向、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和质量等 多个方面着手。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的一项是( ) A.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B.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C.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D.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资治通鉴》) 4. 请简要归纳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 5. 材料一的论证有何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U(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祖巷(节选) 王剑冰 进了村子就看到了高高的牌楼,上面写着“珠巩古巷”,吾家故乡我先见到了家乡的花,艳红艳红的, 一问,洛神花。守着花的女子说,这种花富含氨基酸,剥开花瓣泡水,对人好着呢。 八百多年的驷马桥卧在彩虹里,桥下一道水,流得更久。石雕门楼框着悠长的古巷,巷道铺着石子, 凸凹的感觉,透进脚心。雨和尘沙,会顺着凹痕滑走,滑走的,还有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的时光。 明清时期的老宅子,有些挺立着,有些歪了肩角。灰薄的瓦,干打垒的墙,墙上刷的白灰,掉了一半 的皮。一口“九龙井",依然清澈甘冽,酿出的酒、沏出的茶都味道醇厚,制出的豆腐也嫩滑爽口。 慢慢地发现,这些拥挤的房屋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不唯是生活功能,还有团结功能。瞧,屋头大都 贴了祠堂的名牌,这边是谢氏祠堂,那边是杨氏,旁边是冯氏,然后赵氏、钟氏、赖氏…… 我随脚踏进旁边的谢氏祠堂。阳光从祠堂后面照进来,满屋亮堂。房屋设计很讲究,会在后方为太阳 留下通道,中间为雨水留下位置。这样的老宅气韵祥和,舒适透爽。一侧的墙上贴着红纸,上边写着人名。 一位老者从后面走出来,还没看清脸面,先见到露齿的笑,说来了,谢家的?我说是来看看。老人叫谢崇 政,七十五岁了,三个孩子都在外地,自己与老伴在这里,没什么事,就帮助谢家迎迎客人。说话间我已 经明白,墙上的名单,都是最近前来认祖的。 告别老谢出来,闪过诸多门口,前面出现了一座门楼,上面的石匾题为“珠巩楼”,门楼两旁,有不 大的摊子,摆着细长的卷烟,竟然叫“珠机烟”。摊后的女子笑意盈盈,介绍说,珠巩巷早就有种烟的历 史,自家的烟叶收了用不完,便学着做卷烟,就地消化。巷子里还有不少卖腊鸭的,一排排腊鸭挂在阳光 下,泛着油亮的光彩,而且都标着是“腊巷”的腊鸭,一问,腊巷就是珠巩巷的一条街。这让我立时想起 前两天遇到的老者,难道他是珠巩巷人? 我来时,火车卧铺外边走廊上一个小女孩让老人跟着她学诗,老人总是说错,小女孩就一次次地教。 原来,老人是带孙女回老家。小女孩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蓄一头短发,很是可爱。爷爷说,我来说一个, 你也跟着学,爷爷就一句一句地说着当地的土谣: 月光光,照地堂, 虾仔你乖乖聊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 阿爷睇牛佢上山岗喔…… 小女孩真学了,学的腔调也跟爷爷一样。后来知道他们也在韶关下车。这小女孩叫安安,她说爷爷家 在居居。我问老人“居居”在韶关哪里,老人说在南雄。我恰巧要去南雄。老人说,欢迎你到我们村子去 看看,现在外边来的人可多了,还有旅行社的。后来才知道,老人的口音被误听了,比如说村里的人“不 傻”,实际上说的是“不少”,那么,老人口中的居居巷,可不就是这个珠巩巷!老人说他们那里的腊鸭 誉满岭南,只有“腊巷”的人做的腊鸭才正宗。老人说他姓刘,一个村子以前有一百多个姓。当时觉得他 过于自豪,现在才明白他讲的是实话。 我便有意去寻找刘氏祠堂。 这是古巷较大的一座祠堂,深而广,屋顶的天窗不止一个。阳光射进来,里面显出明明暗暗的层次, 案子、条凳、廊柱、匾额,使得整个祠堂器宇轩昂。我们进门的时候,一个女子从旁边跟进来,显现出友 好的热情。她说祠堂是刘氏宗亲举办大事的地方。我问刘姓在珠巩巷有多少人,回答是十几户。县史办的 李君祥说,珠巩巷的人渐渐迁出去,现在留下的还有三百五十多户,一千八百多人。十几户也不算少了, 刘、陈、李、黄都属于大户。 巷头汪着一泓水,水边一棵古榕,铺散得惊天动地。水叫沙湖,连着沙河,水从桥下流走,顺着古巷 流到很远。沙水湖北畔,有个“祖居纪念区”,区内一座座新起的祠堂,风格各异,气势雄伟。这些祠堂 都是仿古建筑,有的还立了牌坊,哪一座都比原来的宏阔。转到黎氏祠堂,我看到一位老太领着一个小女 孩玩,小女孩像火车上的那位小姑娘。我忽而醒悟,难道老者说的不是姓刘而是姓黎?我上去叫了一声安 安。小女孩回头来看,还真的是。小女孩向我介绍说,那位老太是她奶奶。她和她奶奶热情地邀请我去她 家做客。 离开有些热闹的街巷,深入进去,便看到了生活的自然。那是岭南特有的乡间景象。一扇扇门内,都 干净整洁,有的院里晒着辣椒,红红黄黄的,好几摊子。有的门通着后边,过去看,一间间住房都有人。 见了,热情地招呼,问来自哪里,姓什么。周围是长叶子的芋头,在土里不知道有多大。开花的南瓜,一 个个垂挂着,无人摘取。墙上翻下的植物,像仙人掌却不长刺。秋葵顺着高高的枝,独自爬过了墙头……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巷的历史悠久,文中用八百多年前的驷马桥卧在彩虹里、悠长的古巷和明清时期的老宅子现在还挺立 着来体现。 B. 祖巷的老房子虽然很拥挤,但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屋头大都贴了祠堂的名牌,既具有生活功能,也有团 结功能。 C. “珠巩巷的人渐渐迁出去……”,作者借县史办李君祥的陈述委婉地表达出他对祖巷人离开家乡的不理 解。 D. 文中“我说是来看看”“我忽而醒悟,难道老者说的不是姓刘而是姓黎?”等信息都表明了“我”的游 客身份。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牌匾名“珠巩古巷,吾家故乡”直接点明写作对象,既照应了标题,又总领了下文的内容。 B. 文章描绘了祖巷中谢氏祠堂、刘氏祠堂和黎氏祠堂的不同特点,通过对比突出了祖巷的发展变化。 C. 文章结尾对祖巷的庭院、植物景象进行了描绘,富有画面感,展现了祖巷的温馨和谐,给人以世外桃源 之感。 D. 文章总体上以“我”游览祖巷的踪迹为线索来贯穿内容,移步换形,让读者跟随“我”的脚步看到了祖 巷的面貌。 8. 文中插叙了在火车上碰到小女孩与老人的事件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9.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选文中体现了祖巷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 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 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琼至,即拜议郎。三年,大旱。琼 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节俭,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书 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 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 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 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 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等,哀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 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 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梁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綻、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 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 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注]擅权,倾动内外, 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注]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 必当功爵/不越德 B.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 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C.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 必当功/爵不越德 D.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 必当功爵/不越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汉朝中央政府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任以官职,被任官职的人称为“孝廉”。 B.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C. 二千石,文中指官阶等级。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D.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天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答应;公卿向朝廷推荐他,他前 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 B. 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他认为以儒学取士有弊端,提议增加选官科目,得以施行;他对张盛的提议 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对人才进行查验。 C. 黄琼刚强正直,反对滥赏。皇帝打算褒扬大将军梁冀,胡广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高,而黄琼提出理 由,表示反对,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 D. 黄琼不附权贵,惩治贪腐。梁冀请托黄琼任用的人,黄琼都不用,梁冀被杀,黄琼却因自己师傅的恩惠 而被封赏;他掌权后,下令惩治贪腐分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 (2)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14. 顺帝接到黄琼关于旱情的奏疏后是如何做的?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衡岳道中 陈与义 野客元耕瘀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 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 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 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自己的“野客”身份,本来就是耕田的,如今得有游衡岳的机会,也是前缘;语含自我调侃之 意。 B. “避兵径度”点明自己得游衡岳的原因,是为躲避战乱;“吾岂忍”抒发了诗人对衡山爱恨交加之情。 C. “欲雨还休”交代出行的天气状况,“神所怜”三字写自己当时的心绪,与“吾岂忍”呼应,构成情绪 的起伏。 D. 尾联直抒胸臆,感叹自己年华垂老,辜负衡岳名山。“终伤老”“四十年”饱含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 感慨。 16.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面对“固时俗之工巧兮,価规矩而改错”的社会环境,世人把“_______,________”作 为尺度,而屈原却把“宁流死以流亡兮”作为自己的选择。 (2)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面对深邃的蓝天,连续发出了“_______?_______?”两个疑问,引发了 对宇宙的思考。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沙漠冰封、乌 云密布的边塞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弹丸之地....,竟同时有秦驿道、水道、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五道”错落呈现,这就是“滇川门户” 石门关。 顺着旧石梯来到半山腰,透过树丛,我看到观音寺上方的岩壁上,镌刻着三个孔武有力....的字:“石门 关”。经岁月风吹雨打,字迹已有些模糊。 我脚下的大关河,蜿蜒流淌在石门关南边,重峦叠嶂间,它不知绕过了多少山的阻拦,谢绝了多少山 的挽留,欢唱向前。如果展开一张山区地图,你就能看清,这条河像是经谁的手任意画出来的一团乱线,弯 弯曲曲,盘根错节。 站在关口向南眺望,蓝天悠远,大地苍茫,阵阵鹞鹰飞过关楼上空。“五道并行”令人震颤——大关 河水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秦五尺道、水麻高速公路。五条道路,高低错落,汇奔眼前,各行其道, 成就“一目三千年、五路过雄关”的奇观,被誉为古代交通变迁的活化石。 大关河水道, ① 。清朝乾隆时,大关河航道在此扬帆启程:云南东川的京铜、昭通的朱提银, 沿石门关下的朱提江千里迢迢....运往北京。沿途白帆林立,樯橹浮动,号子震天,军事关隘山麓也成了货物 堆积、票号往衆、人头攒动的集镇埠头。银光闪闪的朱提银自古享誉海内外,《汉书・地理志》曰:“朱提, 山出银。”《后汉书-郡国志》亦曰:“朱提,山出银、铜。” 今天,古驿道早已失去交通功能, ② ,时而船舟横渡,时而汽车疾驰,时而火车轰鸣……河 面白鹤掠过,天上雀鸟欢叫,形胜之地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交通走廊。 18. 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弹丸之地 B. 孔武有力 C. 千里迢迢 D. 波澜壮阔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条河弯弯曲曲,盘根错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 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②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地发挥重要作用,③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到来,使智能化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方向。④发达国家致力于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优势保 持制造业的领跑地位。⑤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突飞猛进,⑥实现了产出规模世界第一的瞩目成绩,⑦但是,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匮乏等问题严峻,⑧制造业大国地位仍然 承受巨大冲击。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用一段话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及漫画的寓意。要求:语句通顺,不超过 75 个字。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 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也一直都没有停过。 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题。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 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德育先行;也有人认 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管理先行。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说服持另一立场的人。要求:结合材料,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