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2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宇宙的边疆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作者作品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出版了许多科普类的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二、背景探源
1976年,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时,他还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了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探究案】
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分析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2.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说说它们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
【延伸案】
写作金库
于无邪诗意呼唤不变诗心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我想变成一棵树。我开心时,开花。我不开心时,落叶”……近日,网上热传的儿童诗,让许多成年人自愧不如。“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一道光、一阵风、花开、叶落……这些看似无关的意象被干净的语言和奇巧的想象力缀连,这是小小人类个体尝试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启幕。当童真与诗意相遇,诗歌有了童话的色彩,既隽永,又可爱。
有网友评价说,这是没有“被套路”过的文字。的确,对于孩子们而言,创作这样的诗或许很容易,他们不过是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而已。而之所以让公众惊艳,或许也是因为没有“套路”,因而更清新动人。常有人吐槽程式化的课堂作文,甚至有“造假”“撒谎”之嫌。为什么活泼泼的诗人,到了作文时间可能就抓耳挠腮干巴纠结?这让人深思。
应该说,一些套路化的作文,本身是一种规范性写作的训练,有其存在价值。不过更应该看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讲授规范,更重要的是熏陶审美的触觉,把所思所感化为活泼生动的语言和信手拈来的文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独特的韵律给人的震撼,其他文体难以替代。儿童诗歌也启示我们,语文教学除“规定动作”外,也该适当发挥“自选动作”,在传授必修知识和护佑孩子天性间获得平衡,给诗意一些空间。
孩子们诗兴的“退化”,或许还有来自成长的压力。不久前引发热议的“家委会”及家长指导小学生完成大数据论文之事,虽体现了家长对教育的关切,但那种“不甘人后”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也让孩子备感压力。家长一方面呼吁减负、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面对升学的压力,又不得不动用熬夜战、补习班等武器。诗意在书山题海面前,往往只能让步,或竟至于枯萎了。
教育思路的纠结,折射出很多成年人的共同矛盾。一方面,进入社会,学会了套路,练熟了技巧,个性这种“出厂设置”逐渐褪色,明知三段式、八股文是旧调重弹,但危急关头仍会作为救场首选。另一方面又渴望“儿童化”,厌恶“小大人”,追求萌属性,对幼时的零食和动画片念念不忘。所以,赞叹孩子的诗,也是“缺者为贵”的道理,毕竟成年人再也
不会关注风中摇曳的肥皂泡。可是童年已逝,往者不可谏,来者又是否可追呢?
诗心动人,但也需看到,即便没有外部压力,要永葆这样的诗心也很难。随着年龄增长,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心灵可能会被既有的认知体系进一步规范,失却单纯与天真。不过话说回来,妙手偶得之固然清新可人,但伟大的作品却必然是精神沉淀的产物。如若能葆有孩子的敏锐度、想象力、包容性,加之以成年人岁月磨练出的思维和经验,或许才真正能够有所成。
《诗经》之所以不朽,“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如果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童年,这些孩子在童年写就的诗,其感人之理亦然——思无邪。初心无所谓老幼,画家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里描述了那些耄耋之年仍如婴儿般烂漫可爱的老者,饱经风霜而童心未泯。这种返璞归真的呼唤,“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的坚守,并不意味着而立之年还得重回摇篮,而是历尽世事,也怀有一颗善良无伪、天真无邪的心。
【参考答案】
【探究案】
1.(1)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①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②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③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④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⑤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⑥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2)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好处: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有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议论和抒情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3.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说明文性质。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必修3语文 4-13《宇宙的边疆2021-06-046页
- 人教版必修三表格式教案《宇宙的边2021-06-04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142021-06-049页
- 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3 宇宙的2021-06-046页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2021-06-036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8:第12021-06-036页
- 413《宇宙的边疆》学案 新人教版必2021-06-034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2021-06-0331页
- 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3宇宙的边疆2021-06-036页
- 新教材2020-2021版高中语文选择性2021-06-0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