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00 KB
  • 2021-06-04 发布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高三下九调研考试语文 ‎(150分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服饰作为生活中绝不可缺的一部分,是文化,也是“史书”。它不仅仅是种物品,一种象征,更是人本身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潜意识之下的流醒,是人的情感以及自我表现的物质化形态,承载着亘古久远的社会内涵。封建社会时期,服饰就如同穿着者的身份表,衣着打扮因穿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在色彩和款式上有着严格的界限和区别。‎ 杨义在其作品《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服饰做出入木三分的分析,称她是“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她以精炼的服饰话语作为模子、将自己对服饰的心得和爱意铸入其中,冶炼出了传世美文《更衣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用色彩的狂欢、服饰的盛宴架构起来的奇妙的文学艺术世界就像寒暖流交汇形成丰沃的渔场,张爱玲对服饰热烈饱满的偏爱撞上她冷漠尖锐的才气,在她对服饰色彩独特的理解中,造就了“衣服狂”与“女作家”完美、奇妙的嵌合。‎ ‎(摘编自尚亦《“衣服狂”与“女作家”的不解奇缘》‎ 材料二:‎ 张爱玲的服饰描写既注重借鉴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表现方法,又善于使用动态的服饰描写来体现独特的审美效果,它同时也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发展的手段。‎ 她的小说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服饰描写比肖像描写细致,这一手法源于向古典文学的借鉴,“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服饰描写,即常常用简洁、形象的文学语言来描人物局部的衣着或某些特定的服饰,有意识留下一些空白”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最高目标是对象的神韵,惟其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神”才是决定事物性质与发展的本质。‎ - 27 -‎ 作为文学作品中复杂多变的人类内心世界更是如此,作家必须着重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并通过某些外部特点去表现人物特质,才能写“活”人物。《倾域之恋》写白流苏由于香港的沦陷而在婚姻上取得了传奇性的胜利。小说中对白流苏的服饰描写省略到几乎没有,与之相反,小说中对另一个女性印度公主萨黑夷妮每次出场的服饰,从披风、发型到指甲颜色都不厌其烦地详尽介绍。这样写凸显了两个形象的差异性:白流苏的世俗实际,追求安稳生活的现实心态和印度公主性感诱惑,注重物质享受。‎ 在毁灭一切的战争中,只有白流苏取得了胜利,这正印证了张爱玲的人生:安稳的现世生活是苍凉人生中唯一可把握住的东西。可见,即实寓虚,遗貌取神,以少胜多,会使读者掩卷莞尔,有会于心。‎ 除了借鉴前人,她的作品与古典文学中服饰描写的最大区别是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宫体验,使铺排式、平面化的服饰描写具有了动感。《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穿着的一件曳地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与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相比,虽然同样注重细节的真实细腻,但张爱玲笔下的服饰却更具有现代因素并富隐喻色彩,作者以对生命和生活的独特体验,借助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人物主观感受上情感的波动引起的服饰变化,幻化出内涵丰富的意象,完成动态性的服饰描写。‎ 服饰描写对小说艺术氛围的营造也起了重要作用。《半生缘》写曼璐出场时穿的苹果绿软缎旗袍,腰际有一个黑隐隐的手印。黑手印是她不幸命运的象征,暗示了表面的光鲜掩饰不住内心的绝望。提前揭晓的命运结局比未知的悲剧更让人毛骨悚然,也为整个故事提前抹上一层苍凉的色彩。作品通过设置具有悬念的服饰描写去渲染氛围,使人物一出场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并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命运的揣测。‎ 服饰描写还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手段。除直接写服装外,作者也注意配饰的描写。配饰在张爱玲小说中既是人物行为与性格描摹的手段,也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它或鲜明突出、或相对隐讳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摘编自陈龙《论张爱玲作品的服饰描写》‎ 材料三:‎ 消费社会中作为符号的服饰已不仅仅是着装者个性特征的展现,也有可能是着装者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暗示。也许可以通过服饰大致判断个人的社会身份,却无法洞悉其独特的风格与个人修养。‎ 服饰,原本是个人意识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可见的自我。古代社会这样的例子不乏其数,比如屈原以高冠奇服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以香草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魏晋文人以不拘一格的服饰来表现自己不拘礼法的洒脱个性。他们借助服饰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格特征。而在消费社会中的服饰,人们看重的是其品牌效应,是品牌暗示的意义和生活方式,是借助服饰的符号意义来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 - 27 -‎ 今天的着装已经没有风格,没有个性,服饰已从个性的展现变成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的着装目的也不再是展现身体的独特美态,而是希望对人的等级进行物质性的外在界定,衣着或饰物成为人们赋予身体意义和身份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人通过服饰表现自我,而是人附着于服饰的符号意义和社会价值被其表现。‎ ‎(摘编自王淑娇《消费社会作为符号的服饰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饰是一种物品和象征,封建社会的服饰象征着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是自我表达的物质化形态。‎ B. 略貌取神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段,作家通过服饰的外部特点用工笔细描的文学话语揭示人物内心。‎ C. 张爱玲小说用各种感官的动态化方式描白流苏与红玫瑰的服饰,具有现代因素和隐喻色彩。‎ D. 杨义认为《更衣记》能用色彩、服饰等架构起来奇妙的文艺世界,就因为作者对服饰心存爱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饰描写在张爱玲小说中显现出来的独特效果,成为其小说风格的重要成分,是她对服饰文化的个性体验。‎ B. 张爱玲所有小说作品都通过对人物服饰及其配饰的精雕细琢来营造艺术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C. 如今人们的服饰已没有风格和个性,某些古人却是借助服饰曲折地表现自我的思想感情和人格特征。‎ D.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服饰已成为被符号化的商品,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一话题具有文化反思意义。‎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唐朝服饰色彩华丽重装饰,诗人用“惯束罗裙半露胸”来描绘唐女子的大胆装束,这是对美的释放与追求。‎ B. 有钱人选择服饰时,故意选择与自经济实力不符的衣服,可能是为了自我保护,将服饰作为一种伪装手段。‎ C. 意大利某品牌女装每推出新款服装就利用传媒讲述设计师故事,通过演绎品牌内涵,唤起人们对品牌的偏爱。‎ D. 如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风格不同各美其美。‎ - 27 -‎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用工笔细描的文学话语揭示人物内心”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服饰描写,即常常用简洁、形象的文学语言来描人物局部的衣着或某些特定的服饰,有意识留下一些空白”,可见应是“以少胜多”。‎ C项,“张爱玲小说用各种感官的动态化方式描白流苏与红玫瑰的服饰”说法错误。从材料二来看,“动感”仅是红玫瑰的写法。‎ D项,“就因为作者对服饰心存爱意”说法错误。从材料一来看,应是“将自己对服饰的心得和爱意铸入其中”。‎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张爱玲所有小说作品都……”说法有误。原文说张爱玲的小说通过对人物服饰及其配饰的精雕细琢来营造艺术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但不能说她所有小说作品都是如此。选项范围扩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和论点关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然后把握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再分析四个选项中的论据与这一观点是否有关。‎ - 27 -‎ 结合“消费社会中作为符号的服饰已不仅仅是着装者个性特征的展现,也有可能是着装者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暗示”“今天的着装已经没有风格,没有个性,服饰已从个性的展现变成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等信息可知,材料三是说消费社会中服饰成为一种符号。D项,“如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风格不同各美其美”是谈人们对服装追求个性化的话题,与材料三“消费社会中服饰成为一种符号”的话题不一致。‎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27 -‎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B.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 27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 ‎6. ①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③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 项,“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错误,由原文“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知,“北斗系统”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由此可见,北斗系统还没有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 - 27 -‎ ‎ “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错误,材料二原文第一段“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由此可知,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早已开启,今年只是要继续加快步伐。‎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接下来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关于“北斗精神”相关内涵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中,“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综合材料二的全文内容来看,他们秉持的“北斗精神”就是要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国产化率,使中国拥有这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非常艰辛,“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综合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一代代的北斗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就是不怕困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材料三中,“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综合材料三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施蒂希追踪记 ‎【捷克】兹丹涅克·斯维拉克 - 27 -‎ 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我跟巴施蒂希相遇,纯属偶然。‎ ‎1965年春日的一个傍晚,我去西里西亚大街的淋浴房洗澡。我刚脱下外套,一个五十岁开外的男人身穿雨衣闯了进来。没等我答应,便穿着雨衣径自进了淋浴房。不一会儿,浴室门“砰”地打开,那个男人走了出来,湿淋淋的头发打成绺,水从雨衣上往下滴落。他疾步走出门,身后留下一路水渍。‎ 他就是巴施蒂希。在那一刻,我还一头雾水,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怪人,肯定能成为“周日随笔”栏目绝好的题材。我马上套上衣服,冲出门紧随他而去。突然,他身子一闪,消失在“苏佩塔尔酒吧”里。我以几秒的时差紧跟上他,吧台里的女招待,仿佛知道他会来似的,已经为他倒好了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巴施蒂希并没有跟她搭话,而是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当女招待去给其他客人送酒时,巴施蒂希起身离开了酒吧。我提醒女招待,说那人还没付账,女招待表情漠然地说:“我知道,您犯不着操心。”‎ 我赶紧夺门而出,继续跟踪巴施蒂希到“地窖酒吧”,我刚在吧台前坐下来,巴施蒂希湿漉漉地来了,直接坐到我旁边的座椅上。侍者不发一语,为他倒上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瞥见了坐在一旁的我,随即把头扭过去。‎ ‎“对不起,”停顿片刻后,我开口,“我不想给您留下窥视癖的印象,我是一名记者,您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巴施蒂希并不理睬我。等巴施蒂希杯中的酒见底后,我便试探他能否跟我一起再来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欣然同意。‎ ‎“很遗憾,先生,您是记者。”他说,“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晾晒在法律面前,我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唯独您将关于我的文章在纸上发表,这行不通。”‎ 在巴施蒂希的遗物中,或许还能找到那一张地窖酒吧的酒水单。那天,我在酒水单背面立了一份声明:巴施蒂希对我陈述的一切,我仅留给自己,藏在心底,唯有待他辞世之后方可公之于世。‎ ‎“先生,我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家居装潢社的一名职员,我竭尽所能让膝下五个孩子生活得像模像样。每天,我要送长女奥尔伽去学舞蹈,送小儿子雅罗谢克去幼儿园。下班回到家里,我要打扫屋子、洗衣服、煮饭还要监督孩子们做功课。在这种无穷无尽的生活轮回里,每个星期,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晚上,就好似松鼠跳出飞转的轮盘那样,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在轮盘快要停止转动前再跑回去。先生,今天这个夜晚就是其中之一。”‎ ‎“我选择的这一个晚上是不固定的,前提必须是那天不下雨。”‎ ‎“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前提呢?”我急切地发问。‎ - 27 -‎ ‎“先生,我的良知不允许我,”他继续往下讲“把钱花在买一杯酒上。一想到灌进喉咙里的那些液体,可以给克薇塔买连袜裤,或者给雅罗谢克添置一双溜冰鞋,那么,即便最美味的酒,也是苦涩的。一天晚上,我在酒吧小坐,走进来一位浑身湿透的客人,酒吧里的酒徒们看到他的模样,发出一片惊呼:外面的雨那么大!那些准备结账离去的客人,便又坐下去,招呼侍者再来一杯。这件事启发了我。我计算了一下,对酒吧老板来说,免费给我提供一杯烈酒是十分划算的交易,因为我在酒吧一出现——您肯定也注意到了,我专门去那些没有窗户的酒吧——身穿湿淋淋雨衣的我,给人再真实不过的印象: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酒水的消费量顷刻得到提升。”‎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您不害怕吗?”我的这番质问让他激愤得满脸通红。的确,我的话触及了他最敏感的神经。‎ ‎“我没有欺骗任何人,先生。”他说,“不止一次,有人看着我湿透了的外套发问:‘外面在下雨吗?’对这个问题,先生,我始终这样回答:‘不,我刚才淋浴了。’我说的可是事实,我也承认,人们一般不会相信我来酒吧之前刚刚淋浴过,但这不关我的事。我仔细通读了《刑法》,先生,法典里没有哪一条提到,如果天没有下雨,人就不能穿雨衣!”‎ 这就是普舍梅克·巴施蒂希。由于夜间洒水车司机的疏忽大意,让布拉格失去了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 ‎(2016年05期《小说界》有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普舍梅·巴施带希去世了”开头,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来记叙主人公的故事,同时文章中多处巧妙地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B. 巴施蒂希身穿雨衣闯进淋浴房,不久又甩门而去,表现了他行为诡异、举止粗野、缺乏修养。‎ C. 从“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可以看出巴施蒂希是个普通平凡的人。‎ D. 小说中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文章正是通过“我”的追踪和发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巴施蒂希的品质一步步得以体现。‎ ‎8. 请结合文本,概括小说“我”的形象特点。‎ ‎9. 文章结尾说“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你是否同意作者“神奇”和“诗意”这一说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答案】7. B 8. ‎ - 27 -‎ ‎①具有记者的敏锐的职业感觉。②诚实守信。③对不幸者充满同情。④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 ‎ ‎9. 示例一:同意。①“神奇”一方面指巴施蒂希淋浴后去酒吧换酒的行为,另一方面指主人公是一名普通职员,独自抚养着五个孩子,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掉他的精神和个性的棱角。②“诗意”指巴施蒂希在喝雅卡玛如斯酒时的悠然快乐,同时也指他贫困辛劳中的精神富有。③作者认为巴施蒂希的去世是布拉格这座城市的缺失,表现出作者对在艰苦生活中仍追求诗意精神生活的底层民众的赞美。‎ 示例二:不同意。①巴施蒂希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独自抚养着五个孩子。“淋浴”后去换杯酒,在困顿的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种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违背法理,但本质上仍是欺骗公众,旨在谋取个人利益,谈不上“神奇”。②巴施蒂希的行为表面上看来富有“诗意”,实则只是对生活的暂时逃避。他只是个钻法律空子,占小便宜的自欺欺人的庸俗的小市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表现了他行为诡异、举止粗野、缺乏修养”说法有误。“巴施蒂希身穿雨衣闯进淋浴房,不久又甩门而去”这一情节,主要是表现其行为独特从而引起“我”的注意,为下文做铺垫。‎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人物身份、职业,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理解人物特点;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 27 -‎ 分析“我”的形象,首先,要明确小说中的“我”是线索人物,身份是一名记者。然后,阅读文章,并找出体现形象特点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写“我”和巴施蒂希相遇时,“在那一刻,我还一头雾水,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怪人,肯定能成为‘周日随笔’栏目绝好的题材”,可以看出具有“我”敏锐的职业感觉。写“我”追踪巴施蒂希并许诺,通过语句“‘对不起,’停顿片刻后,我开口,‘我不想给您留下窥视癖的印象,我是一名记者,您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在巴施蒂希的遗物中,……藏在心底,唯有待他辞世之后方可公之于世”,可以看出“我”坦率正直、信守承诺。写“我”得知巴施蒂希穿雨衣的真相后说“‘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您不害怕吗’”,可以看出“我”善良且有同情心。巴施蒂希去世,结合语句“由于夜间洒水车司机的疏忽大意,让布拉格失去了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可以看出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分点整理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结合题干要求及对文章的理解,表明观点“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分析并阐释理由。要注意,分析前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倾向,作答时要结合文意内容。‎ ‎“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这是作者认为巴施蒂希的去世产生的影响,因而,评论“神奇”和“诗意”要从主人公巴施蒂希和小说主旨入手。巴施蒂希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家居装潢社的一名职员,所以他只是城市里极平凡的一个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的“神奇”一是行为,穿雨衣淋浴后去酒吧;二是精神,在无穷无尽的生活轮回里,保持个性棱角。他的“诗意”指竭尽所能的让五个孩子生活得像模像样的同时,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的悠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结合文中语句“‘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您不害怕吗’”和“我仔细通读了《刑法》,先生,法典里没有哪一条提到,如果天没有下雨,人就不能穿雨衣”分析,巴施蒂希又有贪图利益、钻法律空子的嫌疑。结合以上分析,表明观点后选择合理角度分析作答。‎ ‎【点睛】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7 -‎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 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 《诗》即《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首诗,又称“诗三百”。‎ D. 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 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 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确实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D. 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答案】10. A 11. B 12. A ‎ ‎13. (1)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2)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司,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是: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其道”作动词“修”的宾语,“纲而纪之”与“统而理之”结构一致,所以应在“其道”后断开。排除C、D两项。“赐”是称呼,与下文断开。“而志”指你的志向,作句子主语。排除B项。‎ 故选A。‎ - 27 -‎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项,“‘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说法有误。“仲”在这里指孔子在兄弟中的排行。在弟兄排行里“仲”代表第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第一自然段可知,孔子遭遇陈蔡两国围攻的原因是他过于贤能,威胁到了两国掌权大夫的利益。‎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今楚,大国也”,判断句,翻译时加判断动词“是”;“聘”,征聘、聘请;“用于楚”,被动句,被楚国重用;“用事”,当权。‎ ‎(2)“虽然”,古今异义,虽然是这样;“之”,代学说;“不容”,不被接受;何“病”,动词,担心、忧虑;“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之后;“见”,通“现”,显现。‎ ‎【点睛】‎ - 27 -‎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措施、所作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 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学说之中的。” ‎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路说:“大概是我们的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孔子说:“有这样的话吗?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畅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 - 27 -‎ 子贡出去之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已下大力研修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接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欣慰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推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恰逢深秋时节。‎ B.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开篇即气势逼人。‎ C.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表明,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 D. 袁枚作诗论诗崇尚“性灵”,而“性灵”的审美价值核心是彰显独特的个性,本诗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15. 尾联所用的“吹箫客”和“乌鹊”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哪篇传世诗文?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第一问:“吹箫客”出自苏轼《赤壁赋》,“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尾联的意思是说,我这次来赤壁并没有带着吹箫的友人为伴,所以只能听到安静的夜里有乌鹊在凄凉啼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也暗含着得不到英明君子赏识、才华无法施展的失落抑郁。‎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说法有误。本联写一阵东风强似百万大军,当年刘备、孙权、曹操就是因为赤壁这一战,而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本联并未对赤壁之战进行具体描写,属于概述。‎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手法,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翻译相关诗句内容,明确使用了什么典故;然后结合典故内容,联系整首诗的创作背景,意象意境等分析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诗歌尾联大意是:我此游赤壁没有吹箫的友人同行,乌鹊凄寒的叫声显得这夜更加寂静。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曹操的《短歌行》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作者此联使用了两个典故。作者这次出游从鄱阳湖南下,游历岭南粤桂一带,再北入洞庭湖,进入湖北,然后顺长江东下回到南京。这首诗正是这次归途中,过洞庭湖湖口登临赤壁所作。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是深秋时节。但与苏轼当年不同,无友相伴、只身一人,备显孤独。“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曹操以乌鹊喻指无所依托的人才,表明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的渴望。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表明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局。‎ ‎(2)庄子在《逍遥游》中三次对鲲鹏进行描写,开篇第一次描述鹏的脊背时,是“__________”,第三次引用商汤与棘的对话描述鹏的脊背时,则是“__________”,这些在细节上相互补充,使鲲鹏形象更为充盈、饱满、神妙。‎ - 27 -‎ ‎(3)《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桃花源生活的安定平和。‎ ‎【答案】 (1). 封狼居胥 (2). 赢得仓皇北顾 (3). 不知其几千里也 (4). 背若泰山 (5). 阡陌交通 (6). 鸡犬相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居胥、仓皇、赢、阡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2018 年 10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 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①中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的概念讲究“气”。这个“气”是个多义词,常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诊释药的特性,是为“四气”。中医还有“补脏气”之说。②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气”则指生理功能,“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③《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④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 人体的功效,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⑤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这种特性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这是治疗上的 。由此可见,(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具有 调教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B. 拥有 调养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C. 具有 调养 反之 助纣为虐 D. 拥有 调教 反之 助纣为虐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是多么重要。‎ B. 多么重要啊,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 - 27 -‎ C. 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 D. 何其重要呀,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 ‎19. 文中加序号的句子有一处有标点错误,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1)标点有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2)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答案】17. C 18. C ‎ ‎19. (1). (1)标点有误的句子是②, (2). 改正:将“调理增强”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3). (2)有语病的句子是⑤, (4). 改正:去掉“被”字。‎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具有”,有(多用于抽象事物);“拥有”,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产等);语境是说“影响力”,属于抽象概念,应使用“具有”。‎ 第二处,“调教”,调理教导(多指儿童),照料训练(牲畜等);“调养”,调节饮食起居,必要时服用药物,使身体恢复健康;语境是说中药对人体的调节,应使用“调养”。‎ 第三处,“若非如此”,假如不是这样,后面是假设的结果; “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前面说“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而后面“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是与前面相反,应使用“反之”。‎ 第四处,“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刮骨疗毒”,三国蜀将关羽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语境是说如果不依据药文化特点而反过来做的话,就相当于帮助病毒来侵害人体,应使用“助纣为虐”。‎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 27 -‎ 填写的句子属于语段最后,由“由此可见”可知,应是对上文的总结,而上文主要是讲药的“四气”与治病之间的关系,所以总结的内容应该与此相关,且强调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很重要的,应从用药“四气”治病的角度来说,而不是药的“四气”,这就排除AD两项;‎ B项,选项采用倒装的句式,不符合人的表述习惯,排除B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对于标点符号,考生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辨析;对于病句,考生可以先抓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搭配,是否残缺,再看修饰成分,主要是看修饰成分与修饰对象是否搭配,修饰成分的语序当不当。‎ 本题第一个问题要求找出标点有误的句子,并进行修改,应是②,“……‘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中“调理”和“增强”是一个句子中的谓语,“调理”“增强”共用宾语,所以中间不能使用逗号,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而此处是两个词语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顿号。‎ 本题第二个问题要求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进行修改,应是⑤,“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错误,此处不应使用被动,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和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而文中该句,“中药的这种特性”是“体现”的实施者,所以不能使用“被”。‎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说来有趣,21世纪最时髦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现代医学,与中国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传统中医______。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据此积累下来千百万人的“医疗大数据”,再通过医生的人脑来存储、“加工”、进而开出药方;而今天的智能医疗,则是给医生加上了一个“超强大脑”,它能海量存储、超速计算、深度学习,给人类增添摆脱病魔的能力。尽管争议与困难重重, _____。有学者这样描述,未来的医学影像中心好比飞机驾驶舱,是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体; _____,需要做的是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答案】 (1). 竟有不小的相似之处 (2). 但没人能够否认 (3). 未来医生则相当于飞行员 ‎【解析】‎ ‎【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段论述的是人工智能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第一处,“最时髦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中医”相关联,语意上要表达出乎意料;内容上,结合下文“医疗大数据”和“超强大脑”,可提炼出“相似之处”,所以可以概括为“竟有不小的相似之处”。第二处,前句有关联词“尽管”,语意上要注意转折,内容上要肯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成大势所趋”,可概括为“但没人能够否认”。第三处,句式上应与“未来的医学影像中心好比飞机驾驶舱”保持一致,由“医学影响中心”可知陈述对象为“未来医生”,由“飞机驾驶舱”可联想到“飞行员”,所以可以概括为“未来医生则相当于飞行员”。‎ ‎【点睛】补写属于考查句子连贯的一种题型,考生在答题时,先要整体阅读,弄清文段结构(或总分,或层进,或平列,或对比等等),把握大意,分辨补写题型;答题时,要“瞻前顾后”,做到前后勾连。总的原则是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叙述角度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做到语气连贯通顺,符合语段内在逻辑联系。考生补写出来的句子只要意思相近也就行了,评卷标准切不可刻舟求剑、强求答案千篇一律;如若那样,就限制了思维发展。‎ ‎21.抗击疫情,众志成城:高三学子,正在行动。近日,河南某中学高三学生自发组织,计划向湖北省某中学毕业年级捐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物资,并准备在防疫物资包装箱上印上表示鼓励的赠言。请你以该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的身份,拟写一条赠言。‎ 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直接引用除外),不超过20个字。‎ ‎【答案】河南湖北,两地情系,共驱阴霾,同战高考,我们必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赠言的能力。赠言是用良言相勉励。指给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励的话;或送礼物时附赠的话。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所设置的情境,确定所写赠言的中心内容、结构形式、修辞手法等;最后组织语言,拟写并修改出最佳答案。‎ 首先,在确定赠言中心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1)中心内容上应该照顾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赠言对象是高三毕业年级学生;(3)体现河南学生心系湖北的情谊。然后,形式结构的选择要别致、灵活,注意至少使用两种修辞,直接引用除外。最后,注意语言要尽量简洁凝练、生动形象、真切感人,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字数要不超过2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7 -‎ ‎(1)三月,窗外的世界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很多孩子却隔离在家,无法出门。为了引领学生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困境,深圳光明区东周小学美术科陆续推出12节线上微课,给学生们提供了高质量的线上美育课程。这些课融合绘画、文学、科普、手工、平面设计等多种元素,对学生进行非说教式的生命教育,在潜移默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近日,在教育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要防止学校美育功利化倾向,“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是美育真正面向人人的前提条件”。王登峰表示,美育功利化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原因在于学生的成长、升学的评价体系里美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考在即,树人中学就高三后期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教学,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经历见闻,以一名本校高三学子名义,给校长写一封信,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态度明,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提笔给您写信,内心既激动又兴奋。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信,也感谢您对我们学习的关心、鼓励和指导。对于我们学校高三后期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教学的问题,我想跟您谈谈我的想法。我认为美育是一种刚需,高三学生更需要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您或许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这就需要美的教育。如果取消艺术课,就无异于切断美育的途径啊!‎ 首先,美育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经历了美的教育,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东晋的谢安一次在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便问子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哥哥的女儿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女子就是后来著名的女诗人谢道韫。试想,由漫天白雪而想到春日飞絮,若非经历了美育的熏陶,又怎会如此诗意盎然呢。因而,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庸俗的生活中留一点浪漫想象。‎ 其次,美育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 27 -‎ 与美相对的是丑。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它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和理想主义的人。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如自私、野蛮、剥夺遍地的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宁和谐带来隐患。孟子的母亲就知道学人哭丧是不美的,而学人读书是美的。所以她在学堂边定居,让孟子学习礼义教化,经历美育的熏陶。在这种过程中,孟子慢慢成为一个具有高贵人格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最后,美育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 当今社会,相比于“正能量”,人们似乎更加喜欢“毒鸡汤”。所以说,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育。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需要知道,用地沟油是丑,卖假药是丑,给孩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员贪腐是丑;我们需要知道疫情突袭,逆向而行是美,恪尽职守是美,无私援助是美……经过美育,让人得以知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是当今社会的刚需。‎ 也许有人会说,高三时间紧迫,艺术课会加重负担影响成绩。我想,从大的方面看,美育的宗旨是塑造全面完整的个体,将情感提升到一个可以超脱自如的地步,其本质就是感受和感动的能力,而缺少美育的感染,有再多的知识也只会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不是完善的人。从小的方面看,劳逸结合,既接受了美的熏陶,又愉悦了身心,这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啊! ‎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最希望我们的学校有美的环境,有丰富多样的学习生活;有竞争的激烈,有健康向上的正气;最希望每个学生都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未来之幸!‎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XXX 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审题:‎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有感触的观点来写。解答这个作文题,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材料部分包含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写在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深圳光明区东周小学进行的线上美育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第二段材料是写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关于美育功利化的论述。综合两段材料内容可知,作文话题应是“美育”教育问题,材料提示:美育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改革美育评价方式、远离功利化势在必行。然后明确作文的具体任务要求:联系材料展现的美育的独特价值和现存弊端,对高三备考阶段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表达个人的看法。作文文体为书信,收信人是本校校长。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文的关键内容在于理由的阐述。既要做到立场鲜明,论据充分,同时要体现辩证说理,语言稳重得体。‎ 参考立意:‎ 如果选择支持继续开设艺术课,可从“艺术课让被疫情封闭在家的学生感受生命之美”“艺术教育有助于缓解过大的心理压力,助力学习效率提升”“美育符合高考改革方向,也是备考重要内容”“美育提升个人素质,有利于长远发展”等角度来谈;如果选择反对在高三后期继续开展艺术课,可以写“美育虽然重要但收效较慢,高三后期应该多学其他见效快的科目”“美育具有非功利属性,不应占用功利性较强的备考时间”等。‎ 可用素材:‎ ‎1.教育是理智,意志,情感的统一,三者对教育的意义缺一不可。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协调、平衡和发展,人才能是一个全面的个体存在。“五育”正好对应着人发展的五个方面,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础,体育是保障,美育则是升华,劳动技术教育则是为人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 ‎2.就美育来说,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早在民国期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美育兴国”的理念,兼容并包,融合中西,承继传统,面向未来,创造出当代的美育体系。王国维则是将中国的美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美育学说就像“一颗耀目的钻石,每一个晶莹剔透的切面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曳的光彩”。可见,美育从未被人遗忘,这是一种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3.美育的现实状况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无视,从而导致艺术断层。在刚落幕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中国艺术家们的品味受到国外媒体的群嘲讽刺。难堪之余,这不禁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水平。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老一辈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旧时中国的文化审美状况,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谁有精力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猛烈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物质主义泛滥,长期以来美育教育的缺失,导致国民整体素质呈现出病态化的发展。但现在,我们不仅拥有地上的六便士,更有了看天上月亮的机会,就更应重拾对美育的重视。生活不仅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 27 -‎ ‎4.我们的社会中那些能沉下心来研究美学的学者反而遭到嘲讽,有些人对淡泊明志嗤之以鼻,对宁静致远不屑一顾,对艺术不求甚解。为什么在资源技术匮乏的年代能打造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红楼梦》,如今却很难拍出一部好电影?是因为当时的剧组追求质量,力求完美。为什么顾恺之能作出飘逸浪漫,诗意盎然的《洛神赋图》,而如今连小小教科书的插画都饱受吐槽?是因为顾恺之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的成就。‎ ‎5.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6.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参考结构:‎ 第一部分:顶格写称呼“尊敬的校长”,空两格写问候语。‎ 第二部分:正文。(1)引入问题,提出看法:我认为美育是一种刚需,高三学生更需要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2)首先,引述报道,概述“发现美,就需要美的教育”;然后论述美育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接着论述美育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最后论述美育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3)针对反面观点进行驳斥。(4)提出希望。‎ 第三部分:空两格写祝颂语。‎ 第四部分:右下角写上署名和日期。‎ ‎ ‎ - 27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