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0 KB
  • 2021-06-04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延寿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 ‎ 材料二:‎ ‎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成“科学精神”‎ 第 13 页 共 13 页 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作的“科普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书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听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所谓迷信,不必是某种“信”的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有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等。‎ ‎ “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重要的诊疗因素。‎ ‎ 心理效应被视作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强人的求生意志,若在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但凡进过手术室的人,都会给出跟登台演讲、键盘作文的人不同的回答。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的意志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 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义和消灭病原体、癌细胞等,而是效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 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实践效果,而是在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 不过,专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一旦公布于权威期刊,全球的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中医”貌似更可靠。但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则文过饰丑。不世出的高手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念体系要由扎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气”等词语被各路“大师”用作蒙混的话术。‎ ‎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 ‎ 材料三:‎ ‎ 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7年数据, 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为2.0,‎ 第 13 页 共 13 页 ‎ 美国2.6,日本2.4,欧洲国家多在3以上,奥地利则为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已上升到2018年的1.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26%。‎ ‎ 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 B.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熟知的当属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C.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対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比西医具有明显优势。‎ D.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将中医的疗效归为心理作用而不认可其科学性。‎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理”的。‎ B.从事科研的学者和临床的医生不轻易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一些“科普作家”则对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物予以否定。‎ C.西医拥有强大的学术共同体和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较中医有“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的优势。‎ D.数据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供需何题更加凸显。‎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第 13 页 共 13 页 A.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打击敌人的军事目标,却对隐匿在平民中的敌人束手无策。‎ 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载。‎ C.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D.同样的曲谱,每个乐师各有发挥,甚至同款的乐器都各各不同。‎ ‎4.从材料三看出,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6分)‎ ‎ ‎ ‎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 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 ‎ 第 13 页 共 13 页 ‎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 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 这是祖母的哲学。‎ ‎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 第 13 页 共 13 页 奶奶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D.“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6、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7、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共计37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0分)‎ ‎8、《沁园春·长沙》中表达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 。‎ ‎9、《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 , ”。‎ ‎10、《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11、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12、杨万里《插秧歌》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插秧辛苦,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是: , 。‎ 二、古诗词赏析(10分)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 ‎ 第 13 页 共 13 页 ‎14、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壮”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 三、 文言文阅读(17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5、 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16.重点句子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 ‎(1)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7、“且放白鹿青崖间……开心颜?”一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答: ‎ 四、语言文字运用(23 分)‎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子衿(jīn) 半晌(xiǎng) 婚丧嫁娶(sāng)‎ 第 13 页 共 13 页 B.蹉跌(cuō) 反省(shěng) 庠序之教(yáng)‎ C.木讷( nè ) 笨拙(zhuó) 蒲尔民族(pú)‎ D.饥谨(jǐn) 跬步(kuǐ) 百战不殆(dài)‎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闲暇 走头无路 沧海一栗 B.璀灿 糟塌 奄奄一息 掉儿郎当 C.深邃 骐骥 杀一警百 必恭必敬 D.窒息 舟楫 衰草离披 置身事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语言作为文化、思想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之为书法,但在当时是并不叫作书法的。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博大精深 规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蓄 C.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D.博大精深 典范化 应运而生 宛转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第 13 页 共 13 页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2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折腰,即弯腰行礼,屈身事人,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后来引申为“倾倒”,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B.五岳,我国历史上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恒山、北岳嵩山、南岳衡山。‎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 D.《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 ‎ ‎24.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 ‎ 五、作文(60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趋强盛。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有专家认为,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 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靠天吃饭”。与此同时,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反对浪费,提倡节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 13 页 共 13 页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强盛与节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第 13 页 共 13 页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答案】1. A B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料”。‎ 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 故选A。‎ ‎2. C C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 故选C。‎ ‎3. D D项,由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正确,由“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不属于沿革地理。‎ 故选D。‎ ‎4.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文学类阅读 ‎5.C; 解析:A父亲要求出灵时点燃蜡烛,说明父亲理解 “我”的奶奶,不能据此说父亲是迷信、愚昧的;B心为物役、难舍俗世并不是祖母的性格;D应为比喻修辞 ‎6.坚忍、顽强:独自忍受生活之苦,支撑一个家。‎ 第 13 页 共 13 页 自尊、好强:不愿意别人为她擦洗身体。‎ 仁爱、体贴:心疼儿孙,忍痛不叫。‎ ‎7、①题目使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吸引读者;②隐喻手法突出人物品格:把祖母比喻成蜡烛,把磨难比喻为黑暗, “倾听黑暗”巧妙地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③寄托作者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④深化主题:借助蜡烛表达了作者面对生命与生活苦难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8、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13.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 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14、“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 ‎15、D ‎16、(1)浙江一带的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可以看到。 ‎ ‎ (2)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声音震动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动 ‎ ‎17、蔑视权贵、淡泊名利、傲岸不屈、追求自由、不满现实(两点即可)‎ ‎18、D (a、shǎng b、xǐng c、zhuō)‎ ‎19、D (走投无路 璀璨 毕恭毕敬) ‎ ‎20、.C【解析】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文段是在说“书法”,更强调姿态。“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从前文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简帛文字”的论述可知本处强调的是“规范”。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故用“应运而生”。“含蓄”是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 第 13 页 共 13 页 是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寻味,故用“含蓄”。‎ ‎21.A【解析】根据前后文,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排除 B、D;先“最小单元”后“最高代表”,形成递进关系,故选 A。‎ ‎22.C【解析】“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 B、D;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 A、D。‎ ‎23、B 中岳嵩山北岳恒山 ‎ ‎24答案: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