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50 KB
  • 2021-06-04 发布

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 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选择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遒劲(qiú) 遏止(è) 凌侮(wǔ) 情不自禁(jìn)‎ B. 冰屑(xuè) 颓圮(pǐ) 斑斓(lán) 沁人心脾(qìn)‎ C. 青荇(xìng) 沉淀(diàn) 忸怩(niǔ) 长歌当哭(dàng)‎ D. 火钵(bō) 瞋目(chēng) 攒射(cuán) 屏息以待(bǐ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题中A项,情不自禁(jìn)错,“禁”应读 jīn;“禁”是“明令取消,制止,拘押”意思时,读jìn;“禁”是“受得住,忍住”的意思时,读 jīn;‎ B项,冰屑(xuè)错,“屑”应读xiè;‎ D项,瞋目(chēng)错,“瞋”应读chēn。‎ 故选C。‎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笙箫 篱墙 橘子州 凄惋迷茫 B. 寂廖 愁怅 竞自由 天伦叙乐 C. 机率 麦糟 茅津渡 陨身不恤 D. 瓦菲 光茫 暴发力 启承转合 ‎【答案】D ‎【解析】‎ - 18 -‎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考生应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错别字最多的一组”,然后根据字义字、音辨析字形正误,根据语境关照形旁判断是个很好的方法,平时积累也应该多借助偏旁识字法。‎ 题中A项,“橘子州”错,“州”应为“洲”;“凄惋迷茫”错,“惋”应为“婉”;有两个错误;‎ B项,“寂廖”错,“廖”应为“寥”;“愁怅”错,“愁”应为“惆”;有两个错误;‎ C项,“机率”错,“机”应为“几”;“陨身不恤”,“陨”应为“殒”;有两个错误;‎ D项,“光茫”错,“茫”应为“芒”;“暴发力”应为“爆”;“启承转合”错,“启”应为“起”;有三个错误。‎ 故选D。‎ ‎【点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A. 急功近利 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B. 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闭关自守 C. 闭关自守 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D. 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急功近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不可一世:不认可同时代的人,自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与下文的“狂妄自大”“虚怀若谷”相照应。闭关自守:比喻与外界隔绝,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与下文的“吹嘘”“坐井观天”“视野宽广”相照应。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与下文的“盲动”“高瞻远瞩”相照应。故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8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B.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 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 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用的方法是: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A项,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可以在“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后填上一个谓语动词“发现”;D项,成分残缺,应在“遏制”后加“手段”。故选C。‎ ‎5.从构字方法上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日、月、鹿、网”是象形字。 B. “寸、本、刃、众”是指事字。‎ C. “牧、步、比、益”是会意字。 D. “草、室、腐、梨”是形声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汉字构成方法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题中B项,“众”是指事字错, “众”是由三个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是合体字,应为会意字。‎ 故选B。‎ - 18 -‎ ‎【点睛】做此类题时,要掌握汉字构字的情况: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构成的字是象形字;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字是指事字;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字是会意字;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 ‎6.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个综合性的考查,既考考生对联常识,也考了对仗和词性的相关知识,但难度不大。对仗最主要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构对结构(主谓、动宾、定中等)可知:“墙头”可与“水面”和“楼上”(名词性偏正结构短语)相对,“雨细”只能与“风回”(主谓结构)对仗,故选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联六原则:1.字数相等2.同位不同字3.词性相同4.字义相对、相同或相反5.仄起平收(上联末尾仄声,下联末尾平声)6.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对联偶数位字的平仄要相对;音全部相对的对联就是上品)(附:1.2条限形;3.4条限义;5.6条限音;一般情况下,现在可以不遵守5.6条)‎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史记》中世家记帝王,本纪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论语》是语录体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原则等。‎ D.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不少地方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 ‎【答案】B ‎【解析】‎ - 18 -‎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审清题干,是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明确课内文学常识常见设障方式,如在作者朝代、作品体例、文学风格、评价、作品内容等方面设误。题中B项,“世家记帝王,本纪述诸侯”错,应是“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 故选B。‎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23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损害)‎ C. 秦王购之金千斤(购:重金征求) 今行而无信(信:讲信用)‎ 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沛公起如厕(如: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课本里常见实词要多积累,准确识记。‎ 题中B项,“赐:赏赐”错,应译为“恩惠”;‎ C项,“信:讲信用”错,应译为“信物”;‎ D项,“谢:感谢”错,应译为“道歉,谢罪”。‎ 故选A。‎ ‎【点睛】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 - 18 -‎ 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 ②函封之 ③与郑人盟 ④使使以闻大王 ⑤太子迟之 ‎⑥道芷阳间行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A. ①⑥/②③⑧/④⑦/⑤ B. ①③⑥/②⑧/④⑦/⑤‎ C. ①⑥/②③⑧/④/⑤/⑦ D. ①③⑥/②⑧/④/⑤/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应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具体的语境,分析活用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题中①晋军函陵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②函封之中“函”名词用状语,意思是“用匣子”;‎ ‎③与郑人盟中“盟”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结盟”;‎ ‎④使使以闻大王中“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知道”;‎ ‎⑤太子迟之中“迟”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迟缓”;‎ ‎⑥道芷阳间行中“道”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取道”;‎ ‎⑦此亡秦之续耳中“续”是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后继者”;‎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是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像翅膀一样”。‎ 故选D。‎ ‎【点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敢以烦执事(执事:执行法律和裁决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B. 箕踞以骂曰(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 18 -‎ C.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是古代的礼节,表示隆重。)‎ D.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题中A项,“执事:执行法律和裁决的官吏”错,应译为“办事的官吏”,课本里是烛之武对秦伯的称呼,秦伯是诸侯,译为执行法律和裁决的官吏与其身份不符。‎ 故选A。‎ ‎【点睛】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11.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②客何为者?‎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分类选择。‎ - 18 -‎ 题中“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的意思是“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兵器”,“侍殿上者”是名词“群臣”的定语,按现代汉语在“群臣”前,却放在“群臣”后,是定语后置;‎ ‎“②客何为者?”的意思是“客人是谁?”,“何”的意思是“谁”,“为”的意思是“是”,“何”是“为”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在“为”后,却在“为”前,是宾语前置;‎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的意思是“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见”表被动,是被动句;‎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的意思是“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为”表被动,是被动句。‎ 故选C。‎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 “……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见”“……见……于”“于”“为”“为……所”“受”“受于”;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定语后置是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动词后作补语。‎ ‎12.对文段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A.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B.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C.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 18 -‎ D.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战国”是固定名词,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贵诈力而贱仁义”与“先富有而后推让”构成一组形式对称的对偶句,“贵诈力而贱仁义”不能与“天下争于战国”相连,故排除C项;“诸侯”做“臣”的宾语,意思是“让诸侯称臣”,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故排除D项。‎ 句意: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之间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使它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2)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 18 -‎ 题中重点字词:阙,使……亏损;焉,哪里;奉,捧送;发,打开;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三、默写(5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论语·学而篇》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指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不要焦虑。‎ ‎【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 士皆垂泪涕泣 (4). 人不知而不愠 (5). 不亦君子乎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峥嵘”“溯”“涕”“愠”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四、现代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 18 -‎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阿!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血尸 石评梅 我站在走廊上望着飞舞的雪花,和那已透露了春意的树木花草,一切都如往日一样。黯淡的天幕黑一阵,风雪更紧一阵,遥望着执政府门前的尸身和血迹,风吹不干,雪遮不住。走进大礼堂,我不由得却步不前。从前是如何庄严灿烂,现在冷风切切,阴气森森,简直是一座悲凄的坟墓。‎ 我独自悄悄地走到那薄薄的小小的棺材旁边,低低地喊着那不认识的朋友的名宇——杨徳群。在万分凄酸中,想到她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时,便不禁垂泪了!只望她负笈北京,完成未来许多伟大的工作和使命,哪想到只剩得惨死异乡,一棺横陈!‎ 这岂是我们所期望于她的,这岂是她的家属所期望于她的,这又岂是她自己伟大的志愿所允许她的,然而环境是这样结果了她。十分钟前她是英气勃勃的女英雄,十分钟后她便成了血迹模糊、面目可怖的僵尸。‎ 为了抚慰未死的伤者,我便匆匆离开了死的朋友,冒着寒风,迎着雪花,走向德国医院。当我看见那半月形的铁栏时,我已战栗了!谁也想不到,连自己也想不到,在我血未冷魂未去以前,会能逼我重踏这一块伤心的地方。‎ 样样都令人触目惊心时,我又伏在品清的病榻前,为了她侥幸的生存,向上帝做虔诚的祈祷!她闭着眼,脸上显岀极苦痛的表情。这时凄酸涌往我的喉咙,不能喊她,我只轻轻地用我的手摇醒她。‎ - 18 -‎ ‎“呵!想不到还能再见你!”她哽咽着用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两眼瞪着,再不能说什么话了。我一只腿半跪着,蹲在病榻前,我说:‎ ‎“清!你不要悲痛,现在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是这样的死,不是我们去死,谁配去死?我们是在黑暗里摸索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地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后边的人们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 ‎“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只恨死几十个中国青年,却反给五色的国徽上染了一片污点,以后怎能再拿上这不鲜明的旗帜见那些大礼帽、燕尾服的外国绅士们。”‎ 这时候,张静淑被抬下去看伤,用X光线照子弹在什么地方。她睡在软床上,眼闭着,脸苍白得可怕。经过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在默祷她能获得完全的健康。‎ 医院空气自然是很阴森凄惨,尤其不得安神的是同屋里的重伤者的呻吟。清说她闭上眼便看见和珍,耳鼓里常听见救命声和枪声。因此,得了狄大夫的允许,她便和我乘车回到女师大。听说和珍的棺材,五时可到学校,我便坐在清的床畔等着。我要最后告别和珍,我要看和珍在世界上所获到的报酬。由许多人抚养培植的健康人格,健康身体,更是中国女界将来健康的柱石,怎样便牺牲在不知觉中的撒手中?‎ 天愁地惨、风雪交作的黄昏时候,和珍的棺材由那泥泞的道路里,抬进了女师大。多少同学都哭声震天地迎着到了大礼堂。这时一阵阵的风,一阵阵的雪,和着这凄凉的哭声和热泪!我呢,也在这许多勇敢可敬的同学后面,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吊她尚未远去的英魂!‎ 粗糙轻薄的几片木板,血都由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流岀,她上体都赤裸着,脸上切齿瞪眼的情形,赠给了我们多少的勇气和怨愤。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假如我们也倒了,还有我们未来的朋友们。‎ 她胸部有一个大孔,鲜血仍未流完,翻过背来,有一排四个枪眼,前肋下一个,腋下一个,胸上一个,大概有七枪,头上的棒伤还可看出。当扶她岀来照相时,天幕也垂下来了,昏暗中我们都被哭声和风声绞着,雪花和热泪融着。这是我们现时的环境,这便是我们的世界,多少女孩儿,围着两副血尸!‎ 这两副血尸,正面写着光荣!背面刻着凄惨!‎ - 18 -‎ 大惨杀的第二天。‎ ‎(有改动)‎ ‎15. 下列对《血尸》这部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多处写景,尤其对风雪等恶劣天气进行了描写,作用是营造一种沉闷、悲哀的气氛,衬托“我”十分悲痛和无比愤怒的心情。‎ B. “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一句中的“懦弱”说明作者软弱,不敢参加爱国运动。‎ C. 文中将反动政府残酷镇压游行学生的暴行比喻成放出野兽来噬人,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反动当局的凶残及游行学生的无助与凄惨。‎ D.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了几个年轻人或被打成重伤或被杀害的悲惨情景,重点写刘和珍。‎ ‎16. 结合《血尸》全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7. 鲁迅在节选自《记念刘和珍君》的第一部分文段中详写了惨案的经过,石评梅的文章中对刘和珍的血尸也作了较具体的描写,请从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上概括两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15. B 16. 用对仗的句式,精当的词语,突出烈士牺牲的价值和她们就义前的凄惨。“正面写着”,突出对现实中的所有爱国人士的激励作用;“背面刻着”,揭示了反动当局的残忍和烈士们斗争的坚决。 ‎ ‎17. 采用特写镜头,运用细节描写,使场面惊心动魄,描写细致逼真,真实地再现了烈士们遇难的情形。使人能够想见在执政府门前这场惨案的全景,表达作者的沉痛与愤怒之情,深化了主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血尸》这部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题中B项,“‘懦弱’说明作者软弱,不敢参加爱国运动”错,这是作者的自责,从原文“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可知,是作者对刘和珍的悼念,是爱国的表现。‎ - 18 -‎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做此类题时,可用“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还原本句,体会修辞句;立足整体,体会主旨句。该句需抓住“正面”“光荣”“反面”“凄惨”等几个关键词,“正面”“光荣”意在肯定烈士牺牲的价值和意义,“反面”“凄惨”一方面写出了烈士们就义前的凄惨,一方面揭示了反动政府的残暴。‎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鉴赏,分析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掌握散文常用写作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然后明确是哪种写作手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从“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粗糙轻薄的几片木板,血都由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流岀,她上体都赤裸着,脸上切齿瞪眼的情形”可知,采用特写镜头,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可分析出“表达使场面惊心动魄,描写细致逼真,真实地再现了烈士们遇难的情形。使人能够想见在执政府门前这场惨案的全景,表达作者的沉痛与愤怒之情,深化了主题”。‎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丰富含义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表层字面义、语境临时义、句外延伸义。‎ 五、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遇见过许多美好的人、事……‎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遇见 遇见,是人生的遇见;人生也就是遇见,一场短暂却令人印象深刻的遇见……‎ - 18 -‎ 踏上了回家必经的小径,我仔细地打量着这所有的一切。这亦是一些遇见,但遇见的很平凡。每个人眼中都有着这些遇见,但每个人的内心则不同:有的内心平静如水,认为太平凡不过,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有的内心微波荡漾,平凡的事物有些也很美,外表令人赞叹;再有的内心波澜起伏,比如我。‎ 这只是一次意外遇见,当时我散步于楼下的野草园附近。一边用刚学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赞叹野草,一边则东张西望,环顾四周。待我像一个飘飘欲仙的诗人走进野草园,却蓦然停步,眼盯野草园:草园中央,似乎无中生有地冒出了一株向日葵!这才忆起已好久未至野草园,而那黄色的衣衫则给这野草园平添了无限生机。‎ 然而,自我当日与它遇见后,我却心中总觉得有什么怪异未解之处。于是便天天去看望它,如同是它的哥哥,每天关心它,爱护它,我心中莫名其妙的对它产生了亲密感。‎ 一天,我手持雨伞,孤零零的回来了。我没有去看它,只是默默地一个人待在房间,竭力屏蔽外面轰隆隆的雷声与声势浩大的雨滴溅打的声音,愣愣地望着桌上一张“不省人事”的将要四分五裂的试卷,匹自出神。愤愤地,一股作气地,把一瓶可乐喝了下去。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气之下,我从伞架夺过雨伞,“扑通”一声冲到雨中。‎ 雨愈下愈大,隐隐约约地瞧见,几朵被打击得低头示弱的无力的小花与它,它依旧似平常:昂首挺胸,坚毅挺拔地伫立在雨中,似一尊高大的佛像。我看见了,它在笑;我听见了,它说:“不要为过去而悲伤,人生唯有挫折才愈精彩,要面对困难,迎头向上,向刘禹锡一样,‘前度刘郎今又来’!”‎ 我听后似懂非懂的离开了。‎ 之后,我搬家了,我亦不知它现在如何。我知道,要像它一样永远抬头向着阳光,驱散心中的阴霾。毕竟,那是我与它最美的一次相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这个题目所写内容可以很多。如何确定写作对象,不妨采用追问的方式来帮助选材布篇。从“遇见”的对象来说,如果写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是历史人物、名著人物等;如果写物或景,则特别要强调一种缘分或是一种结果,如陶渊明遇见菊花,牛顿遇到落地的苹果,都可入题。此外,考生再进一步追问,遇见的不仅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物、景,还可以遇见“某种感受、某种领悟”,如“遇见幸福”“遇见青春”等,这也要求考生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能表达出独特的感悟和情怀。文体要求写成叙述文,围绕“遇见”这一主题展开叙述,写清楚“遇见什么”和“遇见带来的感受”‎ - 18 -‎ ‎。其中细节刻画显得尤其重要,在细致的叙述或描写基础上,表达出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 ‎【立意】遇见幸运,让生活美好 遇见幸福,让人生充实 遇见江南,享受宁静 遇见春雨,滋润心灵 遇见青春,让我坚强 ‎【素材】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触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这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初见时欢喜的遇见。“遇见你之前,我从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给杨绛的决定一生的遇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美好的遇见常常使你魂牵梦萦,辗转反侧。‎ ‎2、记得家门前槐树开花时的美妙景象。起初,只是淡淡的小点点,隐匿在树叶间,不仔细观望还不怎么容易被发现。阳光倾洒下来,整棵树都被笼罩在温暖的光晕中,那小花在闪闪的绿叶中静静地躺着,朝你微笑。当你和它们对视上时,你会由衷觉得,这是多么美好、纯真的遇见!遇见美丽的景,让你心旷神怡,遇见可爱的人儿,更会使你欢欣愉快。‎ ‎3、朱伞青衣红墙,白墙灰瓦行人,薄雾惊晨,生在江南,身在江南,遇见江南。在江南最不缺的便是石阶了吧。清晨薄雾笼罩在江面,江水映着河边的人儿。他们用最传统最朴素的方式洗涤衣服,嘴里哼着喃喃小调,伴着流水随风而散了。小河边,也不免有孩子们玩耍,天真烂漫的他们带来了清晨的第一丝生机,同时正在悄然唤醒熟睡的村庄和晚起的人们。‎ ‎【结构】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记叙文的写作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巧妙地连接起来,所有片断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如本题将“意外的遇见”“考试的失利”“雨中的相见”三个画面以遇见为主线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在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这种写作模式的优点是:在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示过程中,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并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内容“形散神聚”。‎ - 18 -‎ ‎【点睛】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 ‎ - 18 -‎ ‎ ‎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