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友好学校第六十八届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2.代文阅读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情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乌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 27 -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1. 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 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 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 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2. 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A. 《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 《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 《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 《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 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 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 27 -
D. 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题中D项,“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错,根据原文“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可知,“催生”的是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等活动,不是公益活动,且“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无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题中A项,该项是对影片艺术风格的肯定,不是思想内容上担负起社会责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题中A项,“只能在……播放”不对,从最后一段“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微电影大开‘绿灯’”可知;
C项,原文说的是“微电影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有助于”的说法没有根据;
D项,原文“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而不是“不久会”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误将或然当做必然。
故选B。
- 27 -
【点睛】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名医
袁炳发
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这是苇子沟的人公认的。梅家是鼎鼎有名的中医世家。关于梅家的来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梅子涵的祖父梅春
鹤早年是宫里医术高深的御医,后来因为无意被牵扯进宫里的一个事件,不仅丢了差使,还险些丢了性命,就一狠心跑到了东北的苇子沟。
许多年下来,梅家在当地已是屈指可数的殷实人家了。
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千金方》《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这便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祖父的教导下,梅子涵的医术日臻成熟,各科兼能,得到远近推重。祖父过世后,梅子涵独挑大旗,继续光大着梅家祖传的医德医道。凡是来他医室治病者,不待启口言明病情,他已在视行、听声、切脉、望色中,即能揭示是何病症,言之确凿,就似见到病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般。对于疑难杂症,有的就在患者平日不良嗜好中找到得救之法;有的并不示方,只告患者谨慎起居饮食,化病于不药之中。
大凡别人医不好的病,到最后就只能求到梅子涵的门下。如果梅子涵再治不好,这个人恐怕就时日不多了。今天来的病人是这样的,家里已经为他备好了入殓的棺木和寿衣,来这里是因为仰慕梅子涵的大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来此一试。
- 27 -
梅子涵一边细听家人讲述病人的病史,一边走上前为病人细细切脉,回头开出一个方子,而这方子外人是难得一见的,只留作自家的医案。随后,梅子涵又亲自到后院自家药房配药,梅家的这一规矩始自于梅春鹤。待药配好后,梅子涵又亲自将药煎好,要病人立时服下。他嘱咐病人的家人:“如果此人能在子夜时分醒来,说明还有存活希望,不然就真的无药可救啦!”
说来也奇,这位病人在服下药不多时,便有了动静,不到子夜时分,只见他已能微张双眼。此后数日,几副药服毕,病人的状况竟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能自己起身了。病人的家人为此感激不尽,特地将一面写有:“妙手神医起死回生”八个烫金大字的匾额送到了梅子涵的府上。
梅子涵治病救人的奇事轶闻,在苇子沟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医,称他的医术为仙术。经他手医好的病人到底有多少,就连梅子涵自己也记不清了。
多年行医下来,有一件事一直深深困扰着梅子涵。这就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传承他医术的合适人选,梅子涵膝下有一儿一女,但这一儿一女对祖传的医术竟都毫无兴趣,谁也不肯去接续梅子涵的衣钵。
岁月如驷之过隙,转眼梅子涵已年届花甲,眼看着祖传的医术就要在他这一代失传,梅子涵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好登出启示,招徒传艺。最终从应招者中挑选了两个人跟自己学医。这时的梅子涵恨不能在一日里,就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但他又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理,这最是急不得的事,只能慢慢来。
不料,天有不测,三年之后,梅子涵突然患病,他自己给自己配了一副药,服下却未见好转。不久,病情竟日益加重。两徒弟见状痛心不已,于是各自小心翼翼为师父切脉、诊病,并各自开出了一个方子,可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都怕自己药方不当,而延误了师父的病。
几日后,梅子涵病势加重,两徒弟只得跟梅子涵的家人商量,把师父送进省城的一家中医院。一名年轻的中医在诊过梅子涵的病后,马上开出了方子,谁料,不等药煎好,梅子涵就断气了。
师父突然撒手人寰,两徒弟心存疑惑,便追问那位年轻的医生,问自己的师父究竟患的是什么病,竟会这么快就走了!那位医生告诉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难病,只是一般普通的肺热,但因医治不及时,虚火上升转而成了急症,如果当初医治及时是不致搭上性命的。
两徒弟听后立时都红了脸,愧疚地低下头。后来,当省城的那位年轻的医生得知被自己诊治的人,就是苇子沟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时,禁不住大惊,
继而摇头叹息:“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
4. 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7 -
小说开篇交待“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开门见山,既点明标题,也引出下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 小说的语言平实朴素,在疾徐有度的叙述中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令人唏嘘的故事。
C. 小说介绍梅子涵的家世,意在说明梅子涵的医术来自家传,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
D. 在梅子涵救活垂危病人的情节中,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梅子涵的艺术高超,不负“名医”盛名。
5. 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创设“省城年轻医生”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6. 小说以“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一句结尾,请结合文本说明造成这可悲结局的原因。
【答案】4. C 5. 情节上:是故亊情节发展的一部分,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并告知没有大病,使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人物上:用省城的年轻医生与两个徒弟构成对比。两个徒弟因为师傅的名气,不自信,不敢给师傅用药,以致延误了病情,导致了悲剧。主题上:最后由年轻医生点明故亊的主旨,一代名医死于小病上,道出故事的可悲性。有讽刺意味。
6. (1)医术传承断档:梅子涵药方不外传,亲自配药,没有及时找到医术传承人。(2)收徒晚,又不能速成:无奈之中招收两个学生,教授医术只能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3)学生不自信,不敢轻易医治:学生小心翼翼地为师父切脉、诊病,都怕自己的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4)名医在盛名之下,给别人造成了威慑,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题中C项,“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错,原文“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千金方》、《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说明梅子涵成为名医有他自身的原因。
故选C。
【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从情节结构角度,前文写梅子涵医术高明救人无数,自病自医的自信,结尾写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死于小病,可以分析出“是故亊情节发展的一部分,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并告知没有大病,使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
从人物形象角度,前文写两个徒弟“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的战战兢兢,“年轻的中医在诊过梅子涵的病后,马上开出了方子”可以分析出“两者之间形成对比,两个徒弟因为师傅的名气,不自信,不敢给师傅用药,以致延误了病情,导致了悲剧”;
从主旨角度,结尾“想不到救人于死地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上,可悲呀”可以分析出“点明故亊的主旨,一代名医死于小病上,道出故事的可悲性。有讽刺意味。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从“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传承他医术的合适人选” “而这方子外人是难得一见的,只留作自家的医案。随后,梅子涵又亲自到后院自家药房配药,梅家的这一规矩始自于梅春鹤”可概括出“医术传承断档:梅子涵药方不外传,亲自配药,没有及时找到医术传承人”;从“转眼梅子涵已年届花甲”“这时的梅子涵恨不能在一日里,就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但他又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理,只能慢慢来。”可概括出“收徒晚,又不能速成:无奈之中招收两个学生,教授医术只能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从“两个徒弟见状痛心不已,于是各自小心翼翼为师父切脉诊病,并各自开出了一个方子,可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都怕自己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可概括出“学生不自信,不敢轻易医治:学生小心翼翼地为师父切脉、诊病,都怕自己的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从“那位医生告诉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难病,只是普通的肺热,但因医治不及时,虚火上升转而成了急症,如果当初医治及时,是不至于搭上性命的”“当省城的那位年轻医生得知被自己诊治的人,就是苇子沟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时,禁不住大惊,继而摇头叹息”可概括出“名医在盛名之下,给别人造成了威慑,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 27 -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 27 -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
- 27 -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AE
9. (1)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2)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分析可知,因果关系不当。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B项,“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析可知,“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分析不当;C项,结合文本内容“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分析,“应当落实居民主体责任”篡改文意;D项,结合文本内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分析,“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篡改文意。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材料一“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分析,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
- 27 -
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
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
10.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B.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 27 -
C.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D.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 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 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
B. 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
C. 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飏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
D. 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于是顾众任命范明为参军。范明率五百族人加入义军,与诸军会合,共四千人,又征讨张健。
(2)这个老婆婆,是我已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我们家)两代人喂过奶,我的已去世的母亲对她很好。
【解析】
【10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保”的宾语是“固紫壁”,“全钱唐以南五县” 是“可得”的宾语,应在“固紫壁”“可得”之间断开,故排除C项、D项;“若”表示如果,总领后面句子,“他境”作“越”的宾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在“五县”“若”之间断开,故排除A项。
句意:不可如此。现在固守紫壁,可以保全钱唐以南五县。如果放弃紫壁去别处,便成为失去依靠的寄居军队,进退都没有地方,这不是长久之计。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错误。“致仕”,交还官职,指退休。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理解错误,原文是“俱表相让,论者美之”,二人都上表朝廷,互相推让,成为一时美谈。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以……为”,任命;“明率宗党五百人”,定语后置句;“合”,汇合、加入;“凡”,总共、一共;“讨”,征讨;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 乳,喂奶;抚,对待。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 27 -
参考译文:
顾众,字长始,是吴郡吴人。父顾秘,是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顾众过继给伯父,伯父早逝,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等到皇帝(司马睿)登基,大将军王敦请他做从事中郎。正好诏任他为鄱阳大守,加广武将军。顾众直接前往鄱阳,不去拜见王敦,王敦很抱怨他。到王敦作乱时,命令顾众出兵,他拖延不发。王敦大怒,用军令召回顾众,责问他,神色很严厉。顾众不为之动容,王敦的气慢慢地消了。当时王敦又向宣城内史陆喈发怒,顾众又为他辩明。当时王敦的长史陆玩在座,替顾众着急恐惧,出来后对顾众说:“你真是所谓的‘硬的不吐软的不吃’,即使是仲山甫又怎能超过你!”
苏峻叛乱,王师大败,顾众回到吴地,暗中谋划起义。吴中人士同时响应。苏峻派遣部将弘徽率领五百个士兵,击鼓前行。顾众与顾飏、张悊截击弘徽,在高莋作战,大破贼军,缴获了他们的兵器物资。顾众派遣顾飏率诸军屯于无锡。庾冰到了后,镇守御亭,担心贼军从海虞而来,顾众亲自去防备。可是贼人率张健、马流进攻无锡,顾飏等大败,庚冰亦失去防守之地,张健等占据了吴城。当时叛军正强盛,义军败退,众人都劝顾众渡过浙江。顾众说:“不可如此。现在固守紫壁,可以保全钱唐以南五县。如果放弃紫壁去别处,便成为失去依靠的寄居军队,进退都没有地方,这不是长久之计。”临平人范明也对顾众说:“此地险要,可以控制敌寇,不可放弃。”于是顾众任命范明为参军。范明率五百族人加入义军,与诸军会合,共四千人,又征讨张健。张健退至曲阿,留钱弘为吴城令。义军驻扎在路丘,于是斩钱弘首级。顾众进驻吴城,派督护朱祈等九支义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同守庱亭。张健派马流、陶阳等率兵攻打庱亭。李闳与朱祈等率义军迎战,大败叛兵,斩首二千余级。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认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朝廷,互相推让,成为一时美谈。咸康末年,升为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顾众坚辞不就职。后因母丧离职守孝。晋穆帝继位,由何充辅政,何充又征召顾众为领军将军,没有就任。顾众在为母服丧期满后才就职。顾众不久就以年老而上疏请求退休,但不被允许。后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顾众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27 -
14.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 “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 “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 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4. C 15. ①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③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错误,从诗中来看,“归帆天际看”,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故选C项。
【1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然后分析首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意思是“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且首联中的“寒”不但是自然之寒冷,还是内心之悲凉,这就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且与诗歌最后一句“平海夕漫漫”相呼应。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 27 -
16.(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的气氛。
(3)催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4)“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5)《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
【答案】 (1). 时维九月 (2). 序属三秋 (3). 丞相祠堂何处寻 (4). 锦官城外柏森森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朱颜改 (7). 奈何取之尽锱铢 (8). 用之如泥沙 (9). 五更鼓角声悲壮 (10). 三峡星河影动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维”“砌”“祠” “锱铢”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 的支撑。大桥未开通之前,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香港对珠江西岸的产业辐射能力有限,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 。而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
- 27 -
地向西延伸。有研究机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外资投入金额能分别增加0.2%和0.7%。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B.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C.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D.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B.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C.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D.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19.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可或缺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如火如荼
B. 至高无上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日新月异
C. 不可或缺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如火如荼
D. 至高无上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日新月异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A项,“让建设……成为……”结构混乱;C项“己……无限的可能”时态不合逻辑,前后矛盾;D
- 27 -
项“给……建设成为……”搭配不当。故答案为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本题A项“口岸外形”“其寓意”分别与前一句构成顶针式衔接,“其寓意”又与下一句开头“正如”构成主谓搭配,故语气贯通。B、C项“口岸外形”后置不能与上句末“口岸”构成顶针式衔接,C、D项“其寓意”后置,不能与前句句意构成顶针式衔接。故答案为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可或缺”形容不可缺少、非常重要,“至高无上”形容权力极大、地位极高,语境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提供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第一处填“不可或缺”。“千差万别”形容差异类别多,“天壤之别”形容差异程度、水平极大,语境说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所以第二处填“天壤之别”。“循序渐进”形容按计划、次序进行,“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就自然成功,香港向西岸发展是被吸引的,不是预先安排的,所以第三处填“水到渠成”。“如火如荼”形容气势、场面正旺盛热烈,“日新月异”形容面貌变化迅速,前者偏重形容过程,后者偏重形容结果,语境有“建设”正在进行的暗示,所以填“如火如荼”。故答案为C。
【点睛】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下面是某市交管部门发布的《高考期间部分区城车辆禁止驶人通告》的内容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不变。
- 27 -
道路交通管制这段时间,不准任何车辆(执行任务警车、押运考试试卷车辆、警保联动服务车辆除外)驶入,请接送考生的私家车和其他车辆合理选择停车地点,避免因车辆停放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影响车辆有序通行。请求广大市民在高考期间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务必提前选择好出行路线,以减轻考场旁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这段时间”改为“时段” (2). (2)“不准”改为“禁止” (3). (3)“请求”改为“倡导” (4). (4)“务必”改为“请” (5). (5)“旁边”改为“周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要根据场合、人物的身份等,结合语境进行修改。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特点。“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等)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等)。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需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中的请假条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语言要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
本题:
①“这段时间”是生活用语,交通部门的通告应用正式的交通用语,应改为“时段”。②“不准”是生活用语,交通部门的通告应用正式的交通用语,应改为“禁止”。③“请求”语气过弱,对于利民的好事应使用不卑不亢的语气,应改为“倡导”。④“务必”语气太强硬,应改为“请”。⑤“旁边”是生活用语,应改为“周边”。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某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报道。这个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在许多读者赞赏的同时,也有不少读者持否定态度。请谈谈读者赞赏和否定的理由各是什么。
- 27 -
【答案】赞赏:第一个“莫言”实指莫言本人,第二个“莫言”是“不要说”的意思。第一句意思是“莫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是对莫言文学成就的肯定,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褒扬;第二句意思是“不要说是绝后的”,是对莫言本人的鞭策,希望他再接再厉,同时也是对其他中国作家的鼓励,鼓励他们也能像莫言一样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国际大奖。可以说“成也莫言”。(从文学的角度理解)
否定:“莫言”一词的多意性,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理解。比如,可以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不是空前的,也不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但不是绝后的”。作为新闻,这不符合新闻标题表意准确、易懂的要求。可谓“败也莫言”。(从新闻的角度理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为某一观点阐述理由能力。题干指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某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报道。读者对这个标题莫衷一是,有的赞成有的否定,题目要求分别从否定和赞成的角度谈谈读者各自理由。所以答题的时候注意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赞成,一个是否定。不论是赞成还是否定,都是由于“莫言”一词的多意行造成的。所以赞成的角度,谈谈“莫言空前,莫言绝后”这个题目的好处,比如该标题用了双关,既盛赞“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又说明中国文学来者可期,表现了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自信。也就是第一个“莫言”是指作家名字,第二个“莫言”是不要说的意思。从否定的角度,谈谈“莫言空前,莫言绝后”这个题目容易让人产生什么样不好的理解,比如“莫言空前,莫言绝后”容易产生误解,理解成“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还有以这种有歧义的句子作为新闻标题不符合新闻标题表意准确、易懂的要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闻周刊》公布了2017年年度汉字——“戏”。理由:(1)中国有戏。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悟空号”探测到疑似暗物质。“墨子号”实现千公里量子纠缠、雄安新区横空出世……(2)人们更爱“老戏骨”。虽然有人急功近利,戏精上身,但确实还有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3)全民“游戏”。或“王者荣誉”或“绝地求生”,娱乐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太多事情上缺乏游戏精神,却又在一些事情上太过游戏。
上述理由你对哪一条更有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中国有戏我梦圆
①时代在迅速变更,社会在快速发展。沧海桑田,日升日落……仿佛在时光旅程中,中国微笑着蜕变,大踏步前行;当“睡狮”苏醒,在东方雄起,举世瞩目,“当惊世界殊!”
- 27 -
②《新周刊》公布2017年度汉字“戏”,理由的第一点我十分赞同,那就是“中国有戏”。有戏在何处?五千年的演进,“戏”不再是本身含义,还承载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中国好戏正拉开序幕:你看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悟空号”、“墨子号”等等的科研成果都在诉说着,科技创新,引领着经济腾飞的中国好戏连台。作为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大戏”欢呼雀跃。同时也在思考,21世纪主人的我们,该如何接续传承这出大戏?
③中国有戏,是前途和潜力的象征。从60多年前连一根螺丝钉都不会生产、需要要从外国进口,到今天独立研发航母、卫星、飞机等高科技产品。我发现,科技创新与进步正是所能深切体会到的。艰苦奋斗,自主发展,提升能力,依靠学习与借鉴、承传与创新,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科技经济前沿的大门。才能有底气唱出“西方世界,我来了”的好戏!
④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十年前,智能手机在美国苹果公司诞生,商业巨鳄,独占鳌头。现在,华为、小米等发展到世界全球,国外“发烧友”对华为、小米的痴迷甚至远超当年苹果带来的震撼。为什么?震撼的理由是科技含量高,价格便宜。知道落后,就努力追赶。40年的学会终于赶超,或许毛泽东“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情给出了答案。
⑤科技进步正反映社会进步。民生与安全是另个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国家拥有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不能做到。中国可以让上到富翁、下到穷人都能看得起病,这是美国几届总统努力数年却无法推行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前行,进而改善民生福祉,把曾经的空想初步变成现实。厉害了,我的国!
⑥祖国强大,人民才有安全感。《战狼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哪里,遇到什么危险,祖国就在我们身后。中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大家说中国有戏,没错,确实有戏,而且好戏还在后头。“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⑦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干,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助力。实现人生价值,让理想开花。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上述理由你赞同哪一条?请写一篇文章,表明 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材料中给的三点理由都是针对“《新周刊》公布的2017年度汉字——“戏”。”展开的,都是对“戏”这一汉字含义的不同理解,首先要理解三个理由要表达的含义。理由的第一点“中国有戏”。有戏在何处?五千年的演进,“戏”不再是本身含义,还承载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中国好戏正拉开序幕:你看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
- 27 -
大飞机首飞、“悟空号”、“墨子号”等等的科研成果都在诉说着,科技创新,引领着经济腾飞的中国好戏连台。所以此处的“戏”主要是指中国最近几年的发展,重点在于科技创新。中国有戏,是前途和潜力的象征,艰苦奋斗,自主发展,提升能力,依靠学习与借鉴、承传与创新,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科技经济前沿的大门。才能有底气唱出“西方世界,我来了”的好戏!作为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大戏”欢呼雀跃。同时也在思考,21世纪主人的我们,该如何接续传承这出大戏?参考立意: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前行,进而改善民生福祉,把曾经的空想初步变成现实。理由的第二点,人们更爱“老戏骨”。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才成就了“老戏骨”雅号,创造精彩人生。“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戏其实也是生活,每个人便是生活这场戏的演员。人们更爱“老戏骨”,喜爱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勤学苦练,将戏演绎得如火纯情,对得起观众的戏骨精神。要使戏出彩,必须经得起诱惑。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他们仍然执着于求精的戏,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让人们享受艺术熏陶,进而获得赞誉,这样的人生能不出彩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要演好这场戏,不仅要学习那些老戏骨精神,更要学习他们求精的生活态度。参考立意: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忍受寂寞,为磨砺自身;坚守本心,不怕寂寞;忍受寂寞,积蓄能量。理由的第三点,全民“游戏”。我们在太多事情上缺乏游戏精神,却又在一些事情上太过儿戏。其实“游戏”并不单纯的指代一些无聊的网络游戏,它代表的应是被提倡的超越自己,不断挑战;公平合理,尊重规则;重视团队,合作共赢的“游戏精神”。这种精神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必不可少的精神。它绝不是对待生活的一种荒唐态度,而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加有创造力的思维模式。三个观点有一个共同的主题——2017年度汉字“戏”,三个观点属于平行观点,任选其一即可。第一个观点可以写“国家”主题,第二个观点可以写“初心”主题,第三个观点可以写“毅力”主题。行文思路在理由的后面,不一一赘述。
【材料链接】我眼中的中国
亲爱的朋友:
从来都是被代表,我很高兴能做一次正式代表,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谈谈我所认识的中国,希望能帮助你们读懂中国的一个细枝,一个末节,就是万幸了,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幅员太辽阔,历史太厚重,文化太博大,如今的变化又太迅猛,将来谁又知道呢?
此刻,又联想起鲁迅先生那首著名的诗句来:
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一人说,什么?∕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从前好的,自己回去。∕将来好的,跟我前去。∕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
鲁迅先生似乎懒得跟你说,却分明说了,说的似乎还真爷们,呵,一边玩去!
- 27 -
参照鲁迅先生的诗句,再看看你们关注中国的这十二个关键词,恰恰就是三个维度的中国:历史的,当下的和未来的。那我们是如何对待的呢?我们该如何对待呢?请让我慢慢说与你听。
“一带一路”就是未来的中国的宏伟构想,如此国家战略,世界思维,当然是好的,也许会像当年邓爷爷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样,只不过邓爷爷画圈,习总画的是两条曲线,圈地能富国,曲线能强国。因为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估计以后会更多。将来会好的,谁能阻挡中国之将来!跟习总前去!
朋友们,对于“历史中国”,你们肯定记忆深刻。唐人街上中国就在舌尖上,好莱坞大片里神奇中国功夫,来中国不登长城非好汉呐,脸谱化中国京剧叫喳喳。不错,这些都是中国代表性元素,沉淀着悠久的历史,镌刻着深厚的历史基因,这都是“历史中国”的符号。
现在中国人可不活在历史中,京剧早已不入百姓家。不如娱乐,这不,满城尽是广场舞。电视上,大本营快乐了好多年了,歌唱吧,卡拉永远ok哟;荧屏上也有戏,不过都是宫廷内斗戏,职场升迁戏,婆媳互掐戏,手撕鬼子戏。不过最近一部反腐戏《人民的名义》,火透了全中国,戏是几十年来难得的好戏,不过,正如片名,反腐,人民只有一个看戏的名义罢了,娱乐嘛!
想鲁迅先生说的吧,从前好的,自己回去。将来好的,跟我前去。还是关注关注现在吧,我就跟你们谈谈你们关注的“空气污染”和“移动支付”吧,还记得前段时间有位中国留美马里兰大学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开篇就说,她留学的目的是去呼吸那里的香甜的空气的,我不知道你们来中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也准备了五个口罩,是不是一下飞机舷梯就真戴上了?
显然,中国的空气污染并没有那位中国留美学生说的那样糟糕,她只不过是为了取宠而已,哗众是她始料未及的,她因此害怕而道歉了,然并卵。这倒让我想到《穹顶之下》柴静的淡定与冷静,客观与震撼。中国的空气自然很不香甜,空气污染我们普通老百姓内心其实不是最最担心的,因为我们相信政府一定是真的在下决心治理空气污染,因为空气没有特供使用,就这么简单。在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相信政府,政府对于中国百姓真是个有意思的存在,政府是爹妈,爹妈管着你所有事,坏事也往往坏在爹妈身上,但爹妈做错了还不是为你好不是?政府多不容易,把中国建设成第二大经济体了,成就巨大,空气污染是难免的,此时政府又像孩子,他容易吗?应表扬。一会当爹妈,一会当孩子,就没把他当政府。
- 27 -
来到中国,你们是否觉得手机在手,钱包可丢?是的,在中国,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发展得异常迅猛,迅猛得连我这个中国人都恍如隔世,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全城投放,手机支付手段令人惊叹,大街小巷就连烧烤摊上都赫然张贴着一张二维码,这就是网络中国。可中国的网速还是很慢,流量总觉是个假的,资费却相对较高;网络上的信息总是被无情的删帖,也有很多莫名的网络禁忌词汇;还有就是网络诈骗比较猖狂,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谣言和辟谣的信息经常反转。这些在你们国家肯定也是有的。不过,在中国,知道真相最多的应该是公安,法院,纪委,还有记者。
读懂中国,哪能靠我三言两语,几个关键词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如果你真想读懂中国,你就在中国住一辈子,在中国买房,结婚,生子,就业,就学,找工作,升职,就医,临终关怀,那么就算真真读懂了中国,对不起,我还年轻,也只读懂了很少,有些人到死也没读懂,这样的人不少。目前,中国人比空气还关心的是房价,医疗,教育和食品安全,为什么,你会懂的。
身在此山中,难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也许外来和尚好念经,中国人向来对待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也许空气不那么香甜,但肯定比马里兰更安全,这不,这两天奥兰多枪击了嘛,英国暴恐了嘛。空气甜有什么用?没有防弹衣还是不行,因为在这里,稳定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个不得不服。
孔老师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老师还反省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能说的就真说这么多了,朋友们,祝你们在中国生活愉快,收获多多,和我一样爱中国。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 27 -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7 -
- 27 -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9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2021-06-0417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南七校2021-06-0425页
- 【语文】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2021-06-0415页
- 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2021-06-0412页
-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南州高二上2021-06-0419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高2021-06-0424页
-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朝鲜族2021-06-0410页
- 语文卷·2019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2021-06-0412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宁县高二上学2021-06-0414页
- 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辽源市五中高2021-06-04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