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1-06-04 发布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蠡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2016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16~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变化,造成中纬度气压降低和高纬度气压升高,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繁的寒潮与暴雪,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此外,冰层的融化也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北极的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然而,对于北极,我们已知的还很少,未知的还太多。未来,对北极变化情况及其生态效应影响还需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各国也应立足长远,为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北极治理积极展开磋商和合作。 (摘编自陈建芳《正在消失的北极冰川》)‎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加速形成。‎ B. 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问题严重,近年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大大缩小。‎ C.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引起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D. 北极的各种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比如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以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论证了气候变暖给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影响。‎ B. 本文列出让人惊心的数字,论证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的主要原因。‎ C.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显著影响,条理清晰。‎ D. 文章通过论述北极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新的经济机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视角,也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极地的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B. 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这个“汇”涉及一些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还是未知。‎ C. 全球气候变暖是北极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 D. 北极的快速变化所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危害,但北极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还太多。将来我们应该对它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材料一:‎ 如果说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物联网则是通过传感装置,将物理世界转换成数字世界,通过感知、计算、学习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精准对接。‎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正在逐步脱离对人的依赖。‎ 首先改变的是零售。不久前,无人超市在杭州、上海等地相继开启。无需收银员和导购,消费者可自行选购一键支付,店铺也可根据数据调整进货品种和摆放位置,商店变得更加“善解人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物联网的核心是连接,关键在数据。‎ 无人超市就是将商品、消费者“数字化”,对“人”“货”“场”进行重构。在物联网技术渗透下,传统超市、百货都将进行“旧城改造”,更好与消费者互动,更加精准对接制造商,增加人气,提高效率,减少库存。‎ 制造业也在酝酿着一场变革。目前,我国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智能图像传感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熟带动应用落地,物联网加速渗透到制造业各个领域,推动“中国制造”逐步找到“人”之外的优势。‎ 除了零售与制造,传统观念中很多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实现“无人化”,“无人”植保、“无人”餐饮、“无人”物流……物联网在多个领域推进规模化应用,打通产业各个环节“经络”,迸发出新的活力。此外,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也因新技术而变得智能。‎ ‎(摘编自《物联网加速“无人经济”时代到来》,新华社‎2017年9月10日)‎ 材料二:‎ 注:E表示预测。(摘编自《2018年全球及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2018年8月22日)‎ 材料三:‎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存在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技术安全问题、信号干扰、恶意入侵、通讯安全等问题。针对这些信息安全问题,我国应加快物联网技术更新,积极探索物联网安全技术,构建安全的物联网系统。具体来讲,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系统的信息源头,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感知层信息的保护,采用加密技术,避免不法分子对感知层信息的盗取。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网络传输,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等技术增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应用层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技术人员必须对假ID进行检查和控制,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假ID盗取物联网系统中的信息。‎ 物联网系统虽然处于虚拟的世界中,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规范。政府应积极建立物联网管理体制,制定物联网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物联网管理体系,增强物联网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并且,管理部门应积极明确物联网系统信息安全级别,对物联网系统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重点保护,确保物联网系统中关键信息的安全性。‎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管理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然而现阶段,我国现有的互联网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进行网络信息盗取或网络破坏,严重影响网络的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积极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加强对互联网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消除法律漏洞,增强互联网法律保护的安全性。另外,我国应对现有的物联网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为物联网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摘编自蔡泽利《物联网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科技资讯》2018年4期)‎ ‎4. 下列不属于“物联网”应用范畴的项是( )(3分)‎ A. 负责售后的员工用移动电话或网络向上级汇报具体情况。‎ B. 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的自助服务售卖机和便携式商店。‎ C. 工厂无需人工监管,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精准智能化生产。‎ D. 运输业把传感器安装在移动的卡车或正在运输的货物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人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零售、制造业及很多劳动力密集行业正在逐步脱离对人的依赖。‎ B. 物联网通过连接数据,对传统零售业进行了改造,使商店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同时更加精准对接制造商,优化制造环节。‎ C. 2017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速超20%。预计2020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300亿元。‎ D. 从2011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2年增速最高,达到41.4%,之后增速开始一路下降,最低至23.7%。‎ ‎6. 我们应从哪些层面解决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盐碱滩 谢志强 朵朵听了好一阵子,终于听出了眉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频繁地说一个词:盐碱滩。奶奶、爸爸都拗不过爷爷,似乎爷爷瞄准了靶子——开弓没有回头箭。爸爸几次强调:“都拿那一片盐碱滩没办法呐。”‎ 爷爷说:“我这副老骨头慢慢去磨,我就不信种不活树。”‎ 爸爸要求跟爷爷一起去。‎ 爷爷做了个否定的手势,说:“你忙你的工作,你把树苗拉去就行了,叫朵朵陪着我。”‎ 朵朵正在欣赏奶奶种的花。奶奶招朵朵过去,对爷爷说:“你要服从朵朵的命令。”又对朵朵说:“朵朵,你要管好爷爷,爷爷身上有弹片,一累就疼。”‎ 出发时,爷爷穿上不知什么年代的旧军装,黄不拉叽,肩上还有盘扣,像出征一样,扛着一把砍土镘。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工兵铲,颁发枪一样,交给朵朵。爷爷说:“下命令吧。”‎ 朵朵用大人的口气喊:“出发。”‎ 进了盐碱滩,起初,朵朵每一步都狠狠地踩。碱壳发出脆生生的爆裂声,走起来很费劲,朵朵说:“爷爷,你背背我。‎ 爷爷笑了,说:“指挥员走不动了,咋带兵打仗?”‎ 朵朵说:“谁说走不动了,我想站得高、看得远。”‎ 爷爷说:“对对,纵观全局。”‎ 爸爸的轿车已停在盐碱滩旁,开不进,爸爸已把一捆树苗扛进盐碱滩中央,还有两桶水。爷爷说:“你忙你的去吧。”‎ 爷爷挥动砍土镘挖坑,偶尔,还往手心里吐几口唾沫。朵朵的工兵铲使不上劲,她拿着一株树苗等在旁边,爷爷说:“树苗的窝挖好。”‎ 朵朵那嫩白的小手(手背上还有小酒窝)扶着树苗,直直地扶着。爷爷往坑里填土,一会儿,小树苗在一个小土堆里立住了脚,朵朵用葫芦瓢往土堆浇水,说:“小树苗,好好喝,快快长。”‎ 那一天,栽了一片树苗,朵朵的小脸,晒得红扑扑。‎ 爷爷说:“像秋天的红苹果。”‎ 朵朵说:“这些树开什么花?”‎ 爷爷说:“桃花、梨花、沙枣花。”‎ 朵朵说:“我命令它们通通开花。”‎ 爷爷说:“到时候,花儿朵朵,蝴蝶、蜜蜂也会来,等快要开花了,我向你汇报,你再下命令。”‎ 朵朵模仿爷爷离休前的语气,说:“你要及时向我汇报。”‎ 爷爷对站在树苗前的朵朵敬了个军礼,说:“是。”‎ 可是,过了半个月,树苗不见发出绿芽。朵朵一副思索的样子,问:“是不是土地不肯接受树苗?”‎ 爷爷说起1941年,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艰难,起初,老百姓也不接受八路军,躲避,害怕,最后,军民鱼水情。‎ 朵朵说:“根据地跟盐碱地有啥关系,打仗和栽树是两回事。”‎ 爷爷说:“我有办法,叫土地高高兴兴地接受树苗”‎ 爸爸也来协助爷爷灌水压碱。爷爷说:“盐碱太重,树苗受不了,水能把碱压下去。”‎ 果然,第二批栽下的树苗,长出了一片一片的嫩绿的叶子,像小手一样鼓掌。其中,爸爸还移植来几株粗壮的树,据称当年就能开花结果。爸爸说这是种示范,让小树苗活得有信心,有方向。‎ 几株粗壮的树开出粉红的、雪白的花朵,哪里飞来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爷爷像个讲解员,讲着未来的结果,香梨、桃子,沙枣。‎ 朵朵看见有花凋零,说:“我要它们一直开着花,开不败。”‎ 爷爷说:“花只能看看,不能吃。”‎ 朵朵说:“蜜蜂咋喜欢花?”‎ 爷爷说:“蜜蜂采花蜜。”‎ 朵朵咬定,说:“我就喜欢花,反正我喜欢花。”‎ 爷爷为难地说:“要是做思想工作也许能叫花不败。”‎ 朵朵说:“啥思想工作?我要花一直开。”‎ 爷爷说:“我劝劝花,可能劝不住。”‎ 中午,大阳悬在当空。朵朵捡了一捧树下的花瓣,似乎责怪爷爷失职,说:“你看看。”‎ 爷爷要抱起朵朵,朵朵跳开。爷爷摊摊手,说:“朵朵,花呢,劝也劝不住。”‎ 朵朵一本正经地说:“爸爸告诉我,以前,好多好多扛着枪的叔叔,都听你的指挥,你是故意要树结果。”‎ 爸爸说:“花跟人不一样,对花来说,命令不管用。”‎ 朵朵说:“你根本就没有到树跟前去过,你在屋里打瞌睡。”‎ 爷爷说:“烈日当头,屋里凉快。”‎ 朵朵转身出门,像一只蝴蝶,飞向大树。爷爷跟出来,喊:“太阳太大,现在,你的位置在屋里,指挥员不能直接上前线。”‎ 这就是我和爷爷的故事。朵朵这个乳名由爷爷起。我上小学时,那片盐碱滩已成了果园。后来,好多叔叔阿姨都来栽树,各种树,像整齐排列的队伍,站满了原来的盐碱滩。相当长的时间里,尽管已是果园,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盐碱滩,比如说那里摘来的果实,人们会说:“哦,盐碱滩的味道好。”‎ 每年春天,花开满园,我都会去。爷爷的坟墓就在果园旁边,有一次,说起爷爷,爸爸说:“朵朵,爷爷宠爱你,可是,你对爷爷很霸道。”我说:“爷爷喜欢我命令他呀。”(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紧扣题目,从儿童的视角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爷爷要在盐碱滩种树,奶奶和爸爸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最终还是顺从了爷爷。‎ B. 小说描写朵朵走进盐碱滩,“每一步都狠狠地踩。碱壳发出脆生生的爆裂声。走起来很费劲”,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盐碱滩治理之艰难。‎ C. 小说中爸爸这一形象着墨不多。在爷爷治理盐碱滩的过程中,爸爸认为难于治理,表现不积极,小说用爸爸这一形象反村了爷爷的坚持。‎ D. 小说多次巧妙地叙述爷爷过去丰富而不凡的人生经历,暗示了爷爷的身份,与爷爷种树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凸显了爷爷的高大形象。‎ ‎8. 小说主体部分主要由爷爷和朵朵对话构成,请分析说明这样写的好处。(6分)‎ ‎9. 请分析小说最后两段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颖,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 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C. “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20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 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 C. 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 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13.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2)性聪颖,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连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袁枚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于作此诗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秋夜”本已凄冷,而所访者又是“秋士”,即暮年不遇者,暗含诗人的失意落寞。‎ B. 颈联两句虚写,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嘹亮的笛声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展现了借园主人吹笛技巧十分高超。‎ C. 尾联照应首句,写诗人与“秋士”相逢,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四周显得格外宁静,衣襟被清露沾湿而不觉。‎ D. 本诗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却无一句直接表达此意,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的诗论理念。‎ ‎15. 请简要赏析“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 ‎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 , ‎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由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作者自身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 着世界的目光。中国陶瓷图案,记录着民间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片段,反映出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艺术理想。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整个故事的内容的概括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中国陶瓷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 )。中国传统故事画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赞不绝口,但因为文化传统的 ,与国内在这个领域研究的欠缺,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中国学者有责任深入开展研究,跟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有目共睹 吸引 隔膜 张冠李戴 B. 耳熟能详 吸引 隔阂 张冠李戴 C. 耳熟能详 聚焦 隔膜 南辕北辙 D. 有目共睹 聚焦 隔阂 南辕北辙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B. 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C. 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D. “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B. 随着“中国风”传到异国他乡,瓷器也开始大量出口 C.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风”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D. 随着中国传统故事画传到异国他乡,瓷器也开始大量出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严格说来,所谓“瘟疫”或者Pandemic(流行病),其实是对一系列曾在较大地理范围内传播开的感染症流行病的统称。按照目前WHO采用的标准,它必须①______:病患数量在较短时间内呈现指数级增长(流行性);有感染症存在(传染性);扩散范围不限于一地一国(跨地域性)。按照上述条件,我们可以把季节性流感、癌症以及战术性化学武器袭击引发的伤亡剔除出大流行疾病的清单。大部分流行病②______,而地球上平均每平方米空间存在8亿个病毒,并且从未停止复制和突变。要逐一罗列出可能导致大流行的病原体③______。因此,人类很难开发出类似广谱抗生素的疫苗,以提前消灭未及爆发的流行病病原体。‎ ‎21、把下面这段新闻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3分)‎ 位于武汉的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卫星产业园,近日正式复工复产。返岗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批次有序地进入工程现场开展工作,力保卫星产业园在今年完成建设,具备卫星生产能力。‎ 在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全部佩戴口罩,定时对工作、生活区域进行消毒,“防得住疫情,干得成工作”是当前工程建设的首要原则。在武汉市政府的支持协助下,卫星产业园成为湖北省首批复工的在建工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4月6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59分钟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其人其诗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介绍给西方世界。‎ 纪录片刚一播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让人感到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这次疫情,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有人说:“伟大的艺术一定是关于人性的,而关于人性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拍的是杜甫,说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 学校要举办一次演讲活动,主题是“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和时代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1. 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文中是“很可能会”,选项变成“将进入”,或然当必然。故选A。‎ ‎2. C ‎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C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从文段内容中“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一冰一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可分析得出,文章运用了事实论证,并非“对比论证”。故选C。‎ ‎3. 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二段开头说“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只是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故选C。‎ ‎4. A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A项,“负责售后的员工用移动电话或网络向上级汇报具体情况”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如果说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物联网则是通过传感装置,将物理世界转换成数字世界,通过感知、计算、学习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精准对接”可知,物联网是通过物与物来衔接,而A项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属于“互联网”范畴。故选A。‎ ‎ 5. D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D项,“之后增速开始一路下降,最低至23.7%”错误,依据材料二图表可知,2012年以后增速有快有慢,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到2020年增速最低,仅16.6%,故D项于文不符。故选D。‎ ‎6. (1)技术层面:加快技术更新,探索安全技术,构建安全系统。(2)管理层面:构建完善的物联网管理体系,增强物联网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明确系统信息安全级别,重点保护关键信息。(3)法律层面: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对现有的物联网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 ‎7. C C项,“爸爸认为难于治理,表现不积极”错误,第一段“爸爸几次强调:‘都拿那一片盐碱滩没办法呐’”,可知爸爸确实认为盐碱滩难以治理,但是依据第三段“爸爸要求跟爷爷一起去”,第十二段“爸爸已把一捆树苗扛进盐碱滩中央,还有两桶水”,第二十七段“爸爸也来协助爷爷灌水压碱”,第二十八段“爸爸还移植来几株粗壮的树”可知,爸爸表现其实也很积极,且关心爷爷。故选C。‎ ‎8. ①使行文简洁,情节紧凑集中,快速推进,写出爷爷改造盐碱滩的过程。②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对话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如爷爷有丰富的革命经历,老有所为,做事执着,宠爱孙女。③通过对话突出治理盐碱滩的艰难,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④朵朵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 ‎9. ①与上文内容呼应,交代了爷爷改造盐碱滩的最终结果,使小说情节完整。②点明爷爷的行动起到了带动、辐射作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写出了祖孙深情,使爷爷形象更真切感人,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④转为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显得更具真实感。‎ ‎10. D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主要结合“孝武”为“西迁”的主语,“东魏”为“遣”的主语,“西迁”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袭”的宾语为“穰”,“胜”指贺拔胜,作为“败”的主语,“胜”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武帝”分别作为“览表”“嘉”的主语,“嘉”的前面需要断开,排除C项。‎ 句意: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故选D。‎ ‎11.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即在女子20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错误。应该是女子15岁行笄礼。故选D。‎ ‎12. B B项,“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错误,原文“遣侯景以轻骑要之”,“要”的意思是半路拦截,不是“邀请”。故选B。‎ ‎13. (1)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 ‎(2)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 ‎(1)“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为……所”,被;“为叔母所养”(被动句);“视”,看待;“于”,介词,比;“抚视甚于其子”(状语后置句)。(2)“聪颖”,聪明敏锐;“好”,喜好,喜爱;“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属文”,连缀字句成文,即撰写文章。‎ 参考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彧见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以卢柔为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劳存问,并送给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带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 ‎14. B 本题中,B项,“两句虚写”错误,从诗中来看,“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这两句主要是实写,前一句是写笛声,后一句是写藕香。故选B。‎ ‎15. (1)视听结合,幽凉的月色,令人沉醉的笛音,有如临其境之感;(2)炼字精妙,用一“凉”字,既写出了月光清寒,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极富表现力;(3)情景交融,笛声在清冷的月色中更添凄怨,吹笛人的不遇之伤尽融于景中。‎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4)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17. B 耳熟能详:听得熟悉,乃至能够详细地复述出来。有目共睹: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语境说的是陶瓷艺术作为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全世界都很熟悉它,所以此处选用“耳熟能详”。吸引:把别的物体、力量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语境中“聚焦” “世界的目光”搭配不当,所以此处选用“吸引”。隔阂:多指思想有距离,感情不融洽。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或外行,不通晓。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语境说“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会弄错对象。用“张冠李戴”更恰当。故选B。‎ ‎18. C 本题中“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主语与宾语不能构成判断关系,故排除A、B;“减法”不能做“抓住”的主语,故排除D。故选C。‎ ‎ 19. A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陈述主体应为“中国传统故事画”故排除B、C、 D。故选A。‎ ‎20、(1). 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2). 都由病毒导致 (3). 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21、以“防得住疫情、干得成工作”为首要原则,(1分)武汉卫星产业园正式复工复产,成为湖北省首批复工单位。(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2、作文范文以及解析:‎ 品味古诗词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让世人重新认识了杜甫,惊艳于中华诗词的魅力。文人墨客多钟情诗词,常常为之倾注毕生心血,也就结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华彩篇章。走进古诗词,一篇篇杰作把人引入或惆怅或深沉或婉转或壮丽的丰富意境,品之被陶醉,被感染,心中起涟漪,胸臆有抒发,甚至出口惊四座,落笔露才华。‎ 读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名句,我们能够逐渐感受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的离别之情;领略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风光的恬适;体味到曹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大志。品味古诗词,就像饮一杯杯年代久远的老酒,芳香醇厚,令人陶醉。 ‎ 品味古诗词,就像浏览四季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往返。阳光灿烂的春日,吟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你会立刻被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百鸟争鸣的热闹、生动的景象所感染;月朗风清的夏夜,看惊鹊别枝,听蝉鸣蛙唱,嗅稻花芳香,是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田园;秋风萧瑟的日暮,望断小桥流水,穿越古道西风,一匹老马,一抹夕阳,羁旅归途的游子,该是怎样的思乡情切,柔肠寸断,是马致远把我们带到秋天的悲凉之中;银装素裹的严冬,朗读一首《白雪歌》,你会惊讶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想象。 ‎ 品味古诗词,你会领略到古仁人的兼济苍生、忠心效国的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张养浩对黎民百姓痛苦命运的辈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誓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情怀。品味古诗词,就像瞻仰烈士陵园,让你懂得风骨、品格和人生的价值。 ‎ 品味古诗词,就像跟自己的密友交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你懂得,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只有珍惜寸阴,才能皓首无悔,不负生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你懂得,虽然看似眼前困难重重,但是翻越崇山复水,你就会迎来美好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懂得,坚持的可贵,理想的价值。 ‎ 中华诗词的魅力恒久,价值无限。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诗。今生有诗相伴,其乐无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审题】《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将杜甫放到了世界文学的舞台上,评价其和其诗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部纪录片中,杜甫被定义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和杜诗也第一次被如此详细地的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以前我们从未想过,我们过去最多在李白和杜甫,或者其他诗人和杜甫之间比较。而该片将杜甫和但丁、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的诗人。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杜甫不仅是中国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通过这部纪录片,在时隔1000多年的今天,杜甫和他的诗歌跨越了国界,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我们再度看到了杜甫的一生和杜诗的精美。这部纪录片让我们重温杜甫的诗,重温杜甫的诗中的人格魅力。写作任务是围绕“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和时代价值”,写一篇演讲稿。通过杜甫,认识中华诗词,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和价值。围绕“诗词魅力和价值”来写。‎ ‎【立意】我爱古诗词;徜徉在诗词中;诗词的魅力;中华诗词魅力恒久等等。‎ ‎【结构】标题一目了然“品味古诗词”,首段联系材料。第二段是读古诗词的感受,以下三段并列式论述,“品味古诗词,就像浏览四季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往返”“ 品味古诗词,你会领略到古仁人的兼济苍生、忠心效国的情怀”“ 品味古诗词,就像跟自己的密友交谈”。最后强调“中华诗词的魅力恒久,价值无限。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诗。今生有诗相伴,其乐无穷”。文章语言优美,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