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00 KB
  • 2021-06-04 发布

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5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会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作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之举以及做出独剑漂游四方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 27 -‎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 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B. 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 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有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D. 《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不但有儒家的成分,还有道家的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 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 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D. 文章通过对《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描写,体现了金庸对“大文化”的驾驭能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 27 -‎ B.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转向否定。‎ C. 对狄云和石破天究竟应该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思想又一变化。‎ D. “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阅读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原文“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体现了金庸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错误,原文“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 27 -‎ A项,“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错误,说法太绝对,原文“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只能表明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影响;‎ B项,“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转向否定”错误,原文“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有批判,但批判不等于否定;‎ D项,“‘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阅读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原文“上世纪50- 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摘编自《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 - 27 -‎ ‎(摘编自《2017沪女性调查:二胎生育意愿不高 经济压力成主因》)‎ 材料三:‎ 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一时间难以接受二胎,而且如果生二胎还要处理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并且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中国现在抚养孩子所需的费用并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很多夫妻就打消了生二胎的念头。总体看来,中国的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而原因无非下面这两点。‎ ‎1.抚养孩子需要承受更大压力,并且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 二胎政策的放开满足了家庭想要多添一个生命的愿望,但是大部分家庭因为现实原因而无法实现。一个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方面开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现在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孩子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 27 -‎ ‎2.人们思想观念开放,传宗接代的旧思想已被摒弃。‎ 现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越来越淡化,很多人都喜欢小女孩,而且也越来越漠视传宗接代这样的旧思想,生二胎就显得没有那么必要。与其生个二胎还不如集中精力去抚养一个孩子,营造一种自由温馨的环境,勉强生个二胎也只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不便,有很多家庭生了二胎之后家庭关系变得很不和睦,尤其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二胎政策放开后,人口却看不到明显增长,原因其实很无奈》)‎ 材料四:‎ 韩国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 瑞典政府认为,生宝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父亲也必须承担责任,并立法对男性休产假做出规定。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在休产假上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 在法国,孕妇一共有16周产假,至少有2周可以在生育前使用,剩下的14周生育前后都可使用,休产假的政府员工拿100%工资,私企员工视公司情况而定,上限是每月3129欧元。父亲可以有11天的陪产假,休假期间工资照拿。如果一对夫妇为各自的雇主工作超过一年,那么他们都有权请假在家带小孩,直到小孩3岁。‎ ‎(摘编自《各国推出多项政策鼓励生育:外国为何愿生二胎》)‎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针对生育二胎状况调查中,有过半的上海女性因为经济压力大不打算生育二胎。‎ B. 上海女性已经生了和打算生的人数不足百分之九,表明上海人口必然很快进入负增长。‎ C. 调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上海女性还没想清楚,表明她们顾及健康、生活、教育等因素。‎ D. 上海女性不打算生育二胎主要来自客观现实的压力,仅有少数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面实施二胎政策是我国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国家行为,由政府主导实施。‎ B. 我国出生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经济承受能力、思想观念转变有关系。‎ C. 现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越来越淡化,很多人觉得生二胎没有必要,一胎也很好。‎ D. 许多国家纷纷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中国也不甘落后,具体措施已出台。‎ ‎6. 根据以上材料,请概括我们应如何提升女性生育二胎的意愿。‎ - 27 -‎ ‎【答案】4. A 5. D ‎ ‎6. 国家(政府)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社会要完善保障机制;家庭要营造和睦平的氛围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有过半的上海女性因为经济压力大不打算生育二胎”中“过半”一词错误,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看出,35.9%的上海女性因为经济压力大不打算生育二胎,而不是过半。‎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D项,“许多国家纷纷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中国也不甘落后,具体措施已出台”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及中国鼓励生育的政策,更没有具体措施已出台。‎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从材料一《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可看出:国家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从材料三《二胎政策放开后,人口却看不到明显增长,原因其实很无奈》所反映的情况,以及材料四中外国对于二胎家庭的政策可看出:社会要完善保障机制;由原文“与其生个二胎还不如集中精力去抚养一个孩子,营造一种自由温馨的环境,勉强生个二胎也只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不便,有很多家庭生了二胎之后家庭关系变得很不和睦,尤其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见:要想提升女性生育二胎的意愿家庭,必须要营造和睦平等的氛围。‎ - 27 -‎ ‎【点睛】归纳文本要点: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鱗洗净了,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中国以淡人为字的好像特别多,而且多半姓王,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杏林春暖”“妙手回春”。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是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再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城里外科医生不多,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 27 -‎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这个县的地势,四边高,当中低,像一个水壶,别名就叫做盂城。这一年死于大水的,有上万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在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 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长竹篙拉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这一家住三个月,那一家住两个月,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膏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 ——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汪炳没有一个钱。白吃,白喝,白治病。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 - 27 -‎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对王淡人所做的事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他老婆也只好笑一笑,摇摇头。‎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节选自《故乡人》2015 年第 9 期 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王淡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冒死救助被洪水围困的村民,不计成本救助败家子朋友,也体现了淳朴善良、急公好义的品性。‎ B. 小说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也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如写王淡人妻子对治疗汪炳的疑问来衬托王淡人的精神境界。‎ C. 王淡人的名字取自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此名透露出王淡人恬适淡然、超脱物外、清高自傲的生活态度。‎ D. 《钓鱼的医生》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人》,其题目不仅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刻画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8. 王淡人医室里挂着一幅对子“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简析其作用。‎ ‎9. 有人说汪曾祺小说“看似寻常最奇崛”,结合文本从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角度探究小说的“奇崛”之处。‎ ‎【答案】7. C 8. (1)内涵上指春雨润物悄无声息,恩泽大地不求回报,体现了他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高尚品格。‎ ‎(2)结构上既与前文王淡人名字内涵相呼应,又与文末“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相照应,表现其淡泊洒脱的人生态度。(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角度答亦可) ‎ ‎9. (1)在主题方面,作者通过刻画普通人形象,表达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呼唤,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意味。如文中王淡人的治病救人,急公好义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如他为人淡泊闲适,率性洒脱,情趣高雅,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节操等。‎ ‎(2)在表现手法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风采。如本文第二段对王淡人钓鱼、吃鱼的描写,自然朴实、不事雕琢却又准确生动、简练传神,将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3)在语言特色方面,口语化的民间语言显得自然质朴、又清新别致,韵味深长等,(或句式上多用短句,不用浓艳冗长的修饰语。)如“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就办了件傻事。”一个口语化的重复真实自然的揭示了人物性格。‎ - 27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C项,“此名透露出王淡人恬适淡然、超脱物外、清高自傲的生活态度”中“清高自傲”错误,原文“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这里看似是一段寻常,但却精准地交代出人物的名字的具体来由,特别是这一内容与古人“人淡如菊”巧妙地照应,凸显出人物的主要特色,展现出王淡淡泊名利、超脱物外的性格特征,其他情节也没表现他清高自傲的生活态度。‎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物象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答题: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本题的物象是一幅对子,先分析对子的内容,内涵上指春雨润物悄无声息,恩泽大地不求回报,原文“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这就点出了这对子所表达的内容与王淡人的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淡泊,乐于助人,急公好义是相符合的;结构上与上文“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相呼应,与后文“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相照应。‎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风格特点的能力。小说的风格包括语言上的风格,感情的风格,表现手法使用的特点。本题已经点明了小说的风格是“奇崛”,“奇崛”的意思是奇特挺拔,新奇刚健;并且指明了答题的方向,结合文本从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角度去答题。从主题思想分析,第三自然段“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这里看似是一段寻常,但却精准地交代出人物的名字的具体来由,特别是这一内容与古人“人淡如菊”巧妙地照应,凸显出人物的主要特色,展现出王淡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揭示出人物的主要特色,且使得文本内容更为丰富;第五自然段“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莱蔬了”描绘出王淡应对郑板桥对联的具体做法,显示出一种巧妙而别致的内容,这里一眼看似闲笔淡,展现出人物的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身上的这些情节表现出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呼唤,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意味。从表现手法分析,原文“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鱗洗净了,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单几笔勾勒出王淡人钓鱼、吃鱼的场景,人物形象却更加生动鲜明;“汪炳没有一个钱。白吃,白喝,白治病。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语言简洁,把王淡人乐于助人,急公好义的特征刻画出出来了。从语言特色分析,“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白吃,白喝,白治病。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多用短句,没有过多的修饰语和华丽的辞藻;“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就办了件傻事”“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这真是玩儿命的事”,全文大量使用口语,显得自然质朴但意味深长。‎ ‎【点睛】做小说探究题的注意事项:‎ ‎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 27 -‎ ‎4.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逐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B.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C.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D.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7 -‎ A. 太祖,作为帝王谥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 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C.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 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 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谋划可图之计。‎ C. 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有人就愿意依附他。‎ D. 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因贪婪野心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2)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答案】10. D 11. A 12. D ‎ ‎13. (1)现在不能图谋,慕容垂年纪已老,嫌隙(祸患)将在内部发生,那时就可以图谋他们。‎ ‎(2)穆崇的儿子逐留也在埋伏的士兵当中,逐留听到皇帝召见,害怕阴谋被发现,就越墙告诉皇帝有关情况,太祖保密并宽恕了他们。‎ ‎【解析】‎ ‎【10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太祖恶之”,意思是太祖非常厌恶这些,句意完整,在其后断开,排除A项和B项;“仪内不自安”,意思是拓跋仪内心恐惧不安,句意完整,在“仪”前面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作为帝王谥号使用”错误,太祖是作为帝王庙号使用。‎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然而因贪婪野心而密谋反叛”错误,原文“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意思是拓跋仪居功恃宠,便和宜都公穆崇一起埋伏兵士谋乱,应该是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图”,图谋;“暮”,老、年老;“衅”,嫌隙、祸患;“是”,这(那)时;“计”,图谋。‎ ‎②关键词:“伏”,埋伏;“发”,被发现;“逾”,越墙;“告状”,告诉有关情况;“恕”,宽恕。‎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 27 -‎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拓跋仪,秦明王翰的儿子,容貌长得很魁伟,美须髯,有谋略,从小就会舞剑,骑马射箭都超过一般人。太祖到贺兰部时,他陪同左右,出入不离。跟从太祖击败各部时,因有谋略和善战而立功。‎ 当时太祖打算吞并慕容垂,派拓跋仪前去观看有什么机会可趁。慕容垂便问拓跋仪,太祖为什么自己不来。拓跋仪说:“先人以来,世代据守北方,东边与燕国世代为兄弟。我奉命前来,按道理并无失礼。”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拓跋仪答道:“燕国如果不自修文德,准备用兵威来自强,这是本朝将帅们应当考虑的事情,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当他回国后,报告说:“慕容垂死后才能谋取,如今还不是时候。”太祖脸色一变,问他是什么原因。拓跋仪说:“现在不能图谋,慕容垂年纪已老,嫌隙(祸患)将在内部发生,那个时候时可以图谋他们。”太祖赞同他的意见。‎ 太祖征伐卫辰时,拓跋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太祖大喜,改封他为东平公。让他在河北督促屯田,他从五原直到棝杨塞外,分别安排农耕,大得民心。慕容宝进犯五原时,拓跋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拓跋仪的功劳最多,被任命为尚书令。太祖回代都,设置中山行台,命令拓跋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拓跋仪担任丞相入朝辅政。‎ 世祖初生时,太祖喜悦,夜晚召拓跋仪入宫。太祖说:“你听到夜晚召唤,竟不奇怪畏惧吗?”拓跋仪说:“臣下诚心事奉陛下,陛下明察,臣下就自然安心了。夜晚忽然接到诏令,奇怪是有的,畏惧实在没有。”太祖把世祖出生的事告诉他,拓跋仪起身叩拜而歌唱起舞,于是对饮到早晨。‎ - 27 -‎ 起先,上谷人侯岌、代郡人许谦等都是当时有名气的人,听说拓跋仪礼待士人,就先去投奔拓跋仪。拓跋仪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成功失败的要害,善辩、列举很详细。许谦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的谋略,我们应当附从其尾。”‎ 太祖因为拓跋仪很有才干和声望,待他特别优厚。拓跋仪居功恃宠,便和宜都公穆崇一起埋伏兵士谋乱。穆崇的儿子逐留也在埋伏的士兵当中,逐留听到太祖召见,害怕阴谋被发现,就越墙告诉皇帝有关情况。太祖保密并宽恕了他们。天赐六年,天文多次发生变化,占卜的人说:“必定有叛臣,伏尸满地和流血之灾。”太祖非常厌恶,便杀了一些公卿,准备以此来战胜天灾。拓跋仪内心恐惧不安,一个人骑马逃跑了。太祖派人追赶并抓住他,于是赐死,用百姓的礼节把他埋葬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语出《左传·成公九年》。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语出《史记·乐书》:“ 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③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运用楚囚、齐优的典故,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窘迫不堪的处境。‎ B. 颔联借景抒情,“江声不尽”抒遗憾之意,以“草木秋”寓哀伤之情。‎ C. “万里羁愁”写出时空之悠远、广阔,与“万里悲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D. 颔联“英雄恨”与首联“局促”“迁流”呼应,颈联体现其“恨”形象。‎ ‎15. 简析“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中的“仲谋”,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仲谋”所寄托情感的是否相同?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 27 -‎ ‎ 相同。(1)陆诗表面上说生子何须孙仲谋,其实是正话反说(反语),慨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寄予了诗人对朝廷极度不满(对主和派的讽刺亦可)。(2)辛词借孙仲谋的典故,委婉的表达自己矢志北伐,驱除外敌却无人支持的沉痛、落寞情绪,同样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万里羁愁’写出时空之悠远、广阔”错误,万里远行,写出了距离的遥远,有诉说不尽的羁旅之愁。‎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是曹操当年望见吴军阵营整肃时的一句叹语,现在诗人面对赤壁陈迹,自然感慨万千。他把曹操的赞语改作“生子何须似仲谋”,正语反说,集中表现出对抗战前途的深深失望和悲伤,同时也包含了对主和派执政的激愤之情。而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盛赞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二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共同点是对孙权的赞美。不同点:陆诗强调即使生子如孙权,仍无用武之地。慨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辛词直接称他为“英雄”,直抒胸臆。‎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 - 27 -‎ ‎.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举例解说“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描写宫室建筑走势形态和结构精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烈地抒发了对秦朝统治者横征暴敛和挥霍无度行为的愤慨和无奈。‎ ‎【答案】 (1). (1)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2)各抱地势 (4). 钩心斗角 (5). (3)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朔、蟪蛄、抱、钩、锱铢。‎ ‎【点睛】名句默写的几种识记方法:‎ ‎1.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 ‎2.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 ‎3.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 ‎4.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平常的事,( ‎ - 27 -‎ ‎ )。当文人在粉墙上________,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酣畅淋漓地________,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不能把这放在心上。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________。他们背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已就淡忘得差不多了。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________般怡然陶醉,日后又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 过了些日子,那字迹经过风吹雨打,剥落得不成样子了,店主便用泥灰粉刷一遍,清清白白的,好让后来的人再用诗句涂抹。主人照例给他在一旁捧着砚池,很欣赏的样子。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围观者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写诗的人也更不会大惊小怪。‎ B. 围观者不会大惊小怪,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更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 C. 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D. 写诗的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18.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笔走龙蛇 一挥而就 评头论足 醍醐灌顶 B. 力透纸背 一挥而就 指手画脚 振聋发聩 C. 笔走龙蛇 一蹴而就 评头论足 振聋发聩 D. 力透纸背 一蹴而就 指手画脚 醍醐灌顶 ‎19. 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 A. 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没有恐怕统计过。‎ B. 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到底墙壁上,恐怕也没有谁统计过。‎ C. 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没有恐怕统计过。‎ D. 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恐怕谁也没有统计过。‎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 27 -‎ 文人在驿站写诗,根据后面的“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可知,最先反应的应该是驿站的主人,排除B项和D项;然后是文人自己,最后是围观者,排除A项。另外每种人的反应也应该对应好,“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的应该是“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的应该是“写诗的人”,“不会大惊小怪”的应该是“围观者”。‎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语境是在驿站的墙上涂抹诗句,故用“笔走龙蛇”。‎ 第二处,“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速度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语境是在驿站的墙上涂抹诗句快,故用“一挥而就”。‎ 第三处,“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今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指手画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贬义词;也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语境是评论在墙壁上的诗,故用“评头论足”。‎ 第四处,“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意见,受到很大启发;“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语境是品味诗句陶醉其中,故用“醍醐灌顶”。‎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语序不当,“就这样”是“发表”的方式,修饰“发表”,故应为“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排除B项和C项;“谁也没有恐怕统计过” 语序不当,“恐怕”放在句首,排除A项。‎ - 27 -‎ 故选D。‎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是一种责任,一种如繁衍生息一样的天职。不论阅读是严肃庄重的,是轻松愉悦的,还是枯燥繁复的,①_____。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永恒的方向,阅读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路径。阅读是件寻常事,它须臾不离人们的生活,让寻常的日子过得坚定有力,充满情感。②_____,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既然如此,③_____?阅读,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常态。‎ ‎【答案】 (1). 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推卸这种责任 (2). 阅读是一件大事 (3).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所写句子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这是一段与阅读相关的文字,首句“阅读是一种责任”先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是本段的中心论点。‎ 第一空,从结构上分析,要有与“不论是……是……还是……”搭配的关联词语“都”,从内容上要与首句的“责任”相照应,于是,可表达为“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推卸这种责任”。第二空,要注意与下文“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的联系,本空对下文起总领和概括作用,也应从阅读的重要性来强调。‎ - 27 -‎ 第三空,根据标点符号提示,知道这是一个问句,结合下文可知,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可表述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日前,国学英才系统化教育高层研讨会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院长蔡恒奇介绍,国学院将搭建平台,每年从全国遴选25名优秀学子组成国学“长城班”,以熟悉经典、能解经和力行为标准,实施国学英才系统化培养。国学教育的根本在于知行合一,让经典活起来,让经典走进生活。与会学者建议,“长城班”的课程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过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答案】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每年遴选优秀学子,进行系统化培训,达到知行合一,提升文化自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所给新闻报道共包含四句话,第一句话的中心意思是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第二句话介绍了国学院的目的和做法,其中核心信息是“遴选优秀学子,进行系统化培训”;第三句介绍了国学教育的根本,关键词语是“知行合一”;第四句话介绍了“长城班”的教学模式和目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文化自信”。考生把每句所选的关键词语整合起来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是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拿破仑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任继愈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习近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 27 -‎ 假如你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将参加“我爱我的祖国”校园演讲比赛,根据上面的五则名言材料,构思一篇演讲稿。具体要求如下:(1)至少运用三则名言材料中蕴含的观点。(2)题目自拟,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复兴中学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高二年级的某某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爱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拿破仑的“睡狮论”“醒狮论”影响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他们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不愿意睡着,他们惊醒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今天的国歌响彻世界,那么雄壮嘹亮!‎ 任继愈说:“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这句话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一切都孕育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无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至今活在我们心中,古代,有南宋的岳飞,明代的戚继光,郑成功……近代以来,为了保卫国家,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更是有许多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主权而慷慨就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很多杰出人物,如邓稼先、华罗庚、钱学森等等,他们放弃国外荣华富贵的生活,回到贫穷的祖国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人的光辉形象和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 顾宪成说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夺取各学段的优异成绩,而且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振兴中华的学子吧!‎ - 27 -‎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这也是一道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任务很明确,首先是要写一篇演讲稿,身份是复兴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其次是有五则名言材料,至少运用三则名言材料中蕴含的观点。作文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开头有称呼语,顶格写;接着下一行有问候语,空两格写;接着是正文;最后有结束语,如“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本题有五则名言材料,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所包含的主要意思,然后提取观点来确立意,至少运用三则名言材料中蕴含的观点。第一则材料:拿破仑的“睡狮论”“醒狮论”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也影响了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更是象征亟待崛起的中华民族。第二则材料:‎ 我们中华民族有不惧任何敌人和艰难困苦的斗志,有在先人和领袖指引下勇往直前的勇气,有再造中华民族辉煌的信心。第三则材料: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一切都孕育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第四则材料:我国市场规模巨大、经济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完善,同时产业配套齐全、人力资源丰富,为各国投资者创造了大量发展机遇;强调了中国的发展。第五则材料: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至今仍意义重大: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把五则材料的意思理解了之后,选择三个以上来确定中心立意,如中国的崛起,发展中的中国,爱国主义等。‎ 参考立意:‎ ‎1.祖国在我心中;‎ ‎2.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3.我爱我的祖国;‎ ‎4.中国的崛起。‎ 行文结构:开篇点出中心就是“爱国是民族的灵魂”;接着引用拿破仑的话点出中华民族有很多仁人志士怀着爱国情怀觉醒了,为祖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接着引用任继愈再次强调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催生和孕育了爱国的情怀;接着引用顾宪成的话把爱国的情怀定格在我们青年一代人的身上;最后再次强调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素材:‎ ‎1‎ - 27 -‎ ‎.我爱我的祖国。她如一座美丽宽阔的大花园,而我是其中的一朵小花儿,无忧无虑的生长着,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呵护着我,让我茁壮成长。我爱我的祖国,爱他悠久的历史和坚强不屈。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占领我们的土地,破坏我们的文物,祖国母亲饱受煎熬,饱受痛苦,尽管这样,我们的祖国母亲也熬过来了!她坚持下来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毛主席英明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 ‎2.我爱这片土地,我爱我的祖国,我要用我稚嫩的声音歌唱,歌唱这片土地,歌唱我的祖国。我要歌唱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我要歌唱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我要歌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还要歌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黄皮肤黑眼睛的勤劳善良的人们。‎ ‎3.洒下一颗爱国心,就能收获一片理想。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榜样就像蜡烛在默默地奉献着:天还没亮,勤劳的清洁工就开始装扮我们的家;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唯独只有老师还在房间里忙碌着,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奉献出自己美丽的青春;正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可警察叔叔像钢铁一般站在马路中央,有序的指挥着交通等等。这些默默奉献的蜡烛精神正是我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阿!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出现浪费粮食,浪费资源,不好好学习,成天无所事事,上课捣蛋,下课疯闹等现象,这难道就是爱国的表现吗?‎ ‎4.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丰收的硕果!每当我凝目国旗的时候,我就会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五星红旗,多么鲜艳美丽,使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我们为您敬礼。作为中华民族的接班人,我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国家,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无论何时何地,我都爱着我的祖国!‎ ‎5.拿破仑说过: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对,谁能不爱自己的祖国呢?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 - 27 -‎ ‎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