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6-04 发布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 15 -‎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及尚象的表现等,有条不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 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 C.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 D.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执着 李冬 - 15 -‎ 要不是我家的下水道堵了,我绝不会认识老谢的。那天,一位朋友把他叫到我家,是来疏通下水道的。第一回见到他,觉得他太落魄了,虽说那时他是物业公司员工,看他那一身行头,简直就像个外地捡荒人或者收废品的。上身穿着不黄不绿、黑不溜秋的褂子,袖口早就破了。下身的大裤衩子也是皱皱巴巴,满是尘土。脚上的凉鞋脏兮兮的,后跟也开了胶。现如今,我们通州城里,还有这样贫困的人吗?我实在不敢相信。‎ 看他干活,却很让我开了眼,对他刮目相看了。且不说三五分钟,下水道就疏通了,还修好了我家的水管子,长时间没修好的灶具、冰箱的毛病,他也“三下五除二”顺手就修好了。干杂活,他可真是个多面手。我又对他赞美有加了!这以后,家里有什么活儿,叫他就来。熟了,我才知道,他是很乐观的人。好交朋友,好看书。他还经常讲讲新闻,说些笑话。我送他几本《运河》杂志,他特高兴:“太好了,我文化不高,就是喜欢看书……”从这以后,家里有活儿就找他,我们就渐渐地成了好友,无话不聊啦。‎ 有一天,我听说他唯一的独女丢了,我就向他求证。他竟然显出漫不经心的神色说:“那时,她刚上班,21岁,就要和一个外地小子结婚,我和老伴不同意,她就和那小子跑了。”他的语气平淡,好像此事与他无关。我问:“你们没有联系啦?找找她呀!”他说:“我怎么找?公安局也用心找了几年,也没消息。这可真是怪事。都成年了,能出什么事呢?”老谢不以为然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让她去吧,闺女早晚要嫁人,我们两口子,过得挺好就行啦!”‎ 老谢就是一个大松心的人,可他一旦认准的事,他也真跟老牛一样的犯拧。一天.他很认真地跟我说:“黎老弟,求你个事?”听这口气,看来他遇见难事了。就问:“你尽管说吧,我尽力帮忙。”他说:“我在家里搞了一个像章展览室,求你找一位书法家,给我写个牌子,让更多人到我家来参观。”我听了,很奇怪地问:“什么像章?”他认真地说:“就是文革时期的最火的毛主席像章呀!我已经收藏5000多个了。有空你看看去,指点一下。”我说:“好的,我去。”‎ 过了几天,我带着写好了的字,就到他家里去了。老谢住的还是原先的职工宿舍。两间小屋,外屋就是展览室,一进屋,就看到,满墙的像章。按着大小,一个个排列整齐,全都镶在玻璃镜框里,真的好壮观啊。我鼓励他说:“你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让人们不忘那段历史。”他笑着点点头,又补充一句:“应该建个‘像章博物馆’,让人别忘了毛主席呀!”‎ ‎“毛主席像章展览室”——通州区吕先生的书法,果然遒劲,飘逸。老谢见了挺高兴。就很麻利地放进镜框里,我帮着他,挂到了门口。牌子挂出来了,屋里也布置也像模像样的。我相信会有好多人来参观的。‎ 可是,我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后,我偶然见到他,就问:“来家参观的人很多吧!”他显出特别失望和无奈的神色说:“唉!现在的人,忘本,没有人去看呀!” ‎ 好久未见,我顺路去看看他。一进屋,我就觉得冷冷清清的。原来老谢病了,是让骗子气的,看来病的不轻。小屋里,老谢正躺着,老伴用小勺给他喂药,老伴说:“那天,几个骗子,把他的几个像章骗走了,他就一病不起了。我让他去医院,他死活不去,他不放心屋里的这些宝贝呀!”‎ 我攥着老谢的手说:“怎么回事呀?”老谢吃力地说:“他们说是大运河艺术馆的,要挑几枚像章展览三天,还留了张借条,你看看!”我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 - 15 -‎ 借像章五枚,三天归还。落款:大运河艺术馆 武士水。”看到这儿,我就知道老谢是被骗了。一是通州没有这个艺术馆,二是落款的“武士水”分明是:“我是谁”的意思。我劝老谢:“别急,先看病,我帮你报案,公安局会给你找回来的,行吗?”他使劲睁开眼说:“找不到了,那么好的像章哪儿去找?你知道,那可是瓷的,少见呀……”‎ 我劝不了,只好去医院找来大夫,费了好多唇舌,老谢终于去医院了,我每天都去看他。他的病却不见好。而且越来越瘦了。大夫对我说:“他是心病,药物不好治了!”‎ ‎ 果然,不到三个月,老谢带着遗憾走了,给他送葬那天,我心里难受,想说一句:“一路走好!”可是我早已哭成个泪人了,什么也说不出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采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用笔细致,让老谢寒酸落魄的形象跃然纸上,与后文老谢的能干和执着形成了对比。‎ B.老谢是一个认真负责、乐观友善的人,踏实能干是个多面手,朴实热情好交朋友,虽然文化不高,却很喜欢看书。‎ C.文中写老谢积极筹建博物馆,却因无人去参观而失望与无奈,实则是为了表现出老谢对人们淡忘过去的失望。‎ D.本文语言质朴,故事情节生动,作者主要采用外貌、语言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平凡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5.老谢的“执着”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6分)‎ ‎6.小说设置老谢因心病而去世的结局,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 15 -‎ 材料二: ‎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 材料四: ‎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 - 15 -‎ 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C.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D.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15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复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者,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 ‎ 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 ‎10.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11.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5 -‎ A.冠,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男子一般二十岁要行“冠礼”,女子一般十五岁要行“笄礼”,以示成人。‎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孙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或承重孙祖母之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墨、刖、大辟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曾师从贾黄中学文,后来,他和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C.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5分)‎ 答:‎ ‎(2)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4~15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①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曹丕《与吴质书》:“孔璋(陈琳)章表殊健,元瑜(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5 -‎ 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闻道”“更言”的内容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 “全师征北虏”、“诸将会南河”,写出我方军威之壮。‎ D.颈联实写塞外之景,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孤独境况。‎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甘功业未建却又思乡情切的复杂矛盾心情。‎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      ”写诗人因病戒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 ‎(3)《琵琶行》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诗句:“ ,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国际金融论坛(IFF)为各国金融人才提供了一个 “自由交流、 ”的平台,通过开展高层对话、圆桌会议、封闭会议等多种形式活动,( )。第八届国际金融中心论坛上,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陆红军发表《化解失衡的支点:多重危机时代的金融统御力》主旨报告,指出全球金融正处于综合平衡的关键性交汇点,‎ - 15 -‎ 这个交汇点的平衡如果能维持下去,那么全球经济就能走向复苏;如果无法维持,全球经济将陷入难以挽回甚至不可收拾的局面。论坛还指出,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巨头,都企图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航向。面对 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一个企业如果 ,不能开拓新领域,那么终将被市场淘汰。本届论坛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各国也纷纷表示将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个交汇点的平衡如果能维持下去,那么全球经济就能走向复苏;如果无法维持,全球经济将陷入不可收拾甚至难以挽回的局面。‎ B.如果这个交汇点的平衡能维持下去,那么全球经济就能走向复苏;如果无法维持,全球经济将陷入难以挽回甚至不可收拾的局面。‎ C.这个交汇点的平衡如果能维持下去,那么全球经济就能走向复苏;如果无法维持,全球经济将陷入不可收拾甚至难以挽回的困难。‎ D.如果这个交汇点的平衡能维持下去,那么全球经济就能走向复苏;如果无法维持,全球经济将陷入不可收拾甚至难以挽回的局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球金融发展的前沿问题得以深入的探讨 B.全球金融发展的前沿问题得以进行深入的探讨 C.对全球金融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D.对全球金融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畅所欲言   如火如荼   故步自封    拭目以待 B.推心置腹   千钧一发   墨守成规    拭目以待 C.畅所欲言   千钧一发   故步自封    翘首以待 D.推心置腹   如火如荼   墨守成规    翘首以待 ‎20.下面是一位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五处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5分) ‎ 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山陵游览!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欣慰。中山陵是孙中山 - 15 -‎ 先生长眠之处,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苍松翠柏环抱着它,青山绿水依傍着它,霞光丽日笼罩着它。去年,连战先生来这里拜谒时,表达了他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今天,我们共同怀着崇敬的心情,故地重游,仰慕孙中山先生的陵寝,重温先生的教诲。我们还将惠赠给大家一本《孙中山选集》以作纪念。‎ ‎21.科学家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鸡汤”与“反鸡汤”,如今在网络上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有的人在朋友圈里乐此不疲地转发各式各样的鸡汤,有的人则对这些嗤之以鼻,更有人专门对心灵鸡汤进行调侃、解构、证伪,成为坚定的“反鸡汤党”。双方最喜欢在如何面对自身失败的问题上“较劲”: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劝你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会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 对“鸡汤”与“反鸡汤”的现象,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 15 -‎ ‎1.B(A“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错, 原文“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C“取决于”不准确,原文只是说“促进了”,另外,“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中“这”指代错误。D“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错,二者都要借助想象力。)‎ ‎2.B(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意在论述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 ‎3.D(“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错)‎ ‎4.A(“与后文老谢的能干形成了对比”分析有误,作者开篇写老谢其貌不扬主要是为了表现老谢的执着精神。衣着寒酸与否和是否能干并无逻辑关系,故而不能构成对比。)‎ ‎5. ①老谢干活很执着,把自己力所能及的都修理好才作罢;②老谢收藏5000余枚毛主席像章,追忆那个年代,这也是一种执着;③老谢在家筹办 “毛主席像章展览室”把像章分门别类排列的整整齐齐,也是一种执着;④老谢对珍贵像章被骗耿耿于怀以至于生病去世,也是执着的体现。(每条2分,答出任意三条给6分)(6分)‎ ‎6. ①老谢因为执着于像章被骗而生病致死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使得故事情节略有波澜,形成了小说的高潮;②这样的结局符合老谢执着的人物形象,使得老谢这一形象更具典型性;③这样的结局升华了小说的主题,促使读者反思“执着”的意义。(每条2分)(6分)‎ ‎7.A (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8.C (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 )‎ ‎9.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 ‎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 ‎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 ‎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每条2分,答出任意三条给6分)‎ ‎10.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根据意思这是个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排除A.D两项;“坐赂削籍/流寓京师”句式一致;“光逢”是句子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其前断开,排除C项。)‎ ‎11.D(墨、刖不是死刑) ‎ ‎12.B(B项,根据原句“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意思是“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是苏易简劝诫皇上,不是皇上劝诫苏易简。)‎ ‎13.①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好,提拔为甲科之首。(就、‎ - 15 -‎ 奏上、擢冠各1分, 句意2分。)‎ ‎②(皇上)问道:“(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仪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诗书”翻译为“经书”也可)(令器、礼让、诗书各1分, 句意2分。)‎ ‎14. D(“实写”错,是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 ‎15.①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诗人注视朋友远去及借新秋时分的孤雁,表现临别的不舍与悲伤。②对朋友此行路途遥远、征战艰苦的关切之情。“边心杳杳”“塞草青青”,写边塞荒凉寂寥,无同乡伴侣,表现了和友人的情谊,对朋友的关心。③对朋友的劝勉和希冀。最后两句,说人们都称许孔巢父是工于奏记的陈琳,相信他定能仕途顺利,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功业的期许与美好的祝愿。(每点2分)‎ ‎16.(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7.D(根据关联词的位置,排除A和C,B“难以挽回甚至不可收拾”‎递进关系语序错误)‎ ‎18. C(A和B,主语偷换;D此处是对国际金融论坛性质的表述,不能加“了”。)‎ ‎19.A(第一空:“畅所欲言”重在说话心情,“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第二空:“如火如荼”形容场景或形势热烈,“千钧一发”形容形势危急。第三空:“墨守成规”偏重于守旧,多指固执地按老法子办,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于停顿,多指不求上进。第四空:“翘首以待”指抬起头张望,急切地期待;“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等待,还可表示关注事情发展的结果。)‎ ‎20.①欣慰—荣幸 ②笼罩—辉映 ③故地重游—游览此地 ④仰慕—瞻仰 ⑤惠赠—赠送 ‎21.用激励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从而形成自觉的努力。‎ ‎22. 参考高考作文标准 ‎【分类立意】‎ 方向一:“鸡汤”养育心灵。心灵鸡汤风靡大江南北,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的微信朋友圈,这本身就说明鸡汤类美文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本题第一个立意方向可由此生发开去。材料中关于鸡汤党在面对自身失败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如“只要努力就可以”“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之类的正能量,都可以作为阐述的要点。此外,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可能,鸡汤党又是如何积极定义成功和幸福的,也可作为辅助材料,共同佐证鸡汤养育心灵的观点。‎ 方向二:“鸡汤”‎ - 15 -‎ 弱化心智。在题目材料中,反鸡汤党对转发各类心灵鸡汤嗤之以鼻,甚至专门对心灵鸡汤进行调侃、解构和证伪。这就为本题提供了第二个立意方向。心灵鸡汤固然可以激励人,安抚人;但换个角度看,不顾现实条件和个体局限,一味鼓动人向前冲,往往会酿成种种悲剧。面对得不到的东西重新定义,转而用一种虚幻的方式去获得,则又有阿Q精神胜利法之嫌了。这个立意方向可紧紧抓住鸡汤文的非理性特点,揭示其在弱化人的心智上的毒害。‎ 方向三:“鸡汤”无辜,喝者有责。“鸡汤”与“反鸡汤”针锋相对,势同水火,若用简单折中的方式来提炼另一种观点,则无异于各打五十大板,反而丧失了鲜明的立场。其实,“鸡汤”本身是丰富复杂的,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对有些人是补品,而对有些人可能是毒品;有时养育心灵,有时则弱化心智。因此,“鸡汤”本身可以说是无辜的,它起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喝“鸡汤”的人。倘能这样思考,就可以跳出看问题非黑即白的窠臼,用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来审视“鸡汤”问题,确立本题的第三个立意方向。‎ ‎【参考译文】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年满二十,考中进士。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善,选拔为甲科之首。授职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易简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 淳化元年,遭父丧。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有一天,苏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来试验欹器(古代一种计时工具)。皇上暗地听说这件事,趁晚朝的时候,命令(苏易简)取来试玩。易简奏:“我听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器物装满了就会倾覆,事物繁盛后就将衰败。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来加固宏大的基业,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遇上(碰上、恰逢)郊祀典礼,易简充任(担任)礼仪使。这之前(先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简援引唐朝旧例(先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主持审官院,建议初任京中朝官,从未历任州县职的,不得任为知州、通判。下达诏书同意。改为主持审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选官,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 易简表面虽然坦诚直率,心中却有城府。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练。在翰林任职八年,太宗遵照旧有制度,想等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苏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被选拔任用,因为及时谈论时政得失,于是参与大政。‎ - 15 -‎ 蜀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挚友,曾经担任过县令,因贿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正遇上苏易简主管贡部,何光逢替人代试以收取费用,苏易简在考试的人群中把他清除出来。何光逢于是捏造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苏易简。苏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杀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其母薛氏以杀死父亲挚友(父执:父亲的朋友。)严厉责备他,苏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苏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仪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 15 -‎